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晒红?到底是普洱茶还是红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2
普洱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普洱茶是白茶还是红茶 普洱茶是红茶

普洱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普洱晒红?到底是普洱茶还是红茶?”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普洱晒红?到底是普洱茶还是红茶?”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何为普洱晒红?

相信不少茶友第一次听到普洱晒红这个词很懵圈,既是普洱,又是红茶?到底是普洱茶还是红茶还是“不伦不类?

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其历史至少在百年以上,其工艺最开始是晒青与白茶工艺的融合衍变,而诞生的一个新茶类,其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后,汲取了滇红的某些工艺特点,又汲取了普洱茶后期陈化技术,从而形成了如今晒红的工艺特点。

晒红茶和普洱晒青(生毛茶)的区别?

晒红的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晒干;

晒青的工艺是萎凋---杀青---揉捻---晒干;

晒红是不杀青的,但是要发酵;晒青是不发酵的,但是要杀青。

图为晒红茶

普洱晒红的发展史:

传统红茶制作工艺大多以烘干为主,但是普洱晒红是太阳晒干。

传统红茶工艺:萎凋、揉捻、发酵(渥堆无氧发酵——叶底枯,僵,死,堆味,不适合长期储存)、烘干可以提香,使茶叶本身香气更浓。但是高温烘焙,钝化了茶叶里面酶的活性,甚至杀死一些有机物。并且采用高温烘焙,保质期是有限的,一般在2-3年,而晒干的保质期就相对长久。

而普洱晒红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偏重于有轻氧发酵,可长期储存)、晒干是日光自然干燥,保留活性物质,未失活的茶多酚等物质。

图为古树晒红茶

所以普洱晒红的最大特点:

可以后期转化,长期保存,就像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其最大特点是苦涩不显,香甜滑,回甘强,与传统红茶相比,普洱晒红同时兼备了传统红茶和普洱茶的优点,其口感也别具特色与风味。

图为:古树晒红茶的茶汤

晒红水温可更高

云南晒红茶,因阳光晒制,会略更耐高温,水温可达85℃。而采用略低发酵、略低揉捻、阳光晒制的则可以经受高温冲泡,冲泡晒红水温到90℃以上,滋味依旧醇和。

冲泡过程跟冲泡普洱茶大体相同,略有差异。醒过茶后可以嗅一嗅公道杯和品茗杯的温杯香,观赏红茶橙黄的汤色。只要及时出汤,公道杯不留残汤,就能冲泡一杯香甜润厚的晒红。

这种红茶,茶汤黄红明亮轻盈剔透,香气不张扬,其香气比较内敛,汤质柔滑,甘甜,此茶还有助于美容养颜,深受广大女性朋友的喜爱。并且有喝惯普洱的人,喝此茶时说喝出了太阳味,这都来源于它的独特和自然(原料、工艺)。

晒红可清饮,也可调饮,味道俱佳。其最大特点是苦涩不明显,香甜顺滑,回甘强。这样一来,与传统红茶相比,晒红同时兼备了传统红茶和普洱茶的优点,口感也别具风味。有助于美容养颜,温中驱寒,健脾养胃,排毒利尿,帮助胃肠消化、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深受广大女性朋友的喜爱,较适合胃虚弱者饮用。

CY316.com延伸阅读

喝红茶到底是帮助睡眠,还是妨碍睡眠?


经过发酵后的红茶,茶性温和,茶汤呈现红汤红叶,颜色十分艳亮,就算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带给人一股温暖,它具有驱寒助阳之效,尤其适合严寒季节饮用。

喝红茶主要有哪些好处?

1、养胃、护胃

红茶发酵之后茶性温和,不会和绿茶一样对肠胃有较大的刺激性,它既能消炎杀菌,还能在肠壁形成一道黏膜保护肠胃,对肠胃功能虚弱的人群有较大好处。

2、利尿

喝红茶能加速肾脏代谢功能,据有关数据统计,喝相同容量的红茶和白水,尿量排泄前者是后者的2倍,因此它有利于促进肾脏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的排泄,从而减轻肾脏负担,起到养肾护肾的功效。

3、促进血液循环

喝红茶能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这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经常喝些红茶,能预防脑梗,也能给心脏减轻负担,预防心脏病突发。

以上便是喝红茶的几大好处,在生活中,也有茶友和小编探讨喝红茶不仅不影响睡眠,反而睡得更香了,其实这个话题,从小编个人多年喝茶经验来看,喝红茶能帮助睡眠不足为奇,主要原因如下:

①红茶的香气韵味悠长,香高且醉人,不如绿茶般清爽、乌龙茶般浓郁,但是正是这种醉人的香气,才更能让人产生睡意,就如玫瑰花一般,香气起到了镇静、安神的作用。

②红茶能促进血液循环,睡觉前喝上一杯红茶,全身暖暖的,如泡温泉一般舒适,睡意也就油然而生。

③红茶能驱寒暖胃,帮助肠胃消化食物,生活中很多时候睡眠质量不好,都是由于脾气虚弱引起的,医生开药也会从健脾益气开始,喝红茶其实同样有此作用,长时间饮用也可提升睡眠质量。

④红茶还具有强心的功效,它能促进血液循环,也就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心脏功能也会变好,心脏状态良好,自然也就能安枕无忧。

以上都是长期饮用红茶的经验之谈,对于不经常喝茶的人群里说,也许起不到帮助睡眠的作用,反而会引起神经兴奋,无法入睡,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不经常饮茶的人群,对茶叶中的咖啡碱过于敏感,从而就会起到提神的功效。

而对于老茶客来说,临睡前喝一杯茶也不影响睡眠,而且会睡得更香,这是由于身体已经适应并接受了茶叶的特性,因人而异,希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

晒红(普洱晒红):“云南传统红茶”在当代的崛起与传播


晒红,本是长期在民间流传,不入主流法眼的“云南传统红茶”。其是云南传统制茶工艺的一种嬗变,跟上世纪30年代传入云南的现代红茶制作技术——滇红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因其跟红茶工艺更为接近,而被归为红茶。

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

表面上看,包括滇红在内的现代红茶工艺主要流程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晒红的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晒干,除了晒干以外跟滇红没有什么区别,这会让许多人误以为,晒红是滇红的一种衍生工艺,是1939年云南制作出凤庆滇红后,现代红茶工艺跟云南传统晒青工艺结合的产物。但是深究云南制茶历史,尤其是产于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一带的“太和甜茶”,我们会发现在现代制茶工艺传入云南之前,云南主流的制茶工艺为晒青毛茶及其紧压技术,但还存在许多旁枝末叶,比如竹筒茶、烤茶(如彝族的罐罐烤茶)、苦聪人的冷水泡茶等等。就拿熟茶来说,按照教科书的说法,是源自1973年到1975年的泼水渥堆试验,但随着考据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与茶人指出,勐海一带至少在民国年间就存在洒水工艺,做出来的茶带有红汤红叶。

由此可见,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前,云南很可能存在类似于红茶的工艺,我们将之命名为“云南传统红茶”,并根据其工艺的最大特性——是一种晒干的红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越陈越香,将之称为“晒红”。我们知道,红茶诞生于三四百年前的武夷山桐木关一带,现在风靡全国的“金骏眉”,就出自最古老的一种红茶——“正山小种”。如果说,红茶始祖“正山小种”是由绿茶与白茶工艺演变而来,比如萎凋就是白茶工艺,烘干是绿茶工艺,那么晒红的工艺,就是由云南传统晒青和白茶工艺演变而来。

说晒青好理解,因为晒红最后一道工序是阳光晒干,明显就来自晒青。但说到白茶工艺,许多人会说这不是云南的传统工艺,是外面传过来的。福建白茶工艺大规模传入云南是普洱茶在当代复兴以后的事,其跟云南茶叶深度结合的产物就是“月光白”——一种介于白茶与普洱茶之间的茶类。但许多人忘记了,白茶是最原始的制茶工艺,其诞生在绿茶之前。在农业文明不够发达,或者说人类对茶叶的利用与加工不够深入之时,在茶叶的早期原产地,比如云南、四川一带,我们的先民很可能将茶树上的叶子采回来,放在阳光下萎凋晒干(跟拿蔬菜晒干做腌菜类似),或者置于阴凉处萎凋,以备食用、药用与饮用,这种鲜叶的阳光自然萎凋,无疑就是白茶工艺。福建的白茶工艺,不过是将这种原始制茶方法加以升华与提炼,使之跻身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中而已。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云南传统制茶,除了晒青、紧压茶、烤茶、竹筒茶,白茶也是云南的一种传统制茶方法。从工艺方面的起源与流变来考究,晒红的起源真相也就明朗了,萎凋其实来自白茶,晒干来自晒青工艺,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技术。至于发酵,白茶属于轻发酵的茶,而如今的晒红发酵要重得多,很可能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后,汲取了滇红的发酵工艺。

一言以蔽之,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其历史至少在百年以上,其工艺最开始是晒青与白茶工艺的融合衍变,而诞生的一个新茶类,其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后,汲取了滇红的某些工艺特点,在普洱茶于当代复兴之后,又汲取了后期陈化技术,从而形成了如今晒红的工艺特点。

探秘云南最古老的红茶——“太和甜茶”

按照主流的说法,现代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是由绿茶、白茶的制法演变而来。正山小种红茶,被称为红茶鼻祖,原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工夫红茶。

武夷山的茶农从白茶晒制的实践,而认识到制红茶的日光萎凋;由绿茶揉捻后来不及干燥变红的实践,而认识到制红茶渥红的技术措施,开始发明小种红茶制法。

如果说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起源的活见证,那么“太和甜茶”无疑就是“云南传统红茶”起源的活见证,堪称最古老的“云南传统红茶”。如今提出的晒红茶类体系,就是通过对“太和甜茶”进行多年挖掘与整理而来的。

据太和甜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段苹、李琨介绍,云南镇沅县振太镇,过去被称为太和。其跟南诏与大理国有着不解的渊源,洱海边的太和城曾经为南诏国的都城,而点苍山更是闻名遐迩,而振太镇也称为太和,其境内也有一座“苍山”,叫宝仓山。根据老人流传下来的说法是,振太段姓、陶姓等家族原来居住在大理,为大理国皇亲国戚,大理国被蒙古攻灭后就逃到振太避难,成为大理国遗民,将居住地称为太和,寄寓不忘故国旧土之意。

我们从云南的茶山地理及云茶发展史来看,振太位于的是著名的“景景镇”茶区。就普洱市而言,景东、景谷与镇沅三县连在一起,拥有面积达数万亩的古茶区,而穿境而过的无量山与哀牢山是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区之一,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王树就位于这里;这里为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府故地,云南茶叶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茶出银生”的发祥地。

茶文化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路径,只有社会经济的繁荣才能带动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就是所谓的“盛世兴茶”。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与最早利用茶叶的地方,但就种茶、制茶技艺与茶文化而言远远落后于四川与江南,以致于唐代的《蛮书》将云南茶说成“散收,无采造法”,云南茶事太落后,也不值得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收录。“茶出银生”,说的是云南茶叶文明的草创时期,而随着明清两朝中原文化大规模进入云南,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通过大规模改土归流政策,汉人得以深入蛮荒之地,提高当地的种茶、制茶水平,并进行大规模的茶叶商品贸易,终于在雍正、乾隆年间催生了名震京师的“普洱茶时代”——“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普洱茶在明清的崛起,表明云南茶叶通过与中原的先进文化大融合,进入了云南茶文化的成熟期。

透视云南茶文化千年传播路径,其无疑长期是一路向南的,即从北部先进的洱海、昆明乃至中原地区向南传播。“孔明兴茶”的民间传说,其实反映的是诸葛亮大规模深入治理南中,中原文化深入云南腹地,巴蜀先进的茶文化第一次跟云南原始茶文化接轨的事实。到了清朝,普洱府的普洱茶兴起来以后,其作为一种成熟的茶文化,又向北进行传播,明代成化年间传到勐库,西双版纳的茶籽在冰岛落户,可谓其先声。而“景景镇”地区就充当了,茶文化“先是一路向南,然后再向北反哺”的中转角色。

在唐宋时期,云南文化的重心在洱海地区,而南诏与大理国文化南进的基地之一,就在于银生府的“景景镇”地区,通过“景景镇”传向南边更为荒蛮的宁洱、思茅与版纳,乃至老挝、缅甸与泰国。到了元朝,云南在地方政权割据了数百年之后被纳入了天朝的统治体系,而明代继承了元朝开创的土司制度,而且通过军屯、民屯等大规模移民手段,大量的江南人口迁移到云南,使得云南在明代汉族人口首次超过了少数民族。景东的陶氏傣族土司(土知府),是明朝统治滇西南最倚重的力量,其也是汉化最深的土司之一。如今,景东、镇沅、景谷的古茶产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景东陶府管辖。

正是在明代,景景镇地区在陶府的统治下完成了南诏文化、中原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大融合,并向南渗透,深入影响思普地区(以宁洱、思茅、版纳为核心地区),还通过景东土司与勐缅土司(今临沧市临翔区一带)联姻,而渡过澜沧江影响相对落后的临沧地区。在某种程度上,从“茶出银生”开始,“景景镇”地区在上千年时间充当了茶文化传播的枢纽之地。

到了清末、民国,云南茶文化大规模北上,景谷茶区、双江茶区与凤庆等新兴茶区被开辟出来,与传统的古六大茶山遥相呼应。而近现代的景谷茶区,严格来说,应该是“景景镇”茶区,因为景谷、镇沅、景东许多原料都拉到小景谷进行集中交易,被茶商收购,加工成紧茶边销西藏,或者加工成沱茶,销往昆明与重庆。

通过考察云南茶叶文明的传播历史与路线,我们可以看到“太和甜茶”的出现,绝非偶然。振太镇位于景景镇的核心地区,乃交通枢纽,是普洱市著名的侨乡与茶马古镇,从宁洱出发,穿过景谷,然后来到振太,再北上景东、南涧,再经巍山、大理到西藏;振太到景东从南涧经弥渡、祥云到昆明;振太到小景谷、景谷、普洱府;从振太到澜沧江上的嘎里渡口过江到昔归,达临沧;还有一条从振太、恩乐翻越哀牢山达新平、玉溪、昆明,一条条辐射四方的茶马古道就经过这里,这里成为澜沧江东岸,无量山以西广大地区的交通枢纽。南诏文化、傣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汇集,汉族、傣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苦聪支系)等种茶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茶马古道驮来发达的商旅文化,各种不同的制茶工艺在这里并存并相互影响,从而催生了景景镇地区独特的藤条茶文化——“云茶传统采养模式”以及“云南传统红茶”的活见证——太和甜茶。

据段苹、李琨介绍,其先祖从大理来到振太避难之后,向当地原住民——彝族等少数民族学习种茶技艺,并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太和甜茶”这种地方独特工艺。其无疑反映的是,多种文化的大融合,互相影响,最终诞生了“太和甜茶”这朵云南制茶史上的奇葩。

李琨介绍说:“大理国破后,其后裔南迁与原住民彝族、傣族、拉祜族结盟,使元军突破澜沧江而未能翻越无量山,攻入太和镇。在长期抗争过程中,为赢得信任取得支持巩固联盟,主动与原住民交往通婚,进行了广泛的民族大融合;太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

无量山的海拔1700——2600米,山里湿度大、气温低、海拔高,粮食种植生产落后,屯兵补给不便,经常采摘野菜野果度日。许多屯兵、逃难的外来人来此定居,时间长了怕寒怕冷、气胀、便秘、全身乏力等严重影响健康。但原住民却生活得很好,渐渐发现他们不但家家种茶、户户制茶,而且做菜用茶、娱乐用茶、祭祖用茶、敬神用茶,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一切都要用茶。茶不仅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茶也同牲口、田地、山林、房屋一样成为是财富的象征。这些从大理和中原迁来的移民也渐渐学会种茶,同时,还改进了制茶工艺。

原住民的茶确实有效,驱严寒、促消化、提精神、解疲劳。但此茶太苦涩、味太酽,不习惯饮用,妇女儿童就更不适饮用。经交流学习借鉴,制出了弃苦涩、香甜爽,耐储存适宜更多人饮用的茶。

采用当地茶鲜通过长时间摊晾、搓揉、装捂(发酵)、日晒干,通过缸存、箱存、袋存。不久太和一带这种茶得到推广,家家制、人人用,大家对如何制出香甜滑的茶形成一套工艺,其中陶氏、李氏、段氏、罗氏、刀氏等几大家族生产的品质更佳。因此茶产于太和,出于太和,盛于太和而被称为太和甜茶。只可惜后来这种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制茶的工艺也频临失传。”

用晒红做大“云南传统红茶”产业

“太和甜茶”研制出来以后,因为能降苦涩,具有香甜滑之口感特色,而深受市场欢迎,也就以镇沅太和一带为中心沿着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产茶区广为传播,云南许多茶山的茶农通过学习会做类似“太和甜茶”的茶,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云南传统红茶”这一特殊的品类。

“云南传统红茶”虽然诞生至今已有百年以上,但一直在民间默默流传,不入云南茶界主流的法眼。我们考察云南茶叶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清末民国、计划经济年代、八九十年代、2003年至今的普洱茶复兴期,在每一个阶段都盛行某种主流价值观,而将一些跟正统理念不符的制茶方法归为做假,或者是投机取巧之举,在许多掌握话语权的正统人士眼里,往往将之归为旁门左道,更遑论为之彰显价值与大力推介。这一百多年来,也就是正统的普洱茶、红茶与绿茶三驾马车挂帅的时期,而“云南传统红茶”作为一种介于红茶与普洱茶之间的茶,挑战了六大基本茶类经典体系,被许多专业人士归为市场急功近利的产物,是茶农与商家追求短期利益的怪胎。

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云南茶叶以红茶挂帅,普洱茶与绿茶作为补充,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一切按计划指令安排生产。当时,红茶采用的是滇红标准,而晒青与普洱茶的制作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当一切纳入计划之时,计划外的就是投机倒把,这就给包括“云南传统红茶”在内的一些非主流制茶方法带来了灭顶之灾,其面临着湮没不传的危险。李琨、段苹夫妇在90年代末期决定复兴家乡的“太和甜茶”之时,竟然发现当地已经有几十年没做“太和甜茶”了(即便有做的也是秘密制作,不向外传),没有人能详细完整地描述这一传统工艺,大都只能提供一点蛛丝马迹的线索。他们通过为期数年的田野调查、查找文献、比较甄别、反复试制,到了2003年基本掌握了制作方法,复制出的茶也得到了家人的肯定,老人们都说又尝到久违的味道,并于2004年系统的发掘整理出“太和甜茶”制作工艺。

此后,李琨、段苹对之进行大力推广,在民间的反响越来越大,于2010年的镇沅县庆活动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就此深入考察,组织上报,2013年太和甜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普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和甜茶”也由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太和甜茶”虽然是云南最古老的红茶,也是“云南传统红茶”的一个代表与活见证,但其地域性太强,顾名思义,给人印象就是流传于镇沅县太和一带的一种传统红茶制作工艺,要将“云南传统红茶”这种产业做大,必须跳出“太和甜茶”,做更大的文章,这时“普洱晒红”就登场唱主角了。这就是“云南传统红茶”在当代的崛起之路:从“太和甜茶”到“普洱晒红”。

晒红是以“太和甜茶”为蓝本构建的一套茶类体系。而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力推广的“总导演”,就是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忠华。

包忠华意识到“云南传统红茶”潜在的巨大价值,缘起于2013年10月的一晚。两人刚刚认识,到了李琨茶店喝茶时无意中喝到一款李琨2004年生产的晒红,吸引了善于捕获信息、商机的包忠华的关注。作为时任普洱市茶业局文化品牌科科长的他,一直致力于普洱市茶产业的整合推广,敏锐地认识到“太和甜茶”是一种区别于滇红与普洱茶的“云南传统红茶”,其兼具滇红与普洱茶的优点,又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可以将之提升到新型茶类的角度,进行深入开发与大力推广,使之成为普洱市茶产业的一个新亮点。2014年,其接受记者杜鹃采访,发表了《普洱晒红:一个茶界的新概念》,这是“普洱晒红”这一全新的品类在茶界的首次正式与系统性的亮相,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

2015年1月,包忠华出任肩负引领普洱市茶产业升级使命的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董事长,其为晒红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天下普洱茶国”将晒红定为公司最核心的产品之一,建立高规格的晒红生产线,开发系列产品,并在普洱市范围内输出晒红制作标准,引导合作的初制所与茶农合作社做晒红,并通过各种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大力推介,构建专业营销渠道进行销售。

版纳有普洱,临沧有滇红,普洱市虽然是生产普洱茶、绿茶、红茶与乌龙茶的宝地,但缺乏普洱与临沧那样名震天下的茶名片,包忠华深入考察了普洱市的茶资源,提出了“普洱晒红”的全新概念,即以云南大叶种茶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晒工艺而成“普洱晒红”原料,再加工成型为普洱晒红产品。将以“普洱晒红,天下共品”的名义塑造“晒红”这张全新名片,带动普洱市晒红产业的蓬勃发展。

传统红茶最后一道工序是高温烘干的,而晒红采用普洱茶的阳光自然干燥,这样一来晒红就兼具了红茶与普洱茶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红茶24个月保质期的限制,是一种能够长期存放,越陈越香的茶。事实上,普洱市民间长期在生产“晒干的红茶”,只是缺乏理论体系的总结、生产标准的制订与大规模宣传推广而已。今后,在“天下普洱茶国”的引导下,晒红将上升到茶行业的全新品类之高度。众所周知一个深接地气的品类之出现,会开辟行业的全新蓝海,将为深陷同质化竞争的行业从业者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大家共同将晒红做成大产业,让天下人都来共品晒红。

“天下普洱茶国”将牵头为晒红制订企业与行业标准,申请地理标志,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云南最古老的晒红——“太和甜茶”传承人李琨,已被聘为公司晒红研发与生产总顾问。2015年,将举办权威的晒红学术研讨会与新闻发布会,并在国内至少十余个城市举办推介活动,参加几个有影响力的境外推介活动。

概念大嬗变时代与晒红的机会

现在主流的六大基本茶类体系,是陈椽教授积数十年教学和科研经验,于1979年撰写的《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

理论体系与实际现象,无疑是瓶子与酒的关系,我们的前辈们通过长期不懈的总结,终于貌似将全天下的所有茶叶,通过科学的分类依据装进了六大基本茶类这个瓶子里。但问题是,一切理论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事物随时处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也就是思想家斯宾塞说过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当中国茶叶的实际情况从1979年以后,尤其是1984年放开市场以后,已经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制茶实践,一些茶叶的制程借鉴了两种甚至多种基本茶类的制作方法,也就突破了基本茶类的边界进行融合而诞生了“离经叛道”之茶品,比如今年受到市场热捧的“老白茶”,凭借“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之强大宣传攻势,去跟普洱茶这种后发酵茶争抢老茶市场,这跟经典的白茶定义完全是两回事。当旧瓶装不了新酒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对新生事物持包容态度,而不是一棍子将其打死。

除了“旧瓶装不了新酒”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茶类,比如“云南传统红茶”,其介于红茶与普洱茶之间,很难纳入六大茶类体系,这就是旧瓶也装不了某些老酒之现象。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我们深处茶叶消费大升级的时代,市场概念在不断嬗变之中,而学术理论体系构建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时我们就要大胆抛弃陈说,积极进行创新,引领时代消费潮流。晒红作为一种创新型茶类,在这个概念大嬗变时代将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大家可能会奇怪,晒红作为“云南传统红茶”,怎么又变成创新型茶类了?如果我们将“云南传统红茶”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茶类就好理解了,其诞生之初,工艺主要源自晒青与白茶,后来又借鉴了滇红的某些工艺,在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特性被挖掘出来以后,又借鉴了普洱茶已经成熟的陈放技术。李琨、段苹夫妇在恢复“太和甜茶”工艺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囿于先人的窠臼,而是对之进行了改良,使之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以太和甜茶”为蓝本的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其既是传统茶类,也是创新型茶类。

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给予了晒红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何以故?

众所周知,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质多,以苦涩厚重著称,如果采用传统普洱茶(生茶)的制作方法,除了部分高级原料制成的茶以外,新茶不怎么好喝,要摆放几年才能达到上佳的品饮效果。绿茶贵新,普洱茶贵陈,这是云南大叶种茶找到的跟其他茶类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比较优势。但这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越陈越香、越陈越值钱”观念的盛行,导致了市场上的许多茶叶没有得到及时消费,而是囤积起来牟取暴利,这一方面导致了炒作,市场暴涨暴跌,另一方面也给普洱茶行业留下了天量的库存,使得行业出现渠道肠梗阻与茶叶消耗太慢之弊病。2014年普洱茶价冲高回落,市场陷入深度调整之中,行业亟需告别炒作,寻找真正的消费者,开启庞大的大众消费需求。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仅靠传统普洱茶(生茶)很难走得更远,这时红茶、绿茶与熟茶就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厂商寄希望开拓大众消费市场的利器。

绿茶、红茶与熟茶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们的工艺都是以“现喝好喝”为旨归的,能在收藏市场之外激活庞大的即饮市场。而晒红作为一种“摆放几个月之后就非常好喝,陈放几年更好喝”的茶,既可以开发即饮市场,又可以布局收藏市场,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且,晒红一方面选料不像绿茶、红茶那么强调等级与嫩度,适合云南采摘粗放的茶园,另一方面其选料不像高端普洱茶那样强调古树纯料,生态茶园与原料价格不太高的二三线古茶山是其原料的主要来源,这样一来,其就能跟绿茶、红茶与普洱茶进行错位竞争,发扬比较优势,而且其原料成本合理,适用于云南大面积的生态茶园,可以开发系列大众化产品,开发大众消费市场。

在某种程度上,晒红跟熟茶极为相似,熟茶走过的路径,晒红可以借鉴。

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熟茶,是传统普洱茶为满足现代市场的需要而诞生的创新工艺,通过泼水增温增湿的手段加快普洱茶陈化速度,以达到尽快品饮的目的。如同晒红一样,熟茶不但可以现喝,开发即饮市场,而且发酵程度较轻的熟茶还拥有后期转化空间,可以长期存储,在一定期限内变得越陈越香,可以开发中期茶与老茶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熟茶采用普通的台地料发酵,被视为价廉物美的大众茶品。从2009年开始,一些茶商尝试用古树原料发酵熟茶,通过为期数年的努力,古树熟茶成为市场最新的热点,高端熟茶引领普洱茶消费新风尚。

晒红可以学习熟茶走过的路径,先从大众市场入手,以生态晒红为主打,古树晒红为补充,等到拥有坚实的消费者基础后,再大力推古树晒红,打造晒红的高端市场。

“普洱晒红”命名者与理论体系构建及传播人包忠华先生

晒红助推普洱市茶产业发展

“普洱茶新茶品饮价值不高,除非用好原料,或者摆放几年降苦涩以后,口感才好。晒红针对普洱茶的这一特点,或者弱点,进行差异化研发与营销推广,可算云南最具特色的普洱茶的一个颇具特点的补充与完善,能丰富云茶品类体系,为云南茶叶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包忠华认为晒红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第一、加工方法简单原始,易于掌握,便于大规模推广。

第二、适用于各种粗放式原料,增加鲜叶采摘量,节约采摘人工。

第三、节省燃料,改烘干为晒干,不用砍树,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相对于传统普洱茶,苦涩不显,消费者更易接受。

第五、方法得当,可长期储存。

第六、目前世界茶叶消费红茶占65%左右,用晒红开拓国际市场优势大。

晒红能省工省燃料,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它不太选择原料,对精细度要求不高,粗放型茶园的鲜叶都可以拿来加工,减轻了普洱晒青毛茶的销售压力。

古树茶是一种稀缺资源,深受市场追捧,而云南台地茶的面积要远远大于古树茶园。这些低效益的茶园怎样增加效益?从2010年开始,普洱市大力推进生态茶园与有机茶园建设,将台地茶园升级为经济效益高的生态茶园与有机茶园。通过为期数年建设结出硕果,普洱市茶产业最大的特色与优势在于绿色生态、有机。普洱市的数十万亩生态茶园,不可能都去拼高端市场,大部分还是需要通过大众市场走量。普洱晒红是一种针对大众市场开发的茶,因其适口性好,消费者接受度高,而深受市场喜爱,而且其原料主要来自生态茶园,普洱市可以通过大力扶持普洱晒红产业,为生态茶园找到全新的卖点,用特色产业的模式充分挖掘普洱市茶产业的生态价值。

当前市场不景气,许多茶叶积压在茶农与原料商手里,这严重挫伤了茶农种茶采茶的积极性,许多茶园因此被抛荒,茶农的收入也严重下降。“在行业处于深度调整之时,往往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质化的产品在市场上很难走,晒红作为普洱市茶产业的一张全新名片,能起到提振茶叶经济的作用,通过营造市场全新热点,帮助茶农与小微茶企找市场,提高茶农收入,也能让许多没有实力的初制所与企业熬过难关。”包忠华说。

目前,“天下普洱茶国”正在发挥国资委旗下龙头企业的作用,在普洱全市范围内率先竖起了“普洱晒红,天下共品”的大旗,提出了晒红系列产品线规划,计划每年生产几百吨乃至上千吨晒红,推出普洱晒红、太阳红、景迈晒红、老乌山晒红、无量晒红、凤凰晒红、黄龙山晒红等;整合普洱市部分有机茶园,“天下普洱茶国”输出标准,合作企业按标准进行有计划生产,“天下普洱茶国”负责营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走国际化道路。 

普洱茶是红茶还是黄茶


普洱茶是红茶还是黄茶?严格说来,普洱茶不是红茶也不是黄茶,甚至不属于六大茶类。普洱茶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同时普洱茶也可以根据六大茶类的工艺加工相应的茶叶。所以普洱茶是什么茶,看制作工艺判断就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

绿茶的工艺流程:杀青→揉捻→干燥;

红茶的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乌龙茶的工艺流程: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黄茶的工艺流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黑茶的工艺流程: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白茶的工艺流程:萎凋→干燥;

其次,我们老了解一下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六个品类的分类

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

云南大叶种茶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采摘:手工采摘一芽两叶为上。

萎凋:摊凉于无直射阳光通风干燥处三十水分,置于竹编竹篾上方。时间视鲜叶含水量及当时气温湿度。

杀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揉捻:有机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晒青易于保留茶叶的本质原味。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

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干燥摊凉。

采摘:手工采摘一芽两叶为上。

萎凋:摊凉于无直射阳光通风干燥处散失水分,置于竹编竹篾上方。时间视鲜叶含水量及当时气温湿度。

杀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揉捻:有机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晒青易于保留茶叶的本质原味。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普洱茶的六个品类

“普洱茶”在制作上,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大类。普洱散茶,传统品类为毛尖、粗叶,今已发展为普洱绿茶、普洱青茶、普洱红茶、普洱黑茶、普洱黄茶、普洱白茶6个品类。

综上,普洱茶是独立于六大茶类之外的,也可以根据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分别制作。

煮奶红茶到底是先倒牛奶好,还是先倒红茶比较对?


我常说,红茶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开开阔阔的宽容度,纯喝之外,和其他美味物事相搭配,不仅很容易水乳交融,更往往冲击出意料之外的迷人火花。

我自己呢,喝茶多年后,单单纯纯什么都不加、可以直截领会感受茶之本来香气滋味的芳美的纯红茶自是最爱,已经成为日常生活里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理所当然的饮品。但是,偶而随着心情与味蕾的需要,加入更多不同的变化,也别是另番不同乐趣。 

这里头,最常调入红茶中的伙伴,毫无疑问,排行第一名列前茅者,当非新鲜牛奶莫属。 

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戒饮的习惯了!我的每一天几乎都以一杯奶茶为开启。因此,如何得出一杯完美奶茶,也成为我格外专注探究的课题。 

而除了大伙儿熟知的锅煮奶茶、奶泡茶,直接红茶 + 牛奶的经典基本款奶茶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味。多年来,有关这方面的心得讲究网站里社群平台上分享讨论回答无数,这会儿也再度比照前二者,一次将相关说明统整在此与大家分享: 

首先,适合冲泡奶茶的茶叶,通常以味道浓郁强劲的茶款为佳。比方单品产地茶里,如锡兰乌巴、印度阿萨姆、福建正山小种等都十分合衬;混合茶方面,英国早餐茶、伯爵茶则是绝佳奶茶良伴。 

比种类产区更重要的是茶型:尽量选择细碎的茶叶,如BOP、BOPF、BP、BF或CTC等级茶款,都比叶片大而完整的茶叶要更能冲出浓醇饱满的滋味。很多时候,即连一些质性偏向清芬的茶叶,只要茶型够细碎,往往也宜于奶茶之用。比方别名「红玉」的台茶18号红茶,条索型大叶片者纯饮甘雅不涩,但若为BOP等级则风味强劲,能与牛奶相得益彰。 

另外,谨记把茶冲得浓一点,将茶叶量提高到至少一倍半到两倍以上、或把水量减少为一半,再依基本冲茶步骤冲茶即可。 

至于牛奶本身,当然一定要是鲜奶,喝奶茶多年后,我已无法忍受任何的人工保久奶精。 

毫无疑问,越是乳脂肪含量高、品质精良的鲜奶,越能冲出好喝的奶茶!我通常选择纯天然无添加、来自口碑好的单一乳源牧场、H.T.S.T. 72℃速温杀菌的鲜奶,比高温杀菌风味更自然柔雅,若能得65℃以下长时间低温杀菌鲜乳更佳。 

牛奶的用量则可视个人喜好与牛奶浓度调整。我的习惯比例是茶与牛奶约在1:1或2:1之间。 

牛奶温度方面,根据观察,英国人多半使用冷的牛奶,欧陆则稍微热一点。我比较喜欢温的牛奶,感觉奶香足且暖和,喝着格外舒服;冲泡前加热至手触摸觉得温热程度即可。 

至于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经典奶茶话题──到底是先倒牛奶好,还是先倒红茶比较对? 

这两派还存在着极有趣的称呼:赞成先加牛奶者,称为MIF(milk in first),赞成先倒红茶者称为MIA(milk in after),各有各自的理论立场与观点,壁垒分明谁也不让谁,非常有意思。 

我自己则经过多年尝试体验,渐渐倾向MIF:且是先放糖,再倒温牛奶,最后才冲入滚热的红茶。私心觉得这样的步骤下,不仅因能确实保持红茶温度而更激发出浓酽茶香与奶香,红茶的涩味似乎在牛奶的温和包裹下也变得柔和。 

后来,更在分子厨艺学界代表人物Herve This教授的着作《锅里的秘密》中找着了拥有充分科学理论立足根基的解答: 

根据Herve This教授的研究,奶茶之所以美味是因牛奶中含有可抵销茶的苦涩味的蛋白质;因此,若将牛奶加入滚烫的热茶里,蛋白质会因过热而变性失效;反之,将热茶注入牛奶中,二者混合过程中、牛奶受热温度较低,蛋白质仍能有效作用,自然比较好喝。 

难怪,我之多年来始终忠贞不二归属MIF一门,果然其来有自!(本文原文是繁体,语义是台湾语义,所以请理解一些不通的语句)

米砖茶是什么茶 米砖茶到底是红茶还是黑茶


青砖茶、花砖茶、黑砖茶、茯砖茶、康砖茶……你是不是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即视感。傻傻分不清到底哪块砖才是真正的好砖茶。其实,刚刚提到的砖茶都可以叫做米砖茶。

那么这米砖茶什么茶呢?在茶叶市场上公认的米砖茶又叫红砖茶,以优质红茶为原料,按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砖形为扁薄长方体。紧结平整,内质汤色深红命明亮,茶叶浓厚醇和。既然茶叶的原料以红茶为主,那么米砖茶是不是红茶呢?

米砖茶是什么茶?在茶叶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米砖茶属于红茶。米砖茶主要产于湖北蒲圻。是以红茶片、末为原料经蒸压而成的红砖茶。因其所用原料皆为茶末,所以被称为“米砖茶”。米砖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观,棱角分明,表面图案清晰秀丽,砖面色泽乌亮,冲泡后汤色红浓,香气纯和,滋味十分醇厚。

米砖茶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暖身御寒、消脂祛腻、解腹胀等饮用功效,该产品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饮用品,如用精雕木框装饰,又是一种高雅的工艺欣赏品和馈赠佳品。

米砖茶为什么要这个名字,是制作砖茶的时候有掺和稻米么?米砖茶是以红茶的片未茶为原料蒸压而成的一种红砖茶。其洒面及里茶均用茶未,故称米砖。米砖分为“牌楼牌”、“凤凰牌”、“火车头牌”等牌号。米砖外形美观,砖模棱角分明,纹面图案清晰秀丽,色泽乌亮,内质汤色红浓,香纯和,味醇厚。主销新疆及华北,部分出口苏联和蒙古,近年亦有少量远销欧美,是国内砖茶中独树一帜的红砖茶。

全面解读茶中新贵——普洱晒红


近年来,云南茶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采用日光干燥的红茶,名为“普洱晒红”。这种茶,茶汤黄红明亮晶莹剔透,香气不张扬,有喝惯普洱的人说的太阳味。冲泡了喝香气比较内敛,汤质柔滑,甘甜,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但是“普洱晒红”到底是“普洱”还是“红茶”?起源于何方?工艺与特点如何?前景如何?我们该如何看待?带着这些疑问,岳峰全面地为大家解析一下,相信在看完之后,您也是此中行家了。

普洱晒红的历史与由来

说起云南红茶,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著名的“云南滇红茶”,并且认为“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鼻祖,其实不然。滇红茶的产生是在193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红茶不易,为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的市场,并支持抗战而根据国际上红茶标准,采用高温烘培,研制出来的品种。早在滇红茶之前,其实一种“云南传统红茶”——“晒红”已经在云南民间广为流传了,只是因为当时云南处于边疆地区,民间所产之茶不入主流法眼而却少文字记载和相关标准。

(古树鲜叶)

相传元朝时期,蒙古人南下征战,中原人戍边来到无量山。因这里海拔高,冬季大雪封山,夏季气温低凉,不适宜种植庄稼,后方补给不足时,就采野果食用,导致水土不服,久而疾病缠身,让他们身体每况愈下。尽管原住民的茶叶让原住民安康,他们也想饮用,但其苦涩又让他们很难入口。这些来自中原地区的人们,把中原地区与原住民的一些制茶技术结合起来,选用二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鲜叶,经摊晾、搓、团、抛、捂、日晒等工艺制成茶叶,可长期存储,放在罐子里,或者蒸压成不同的形状运输到边防驻点乃至更远的地方。虽然这段历史只在当地民间口口相传,其真实性早已无从考证,但这也许便是最早的“晒红”。

“晒红”源起与何时或许以难以考证,但据“晒红”的分支——“太和甜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琨先生介绍:太和甜茶已存在有三百余年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晒红”这种云南传统红茶在各地虽然制法相同但称呼却五花八门,比如“甜茶”,“赛红”,“土红茶”等等,直到2014年由普洱市茶业局文化品牌科科长包忠华提议将这些名称统一为“普洱晒红”,得到了云南当地政府和茶界专家的支持,并已经着手为其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国家相关茶叶质检机构正在积极制定“普洱晒红标准”。

(鲜叶萎凋)

普洱晒红的工艺与特点

众所周知,“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基本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典型环节。最后一个环节“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以达到保质干燥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以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也就是所谓的提香。这种干燥过程一般采用烘干机完成。

而“普洱晒红”的工艺则是:萎凋、揉捻、发酵(偏重于有轻氧发酵)、晒干(日光干燥)。对比可见,普洱晒红与市面主流的红茶在工艺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发酵和干燥这两个环节。其中普洱晒红的发酵比较偏重与有轻氧参与发酵,使其在发酵的同时伴随着部分氧化作用,在发酵度方面低于主流红茶,形成介于乌龙茶和主流红茶之间的独特风味。而有别于高温干燥的日光干燥使普洱晒红保留了部分活性物质,可以后期转化,长期保存,就像普洱茶一样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手工揉捻)

普洱晒红的制作要点:

以“临沧勐库冰岛湖茶区原料”为范本总结而成:

1、收鲜标准

鲜叶必须有一定成熟度,以一芽二叶为佳,如果选用高档的单芽或者一芽一叶,只适合近两年内饮用,反而不利于后期转化。

2、自然萎凋

晒红萎凋程度远超绿茶、普洱茶(晒青),因各地气候不同而萎凋工艺细节有差别,以青草气去,花香显,鲜叶柔若无骨为佳,当叶片变黄,微红,萎凋工序即告完成。

3、发酵

晒红偏重于有氧发酵,有学者甚至认为偏向于氧化,轻于发酵,而其他红茶(滇红、祁红等)都采用重捂堆发酵。重捂堆发酵的茶,叶底易枯,僵,死,堆味,各类物质过快失去活性(全发酵),缺乏后期储存变化空间,不适合长期储存。

各地根据季节变化、气候条件、鲜叶特点灵活掌握发酵时间,以“变色生香”这一主要指标来判断是否发酵到位。通过益健源茶业在勐库冰岛湖茶区的经验来看,以六到八个小时之内为宜。

(捂堆发酵)

4、晒干

跟普洱晒青毛茶工艺相似,但毛茶水分要低于晒青毛茶,即晒得更干,否则容易产生返青现象。晒后,捡剔不协调的老梗老叶,清除碎末与杂质。

5、压制

参照普洱茶压制工艺,可压制成饼茶或者砖茶,节省空间,便于存放。

6、存放

不论是饼茶还是散茶都应存于干净、干燥、无异味、空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避免高温、阳光直射。

(发酵后的古树红茶)

普洱晒红的原料要求:

1、低海拔台地茶

内含物质积淀不够,做出来口感不够饱满,存放一段时间品饮,冲泡次数不如荒地茶、古树茶,不耐泡;香气飘浮淡薄,苦不化,涩更显。不主张用台地做晒红,其更适合做标准绿茶。

台地茶园可以通过生态留养、乔木型放养,采用传统的采养模式,也可升级为晒红的主要原料基地。

2、高山荒地茶

采用传统型种养方式采摘,大多属高山茶,茶树休眠期长,生长环境良好,干物质积累丰富,所制产品香、甜、滑,耐泡,耐储存。存后变化丰富,品饮效果更佳。为发挥晒红的比较优势,荒地茶可作为晒红的主要原料。

3、古树茶

古树原料也适制晒红,虽然价位高,但内含物质丰富,存放后茶汤饱满,甜度高,并且有自己的特点——山头韵,极具品饮性,可作为普洱晒红的顶级原料来源,开发出属于普洱晒红的高端市场。

(日光晒干)

普洱晒红的陈化

以“临沧勐库冰岛湖茶区原料与存放”为样本总结而成:

当年新制的普洱晒红略带淡淡的青涩味,花香自然幽雅,留杯不张扬,茶汤橘黄透亮,叶底黄褐鲜活,甜滑顺口。摆放一年左右,青涩味渐去,带甜味的花香更显,汤色加深。存放三年后,香气馥郁,汤色橙红,此时茶黄素与茶红素得到有效转化,品饮效果非常不错。存放十年以上的普洱晒红香气陈中带甜,汤色深红,口感醇滑。以“勐库冰岛湖茶区”为样本,喝到的最长存放时间为二十二年的普洱晒红,汤色已如普洱熟茶般的呈现出酒红色了,药香浓郁、口感醇绵,但滋味强度较之十余年的普洱晒红有所下滑。转化空间略优于普洱熟茶,较之普洱生茶则有所欠缺。

(成品散茶)

普洱晒红的发展前景

首先,在六大茶类中,黑茶类和白茶类新茶的品饮价值不高,除非用好的原料,或者摆放几年转化以后,口感才好。而其他茶类虽然成品短期内就可以喝,但却不耐存放。普洱晒红存放几个月便有良好的表现不仅弥补了黑茶类和白茶类需要存放几年才好喝的问题,而且在一定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也正好填补了其他茶类不耐存放的空缺,可以说是一种“做成就能喝,放放更好喝”的茶品。这种特性可以说是普洱晒红作为赢得消费者和市场份额的核心要素。

其次,目前世界茶叶消费量红茶约占65%左右,普洱晒红加工方法简单原始,易于掌握,便于大规模推广,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普洱晒红制作更加天然,不用烘干用晒干,节约了能源,不用砍伐树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普洱晒红”这是一款被茶界遗忘了上百年的云茶珍品,之前只是默默的在一些边远村落流传,甚至其代表“太和甜茶”在其原产地普洱镇沅地区也是鲜有人知了,所幸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普洱茶及红茶的崛起和普及,也逐渐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且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越陈越香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喜爱。而且云南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普洱晒红”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已经着手为其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国家相关茶叶质检机构正在积极制定“普洱晒红标准”。现在在云南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做“普洱晒红”甚至高端的“普洱古树晒红”了,加之其独特的品饮价值及收藏价值,可以预见这一曾被遗忘多年的云南传统红茶必将重新绽放出新的光辉,甚至很有可能继普洱茶及白茶之后成为茶中之新贵!

普洱茶是红茶还是黄茶?看品种!


普洱茶是红茶还是黄茶?看品种!普洱茶指的是云南出产的茶叶,是一个大类,包含了很多的品种;红茶是中国第二大茶类,也包含了很多的品种;至于黄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包含的品种同样不少。具体的我们来了解一下!

普洱茶包含的品种

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普洱茶”在制作上,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大类。普洱散茶,传统品类为毛尖、粗叶,今已发展为普洱绿茶、普洱青茶、普洱红茶、普洱黑茶、普洱黄茶、普洱白茶6个品类。

红茶包含的品种

按产地分类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

越红产于浙江绍兴一代;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等地;英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昭平红——产于广西昭平县;

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宁红工夫产于江西修水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按加工分类

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和红茶茶珍。

按规格分类

红茶根据茶叶的在茶树上的部位和完成后茶叶的形状分为不同规格:

白毫(Pekoe简称P):白毫。

碎白毫(BrokenPekoe简称BP):切碎或不完整的白毫。

片茶(Fannings简称F):是指比碎白毫更小的细片。

小种(Souchong简称S):小种茶。

茶粉(Dust简称D):茶粉或抹茶。

切碎-撕裂-卷曲红茶(CrushTearCurl简称CTC)。

除此之外,红茶的品种还包含了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铜骏眉、百瑞香、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和九曲红梅。

黄茶包含的品种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白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安徽的“皖西黄小茶”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的“皖西黄大茶”,安徽金寨、霍山、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综上,普洱茶不是红茶,也不是黄茶,是一个独立的茶叶品种。不过普洱红茶属于红茶,普洱黄茶属于黄茶。

云南有一种红茶叫“普洱晒红”


晒红,是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云南传统红茶”。其是云南传统制茶工艺的一种嬗变,与20世纪30年代传入云南的现代红茶制作技术——滇红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因其跟红茶工艺更为接近,而被归为红茶。

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

表面上看,包括滇红在内的现代红茶工艺主要流程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晒红的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晒干,除了晒干以外跟滇红没有什么区别。这会让许多人误以为,晒红是滇红的一种衍生工艺,是1939年云南制作出凤庆滇红后,现代红茶工艺跟云南传统晒青工艺结合的产物。

但是,深究云南制茶历史,尤其是产于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一带的“太和甜茶”,我们会发现在现代制茶工艺传入云南之前,云南主流的制茶工艺为晒青毛茶及其紧压技术,但还存在许多旁枝末叶,比如竹筒茶、烤茶(如彝族的罐罐烤茶)、苦聪人的冷水泡茶等等。

就拿熟茶来说,按照教科书的说法,是源自1973年到1975年的泼水渥堆试验,但随着考据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与茶人指出,勐海一带至少在民国年间就存在洒水工艺,做出来的茶带有红汤红叶。

由此可见,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前,云南很可能存在类似于红茶的工艺,我们将之命名为“云南传统红茶”,并根据其工艺的最大特性——是一种晒干的红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越陈越香,将之称为“晒红”。

我们知道,红茶诞生于三四百年前的武夷山桐木关一带,现在风靡全国的“金骏眉”,就出自最古老的一种红茶——“正山小种”。如果说,红茶始祖“正山小种”是由绿茶与白茶工艺演变而来,比如萎凋就是白茶工艺,烘干是绿茶工艺,那么晒红的工艺,就是由云南传统晒青和白茶工艺演变而来。

说晒青好理解,因为晒红最后一道工序是阳光晒干,明显就来自晒青。云南传统制茶,除了晒青、紧压茶、烤茶、竹筒茶,白茶也是云南的一种传统制茶方法。从工艺方面的起源与流变来考究,晒红的起源真相也就明朗了,萎凋其实来自白茶,晒干来自晒青工艺,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技术。至于发酵,白茶属于轻发酵的茶,而如今的晒红发酵要重得多,很可能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后,汲取了滇红的发酵工艺。

一言以蔽之,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其历史至少在百年以上,其工艺最开始是晒青与白茶工艺的融合衍变,而诞生的一个新茶类,其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后,汲取了滇红的某些工艺特点,在普洱茶于当代复兴之后,又汲取了后期陈化技术,从而形成了如今晒红的工艺特点。

探秘云南最古老的红茶

“太和甜茶”是“云南传统红茶”起源的活见证,堪称最古老的“云南传统红茶”。如今提出的晒红茶类体系,就是通过对“太和甜茶”进行多年挖掘与整理而来的。

据太和甜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段苹、李琨介绍,云南镇沅县振太镇过去被称为太和。

从云南的茶山地理及云茶发展史来看,振太位于的是著名的“景景镇”茶区。就普洱市而言,景东、景谷与镇沅三县连在一起,拥有面积达数万亩的古茶区,而穿境而过的无量山与哀牢山是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区之一,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王树就位于这里;这里为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府故地,云南茶叶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茶出银生”的发祥地。

茶文化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路径,只有社会经济的繁荣才能带动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就是所谓的“盛世兴茶”。

据段苹、李琨介绍,其先祖从大理来到振太避难之后,向当地原住民——彝族等少数民族学习种茶技艺,并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太和甜茶”这种地方独特工艺。其无疑反映的是,多种文化的大融合,互相影响,最终诞生了“太和甜茶”这朵云南制茶史上的奇葩。

无量山的海拔1700~2600米,山里湿度大、气温低、海拔高,粮食种植生产落后,屯兵补给不便,经常采摘野菜野果度日。许多屯兵、逃难的外来人来此定居,时间长了怕寒怕冷、气胀、便秘、全身乏力等严重影响健康。但原住民却生活得很好,渐渐发现他们不但家家种茶、户户制茶,而且做菜用茶、娱乐用茶、祭祖用茶、敬神用茶,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一切都要用茶。

原住民的茶确实有效,驱严寒、促消化、提精神、解疲劳。但此茶太苦涩、味太酽,不习惯饮用,妇女儿童就更不适饮用。经过交流学习借鉴,其先祖制出了弃苦涩、香甜爽、耐储存适宜更多人饮用的茶,该茶采用当地茶叶鲜叶,通过长时间摊晾、搓揉、装捂(发酵)、日晒干,通过缸存、箱存、袋存而成。不久,这种茶在太和一带得到推广,家家制、人人用,大家对如何制出香甜滑的茶形成一套工艺,其中陶氏、李氏、段氏、罗氏、刀氏等几大家族生产的品质更佳。

因此茶产于太和,出于太和,盛于太和而被称为太和甜茶。只可惜后来这种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制茶的工艺也濒临失传。

用晒红做大“云南传统红茶”产业

“太和甜茶”研制出来以后,因为能降苦涩,具有香甜滑之口感特色,而深受市场欢迎,也就以镇沅太和一带为中心沿着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产茶区广为传播,云南许多茶山的茶农通过学习会做类似“太和甜茶”的茶,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云南传统红茶”这一特殊的品类。

“云南传统红茶”虽然诞生至今已有百年以上,但一直在民间默默流传。2013年太和甜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普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和甜茶”也由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晒红是区别于滇红与普洱茶的“云南传统红茶”,其兼具滇红与普洱茶的优点,又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可以将之提升到新型茶类的角度,进行深入开发与大力推广,使之成为普洱市茶产业的一个新亮点。

2014年,“普洱晒红”命名者与理论体系构建及传播人包忠华先生发表了《普洱晒红:一个茶界的新概念》,这是“普洱晒红”这一全新的品类在茶界的首次正式与系统性的亮相,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

“传统红茶最后一道工序是高温烘干,而晒红采用普洱茶的阳光自然干燥,这样一来晒红就兼具了红茶与普洱茶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红茶24个月保质期的限制,是一种能够长期存放,越陈越香的茶。晒红是针对云南最具特色的普洱茶的一个颇具特点的补充与完善,能丰富云茶品类体系,为云南茶叶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包忠华认为,晒红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第一,加工方法简单原始,易于掌握,便于大规模推广;

第二,适用于各种粗放式原料,增加鲜叶采摘量,节约采摘人工;

第三,节省燃料,改烘干为晒干,不用砍树,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相对于传统普洱茶,苦涩不显,消费者更易接受;

第五,方法得当,可长期储存;

第六,目前世界茶叶消费红茶占65%左右,用晒红开拓国际市场优势大。

晒红能省工省燃料,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它不太选择原料,对精细度要求不高,粗放型茶园的鲜叶都可以拿来加工,减轻了普洱晒青毛茶的销售压力。因其适口性好,消费者接受度高,而深受市场喜爱。

全面解读茶中新贵—普洱晒红


导读:近年来,云南茶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采用日光干燥的红茶,名为“普洱晒红”。这种茶,茶汤黄红明亮晶莹剔透,香气不张扬,有喝惯普洱的人说的太阳味。冲泡了喝香气比较内敛,汤质柔滑,甘甜,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但是“普洱晒红”到底是“普洱”还是“红茶”?起源于何方?工艺与特点如何?前景如何?我们该如何看待?带着这些疑问,今天全面地为大家解析一下,相信在看完之后,您也是此中行家了。

(普洱古茶树)

普洱晒红的历史与由来

说起云南红茶,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著名的“云南滇红茶”,并且认为“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鼻祖,其实不然。滇红茶的产生是在193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红茶不易,为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的市场,并支持抗战而根据国际上红茶标准,采用高温烘培,研制出来的品种。早在滇红茶之前,其实一种“云南传统红茶”——“晒红”已经在云南民间广为流传了,只是因为当时云南处于边疆地区,民间所产之茶不入主流法眼而却少文字记载和相关标准。

(古树鲜叶)

相传元朝时期,蒙古人南下征战,中原人戍边来到无量山。因这里海拔高,冬季大雪封山,夏季气温低凉,不适宜种植庄稼,后方补给不足时,就采野果食用,导致水土不服,久而疾病缠身,让他们身体每况愈下。尽管原住民的茶叶让原住民安康,他们也想饮用,但其苦涩又让他们很难入口。这些来自中原地区的人们,把中原地区与原住民的一些制茶技术结合起来,选用二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鲜叶,经摊晾、搓、团、抛、捂、日晒等工艺制成茶叶,可长期存储,放在罐子里,或者蒸压成不同的形状运输到边防驻点乃至更远的地方。虽然这段历史只在当地民间口口相传,其真实性早已无从考证,但这也许便是最早的“晒红”。

“晒红”源起与何时或许以难以考证,但据“晒红”的分支——“太和甜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琨先生介绍:太和甜茶已存在有三百余年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晒红”这种云南传统红茶在各地虽然制法相同但称呼却五花八门,比如“甜茶”,“赛红”,“土红茶”等等,直到2014年由普洱市茶业局文化品牌科科长包忠华提议将这些名称统一为“普洱晒红”,得到了云南当地政府和茶界专家的支持,并已经着手为其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国家相关茶叶质检机构正在积极制定“普洱晒红标准”。

(鲜叶萎凋)

普洱晒红的工艺与特点

众所周知,“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基本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典型环节。最后一个环节“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以达到保质干燥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以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也就是所谓的提香。这种干燥过程一般采用烘干机完成。

而“普洱晒红”的工艺则是:萎凋、揉捻、发酵(偏重于有轻氧发酵)、晒干(日光干燥)。对比可见,普洱晒红与市面主流的红茶在工艺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发酵和干燥这两个环节。其中普洱晒红的发酵比较偏重与有轻氧参与发酵,使其在发酵的同时伴随着部分氧化作用,在发酵度方面低于主流红茶,形成介于乌龙茶和主流红茶之间的独特风味。而有别于高温干燥的日光干燥使普洱晒红保留了部分活性物质,可以后期转化,长期保存,就像普洱茶一样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手工揉捻)

普洱晒红的制作要点:

以“临沧勐库冰岛湖茶区原料”为范本总结而成:

1、收鲜标准

鲜叶必须有一定成熟度,以一芽二叶为佳,如果选用高档的单芽或者一芽一叶,只适合近两年内饮用,反而不利于后期转化。

2、自然萎凋

晒红萎凋程度远超绿茶、普洱茶(晒青),因各地气候不同而萎凋工艺细节有差别,以青草气去,花香显,鲜叶柔若无骨为佳,当叶片变黄,微红,萎凋工序即告完成。

3、发酵

晒红偏重于有氧发酵,有学者甚至认为偏向于氧化,轻于发酵,而其他红茶(滇红、祁红等)都采用重捂堆发酵。重捂堆发酵的茶,叶底易枯,僵,死,堆味,各类物质过快失去活性(全发酵),缺乏后期储存变化空间,不适合长期储存。

各地根据季节变化、气候条件、鲜叶特点灵活掌握发酵时间,以“变色生香”这一主要指标来判断是否发酵到位。通过益健源茶业在勐库冰岛湖茶区的经验来看,以六到八个小时之内为宜。

(捂堆发酵)

4、晒干

跟普洱晒青毛茶工艺相似,但毛茶水分要低于晒青毛茶,即晒得更干,否则容易产生返青现象。晒后,捡剔不协调的老梗老叶,清除碎末与杂质。

5、压制

参照普洱茶压制工艺,可压制成饼茶或者砖茶,节省空间,便于存放。

6、存放

不论是饼茶还是散茶都应存于干净、干燥、无异味、空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避免高温、阳光直射。

(发酵后的古树红茶)

普洱晒红的原料要求:

1、低海拔台地茶

内含物质积淀不够,做出来口感不够饱满,存放一段时间品饮,冲泡次数不如荒地茶、古树茶,不耐泡;香气飘浮淡薄,苦不化,涩更显。不主张用台地做晒红,其更适合做标准绿茶。

台地茶园可以通过生态留养、乔木型放养,采用传统的采养模式,也可升级为晒红的主要原料基地。

2、高山荒地茶

采用传统型种养方式采摘,大多属高山茶,茶树休眠期长,生长环境良好,干物质积累丰富,所制产品香、甜、滑,耐泡,耐储存。存后变化丰富,品饮效果更佳。为发挥晒红的比较优势,荒地茶可作为晒红的主要原料。

3、古树茶

古树原料也适制晒红,虽然价位高,但内含物质丰富,存放后茶汤饱满,甜度高,并且有自己的特点——山头韵,极具品饮性,可作为普洱晒红的顶级原料来源,开发出属于普洱晒红的高端市场。

(日光晒干)

普洱晒红的陈化

以“临沧勐库冰岛湖茶区原料与存放”为样本总结而成:

当年新制的普洱晒红略带淡淡的青涩味,花香自然幽雅,留杯不张扬,茶汤橘黄透亮,叶底黄褐鲜活,甜滑顺口。摆放一年左右,青涩味渐去,带甜味的花香更显,汤色加深。存放三年后,香气馥郁,汤色橙红,此时茶黄素与茶红素得到有效转化,品饮效果非常不错。存放十年以上的普洱晒红香气陈中带甜,汤色深红,口感醇滑。以“勐库冰岛湖茶区”为样本,喝到的最长存放时间为二十二年的普洱晒红,汤色已如普洱熟茶般的呈现出酒红色了,药香浓郁、口感醇绵,但滋味强度较之十余年的普洱晒红有所下滑。转化空间略优于普洱熟茶,较之普洱生茶则有所欠缺。

(成品散茶)

普洱晒红的发展前景

首先,在六大茶类中,黑茶类和白茶类新茶的品饮价值不高,除非用好的原料,或者摆放几年转化以后,口感才好。而其他茶类虽然成品短期内就可以喝,但却不耐存放。普洱晒红存放几个月便有良好的表现不仅弥补了黑茶类和白茶类需要存放几年才好喝的问题,而且在一定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也正好填补了其他茶类不耐存放的空缺,可以说是一种“做成就能喝,放放更好喝”的茶品。这种特性可以说是普洱晒红作为赢得消费者和市场份额的核心要素。

其次,目前世界茶叶消费量红茶约占65%左右,普洱晒红加工方法简单原始,易于掌握,便于大规模推广,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普洱晒红制作更加天然,不用烘干用晒干,节约了能源,不用砍伐树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更适于收藏转化的晒红饼茶)

“普洱晒红”这是一款被茶界遗忘了上百年的云茶珍品,之前只是默默的在一些边远村落流传,甚至其代表“太和甜茶”在其原产地普洱镇沅地区也是鲜有人知了,所幸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普洱茶及红茶的崛起和普及,也逐渐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且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越陈越香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喜爱。而且云南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普洱晒红”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已经着手为其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国家相关茶叶质检机构正在积极制定“普洱晒红标准”。现在在云南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做“普洱晒红”甚至高端的“普洱古树晒红”了,加之其独特的品饮价值及收藏价值,可以预见这一曾被遗忘多年的云南传统红茶必将重新绽放出新的光辉,甚至很有可能继普洱茶及白茶之后成为茶中之新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