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过量对茶树的影响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对牙齿的影响 茶叶对血压的影响 茶树和白茶树

茶叶对牙齿的影响。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各个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为指导思想,集成成熟技术,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对钙的存在不适应的植物称为嫌钙植物,土壤中过多的钙质(特别是碳酸钙)会妨碍其生长发育。茶树是一种嫌钙植物,对钙的需求比一般作物低得多,过多的钙会造成“钙害”。

王跃华等研究表明,钙过量可引起光合系统膜结构的破坏,导致电子传递链受阻,茶树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茶树新梢的生长,成为制约高钙土壤茶区无性系茶树种植规模扩大的关键因素。

01.钙过量对茶多酚含量及儿茶素组成的动态影响

前2周钙过量处理与对照茶叶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之后差异不显著。钙过量处理前2周,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茶多酚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2处理茶多酚含量,分别达到27.51%和27.15%;钙过量处理3~5周,这种趋势发生改变,处理间茶多酚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儿茶素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茶多酚一致,经过前2周钙过量处理,钙过量条件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变化比较大,其他儿茶素变化较小,因此,钙过量处理条件下儿茶素总量的变化主要是EGCG和ECG引起的。

02.钙过量对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的动态影响

钙过量处理前2周各处理间茶叶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处理3周后二者含量均开始表现出差异。处理前2周,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一直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很小;从第三周至第五周,与对照相比,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处理第三周,150mg/L钙离子浓度(T2)处理条件下开始显著下降;而处理第四周和第五周,90mg/L钙离子浓度(T1)处理条件下即开始显著下降。

03.钙过量对咖啡碱含量的动态影响

与对照相比,茶叶中咖啡碱含量在钙过量处理条件下存在明显差异。从第一周至第五周,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咖啡碱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前3周咖啡碱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而处理第四周后,咖啡碱含量出现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相比,T1处理条件下即开始出现显著下降,T4处理条件下咖啡碱含量下降0.43个百分点。

04.钙过量对根系形态的动态影响

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与根系关系密切,本试验在测定茶苗新梢品质成分的同时,利用根系分析仪对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进行了分析。钙过量处理对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尖数的显著减少,而总根长、总表面积及平均直径的变化不显著。根尖数的减少幅度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T1处理条件下,经过5周培养,相对于第一周,根尖数减少了67.4,T4处理条件下根尖数减少量为99.80。随着钙过量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茶树根系的吸收根不断衰亡,直至根系失去吸收功能,同时茶树新梢也逐步干枯。Cy316.cOm

小编推荐

茶树生理特性: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茶树光合作用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1)光照 光照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而起作用的。茶树的光合作用通常随光强的增高而加快,但当光强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高。茶树光饱和点约在30~50千勒克司,在年周期中,一般冬眠和春季光饱和点较低,而夏、秋季光饱和点较高。同一季节中,则又因茶树生育情况而异,表现为休止期和茶芽萌发期,以及茶叶采收后期光饱和点较低,而茶芽生长旺期和采摘前光饱和点较高,其补偿点约为全日照的1%。 光质对光合强度也有一定影响,茶树光合强度在橙色光下最高,其余依次为绿色光和青色光。在红光下光合产物以糖类较多,在蓝紫光下,其光合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较多。 (2)温度 气温在25℃以下时,茶树光合作用随温度逐步升高而增强;25~35℃为最适范围;所温35℃以上时,温度继续上升,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气温达39~42℃时,就没有净光合作用了。其光饱和点为32千勒克司。超过48℃时,叶组织丧失光合能力,而出现永久性伤害。幼年茶树光合作用适宜的气温范围为20~28℃,而成年茶树为25~35℃,光饱和度为20~30千勒克司。 (3)水分 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叶子中水分亏缺,不仅直接影响光合成过程的水分供给,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同时也促使气孔关闭,妨碍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原生质的水解作用,促使呼吸作用增强。所以在干旱条件下,茶树的光合强度往往比较低。水分亏缺会引起二氧化碳(C02)扩散阻力的增大。水分不足可以引起气孔开口度的减小或者完全关闭,从而阻断了C02进入叶细胞,同时缺水也降低羟化酶的洗性,增大叶肉细胞阻力,因此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4)二氧化 大气中的C02浓度通常是300PPm(百万分之一),这远远不能满足茶树光合作用的需要。据测定,茶树C02的补偿点为60PPm,而饱和点约1300PPm。当C02浓度超过正常大气中的水平以后,光合速率仍随着C0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茶园力求通风透光,保证C02供给,以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 4.栽培措施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栽培技术措施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茶树的光合潜势,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其中采摘和修剪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在采摘条件下,茶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季新梢萌发初期至采摘前逐渐增加,采摘后叶面积骤减,光饱和点降至新梢萌发初期水准。直至下一轮新梢萌发生长,光饱和点又趋回升。修剪时由于剪去树冠上层枝叶,尤其是台刈或重修剪,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所以修剪前树体中光合产物累积量是修剪后茶树生长好坏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当地上部刚处休止前不宜进行修剪,否则不利根系贮藏物质的积累,影响树势更新生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剪后新梢萌发所需要的养料,除根部贮存物质外,茎中积累的同化产物,不会运向根部贮存,而是在剪后被活化用来供给新梢生长需要。 土壤肥力中主要营养元素缺乏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缺乏矿质元素常伴随着叶绿素合成受阻,此外由于叶面积减少、叶片结构的改变、气孔活动的减弱等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均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氮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氮供应成一定比例,因此氮缺乏能抑制光合作用。磷具有活化茶树生理机能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在施磷的同时,适当配施氮、押或镁、锰等微量元素,促进作用则更大。 茶树供水不足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灌溉能提高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加速气体交换,显著增强光合作用。相反,在淹水条件下,过多的重力水取代了土壤空隙中的空气,使通气不良,阻碍茶根吸水,引起叶片缺水,从而降低光合作用。 其他栽培技术,如和中植密度、排列方式等,同样也对茶树光合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茶树光合作用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1)光照 光照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而起作用的。茶树的光合作用通常随光强的增高而加快,但当光强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高。茶树光饱和点约在30~50千勒克司,在年周期中,一般冬眠和春季光饱和点较低,而夏、秋季光炮和点较高。同一季节中,则又因茶树生育情况而异,表现为休止期和茶芽萌发期,以及茶叶采收后期光饱和点较低,而茶芽生长旺期和采摘前光饱和点较高,其补偿点约为全日照的1%。 光质对光合强度也有一定影响,茶树光合强度在橙色光下最高,其余依次为绿色光和青色光。在红光下光合产物以糖类较多,在蓝紫光下,其光合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较多。 (2)温度 气温在25°C以下时,茶树光合作用随温度逐步升高而增强;25~35°C为最适范围,气温35°C以上时,温度继续上升,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气温达39~42°C时,就没有净光合作用了。其光饱和点为32干勒克司。超过48°C时,叶组织丧失光合能力,而出现永久性伤害。幼年茶树光合作用适宜的气温范围为20~28°C,而成年茶树为25~35°C,光饱和度为20~30千勒克司。 (3)水分 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叶子中水分亏缺,不仅直接影响光合成过程的水分供给,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同时也促使气孔关闭,妨碍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原生质的水解作用,促使呼吸作用增强。所以在干旱条件下,茶树的光合强度往往比较低。水分亏缺会引起二氧化碳(CO2)扩散阻力的增大。水分不足可以引起气孔开口度的减小或者完全关闭,从而阻断了CO2进入叶细胞,同时缺水也降低羟化酶的活性,增大叶肉细胞阻力,因此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空气相对湿度与光合强度之间呈负相关性。 (4)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CO2浓度通常是 300ppm(百万分之一),这远远不能满足茶树光合作用的需要。据测定,茶树CO2的补偿点为60ppm,而饱和点约1300ppm。当CO2浓度超过正常大气中的水平以后,光合速率仍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茶园力求通风透光,保证CO2供给,以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

栽培措施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栽培技术措施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茶树的光合潜势,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其中采摘和修剪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在采摘条件下,茶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季新梢萌发初期至采摘前逐渐增加,采摘后叶面积骤减,光饱和点降至新梢萌发初期水准。直至下一轮新梢萌发生长,光饱和点又趋回升。修剪时由于剪去树冠上层枝叶,尤其是台刈或重修剪,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所以修剪前树体中光合产物累积量是修剪后茶树生长好坏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当地上部刚处休止前不宜进行修剪,否则不利根系贮藏物质的积累,影响树势更新生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剪后新梢萌发所需的养料,除根部贮存物质外,茎中积累的同化产物,不会运向根部贮存,而是在剪后被活化用来供给新梢生长需要。 土壤肥力中主要营养元素缺乏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缺乏矿质无素常伴随着叶绿素合成受阻,此外由于叶面积减少、叶片结构的改变、气孔活动的减弱等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均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氢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氮供应成一定比例,因此氮缺乏能抑制光合作用。磷具有活化茶树生理机能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在施磷的同时,适当配施氮、钾或镁、锰等微量元素,促进作用则更大。 茶树供水不足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灌溉能提高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加速气体交换,显著增强光合作用。相反,在淹水条件下,过多的重力水取代了土壤空隙中的空气,使通气不良,阻碍茶根吸水,引起叶片缺水,从而降低光合作用。 其他栽培技术,如种植密度、排列方式等,同样也对茶树光合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喝茶会影响到钙的吸收吗?


喝茶等于喝农药?

网上曾经疯传过一种说法:超过9成的茶树都会喷农药,如果喝春茶就等于喝农药。但实际上,春天茶叶出芽的时候根本不存在害虫,所以完全无需打药,否则就是在浪费钱。

但是,上一年夏季和秋季施过的农药,很可能会有部分残留在土壤里。而现在农残检测技术越来越高级。因此会出现完全没打农药,结果也在春茶里检测出残留农药的情况。

那么,残留的农药会伤身体吗?当然不会。因为这种残留的量往往非常小,远远低于我国的“农残检测标准”。此外,一般我们每天喝茶会用到的茶只有几克,当茶叶冲泡后,农残能溶解在水中的量也极少,所以大家根本无需担心。

喝茶会影响到钙的吸收?

有这样一种理论:茶里含有草酸,会与钙产生反应从而影响到钙的吸收。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经不起推敲。

茶叶里确实有草酸,可含量非常低。沏一杯茶只需1~2克茶叶,其中草酸最多不超12毫克,然后还要考虑茶叶浸出率以及游离钙的量。到了最后,能让人体损失的钙最多只有几毫克,大家完全不必担心。

曾经有研究发现,长期喝浓茶的牧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不喝浓茶的中原人民高17%,其原因是说是茶叶中含较多利尿的咖啡因,会促使尿钙过度排泄。

但是这个研究早已被推翻,真正造成牧民骨质疏松的,是因为他们平时爱大量进食肉类,膳食中蛋白过剩,从而引起尿钙排泄增加。此外,爱喝酒、爱吃盐等等也都是他们造成钙流失的原因。(信息

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萌芽量的影响


目前,浙江一些茶区为了提早春茶的生产时间,提高春茶早期的名优茶比重,采取了一种新的树冠留养方式,即在春茶采摘后,对茶树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夏秋茶不采,使之长成相对于平面树冠而言的一种立体树冠,新抽生枝条经两季生长可长至50-70cm。这种立体树冠的留养,被认为较平面树冠更有助于提高茶园生产效益。为探明这种留养方式对早春茶芽萌发量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3月在浙江大学茶学系潘板基地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树冠立体留养方式可提高春茶早期的萌芽量

调查树龄相同、树冠留养方式不同的浙农113茶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的早春萌芽量。结果显示,调查小区内立体留养树冠早春萌发的茶芽量为313个,高于平面树冠的191个,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对浙农113而言,立体留养树冠春茶早期的茶芽萌发量可比平面留养的增加约60%,这对增加春茶早期名优茶产量,提高生产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2、不同树冠形态对不同茶树品种早春萌芽量的影响

如表1所示,相同管理条件下的平面树冠,因茶树品种不同,茶芽密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浙农113与黄叶早品种的早春萌芽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立体留养茶树树冠,如茶树品种不同,则新抽生枝条的长度不一,就同一品种而言,枝条越长,早春育芽量就越多,但节间长度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调查的3个茶树品种中,浙农113品种茶树的节间比乌牛早和黄叶早都短,因而尽管其新抽生的枝条较短,但由于该品种的节间也短,因此,其平均每根枝条上的可萌芽数量反而高于乌牛早与黄叶早。

表1不同茶树品种的不同树冠形态茶树早春萌芽量比较

品种

平面树冠

立体树冠

芽数(个)

主枝长(cm)

芽数(个)

主枝长(cm)

浙农113

191.00aA

77.33

27.00Aa

2.87

乌牛早

170.67Aab

104.00

25.67bB

4.07

黄叶早

130.33bB

101.00

21.33bB

4.74

注:1平面树冠的芽数为茶树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冠面下5厘米叶层中的早春萌芽量;

2立体树冠的芽数为平均每根枝条上的可萌芽数量;

3表中小写英文字母不同的,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大写英文字母不同的,表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3、不同树冠面茶树的早春茶芽状态

2005年3月10日在潘板基地调查时看到,两种不同树冠茶树上的茶芽状态有较大的差异。树冠立体留养的茶树,枝条粗壮,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的枝条数少,浙农113仅12根枝条,这些枝条上的叶片大,各叶腋间的腋芽都处于待萌发状态,芽体饱满,生长势强,萌芽点多;平面型树冠茶树生产枝较密、较细,早春茶芽较小。被调查的3个茶树品种的立体留养枝条上,上下不同部位的茶芽大小相似,且乌牛早和黄叶早这2个早生种各叶腋间的茶芽都已经萌芽或处于鱼叶展阶段;平面留养茶树树冠面上的茶芽较大,树冠面下部的茶芽较小,一些茶芽还只处于鳞片展阶段。结果显示,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茶芽萌发时间有不同的影响。立体留养的茶树因留养时间长,在肥培管理条件满足茶树生长需求的情况下,其茶芽较平面留养树冠的更为肥壮。

4、对立体树冠留养的评价

春季茶芽早发,生产效益就高,因此,一些名优茶生产单位利用种种措施以使春茶芽早发。立体留养茶树树冠是其中一种主要的栽培措施,在一些地方有一定的应用面积。调查表明,这种树冠培养方式可以提早春季茶芽的萌发,提高单位面积内的萌芽量,且芽体较肥壮,大小一致,有利于名优茶的加工生产,但是,利用这一措施进行名优茶生产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方面。一是生产洪峰矛盾突出,萌芽早,意味着需及时采收,这对采摘劳动力的安排、茶叶加工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二是生产的风险性增大,长江中下游茶区,早春常有倒春寒现象,近10多年来浙江茶区3月下雪、下冰雹也时有发生。例如,2005年3月12日浙江普降大雪,温州地区栽有较多的树冠立体留养的乌牛早和平阳特早品种茶树,茶芽都已基本萌发,此次降雪,使已萌动的茶芽全数受冻,茶农损失惨重。其三,资源利用率不同,在夏秋茶生产效益低时,树冠立体留养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但随着茶叶综合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夏秋茶生产效益的提高,其适用性也必定会随之发生改变。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生产情况下,适用于名优茶生产的茶树立体树冠留养模式,可以作为提高生产效益的一种补充,但其他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如肥培、病虫防治、采摘与加工的人力、机械配备等也应加强,并要充分考虑风险防范,要有一定的防冻措施。一个地区或一个有一定茶园面积的生产单位,不可大面积地采用这一留养模式,应合理调整种植茶树的品种、留养方式、修剪程度等,使茶季生产洪峰平缓,便于生产加工,同时也可延长茶季。此外,应加强对不同品种茶树不同留养方式的比较,以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进一步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