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浙江省推广的茶树良种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浙江的红茶 浙江有名的红茶 老茶树的茶叶

浙江的红茶。

迎霜该品种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期长,茸毛多,叶黄绿色,持嫩性强;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制名优绿茶。目前浙江省各地已大面积栽种,适宜全省推广。龙井43该品种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芽叶短壮,茸毛少,叶绿色,抗寒性强,但抗旱性稍弱,持嫩性较差;产量高,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类。该品种目前在浙江省各地均有栽种。翠峰该品种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较强,芽叶较肥壮,茸毛特多,色翠绿,持嫩性一般。其产量高,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峰类名茶,适宜浙江省推广。乌牛早该品种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发芽密度较大,芽叶肥壮,富含氨基酸,春茶鲜叶氨基酸含量约4.2%,茸毛中等;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好,产量尚高,适制绿茶,尤其是扁形类名优茶,适宜浙江省尤其是扁形类名优茶产区作早生搭配品种推广。浙农113该品种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旬;发芽密度较大,芽力强,茸毛多,抗逆性强,尤其抗寒性表现突出;产量高,适制绿茶和名优茶,适宜浙江省推广。由于其抗逆性强,尤适宜有机绿茶产区推广。龙井长叶该品种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旬,3月底可采一芽一叶;发芽密度较大,育芽能力强,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持嫩性好;抗寒性强,适应性广。其产量高,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类扁茶,适宜浙江省尤其是龙井茶产区推广。

cy316.cOM编辑推荐

福建省茶树良种——肉桂


别名:玉桂 肉桂既是茶树品种,也是茶叶商品名。肉桂茶树最早发现于武夷山慧苑岩,另说原产武夷马振峰上,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在清朝已负盛名。曾被列为武夷山十个优良无性品种之一。60年代,开始较大量繁殖和较大面积种植栽培。1993年,武夷山市肉桂栽培面积已达2万多亩。 肉桂是早发迟采种,越冬芽的鱼叶于三月下旬开展,五月中旬采制。育芽能力强,新梢长势旺,持嫩性较强。肉桂茶较适宜种植于砾质沙壤土中,亩植3500株左右,高者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 武夷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品质香见长。外形紧结,色泽青褐鲜润。味鲜甘润,汤澄清澈。干闻桂皮香显,冲泡后茶汤桂香幽雅,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之感,“岩韵”风格突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异高香品种。 肉桂贵在奇香,在于保持其所具备的天然香气。根据不同季节、时期和土壤,灵活掌握采制过程。 武夷肉桂茶是武夷极品茶,是我省各种茶叶中的一枝新秀。1982.1983和1986年分别获得农业部和商业部的优质产品奖,1989年获国家级名茶,1993、1994年获全省名茶和优质茶称号。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港澳地区和日本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高昂(最高价可达2400元/公斤)。肉桂茶已被列为武夷山市重点发展品种,同时也移种于三明、南平等适种地区。

福建省茶树良种——丹桂


来源及分布: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9~1997年从肉桂的天然杂交后代中通过单株选种育成。1990年以来,在福建乌龙茶区栽培。1998年被 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

品种特征:灌木型,中叶类。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有光泽,叶面平,叶缘微波浪状,叶身平或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钝浅、较密、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66.0克。直径4.2厘米,花瓣6~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品种特性:无性系,二倍体,早生种。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后期。产量较高,每公顷产乌龙茶3000千克(2000千克/亩)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5%、茶多酚31.4%、儿茶素9.40%,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油润,香气馥郁高长,滋味醇厚甘鲜,制优比例比肉桂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栽培采制要点:适宜在乌龙茶区种植。适当增加密度,及时定剪3~4次,促进分枝。乌龙茶按“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适时分批采摘,以中开面为主。

福建省茶树良种——朝阳


来源分布: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1~1993年从崇庆枇杷的有性后代中通过单株选种育成。1987年以来,闽、粤茶区有引种。1994年被 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 品种特征:小乔木型,中叶类。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 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微波浪状,叶身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柄有紫红色,叶质厚软。芽叶紫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75.0克。花冠 直径4.9厘米,花瓣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品种特性:无性系,二倍体,早生种。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发芽整齐。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初。产量较高,每公顷产乌龙茶3000~4500千克(200~300千克/亩)。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2.2%、茶多酚28.0%、咖啡碱5.0%。适制乌龙茶、红茶、制乌龙茶,品质优,香气高强,滋味浓厚,有特殊品种香,制优率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 栽培采制要点:适宜在乌龙茶区和部分绿茶茶区种植。育苗技术要求较高,应选择土壤通透性良好苗地扦插。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园地采用双行双株种植,及时定剪3~4次。乌龙茶按“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适时分批采摘,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浙江省审(认)定茶叶品种--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又名大溪白茶。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浙江省安吉县山河乡大溪村。现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吉、长兴、德清等浙江北部茶区。浙江的临海、宁海等地以及江苏、安徽等省有少量引种。1998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特征:植株较矮小,树姿半开张,分枝部位低,密度中等,叶片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浅绿,叶身稍内折,叶缘平,叶尖渐尖上翘,叶齿浅,叶质较薄软。春茶幼嫩芽叶呈玉白色,叶脉淡绿色,随着叶片成熟和气温升高逐渐转为浅绿色,夏、秋茶芽叶均为绿色,芽叶茸毛中等,一芽二叶百芽重16.3g。花冠直径3.4cm,花瓣4-6瓣,子房茸毛少,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中等,持嫩性强。一芽一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低,每亩产“安吉白茶”15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合氨基酸62%、茶多酚10.7%、咖啡碱2.8%。适制绿茶。制“安吉白茶”,色泽翠绿,香气似花香,滋味鲜爽,叶底玉白色,颇有特色,品质优。抗寒性强,抗高温较弱。抒插繁殖力强。 适栽地区:浙江北部茶区。 栽培要点:宜选择土层深厚地块,采用双条栽茶园规格种植,按时定型修剪,摘顶养蓬。高温季节适当遮阳,以防芽叶灼伤。

福建省茶树良种——杏仁茶


来源及分布: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蓬莱镇清水岩,相传宋代已有此树,“鬼空口” 有两三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繁育。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80~1998年进行鉴定、扩繁、推广。福建乌龙茶区有栽培。1999年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省级品种。 品种特征:灌木型,中叶类。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浪状,叶身平或稍内折,叶尖圆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139.6克。花冠直径3.2厘米,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品种特性:无性系,二倍体,晚生种。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较高,每公顷产量2250千克(150千克/亩)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2.8%、茶多酚32.5%、咖啡碱4.7%。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润,香气高长,似杏仁香,滋味浓厚鲜爽,制优率较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 栽培采制要点:适宜在福建乌龙茶区种植。选择黏质红黄壤、土层深厚、肥沃的园地种植。幼龄期茶园加强肥水管理,及时定剪3~4次,培养丰产树冠。适时合理采摘,采养结合。

浙江省审(认)定茶叶品种--浙农21


浙农21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来源及分布:由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今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于1963-1987年从云南大叶茶有性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广东、广西等省区有少量引种。1992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开张,分枝中等,叶片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身平,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骤尖,叶齿浅密,叶质厚软。芽叶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04.0g 。花冠直径37-4.8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一叶盛期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8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合氨基酸2.8%、茶多酚25.0%、儿茶素总量13.2%、咖啡碱4.1%。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制红碎茶,味浓强,具花香;也宜制毛峰等绿茶。抗寒性稍弱,抗旱性与抗病性均较强。扦插繁殖力中等。

适栽地区:浙江茶区。栽培要点:按常规茶园规格种植和定剪。及时分批采摘。幼龄期注意防冻保苗。后期控制氮肥用量,以利越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