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浓非厚,淡非薄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红茶喝浓还是喝淡好 特浓乌龙茶 喝浓乌龙茶

红茶喝浓还是喝淡好。

事茶者说:

曾听闻茶界的老前辈说:浓非厚、淡非薄。

原标题:普洱茶之薄与淡跟厚与浓

我们在冲泡茶时,如果茶析出不够,茶汤会现水味。但茶汤够析出后,继续浸泡,会过浓。冲泡茶怎么最适合呢?就是茶水刚达到交融,而又恰好不现水味。如果我们能保持每泡析出一致,浓淡一样,那么这道茶可冲最多泡,或说最耐泡。如果照这种方法冲泡内含物质丰富的茶,会得出每泡滋味不同的茶,给人多层次的享受。茶的内含物越丰富,层次感越明显,层次越多。主要原因是茶的内含物在不同泡数,有不同的析出,各物质析出的比例也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在六泡左右的时间会现茶峰(高峰),此时,叶面打开舒展,析出最好,茶汤饱满厚润,茶力浑厚澎湃,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一道层次丰富的茶,给人一层一层不同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要得一道层次丰富的茶有两个条件,一是茶内质丰富,二是冲泡技术茶里面有厚与浓两个概念,而且较容易被混淆。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正确认识茶。我们不细加以分析,会以为厚与浓差不多,甚至认为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其分别颇大。

用音乐打个比方,交响乐,上百件乐器同时演奏,但每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却是清晰可辨的,给人立体的听觉享受。尤其是欣赏现场演奏,更有清晰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每种乐器的音频音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不会相互影响,而且清晰可辨。将各种乐器不同的音频叠加在一起,就产生厚重的听觉感受。如同一种乐器奏同一音频,无论增加多少件,都只能增加其音量,而不能产生厚重的效果。相同的音频,只能有音量大小的变化;不同的音频,就有厚不厚的区别。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某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但它只是原有的味叠加,即增加其浓度,而不可能增添出其他味道来。某茶厚,是天赋的,即它原有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

有时我们说,这个茶淡,其实是说,这个茶不够滋味,不够厚。有误解者,或有意误导误解者,把不厚的茶,冲泡得更浓了。搞不清厚与浓的区别,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容易被人忽悠,或被人忽悠而不自知。薄与淡跟厚与浓是相对的,理解厚与浓,就不难理解薄与淡了。薄,指单薄,寡,单一;淡,指不浓,清淡。

薄与淡在实际上不易分清,尤其是对茶认识不很深的人,容易混淆。茶,可能会更多人喜欢清淡,清雅,很多茶友亦常说清心饮茶。俗话也有,一杯清淡的茶。清淡的茶,的确可令人更常饮,多饮,或更健康。试想,浓烈的茶,可以喝很多吗?又有谁可以长期受用呢?清淡的茶,不失其滋味丰富,才可口,人才会喜欢喝它;相反,如果清淡的茶,味道单一,寡口,人是不会喜欢喝的。薄和淡是两回事,薄是天赋的,是由其茶质所决定的;淡,是人为的,由冲泡决定。薄的茶,可以冲泡得很浓;也可以冲泡得很淡。淡的茶,则有厚、薄之分。茶底,或称叶底,指干茶叶充分冲泡开后的茶叶。由鲜叶制成的干毛茶,颜色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不是很专业的人士很难从干毛茶辨别出茶叶的好坏。

茶底对鲜叶有基本还原,对颜色也有相应的还原,相对而言看茶底是比较容易辨别。好的茶叶必须用好鲜叶制作而成,这是必须的。而鲜叶跟茶底是对应的,好的鲜叶造出的茶所得出的茶底,是有共同特征的;不好的鲜叶造出的茶所得出的茶底,也是有共同特征的。好的鲜叶,养份充足,内含物丰富,叶面肥厚,持嫩性高,生长期长;相应的茶底,也会肥厚,富有弹性和光泽。不好的鲜叶,正好相反,叶面单薄,纤维质高;相应的茶底,就会单薄,生硬,暗哑。看茶底辨别茶叶,是比较直观容易的,当然评判一个茶,是需要多方面,也可以从多方面综合判断。只不过,开始从茶底看,比较容易,直观而已。到了熟悉以后,会发现无论从什么方面看,原来都是相通的。

精选阅读

普洱茶水性“厚”与“薄”


我们常可以在介绍普洱茶的书籍中看到,类似茶汤“醇厚”、“厚实”、“厚重”等相关描述性语言。很多新茶友对茶的浓淡可以直观的感觉,但对茶的厚度却十分不解。其实普洱茶的厚重醇滑,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你就会充分感受它的饱满丰富。

邓时海在《普洱茶》一书中对普洱茶水性的“厚”、“薄”、“利”作了详实的解释。他说: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觉,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之感。

水厚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

浓是冲泡技术上的影响,同样一泡茶,茶叶浸泡在热水中越长,茶汤就越浓,也就是茶汤的强度增加了。相反的如浸泡时间很短,茶汤便会显得淡淡的,与水性厚薄无关。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厚的茶汤水性,使人感到饱满而实在,带给品茗者有较平和稳定的心境。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觉轻且萧条。由于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调,使品茗者产生了轻浮、薄弱、不安稳而抗拒的感觉。台地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所以为什么大家都喝古树茶,因为古树茶汤厚实,内质丰富。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觉。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觉,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一般的边境普洱茶或现在新树茶菁所制成的新鲜青饼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出现刃利现象。

值得注意的一点,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薄,甚至会有利的情形。但是如果开封有将茶置于较宽大容器中,以使茶叶回气一段时间,约十几天或一个月,茶汤自然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水特色。

非茯砖,无金花


湖南黑茶进入大众视野,与茯砖中的“金花”不无关系,一开始人们对撬开的茶砖上那些黄色细小颗粒状的物质充满好奇,这是发霉了吗?这是黄曲霉菌吗?事实上,这个被称为“冠突散囊菌”的益生菌,根据科学研究,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消食健胃、降低胆固醇、血脂、血糖等保健功效,金花是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它的含量与茶叶的滋味、香气密切相关。

益阳茶厂生产茯砖的历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也是最早使用全程机械化生产黑茶的企业,两层楼高的车间里,各种机器连成了生产线,从毛茶的筛分、风选、拣剔到最后的蒸压成型,完全在流水线上操作完成。只有茯砖在蒸压成型后,还需要进入“金花酵库”进行发花。

发花技术对于任何一家黑茶企业来说都是特级商业机密。经过软磨硬泡,我才能在不带相机和手机的情况下被带领进入益阳茶厂的“金花酵库”。

打开厚厚的大铁门,左右两边都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都被隔出许多小房间,房间的木门紧闭,第二层的门上方有两排通风口,一眼望去,纵深感极强。打开其中一个木门,再次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密密麻麻的砖茶以45°角侧放在木架上,而一抬头,发现两层房间是没有天花板的,木架高高耸立了两层楼房那么高。这些茶砖将在此静置10-12天,等待培养出金花来。

微生物菌群、合适的温度、适度的环境都是黑茶发花不可或缺的。架子上挂着温湿度计,木门上挂着记录本,技术人员会隔一段时间就来查看一番,因为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好,极易长出黑霉、白霉等有害菌,那么整片茶就彻底报废,所以发花是一项技术与经验并重的工艺。益阳茶厂经过半个多世纪从未间断的茯砖生产,其“金花酵库”内已形成了非常平衡的微生物菌群环境,令茯砖茶的品质也持续稳定。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


为何寺必备茶僧必饮茶 中国在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相传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几乎寺必备茶,僧必饮茶。中国茶禅文化传入日本,于是而有日本之“茶道”;传入英国,于是而有伦敦“午后茶”;传至欧美,竟有所谓“基督禅”者。茶禅文化影响世界文明,实深广远。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在生活的当下完成觉悟解脱。  一千多年前,赵州从捻和尚的“吃茶去”三字禅,开示人们禅修要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喝茶、洗钵、吃饭、睡觉一样平常,通过实践亲身体验,甘苦自知。“饭罢浓煎茶吃了,池边坐石数游鱼”“粥去饭来茶吃了,开窗独坐看青山”“禅余高诵寒山偈,饭后浓煎谷雨茶”多么娴雅、悠扬,多么自然、无求,“茶熟透瓶香”,其香自溢。  禅师舍诸乱意,来到一个寂静、空灵、没有干扰的地方,“烟薰茶灶黑,麻蒸布裘斑。不悟空王法,缘何得此闲。”这里的闲,是去掉杂念的闲,是真正的从容不迫,恬淡安适,如入禅定。 “风扬茶烟浮竹榻,水流花瓣落青池”,没有茶禅一体,谁解得此种空阔、坦荡又浑厚的禅的美丽呢?就像我们今天在紧张、繁忙的空隙里,用心去泡一碗茶,用心去品一口茶,得到无法言喻的当下宁静。茶的本性是冷静的,而禅是思索的、理智的。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 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 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传统。 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此外,著名的杭州龙井茶起源于杭州寺庙、成名于杭州寺庙。据历史记载,西湖龙井就是当年在寺庙僧人建议下始作为贡茶的。龙井茶加工方法独特运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独特的龙井茶文化。

烟、酒、茶,非一家


俗话说,“烟酒茶不分家”。又到年底了,工作压力、各种聚会,会让这烟、酒、茶几乎成为“吉祥如意的一家子”。

虽然烟、酒、茶都算是嗜好性的消费品,但吸烟、喝酒、饮茶对人的健康影响却各不相同,其实是不能把它们归为一家的;而烟与酒、烟与茶、酒与茶这三种常见的组合搭配,也未必都是合理的。

1. 烟与酒,要分家

烟草自明朝时传入中国以来,从药用到日常消费逐渐普及,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香烟消费国,烟民总数占世界的1/3。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雾里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五十种以上化学物质属于致癌物质。香烟还是自由基发生剂,自由基产生过多,人体致癌的可能性也加大了。

烟酒聚会,害处加倍。很多人喜欢饮酒时不停地抽烟,特别是在各种聚会、聚餐的时候,觥筹交错、烟雾缭绕。这是一种比单纯喝酒或吸烟更有害健康的坏习惯。

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能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所以吸烟的人往往会不经意地喝下更多的酒。酒精又是烟草中致癌毒物很好的溶剂,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可以很快溶解于酒精中,随酒精进入人体各个部位,于是人体受烟草中有毒物质的危害就更大、更深了。

2. 烟与茶,好伙伴

中国是世界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史源远流长。现今,茶已被列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风靡全球,深受喜爱。

茶是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饮料,合理饮茶,百利无害。茶叶刺激性低而又清香可口,其所含的多酚类物质、茶氨酸及维生素等,不仅具有一些药理上的功效,而且在生理营养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可止渴生津、爽心怡神,别有情趣。

如果一定要抽烟,请多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的释放,控制癌细胞的增殖。一般情况下,人的机体是处于自由基不断产生和不断消除的动态平衡之中,茶叶中茶多酚的主体儿茶素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也是一种自由基强抑制剂,有助于抑制由吸烟引起的肿瘤发生。

正常人每天只需喝两到三杯茶,长期坚持,就能受益于其防癌抗癌的功效。对于经常吸烟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茶,有助于降低因吸烟诱发癌症的可能性。

3. 茶与酒,不太搭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酒文化发展到现在,几乎已成为一项全球通行的日常礼俗。

过度饮酒有害,会诱发诸多疾病。正常健康的人,少量饮酒对活血通络具有一定作用,但是,过度或长期饮酒会造成肝功能减退,引起乙醇中毒性肝硬化;还易引起心脏病和脑溢血等心血管类疾病。

喝酒时饮茶会加重醉酒症状。有的人经常在喝酒时喝茶,认为可防止喝醉。其实,酒精对心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茶叶中的生物碱也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边饮酒边喝茶,会促进心跳加速,加重心脏负担,很容易加重酒后的恶心、头晕等症状。

浓茶醒酒,不太靠谱。有些人会在酒醉后大量喝茶,甚至是高浓度的茶,认为茶能解酒。这也是错误的观点。茶能加速利尿,会促使人体内的酒精在尚未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时候便随尿液排泄,长此以往,可能会在肾脏残留酒精有害成分,加重肾脏负担并造成损害。

4. 弃烟,少酒,多茶

每天抽烟、喝酒的人就一定短寿吗?——不一定。每天喝茶就不会生病了吗?——当然也不一定。

常言道,天道有常、人世难料;实际来说的话,一个人是否可以康健无虞、长享安乐,还要取决于其个人体质、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弃烟,少酒,多茶”的这种生活方式,当然未必人人适宜,但就一般情况来说,它确切是普通正常人一个值得尝试和坚持的选择;尤其是合理饮茶的习惯,可长期保持无妨。

科学证明,人类之所以会对烟、酒、茶产生“上瘾”的感觉,尤其是刺激性更大的烟、酒,其实是因为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

多巴胺是一种让人兴奋和快乐的中枢神经递质,具有调节躯体活动、精神活动、内分泌和心血管活动的作用。抽烟、喝酒、喝茶或咖啡,都可以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使人产生兴奋、开心、舒畅、愉悦的感觉。但多巴胺如果不足,则会导致情绪状态发生一些变化。所以习惯了“多巴胺”生活的人,一旦离开了烟、酒、茶,可能会仓促不安、心神不定。

是否抽烟、喝酒,其实就是在“损害身体”和“舒缓压力”之间进行权衡抉择。但舒缓压力的方式有很多,下次,不妨试试喝杯茶。喧嚣的尘世,每个人都需要、也值得拥有一份宁静,一份茶的飘逸和清香。

盘点藏茶的“非著名”原因


相对于各大名茶,藏茶在当下依然属于小众群体的“非著名黑茶”。据中国好茶网了解藏茶的“非著名”原因在于:

首先,长期以来藏茶很少出现在非藏区的茶叶市场上。历史上由于藏区蔬菜水果匮乏,藏茶即成为了当地人摄取维生素和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刚性需求量极大。2008年本人随四川茶叶协会的友人参观藏茶种植基地时,雅安茶厂厂长解释说,历来雅安的茶品都以制作贵重的绿茶著称,在绿茶种植占据强势地位的情况下,藏茶的种植基地面积有限。为了保持藏茶独特的风味,厂里始终拒绝以别处的茶混充入藏茶中,客观条件使得藏茶的产量有限,因此其产品全部供应藏区,基本没有余量销往外地。

其次,藏茶正处于品饮和收藏价值发现的过程中。十多年前,当本人开始关注并进入茶叶收藏行业时,如今那些大名鼎鼎、身价高昂的乌龙茶、普洱茶也正处于价值发现的初级阶段,即使是古董级普洱,在当时花费万元左右即可收入囊中。此后,这些老茶的价格几乎是以每年100%的速率递增,财富增值效应几乎超过任何一项投资品。同样的,随着藏茶逐渐开始走入百姓生活,今天的藏茶如同当年的普洱一样,它的价值正在被发现的途中。

长久以来,藏茶作为藏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而被大量饮用消费。据统计,在藏区人均每年饮茶8公斤,藏茶每年的消耗量几乎与产量持平,这就使得存世的陈年藏茶数量极少,陈年藏茶随年份的增加,其价格呈现几何级数递增。陈年藏茶存世量的稀少是陈年普洱茶无法相比之处。

相关阅读: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三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全发酵茶。

喝了这么多茶,你喝过非茶之茶吗?常见的非茶之茶


1、苦丁茶

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等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生素C、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减肥茶”、“降压茶”、“益寿茶”等美称。

2、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是用鲜玫瑰花和茶叶的芽尖按比例混合,利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窨制而成的高档茶,其香气浓郁,轻之别,和而不猛。玫瑰花是一种珍贵的药材,美容养颜,通经活络,软化血管,对于心脑血管,高血压,心脏病及妇科有显著疗效。调和肝脾,理气和胃。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论述。类似的还有菊花茶、金银花茶、桂花茶等。

3、绞股蓝茶

绞股蓝又名乌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值物。在民间,将绞股蓝用于治疗咳嗽、痰喘、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等疾病。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绞股蓝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搞疲研劳、保肝、抗胃溃疡、调节脂质代谢等药理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绞股蓝茶确实具有滋补、安神的作用,对某些慢性病菌有辅助疗效,常服用无副用,也不会成瘾,是值得推荐的保健饮料。

4、丹参茶

丹参为唇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柱形,棕红色,含丹参醌、皂甙元、维生素E等成分。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搏、外镇静、降压、降低血糖的作用。每次6克,切片后开水冲泡代茶饮,喝至滋味清淡为止。每日1-2次,适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性状平和的一味保健饮料。

5、柿叶茶

柿叶茶产于山西,柿叶茶的主要特点是;含维生素C很多,对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但含鞣质较多,有收敛作用,会减少消化液的分液,加速肠道对水分的吸收,造成大便硬结。因此,便秘患者应少服、轻服。

6、锅巴茶

夏天,农民在田间耕耘十分劳累,乘在树荫下歇凉时,常饮锅巴茶,既可解渴,又可充饥。锅巴茶也叫饭饮汤。烧饭时将紧贴锅壁一层饭焖足,使结成锅巴,用它加水煮开即成。锅巴茶吃起来又香又爽口,如再加一点糖饮用,滋味更佳。

7、青豆茶

青豆的制作较简单,在8至9月份采取未成熟的大豆荚,剥壳取青绿色的嫩豆粒后,放在水中搓揉、淘弃白色的豆膜,随后在锅中加水和盐煮熟,但切勿煮酥,以防色泽变褐而走味。从锅中捞出滤去卤汁放在烘笼上烘至足干,即为青豆。

青豆茶的冲泡配料十分讲究,主料是烘青豆,佐料有切得很细的兰花豆腐干、盐渍过的桔皮、桂花和顶先制备的胡萝卜干,再加炒熟的芝麻和紫苏籽。将各种配料放在茶盅里,冲入开水,稍候片刻即可品饮。青豆茶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汤色“叶底”红绿相映,炒青豆的绿色、胡萝卜和桔皮的红色、兰花豆腐干的玉色、芝麻糙米色和紫苏籽的褐色。还有桂花散布在其中,零点可谓五彩缤纷。

与茶对视 人非人 茶非茶


最好是在细雨敲窗的深夜,最好是有一把泥香壶,最好是孤独一个人,坐在摇曳的微光中,品茶。

茶从来不会被单纯地归入到饮料的行列。自古以来,品茶,或者喝茶,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寄托,一种表达,一种遥想的感受,甚至是一次深沉的反思,是对人生沧桑沉默的体悟。

品茶的动作简单明了。杯中的茶,以简单和明了显呈生存和生命的哲学,用世人视而不见的安静和安宁,构画出空虚的实在,和天涯咫尺的宽容。

一杯在手,不管是清洌还是黯淡的茶水,都包涵了太多人生的沧桑。水中那轻轻晃动的叶片,宛若一缕静烟,在心灵深处,那么淡泊,经久不息。

轻轻的拂摸,让激动平静,让思念沉醉,让烦躁消退,让人渐渐进入一种禅的境界,宽容而且大度。

与茶对视,人非人,茶非茶。

残 茶 残旧。缺角。发黄。

书桌上的一只茶杯里,茶水剩半,茶水已淡。虽然我体会不出,此时的茶,该是一种什么况味,但是我想象得出茶和热水的第一次交融。肯定是一次激烈的拥抱,鲜艳而且浓香四溢,平静之下,其实动人心魂。

但是眼前水中的茶叶,黯淡了,松弛了。想必茶水的味道,也涩而微苦了吧。

我有时不愿意相信,短短时间,茶叶便像一位妙龄少女,瞬间变成老态龙钟的妇人;不敢相信,那美好的人生前台的亮丽,会以这样的方式走到幕后,进入沉寂之境。更让我想不通的是,水中的茶叶却舒展、自如、坦然,在微黄的水中,如一枚饱满琥珀。

非冷冻下茶的贮存和保鲜


茶具有鲜爽清雅的自然风味,在贮存过程中有不当,就会失去原有的风味。越高档名贵的茶叶,保鲜难度越大。

家庭用茶的保存:家庭选购的茶叶,不论是散装的或有包装的,启封后一时用不完的,都应该立即重新包装贮藏才能保持茶叶原有的品质。凡有冷藏条件的,最好冷藏保存茶叶。家庭如果不具备冷藏条件保管茶叶,可采用以下种方法贮存:

(1) 贮茶法:中国是茶叶王国,过去对茶的贮十分讲究。过去对茶的贮存十分讲究。主要用瓷宜兴紫砂大陶罂。贮存方法是,把陶罂洗净后放在火上烘烤至干,然后把编好的竹叶片若干层置于陶罂底,再将烘干的茶叶入罂,上盖竹叶片。最后用宣纸折叠六七层扎于罂口,再盖厚木板。

(2) 罐贮茶法:一般采用原放置其他食品的铁听、铁筒,只要没有异味的都可使用。 最好是有双层铁盖的,以增强防潮性能。装有茶叶的铁听,应置于阴凉处,不能放在阳光直射或潮湿、有热源的地方,这一方面既可防止铁听氧化生锈,又可抑制听内茶陈化、劣变的速度。

(3) 袋贮茶法:塑料袋是当今最普通的包装材因此塑料袋保存茶叶是目前家庭贮茶最简便、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首先要选择食品用的包装袋,密度高的袋材要一定强度,厚实一些的为好,为减少香气散失和提高防潮性能,可以套上一层塑料袋,用绳子扎好袋口,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同样达到满意的贮存效果。

(4)热水瓶贮茶法:贮存方法是把瓶胆的空间装满茶叶,盖好塞子。若一时不饮用,可用蜡封口,这样可以保存数月,仍如新茶。

茶叶与茶具的“非诚勿扰”


情要用水调

“请各位茶小姐为这位茶具先生亮灯”。没错哟,在茶的世界里,茶叶和茶具也需要配对才能产生奇妙的效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茶界非诚勿扰”吧。

古人云:“茶滋于水,水籍于器。”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茶具在饮茶时的重要性。好茶、好水、好的饮茶环境,构成了品饮茶的大环境,如果再有好的茶具,那么这个品饮茶的过程才算是最终的完美。

选择茶具时,无论是茶具的颜色还是质地,都要结合茶叶的特点。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茶的品质为原则。那么有没有一个什么样的茶配什么样的茶具的基本搭配原则呢?

下面就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向大家推荐不同的茶具。

1、绿茶:

可选用透明无花纹的玻璃杯,或是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等。以无

花纹的玻璃杯为最佳,因为这种茶具可以更好的观赏绿茶的形态和色泽。

2、普洱茶:

可选用紫砂壶、白瓷杯具,或是飘逸杯等茶具

3、花茶:

可选用青瓷、青花瓷、粉彩瓷器的瓷壶、盖碗、盖杯等。因为花茶是需要闷

泡的茶品,盖子可使香气聚拢,揭开盖的时候才能香气扑鼻,最好的体现出花茶的品质。

4、白茶:

可选用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

5、红茶:

可选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茶具,白瓷、红釉瓷的瓷壶、盖碗、盖杯等,能更好的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

6、乌龙茶:

可选用白瓷质地的壶、盖碗、盖杯,或是紫砂质地的茶具。衬茶色,聚拢茶香。

就像恋爱需要两个人接收到彼此的电流一样,匹配度高的茶叶和茶具才能高效地发挥“爱”的能量和滋味。好啦,是时候去给自己的茶叶和茶具做回媒婆啦。

此“工夫茶”非彼“功夫茶”


工夫”与“功夫茶”读音相同,容易误将其混为一谈,实际上茶界对此有不同的定义,工夫茶与功夫茶两词各有所指。

〖解“工夫茶”〗

“工夫茶”即是精制红茶的一种。由于初制、精制过程中加工十分精细,下的工夫十分深刻,故名工夫茶,属红茶类。

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这种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在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就将红茶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红工夫、宜红工夫、滇红工夫等。

剖“功夫茶”

“功夫茶”是茶饮的一种,由于煮制和啜饮时太讲究,费功夫而得名,功夫茶盛行于闽南的云霄、漳州、东山、厦门和广东的潮州、汕头等地,经久不衰。

功夫茶的艺术,全在烹法。茶叶的精选、茶具的精美、水质的优良、活火的用料、烹茶的技艺,都含“功夫”之精到。在饮功夫茶之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套精美茶具。每逢家人闲聚,或宾客登门,便冲泡功夫茶,显得亲切融洽,充满敬爱和谐的文化意境。凡是饮过功夫茶者无不赞不绝口,这就是功夫茶的功夫。

因此“工夫”多用于表达费时耗力之事,而“功夫”则多用于强调本领、素养、造诣之事。“工夫茶”指茶叶需历经繁杂的多道工序精细制作,才能成为品质优良的好茶。而“功夫茶”则指一种极为讲究技巧的泡茶技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