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到底有哪些精华呢?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有哪些 茶叶中哪些是红茶 名牌茶叶有哪些

【www.cy316.com - 茶叶有哪些】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除了口感清香外,其中蕴藏的丰富物质也是人们喜欢饮茶的原因之一。

俗话说4斤青叶炒1斤茶,那么这片小小的茶叶中到底含有多少精华呢?

在茶叶中,75%的水分位于叶前端,剩余25%的营养成分大多集中在茶叶中后部和梗部。而这些营养又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营养物质两部分,茶叶里只有12%的营养能被人体吸收。脂溶性营养如维生素、蛋白质等,不管饮用多少次,始终会残留在茶叶中。

但茶叶还有3种易溶于水的药用成分和营养成分,这也是我们饮茶可带来的直接益处。

茶多酚:抗氧化的小能手

茶叶的清香味,以及茶汤所呈现的青色都源于茶多酚,它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茶多酚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茶叶中30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内含物质所占比例最高,易溶于水。茶的浓度、刺激性一般都随着茶多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茶多酚的形成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夏季茶中的茶多酚的含量会比春、秋季的茶要多,因此夏季茶会更为苦涩。

茶多酚是抗氧化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可以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抗菌杀菌等。

咖啡碱:提神醒脑的良药

茶叶中的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同时,咖啡碱也属于生物碱的一种,生物碱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认为是能治疗疾病的物质,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

咖啡碱对人体的益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它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从而使头脑清醒,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由于咖啡碱具有利尿作用,可以舒张肾血管、增强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的过滤率,对人体的肾器官也有好处。

最后,咖啡碱可以松弛冠状动脉、促进血液循环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达到解痉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氨基酸:保健的秘密武器

喝茶能保健,这是人们经常听闻的一种说法,其实茶的保健功能主要

精选阅读

茶叶中存在哪些精华呢?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除了口感清香外,其中蕴藏的丰富物质也是人们喜欢饮茶的原因之一。

俗话说“4斤青叶炒1斤茶”,那么这片小小的茶叶中到底含有多少精华呢?

在茶叶中,75%的水分位于叶前端,剩余25%的营养成分大多集中在茶叶中后部和梗部。而这些营养又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营养物质两部分,茶叶里只有12%的营养能被人体吸收。脂溶性营养如维生素、蛋白质等,不管饮用多少次,始终会残留在茶叶中。

但茶叶还有3种易溶于水的药用成分和营养成分,这也是我们饮茶可带来的直接益处。

1.茶多酚:抗氧化的小能手

茶叶的清香味,以及茶汤所呈现的青色都源于茶多酚,它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茶多酚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茶叶中30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内含物质所占比例最高,易溶于水。茶的浓度、刺激性一般都随着茶多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茶多酚的形成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夏季茶中的茶多酚的含量会比春、秋季的茶要多,因此夏季茶会更为苦涩。

茶多酚是抗氧化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可以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抗菌杀菌等。

2.咖啡碱:提神醒脑的良药

茶叶中的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同时,咖啡碱也属于生物碱的一种,生物碱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认为是能治疗疾病的物质,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

咖啡碱对人体的益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它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从而使头脑清醒,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由于咖啡碱具有利尿作用,可以舒张肾血管、增强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的过滤率,对人体的肾器官也有好处。

最后,咖啡碱可以松弛冠状动脉、促进血液循环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达到解痉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3.氨基酸:保健的秘密武器

喝茶能保健,这是人们经常听闻的一种说法,其实茶的保健功能主要

茶叶里到底有什么?


把一片茶叶掰开了揉碎了,里面的内含物其实都差不多,每一杯茶的不同就在于这些元素不同的状态,不同的转化和不同的比例。就好像每个人的天赋都差不多,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同经历,不同际遇的磨练,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茶树鲜叶中的成分组分

①水分(75%~78%)

茶鲜叶的含水量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②茶多酚(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

茶多酚是茶叶区别于其他植物的很重要的一类化合物,且是茶叶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

茶多酚可以提供质子,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过多的自由基,并且阻断自由基的传递,提高人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从而对人体起到“保鲜”作用。目前,茶多酚可以开发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对肾脏病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③蛋白质(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

茶叶中的蛋白质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④氨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1%~4%)

氨基酸是茶叶鲜爽味的主要贡献者,它不仅在口感上中和了多酚类、咖啡碱的苦涩味,同时也能演化出千遍万化的迷人香气,是高等级茶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叶中的氨基酸以茶氨酸为主,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同时能够起到镇静作用,改善睡眠,增强小朋友的记忆力。增强智力,对女生经期综合征以及肝脏的排毒都有很好的功效。

六大茶类里,总体来说白茶和绿茶这两个茶类的茶氨酸含量比较高,绿茶中高山茶又比较高,而茶芽变异白化的安吉白茶的茶氨酸含量最高。

⑤生物碱(占干物质总量的2%~5%)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咖啡碱具有苦味,叶部最多,茎梗较少,在新梢中随着叶片的老化而下降,夏茶比春茶含量高。

咖啡碱对人体具有提神益思、强心利尿、消除疲劳等功能。

以前喝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神,主要就是因为生物碱的这些功能。同时,咖啡碱可以研究开发很多药品,包括减肥的、降低得胆结石风险的、防止男性脱发的等。

⑥糖类(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

茶叶中的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

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⑦果胶(占干物质总量的4%)

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

果胶的存在有利于茶叶加工过程中手工揉捻成形,且跟茶汤粘稠度等有关。

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⑧有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3%)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

⑨类脂类(占干物质总量的8%)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

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入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⑩色素(占干物质总量的1%)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

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

水溶性色素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

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

芳香物质(占鲜叶总量的0.02%)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

维生素类(占干物质总量的0.6%~1%)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吸收利用。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人们通过饮茶可以吸取一定的营养成分。

酶类

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

茶叶中无机化合物总称为灰分,是指茶叶经550℃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

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

茶叶到底有多暴利?


茶叶暴利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谁也不愿买这个账:

1、种茶的说我只比种粮食强那么一点点,搞不好都老本贴进去,哪来的暴利?

2、做茶的说可怜我就挣个辛苦钱,一年忙一季,昼夜不得眠,挣得不够一年花。

3、卖茶的吆喝更厉害了,我一月房租那么多,还养着一个人,一斤不卖也得花一样多的钱,哪来那多暴利啊?如今的钱不好赚啊!

整个茶叶链,从种茶,到做茶,再到卖茶,都在叫屈,都没挣钱,也都没暴利。那么,一斤茶叶凭什么卖几千几万元?成本都知道,最贵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顶。明前、雨前茶就不说了,成本高,很多产区鲜叶都得五六百一斤。可是随后的夏茶秋茶,还有扫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更有那山民茶农自产自销的,基本都成本价卖了。但是最终到消费者手上,并没见到价格多大变化,还是几百上千。当然也有很多的所谓自产自销,网上推卖,99元一斤,99元4斤,难道这些也是暴利吗?

茶叶的世界真是看不懂

很多人的疑虑就此产生:99元4斤送茶具还免快递费,尚且有证据说是暴利,那几百上千万元一斤的当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里?

一、茶叶链各环节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阐述茶叶是否暴利部分,成本部分就概括性的介绍,不做细致分析。

第一、种茶成本。茶园的核心成本构成分三部分,人力费、材料费和管理费,其中材料费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主要是茶苗。管理费包括土地使用费、肥料和药物费等,一年每亩百元左右。最大头的是人工费,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按照每亩出产鲜叶300斤,每斤100元。30000元毛收入,现场扣除采摘人工费15000元(今年豫南信阳毛尖采摘人工费每斤50元),鲜叶毛利润15000元。大致就这个样子,全年刨干打尽,净落个每亩10000元。如此匡算,种茶确定没有暴利。

第二、做茶成本。一般的茶厂都有自己的茶园,成本会有所降低,利润有所增加。不过为了方便,还是按这简单匡算。茶厂做茶,4斤鲜叶做一斤茶,鲜叶400元,炒茶人工100元,豫南大都是小型茶厂,炒出来就卖了,行业内把这种炒好就卖的茶叶叫毛茶,初级加工的意思。这样的茶叶最多卖到800元,一般在600-800元之间。去掉直接成本500元,税收、人情,一斤茶叶毛利最多200元。按10000斤年产量,毛利200万元,全厂一年下来的投入和费用,就花的差不多了。如此算来,做茶也没有暴利。

第三、卖茶成本。这个环节更复杂,还是要提纲挈领的叙说。卖茶成本就三个主要的内容,买茶、运输和房租,其中的运输、房租等构成销售费用。按照销售商解释,假如买进茶叶500元每斤,一般会卖到800元,费用分摊下去会有20-30%利润,根据销量还有浮动。譬如实现年销售10000斤,实现利润200万元。如果年销售1000斤,就是利润20万元。其实不是这样算的,实际情况hou销售1000斤不仅不赚,或许还亏本。因为他的成本有两部分组成,动态的和固定的。动态成本里面有库存占压,季节性价格波动等,固定成本里有人工费,销量少了,都会造成实际成本上升。怎么算,总体20-30%的毛利率也不是暴利。

二、茶叶的暴利到底在哪里

算了一圈,算不出暴利在哪里,但是确实存在暴利,还不是个别现象。所有信息反映,高档茶叶、低档茶叶,不同品种,都有暴利。最大的可能,就在销售环节。我们从根源上寻找线索。

第一,茶叶的暴利说法起源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40年前的茶叶就没有暴利的说法,根本就没有这回事。那时的茶叶跟烟酒糖盐一样,百姓生活必需品,国家对价格有管理,其实不用怎么管,很好的茶叶就几块钱一斤,没人想着定价之外还能搞什么鬼。譬如茶叶,茶园是集体的、茶厂都是国营的,采茶给工分,炒茶有工资。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一斤茶叶的成本就是个工分工资钱,合到块把两块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经过当时农村财务管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茶园和茶厂的收益保持在田农水平。那时的农村财务制度,没有盈利的概念,讲求的是收支平衡,所以始终没有利益矛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在光山,茶叶就三几块钱一斤,好的雨前毛尖也不到10块钱,搁到现在都几千元的货。

用那时的工资水平衡量,4块一斤的毛尖茶,一个月工资可买到10斤,算是比较贵的了,但和现在比,却很高性价比,当下一个月工资只买得一斤毛尖茶叶。问题的关键在于,此前的茶叶市场极其平静,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就没听说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低进高出等等现象,当然也没有暴利这个词了。

这个古老的市场一直的波澜不惊到2007年。这年让全世界认识了原产于中国云南的一种茶叶,普洱茶的惊天亮相也让世界牢牢的记住了它。当地百姓世世代代饮用的大碗茶,突然的一夜成佛,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价格飙升到三万元每斤,整体涨幅超过股市。这个线索就应该是茶叶“暴利”的起源。

第二,说不尽的普洱茶

在中国茶业史上,原产地、历史最久远、十大名茶,多么辉煌的过去,在普洱茶面前,变得都不值一提。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表明:几块钱的茶叶卖到几万块还一茶难求,还有什么可以比。那么就来扒扒普洱茶的历史,看看究竟怎么了。

“武侯遗种”。可能是多少年来,茶叶品种的丰富,人们居然不识普洱茶了,实在不应该。早在东汉时期,普洱茶就是我国的名茶,后来还赢得了“武侯遗种”的美誉。要知道古时候把一个饮食物种与伟大的人物关联齐名,说明普洱茶在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当今商品广告的名人效应,就是学来古人的智慧。武侯是诸葛亮的尊称,他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

“朝廷岁贡”。有正史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普洱府志》,说的当时普洱茶山八百里,种茶制茶十万人。仅思茅一地就年产茶叶10万担。为什么如此大的规模?就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经济改革,“改土归流”,激发了农民活力,振兴了农业,云南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普洱茶优势,岁贡朝廷。因为路途遥远,地方政府又故意大造声势,负责押送贡茶的官员,思茅通判又很会办事,一路大张旗鼓,浩浩荡荡。搞得路人皆知,京城都以喝到普洱茶为荣耀。当时有个叫做阮福的人,在他的《普洱茶记》里写得明白:普洱茶名满天下,茶味最是香浓,在京城最为推崇。搞得雍正皇帝高兴的不得了,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成立普洱府,提升普洱茶产地的行政级别和权力。

“享誉世界”。普洱茶这么张扬造势,逐渐引得国外茶商的关注。在本来交易兴旺的基础上,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已经远销到欧洲。至此,包括本国西藏,周边东南亚各国,日本、西欧诸国饮茶国家,都有了正常的普洱茶贸易。

第三,普洱茶炒到天价的踪迹

赋予了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炒作性质。普洱茶的名声最早提升在清朝,直到上世纪末,依然是“饮品”本性,用来喝的一种茶叶。机会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出了个叫石昆牧的茶痴人,祖传嗜茶,或叫“茶痴”也不为过。他1966年出生,7岁会品本岛乌龙茶,17岁开始接触普洱茶,20岁就对普洱茶颇有心得,融入了港台普洱茶文化圈,一帮子大神玩起来。最终把古董文化、哲学思想和神学佛家等等都玩到茶里。赋予普洱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形式上,把普洱茶严格分成三六九等,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操作内容。按照石昆牧的说法,普洱茶粗分“老茶”、“新茶”两大类,老茶里又细分古董级、印级、年份级,然后还分名号、口感、色泽等等。本来普洱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老陈”特性,成了玩茶的核心品质,把个香港茶人保存的年份茶叶都给搜罗出来,搞到台湾供他们品茶斗茶玩儿。以至于港台流行说说普洱茶是“生于云南,藏于香港,扬于台湾”。普洱茶问世千多年,终于在台湾成长为一个可以炒作的资本类商品,为后来资本大举进入做好了充分准备。

被资本盯上的普洱茶,终于成为炒作工具。我们都经历过“蒜你狠”、“姜你军”,当然还有更猛烈的股市血腥。那些普通农作物能够翻云覆雨,并不是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突然成倍减产或者突然都把蒜当饭吃了,而是人为的原因。有人坐庄,拿钱先都买过来,冷库里放着不卖,造成市场短缺和恐慌,认为没蒜了,就都要买,买不到就抬价格,都竞相抬价。当抬到相当程度时,庄家突然开闸放水,一下子都卖掉,等到买蒜的人们还没晕过来,庄家已经把蒜卖完了。这个垄断买蒜卖蒜的庄家,用的就是资本市场的玩法,叫做“资本运作”。买蒜的钱还不是自己的,是从资金市场拆借来的,然后一买一卖,还本付息,自己捞到一大笔拍屁股走人。后来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也是如此,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普洱茶更是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港台预热,在完全具备资本可操作的工具要素条件下,2007年的资本大量进入,就把普洱茶很便宜的价格一下子炒到天价。遂使茶叶整体行业落下个“暴利”的名声。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叶有没有暴利

所有人都认定茶叶暴利,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事实依据,还一定很确凿。前面说到的普洱茶风波,几块的茶饼炒到几万。但是资本过后一地鸡毛,受伤割肉的自认倒霉。经过十来年的恢复,普洱茶在逐步回归本来面目。本来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认可那么高的价格。但是暴利现象在茶叶行业依然存在,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精细深加工。说是加工,其实是分拣筛选,把从茶厂买来的毛茶按等级标准,重新筛选,包装。这个环节产生暴利的关键点在于:茶厂毛茶价格最低,茶厂几乎没什么利润,譬如豫南各县茶叶生产基本还都是小农经济模式,只能出产毛茶,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当然也是茶商压价的主要原因。但是,茶叶的质量在那里,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这样的茶叶等于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照茶叶的分级标准,重新分拣筛选,就远远不是买进的价格,构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们的茶叶生产执行的是《GB/T18797-2012茶叶感官评审室基本条件》。标准很标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说根本无法了解。俗话说得好,黄金有价玉无价,还说宝玉有价茶无价。除非老茶客,茶叶价格基本市场说了算,同样品质,行情到了一万就是一万买卖,行情一百就是一百买卖。至于什么级别的茶叶,外观好分辨,品质难鉴别。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随时采来茶叶芽尖,做出来外观一样,起码外行看不出来。所以就给各种商业炒作留下机会,成为最适合炒作的商品。这就构成了茶叶暴利的另一大机会。

第三,扫地茶。最多见的是满屏叫卖的地板价茶叶,99元买多少。这类茶叶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图片那样,图片是优质毛尖,几千元一斤的。实际上都是过期茶、机器采茶挑剔掉的叶子,还有茶树修剪掉的扫地叶子做的茶,好点的是机器采的夏叶。本来应该扔掉的垃圾叶子,放到炒茶机器里过一道,成了茶叶,成本也就几块钱,卖到几十块,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叶暴利原因补充说明

茶叶价格,并没有什么奥秘,本应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个嫩芽做一斤,卖到几千就正常,如果加工过程很繁琐,做出的茶叶更好看,味道更香,卖到上万的价格还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区的茶叶冒充名气地区的茶叶,用普通品种茶叶冒充名贵品种茶叶,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说茶叶价格。我们的市场存在的是三级价格制。譬如同样的茶树:

茶农自采自做自销的,头道毛尖卖到400就知足,毕竟自己的茶树,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钱,还又习惯自己出的劳动力不算钱,所以一斤卖个400元感觉够了。即便跟风涨价,最多再加100元,卖到500元就很高兴了。这一级卖贵卖贱差别在炒茶技术。

茶厂要计算成本产出利润,会卖到600-800元。如果是老客户茶商,还会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润就行。这一级的性价比高,差别在毛茶,级别不分。

茶商把茶叶分拣分级,一般分拣出最差的茶叶,也会卖到购进价,精品级的价格就不说了,都倍数。这个行业,买进加50%利润率卖的市场惯例不大存在,起码很少见。但也不能说都会获得暴利,亏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么做了。

茶叶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茶叶暴利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谁也不愿买这个账:

1、种茶的说我只比种粮食强那么一点点,搞不好都老本贴进去,哪来的暴利?

2、做茶的说可怜我就挣个辛苦钱,一年忙一季,昼夜不得眠,挣得不够一年花。

3、卖茶的吆喝更厉害了,我一月房租那么多,还养着一个人,一斤不卖也得花一样多的钱,哪来那多暴利啊?如今的钱不好赚啊!

整个茶叶链,从种茶,到做茶,再到卖茶,都在叫屈,都没挣钱,也都没暴利。那么,一斤茶叶凭什么卖几千几万元?成本都知道,最贵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顶。明前、雨前茶就不说了,成本高,很多产区鲜叶都得五六百一斤。可是随后的夏茶秋茶,还有扫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更有那山民茶农自产自销的,基本都成本价卖了。但是最终到消费者手上,并没见到价格多大变化,还是几百上千。当然也有很多的所谓自产自销,网上推卖,99元一斤,99元4斤,难道这些也是暴利吗?

茶叶的世界真是看不懂。

很多人的疑虑就此产生:99元4斤送茶具还免快递费,尚且有证据说是暴利,那几百上千万元一斤的当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里?

一、茶叶链各环节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阐述茶叶是否暴利部分,成本部分就概括性的介绍,不做细致分析。

第一、种茶成本。茶园的核心成本构成分三部分,人力费、材料费和管理费,其中材料费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主要是茶苗。管理费包括土地使用费、肥料和药物费等,一年每亩百元左右。最大头的是人工费,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按照每亩出产鲜叶300斤,每斤100元。30000元毛收入,现场扣除采摘人工费15000元(今年豫南信阳毛尖采摘人工费每斤50元),鲜叶毛利润15000元。大致就这个样子,全年刨干打尽,净落个每亩10000元。如此匡算,种茶确定没有暴利。

第二、做茶成本。一般的茶厂都有自己的茶园,成本会有所降低,利润有所增加。不过为了方便,还是按这简单匡算。茶厂做茶,4斤鲜叶做一斤茶,鲜叶400元,炒茶人工100元,豫南大都是小型茶厂,炒出来就卖了,行业内把这种炒好就卖的茶叶叫毛茶,初级加工的意思。这样的茶叶最多卖到800元,一般在600-800元之间。去掉直接成本500元,税收、人情,一斤茶叶毛利最多200元。按10000斤年产量,毛利200万元,全厂一年下来的投入和费用,就花的差不多了。如此算来,做茶也没有暴利。

第三、卖茶成本。这个环节更复杂,还是要提纲挈领的叙说。卖茶成本就三个主要的内容,买茶、运输和房租,其中的运输、房租等构成销售费用。按照销售商解释,假如买进茶叶500元每斤,一般会卖到800元,费用分摊下去会有20-30%利润,根据销量还有浮动。譬如实现年销售10000斤,实现利润200万元。如果年销售1000斤,就是利润20万元。其实不是这样算的,实际情况销售1000斤不仅不赚,或许还亏本。因为他的成本有两部分组成,动态的和固定的。动态成本里面有库存占压,季节性价格波动等,固定成本里有人工费,销量少了,都会造成实际成本上升。怎么算,总体20-30%的毛利率也不是暴利。

二、茶叶的暴利到底在哪里

算了一圈,算不出暴利在哪里,但是确实存在暴利,还不是个别现象。所有信息反映,高档茶叶、低档茶叶,不同品种,都有暴利。最大的可能,就在销售环节。我们从根源上寻找线索。

第一,茶叶的暴利说法起源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40年前的茶叶就没有暴利的说法,根本就没有这回事。那时的茶叶跟烟酒糖盐一样,百姓生活必需品,国家对价格有管理,其实不用怎么管,很好的茶叶就几块钱一斤,没人想着定价之外还能搞什么鬼。譬如茶叶,茶园是集体的、茶厂都是国营的,采茶给工分,炒茶有工资。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一斤茶叶的成本就是个工分工资钱,合到块把两块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经过当时农村财务管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茶园和茶厂的收益保持在田农水平。那时的农村财务制度,没有盈利的概念,讲求的是收支平衡,所以始终没有利益矛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在光山,茶叶就三几块钱一斤,好的雨前毛尖也不到10块钱,搁到现在都几千元的货。

用那时的工资水平衡量,4块一斤的毛尖茶,一个月工资可买到10斤,算是比较贵的了,但和现在比,却很高性价比,当下一个月工资只买得一斤毛尖茶叶。问题的关键在于,此前的茶叶市场极其平静,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就没听说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低进高出等等现象,当然也没有暴利这个词了。

这个古老的市场一直的波澜不惊到2007年。这年让全世界认识了原产于中国云南的一种茶叶,普洱茶的惊天亮相也让世界牢牢的记住了它。当地百姓世世代代饮用的大碗茶,突然的一夜成佛,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价格飙升到三万元每斤,整体涨幅超过股市。这个线索就应该是茶叶“暴利”的起源。

第二,说不尽的普洱茶

在中国茶业史上,原产地、历史最久远、十大名茶,多么辉煌的过去,在普洱茶面前,变得都不值一提。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表明:几块钱的茶叶卖到几万块还一茶难求,还有什么可以比。那么就来扒扒普洱茶的历史,看看究竟怎么了。

“武侯遗种”。可能是多少年来,茶叶品种的丰富,人们居然不识普洱茶了,实在不应该。早在东汉时期,普洱茶就是我国的名茶,后来还赢得了“武侯遗种”的美誉。要知道古时候把一个饮食物种与伟大的人物关联齐名,说明普洱茶在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当今商品广告的名人效应,就是学来古人的智慧。武侯是诸葛亮的尊称,他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候。

“朝廷岁贡”。有正史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普洱府志》,说的当时普洱茶山八百里,种茶制茶十万人。仅思茅一地就年产茶叶10万担。为什么如此大的规模?就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经济改革,“改土归流”,激发了农民活力,振兴了农业,云南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普洱茶优势,岁贡朝廷。因为路途遥远,地方政府又故意大造声势,负责押送贡茶的官员,思茅通判又很会办事,一路大张旗鼓,浩浩荡荡。搞得路人皆知,京城都以喝到普洱茶为荣耀。当时有个叫做阮福的人,在他的《普洱茶记》里写得明白:普洱茶名满天下,茶味最是香浓,在京城最为推崇。搞得雍正皇帝高兴的不得了,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成立普洱府,提升普洱茶产地的行政级别和权力。

“享誉世界”。普洱茶这么张扬造势,逐渐引得国外茶商的关注。在本来交易兴旺的基础上,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已经远销到欧洲。至此,包括本国西藏,周边东南亚各国,日本、西欧诸国饮茶国家,都有了正常的普洱茶贸易。

第三,普洱茶炒到天价的踪迹

赋予了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炒作性质。普洱茶的名声最早提升在清朝,直到上世纪末,依然是“饮品”本性,用来喝的一种茶叶。机会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出了个叫石昆牧的茶痴人,祖传嗜茶,或叫“茶痴”也不为过。他1966年出生,7岁会品本岛乌龙茶,17岁开始接触普洱茶,20岁就对普洱茶颇有心得,融入了港台普洱茶文化圈,一帮子大神玩起来。最终把古董文化、哲学思想和神学佛家等等都玩到茶里。赋予普洱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形式上,把普洱茶严格分成三六九等,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操作内容。按着石昆牧的说法,普洱茶粗分“老茶”、“新茶”两大类,老茶里又细分古董级、印级、年份级,然后还分名号、口感、色泽等等。本来普洱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老陈”特性,成了玩茶的核心品质,把个香港茶人保存的年份茶叶都给搜罗出来,搞到台湾供他们品茶斗茶玩儿。以至于港台流行说说普洱茶是“生于云南,藏于香港,扬于台湾”。普洱茶问世千多年,终于在台湾成长为一个可以炒作的资本类商品,为后来资本大举进入做好了充分准备。

被资本盯上的普洱茶,终于成为炒作工具。我们都经历过“蒜你狠”、“姜你军”,当然还有更猛烈的股市血腥。那些普通农作物能够翻云覆雨,并不是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突然成倍减产或者突然都把蒜当饭吃了,而是人为的原因。有人坐庄,拿钱先都买过来,冷库里放着不卖,造成市场短缺和恐慌,认为没蒜了,就都要买,买不到就抬价格,都竞相抬价。当抬到相当程度时,庄家突然开闸放水,一下子都卖掉,等到买蒜的人们还没晕过来,庄家已经把蒜卖完了。这个垄断买蒜卖蒜的庄家,用的就是资本市场的玩法,叫做“资本运作”。买蒜的钱还不是自己的,是从资金市场拆借来的,然后一买一卖,还本付息,自己捞到一大笔拍屁股走人。后来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也是如此,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普洱茶更是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港台预热,在完全具备资本可操作的工具要素条件下,2007年的资本大量进入,就把普洱茶很便宜的价格一下子炒到天价。遂使茶叶整体行业落下个“暴利”的名声。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叶有没有暴利

所有人都认定茶叶暴利,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事实依据,还一定很确凿。前面说到的普洱茶风波,几块的茶饼炒到几万。但是资本过后一地鸡毛,受伤割肉的自认倒霉。经过十来年的恢复,普洱茶在逐步回归本来面目。本来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认可那么高的价格。但是暴利现象在茶叶行业依然存在,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精细深加工。说是加工,其实是分拣筛选,把从茶厂买来的毛茶按等级标准,重新筛选,包装。这个环节产生暴利的关键点在于:茶厂毛茶价格最低,茶厂几乎没什么利润,譬如豫南各县茶叶生产基本还都是小农经济模式,只能出产毛茶,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当然也是茶商压价的主要原因。但是,茶叶的质量在那里,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这样的茶叶等于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着茶叶的分级标准,重新分拣筛选,就远远不是买进的价格,构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们的茶叶生产执行的是《GB/T18797-2012茶叶感官评审室基本条件》。标准很标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说根本无法了解。俗话说得好,黄金有价玉无价,还说宝玉有价茶无价。除非老茶客,茶叶价格基本市场说了算,同样品质,行情到了一万就是一万买卖,行情一百就是一百买卖。至于什么级别的茶叶,外观好分辨,品质难鉴别。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随时采来茶叶芽尖,做出来外观一样,起码外行看不出来。所以就给各种商业炒作留下机会,成为最适合炒作的商品。这就构成了茶叶暴利的另一大机会。

第三,扫地茶。最多见的是满屏叫卖的地板价茶叶,99元买多少。这类茶叶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图片那样,图片是优质毛尖,几千元一斤的。实际上都是过期茶、机器采茶挑剔掉的叶子,还有茶树修剪掉的扫地叶子做的茶,好点的是机器采的夏叶。本来应该扔掉的垃圾叶子,放到炒茶机器里过一道,成了茶叶,成本也就几块钱,卖到几十块,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叶暴利原因补充说明

茶叶价格,并没有什么奥秘,本应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个嫩芽做一斤,卖到几千就正常,如果加工过程很繁琐,做出的茶叶更好看,味道更香,卖到上万的价格还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区的茶叶冒充名气地区的茶叶,用普通品种茶叶冒充名贵品种茶叶,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说茶叶价格。我们的市场存在的是三级价格制。譬如同样的茶树:

茶农自采自做自销的,头道毛尖卖到400就知足,毕竟自己的茶树,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钱,还又习惯自己出的劳动力不算钱,所以一斤卖个400元感觉够了。即便跟风涨价,最多再加100元,卖到500元就很高兴了。这一级卖贵卖贱差别在炒茶技术。

茶厂要计算成本产出利润,会卖到600-800元。如果是老客户茶商,还会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润就行。这一级的性价比高,差别在毛茶,级别不分。

茶商把茶叶分拣分级,一般分拣出最差的茶叶,也会卖到购进价,精品级的价格就不说了,都倍数。这个行业,买进加50%利润率卖的市场惯例不大存在,起码很少见。但也不能说都会获得暴利,亏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么做了。

中国茶叶到底有多少种?


中国的茶名,据不完全统计不止上千种,而市面上常见的茶也有一两百种之多。别说要品鉴完这些茶,就是仅仅要记住这些茶名就是不简单的事情了!

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了解了茶的产区,你对中国茶的就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最后会附上中国各地产茶名录哦~,不过,也仅仅仅仅是一部分,请理解)

绿茶: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绿茶是中国人饮用最广泛的一种茶类,产地非常广,全国的东南西北各省市,几乎没有不产绿茶的地方。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优绿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等,很多小地方也会出产绿茶,但知名度比较低,一般都是于当地自产自销。

白茶:福鼎、政和两相争

白茶的产地,公认的产区最主要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但因为白茶这几年兴起,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引种并生产白茶。

关于福鼎和政和哪个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争论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占多数。这两地的白茶品质都很好,只是风味有一些差异,茶友们可以各取所好。

购买白茶的时候,除了关注产地,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也称寿眉)。

黄茶:产地、品类都很少

黄茶比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黄茶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而,黄茶制作难度高在,市场上很少见,因此品类比较少。

红茶:名字大多带缩写

红茶的产区也很广泛,但生产红茶比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我们经常听到几种红茶的名字:滇红、川红、祁红、英红,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红茶的名字大多是“地名的缩写+红”,举几个例子:滇红=云南红茶,川红=四川红茶,祁红=祁门红茶,英红=英德红茶。

此外,红茶还有金骏眉、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不按套路”起的茶名。并且近年这种红茶越来越多。

乌龙茶:哪里有工夫茶哪里就有乌龙茶

福建、广东、台湾盛行工夫茶,说到工夫茶,不仅是泡茶需要工夫技巧,而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事茶的态度了。

乌龙茶最适合用工夫茶的方法冲泡,盛行的福建、广东、台湾,自然也是乌龙茶的主产区:

福建的南部有铁观音,北部有武夷岩茶;广东的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台湾以各座山上的高山茶闻名。

黑茶:历史悠久、产地固定

产黑茶的地区,也比较固定,产量比较大的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

黑茶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边疆地区蔬菜少食肉多,为了帮助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需要多喝茶。

附录:全国各省产茶名录

浙江

西湖龙井,大佛龙井,余杭径山茶,顾渚紫笋,金奖惠明茶,安吉白茶,松阳银猴,临海蟠毫,开化龙顶,遂昌银猴,江山绿牡丹,武阳春雨,平阳黄汤,莫干黄芽,越红功夫,九曲红梅。

四川

峨眉毛峰,峨眉雪芽,蒙顶甘露,石花茶,广安松针,香山贡茶,竹叶青,万源巴山雀舌,早白尖,锦城露芽,蒙顶黄芽,川红功夫,雅安康砖茶,雅安金尖茶,都江堰方包茶。

重庆

巴山银毫,江津翠芽,龙佛仙茗,雾都香茗,沱茶。

江西

庐山云雾,狗牯脑,上饶白眉,信川龙翠,大沽白毫,武化云雾,井冈碧玉,井冈翠绿,云雾仙茶,婺源婺绿,婺源茗眉,修水双井绿,修水宁红。

安徽

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老竹大方,修宁松萝,敬亭绿雪,涌溪火青,舒城兰花茶,皖西早花,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霍山黄芽,休宁屯绿,皖西黄大茶,祁门红茶。

江苏

碧螺春,阳羡雪芽,南京雨花茶,太湖翠竹,无锡毫茶,二泉银毫,南山寿眉,金坛雀舌,花果山云雾茶,江宁翠螺,天池茗毫。

福建

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宁德天山绿茶,政和白毛猴,安溪铁观音,安溪色种,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肉桂,漳平水仙,大红袍,八角亭龙须茶,永春佛手,正山小种,金骏眉,闽红功夫。

湖南

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沩山毛尖,高桥银针,湘潭韶峰,君山银针,湖红功夫,湖南黑茶,安化黑砖,花砖,茯砖,湘尖茶,千两茶。

广东

古劳茶,和箩茶,广东大叶青,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石古坪乌龙,英德红茶。

湖北

恩施玉露,远安鹿苑,车云山毛尖,仙人掌茶,邓村云雾剑毫,武当绿羽,蒲圻松峰茶,蒲圻玉露茗,咸丰瀑泉茶,麻城黾山岩绿,松滋碧洞茶,兴山高岗毛尖,大梧双桥毛茶,湖北老青茶。

广西

南山白毛茶,凌云白毫,桂平西山茶,象棋云雾,凌云金毫,梧州六堡茶。

云南

南糯白毫,宜良宝洪茶,大理苍山绿雪,勐海佛香茶,德宏大叶剑峰,思茅绿海银毫,保山春绿,龙岭龙眉,滇红,云南红碎茶,普洱茶。

贵州

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茶,遵义毛峰,云针绿茶,龙泉剑茗,湄潭翠芽,绿宝石,梵净山雪芽,青山翠芽,大方海马宫茶,遵义红茶。

海南

海南大白毫,五指山绿茶,白沙绿茶,白沙红茶。

河南

信阳毛尖,仰天雪绿,太白银毫,信阳红茶。

陕西

紫阳毛尖,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秦巴雾毫,八仙云雾,商南泉茗,泾渭茯茶。

山东

莲山翠芽,莒南松针,莒南雪芽,龙泉翠芽,胶南海青峰茶,日照雪青,沂蒙碧芽,临沭玉山茗芽,崂山绿茶。

台湾

三峡龙井,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高山茶,白毫乌,龙日月潭红茶。

决明子茶到底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


决明子茶微炒后的决明子浸泡代茶饮。以10g~20g置杯中,开水浸泡,色黄清香,味道甘苦,别有风味。很多电脑族的白领每天都要面对着电脑几个小时,不仅脸部会缺水,有得时候连眼睛看东西都模模糊糊的。泡杯决明子茶即可解决。

决明子性微寒,略带青草香味,枕着睡觉闻着味道,犹如睡在青草丛中。其种子坚硬,又可对头部和颈部穴位按摩。天然的按摩师...老年人饮用决明子茶不仅有助于大便通畅,还能起到明目、降压、调脂等保健功能。

清肝明目

如肝热上冲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视物模糊,以及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等。

降脂降压

其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适宜于高脂血症、肥胖症、高血压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抗电脑辐射

经常喝决明子茶可以保护视神经,特别对白领族,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有保护视力和抗辐射作用。

软化血管

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软化血管,降低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发病率。

清肠通便

对经常便秘,能使排便顺畅而不稀薄,也无腹痛等不适之症,慢性便秘患者,常服无流弊。

春茶夏茶秋茶到底有何不同呢?


说到春茶,大家一定都能说出它的好处,春茶的营养积累最为厚实。茶树经过前一年秋冬天的休养生息,因秋冬生物体内均处于敛藏状态,能量储存丰富。

那么夏茶,秋茶呢?它们为什么没有春茶火热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春茶、夏茶、秋茶的不同特点。

每个茶区的气候不同,茶叶采摘时间上也会有差异,一般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春茶上市的高峰期,这时的茶我们称之为头春茶。干茶特征:颜色比较的亮,亮就是看起来有点发白;芽头比较多且饱满、粗壮;茶叶的叶间距短(叶间距就是一芽一叶二叶中间的间距很短);茶梗不长且比较粗,有部分茶梗的根部带有马蹄,。头春茶的叶片面积都不大,这个是头春茶的一个特征。同一种茶相比较,通常它叶片的厚度也会稍厚一些,芽头和叶片上的绒毛明显的要多得多,这是外形上的特征。

茶汤:春茶香气浓郁,部分茶的茶汤比较浑浊,会有一些细小的悬浮物,那就是部分绒毛脱落。入口后茶味很饱满,层次感比较丰富,茶汤的质感好也比较的浓稠,苦涩味相对比较轻。当然前面说的这些一定是同一种茶相比较,不能跨越地域或山头、品种来做比较。

夏茶(雨水茶)

外形:颜色偏深偏黑;茶的芽头很少;并且对夹叶比较多,什么是对夹叶?给大家解释一下:茶是一芽一叶这是二叶也就是一叶和二叶之间夹着一个就是芽头,对夹叶只有一叶二叶中间那个芽就没有,就是两片叶片。夏茶中的芽头明显的细小;颜色的白度也稍差、暗;茶叶的叶间距大;茶梗长且细;叶片的面积比较大并且比较的薄,弹性不好;芽头及叶片上绒毛会少很多;茶梗的根部几乎看不到有马蹄,这是夏茶的外部特征。

开汤以后,茶汤会有一点浑浊,那种浑浊不是有悬浮物的浑浊,是溶在茶汤中的浑浊;茶的红梗、红叶相对会多一些,入口后茶味较为淡薄;水味重;香气弱;茶汤的质感不好,几乎没有浓稠感,也比较的寡,苦涩味重,耐泡性差,层次感不丰富,比较的单一,这是夏茶口感上的特点。

秋茶

一般而言,把九月初一直到十月底,这段时间出产的茶称之为秋茶,秋茶的外形特征是颜色偏黄,茶芽的数量相比夏茶而言稍多一点,芽头偏小,但相比夏茶会粗壮一些,对夹叶也会少一些。茶梗也长,但比较硬,黄片占的比例比较高。秋茶的叶片同样是比较薄的,但叶脉会比较硬,这一点通过观察茶叶的叶底能感觉出来,这是它的外部特征。

秋茶茶汤入口后,香气不错,虽没有春茶时的那种复合味型,但香确实比较的高昂,有的甚至比春茶还要浓。茶味的饱满度会稍稍的弱一些,汤的质感也会差一点,但苦涩味相比夏茶淡许多,层次感也要丰富。汤色通常偏黄一些也会有些混浊,这是秋茶的一个口感特征。

现在我想你大概能了解关于春茶夏茶秋茶的特征了吧!

茶叶会过期吗?茶叶到底有没有保质期呢?


众所周知,食品都有保质期,那么,茶叶呢?消费者在购买茶叶的时候,如果注意看外包装,一般会发现茶叶礼盒都会标注一至两年的保质期。但是,喜欢喝茶的茶客都知道,在茶叶界还有一个陈茶的概念。部分茶叶,如白茶、普洱茶还有越陈越好的说法。那么,茶叶到底有没有保质期呢?对此,不同的茶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有茶人认为有保质期。

“每种茶叶都有保质期,但根据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保存方法不同,保质期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在同样的保存条件下,在北方,茶叶保质期会更长些。”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如是表示。

此外,某红茶生产商表示,茶叶保质期是相对于消费者而言的,是生产厂家对消费者做出的品质保证期限的承诺。

有茶人认为茶叶没有保质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荣冰表示,只要是第一次烘焙得比较干,并保存得当,没有发生霉变的茶叶是没有保质期一说的。即便是绿茶,或者清香型的铁观音,过了一定的时间后有些变黄了,使其香气和滋味发生变化,但这只是改变了茶叶固有的品质特征。

此外,某茶商表示,茶叶,在优良的仓储条件以及合适的再加工方法下是能够长时间地保证茶叶质量。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对于茶叶生产厂商来说,对于未出厂的半成品茶叶是没有严格,或者固定的保质期限。

事实上,在国标中并没有陈述茶叶是否一定要有保质期,只是规定外包装上要标注保质期。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茶叶外包装上必须标注保质期。但是,从茶叶的产品标准上看,虽有规定不同茶类的贮存条件,但并没有规定茶叶的保质期是多久。

有趣的是,一些茶叶的国标中还指出,茶叶是可以长期保存的。如,在《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中增加一条:“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据记者了解,目前,茶叶的保质期由商家根据产品的类型、包装材料和贮存条件等因素自行标注。一般而言,厂家对岩茶、红茶所标注的保质期为一年半至三年之间;白茶、绿茶、茉莉花茶、清香型铁观音一般十八个月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