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品种——武夷金桂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武夷山红茶品种 武夷红茶金骏眉价格 武夷红茶和武夷岩茶

武夷山红茶品种。

学名:C.sinensis cv.Wuyi-jingui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白岩莲花峰,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稀,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卵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平稍背卷,叶尖圆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肥状,一芽三叶百芽重164.0g花冠直径3.7cm,花瓣7-9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密度较稀,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3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7%、茶多酚27.4%、咖啡碱3.5%。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肥状,紧结重实,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似桂花香,滋味醇厚甜爽,“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精选阅读

珍稀品种——北斗


学名:C.sinensis cv.Beidou

曾名北斗1号。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北斗峰,已有60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尖骤尖或圆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软。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8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3%、咖啡碱3.8%。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珍稀品种——白牡丹


学名:C.sinensis cv.Wuyi-baimudan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马头岩水洞口,已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锐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4.0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较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5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5%、茶多酚29.9%、咖啡碱4.4%。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郁芬芳似兰花,滋味浓醇甘甜,“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珍稀品种——白瑞香


学名:C.sinensis cv.Bairuixiang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带微紫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2.8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7%、茶多酚22.3%、咖啡碱3.4%。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黄绿褐润,香气高强,滋味醇厚似粽叶味,“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珍稀品种——竹叶青


M-M-003 竹叶青 (母树在马头岩)

灌木型,中叶种,采摘期5月1日左右,中生种。

干枝角度:60° 50° 60° 50° 50° 55° 55° 70° 60° 50° 55° 55° 55°(13组数字)

枝叶角度:50° 55° 80° 55° 60° 65° 55° 55° 75° 60° 65° 65° 65°60°(14组数字)

叶长×叶宽:7.8×2.8 7.5×2.8 7.5×2.8 7.8×2.8 7.8×3.1 7.0×2.8 7.6×3.0 7.3×3.4 7.4×3.4 8.0×3.5 8.5×3.6 7.5×2.9 (12组数字,单位厘米)

花:6瓣,花冠较平张,雌蕊长,3裂深。

花大小:4.5 4.5 4.3 4.5 4.3 4.2 4.5 4.5 4.6 4.7 4.0 4.3 4.4(13组数字,单位厘米)

主杆灰褐色,分枝性强。

成叶深绿,芽叶稍淡绿,叶椭圆形,叶面平张稍上合,叶缘波浪形,叶齿较深密,叶肉厚较脆,叶肉光滑稍有凹凸,叶尖较尖,叶尖小裂浅。

武夷岩茶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品种很多,品种特征各异,有的较为明显,有的差异甚微。因此区别品种是件不易之事,需要有过长期的观察、辨别、比较才能分别清楚。分辨的办法,主要是从茶树的枝、干、叶,成品茶的外形、香型,茶汤味道等方面进行。茶树枝叶等的差别还较易分出,香型上的差异更是靠嗅觉辨之,微乎、微乎!明人张源在《茶录》中说:香有真香、有兰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各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问香,此皆不正之香。岩茶首重“岩韵”,讲究“香、清、甘、活”和“喉韵”“嘴底”“杯底香”等体味享受。现将几种主要的品种特征大体简介如下:

水仙:其树高大,枝干直立,树高最大者有3米、树冠5米、主干11厘米。叶有三种:叶大者发芽早,稍细长者发芽较迟,叶近圆者发芽最迟。叶最大最长11厘米、宽8厘米;一般的叶长10厘米,宽5厘米。叶面平滑,浓绿有油光,叶脉粗而隐,为8-12对,边缘锯齿较深。开花期早,花多,花朵大,红白色不易结实。成品茶条索肥状,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香浓辛锐、清长,有“兰花之香”。茶汤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呈橙黄色。耐冲泡,叶底软亮,缘边鲜红。但不耐久贮。

肉桂:树高者达1.6米,冠1米,干粗3厘米。枝条向上伸展略扩张。枝叶颇密,叶厚而脆呈浓绿色,叶片光滑,叶缘内翻成瓦筒状,叶尖较钝,椭圆形。叶脉细而隐。萌芽力强。花甚多,花朵小。成品茶外形紧结,色泽青褐鲜润。香极高锐,有明显的桂皮香味,佳者带乳香,有诱人之感,香气久泡尤存。味鲜滑甘润,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鲜明,但不很耐泡。

乌龙:乌龙有大叶(高脚)和小叶(矮脚)之分。大叶者高达2米,冠1.95米,主干多。枝条略弯曲,叶脉细而隐,叶尖钝,叶质厚而脆。开花期迟,结实性弱;小叶乌龙最高者120厘米,枝叶平展。叶浓绿色,平滑不发光,叶形向下弯曲,叶尖圆钝。主脉特别明显。花朵很小,红白色。成品茶外形紧细,色泽墨绿带褐,有较明显的水蜜桃香,香细而长,有幽远之感。徽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味冲鼻而出。味极甘润,清快爽适,厚而不浓,活色生香,喉韵清冽。茶水明净,汤色金黄。叶底软亮,红点泛现。

佛手:亦叫“雪梨”,又叫“大白”。树高约1.4米,冠1米。树势略扩张,枝条软,性脆。叶特大,近似蛋形,皱曲不平,像梨树叶。叶片厚,兰绿色,叶细有油光,主脉粗显,侧脉稍隐细。萌芽力较弱,花朵结果性差或不结果。此种在民初由安溪茶商(芳茂茶庄)自安溪带到武夷。其成品茶外形肥壮粗实曲皱,状似春蚕。色褐绿鲜润,香浓而清,有明显的雪梨香。味极浓厚,较甘润,有梨味。汤色深橙泛红。叶底粗大黄亮,红边鲜艳,叶背有明显沙粒状。

奇种:又名“菜茶”,是武夷山最早的品种之一。其树丛很矮小,枝干较细。是靠种子播种的有性繁育之品种。花盛籽多,可供播种。其成品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铁青带褐,较油润,有天然花香,香不强烈,细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汤色橙黄清明,叶底欠匀净,与其他茶拼配,能提高味感。

梅占:树势高大,只略低于水仙。高者可达1.6米,冠1.1米,分枝颇盛。叶厚,成椭圆形,色呈浓绿,深于肉桂,清于铁观音。叶面不平,两缘外展稍朝天,尖端钝圆而略长,锯边呈细浅,却锐坚。花蕊甚多,开花期迟,以十二月中旬花期开最盛。成品茶比较粗紧。茶水金黄色,味浓厚耐泡。香形辛锐,但不够细长。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黄金桂


别名:黄旦。 属无性系繁殖品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罗岩村,栽培历史已百年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栽培面积较广,现已扩展到全省大部分茶区,面积约有5万多亩。20世纪60年代后,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有较大面积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8—1985。 特征:植株中等,树势较高,树冠直立或半展开,枝条密集,分枝较密,部位高,节间短,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为椭圆或倒披针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渐尖,先端梭小,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薄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59.0g。花冠直径2.7~32cm,花瓣5 ~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率高,芽头密,持嫩性较强,春茶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产乌龙茶15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6%、茶多酚14.7%、儿茶素总量10.5%、咖啡碱3.3%。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褐黄绿润,香气馥郁芬芳,俗称“透天香”,滋味醇厚甘爽;制红茶、绿茶,条索紧细,香浓郁,味醇厚,是制特种绿茶与工夫红茶的优质原料。抗旱性较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江南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采用 1.50m大行距、0.40m小行距、0.33m丛距的双行双株规格种植。加强茶园肥水管理,适时进行3次定剪。要分批留叶采摘,采养结合。 黄金桂,4—9足龄年亩产鲜叶332公斤左右。 在乌龙茶类中独具“一香二早三高”的特点,成品茶外形紧细卷曲,色泽油润金黄,香气高强,奇特优雅,具有桂花等多种混合花香型,滋味醇细甘鲜悠长,汤色黄绿透澈,叶底柔软明亮,饮后齿颊留香,沁人心肺,冲泡三四次尚有余香。黄金桂的采制十分考究,针对其叶薄、枝细、含水率低的特点,经过精工细作,使其充分发挥品种特性,达到形色香味俱佳。 40年代,黄金桂就当成商品茶销售。当时主销漳州地区,并转道香港、新加坡一带,价格高昂。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黄金桂 就广为消费者所喜爱。特别是1982年成为全国乌龙茶评比的部优产品后,在广东、海南、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天津等地都有较大销量,出口东南亚各国,声誉好、需求量大、价格高,是乌龙茶出口创汇很有发展前途的品种。黄金桂属早芽种,可在清明前加工高档绿茶,这对茶叶生产上的品种布局、茶类调控、季节安排、劳力调节、机具使用、补充和调剂国内外市场都有积极意义。

武夷品种——白牡丹


白牡丹 学名:C.sinensis cv.Wuyi-baimudan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马头岩水洞口,已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锐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4.0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较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5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5%、茶多酚29.9%、咖啡碱4.4%。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郁芬芳似兰花,滋味浓醇甘甜,“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J-M-003 白牡丹 灌木型,树形披张型,中叶种,采摘期5月6日左右(在肉桂采摘期后),晚生种。 干枝角度:65° 70° 80° 60° 80° 50° 70° 60° 65° 90° 60° 70° 60° 70° 65° 85°(16组数字) 枝叶角度:60° 60° 50° 50° 50° 50° 50° 50° 50°(9组数字) 叶长×叶宽:7.5×2.67.5×2.87.0×2.66.5×2.86.5×2.56.5×2.78.5×2.67.5×3.08.2×2.87.0×2.79.5×3.310.0×3.99.3×3.2(13组数字,单位厘米) 花:7瓣,花冠平张,雌蕊比雄蕊稍长,3裂,花大小6.0×6.5 主杆褐色,分枝性强,成叶浓绿,芽叶黄绿,叶披针形,叶面稍上合,叶肉稍隆起,叶脉呈,叶缘平,齿粗浅,叶尖钝尖,开裂浅,叶厚脆。

武夷岩茶品种性状


武夷茶区析重视茶树良种,一向注重选种,采取单株选种的方法。从武夷种茶树(当地习惯称菜茶)中,选出优良单株,以树为名,分株采制,通过反复评比,多年考验,才能获得品质优异的名丛。这种选种活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宋代。清代郭柏苍在《闽产录异》(1886年前后)中记载:“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一株,年产少许。”清代陆廷灿在《续茶经》中说:“武夷五曲朱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制出时,香逾他树,名曰臭叶香茶。又老树数株,云文公手植,名曰宋树。” 通过单株选种选育出的制茶品质特别优异的单株茶树,当地称为单丛,亦称名丛,并有各自的花名,一树一名。这种有花名的单丛,在武夷山多达上千种。武夷山单丛花名的命名,饶有趣味。以神话传说命名者,有大红袍、白鸡冠、红孩儿、白牡丹等;以成品茶香型命名者,有肉桂、白瑞香、石乳香、夜来香、十里香等;以发芽迟早命名者,有不知春、迎春柳等;以叶形命名者,有瓜子金、金柳条、倒叶柳等;以生长环境命名者,有不见天、半天妖、吊金钟、过山龙等;还有金锁匙、醉海棠、钓金龟、水金龟、一枝春、人参果、正唐梅、宋玉书等等。 武夷山茶树名丛中最优异者,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号称武夷岩茶四大名丛,清代感丰年间(1851-1861年)已蜚声遐迩。 肉桂,原为武夷山慧苑岩的名丛,早些年已利用扦插繁殖推而广之,成为岩茶中后起之秀的高香品种。 武夷茶区除了就地选种外,还不断从外地引进茶树良种,如水仙、乌龙、梅占、奇兰、铁观音、桃仁、黄木炎、雪梨(佛手)、毛蟹等。

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品种很多,品种特征各异,有的较为明显,有的差异甚微。因此区别品种是件不易之事,需要有过长期的观察、辩别、比较才能分别清楚。分辩的办法,主要是从茶树的枝、干、叶,成品茶的外形、香型,茶汤味道等方面进行。茶树枝叶等的差别还较易分出,香型上的差异更是靠嗅觉辩之,微乎、微乎!明人张源在《茶录》中说:香有真香、有兰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各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问香,此皆不正之香。岩茶首重"岩韵",讲究"香、清、甘、活"和"喉韵""嘴底""杯底香"等体味享受。现将几种主要的品种特征大体简介如下:

水仙。其树高大,枝干直立,树高最大者有3米,树冠5米、主干11厘米。叶有三种,叶大者发芽早,稍细长者发芽较迟,叶近园者发芽最迟。叶最长11厘米、宽8厘米;一般的叶长10厘米,宽5厘米。叶面平滑,浓绿有油光,叶脉粗而隐,为8-12对,边缘锯齿较深。开花期早,花多,花朵大,红白色不易结实。成品茶条索肥状,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香浓辛锐、清长,有"兰花之香"。茶汤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呈橙黄色。耐冲泡,叶底软亮,缘边鲜红。但不耐久贮。

肉桂:树高者达1.6米,冠1米,干粗3厘米。枝条向上伸展略扩张。枝叶颇密,叶厚而脆呈浓绿色,叶片光滑,叶缘内翻成瓦筒状,叶尖较纯,椭圆形。叶脉细而隐。萌芽力强。花甚多,花朵小。成品茶外形紧结,色泽青褐鲜润。香极高锐,有明显的桂皮香味,佳者带乳香,有诱人之感,香气久泡尤存。味鲜滑甘润,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鲜明,但不很耐泡。

乌龙:乌龙有大叶和小叶之分。大叶者高达2米,冠1.95米,主干多。枝条略弯曲,叶脉细而隐,叶尖钝,叶质厚而脆。开花期迟,结实性弱;小叶乌龙最高者120厘米,枝叶平展。叶浓绿色,平滑不发光,叶形向下弯曲,叶尖圆钝。主脉特别明显。花朵很小,红白色。成品茶外形紧细,色泽墨绿带褐,有较明显的水蜜桃香,香细而长,有幽远之感。徽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味冲鼻而出。味极甘润,清快爽适,厚而不浓,活色生香,喉韵清冽。茶水明净,汤色金黄。叶底软亮,红点泛现。

佛手:树高约1.4米,冠1米。树势略扩张,枝条软,性脆。叶特大,近似蛋形,皱曲不平,像梨树叶。叶片厚,兰绿色,叶细有油光,主脉粗显,侧脉稍隐细。萌芽力较弱,花朵结果性差或不结果。此种在民初由安溪茶商(方茂茶庄)自安溪带到武夷。其成品茶外形肥壮粗实曲皱,状似春蚕。色褐绿鲜润,香浓而清,有明显的雪梨香。味极浓厚,较甘润,有梨味。汤色深橙泛红。叶底粗大黄亮,红边鲜艳,叶背有明显沙粒状。

奇种:又名"菜茶",是武夷山最早的品种之一。其树丛很矮小,枝干较细。是靠种子播种的有性繁育之品种。花盛籽多,可供播种。其成品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铁青带褐,较油润,有天然花香,香不强烈,细而储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汤色橙黄清明,虽底欠匀净,与其他茶拼配,能提高味感。

梅占:树势高大,只略低于水仙。高者可达1.6米,冠1.1米,分枝颇盛。叶厚,成椭圆形,色呈浓绿,深于肉桂,清于铁观音。叶面不平,两缘外展稍朝天,尖端钝圆而略长,锯边呈细浅,却锐坚。花蕊甚多,开花期迟,以十二月中旬花期开最盛。成品茶比较粗紧,茶水金黄色,味浓厚耐泡。香形辛锐,但不够细长。

武夷岩茶有哪些品种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武夷岩茶有哪些品种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1、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具有显著的健胃养胃药理作用。大红袍最大的特点就是性质温和,适合四季饮用,还有突出的健胃养胃功效,肠胃不好和寒气重的人可饮用。此外,还有防辐射和防日晒的作用。

2、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载:"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传说原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据传,惠安施集泉茶店于19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以"铁罗汉"最为名贵,有疗热病的功效,极受欢迎。

3、白鸡冠

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白鸡冠树高1.75米,分枝颇多,该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这也是白鸡冠名称之由来。

4、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后被洪水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1919~1920年间,为此树曾引起诉讼。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主要药理功能: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

武夷岩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1847年罗莱特在茶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1861年哈斯惠茨证实武夷酸乃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