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妙曼滋味背后的酷烈传奇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红茶滋味怎么形容 乌龙茶滋味

红茶滋味怎么形容。

19世纪的中期,福建福州的茶叶作坊,茶农们正在制作红茶。

1725年,英国诗人埃德华·扬在诗歌《热爱声誉,一种普遍的酷爱》中写道:“她两片红红的嘴唇装作轻轻吹起微风,吹凉武夷茶却激起了男友的心;当大拇指和另外一只洁白的手指端起茶杯时,令世界钦佩。”这令世人倾倒的武夷茶不是别的,正是那茶色乌亮、茶汤如琥珀的武夷红茶。但你可知道,这让英国人深深着迷的饮料,起先不过是中国人意外的发现,它不曾得到中国人的青睐,却漂洋过海到了欧洲和美洲,引发了一场又一场轩然大波。这一片小小的茶叶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茶与鸦片:天使与恶魔

故事得从中国人最熟知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对这场战争的起因熟稔于心:英国人向中国倾销鸦片,中国人掀起禁烟运动。然而,英国人为何会向中国输入这种不道德的上瘾品呢?更深刻的原因却与中国茶有关。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此话非虚,如今,世界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茶文化覆盖全球。18世纪中期之前,中国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与茶叶出口国。虽然中国茶早在17世纪就已经进入了欧洲,但欧洲人并不知晓种茶与产茶的技术。如果对于茶只是显示出了一般的爱好,也不至于令英国人感觉痛苦了;18世纪初开始,中国茶开始从英国的王公贵族向广大平民普及,英国的茶叶需求量急遽增加,这让不能种植茶叶的英国遭受了巨大的贸易逆差。英国人为了应付窘局,一边寻找可以使中国人同样迷恋的英国产品——鸦片便是他们欣喜的发现,一边也在积极寻找种植茶叶的方法。

鸦片战争之前,虽然中英茶叶贸易为清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清政府并未多加重视,他们认为茶叶出口只是天朝上国对外的恩赐。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震碎了清廷的迷梦,清廷开始觉悟到茶叶之于中英关系之利害,并将之视为抵御外洋的武器。林则徐说:“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洋人何以为生?”因此,茶树和茶种被列为禁止对外贸易的商品,对走私茶树茶种者,最高可处以死刑。

正是在清廷严格的管控之下,英国东印度公司悄悄派出植物间谍罗伯特·福琼来到了中国,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优秀的茶种,获取中国种茶和制茶的秘密,并将之带到英国当时的殖民地印度。福琼在1848年来到中国,他身穿中国服装,行走在福建到上海的山山水水之间,每到一处村庄和寺庙,便仔细地向当地人询问种花、种茶乃至泡茶、饮茶的种种方法和心得,并细心地记下笔记。中国人热情接待了他,却无法想象,多年以后正是他们传授给“洋鬼子”的种茶知识,尤其是武夷山的红茶制茶技术,彻底改变了中国种茶人的命运。

失败的绿茶与抢手的红艳

说起来,让英国人如此疯狂追逐的中国茶与中国人喜爱的茶,却有几分不同。中国人向来喜饮绿茶,而英国人却喜爱红茶。中国人饮绿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然而红茶却直到明朝才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史书详细记载过红茶是何时且如何诞生的,最早关于红茶的记载出现在《清代通史》中:“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红茶(工夫红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茶)始由荷兰转至英伦。”

在福琼窃取中国红茶的制茶技术之前,英国人一直以为红茶与绿茶是不同茶树上生长出来的。其实,红茶与绿茶相比,只是制法不同,绿茶经过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制成,而红茶不经杀青,直接在揉捻之后多加了一道发酵的工序再进行烘焙。就是这多加入的一道工序,使绿色的茶叶发生红变呈现乌亮的色泽,泡出的茶汤也变成鲜艳明媚的红亮色,茶汤的滋味较绿茶更为醇厚,香气也更为浓郁。

这发酵的技术是何人发明的,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最早的红茶产地位于福建,特别是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的正山小种红茶被公认为红茶的鼻祖。桐木村世代经营茶叶的江姓家族第24代传人江元勋先生曾这样讲述过红茶诞生的经历:明末清初,时局动荡、战争频仍。桐木村作为江西入闽的咽喉要道,时有军队经过。一次,一支江西军队过境桐木庙湾,占驻了茶厂,军人们睡在茶青上。待军队开拔后,茶农发现茶青发红,为挽回损失,茶农将茶叶搓揉后,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柴块烘干。烘干的茶叶呈乌黑油润状(所以在英文中,红茶被称为 blacktea而不是redtea),口感中有一股特有的浓醇松香味。

这“失败的绿茶”,当地人自是不喝的,于是就将它挑到星村茶市(古时武夷山三大茶市之一,另两个是下梅和赤石)上贱卖,谁知第二年竟然又有人来订购。后来,这些茶叶渐渐被星村茶市的闽南行商购买后运到了厦门,由专营厦门至海外贸易的漳泉商人乘10月、11月的季风运到巴达维亚(现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与恰好在那时到达的荷兰商人进行贸易,荷兰人又将茶叶带到了欧洲。这些茶因产地在武夷山,被英国人称为武夷茶(Bohea)。到18世纪初,武夷茶出口上百万斤,桐木村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急遽的需求,武夷茶的种植遂开始向武夷周边地区拓展。为了区别桐木村和武夷周边地区出产的红茶,桐木村的红茶被称为“正山小种”,周边地区的则被称为“外山小种”。

从荷兰到英国 从皇宫到民间

当欧洲人第一次接触武夷茶的时候,自然无法得知,红茶其实是制作绿茶时出现的副产品,他们也就不会像中国人那样一开始就对红茶产生偏见。相反,17、 18世纪,中国对于欧洲人而言仍然是一个神秘而富足的东方国度,来自这一国度的任何物品自然也就被赋予了高贵的气息。何况,这小小的茶叶,从东方来到西方,跨越了千山万水的旅程,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一整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就更显珍贵。

最早认识并购买红茶的是葡萄牙人,所以当他们于 1662年将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的时候,带来的嫁妆里就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而正是从凯瑟琳公主开始,嗜饮红茶的习惯才在英国皇宫贵族中成为风尚。但是饮茶之风并没有最先在葡萄牙兴起,或许因为葡萄牙早已深深浸淫在地中海的葡萄酒文化之中,又或许这门生意很快就被荷兰人抢走之故—— 红茶大约在17世纪初就已经进入欧洲,但直到1684年清政府第一次解除海禁之前,欧洲各国只能假荷兰人之手买到珍贵的武夷红茶。自然的,饮茶之风最先在荷兰兴盛,并很快发展出荷兰贵族式饮茶之风和文化;许多欧洲人对茶叶充满幻想,欧洲妇女甚至把能够像荷兰贵妇人那样每天喝到一杯茶看作自己的梦想。

当然,欧洲各国对红茶的喜爱,无人能比得上英国人,如今遍及全世界的红茶文化便诞生于此。1666年,奥索雷和阿灵顿公爵把他们在荷兰购买的茶叶带到伦敦时,他们带给英国公众的不是一种新奇品,而是推动了初期的茶叶贸易,用他们带有头衔的顾客身份抬高了茶叶的身价。从那时起到今天,茶叶从来没有像肥皂和砂糖那样被看作一种粗俗的商品。

茶叶是如此珍贵,尽管到了17世纪晚期,茶已经在英国贵族中流行,但也是一种必须珍而重之看护的物品。贵妇人们往往用装饰华美的茶箱装茶叶,茶箱上配有锁,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客人来时才亲手打开箱子取茶。

不过,红茶如不是普及到英国的大众当中,想必无法产生后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到了18世纪中期,茶叶在英国的消费已超过啤酒和麦酒;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茶叶基本普及到工人、农民、佣人等社会各个阶层。英国文学家迪斯拉利于1790年发表的《文学之珍异》一文中这样评论道:“(茶)这种知名植物的发展过程颇类似真理的发展,喝过茶的人认为很美味,但茶叶初始则被质疑;刚立足时则被抵制;将要传播渐广时则被辱骂;最终,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和自身美德的优势而取得胜利,全国上下从宫廷到村舍一片喝彩欢呼声。”

有意思的是,在红茶进入英国的时候,一同输入的还有绿茶,为何英国人没有爱上受到中国人追捧的绿茶,而是选择了红茶呢?其实,英国人一开始也是以喝绿茶为主,18世纪初的英国茶叶市场上,绿茶的喜爱程度仍然显著占上风,白毫和贡茶等绿茶品种非常流行,1715年绿茶价格下跌后,更加畅销。但18世纪中后期,随着茶叶在英国民间的普及,掺假的茶叶开始大规模出现,相比红茶,绿茶的掺假更加容易。结果,欧洲人失去了对绿茶的信任,转而喜欢喝红茶,一方面,掺假茶改变了英国人喝茶的品种和口味。另一方面,掺假茶奠定了英国红茶文化发展的基础。

武夷茶与美利坚的独立

荷兰和英国先后成为北美的殖民者,宗主国的饮茶嗜好,也就很快风靡了北美。尤其是英国人喜欢武夷红茶,这个嗜好便在北美更为流行。1770年左右,波士顿富商马士·汉考克就在他的大商店里出售武夷茶。他在传单广告中说:“如果武夷茶不合女士们的口味,她们可以退货并退回她们的钞票。”只不过当时输入北美殖民地的茶叶,一部分是通过英国政府经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官方渠道输入的,而另一部分却是民间盛行的走私茶。

因为私茶如此盛行,致使东印度公司的茶叶销量一落千丈。英国国会遂于1773年颁布《茶叶法案》,允许东印度公司直接到北美市场销售,这样可以把价格降到比走私茶还低,以帮助英国本土商人。这一法案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不满。1773年11月,7艘载有茶叶的大型英国商船开往北美殖民地,有2艘分别前往纽约和费城的商船遭到当地抵制,不得不开回英国;其中的4艘于12月16日抵达波士顿港口,波士顿革命分子塞缪尔·亚当斯领导当地人打扮成印第安人的模样偷偷摸到船上,将船上货物捣毁,并将342箱茶叶倒入港口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一事件很快就激怒了英国政府,他们认定这是一种挑衅行为,并于1774年通过了一系列的“强制法案”,旨在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北美居民将其称为 “不可容忍的法案”,终于导致了1775年4月的美国独立战争。

为了支持革命,当时曾有很多美国妇女不得不忍痛放弃喝茶的习惯。在波士顿就有500名妇女集会约定不再饮茶,其他城市的妇女也响应号召加入抗茶的队伍。不过,茶的诱惑毕竟难挡,美国独立之后的第二年就重开与中国的茶贸易。第一艘中美贸易船“中国皇后号”于1783年开出,回航之时运回数百吨红茶、绿茶,四五十吨瓷器,还有丝绸、桂皮、牙雕、漆器等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当“中国皇后号”回到纽约时,船上的货物立即被抢购一空。其中,一只绘有中国飞龙图案的茶壶,被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看中,他如获至宝,珍藏起来,这把茶壶现已成为美国国家博物馆的珍藏品。

来自俄国的迷恋

除了海路为欧洲人送去中国红茶,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漫长陆路向俄国输入茶叶。不过比起具有冒险精神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俄国人最初对这种新鲜事物多少抱着点怀疑的态度。1654年,沙皇曾派出使团出访中国,使团回国时,清顺治帝赠给沙皇的礼物里有十普特茶叶,使团竟然在北京将这十普特茶叶就地卖了。不过,后来那些抵达俄国的茶叶,却很快受到了俄国宫廷贵族的喜爱。与中国红茶在英国的传播相似,这种稀有的饮料在俄国也经历了从贵族向民间普及的过程,大约也是在18世纪中后期,俄国全民族都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俄罗斯的近代经济学家瓦西里·帕尔申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中写道:“涅尔琴斯克(尼布楚)的所有居民,不论贫富、年长或年幼都嗜饮砖茶(以红茶为原料)……早晨就面包喝茶,当作早餐,不喝茶就不上工。午饭后必须有茶。每天喝茶可达5次之多,爱好喝茶的人能喝10至15杯。”俄国人喝红茶不喜欢在茶中放入牛奶,却喜欢加入一片柠檬,或是放入果酱或者糖,寒冷的冬季,还会掺入一匙甜酒以防感冒。

中俄两国稳定的茶贸易始于1728年中俄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条约规定中俄的两国贸易只能在蒙古边境集镇恰克图进行。从此以后,一条起始自福建,途经江西、湖北、山西、河北、内蒙古到达恰克图,之后再转运莫斯科、彼得堡的漫漫茶路便开通了。负责这单生意的中国人是有名的晋商,他们越秦岭、过戈壁、躲避西伯利亚地区的极寒气候,运送一趟茶叶常常需要耗时一年之久。运茶的路上,车帮、马帮、骆驼帮组成的运茶队,经常是累百上千,首尾难望,车铃之声数里可闻。

而中俄交易的中心恰克图,也因茶叶的贸易而兴盛,成为18世纪初到19世纪后期与我国南方广州遥相呼应的第二大码头,被誉为“沙漠威尼斯”,名噪一时。在恰克图交易茶叶时,中俄双方的商人通常边喝茶边谈论价格,价格商定好后即可互换货物。最为神奇的是,他们之间几乎不需要翻译,中国商人说着近乎汉语的生硬俄语,俄国商人竟然能听懂,而俄国商人为了让华商理解,也有意说着带中国腔的俄语。久而久之,居然形成了一种只有在恰克图才有的买卖方言。

小编推荐

红茶滋味常用评语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甜爽:茶味爽口回甘。多用于小叶种春茶的上档条形红茶。

甜和:也称“甜润”。甘甜醇和。用于描述工夫红茶。

浓强:味浓,富有刺激性。多见于大叶种红碎茶。如夏、秋季广东生产的大叶种红碎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滋味浓强,品质优良。

浓强鲜:味浓而鲜爽,富有刺激性。专用于高档红碎茶。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二套样”地区生产的优质红碎茶,大多具浓强鲜的特征。

浓烈:茶味极浓,有强烈刺激性口感。常用于云南等地夏、秋季生产的上档红碎茶。如凤庆茶厂生产的红碎茶一号。

浓爽:味浓而鲜爽。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精良的上档红碎茶。

浓醇:醇正爽口,有一定浓度。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良好的上档条形红茶或发酵偏重的红碎茶。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红碎茶浓强度好表明品质优良。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多用于高档和中上档小叶种红碎茶。如“三套样”红碎茶,大多具有滋味清爽的特点。

甜醇:味道醇和带甜。多见于小叶种的上档条形红茶。如春茶中的一级祁红,嫩香持久,滋味甜醇。

鲜醇:茶汤内含物丰富,味道鲜爽甘醇,纯正浓厚。多用于中上档红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萎凋、发酵程度轻的红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红茶萎凋程度轻、时间短、发酵不足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红茶。如萎凋轻、发酵不足的红碎茶。

花香味:包含鲜花的香味。多见于发酵较轻的红碎茶。

刺激性:高档大叶种红碎茶多富有较强的刺激性。茶汤中未氧化的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物含量的多少,是形成刺激性强弱的主要物质。

收敛性:富有刺激性,茶汤人口后,口腔有收紧感。如海南等地产的高档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爽,富有收敛性。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红茶。平淡:浓强度低。常用于描述低档红茶的滋味。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萎凋和发酵偏轻、茶多酚含量很高的大叶种红碎茶。

青涩:常用于萎凋轻、揉切不充分、发酵又不足的红碎茶。

味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红茶。如云南和海南夏、秋季生产的红碎茶滋味很浓。在红碎茶中味浓一般是好茶。

口劲:指茶汤浓度对味觉的刺激性。如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常用“口劲”来表示滋味浓度。

口味:亦称口感。茶汤的滋味,亦指对味道的喜好。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常用于低、次红茶。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连。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或发酵过重、存放时间过长的红碎茶。

杉木味:茶叶香气和滋味被杉木的特殊气味污染。多见于与杉木直接接触的茶叶。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红茶。

异味:杂异气味的总称。茶叶滋味中带有其他物质的味道。常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酸味:含有较多氢离子的茶汤所带的味道。

粗淡(薄):茶味粗老淡薄。多用于低档茶。如三角片茶,香气粗青,滋味粗淡。

粗涩: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

茶叶趣味雅号背后的故事


茶在被称为“茶”之前有许多叫法,也有许多趣味雅号,这些称呼的背后或是一个让人莞尔一笑的故事,或是一股流行风潮。闲来无事,不如一探茶叶这些趣味别称背后的故事吧。

不夜侯

原文出自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内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意思是喝了茶水之后,让人消除睡意,便封其为“不夜侯”,以表彰茶叶的“功绩”。

水厄

南北朝时期,茶有个代用语唤为“水厄”。喝茶为啥成了“水难”?

原来在晋惠帝司马衷时代有个叫王蒙的士大夫,此人特好饮茶。凡从他门前经过的必被请进去喝上一阵,不嗜茶者简直苦不堪言,又怕得罪了主人,只好皱着眉头喝。久而久之,士大夫们一听说“王蒙有请”,便打趣道:“今日又要遭水厄了!”

漏影春

漏影春其实是一种大约出现于五代或唐末、流行于宋代的玩茶方法。

宋代陶谷《清异录》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种做法。大意为用绣纸剪出镂空的艺术形状,铺在茶盏中,撒上茶粉后取出绣纸。再用其他的食材摆出一张精美的茶画,观赏之后用沸水激荡冲饮。

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时间便唤作“漏影春”。

涤烦子

唐朝人认为茶是可以洗去心中的烦恼,帮助止渴的饮料。

唐代诗人施肩吾诗中写到:“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借此说明饮茶能够洗涤烦闷与困苦,所以涤烦子这样精准又俏皮的名字就落在了茶叶身上。

消毒臣

唐武宗的一名宰相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 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

苦口师

晚唐时期,皮光业的中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皮光业一进门, 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若无睹,急呼要茶喝。所以,仆人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尔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酪奴

南北朝时期,南方人饮茶风俗盛行,而北方民族则称茶与奶酪为奴。大战期间,南齐秘书丞王素投归北朝。刚刚北上时,他从不吃羊肉和奶酪,经常吃鱼喝茶。多年后,北魏孝文帝设宴。王素居然大吃羊肉,喝奶酪粥,孝文帝很奇怪,便问:“爱卿是南方口味,以你之见,羊肉和鱼羹,茶水和奶酪浆,哪一个好?”

王素答道:“羊是陆地上最好。鱼则是水族第一,都是极好的。如果凭借味道比较,羊肉就好比齐、鲁等大国,鱼就是邾、莒小国。茶最不好,只配给奶酪作奴隶。”孝文帝听后,大笑。

马帮,普洱茶背后的苦汉子


泡一杯浓浓的普洱茶,静心凝思,袅袅的雾气中,依稀听见的是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铜铃声,依稀看见的是崎岖山路上,一脸沧桑,面容黝黑的马帮人,仿佛一队风尘仆仆的大马帮,顶着呼呼的风声,粘着芬芳的泥土,沐着潮湿的晨露,夹杂着骡马的嘶鸣,铜锅铁勺的撞击声,得得锝的马蹄声,从身边走过,越走越远。骡马身上的货包里,淡淡的茶香源源不断地飘散出来......

普洱茶美名远扬,离不开马帮——茶马古道上讨生活的苦汉子们。马帮是近代云南的主要运输工具。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和1935年滇缅公路通车以前,云南境内并没有大的交通干线。所有货物的长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即便是在两条交通干线开通以后,云南除交通干线以外的其他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

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命”,此话乍一听有些毛骨悚然,但也表明马帮生涯的艰辛险恶,不仅要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考验,还要防范土匪强盗的威胁,随时会遇到危险。为此,马帮在运行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组织管理制度,全体成员按分工有不同的职业身份:大锅头一人,总管内务及途中遇到的重大事宜,多由能通晓多种民族语言的人担任;二锅头一人,负责帐务,为大锅头助理;伙头一人,管理伙食,亦行使内部惩处事宜;哨头二至六人,担任保镖及押运;岐头一人,为人畜医生;伙首三至五入,即马帮的“分队工”;群头若干人,即“小组长”;么锅一人,即联络员,对外疏通匪盗关系,对内是消灾解难的巫师;伙计若干人,即赶马人,每人负责骡马1至3匹不等。,在人员庞大的马帮里,有的还设置“总锅头”一人,管理全盘事宜,实为东家代理人。

马帮,有专业帮和拼伙帮之分。专业帮多系一单独私家长期经营的马帮;拼伙帮由两个以上不大的马帮合伙组成,属短期性质。马帮生涯艰辛险恶,在这个神秘的群体中,有着不少禁忌。禁忌一般有语言说话和行为动作两个方面,族别不同,禁忌也不同。

1、出行禁忌——生肖属马日严禁出行,农历腊月、六月总出远行按方向有“春不走东,夏不走南,秋不走西,冬不走北”的讲究,马帮按严格编队而行,么锅为全帮的导引,手擂大锣开路。大锣既能惊吓野兽,又能向对面马帮知会让路事宜和调整马队速度。

2、语言禁忌一赶马人交谈多使用行话,如:打尖(途中稍歇),开稍(吃晌午),开亮(野外宿营),彩利(工钱)等。有些数字谐音不吉,则借它字代替。如“三”谐“丧”,以“神”字代。“四”“+”谐“事故”、“蚀本”,以“重双”和“金”字代替。有些含义不好的词语,则采取回避或代替的方式。如“狼”称山兵,“蛇”称老梭,“鬼”称黑影,“肉”叫片片头,“饭”叫钢,等等。如遇洪水短路就叫“开顺”,若遇送葬就叫“送财神”、“进财”,其中也含讨口头财的意思。

3、骡马禁忌一忌马额有白,马耳前倒、马背生旋、白蹄白尾,鼻孔朝天,忌马日役马,忌骤马夜间卧眼,忌半夜马嘶骡吼,忌当生人面前数马,忌马穿过羊群,忌马脖带草藤而归。

4、衣食禁忌一服饰忌穿红、黄二色衣服(古宗帮例外),衣服款式以宽大为宜,忌错扣和敞胸露怀,裹腿不得松散,忌跨越草帽,忌乱抛草鞋。饭前忌敲空碗空筷,忌筷子直插饭食上,忌吃饭串门,吃饭不得坐门槛或马鞍,忌饭后即卧,忌吃途中捡到的食物。

马帮的信仰

传说古时有一位青年猎手罗哥驯服了骡马并将其驮货载人,后人便尊奉他为赶马业的祖师。罗哥的化身是马帮煮饭菜用的铜锣锅,行路时专由头骡驮负,使用时不得随意转动,更不准用脚踩踏。古宗帮还尊奉文成公主为祖师,其公身是头骡前额上的环锁圆镜。另外,马帮还崇拜山神,其替身是草果。马帮在野外露宿,得先用菜饭撒祭山神,然后丢几个草果在火糖中。马帮离不开道路,故崇敬路神,其标志物是草鞋,凡草鞋穿烂不能乱扔,要带到宿营地火化。若遇中途迷路、雪封山,只需为马蹄绑上草鞋,即可路途通。还有卦神崇拜,其化身是架置锣锅的两根铁条〈锅桩〉,若遇到疑难或祈福消灾时,就用铁条打火卦占卜。

司法功夫茶背后的故事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深深地蕴藏在百姓的生活中。闽南一带的功夫茶更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地处闽南三角洲的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怀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替百姓排忧解难的责任心,因地制宜地把茶文化引入现代司法的诉讼调解工作中,推出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茶桌调解法——司法功夫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谈起晋江法院的司法功夫茶,这里面还有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市委书记与司法功夫茶

福建省泉州市委副书记、晋江市委书记李建国,这位来自铁观音的故乡——福建省安溪县的地方领导人,雷厉风行是他的工作作风。

2005年,他到晋江市上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机关的作风和形象。但是,让晋江机关的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这位从茶乡走出来的领导,第一个大动作竟是撤掉所有机关办公室内的喝功夫茶的茶桌、茶具。

功夫茶,一方面是指泡茶之人要有一定的功夫,要懂,否则泡不出好茶;另一方面是指喝这种茶比较费工夫。李建国发现,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常围在茶桌边聊天,损害了机关形象,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他就下决心让功夫茶的茶桌、茶具退出晋江市委市政府机关的办公室。

但是,2005年5月,当他来到了晋江法院后,他认为什么事都不能一刀切。

在晋江法院,院长高智辉给李建国讲了这么一件事:前几年,法院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原、被告原来关系不错,在一次催讨货款过程中,被告的妻子出言不逊,原告一气之下把被告告上了法庭。当法官通知双方来法庭进行调解时,被告准时来到了法官的办公室,但情绪很激动。看到被告火急的样子,法官就没急着和他谈案件,而是泡了一杯茶给他。没有想到,一杯茶下肚,被告情绪缓和了。法官就边和他喝茶,边跟他说明调解和判决两者完全不同的后果。通过交流,被告明白与对方和解是一条最佳途径。过了一会儿,原告也来到了法官的办公室,法官也同样边与对方一起喝茶,边“聊天”。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被告当场付清原告的货款。

一场纠纷通过喝茶化解了。

高智辉说,威严的法庭上,法官是严肃的;而坐在功夫茶的调解室里,法官的角色淡化了,是以“朋友”的方式,把当事人当成法院的客人与他们“聊天”。这样,当事人就会把心里的话说给你听,这对做好调解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当李建国得知晋江法院司法茶的独特功效后,高兴地对高智辉说:“司法功夫茶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很有帮助,不仅要继续保留,而且还要发扬光大。”

就这样,晋江法院不仅没有撤掉茶桌,而且还设立了专门的茶桌调解室。

大法官与司法功夫茶

晋江法院的法官与当事人围坐在茶桌旁,边品茶边调解的做法,很快引起了周边兄弟法院及上级法院领导的关注。

大法官、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旭在短短的半年内,四次来到晋江法院现场考察。

2005年11月23日,陈旭第二次来到晋江法院考察工作的时候,他风趣地说:“凤凰台有个新闻功夫茶,我们晋江法院的茶桌调解法就叫做司法功夫茶吧。”

陈旭总结道,晋江法院的司法功夫茶,精髓不在茶,而在晋江法院全体人员那颗司法为民的真心,在于他们讲实效、务实的理念。所以他们的做法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也因此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高兴之余,这位大法官欣然提笔为晋江法院写下了司法功夫茶五个大字。司法功夫茶从此在晋江法院叫开,并传遍全省,传向全国。 台湾老板与司法功夫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法功夫茶的名声越传越远。2006年4月30日下午,晋江法院来了一位台湾客人,他是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先生。

 “我是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知道了晋江法院有个司法功夫茶,法院把茶文化融入诉讼调解,创造了独特的司法功效。今天我就是专门来法院看看。”李瑞河说。

在晋江法院的司法功夫茶调解室里,这位从事茶叶经营几十年、名震中外的老先生激动地说:“茶是和平的饮料。当你寒冷时,茶能温暖你;当你燥热时,茶能清凉你;当你沮丧时,茶能鼓舞你;当你得意时,茶能平静你。喝茶还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创建社会的和谐。晋江法院以后用的司法功夫茶,就由我们天福集团免费提供。”

高智辉接过话题,高兴地对李瑞河说:“我们推行的司法功夫茶调解法,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威严的是法律,亲和的是法官,在百姓中间积极提倡重亲情、知法理的和谐观念。我们将继续把司法功夫茶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司法功夫茶调解室里,高智辉请李瑞河品尝晋江的功夫茶。李瑞河笑着说:“我们每个法官都能学会这一‘泡茶’功夫的。司法功夫茶将来全世界肯定都会知晓的!”

司法功夫茶调解室里的笑声随着缕缕茶香,越飘越远……

红茶的十种滋味类型介绍


红茶茶叶的十种滋味

浓强型:味厚浓,内含物丰富,舌头感觉刺激性大,收敛性强。鲜叶采摘嫩度适的良种或大叶种,加工时揉切充分,发酵偏轻的红碎茶。

浓烈型: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味浓而不苦,富收敛性而不涩,有填感。凡芽肥壮、叶肥厚、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内含物质丰富,制茶合理的均属此型。

浓厚型: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原料细嫩,叶片厚实,制造合理,如滇红工夫。

鲜浓型:包括鲜厚型,味鲜而浓回味爽口,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制造及时合理而成。

浓醇型:收敛性和刺激性,次于浓厚(爽)型,回味甜或甘爽,鲜叶嫩度好,制造得法,如优良的大、中味品种加工的工夫红茶。

醇厚型:味尚浓,带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鲜叶内质好,制作过程正常的大部分红茶。

鲜醇型:味鲜而醇,回味鲜甜而爽口。鲜叶教嫩、新鲜、制造及时,揉捻较轻,或揉捻正常的高级祁红、宜红。

甜醇型: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鲜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极品红茶中的全芽、全眉、小叶种工夫红茶。

醇和型: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鲜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极品红茶中的全芽、全眉、小叶种工夫红茶。

平和型:和淡正常,不苦涩,有甜感,欠鲜爽。原料采摘较粗老,制作正常的低档红茶。

神农架茶叶走俏的背后


神农架红花坪村的茶叶突然走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茶农为自家的茶叶进行代言,在茶农与市场之间搭起桥梁,让茶农感受到客户的需求;二是当地茶农严格把控茶叶的生产源头与质量,使用茶叶专用肥,不添加农药,还进行科学种植、精细采摘,茶叶的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神农架木鱼镇红花坪村村民吴佑义早早出门,去查看茶叶长势。再过半个月,他家茶园又有一拨芽茶可采摘。

芽茶尚未长成,早有茶商下了订单。与以往“看天”收茶、采摘后四处找买家不同,现在,茶叶还长在树上,茶农就拿到了预购款。这样的好事放在从前,吴佑义想都不敢想。

吴佑义的茶叶为何突然走俏?究其原因,源于创新的扶贫方式。“给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茶农设计一套产品包装,把茶农采茶的画面印在包装袋上。”去年,神农架奇峰茶业公司“突发奇想”,邀请茶农为自家茶叶“代言”。

未曾想,一次偶然的尝试,给茶农带来不小的改变。“除了合作社发放的茶叶专用肥,我没上过别的肥,没打过农药,来村里讲课的老师也说,野生茶就是要纯天然,这样客户才喜欢喝。”老老实实种了半辈子茶,自去年为茶叶“代言”后,吴佑义对茶树种植、采摘、销售有了新的认识。“要种出好茶,才对得起现在的茶叶包装,否则照片印在上面,还留了手机号码,我们也没得面子。”提到丈夫为茶叶代言的事情,妻子陈开桂这样理解。

有了茶叶质量把控的概念,在村合作社指导下,吴佑义对家里的5亩茶园进行改良,实行科学种植、精细采摘,茶叶品质大幅提升。

今年春茶采摘季,村里多家茶叶加工厂争相收购吴佑义家的原叶。

如何让消费者与茶农互动,获取客户真实感受,助推扶贫产品品质提升?奇峰茶业将不同贫困户的茶叶分开炒制、包装,分批次销售,跟踪搜集客户对茶叶口感的真实感受,再将信息反馈给茶农,引导茶农有针对性地改进种植、炒制工艺,提高茶叶品质。

看似简单的茶叶“代言”,不经意间搭建起了茶农与市场的纽带,让茶农间接体验了市场动向、感受客户需求。“把照片印在包装上,可以唤起茶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也能让客户感受到贫困户积极脱贫的精神面貌。”神农架农林特产品展销中心导购刘扬扬告诉记者,这款印有茶农照片的扶贫特色茶品,在茶叶卖场的64款单品中,颇受消费者青睐,销量不俗。

今年吴佑义通过销售茶叶原叶,收入已过万元,比去年增收30%。

老乌山藤条茶传奇


今年普洱茶界有一款茶像匹黑马在悄悄的异军突起,是什么茶呢?那就是老乌山藤条茶。

在参加的各种展会中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今年的云南省港澳委员新春联谊会上,云南省政协委员、被称为中国普洱茶“教父”的白水清先生品鉴了新华国茶以后,特别是新华国茶独创的老乌山藤条茶。对其赞赏有加。他认为,这是一款难得的精品普洱茶,依然用传统工艺加工,难能可贵,保证了品质,汤色口感俱佳,属茶中上品。

那么什么是老乌山藤条茶呢?

老乌山位于镇沅县西南部,为无量山众山系中的一支,它不但拥有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澜沧江从旁边奔腾而过,留存多处新石器遗址,茶叶的始祖——3540万年之前的宽叶木兰化石,以及千家寨野生茶王就位于附近,而且还是银生节度故地,是“茶出银生”的地方,也是南诏文化、中原文化与傣族文化大融合之地,自古当地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农耕文化发达,拥有凤岗、按板等多处盐井,多条茶马古道分布其间,各路马帮往来于山涧,其地盛产的茶叶与盐巴被驮往四方,繁荣的商品贸易,催生了对茶叶的巨大需求,在古代老乌山的先民们就长期种茶,探索出了一套兼顾产量与养护茶树独特的采养结合方式,堪称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藤条茶是云南自古形成特有的一种传统茶树采养方式。藤条茶老茶叶长的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低垂柔软的姿貌。

藤条茶是靠人工整形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的古树茶,是农耕文化的遗存代表。

藤条茶作为澜沧江流域一种古老的采留养模式,有上千年的种养历史,茶枝如藤,故名藤条茶,纯手工加工而成茶青,石磨压制茶饼,回甘持久,香高味酽,是难得的普洱茶之珍品。

新华国茶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制茶生产加工设备,严格的科学化管理,茶源可靠安全,有严格的原料追溯,有良好的质量口碑,受到了客户和消费者的高度赞誉。

近年来,老乌山藤条茶原料价格一涨再涨,从过去的300—400元一公斤,到今年目前巳经突破了3000多元,价格翻了十多倍。说明老乌山这款茶现已成茶界新宠,广受消费者和收藏者的钟爱。

茶丨剖析,高价茶背后的秘密!


茶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日常饮品之一,不论是自己喝还是赠送亲友,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是最近几年,茶叶的价格不断水涨船高,市场上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档茶并不少见,花这么多钱买这样的茶值不值?在高价的背后又存在哪些秘密?

几大茶系中,都有着天价茶的存在。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高价茶不一定其茶叶品质就好,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高价茶呢?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天价茶背后的秘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送礼文化滋生茶叶腐败

高价茶背后隐藏的有中国送礼文化的问题。朋友间、生意伙伴间、上下级间在过年过节、人情往来、有事相求时都会送礼,并随着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变化,由直接送钱变相为送各种礼品。

二、原料的珍稀性

任何产品,都可以分为高端、中端、低端。而高端普洱茶,更多时候表现为原料的珍稀。这个珍稀,可以从数字上划分,总产量10%以下的高海拔古树茶,是高端,而20%左右的是中端。大量生产的低海拔高产台地茶,占了产量的70%,可以理解为低端。原料少产出的茶少,价格自然也就高了。

三、陈期的增加导致品质的上升

许多不起眼的新茶,在经过了10多年20年的陈化后,口感异常出色,从而被列入高端茶。比如传说中的88青,永远卖不完的88青。

四、非知名茶区变成著名茶区

老班章、冰岛、昔归是典型,然后的例子是章家三队。这些茶区从非知名到著名,原料价格的急剧上涨,市场的普遍认同,使得不知名茶区变成知名茶区,原来制作的茶也变成了高端茶。

五、名人效应

制作茶的人有名,使得一般的茶被高端起来,即名人效应。紫砂壶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都在等职称升了,原来的壶价格就升了。普洱茶行业也有这样的情况。

六、过度包装

有些茶叶品质一般却包装豪华,三两茶叶装在一个几斤容量的大瓷罐里,铺着层层绒布,内附鉴定证书、制茶师简介等,一下子价格就翻倍了。

最后,提示大家,价格高的茶其品质不一定是好的,在买茶过程中应理智,不要因为其价高而认为其品质好。花了钱反而买不到好茶。

传奇色彩,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有着独特的品质,而“放倒”了无数爱茶人,一片片青翠欲滴的新鲜嫩片,身上承载了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民族的千年文化。它是生活,也是艺术,是时间的雕刻,越老黑茶,身上散发的魅力是无“茶”可比的。

茶树扎根于大地,吸取天地日月之精华,积蓄着力量,在等到春风唤醒的那样刹那间,重唤新生;

黑茶的生成、发酵,到品饮,无不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宛如天成。

黑茶,被称之为是可以喝的古董,向来以陈为贵;如果硬是要把新茶比喻成仪态万千、风情万种的美少女,那么老黑茶则是历经磨练、神通广大的得道高人。

黑茶,以独特的陈年韵味,而受到了不少茶友们的热爱,对于爱品老茶的人来说,老黑茶是一种时间沉淀品,是时间堆积起来的味道。

在贮藏过程中,黑茶内含的独特成分经过发酵,从而发生缓慢、复杂的一系列改变,比如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茶黄色和咖啡因、氨基酸等物质的缓慢分解,这些都促使了黑茶内含物质的组成,还导致了香气、汤色、滋味都发生了改变。

黑茶为一种后发酵茶,加工工序分为杀青、初揉、涡堆、复揉、干燥;而渥堆,则是黑茶发酵的关键步骤。

茯砖茶里面含有的金黄色菌体,其实不是“发霉”,这是一种属于茯砖茶独特的金黄色颗粒,叫做“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这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

这些“金花”的存在,也是发酵所得,和茶叶的品质有关系,含量的多少,会和茶叶存放的环境、时间都有相关性,并由“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

陈年老黑茶,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这对于那些长期吃肉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福音,因为黑茶中所含的丰富维生素,可以弥补了不少少数民族日常蔬菜中维生素吸收不够充分的缺陷。

而在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大家往往会因为暴饮暴食而出现了许多的亚健康状态,并且三高人群也是非常多的,因此,黑茶就成为了解决亚健康、三高的“健康佳饮”,甚至可以说是“生命之饮”。

陈年老黑茶,茶性温和,苦中回甘,饮用有清热去火、促进消化的功效,适合人群是非常广泛的,对于那些肠胃疾病、饮食不规律、熬夜上火、身体脂肪多的朋友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安全,且效果良好的保健佳饮。

藏茶的背后,到底藏了些什么?


提到收藏,大部分人的理解都是拍卖会上的高昂数字。那些陈设精美的器物,每一件都蕴藏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不仅可以赏心悦目,还拥有比金融证券及房地产更高的巨大的升值空间。

但并不是所有的收藏都是为了囊中之物价格的攀升,有的母亲收藏着孩子的旧物和玩具,有的女孩收藏着一封封懵懂的情书,在这些“私人博物馆”里,收藏的是纪念,是回忆,更是生活中隐藏的美好。

藏茶亦是如此。

从中国“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先生提出的普洱茶“越陈越香”,到“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被奉为普洱茶收藏之真言,茶客对普洱的喜爱与期盼再次叩响了对茗茶的品鉴与收藏的话题,尤其是品质稀缺、历久弥香的古树茶,成为很多藏家的新宠。

藏茶是普洱茶的乐趣和独特所在,一片树叶的味、香、韵,在时间淬炼之下,都会变成意想不到的味蕾惊喜。当然,每个茶叶爱好者藏茶的原因都不尽相同,我们来一起听听这几个茶友藏茶背后的故事。

1、一个人的收藏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存茶亦然

北京资深媒体人,向女士,藏茶年份:2003年。

一个人的收藏,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和眼光,也揭示了他的品味与格调。

偶有亲朋好友到访家中作客时,拿出一饼珍藏的老茶,落座,上茶,煮饮,品茗。茶如其人,人格与品味,尽在杯中,细喝慢咽,悠然自得间便能将主人的品位彰显一二。

喝茶不仅能彰显品位,送茶亦然。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送礼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作为一名媒体人,交际应酬如同家常便饭,更缺不了礼尚往来,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种保健品相比,一饼私藏已久的古树茶才是交友待客的最好佳品。古树茶百山百味的特质让每一杯茶如人一般拥有不同的性格,送礼之时认真挑选,也能让收礼之人体会到一份用心。

2、时间是最好的制茶大师,会给你一份惊喜的答案

深圳互联网公司高管,文先生,藏茶年份:1999年。

他对茶叶的热爱追溯到30年前,而藏茶则从20年前开始。在他看来,藏茶藏的是时间,藏的是一种对未知的变化和向往。

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款茶,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原料、不同山头,都会陈化出不同的风味,有的入口茶香,留齿甘醇,有的又刚烈霸气,厚重醇香,甚至采于同一颗古茶树的茶叶,由于不一样的冲泡、存储方法,又能使茶的口感、香气、汤色各有千秋。你永远也不知道,今天你储藏的一饼茶,一年、两年或是十年后究竟是什么口感。

当白皙的包装纸慢慢发黄,纸质也因为时间的关系变脆时,包装里面愈发浓烈的香气会让你懂得时光磋磨后的味道。

时间是最好的制茶大师,每经历一分一秒都会让茶叶有着惊喜的变化,而和喜欢的人分享这样的变化,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20年时间,每年都将同一饼茶拿出来冲泡,体会它不断变化的慢慢沉韵,这何尝不是一件浪漫且美好的事?

3、是价值的回报,更是健康的美好

云南茶品牌主理人,阿蕊,藏茶年份:1994年。

她的身份与其他人有些许不同,阿蕊本身就是做茶之人,对于茶的年份,产地,制作工艺她都深谙于心,什么样的茶值得藏,什么样的茶没有收藏价值,她都有自己的见解。

藏茶于她而言,一方面是价值的回报。茶叶界有句话“爷爷藏茶,孙子卖茶”,说的就是藏茶带来的投资增值,而古树茶由于品质稀缺,对采摘及制作的工艺要求极高,因此藏茶的价值也远远高于一般的普洱茶,古树茶的品饮价值越来越得到茶客们的认可,不少茶客甚至踏进深山,只为品享一杯独有古韵的好茶,足以体现出市场对于古树茶的青睐,陈放发酵了几年的古树茶,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另一方面是因为普洱茶带来的健康价值,茶叶作为饮品,终归是要入肚的,因此安全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高山纵横、江河流淌的土地为古树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果实自然坠落,沉积氧化,昆虫和苔藓菌类层层堆积,形成腐殖质,丰沃的自然养分远胜于那些化学肥料,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滋养让古茶树从根系到嫩芽,都富含充沛的营养。

同时,古茶树由于树冠更大,根系更发达,数百年旺盛的生命力在土壤里延伸,因此更容易吸收地下深层土壤中富集的各种矿物质,从而转化成为自身的营养物质,一般茶叶有抗氧化、降三高、提高免疫力的健康功效,古树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4、对于藏茶的人来说,第一标准就是“真”

无论是从品饮价值、健康价值考虑,古茶树的稀缺性及其带来的升值空间,都受到茶客们的热情追捧,但在市面上销售的古树茶中,以次充好、鱼龙混杂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部分茶客不能目光如炬地寻求真品,只能乖乖交学费。

因此如何鉴别古茶树山头、树源、工艺的优质真实?是收藏投资古树茶的第一要义,若是在此环节出了差错,那古树茶的收藏价值便无从谈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