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茶泡的更好?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黑茶怎样泡 怎样泡黑茶 乌龙茶怎样泡

黑茶怎样泡。

冲泡手法,是茶在作为饮品之前的最后一步。这最后一个变量,至关重要,这也是茶艺师的价值所在。茶艺师除了让人赏心悦目以外,会不会泡茶,其实才是根本。

有的人天天泡茶,其投茶、注水、斟茶的动作虽然十分熟练,但茶具摆得不七不八的,注水匀茶时亦茶汤四溅,足见其性格毛燥,做事大大咧咧。

有的人泡茶时全神贯注,双手齐用。注水斟茶时头侧向一边,两眼紧盯茶水唯恐滴漏,动作显得十分僵硬。可见其做事拘谨,精神紧张,没有充分自信。

因此,泡茶时,茶的优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茶的心态。每一次倒出来的茶汤,与其说是你在品茶,不如说是茶在检验你的心境与修养。

而除了心态的前提下,要把一款茶泡得好喝,还有三个影响泡茶的因素值得我们注意。

泡茶水质:

不同地区的水存在差距,好的水无疑会增加点茶汤甜度,拿纯净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日常一般建议用桶装纯净水就行了。

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冲泡手法:

霸气的茶

用刚猛的手法,高注水,带入更多氧气,使茶的内含物质加速氧化。冲击茶叶,使其翻滚,逼出茶气,酣畅淋漓。

柔和的茶

用柔缓的手法,低注水,沿壁定点或圈注冲泡,尽量不使茶叶翻滚磨擦。出汤轻柔,如怕惊醒梦中之人。

新茶

特别是毫多的新茶,用柔的冲泡手法,不然毫落混浊。新茶火气重,也需要柔的手法来中和。

老茶

洗茶时尽量用柔的手法,慢慢唤醒,正式冲泡时,可用刚的手法,激发老茶底气。

不同的客人,不同的冲泡手法:

如果一泡茶开始冲泡,在不能换茶的情况下,要注意察言观色,看客人的反应。

如果客人觉得偏苦涩了,可降低水温,用轻柔的手法,改变茶汤滋味,以适应客人。

反之客人如果觉得不够霸气,你就要用刚的手法注水和出汤。毕竟茶要品饮者觉得好才是服务的关键(品鉴除外)。

刚开始喝茶时,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茶的师傅,都是品茶大师。我们常对茶指指点点,说这一道茶如何如何,评那一道茶怎样怎样。其实不然,只有茶无语,静静地承受;只有茶无语,默默地释放。茶才是隐藏的大师,以茶为戒,可以学会坚忍,学会包容。

像上述所说一样习茶,不论你的修茶之道,还是个人心境,都会提升一个档次。

cy316.cOM编辑推荐

教你把熟茶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茶事用水需一整篇文章详加论述。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形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以茶入道。本文抛砖引玉,望与诸位有志于茶者思考交流,共同精进。

究竟怎样的水,才能泡出更好的茶?


我们买茶叶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是同一款茶,在商家那里试喝的时候,滋味清冽,回甘悠长。

可是茶叶买回家里自己冲泡的时候,滋味总是逊色一些。这时候往往以为是碰到奸商调了包。

其实只要是在正规的地方买的,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滋味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泡茶方法的问题,而泡茶用水就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古代茶人饮茶对水有讲究,明代熊明遇《罗芥茶记》云:“烹茶,水之功居大。”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用好水泡较次的茶,茶性会借水而充分显现出来,变成好茶;反之,用较次的水泡好茶,茶便变得平庸了。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那么,哪些水是适合泡茶的水呢?

1、自来水

我们就从最常见的自来水说起。大家都熟悉这种水。其实,这多是地下水,只是经过水厂净化消毒处理,水质发生了变化。通常都是符合饮水标准的。

自来水一般属于硬水或者暂时性硬水。用自来水泡茶叶的话,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影响汤色,损其茶味。

虽然自来水不是泡茶的首选,但是自来水用起来很方便,因此,我们可以稍加处理以后再泡茶。

我们可以延长煮沸时间,然后离火,静放一会儿,自来水煮沸后,既能使钙、镁、铁、铝离子等杂质沉淀,又能释放水中的氯气和氧气。

或者,采用磁水器、纯水器,达到软化水质的目的。

采用软化后的较纯净的自来水泡茶,自然也是适宜的。

2、泉水

泉水是陆羽所说的上上之水,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涓涓汇集而成的泉水,不但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且经过沙石过滤,水质清澈晶莹,含氯化物极少。

因此,用这种水沏茶,总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的发挥。

但是,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的,我们不可能为了喝茶跑到几千里以外去取泉水。

因此,对于大多数茶客来说,只能视条件和可能性来选择泡茶用水了。有些矿泉水也可以达到泉水的效果。

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使用泉水泡茶,这也个不错的选择。

3、江、河、湖水

这些水都是地面水,如果从养生角度来看,所含矿物质不多,通常有较多的杂质,浑浊度大,受污染较重,情况较复杂,所以这类水不是泡茶的理想之水。

但是,读过《茶经》的朋友会看到这样一段话“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说在远离人烟,污染较少的地方汲取江水,用来泡茶也是适宜的。

镇江的焦山汲江楼上有郑燮(xie)的诗句:“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我们的国家虽是地域广阔,江湖丰富,但可用来泡茶的越来越少了。

4、雪水、雨水

《红楼梦》里有用雪水泡茶的描写,而雪水也被古人誉为“天水”,深受古代文人茶人的喜爱。

这是因为,雨雪等自然之水比较纯净,虽然在降落的过程中会碰上尘埃和氮、氧、二氧化碳等物质,但含盐量和硬度都很小,冲泡出来的茶汤色鲜亮,香味俱佳,饮后余韵不绝。

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如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出的茶品质较次。

夏季雷雨,常伴飞沙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浊,不宜饮用。

所以,不能再按照古代的选水标准来泡茶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老祖先何曾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车水马龙、钢筋水泥处处都在排放污染。

5、井水

井水属于地下水,悬浮物质较低,透明度较高,但由于地层的渗透过程中融入较多的矿物质和盐类,因而含盐量和硬度比较大。

特别是城市井水,水源往往受到污染。用这种水泡茶,会损害茶味。一般来说,也是不宜的。

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的好水。

湖南长沙城内的著名的白沙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从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井水好不好,要看周围的环境,环境俱佳,深而多汲的井水,取之泡茶还是不错的。

总之,没有一种水适合天下茶品,也没有一种茶适合天下水品。而且,好水与适合泡茶的水并不是一个概念,有些很有名的水品单喝很好,但泡茶效果并不好。

如果是一般性的品茶,只要用水洁净、甘甜、清冽、无异味即可。

若是名茶鉴赏,最好是用所品茶产地的山泉水。

煮水之道

好茶需要好水冲泡,而有了好水,还要有好的煮水方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来。

如煮水的“火候”掌握不好,则显示不出好茶、好水的风格和品质。因而,煮水采用何种原料,盛用什么容器,煮到什么程度,都必须讲究。

煮水燃料

煮水燃料有柴、煤、炭、煤气、酒精、电等多种,除电无异味外,其余燃料燃烧时多少都有气味产生,为使煮好的水不带有异味。

所以在煮水的过程中应注意:

烧水的场所应通风透气,不使异味聚积;使用柴、煤等炉灶,应使烟气及时从烟囱排出,用普通煤炉,屋内应装排气扇;不用沾染油、腥等异味的燃料;应使柴、煤、炭燃着有火焰后,再搁水烧煮;水壶盖应密封。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品茗用水最好以煤气、酒精、电等为热源,既清洁卫生又简单方便,达到急火快煮的要求。

烧火容器

烧火容器古代用镬(huo),现在一般都用烧水壶,即古书上称为“铫”或“茶瓶”者。论其质量以瓦壶为最佳。

品用潮州工夫茶的“四宝茶具”之一玉书煨,即为烧水陶壶。

港台地区茶艺馆林立,多用小型石英壶,有的地方沿用铜壶。但多数场合,煮水用金属铝壶、玻璃壶或不锈钢壶。

煮水程度

煮水程度煮水看似简单,其实是极讲究之事。

要煮好泡茶用水,须在煮水过程中不致染上异味,并掌握火候,分辨水沸程度,煮水“老”、“嫩”都会影响到开水的质量,故应严格掌握煮水程度。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然在煮水程度的掌握上积累了不少经验,至今仍可参考沿用。辨别煮水程度的方法主要有形辨和声辨。

唐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指出:“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过了三沸,水就煮得过老,就不可以用来冲茶了。

明许,次舒《茶疏》中云:“水,入铫,做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适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最全面的辨别方法,要属明张源《茶录》中介绍的,他指出:

“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日形辨,二日声辨,三日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蜜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直至所直冲贯,方是纯熟。”

从以上经验可知,煮水时要急火猛烧,待水煮到纯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泡茶水温,也因茶而异

绿茶:不适合滚烫的沸水冲泡,水温以80℃~85℃为宜。

乌龙茶:用95℃左右的沸水。

黄茶:最好在85-90℃之间为宜。

红茶: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

黑茶:也要用100℃的沸水。

普洱新生茶:冲泡的水温可以低一点,一般是用90℃的水温。

普洱老生茶、老黄片、老茶头、碎银子:可以用沸水(100℃左右)。如果是十年以上的老生茶、老茶头,则可以煮着喝。

老熟普:醒茶时,水温要高,可用沸水,以去除杂味。后冲泡饮用,要略降低水温,可回到90℃。

金芽、宫廷级熟普:水温要低,可控制在80℃——85℃之间。

如何把熟茶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编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茶人探讨。

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提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白茶怎样泡,味道更好?白茶的冲泡方法?


导读:根据不同品类,不同年份,不同用具,白茶的冲泡方法不尽相同,赶紧来学习学习吧!!

贡眉或寿眉皆以茶叶为主,其形粗放,尽显古朴之风。其靓丽之处有三:其茶汤深红美艳,其滋味醇厚浓郁,其功效较为卓越。所以,冲泡白茶,可用沸水,而且可以多泡一会,这样就会充分享受到最美的部分。

新茶的泡法:新茶往往较嫩,干茶观感也新艳,所以最好浅泡,出水尽量快一些,这样能品到新茶之纯美。

老茶的泡法:品饮老白茶,宜用大肚紫砂壶,80度水温,耐心等待1分半钟出汤。如果能使用福鼎泉水泡制,再好不过。宽敞的大肚壶能使芽叶尽情舒展,将叶面和芽头上披着白毫的滋味充分散发。过程显得生机无限,意趣盎然。股股香气沁人心脾,蜜韵自然甘醇,是茶本质的香气。

杯泡:取5g白茶用90度开水先温润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一分钟后就可饮用。

盖碗泡:取3g白茶投入盖碗,用90度开水温润闻香,然后像功夫茶泡法一样,第一泡45秒以后每泡延续20秒,这样就能品到十分清新的口味。

小壶泡:取7-10g白茶投入壶中,用90度开水温润后用100度开水焖泡,45-60秒就可以出水品饮,这样可以品到清纯中带醇厚的品味。

大壶泡:取10-15g的白茶投入壶中直接用90-100度开水冲泡,喝完直接加开水焖可以从早喝到晚,味道特别醇厚和清爽。因为白茶冷饮更好喝,并且绝不伤害身体。

怎么把水煮活,把茶泡甜?


正所谓“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想把50块钱的茶叶,泡出500元的滋味,关键就在于茶器与泡茶的水。

苦水不去,茶香不来,把水煮活,把茶泡甜,才是高手的境界。杯小茶觉得认为,煮水的器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更好的泡好一杯茶。

著名茶人解致璋谈及茶,说陶壶煮水,远比电热水壶和玻璃壶煮的水好喝,而银壶铁壶虽好,但太贵重,相比之下,陶壶正好。

陶壶煮水,有利于软化水质,使茶水口感更柔滑,喉韵更为细腻,也可以让茶香更高扬。

本期要给大家推荐一款很懂提升水质的陶壶,名为弥壶,以章金雄老师的陶土特别配方,与独特烧窑技艺制成,与众不同。作为今天的重磅推荐,入手这款陶壶真的非常划算。小巧可爱,容量500ml,女生拿都不会觉得重,配大气礼盒。

这是一款很懂得提升水质的陶壶。

弥壶选用优质高岭土、锂质土、加入多种矿土,以陶土特别配置配方精炼而成。由此制成的陶壶,自身富含矿物质,遇高温则释放,软化水质,使茶水口感更柔滑,出汤色清味甜。

用弥壶煮的水,呈弱碱性。

章金雄老师曾经做过测试,用相同的水在弥壶和普通白泥壶烧开后,自然冷却后用ph试剂测试结果;白泥壶煮的水和没煮过的水原水一样,偏中性,但是用弥壶煮的水呈弱碱性。呈弱碱性的水,水质更软,用它泡茶能最大限度的泡出茶叶的本色。

经过干烧测试,耐干烧。

它是极少数能够耐干烧的陶壶。普通陶壶在干烧后浇以常温水,极易爆裂,但弥壶不会。温馨提示,这里为极限测试,正常使用时请务必等陶壶自然降温。

实用性强,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加热。

这款弥壶不仅可以用电陶炉,文艺雅致的加热,还可以用炭炉,过上一段慢时光。甚至还能用燃气灶加热。

持续加热,壶柄也不会烫。

这款壶的容量为500ml,烧开后一人独品,两人对饮皆可。而且持续加热,壶柄也不会烫。关键在于娇俏可爱,装满水女生拿都不会觉得重。

如果嫌小,没有关系,茶的故事还准备了一款1200ml的大弥壶供大家选择,价格也是十分到位的。

出水有力,断水干净利落。

陶壶,最常见的就是出水断水不流畅。但是这把弥壶,即使只有20%的水,出水依然有力,水线温顺淡定,断水干净利落。最高注水量不要超过壶身的一半,这样既不会太重,烧水也快很多。

开壶,简单方便。

与铁壶、紫砂壶不同,弥壶开壶非常简单,只需要清洗几遍,再煮上一两壶热水。就可以进行煮水泡茶了。保养也很简单,喝完茶后把它晾干,多用擦拭壶身,滋养久了自然会呈现舒适的色泽。但是千万别用中性清洁剂清洗哦,它特殊的材质会有一定损坏的。

极简的茶席,有这么一把壶,就不会单调。

这把壶最吸引杯小茶的无非就在于简单舒适的器型,与洁白的外形。望第一眼就能感到缱绻的春意。即使在极简的茶席,有了这把弥壶,就不会感觉单调。陶壶煮水,可以软化水质,使茶水口感更柔滑,喉韵更为细腻,也可以让茶香更高扬。

怎样把柿子叶做成茶叶


柿子是大家都吃过的一种水果,它味道香甜,营养丰富,但是对于柿子叶人们注意的却不多,小编在这里告诉大家,柿子叶可以一种好东西,有着金叶子的称号,它的药用功效很多,既可以杀菌消炎,也可以滋养肌肤,更能预防气管炎和癌症以及坏血病。人们利用柿子叶常见方法,就是把它加工成茶叶,泡水喝。只是说到这里,有些人肯定会说怎样把柿子叶做成茶叶呢?别急,小编马上就把制作方法告诉大家。

怎样把柿子叶做成茶叶

1、把柿子叶制成茶叶时的选料

大家想把柿子叶制成茶叶泡水喝,最好在在六到八月之间,去柿子树上选择新鲜的嫩叶,采摘以后,用清水洗净,如果叶片表面太脏,可以用纱布擦拭一下,再用清水冼。

2、柿子叶制成茶叶时的处理步骤

大家把采摘的柿子叶清洗干净以后,再准备一个蒸锅,把处理好的柿子树叶放在蒸锅中蒸制三分钟左右,取出进行冷却处理。在冷却以后把柿子叶切成三厘米左右的长方形。

3、柿子叶制成茶叶时的干燥处理

把柿子叶切好以后,可以放在阳光下晒干,如果它很难晒干则可以把它们放在微波炉中处理一下,烘干三十秒就可以,时间太长,容易把柿子叶烤焦。把柿子叶烘干以后就是人们自制的柿子叶茶了,把它们存放在干燥密封的容器中,随时可以取出泡水喝。

怎样喝茶对身体更好?怎样喝茶对身体更好?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大碗喝茶既可解渴,又不会像喝酒一样误事;在王公贵族眼里,喝茶更是一件雅致的事情。喝茶能磨炼人的心性,也可养生,但如若“不会”喝茶,比如说不知道什么时间段适宜喝什么茶,哪种体质不适合喝什么茶,那么喝茶也就起不到养生的作用。

根据体质喝茶

中国的茶叶有3000多种分类,常见的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此外还有花茶等。有的人喝了绿茶会拉肚子,这可能是因为脾胃虚寒,因为绿茶本身性寒,进入人体后不被接受,马上被当做毒素排出去,因此就会腹泻。

体质健康的人在夏天喝绿茶,可以清热解暑,到了冬天,体弱、气血虚、脾胃寒的人以及老年人就不适合喝绿茶。喝茶的人要弄清楚自己体质温寒,脏腑功能旺盛多火者适宜饮绿茶或普洱生茶,脾胃虚寒者则可以喝熟普或者红茶。

女性在孕期需要安胎,这是需要五脏六腑协助完成的,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利尿作用,同时会增加孕妇的心跳次数和频率,加重心肾的负荷量,因此女性在孕期不宜喝茶。

根据时间喝茶

一天中喝茶的时间也有讲究,早上吃过早点后一至两小时这个时间段,我们胃部压力减轻,身体机能逐渐上升,喝熟茶养胃又提神。第二杯午茶,适宜在下午三四点钟饮用,此时身体机能趋于平衡,适宜喝生茶或者绿茶,晚上七八点钟可以喝一泡熟普或者红茶,具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但晚上喝茶不宜过浓。

不同茶有不同功效,喝茶禁忌要注意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绿茶护肝明目,红茶养胃,普洱茶降脂减肥。《本草纲目》中说:茶叶“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古人认为如果喝冷茶,会使体内的湿浊凝聚成痰;大渴及酒后饮茶容易伤肾,因此饮茶宜热宜淡。很多人相信浓茶能解酒,因为解酒需要多排尿,却不知多饮浓茶会对身体有伤害。

此外,空腹不宜喝茶,生病期间不宜喝茶,不宜用茶水服药,也不宜喝隔夜茶。善待我们的身体,身体才能给我们更大的回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