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究竟起源于何时

发布时间 : 2019-11-13
关于茶道 发酵茶的起源 斯里兰卡红茶起源

关于茶道。

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是说人类最早发现茶的药理功效是起源于“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迄今已有约五千年时间了。但从三皇神农氏发现茶可以解毒疗疾,上古的先民们最早把茶当”灵药“用于治疗疾病时起直到西周这一千七百余年至两千年间,却没有留下有关以茶治疗疾病或饮茶、用茶的文字记载。

“茶之为饮……闻于鲁周公”。是指的相传周公所著的一部书《尔雅•释木篇》里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古茶字“槚、即是苦茶“。此外在西周初年涉及茶事的还有以下重要的历史文献记载:一是,在《礼记•地官》里记载西周宫廷里已设置了“掌荼官”司掌宫廷茶事与以茶祭祀宗庙等礼仪活动。二是,《华样国志•巴志》记载:在武望伐纣时(公元前1066年),巴蜀(即今之四川东起奉节县,西至宜宾市宜宾县境;南极涪陵,北接陕西汉中地区)部落首领,已将“丹漆茶蜜”连同当地其他大宗土特产作为贡品晋献西周王室。文中还特别记载:“其果实之珍者……园有芳蒻香茗”。三是,《尚书•顾命篇》里记载了周成王在临终时有:“王三宿、三祭、三诧”的遗嘱。周成王[姬诵,周文王之孙、武王之子,是西周的第二代帝君。武王死后继承王位,因其年幼由周公摄政]临终嘱托周康王(姬钊)在祭祀三王(即指周文王、武王和成王本人)时,不是要以“三牺”(牛、羊、豕)祭、酒祭,而是要以茶代酒“三祭、三诧”。这即说明在西周帝君心目中“茶是圣洁的灵物”。在当人主时可以品尝天府之国晋贡的香茗,而在死后仍要后人以胜于“六清”的“荈诧”来祭祀先王们。从而亦证明了西周宫廷设“掌荼“这一官职,是专司宫廷茶事的礼官。除掌管宫廷的以茶祭祀王室宗庙之外,还要掌管宫廷的茶宴等活动,因在《礼记•地官》里还有“聚荼”的记载。“聚荼”这二字可以解释为是帝后们或宫廷官员以一定的礼仪方式品茶或举行隆重的茶宴。

根据上述文献记载与相关印证,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早期的“”可以说是同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茶文化历史一样久远,从西周算起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时间了。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税起源于哪个朝代?为什么现在没有茶税?


茶税的征收是古代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剥削茶农的一大手段,在当时对促进和规范茶叶经济发展有着很重大的作用,对法律条文的完善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帮助。

茶税起源于哪个朝代?

对于茶叶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像其他产品一样缴税是平常之事,但在我国发展史上,唐朝之前,茶叶的生产及销售没有相应的税负,茶税自唐德宗建中元年始开征,经过宋朝的进一步发展,元、明、清三代一直沿袭下来。到民国时期,仍然征收着茶税。新中国成立后,旧茶税制度废除,茶叶成为货物税——工商税的一个税目。1984年10月,工商税分解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以后,茶叶还属产品税中的一个征税范围。

唐朝开征茶叶税

在仔细品茶之余,通过研究和分析唐代茶税的由来及发展过程、税负增加造成的后果,我们可以发现,税收制度的设立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受客观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的,唐代茶税及其税收制度先后演变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现在没有茶税?

全国人大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也在免征农产品范围内,因此是不许交税的。

茶道起源时间、茶道起源何处?


[摘要说明]起源时间、起源何处?

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引进日本,成为中国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这面旗帜,并总结出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来源于他邦。中国的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是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东方文化的瑰宝。 世界已有公认,中国是茶之故乡。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4000年到10000年的历史。 ,茶以载道,“道”寓于饮茶之中。所以的形成有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茶的广为种植,二是茶的普遍饮用。 茶在中国的人工栽培史是世界最早的,早在巴蜀时代,园中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茶叶。种茶之举不晚于西周,迄今约2700年。 中国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陆羽创立了中国。千余年来,茶叶文学久盛不衰,不断有佳作问世;茶学专著有百余部,可谓著作大备。正是茶文化的结晶。中国深深植根于华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重视饮茶艺能,还重视饮茶时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和茶人心态;它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以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中国茶文化自汉代输入日本,中国唐宋时期就已在日本扎下根来。日本人民的聪慧之处在于富有创意地学习中国,并融入日本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不仅毗邻的亚洲诸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借鉴了中国,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从某种意义讲,中国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瑰宝。

中国茶道起源与发展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 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 ,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 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 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 》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 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 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 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引进日本,成为中国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这面旗帜,并总结出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来源于他邦。中国的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 ”,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 放茶叶、倒水。但是在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 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 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 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春茶何时采摘何时上市?春茶怎么分类?


清明快到了,又是春茶上市的季节了,春茶一般是指春季采摘制作的茶叶,营养价值高、品质好,是一年中较好的茶叶,深受爱茶人士的亲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春茶吧!

春茶何时采摘何时上市?春茶三前:社前、明前、雨前的采摘时间:

茶家历来都有共同的品茶诀:茶贵新。因此,在茶叶商店里或在藏茶的茶罐上,常常可以见到“三前摘翠”的题词"三前"就是指社前、明前、雨前。标榜"三前",意指这茶叶采摘适时,不误佳期,是上品新茶。

①社前是指春社前,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这种春分时节采制的茶叶更加细嫩和珍贵。中国唐代每年要求在清明日运至长安的紫笋贡茶,就应该是属“社前茶”了

②明前是清明节前一天,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明前茶为独芽,颗粒饱满、均匀、圆润,泡茶水后喝起来没有苦涩味,应该是很清新的感觉,汤色明亮,不暗淡。

③雨前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因气候因素,低温、雨量少,“雨前茶”的特色为叶身薄而短、香气扬、味微苦,性强质重。

另外不同茶树品种开采时间不同,春茶采摘时间一定程度上受到茶树品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海南白沙绿茶在一月底就有新茶上市;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二月中下旬开始头采;福鼎白茶一般三月初头采;西湖龙井则要等到清明前几天;普洱头春也从二月中下旬到三月不等。

北方开采晚于南方,高海拔茶区更晚。受产区纬度和海拔的影响,江北茶区开采时间要晚于南方,通常在清明前后头采。而一些高海拔茶区,头采的时间更晚。

春茶还分为:早春茶、是春茶、晚春茶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通常是茶叶刚长出两片芽尖,而叶子并没有完全展开。春茶分早春茶,中春茶和晚春茶。由于气候的原因,我国南北分布较广,气候异常太多,因而茶叶分类不能一概而论!

1、早春茶。

早春茶指从立春到清明节前十天以前。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中品质最佳的,因而价格也相对名贵一些。

2、中春茶。

中春茶指清明节前后各十天内所产的茶。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气温不断上升,很利茶叶生成。因而昆时茶叶产量大增,品质也非常好!

3、晚春茶。

晚春茶指的是清明节十天后到谷雨节前。清明后,气温上升更猛,更利天茶叶生长。相比早春茶和中春茶,晚春茶采摘的茶叶芽要大一些,大部分茶叶都已展开叶片。此时茶叶品质佳、营养价值也高,冲泡多次,茶汤依旧碧绿。

茶道起源关于“南边的云”的冥想


大部分书籍都倾向于将重点放在茶叶的故事上,因为它与人类的双手有关,它们列出茶叶在其世界之旅中那些重要的特点、事实和时间。这些故事无疑是耐人寻味的,但对于那些更把茶叶视为“道”的人来说,同样重要的是应该记住,所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所有那些被记住的因为记载而被信以为真的历史,在茶之舞台上舞蹈的人们、茶被发明的时间、茶的买卖——所有这一切不过是长长的茶聚后剩下的一杯淡而无味的茶水。如果关于茶的书籍有一千页,茶作为一种艺术或者商品的历史可能只开始于那倒数的一两页。上溯到一百万年前,关于茶叶的故事首先是关于树的故事,那些尚未被打扰依然保持着其原始威严的树木的故事。真正关于茶的故事是无声的,是被森林无声的语言所记载的之前的999页。就像人类发现和驯养这一植物的历史,更伟大的故事也有着它的主角——那些在和谐自然里宁静生长了数千年的大树。而那种和谐,那海一样深远的天然寂静,正是茶道的真正基石。或许我们无法用笔描述它,我们却可以凭一杯茶接近它——因为这部伟大历史写在每一丝叶脉上,能够读懂这语言的人会继续尽情读下去。

1935年,最早的普洱茶公司之一同兴号为他们的茶叶印制了新的商标说明书,说明书是中英文的,因为茶叶将要出口。其中告诉了我们云南古茶树与众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人工培植的茶叶永远无法与之相比”。这一句简单的声明,也是一种古老的广告运作,捕捉到了茶与自然紧密相连的一切意义所在。

茶道也许也应该带着对茶的传承的了悟而进行品味,它不是一本关于时间和贸易往来的历史书,而是一棵谦卑的大树,在我们人类无从了解的遥远过去迷失于丛林深处。这是真正的茶的故事。也许你会纳闷,这里为何我要如此渲染茶的神奇诞生,要把云南幻化为一种神秘而充满魔力的所在。尽管我们会惊奇于这里适宜的天气、雾霭以及来自喜马拉雅的水,而对于茶树来说事实却是如此之简单而自然。它们不过是生长在那里,没有诗意,甚至也没有名字。而那正是关于茶道的一切:以生活中最简单的姿态提升,行走在地球上对每一个最小的瞬间心生敬意。我们从中学习生活:像那些树叶一样,没有戏剧性,也没有挣扎地生活。

通过饮茶,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对话,使得参与者与他或她的周遭世界进行交流,与我们身体里瞬息变化的墙垒之上更美好的体验之泉进行交流。“人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在现代世界里有些久违了。就像穿过葱茏茶树林的一束阳光,没有疑虑。尚还没有诗歌让它更加熠熠生辉之前,我们行走在这大地上的每一点瞬间,对于世界都是各自唯一的珍贵存在,它的精髓和本质,并不逊于人们所以为的更神圣的伟大历史中的每一天或每分每秒。

怀着敬畏,我注视着我啜饮之树——它们与巨大的生态系统浩瀚而从未改变的联系,先从那些原始的丛林开始,然后是高山、雨水、天空,再到太阳和月亮,在这之上更与一切形成交流——“万物”,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对“无数”的说法。

茶园何时搭棚


中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冬季利用塑料大棚或地膜覆盖栽培茶树,可使春茶提前15-30天采收,并提高茶叶单产和茶叶品质。

大棚的主要功能是保温防霜冻,所以搭建盖膜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霜冻来临前搭建盖膜,到翌年4月上中旬揭膜。

大棚的施工程序大致是:先按大棚设计体积,把塑料薄膜用电烙铁拼接烫好,然后在选定的茶园中按纵向间距1-1.5米、横向间距5-7米埋立柱,柱子高出地面2-2.5米,接着在立柱上架设拱架,用钢筋或毛竹固定,支架固定后盖上烫接好的薄膜,拉紧,上压杆固定,四周用泥压死密封。覆盖薄膜时要在大棚两侧离地1.2米高处设一长条可启闭的通风道,以便日后调节温湿度。大棚两端设进出门。一般棚中间高3米左右,两侧高1.6米左右,棚顶呈拱形,跨度5-8米(约3-5条茶行),棚长为40-60米,即一座大棚面积以0.5亩左右较为适宜。

塑膜大棚茶园要有专人管护,观察记载棚内的气温、土温、湿度和茶树芽叶萌发情况。秋季(10月底11月初)应施足有机肥,亩施栏粪15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尿素40公斤。大棚覆盖后遇持续天晴、露地气温10℃以上时,应每隔1-2天喷一次清水,也可结合喷施叶面肥,但浓度应比露天茶园低。当晴天外界气温骤升、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及时揭开两边塑膜,通风散热,防止高温灼伤茶芽。如遇大风雨雪天气,应及时加固大棚,防止雨雪压塌。

品茗文化源于生活


[摘要说明]品茗文化源于生活

品茶当中有学问,但也不必被学问吓倒。

有年轻朋友不敢到茶庄买茶 ,说认识不多,不会挑茶;甚至平与贵的差别也不懂分。

品茗文化源于生活,喝什么 茶,怎么喝法 ,全取决于人的喜好——亲身体验,相信自己的感觉,就能找到,喝到适合自己及喜爱的茶。

初学饮中国茶者夺爱花茶,因而也有看法认为 ,喝花茶者仍[初哥]——其实,上好的花茶也不易求,泡一盅雀舌,倾向的魔力气息令人精神一振!花茶有解郁宁神之效。

到茶庄买茶,不纺多试几种,即泡即喝,旋喜欢的味道,比较价钱才落槌购买。每种份量不要多,但不妨多买两、三种,回家轮番泡饮,兴趣从中培养,品茗文化也从而感受的来。

清明前后友人从上海捎来新鲜的龙井茶,是杭州明前采摘即送上海现炒现卖的上等货色。据知今年北京上海大城市争买好龙井茶。

茶园何时搭棚(图)


茶园何时搭棚

冬季利用塑料大棚或地膜覆盖栽培茶树,可使春茶提前15-30天采收,并提高茶叶单产和茶叶品质。

大棚的主要功能是保温防霜冻,所以搭建盖膜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霜冻来临前搭建盖膜,到翌年4月上中旬揭膜。

大棚的施工程序大致是:先按大棚设计体积,把塑料薄膜用电烙铁拼接烫好,然后在选定的茶园中按纵向间距1-1.5米、横向间距5-7米埋立柱,柱子高出地面2-2.5米,接着在立柱上架设拱架,用钢筋或毛竹固定,支架固定后盖上烫接好的薄膜,拉紧,上压杆固定,四周用泥压死密封。覆盖薄膜时要在大棚两侧离地1.2米高处设一长条可启闭的通风道,以便日后调节温湿度。大棚两端设进出门。一般棚中间高3米左右,两侧高1.6米左右,棚顶呈拱形,跨度5-8米(约3-5条茶行),棚长为40-60米,即一座大棚面积以0.5亩左右较为适宜。

塑膜大棚茶园要有专人管护,观察记载棚内的气温、土温、湿度和茶树芽叶萌发情况。秋季(10月底11月初)应施足有机肥,亩施栏粪15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尿素40公斤。大棚覆盖后遇持续天晴、露地气温10℃以上时,应每隔1-2天喷一次清水,也可结合喷施叶面肥,但浓度应比露天茶园低。当晴天外界气温骤升、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及时揭开两边塑膜,通风散热,防止高温灼伤茶芽。如遇大风雨雪天气,应及时加固大棚,防止雨雪压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