凤凰单丛怎么入门?凤凰单丛入门系列(四)

发布时间 : 2019-11-12
乌龙茶单丛 金单丛乌龙茶 凤凰乌龙茶

乌龙茶单丛。

二、单丛茶的特点

3.香气高扬

单丛茶另一个特点,是香气高扬,有自然花香,属于高香型茶叶,所以也被誉为“茶中香水”。单丛因为单株采摘制作,各单株香型都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单丛的香型也特别多,目前粗略归类就有十大香型,每个香型下都有数款不同单丛。

香气的来源,是源于赋香物质,目前已鉴定的茶叶赋香物质有700余种,主要来源于醇、醛、酮、酸、脂、酚及其衍生物、杂环类等十余类物质,且各种赋香物质的含量高低,都会对茶叶的气味产生微妙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常说不同的茶,不同的香型的原因。例如芳樟醇、香叶醇为代表的单萜烯类衍生物,以及橙花叔醇为代表的倍半萜烯类物质,大多带有浓郁的甜花香与木香,这也是乌龙茶的主要香味物质之一。

不同芳香物质的分布不仅表现为香气不同,也会对香气的持久有很大影响。如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醇、苯乙酮等萜烯醇类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含量较高的话,则香气会表现出浓郁且持久,冷却后清幽芬芳的特征;如沸点较低非萜烯醇类含量较高的话,则会带有青草香。

那这些赋香物质是哪来的呢?除了鲜叶本身之外,加工过程也对茶叶最终的赋香物质有着巨大的影响。

例如杀青的过程,会使得带青草气的低沸点物质大量挥发,最终使得高沸点物质含量比重更高,且高温还会发生氨基酸斯特雷克尔降解以及美拉德反应,这是形成具有焦糖香或高火香的吡嗪、吡咯物质的原因。

如果使用蒸青工艺,由于温度比炒青低,所以如青叶醇这样的低沸点赋香物质含量会更高,表现出的青草香;红茶的赋香物质主要来源于多酚类在发酵过程中醛、酮、酸等物质,表现出的是甜花香,以及茶叶本身原有的一些特征赋香物质,例如香叶醇和苯甲醇含量较高的祁门红茶,就会表现出蔷薇花香和木香。

单丛属于乌龙茶,它的香气同样受到鲜叶本身香味前身物质含量,以及制作工艺两方面的影响,且由于乌龙茶有特殊的晒青、摇青、浪青、碰青等工艺,这个发酵过程使乌龙茶具有花果香气。

具体到凤凰单丛上,1996年,戴素贤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凤凰单丛的赋香成分做了长达三年的研究,凤凰单丛共鉴定出以萜烯醇类为主的104种芳香物质,其中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分别都在20种以上,而每一款单丛所含芳香物质种类也非常高,其中不乏40种成分以上的品种,如八仙、肉桂香、桂花香、黄栀香、玉兰香、芝兰香、蜜兰香等,均是属于高香型茶叶。

每个香型又有其固有的赋香成分,例如肉桂香主要是以橙花叔醇、吲哚、植醇等,高沸点香味物质含量高,所以表现出的是清高浓郁、甜长、醇厚、山韵馥郁且回甘耐冲泡的特点;玉兰香则主要是法呢醇、植醇、吲哚等,所以表现出是清幽馥郁、浓醇鲜爽的风味;黄栀香主要是新植二烯、吲哚、法呢醇等,所以带天然栀子花香,且香味持久浓郁;八仙赋香物质主要是新植二烯、吲哚、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法呢醇、法呢烯、顺式茉莉酮等,而含量最高的这六种芳香物质均带有自然的花香,沸点分布均匀,所以使得八仙茶香气冲天,香气馥郁细长,滋味醇厚中带着鲜爽,极具辨识度。wWw.Cy316.CoM

所以说单丛细分如此多的香型,并不是玄学,每一种香型都因为赋香物质的差异,导致了这种香型的单丛有了与众不同的辨识度,这种辨识度对于初尝单丛的人来说不一定能立刻分辨,但慢慢品味比较多种不同香型之后,这些复杂多变的香型,却可以成为品单丛茶的另一番乐趣。

扩展阅读

凤凰单丛怎么入门?凤凰单丛入门系列(三)


二、单丛茶的特点

单丛茶与其他茶,或者与其他乌龙茶有什么区别?其主要特点主要是耐冲泡、回甘强劲,以及香气高扬。

1.耐冲泡

其中耐冲泡很好理解,按潮汕工夫茶的冲泡方式,每一次进水后冲出来为三杯茶,这样称为一泡。像安溪铁观音,我们说它是“七泡之后有余香”,指的就是冲七次之后,仍有茶味余香。而单丛,往往可以做到十五泡以上,一些极耐冲泡的品种,甚至可以做到二十甚至三十以上的冲泡次数。

这一点其实也是继承了红茵茶的特点,单丛的水浸出物含量,在茶叶类属于偏高的,大部分在40%以上,所以单丛乃至水仙,都是滋味偏醇厚且耐冲泡的,尤其是一些茶多酚含量在30%以上的品质,如肉桂香、通天香等,都是味浓且极耐冲泡的,冲泡二十多泡后仍有茶香。

2.回甘强劲

单丛的回甘非常明显,尤其是在高山老丛茶树上表现更加明显。回甘是什么意思呢?按《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里的说法是“茶汤饮后在舌根和喉部有甜感,并由滋润的感觉”,也就是是说,这种回甘不是一入口就感受到的,是从喉部与舌根后传来的,所以用的是“回”字。

为什么会有回甘?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学者们认为是由涩感转化而来的。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唾液中的蛋白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样组织,引发收敛,使得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内涩感或苦涩感。

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则形成的水膜厚度适中,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很快就会破裂,收缩的肌肉开始恢复,使得口腔里的涩味转化,味蕾和触觉细胞触碰到鲜爽甜醇的茶汤内物质,包括呈现鲜味与甜味的氨基酸,如茶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也包括了呈现鲜爽味的咖啡碱与茶多酚氧化物络合物质,以及呈现甜味的可溶性糖,如麦芽糖和果糖等,这就让舌底和喉内呈现出了回甘生津的感觉,这就是回甘的原理。

概括一下,回甘,其实是先苦涩后甘甜的过程,而茶多酚含量,以及氨基酸、总糖含量,决定了回甘的效果。

那为什么说单丛回甘强劲呢?单丛来源于红茵茶,红茵茶的茶多酚及生物碱含量非常高,尤其是儿茶素与咖啡碱,甚至废弃的茶末都还可以当作原料提取咖啡因。单丛茶多酚略低于红茵茶,但也还是继承了红茵茶的大部分特性,是目前所有大众消费茶叶品种里含量最高的,前面也提到了,茶多酚含量正是回甘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里所说的茶多酚含量,指的是鲜叶的茶多酚含量,从鲜叶到成茶,还有许许多多制茶步骤,茶多酚会进一步水解、氧化、异构或聚合等,形成其他物质。所以一般来说,同样的鲜茶叶原料,发酵程度越高,茶多酚含量会越低,如果是发酵不到位的成茶,便会呈现出持久的苦涩味,而发酵过头的成茶,又无回甘之感,只有制作得当的单丛成茶,才能把茶多酚含量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回甘强劲。

茶多酚进一步细分的话,还可以做更细致的分析,例如茶多酚中最主要的是儿茶素,它也是导致苦涩味的主要因素,但茶多酚氧化物又可以与咖啡碱形成呈现鲜爽滋味的络合物,所以好的单丛茶往往茶多酚含量高,其中儿茶素含量又偏低,这是高山老丛或盛年茶树的特征。

此外,冲泡技艺也对回甘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单丛茶一般要用特定的工夫茶冲泡方式品饮的原因了,尤其是在单丛的前几道冲泡上,讲究一气呵成,水快进快出,也就是不让茶叶中的茶多酚全部析出,回甘明显。而很多人觉得单丛苦涩,也可能并不是茶叶本身质量问题,是因为冲泡方式不对,导致茶多酚析出过多,从而引起口中的苦涩感。具体的冲泡方式,我们放在最后一节讨论。

凤凰单丛怎么入门?凤凰单丛入门系列(二)


2.从凤凰茶到凤凰单丛

一般我们称凤凰出品的茶,为凤凰茶。那凤凰茶与凤凰单丛又是什么关系?

其实单丛茶也是一个相对近代的概念。潮汕地区种茶制茶,可追溯的历史在一千年以上,最初潮汕地区只有乌龙与红茵两种茶树。

乌龙也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乌龙茶树,目前在凤凰只有石古坪村还有种植,保留了大叶和细叶两个品种。

红茵茶,则是凤凰野生的茶树,是栽培型鸟嘴茶的前身,因新叶叶尖斑斓而得名。红茵茶香气细锐、滋味甘中带苦涩、回甘力强,也非常耐冲泡。

而红茵茶经过培育,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种,称为鸟嘴茶,一说是因叶尖酷似鸟嘴而得名,一说是宋帝赵昺被元兵追至乌岽山,口渴难耐,凤凰鸟口衔茶枝献茶而得名,到明弘治年间,凤凰待诏山所产茶叶已成贡品,称为“待诏茶”。

鸟嘴茶到了民国时,则已经逐渐被称为“水仙”,后在1956年,正式命名为“凤凰水仙”。

那说了半天,跟单丛又是什么关系?单丛,其实也是凤凰水仙品种,如《中国名茶志》所述:“凤凰单丛是凤凰水仙的优异单株,各个单株形态或品种各具特点,自成品系(株系),因单株采收、单株制作,故称单丛。”

也就是说,凤凰单丛是凤凰水仙里所有优异单株的总称。

在还没有分出这么多香型之前,清代至民国期间,凡采用单株采摘制作,单独储存的高品质凤凰水仙,均成为单丛。解放后,国家统一收购制定了标准和分级,将凤凰水仙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水仙、浪菜以及单丛,其中水仙一般是没有浪青碰青步骤的,所以边缘没有变红;浪菜则有经过浪青碰青步骤,但并没有发酵出花香;单丛则是有经过浪青碰青步骤,且发酵出花香的茶。

再后来,随着90年代扦插、嫁接等繁殖技术的发展,无性繁殖的普及,使得原先筛选出来的优秀单株可以复制栽种成株系,目前单丛茶已经不再特别强调“单株采摘制作”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原来的这些优秀单株的总称,除了部分特别优异的名丛仍单独采摘制作,大部分的单丛,若是同等条件下种植的同一株系,例如同一片茶园里种植的,一般是一起采摘制作的。当然,因为单丛株系太多,所以即使不是单株制作,细分起来仍旧复杂。

也就是说,凤凰茶从原来的乌龙和红茵两个品系,慢慢的将红茵茶培育成鸟嘴茶,鸟嘴茶又改名水仙,水仙里再分出水仙、浪菜和单丛三个等级,再到后来单丛分出各种香型,并无性繁殖普及推广成了现代单丛的各个株系,这是树种培育的脉络。

而制茶技艺方面,则是从原来的炒茶,发展到可以视为乌龙茶制茶工艺雏形的炒黄茶(凤山黄茶早期形式),再到后来炒焙黄茶以及单丛制茶工艺,这是制茶方面的发展脉络。这两个脉络加起来,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现代凤凰单丛的诞生路径。

之前有学者也研究过广东、福建和台湾三地的乌龙茶,发现福建和台湾的乌龙茶基因是比较相似的,但广东这边,以凤凰单丛为代表的基因却有一定差异,估计也是因为凤凰单丛的母株是凤凰红茵,而不是凤凰乌龙的缘故。

其实从外形上看,两者已经有很大差别了,单丛多是乔木型或小乔木茶树,同滇西南地区一带的茶树类型一致,只不过滇西南并不实行单株采摘制作。福建武夷虽然也有单株采制的茶叶,但武夷多是灌木型茶树,类型与单丛不同。可以说小乔木型茶树并单株采摘制作茶叶的,并经过单独筛选培育的,只有单丛了。

后来“单丛”这个词,慢慢地从原来的品质档次的含义,演变成了一个品种名和商品名,所以我们现在也比较少用“单丛”取指凤凰水仙的等级了。目前浪菜也比较少了,基本上不能发酵出花香的水仙,就不做碰青浪青步骤了,但因为发酵不够单丛彻底,所以焙火程度较深,需要一定时间退火,因此水仙茶一般新茶不直接喝,需要陈放半年甚至数年以上才拿出来品尝,且一般选用老丛茶树,经过陈放后炭焙味与苦涩味逐渐褪去,丛味慢慢凸显出来,也非常好喝。

单丛则一般都是经过碰青浪青步骤的,所以边缘一般带红边,也就是常说的“绿底红镶边”,制作工艺比红茵、水仙更加繁复,发酵程度更深,品质优异的单丛,即使是新茶也不会带有像水仙新茶那样的苦涩感,所以当年即可品饮,且每一个株系的单丛,都能发酵出独一无二又复杂多变的自然花香,所以才实行单株采摘制作,甚至单独命名。

单株采摘,不断选育优异单株,不但耗时耗力,也导致了单丛的命名特别繁复,广泛流传的说法就有黄栀香、芝兰香、肉桂香等十大香型,每个香型里还有非常多的细分命名,目前单丛命名,据统计已有160个以上,而每个命名都有自己的典故,甚至有很多像鸭屎香、凹富后、兄弟仔、锯朵仔等等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命名。

这也是很多人挑选单丛无从下手,以及难以从介绍信息直接比较的原因,因为即便是同一款叫蜜兰香的茶,海拔多少,树龄几何,采摘时点等等的不同,也可以造成巨大的品质差异,若不是深谙单丛茶的特性,又或者反复现场品鉴对比,怕是很难摸得清门路,而这也是行此文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