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解说词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滇红茶艺表演解说词 红茶表演解说词 红茶茶艺解说词

滇红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感谢您的光临,使我们有机会为您展示茶的美好与茶的艺术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伽捻雕白玉罗织红沙吊间黄蕊色婉转取陈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之最后岂堪夸摆放在您面前的精美茶具分别是江苏宜兴紫砂壶,是炮制乌龙茶的最佳器皿茶盅,又称公道杯,用来综合茶汤,使茶汤浓淡度均匀一致过滤网,用来过滤茶渣闻饮杯组,高的为闻香杯,用来闻茶的香气低的为品茗杯,用来品尝茶汤随手泡,用来煮泡茶用水茶艺用品组茶漏,用来漏放干茶,确保干茶不外漏茶则,用来量取茶叶的准则茶夹,用来夹取叶底,供您欣赏茶匙,用来拨干茶入壶茶针,用来通透壶嘴茶器桶,用来盛放这套精美的茶器组在台湾,茶艺用品组又被称为茶艺六君子茶盒,用来盛放干茶茶托,盛放品饮杯组茶巾清洁用具,确保泡茶过程中干净无水痕茶台,上为盘,用来盛放精美茶具,下为仓,用来盛妆废水沐霖瓯杯:也称烫壶温杯,使壶和杯的温度接近于我们泡茶时的水温(好茶还需好水泡,"鱼得水活跃,茶靠水冲泡",这样才能显示出其优异的品质,发挥出名茶色香味的独特风格。根据中国茶圣陆羽《茶经》一书记载的科学用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今天由于条件有限,我们用的是农夫山泉的矿泉水。)鉴赏干茶:请各位嘉宾鉴赏茶叶的外观和形状,此次要为您炮制的是安溪铁观音乌龙入宫:通常情况下的投放量为壶容积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处,这要看茶叶的紧结度悬壶高冲:高冲的手法是使茶叶随水流上下翻滚,有助于叶片的舒展初洗仙颜:也称洗茶,此泡无香无味,不宜敬上重洗仙颜:这一泡充分的发挥了茶的色香味我们称之为茶行云流水龙吐天浆祥龙行雨:古语称,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点水留香龙凤呈祥鲤鱼翻身:传说鲤鱼翻身越过龙门便可化龙升天,我们借助此到程序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敬奉香茗花好月圆:请与我左手轻抚品茗杯,右手轻轻提起闻香杯,将闻香杯置于掌心轻搓闻杯底留香,香气越高证明茶的品质越好三龙护鼎:请随我用这样的手势托杯,我们称之为三龙护鼎品啜甘露:一杯好茶建议您分三口品尝,古语称,一口为尝,三口为品让茶汤在口中稍作停留,然后顺两腮慢慢咽下请各位趁热品尝我们的茶艺表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cy316.cOM编辑推荐

信阳毛尖茶艺表演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魅力茶都信阳来品茗赏艺,很高兴由我为您表演信阳毛尖茶艺。中国历史悠久,茶文化博大精深,信阳茶源远流长,金针几叶含神韵,碧露一盏飘祥云。信阳茶礼表演是根据信阳的传统茶礼、茶俗和现代科学的冲饮方法研创的。请各位慢慢欣赏。

备茶设具:信阳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周时期,两千多年的种茶和饮茶历史,形成了独具地方色彩的信阳茶文化。千古国珍流芳远,天生丽质盖群英。细备深山珍茗,准备茶席是信阳人传统的待客之道。

锋毫初展:车云山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有“茶王之乡”美誉的董家河乡,也是信阳毛尖的发源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传统精细的手工制作造就了她“细、圆、紧、直”的外形特征,请各位慢慢鉴赏,锋苗纤细,白毫满披的翠芽,好似佳人着纱,委婉典雅。

烹泉请杯:信阳自古就有“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之说,各位沏茶之用的水便是取自车云山顶纯正的山泉水,信阳茶、信阳水原滋原味,口感独特。毛尖茶“色绿、形美、毫多、汤鲜”,为使其完美展现,故准备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沏泡,此时如同琼楼晶宫,等待佳人登临。

流云拂月:温杯是沏茶的重要步骤,杯体升温后不至于茶汤骤冷,影响汤味,然后旋转杯体,将温杯之水倒出。同时,也有洁净之意,愿能为远客涤去一路风尘,静心享受一杯好茶。

南湖蒸腾:高档的信阳毛尖,极其细嫩,沏泡水温要求在85°C左右,所以沸水要晾冷,这个过程犹如南湾湖在艳阳高照下水汽蒸腾,也示意信阳茶艺事业蒸蒸日上,香飘五洲,友遍天下。

龙潭飞瀑:是悬壶高冲,入杯五分满,形如龙潭飞瀑,亦为高山流水,同时也是为了使水快速降温,以免烫伤茶叶。

移步汤泉:茶叶纷纷入杯,好似佳人轻移莲步,徐徐入池,在汤泉中沐浴,同时也是为了使茶香散发。

涤尽凡尘:这是一道润茶的过程,好茶独得天地之精华,润茶,可以使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香气散发,同时,也有利茶汤浸出。

随乡入境:此时,茶叶已初步舒展,清香散发,其形若兰芽,香气清高,合目细嗅,仿佛置身于迷朦的茶山之中,渐入佳境。

有凤来仪:沏泡采用凤凰三点头注水法,犹如三鞠躬,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滚,茶汤尽出,同时,也示意对贵客光临的欢迎与敬意。

敬奉香茗:茶香袅袅的一杯翠绿,如同春山薄雾,可望而不可及。现在我们就以一颗虔诚的心,把这杯寄托着茶香人民深情厚意的香茗,双手捧送到您的面前,请您细细鉴赏品尝。与此同时我为大家献上一首茶诗: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给予爱茶人。

收具谢客: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们能在此共饮信阳毛尖也是一种缘分,从来佳茗似佳人,美人有约,佳期如梦。人与茶的每一次相约,都是人生中美好的聚会愿我们有缘还能相聚在此。同时也希望所有的爱茶人都能像茶一样,把苦留在心中,而散发出来的都是香气!

乌龙茶十八道茶艺表演解说词


乌龙茶茶艺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目的是为了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宋代大文豪苏轼是一个对茶道十分精通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因此,所说的“活煮甘泉”,指的是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意在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的漂亮羽毛,这里的“孔雀开屏”,是向嘉宾们展示冲泡乌龙茶所用的精美茶具。而“叶嘉”是苏轼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宾客们鉴赏乌龙茶美丽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大彬”即时大彬,我国明朝时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大彬沐淋”意思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洗壶和提高壶温。将乌龙茶放人紫砂壶中即称为“乌龙入官”。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乌龙茶艺讲究的是“高冲水,低斟茶”。所说的“高山流水”,即泡茶人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冲水时要沿着壶的边沿冲,避免冲破“茶胆”。“春风拂面”指的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乌龙人海,重洗仙颜。品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H{的茶汤通常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第一泡的乌龙茶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龙人海,所以称之为“乌克人海”。“重洗仙颜”原本指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寓为第二次冲泡。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茶香的散发。这道程序完成后,一般要根据茶的品种和当日的气温闷茶几分钟。闷茶的时间要恰到火候,如果时间太短,则茶色浅味薄,岩韵不明显。而时间太长,则“熟汤失味”,且茶昧苦涩。

第六道:玉液移壶,再注甘露。冲泡乌龙茶要具备两把壶,一把用于泡茶的紫砂壶称为“泡壶”或“母壶”,而另一把与之容积相等的壶专门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也称作“海壶”或“子壶”。把母壶中冲泡好的茶汤倒人子壶之中的过程就称为“玉液移壶”。“再注甘露”指的就是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趁热再冲水。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将海壶中的茶汤均匀快速地依次倒人闻香杯中,称为“祥龙行雨”,意为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由刚刚的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即“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样说法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

第八道:龙凤呈样,鲤鱼翻身。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图案的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即“龙凤呈样”。随后把倒扣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为“鲤鱼翻身”。取名“鲤鱼翻身”,意在祝福饮茶人家庭和睦、大展宏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捧杯敬茶要求泡茶者将龙风杯双手举至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自左侧第一位客人开始,行注目点头礼将茶传给客人,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而应当恭恭敬敬地向泡茶人点头致谢,并按泡茶人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离泡茶人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气氛更加融洽,大家心贴得更近,感情也更为亲近。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客人用左手将描有龙风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提起来,将闻香杯中的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中,这时要仔细观察杯中清亮艳丽的琥珀色茶汤。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中的头一闻,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的姿势来端杯品茶。这样拿杯既稳当又美观。三根手指寓为三龙。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急着下咽,而是应该让茶汤在口中来回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从而更精确地品味出茶味的奇妙。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再斟流霞”指的是为客人斟上第二道茶。“流霞”原本指的是酒,但在斟乌龙茶的时候,茶汤艳丽清亮正如在杯中来回晃动的流霞,所以借用流霞来赞美乌龙茶的美丽汤色。“二探兰芷”意思是进行第二次闻香。客人可以通过第二次闻香,看看这清幽、甜润、淡雅、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的美称。“二品云腴”也就是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尝的是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之后的感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三斟石乳“意思是开始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道茶斟过以后进行第三次闻香。品啜乌龙茶,闻香讲究“三口气”,也就是不单纯地用鼻子闻,而是用口吸入三大口茶香,然后像抽香烟一样,从鼻腔呼出,这样便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乌龙茶的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将这种闻香方法称为“荡气回肠”。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通过品饮了头两道茶,茶的生涩感已消失,从第三道茶开始茶味回甘。“含英咀华”比喻饮乌龙茶就好像嘴里含着小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同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乌龙茶的“香清甘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君子之交”源自“君子之交淡如水”,品味这种感觉就要在喝了头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这口白开水同样不能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那样慢慢玩味。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你一定会感到回味甘甜、满口生津、无比舒畅,甚至会产生“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也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哲理啊。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名茶探趣”指的是从这个程序开始,请宾客自己动手,品味泡茶的乐趣。“游龙戏水”是将泡后的茶叶置于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经多次冲泡后充分舒展的茶叶叶片,也就是行话所说的“看叶底”。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云腴云腴一共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茶的别称,唐朝皮日休曾经在<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青棂子)中提到“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宋代黄儒在中也曾提过“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昧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这其中的云腴都是茶的意思。云腴的第二种意思是指酒,金代的元好问曾在(李成之王彦华赵孝先以提学命见饷佳酒且求制名)诗中写过:“云腴俗士无风神,红珠女儿茜裙新。” 元代的宫天挺也在(范张鸡黍)楔子中有“何必酿云腴,若但杀鸡炊黍“,这两处的云腴都是酒的意思。云腴的第三种意思是指传说中的仙药,(云笈七签)卷七四中有一句:“又云腴之味,香甘异美…长魂养魄,真上药也”。动犹如一条蛟龙在水中嬉戏,因此名为“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这不仅是乌龙茶茶艺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众多茶品的最后一项内容。茶艺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并将茶杯底朝天放回茶船。

黄茶茶艺表演二十一道茶艺解说词


黄茶茶艺

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黄茶的茶艺表演。

第一道:恭请上座。邀请各位茶友上座,耐心等待,准备欣赏君山银针的泡制茶艺。

第二道:美蓉出水。茶艺表演者在冲泡君山银针之前一定要先将双手用清澈透明的泉水清洗干净,茶艺表演者的纤纤玉指在水中来回波动时,恰似芙蓉出水。

第三道:生火煮泉。冲泡君山银针所用之水,水温和水质都是很有讲究的,今天所烹之水是来自君山岛的泉水。水是生命之源,茶是灵魂之饮。茶中有道,水中亦有道,宜茶之水分为 “五诀”,即清、活、轻、甘、铡。

第四道:银针出山。“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每年清明节前后大约五天左右是君山银针的采摘期,君山银针需要采摘单一茶芽,经过8道工序,历时72小时制作而成,大概5万个左右的茶芽才能制作成1公斤君山银针。

第五道:银盘献瑞。请仔细观看,君山银针芽身黄似金,茸毫自如玉,芽头壮实,紧结挺直。看茶如观景,鉴茶如赏玉。

第六道:湘妃洒泪。“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相传在四千多年之前,舜帝南巡,然而久去末归,其爱妃娥皇、女英寻其至洞庭山时,却得知舜帝在九嶷山驾崩,二人伤心欲绝,攀竹哭泣,泪染竹竿,遂成斑竹,不久之后,二妃抑郁成疾,不治而亡,葬于洞庭山之上,从此以后,洞庭山便改名为“君山”。毛泽东在《七律-九嶷山》一诗中写有,“斑竹一枝干滴泪”,这就是对二妃忠贞爱情的由衷赞颂。

第七道:金玉满堂。茶艺表演者将4-5克君山银针投入晶莹的水晶玻璃杯中,金黄闪亮的茶芽缓缓降落杯底,形成一道靓丽的景观,恰如洞庭湖中君山小岛的七十二座山峰,同时也象征着各位茶友幸福的家庭,美满的生活,辉煌的未来。

第八道:气蒸云梦。“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渡撼岳阳城”。我们可以借助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这首绝美的诗歌来描述冲水的整个过程,茶艺表演者运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将水冲至七分满。认真观看玻璃杯上方升起的浓浓热气,是不是很像唐诗意象“气蒸云梦”。而杯中正在翻腾的沸水如洞庭湖水一般,惊涛拍起千重浪,恰似烟波撼动岳阳城。

第九道:风平浪静。在沸水冲入茶杯中之后,用玻璃片轻轻盖住杯口,这样是为了保持水温,以有利于银针竖立起来。

第十道:雾锁洞庭。银针冲泡以后,便会呈现出八景奇观,这是一个逐时变幻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静心地欣赏。杯中的热气慢慢地形成一团白色云雾,如同君山岛上长年缭绕的云雾一样。正所谓杯中看茶舞,八景呈奇观。

第十一道:雀舌含珠。因为茶芽中含有空气,因此吸水之后便会产生很多气泡,微微张开的茶芽形状极似雀鸟之舌。

第十二道:列队迎宾。茶芽悬浮于水面之上,排列整齐而有序,寓意着热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第十三道:仙女下凡。茶芽慢慢吸收水分,徐徐降落杯底,恰如天女散花般美艳绝伦。

第十四道:三起三落。茶芽沉人杯底之后,忽而升起,忽而降落,极具变化之能事。能起落的芽头数量并不是很多,一个芽头起落三次,更是实属罕见,“三起三落”,正是“未饮清香涎欲滴,三浮三落见奇葩”。

第十五道:春笋出土。这是君山银针最具观赏价值的一道风景,也是所有考验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茶芽如雨后春笋一样竖立于杯底。

第十六道:林海涛声。茶芽竖立于杯底,芽光与水色浑然一体,叠翠堆绿,妙趣横生,轻轻摇动茶杯,茶芽缓慢摆动,“林海涛声”遂隐约可闻。

第十七道:白鹤飞天。移去杯盖以后,杯中升起一股蒸汽,犹如一群白鹤飞上碧蓝的天空。

第十八道:敬奉佳茗。将冲好的君山银针敬献给茶友。

第十九道:玉液凝香。鼻品君山银针,积淀着厚重的茶文化书香,有联为证:“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藤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阻三过必醉”。

第二十道:三啜甘露。口品茶之甘甜醇美,回想茶芽“二起三落”的现象,问味茶汤“先苦后甜”的滋味,回韵景观“上下浮动”的奥妙,逐渐领悟爱国诗人屈原“上下求索”的探求精神。

第二十一道:尽杯谢茶。“君山茶叶贡毛尖,配以洞庭白鹤泉。人口醇香神作意,杯中白鹤上青天”。醉翁之意不在于酒,而品茶之韵亦不在于茶,茶中有道,品茶是悟道。

铁观音茶艺解说词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精美、茶艺之高雅、茶境之和谐。

安溪铁观音茶艺,源于民间功夫茶,浓缩着中华茶艺的精华。细腻优美的动作,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安溪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神妙境界,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和谐健康的新生活境界。

下面请大家欣赏安溪铁观音茶艺:

神入茶境:首先造就一种宁静平和的品茶氛围。

茶具展示: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铁观音功夫茶茶具:炭炉、水壶、若深瓯、茶杯、茶罐、茶匙、茶斗、茶夹。

烹煮泉水: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同时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效果最佳。

沐淋瓯杯:也就是用开水烫洗盖瓯和茶杯中。

观音入宫:借助茶斗和茶匙将铁观音茶叶放入盖杯中。

悬壶高冲:铁观音冲泡讲究高冲水低斟茶。悬壶高冲,可以使茶叶在盖瓯中翻滚,促使早出香韵。

春风拂面:用杯盖轻轻刮去茶叶表面的浮沫。

瓯里酝香:安溪铁观音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是茶中的极品。其生产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是天、地、人、种四者的有机结合。茶叶入瓯冲泡,必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方能斟茶。

三龙护鼎: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夹紧盖瓯边沿,食指压住瓯盖顶端,便于出水。

行云流水:提起盖瓯,循托盘边沿绕一周,让在瓯底附近的水滴落。

观音出海:也称关公巡城,就是端起盖瓯,按序低斟入杯。

点水流香:也称韩信点宾,将瓯中的茶水点斟各杯。观音出海和点水留香是为了保持每杯茶水的浓淡均匀,也是为了表达对各位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敬奉香茗:姑娘们敬茶、品茶、这里做示范性表演:铁观音品饮,需要“五官并用,六根共识”,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呷上几口缓缓品啜,您会觉得味道甘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茶艺,演绎的是和谐自然,体现的是健康快乐。

谁能品出铁观音的特殊香韵,那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嘉宾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

茉莉龙珠的泡法茶艺表演解说词


茉莉龙珠的茶艺

茉莉龙珠采用高山嫩芽,加工成珠状茶坯,再以精选茉莉花反复窨制而成。茶如其名,乃茶中明珠。

第一道:春江水暖鸭先知——温杯。

温杯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碗的温度,提高茶香发挥的速度,而且可以再清洁一次杯具。温杯时茶杯须倾斜45度,并要温到整个杯壁,但不能让水溢出来。

第二道:落英缤纷玉杯里——投茶。

冲泡茉莉花茶投茶采用的是中投法。即在开泡前先往杯中注入少许热水,用茶匙将花茶从茶则中拨进茶杯时,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端杯逆时针方向转动数圈,让茶叶充分吸收水分,舒展开来,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三道: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水。

冲泡花茶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即高提水壶,让热水从壶中直泻而下注入杯中,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杯中的花茶随水波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

第四道:三才化育甘露美——闷茶。

冲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盖碗”。茶杯的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中间的茶杯代表“人”。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闷茶的过程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华。

第五道:杯里清香浮清趣——闻香。

闻茶也称为“鼻品”,这是三品花茶的第二品。闻香时轻轻地将杯盖揭开,细心地嗅闻。会感到有一股幽香纯正的花香伴随着茶香,氤氲上升,沁人心脾。时应小口啜饮茶汤,使茶汤在口腔中稍事停留,然后用鼻腔吸气,使茶香直灌脑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领略到花茶所特有的“味轻醍醐,香薄兰芷”的花香与茶韵。

第七道:饮罢两腋清风起——谢茶。

唐代诗人卢仝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轻风生。”

君山银针茶艺解说词简介


(一)器皿选择

水晶玻璃杯4只,酒精炉具一套,茶道具一套,青花茶荷一个,茶盘一个,茶池一个,香炉一个,香一支,茶巾一条。

(二)基本程序

1.焚香——焚香静气可通灵。

2.涤器——涤尽凡尘心自清。

3.鉴茶——娥皇女英展仙姿。

4.投茶——帝子投湖千古情。

5.润茶——洞庭波涌连天雪。

6.冲水——碧涛再撼岳阳城。

7.闻香——楚云香染楚王梦。

8.赏茶——湘水浓溶湘女情。

9.品茶——人生三味一杯里。

10.谢茶——品罢寸心逐白云。

(三)解说词

今天很高兴能和各位嘉宾一同品饮黄茶中的极品——君山银针。君山银针产于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洞庭天下水”,八百里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每一朵浪花都在诉说着中华文化的无限。“君山神仙岛”,小小的君山岛上堆积布满了中华民族的无数故事。这里有舜帝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之墓,这里有秦始皇的封山石刻,这里有至今仍在流淌着爱情传说的柳毅井,这里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陆游等中华民族精英留下的足迹。这里所产的茶吸收了湘楚大地的精华,尽得云梦七泽的灵气,所以风味奇特,极耐品味。好茶还要配好的茶艺,下边就由我为各位嘉宾献上“君山银针”茶艺。

第一道程序“焚香”

我们称之为“焚香静气可通灵”。“茶须静品,香可通灵”。品饮像君山银针这样文化沉积厚重的茶,更须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从茶中品味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第二道程序“涤器”

我们称之为“涤尽凡尘心自清”。品茶的过程是茶人澡雪自己心灵的过程,烹茶涤器,不仅是洗净茶具上的尘埃,更重要的是在澡雪茶人的灵魂。

第三道程序“鉴茶”

我们称之为“娥皇女英展仙姿”。品茶之前首先要鉴赏干茶的外形、色泽和气味。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驾崩于九嶷山下,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英前来奔丧,在君山望着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放声痛哭,她们的泪水洒到竹子上,使竹竿染上永不消褪的斑斑泪痕,成为湘妃竹。她们的泪水滴到君山的土地上,君山上便长出了象征忠贞爱情的植物——茶。茶是娥皇女英的真情化育出的灵物,所以请各位传看“君山银针”,称之为“娥皇女英展仙姿”。

第四道程序“投茶”

称之为“帝子沉湖千古情”,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所以也称之为“帝子”。她们为奔夫丧时乘船到洞庭湖,船被风浪打翻而沉入水中。她们对舜帝的真情被世人们传颂千古。

第五道程序“润茶”

我们称之为“洞庭波涌连天雪”。这道程序是洗茶、润茶。洞庭湖一带的老百姓把湖中不起白花的小浪称之为“波”,把起白花的浪称为“涌”。在洗茶时,通过悬壶高冲,玻璃杯中会泛起一层白色泡沫,所以形象地称为“洞庭波涌连天雪”。冲茶后,杯中的水应尽快倒进茶池,以免泡久了造成茶中的养分流失。

第六道程序“冲水”

因为这次冲水是第二次冲水,所以我们称之为“碧涛再撼岳阳城”。这次冲水只可冲到七分杯。

第七道程序“闻香”

我们称之为“楚云香染楚王梦”。通过洗茶和温润之后,再冲入开水,君山银针的茶香即随着热气而散发。洞庭湖古属楚国,杯中的水气伴着茶香氤氲上升,如香云缭绕,故称楚云。“楚王梦”是套用楚王巫山梦神女,朝为云,暮为雨的典故,形容茶香如梦亦如幻,时而清悠淡雅,时而浓郁醉人。

第八道程序“赏茶”

也称为“看茶舞”,这是冲泡君山银针的特色程序。君山银针的茶芽在热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开来,芽尖朝上,蒂头下垂,在水中忽升忽降,时沉时浮,经过“三浮三沉”之后,最后竖立于坯底,随水波晃动,像是娥皇、女英落水后苏醒过来,在水下舞蹈。芽光水色,浑然一体,碧波绿芽,相映成趣,煞是好看。我国自古有“湘女多情”之说,您看杯中的湘灵正在为你献舞,这浓浓的茶水恰似湘灵浓浓的情。

第九道程序“品茶”

我们称之为“人生三味一杯里”。品君山银针讲究要在一杯茶中品出三种味。即从第一道茶中品出湘君芬芳的清泪之味。从第二道茶中品出柳毅为小龙女传书后,在碧云宫中尝到的甘露之味。第三道茶要品出君山银针这潇湘灵物所携带的大自然的无穷妙味。好!请大家慢慢地细品这杯中的三种滋味。

第十道程序“谢茶”

我们称之为“品罢寸心逐白云”。这是精神上的升华,也是我们茶人的追求。品了三道茶之后,是像吕洞宾一样“明心见性,浪游世外我为真”,还是像清代巴陵邑宰陈大纲一样“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