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霞浦绿茶综述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闽东坦洋红茶 绿茶 烘干绿茶

【www.cy316.com - 闽东坦洋红茶】

一、葛洪富锌茶葛洪富锌茶,产于霞浦东吾洋之滨的葛洪山中部的涵江茶场。因选用的鲜叶原料富含锌元素而得名。1995年分别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福建省名茶奖。产区林茂茶绿,林带环绕茶园,形成茶林结构的生态茶园,空气湿润,云雾弥漫,阳光漫射,土壤肥沃。据测定,葛洪山土壤锌含量高达50—53mg/kg,春茶含锌量为54mg/kg,夏茶含锌量为48rug/kgo此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葛洪山茶树富含锌元素与茶质优异的特点。品质特点:外形条壮匀直,茸毫披覆,色泽银白。香气清纯,滋味鲜浓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亮。天然富锌茶具有明目、抗癌、抗衰老的功能。采制工艺:选取富锌的福鼎大毫茶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嫩梢为原料,经凉青、杀青、揉捻、初烘、摊凉、复焙、精加工而成。

二、尖峰银毫尖峰银毫,产于霞浦县南尖峰山东麓的沙江镇茶场。1992年参加宁德地区名茶评比获地区优质茶奖,19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茶叶银奖和福建省名茶奖,1996年获福建省优质茶奖。品质特点:外形银毫披覆,色泽银白隐翠,香气清高,汤色明亮,滋味纯和,叶底嫩绿明亮。采制工艺:鲜叶原料采自“福云20号”新良种的一芽一叶与一芽二叶初展,采用机制烘青工艺加工而成。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初烘→摊凉→复焙→成茶。

三、葛洪开目绿葛洪开目绿,产于霞浦东吾洋之滨的葛洪山中部的涵江茶场。这里原是晋代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炼丹之处,故名葛洪山,为历史名茶产区。明代谢肇涮《长溪琐语》记载:“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即圣水瑞岩、洪山(注:即葛洪山)白鹤,处处有之。”清代,洪山产制“开目绿”为历史名茶。1970年,涵江人在葛洪山垦复茶园,建立茶林结构的生态茶园。1991年涵江茶场发掘历史名茶传统工艺,选用国优良种“福云7号”的一芽一叶为原料,采用机制烘青绿茶工艺精心加工而成。其制作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初烘→摊凉→复焙→成茶。该产品1991、1992年获宁德地区名茶奖,1991年获福建省优质茶奖,1992年荣获福建省名茶称号并获金杯奖。品质特点:外形挺直披毫,形似秀眉,色胜白玉;内质香清毫香芬芳,滋味浓醇鲜爽,茶汤清澈明亮,叶底匀润黄亮。

四、涵江大毫涵江大毫是霞浦县涵江茶场于1992年新开发的形美质优的烘青绿茶。1992年参加宁德地区名优茶评选获名茶奖,同年获福建省名茶金杯奖,1996年又获福建省名茶奖。品质特点:外形芽肥壮匀直,白毫披露;内质香高、毫香露,滋味清爽纯正,汤色绿亮,叶底嫩绿匀亮。采制工艺:鲜叶原料采自“福鼎大毫茶”一芽一叶肥壮芽梢,采用烘青工艺机械制成烘青极品。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初烘→摊凉→复烘→成茶。

五、龙首金银芽龙首金银芽产于霞浦龙首山西南部的霞浦县茶叶科学研究所。龙首山位于松城北隅,历史上是霞浦名茶产区。为了发扬光大龙首山名茶区,霞浦县茶业局科技干部于1993年选采县茶科所种植的“福云20号”良种一芽一叶为原料,创制螺状绿茶新产品。1993年参加福建省名茶评比,荣获省名茶金杯奖。品质特点:外形条紧呈螺状,毫显色金黄,似金银花;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明亮匀润。龙首金银芽的制作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初烘→炒揉做形→摊凉→烘干→成茶。

六、目海毛尖目海毛尖,产于目海尖山麓的霞浦县洋里茶场。目海尖为“太姥山系”。清代,太姥山有绿雪芽名茶,这里亦是绿雪芽的产区。20世纪60年代,洋里茶场大面积推广福鼎大白茶,名种与名茶产区为创制新产品提供了条件。1993年,采摘“福鼎大白茶”一芽一叶芽梢为原料,采用烘炒结合的工艺创制了特种绿茶新产品。1993年参加福建省名茶评比,荣获省名茶金杯奖。品质特点:外形色泽翠绿,细紧略弯曲,汤色鲜绿明亮,香高味醇,叶底嫩绿匀润。采制工艺:采用机械与手工相结合的工艺。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炒揉做形→烘干→成茶。

七、福宁元宵绿福宁元宵绿,产于霞浦洞凤山脉东麓,杯溪流域上游的崇儒乡后溪岭村。历史上霞浦的崇儒、杯溪一带为绿茶主产区。茶园位于高山中部,四周森林茂密,云雾弥漫,阳光漫射,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很适宜茶树生长。早在民国24年(1935年),后溪岭村民在樟坑村发现一株特早芽茶树,后采用分株法繁殖2000多株,取名“春分茶”。1991年,霞浦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和霞浦大京茶场联合于2月27日(元宵节前)采摘“春分茶”品种的一芽一叶芽梢为原料,加工成特种绿茶新产品。为纪念在元宵节前研制成功,创闽东元宵节饮新茶的先例,故定名为“福宁元宵绿”。1991年参加福建省名茶评比获优质茶称号,1992年又获优质茶奖。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细秀卷曲,色泽银绿隐翠;内质汤色黄绿清明,香高味醇,鲜爽生津,叶底黄绿明亮。采制工艺:以机械加工为主,辅以手工做形。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初烘→炒揉做形→摊凉→复火定形→拣剔包装→成茶。

八、福宁毫茶福宁毫茶是霞浦国营大京茶场创制的卷曲形特种绿茶新产品。1993年参加福建省名优茶评比,获优质茶奖。产地分布于霞浦县大京莲花山一带。茶园坐落群山环抱之中,云雾弥漫,环境优美。1991年选采“福云6号”良种的一芽一叶芽梢为原料,经凉青、杀青、揉捻、初烘、炒揉做形、摊凉、烘干定形、拣剔等工序精制而成。品质特点:条索肥壮卷曲,茸毫披覆,色泽翠绿,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黄绿明亮。

九、目海银钩目海银钩是霞浦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和霞浦县洋里茶场于1995年新创制的钩状特种绿茶新产品。产地分布于太姥山支脉目海尖山麓的洋里茶场。1995年参加福建省名茶评比获省名茶奖。品质特点:外形银白弯曲似钩,紧结清秀,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鲜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采制工艺:鲜叶原料采自“福云20号”一芽一叶芽梢,采用半烘炒工艺机制加工而成。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炒揉做形→烘干→拣剔→复火。cY316.com

十、福宁龙井福宁龙井,产于霞浦县国营大京茶场。1992年应用“龙井”采制技术,试制成功扁形炒青特种绿茶新产品,在上海、杭州茶叶市场受到好评。1993年,参加福建省名优茶评比获优质茶奖,1999年又获福建省优质茶奖。 品质特点:外形色泽翠绿,茶条扁平光滑,形似雀舌,香高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碧绿明亮。采制工艺:鲜叶原料采自早春“福鼎大白茶”一芽一叶芽梢,经凉青、青锅(杀青、整形)、回潮、辉锅,一锅炒制成茶。

十一、霞浦炒香毫霞浦炒香毫,产区分布于霞浦松城龙首山周围茶区。1996年,霞浦县茶科所为了适应客户对炒绿的需求,选用“福鼎大白茶”一芽一叶的芽梢为原料,创制了霞浦炒香毫,参加福建省名优茶评比,荣获1996年省名茶奖。品质特点:外形弯曲显毫,汤色鲜绿明亮,香气高爽浓长,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绿、匀齐成朵。采制工艺:鲜叶原料分超级、特级两个等级,超级为一芽一叶初展,特级为一芽一叶。制造全程采用机制工艺,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初炒→复炒→拣剔包装→成茶。

十二、龙首清水绿龙首清水绿,产地分布于霞浦县松城龙首山周围茶区。主要选用早芽多毫良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系列产品。1999年,霞浦县溪边茶场选送参加福建省名优茶评比,获省优质茶奖。品质特点:外形清秀翠绿,茶汤清澈碧绿,香气清高,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匀润嫩绿,具有“三清三绿”特色。采制工艺:鲜叶原料采自“福鼎大毫茶”一芽二叶初展,采用机制工艺加工。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初烘→摊凉→足干→成茶。(责任编辑:叶伏连)

cy316.com扩展阅读

闽东绿茶(屏南)


一、屏南松针屏南松针是屏南县综合农场茶叶技术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创制成功的特种绿茶新产品。以“鸳鸯溪”牌商标投放茶叶市场后得到消费者的赞誉,年产量达160吨,畅销苏、皖、豫、鲁等地。品质特点:条索紧直圆滑,锋苗挺秀,色泽鲜绿,白毫披覆,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带甘,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匀整、嫩绿明亮。采制工艺:鲜叶原料选用芽梢肥壮、富含白毫的“福云6号”、“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等良种的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采用机制工艺。其工序为:摊凉→杀青→冷却→揉捻→理条→干燥→起毫→包装存放。

二、黛春绿茶黛春绿茶主产于屏南县黛溪乡鸡髻山脉一带,属天山绿茶之一。1983年获宁德地区名茶奖。品质特点:外形条索壮实、挺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香气清香爽口,滋味醇厚耐泡,汤色碧绿明亮,叶底肥厚嫩绿。采制工艺:鲜叶原料选用“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等多毫品种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用机制工艺。其工序为:摊凉→杀青→揉捻→初烘→摊凉→足火。

三、春来香春来香是屏南县棠口村茶场1982年采用“梅占”为原料创制而成的烘青绿茶。1983年获宁德地区名茶奖。品质特点:外形条索壮实,毫心显露,润绿光泽,香气清高持久,带熟板栗香,滋味醇厚,汤色翠绿,叶底嫩绿。采制工艺:鲜叶原料采自“梅占”良种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用机制工艺。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初烘→摊凉→足火。

茶道综述


中国正在急速地走向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一个大的潮流。说到茶文化,它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很古老,甚至可以上溯到神农时代,茶文化属于农耕文明的产物。

我之所以认为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不但不会消亡,相反还会发扬光大,是因为茶无论作为一种饮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茶作为一种饮料,它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刚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所缺少的。大略归纳一下,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茶是沟通最上层的精英文化与最基层的民间文化的一个桥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说法,叫做:琴棋诗酒茶。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七种修养,是精英文化高境界,其中有茶,在中国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其中也有茶。茶在两种文化形态中都扮演着角色,它是唯一的,因此也是不可替代的。茶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扮演着沟通高雅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特殊角色,它可以使文人们多几分民间情怀,也可以使百姓的生活多几分文人情趣。

其二、茶是抚慰人们心灵的清新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阀。现化社会,人们常常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使人们变得疏远,变得冷漠。在这种情势下,以茶会友,客来警茶等等传统民风,无疑是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而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内心往往充满浮躁,冲满欲望,在这种情势下,一杯清茶正好可以清心醒头,涤除烦躁,使人的心情恢复平静,所以说,茶是最适合现代人的时代饮料,它可以使许多现代人的现代病不治而愈。

其三、茶是通往诗话生活的重要媒介。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最大缺失,是使我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远离绿色,远离诗意。人需要诗意的安居,那么今天,中国各地茶文化的复兴,则反映了中国人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和社会的急剧转型,也迫切需要以某种具有示范作用和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来平衡民族的心态,净化和静化人们的心灵。茶是最容易诱惑诗意的精灵,它与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等等艺术形式自古就是相通的,无论哪种艺术形式与茶融合,都可以平添几分诗意,使人脱俗近雅。

其四、茶是东方伦理和东方哲学的集中体现。中国茶德讲究的是:廉、美、和、静……这些精辟的概括,体现了东方人在茶身上寄托的理想境界,它们是茶德,是伦理,同时也是哲学。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体现天人合一这一点上,茶的确是达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最高层次。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走向新生,传统的茶文化产业农耕文明,盛兴封建时代。品茗需要安安静静地自悟,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天生就会品茗的,所以要教会人们如何品茗,如何体味茶中的意境。我们需要普及茶文化,我们需要把本来遍布城乡而近百年来却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的那些茶风茶俗茶艺茶礼,展示给人们看,以便大家了解进而喜欢茶文化。

霞浦绿茶名茶的采制技术与工艺


霞浦县是福建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群山环抱,茶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富锌地质背景,水、热、光资源丰富,为名优绿茶优越产区.全县茶园面积5066hm2,茶叶产量3000t以上.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无性良种占91%,为开发名优茶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近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绿茶名茶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县广大茶区不断地提高茶叶品质和名茶创新,先后研制成功20多个名优绿茶,其中13个评为省、部级名茶.本文以霞浦县开发绿茶名茶技术实践为依据,探讨绿茶名茶的采制技术与工艺.> 霞浦县是福建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群山环抱,茶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富锌地质背景,水、热、光资源丰富,为名优绿茶优越产区.全县茶园面积5066hm2,茶叶产量3000t以上.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无性良种占91%,为开发名优茶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近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绿茶名茶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县广大茶区不断地提高茶叶品质和名茶创新,先后研制成功20多个名优绿茶,其中13个评为省、部级名茶.本文以霞浦县开发绿茶名茶技术实践为依据,探讨绿茶名茶的采制技术与工艺.

我国茶叶标准综述


我国现行有关茶叶标准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其中有国际标准,出口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

商品茶现行的国际标准有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两类。例如ISO6079-90《固态速溶茶规格》、ISO1839-80《茶 取样》。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并可按规定使用采标标志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我国出口商品茶的有关标准为外贸行业标准。例如由国家外贸部进出口商检局批准发布的ZBX50012-86《出口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WMB48(1)-81《茶叶品质规格》。

国内市场商品茶现行标准:

第一类是国家标准。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包装标识标准。卫生标准例如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见附录三)、GB8321.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二)、(三)。检验方法标准如GB8313-87《茶多酚测定》;包装标识标准即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见附录二)。国家推荐性标准如GB/T14456-93《绿茶》、G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第二类是行业标准。现行的行业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例如SB/T10167-93《祁门红茶》。

第三类是地方标准。例如浙标DB33/159-92《眉茶》、DB33/160-92《珠茶》、DB33/161-91《茉莉花茶》、DB33/162-92《西湖龙井茶》,闽标FDBT/NY32.18《乌龙茶成品茶》、FDBT/GH1549.19-88《茉莉花茶》,皖标D/GX06-87《黄山毛峰》,预标DB/41000×55001《河南毛尖》等。

第四类是企业标准。国家规定企业生产的茶叶品种在没有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或者只有推荐性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订产品执行的企业标准。例如福建宁德茶厂生产的“天山”牌银毫的企业标准为Q/35NDC.001-92《银毫》,福州市胪 花茶厂生产的茉莉花茶的企业标准Q/35LHC.001-95《茉莉花茶》,福州市下洋南香茶厂生产的茉莉花茶的企业标准为Q/35NXC.001-95《茉莉花茶》。

另外和茶叶关系较密切的标准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GB13432-92《特殊营养食品标签》、GB11680-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13107-91《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适用于所有茶叶生产企业。地方标准适用于各省、市、自治区本地主内的企业使用。企业标准只适用于制订发布单位,别的企业不得滥用。定量包装茶叶的标签应标明茶叶的产品标准号,标注卫生标准号或检验方法标准号、贮运标准号等是错误的。

茶叶产品标准还有实物标准样。实物标准样是产销双方共同制订遵守的依据。我国目前执行的茶叶实物标准样有毛茶标准样(6级12等、逢双等设样)、加工标准样(分级不分等)、贸易标准样3种,分别供工厂收购初制茶、产销双方、市场贸易计价使用。其中毛茶标准样每年更换一次,加工标准可隔几年更换。

根据我国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规定,企业生产经销的茶叶必须有产品执行标准,上报备案的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交货和有关部门监督检验的依据。由于我国茶叶的品种繁多,国家和待业主管部门不可能也不必要制订成千上万个茶叶产品标准,因此,企业除了必须执行国家和行业部门制订发布的强制性标准外,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用国标、行标、地标和其标准的部分内容;也可制订符合企业产品自身特点的企业产品标准。

企业制订茶叶产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应根据GB1.1-1.3编写。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定义—-什么样的产品

4、分级

5、技术要求(和其他产品有点不同)

5.1 基本要求—-一般色香味品质要求

5.2 感官品质指标

应对实物标准样的设立、制配等有所说明。特征指标按照感官8项因子(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级各类都应列清,茶叶品质特征的表达和形容尽量精练,并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评茶术语。

5.3 理化品质指标

重点指标是水分、灰分、粉末,其他指标如粗纤维、水浸出物等,对某些茶叶品种也需要订出要求。

5.4 卫生指标

执行国标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规定。

5.5 试验方法

建议采用国家推荐标准。

5.6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交货检验)项目一般为感官品质和水分、包装,有条件的也可规定灰分等。型式检验(例行检验)通常为全项检验,用于投产或工艺和原料发生重大变更以及监督检验。

5.7 标签、包装、贮运

标签执行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包装、贮运建议采用国家或行业推荐标准。

企业产品标准编号按国家规定采用下列格式:

Q/×××·×××-××

格式中从左至右依次表示:

Q/为国家规定企业标准代号。

连字符“-”前1-3位×××是企业名称代号,采用汉语拼音字头,一般不超过4个。

连字符“-”前4-5×××表示企业产品顺序号,从001开始。

连字符“-”后两位××表示标准发布年号。

福建茶树良种——霞浦元宵茶


来源及分布:由福建省霞浦县茶业局于1981~1998年从霞浦县崇儒乡后溪岭村春分茶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福建和浙东茶区有栽培。1999年被 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 品种特征:灌木型,中叶类。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浪状,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钝浅、较密、叶质尚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尚多,一芽三叶百芽重41.0克。花冠直径3.7厘米,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品种特性:无性系,二倍体,特早生种。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旬后期。产量较高,每公顷产乌龙茶1950千克(130千克/亩)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1%、茶多酚23.4%、咖啡碱3. 9%,适制绿茶、红茶。制绿茶,品质优,色泽绿,香气高锐,似板栗香,滋味醇厚,回甘鲜爽,是制名优绿茶和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坦洋工夫红茶,条紧细,色乌润,香高味醇。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栽培采制要点:适宜在中低海拔绿茶、红茶区种植。培育壮苗,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的坡地双行双株规格相对密植规格种植。及时采摘,嫩采为主,避免早春嫩梢遭受晚霜冻害。

闽东茶叶搭上“科技”快车


闽东茶叶搭上“科技”快车

宁德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之乡,茶业已成为我市一大产业、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希望,成为我市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有茶园面积75万亩,年产干毛茶5.3万吨,毛茶总值9.35亿元,商品茶总值21.3亿元。全市70%的农户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叶。

闽东茶香飘溢万里,凝聚着广大茶人倾注的智慧和汗水,闽东茶产业发展更得益于先进科研成果铸就的辉煌。闽东茶产业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在闽东茶区有着广阔的舞台。2007年,担负着闽东茶产业研究开发重任的宁德市茶产业研发中心孕育而生,闽东茶业依托这一平台,正迈着稳健强劲的步伐,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独领风骚。

科技引领质量兴茶

加强茶叶质量管理,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是促进宁德茶叶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我市科技人员与省茶科所专业人员长期合作,加大茶叶技术的培训工作,坚持产学研一体,加强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茶产业的科技含量。牢固树立“质量兴茶”的思想,注重从种植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市场流通环节上加强监管,切实解决好茶叶“农残”和掺杂掺假等质量问题。

市茶业局田宏武主任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依托茶叶龙头企业,加快制定一批名优茶生产、加工和产品标准,包括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推动企业QS认证步伐,让标准化贯穿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把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农残超标。

在无公害茶园建设上,宁德早在1989年就推广应用省茶科所的“福建一号”茶毛虫病毒,使王家茶场、白马山茶场等茶区10年内茶毛虫不再发生。1994年应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使福鼎3万多亩茶园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市大量使用省农科院生物中心刘波博士的“天霸”等物农药为宁德无公害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科技进步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共有16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占全市农产品“绿标”的42.1%;有19个有机茶产品5900多亩基地通过有机茶认证,居全省首位;有19个茶叶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占全市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的44.1%。茶叶“农残”抽检合格率从1997年的60%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调整结构增收增效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市茶叶生产经营虽然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但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各地茶叶产业的蓬勃兴起,我市茶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目前,我市商品茶平均价是每公斤40元,浙江绿茶平均价是60元,安溪乌龙茶平均价是100元,分别是我市的1.5倍和2.5倍,造成目前我市茶叶经济效益不高的有诸多原因,其中不乏茶叶品种结构过于单一。

田宏武说,长期以来我市茶叶生产以追求产量为主要目标,因而大量种植高产的“福云六号”等品种。目前当家品种中“福云六号”的种植面积占了全市茶园总面积的近一半,有的县市福云六号品种占90%以上,如周宁福云六号达92.1%,寿宁达90.9%。随着市场多元化的变化,品种过于单一已成为制约我市茶业发展的瓶颈。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熟知我市茶业发展瓶颈的茶业科技人员从茶树品种、茶类、产品三个层面进行调整优化。在茶树品种结构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老茶树,淘汰一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加强同省茶科所合作,依托茶科所的技术和品种优势,引种一批高香型、内质好,适用绿茶、乌龙茶兼用的茶树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丹桂、春兰、早春毫、元宵绿等,适应茶类的多元化生产。在茶类结构方面,在巩固提高绿茶的基础上,加大特种茶、名优茶的比例,充分发挥花茶优势,突出发展白茶,适度发展乌龙茶和红茶,形成以绿茶为主的多茶类生产格局。在产品结构方面,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科技攻关,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特种茶、特色茶、饮料茶、保健茶、茶食品、茶用品等系列产品,延伸茶加工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经过不断地努力与实践,全市品种结构调整累计达7万亩,新品种茶青价格要比福云六号品种高出2倍以上,茶树品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闽东茶产业通过市茶产业研发中心这一平台,实施品种培育基地建设,促进了我市茶树品种结构调整。通过福鼎白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坦洋工夫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名优绿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了我市红茶、白茶和名优绿茶的生产,促进了茶农增收、企业企业增效;通过无公害茶园试范基地,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提高了我市茶叶卫生质量水平。

“市茶产业研发中心这一平台给我市争取了许多好的茶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进而又推动了闽东茶业的发展。”市科技局局长李群豪说道,去年以来,通过市茶产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确定了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福建仙洋洋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蕉城区赤溪茶叶有限公司、寿宁县御茶园茶叶有限公司、霞浦县茶场等省市级龙头企业为应用示范企业,建立了品种培育基地、福鼎白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坦洋工夫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名优绿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无公害茶园试范基地,举办了无公害茶叶技术、名优茶加工技术培训班5期5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梁辉约)

闽东茶树主要害虫


一、叶蝉类(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习性与为害状:若虫和成虫绿色,刺吸嫩叶、茎汁液,使芽叶萎缩、叶尖焦枯。防治时期:5~6月,8~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施药防治。防治措施:(1)分批多次采茶,抑制虫口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使虫口下降。(2)温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ml的白僵菌孢子液。(3)秋末采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土封园。(4)用植物提取液喷杀。(5)2.5%鱼藤酮150~200ml/亩(300~500倍液)喷杀。 二、黑刺粉虱习性与为害状:卵产于老叶背面,幼虫固定在叶背吸汁为害,并导致煤污病发生,常引起茶树落叶,成虫在茶丛顶部嫩叶背吸汁为害。该虫喜郁闭荫湿。 防治时期:江南茶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盛发期,应施药。防治措施:(1)茶园管理应及时疏枝、边缘修剪、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2)温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喷施0.1~0.3亿/ml的孢子液。(3)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喷杀。喷药时茶丛中下部的叶背要喷湿。 三、茶叶螨类(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 习性与为害状:吸食嫩叶、成叶汁液(橙瘿螨、跗线螨)、或成叶、老叶汁液(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导致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呈褐色、叶片呈古铜色、叶柄霉烂等现象。防治时期:5月中下旬、8~9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时,即应施药。防治措施:(1)勤采春茶,采除虫口,抑制虫口发展。(2)螨类(茶橙瘿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用波美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应喷温。

萜类物质与茶叶香气(综述)


张正竹 施兆鹏 宛晓春

摘 要:综述了茶叶香精油中萜类物质的组成和香气物征,萜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生物合成与转化,萜类组成与茶树品系的关系,并讨论了作为香气前体物质的单萜烯醇糖甙及其水解方式。

关键词:萜类;茶叶香气;单萜烯醇;糖甙

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97(2000)01-0051-04▲

茶叶的芳香油是多种复杂成分的混合物,仅从红茶中,就已分离鉴定出650多种成分[1]。其基本组成从主要碳链和母核来看,可以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及萜类化合物[2]。其中,萜类物质不仅香气好,而且沸点普遍较高,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茶叶香气中的萜类物质

业已通过气相色谱分离鉴定的茶叶香气物质中,萜类物质有近百种之多(表1)。

表 1 茶叶香气中的萜类成分

Table 1 Terpenic constituents in tea aroma

分 类萜 类 物 质单链状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4]、丙酸橙花酯、甲基丙酸橙花酯、

丁酸橙花酯、顺,反-β-罗蕲烯、香叶醛、橙花醛、

甲酸香叶酯、乙酸橙花酯、香叶丙酮[5]萜环状α-萜品烯、宁烯、α-萜品醇、α-蒎烯、β-蒎烯[4]、

γ-萜品烯、二氢香芹烯醇、香芹烯醇、葑醇、香芹酚、

γ-萜品醇、薄荷醇、黄樟脑、芳樟醇氧化物ⅠⅡⅢⅣ、

β-桉叶醇、β-环柠檬醛、乙酸萜品酯[5]倍链状α-法尼烯、α-法尼醇、橙花叔醇、α-紫萝兰酮、

β-紫萝兰酮、3,4-二氢-α-紫萝兰酮、3-氧代

β-紫萝兰酮、5,6-环氧紫萝兰酮、2,3-环氧-α-紫萝兰酮、

1-羟基-4-氧代-α-紫萝兰酮、1,2-苏式-1,2-二羟基β-紫萝兰酮[5]半单环β-倍半水芹烯、α-律草烯[4]、特檀香烯、

顺-茶螺烯酮、茶螺烃、6,7-环氧-二

氢茶螺烃、6-羟基-二氢茶螺烃[5]萜双环α-杜松烯、γ-摩璐烯、α-摩璐烯、α-杜松醇、

β-石竹烯、杜松醇、去氢白菖蒲烯、α-毕澄茄醇、

表-毕澄茄醇、榧叶醇[4]、二氢海葵内酯、

4-二氢海葵内酯、4-乙烯基愈创木酚、

4-乙基愈创木酚、异丁子香酚、百里香酚[5] 三环α-古巴烯、α-毕澄茄烯、α-柏木醇、α-雪松烯、

雪松醇[4]、β-达玛烯酮、α-达玛酮、β-达玛酮[5]

在春季茶鲜叶挥发油中,萜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1.26%,而在夏季只占17.52%[3]。这种以香叶醇、芳樟醇为代表的花香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

2 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与转化

天然存在的萜类物质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立体专一性的二聚作用,环化和重排,由无环的前身香叶醇(C10)、金合欢醇(C15)、香叶基香叶醇(C20)所衍生的,其最根本的生源是异戊二烯(C5)。茶树叶萜类物质合成的醋酸盐途径已被Saijao等[6]证实。

Wichremasingh[7]提出了以亮氨酸为前体,甲羟戊酸为中间产物的萜类形成途径(图1),并指出这条途径只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如雨季)才起作用。

图 1 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

Figure 1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terpenic components

由儿茶素氧化引起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生成的紫罗兰酮系化合物及其衍生的茶螺烯酮、达玛烯酮及二氢海葵内酯等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8]。

普遍认为橙花基焦磷酸是环状单萜烯类的前身。茶树中单萜的生物合成从初生植物经过开花期,在叶和花中都是平稳地增长着,伴随这种增长的是萜类混合物成分的变化[9]。

3 作为茶叶香气前体的单萜烯醇糖甙及其水解方式

法国的Cordonnier和Bayonove[10]1974年首次提出葡萄中可能存在键合态的不按发的萜烯类化合物,这些键合态单萜烯类化合物可能是以糖甙形式存在的。Williams等[11,12]证实了葡萄中存在香叶醇、芳樟醇、橙花醇、α-萜品醇、苯甲醇、苯乙醇等物质的糖甙。与此同时,T Takeo(1981)[13]开始研究了茶叶香气的糖甙类前体。目前,从茶叶中已分离鉴定了多种单萜烯醇的樱草糖和葡萄糖甙(表2)。

表 2 从茶叶中分离鉴定出的作为香气前体的糖甙类萜烯醇

Table 2 Glycosidic terpenols as aroma precursor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 tea leaves

作 者年份萜类糖甙材料 W Guo,et al[14,15]1993、1994芳樟醇基-樱草糖甙

香叶基-β-樱草糖甙茶鲜叶

J Moon,et al[16,17]1994顺,反芳樟醇氧化物(3,6)

8-羟基香叶醇-β-樱草糖甙茶鲜叶

M Nishikitani,et al[18]1996顺3,7芳樟醇氧化物

香叶基巢菜糖甙茶鲜叶

已发现的单萜烯醇糖甙都是二糖甙和单糖甙,其中主要是β-樱草糖甙,这些糖甙在内源糖甙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出香气。值得讨论的是二糖甙的水解是发生在双糖和配糖体的糖甙键上,还是先水解成单糖甙,再水解出配基?

Guata[19]等人提出在水果、茶鲜叶和鲜花中,萜类芸香糖甙(6-O-α-L-吡喃型鼠李糖基β-D-吡喃型葡萄糖)的水解方式是先由α-鼠李糖甙酶作用将其水解成葡萄糖甙,再由β-葡萄糖甙酶水解,转变为类萜。

T Takeo[13]在酶失活的茶叶组织中加入葡萄糖甙酶(从苦杏仁中提取),能释放出芳樟醇、顺-2-已烯醛及香叶樟。而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葡萄糖甙酶的专一抑制剂Hg2+及葡糖酸-1,4-内酯则香气 的生成停止,由此推断这些香气前体为葡萄糖甙,现在看来还不全面。

王冬梅等[20]用从茶鲜叶中提取的粗酶处理4种对硝基苯基β-糖甙,水解活性是樱草糖甙> 葡萄糖甙>阿拉伯糖甙>木糖甙>巢菜糖甙(α-L-吡喃型阿拉伯糖基β-D-吡喃型葡萄糖)。这种底物特异性提示了茶鲜叶中可能存在着专一的内源酶,并以这种特异酶为主,水解樱草糖甙。

K Sakata等[21]用试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