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茶之酸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乌龙茶酸 乌龙茶喝着酸 乌龙茶口感酸

【www.cy316.com - 乌龙茶酸】

一提到茶汤有酸,许多茶友第一反应便会是茶品品质不佳。似乎酸味成了好茶绝不应出现的属性。那么事实真的如茶友所想象的这样么?

随便找一本茶学专业教程,翻阅其中关于茶叶内含物质的部分便可发现,茶叶众多的内含物质中,竟有三分之一以上会呈现酸味。如此茶汤味道之中自然应有酸味,这已然是被现代科学严格证明的确凿事实。

但是许多茶友对此一定会产生疑问,为何其在品饮茶品时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酸味?

只要有活性的茶,或多或少都有酸味。但是在品饮茶品时,首先对我们的感官造成最强烈直接冲击的,往往是茶品的苦、涩、甜、香等更为明显的刺激,酸味在这些味道和感觉的掩盖之下往往会在被忽略。茶友不妨在下一次品饮茶品时,刻意的去捕捉茶汤之中的酸味,便可知此言非虚。

茶品中的酸,其实可细分为正面的酸与负面的酸。所有茶品,只要原料合格、制程正确、仓储得宜、冲泡得法,都可以表现出酸味。茶叶中正面的酸味可以看做是茶叶中活性物质在味道方面的呈现之一。

于普洱而言,新制生茶都略有微酸,一定年份的老生茶口感即以熟果酸为特色,味如梅子酸、水果酸,能化且可生津。渥堆熟茶是为仿制老生茶口感而创制的工艺。老生茶必具备酸、甜、苦、涩、香、滑,最优质熟茶亦须具备以上特点,其酸能化而转甜,韵达喉底而不锁,茶汤顺滑,此外还须低堆味。

而负面的酸,往往是因为制程或仓储的失败所致。比如茶品蒸压后若干燥不足即包装密封,便会造成酸馊味。熟茶若渥堆工艺失当也会使茶品带有酸馊味。负面的酸馊味品饮时会有酸而不化的感觉,同时会造成两颊紧锁等令人不悦的感觉。

上述制作失当的茶品,除了带有酸馊味。还会有汤色浑浊、刺激性降低等表现。这种负面酸味的背后意味着茶品的茶质受损。当其酸化开时,茶质受损便会更为明显。可惜许多饮茶者竟以此当做“转化快”的表现,实在令人莞尔。

不同的仓储环境,对于茶品的酸味呈现也会有不同影响。在干仓环境下存储的古树茶,品饮时会很明显的感受到其酸韵;而湿仓仓储的茶品往往酸味会较不明显——呈现酸味的物质在茶叶内含物质中往往都属于活性较高的部分,在高温高湿的极端仓储环境下会首先被消磨掉。而完全无酸的茶品只有在长时间存储在极端湿仓环境下,内质严重受损,甚至发生炭化的茶品中才会发现,此时的茶品已然失去了品饮价值。

对于其它茶类,工艺制程与仓储同样会影响茶的酸味。比如乌龙茶类若是经过高温焙火,也会使酸味消失。

好茶的口感,理应具有在“酸、甜、苦、涩、香、甘、滑、重”方面均衡的表现。正确认识茶之“酸”,学会辨识区分正面或负面的酸味,是每一个爱茶之人理应掌握的入门功课。

精选阅读

普洱茶重要成份之 氨基酸


【氨基酸】

氨基酸是含有氨基和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苯环 + 羟基 = 酚性羟基,当酚性羟基抢先于自由基侵入而与蛋白质结合时,蛋白质会被包裹或沉淀,此时,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生命活动中的氨基酸:人体(植物)到 细胞 到 蛋白质 到 氨基酸。

【与氨基酸相关的化学概念】

氨基酸在普洱茶中的物质属性是鲜爽度,其含量与其相应口感成正比例关系。普洱茶的熟茶在渥堆发酵中,由于氨基酸的大量降解和转移,鲜味尽失,重新合成醇类、酚类化合物,使普洱茶的陈香、陈韵独具特色。

氨基酸作为普洱茶重要的呈味物质,因氧化而大量减少,鲜味的流失换来了普洱茶的老陈。

氨基酸和茶多酚的氧化物,与儿茶素一起形成了普洱茶的醇厚回甘,使茶汤中的刺激物质变得醇和厚重。也就是说,氨基酸具有降解酚性物的作用,氨基酸含量越高,其中和能力越强。

例如:景谷大白茶因氨基酸含量过高,而使普洱茶变得更加柔和而缺少刺激。所以就茶叶的品质而言,氨基酸含量高的原料更适合用来加工成普洱茶的生茶。

在云南省的景谷县,很多茶农认识到了当地茶叶品质的这一特点,以大白茶为原料通过自然的避光萎凋“轻发酵”烘干提香(或阴干)制成“月光白”,这种茶用大叶种为原料,兼用红茶的加工工艺和绿茶的加工方式生产的茶叶,理论上很难判断茶叶品种的归属,因而我们把它放在交叉型衍生茶类。

【水之要】茶汤是酸还是碱?


茶汤是酸还是碱?有些茶友或许会说“茶不是碱性食物么,茶水自然应该是碱性喽”。究竟茶汤是酸还是碱,还是要经由实验得来。

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与之前【水之要】纯净水是否适合用来泡茶?近似的实验器材与环境。

实验环境:

相对湿度:75%

气温:25.8℃

气压:881.1hPa

实验茶品:

①2014春古树生毛茶

②2014宫廷普洱熟茶

③2006年古树生饼茶

实验方法:

每种茶品取茶8g,采用100cc盖碗,开水冲泡不洗茶,每道茶汤闷泡30秒,每道之间歇茶一分钟。合计出茶五道,待茶汤降温至室温后以pH笔和TDS笔检测茶汤的pH值和TDS值。

实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生、熟茶和老茶的冲泡结果,茶汤均呈现弱酸性,可见,茶水是酸性这一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茶叶析出物中含有许多有机物呈现酸性,大家熟知的茶叶析出物——植物碱,它的酸碱性也并非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无机碱的规律不同,植物碱有呈碱性的,亦有呈中性甚至酸性的。所以茶汤酸碱性仍需以实际检测结果为准。

那么是否就可以认为茶是”酸“性食品了呢?实际上坊间所谓的”酸碱性食品“本身就存在争议,同时它与化学上的酸碱性并非同一体系。化学上液体酸碱性直接通过检测得出,而所谓”酸碱性食品“的”酸碱性“系指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物的酸碱性,两者不可混同。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茶品品饮口感以”香甘滑重酸甜苦涩“八要素平衡为上,但这里的”酸“属于”酸味“,与化学上的酸碱性也不是一回事。实际中许多呈现酸性的物质未必有酸味,而呈现酸味的物质也未必具有酸性。

在【石昆牧老师专栏】观茶的次第中曾提到,喝茶应以无害为基本,以“好喝”为出发点,茶汤的酸碱性既然与健康无碍,那么聊作茶友席间谈资,也是极好的。

少数民族茶俗之——布朗族的酸茶


布朗族是我国云南西川版纳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受云南茶文化的影响,在布朗族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吃酸茶是布朗族特有的一种茶叶习俗,和普通的泡茶方法不同,布朗族人吃酸茶更侧重于将茶当成菜来食用。那么,布朗族人民是如何加工、生产酸茶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酸茶制作中

酸茶加工工艺的过程,首先是采摘茶树发出的当年嫩叶(生产酸茶不需要一芽一叶鲜叶,而要粗大叶片,加工时间晾7~10月份为宜);二是将采摘的粗大叶片蒸熟;三是将蒸熟的茶叶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7~10日左右,让它自然发酵,增强酸茶的色、香、味和散发部分水分(在自然发酵茶叶时不能馊、霉、烂),含水量保持在40%~50%左右;四是将晾过的酸茶原料装人竹筒内,而后将竹筒里的茶叶片压紧,不能松(砍鲜竹一棵,鲜竹越大越好,每一节,为一筒),然后封竹筒口,用绳子将笋叶扎紧在竹筒封口处,或者将笋叶剪成圆形和竹筒口一样大,堵塞竹筒封口处即可;五是选择埋酸茶竹筒地点,酸茶竹筒多埋在房前、屋后干燥的地方。埋酸茶时需挖坑,深30cm,宽20cm,长短根据竹筒而定。然后将装好酸茶的竹筒横放入沟中,再盖上土即可,这样酸茶的生产工艺全过程即已完成。酸茶埋在土中一般需要30天左右,最长可在土中埋8—10个月左右。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布朗族沿袭着吃酸茶的习俗,古朴而有趣。布朗族吃酸茶,称之为“敏宋”。他们吃酸茶时,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即食,不需用开水沏泡。吃酸茶一般都在早、晚时间,吃时,首先妇女烧起篝火,让篝火映红布朗族居住的竹楼客厅,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坐在木、竹凳上,他们边吸烟、边闲谈、边将这竹筒互相传递,先传给老人,老人又将竹筒传递给客人,每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自己动手,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而后放入口中嚼细、咽下。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化脂消积、醒酒、健身等功能。每次可吃酸茶2~5克,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食用。

布朗族同胞中流传一句俗语:酸茶早吃,一天威风,晚吃,赛过仙翁。

酸茶是布朗族贵重的礼物,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厚礼。以茶传情,以茶会友也是茶乡布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男女青年订婚、办喜事、建新房、老人祝寿等,客人来了,都要敬给酸茶或沏泡一杯香茗给客人品饮。无茶不成亲,按布朗族的风俗习惯,在姑娘出嫁时,要带上茶叶到婆家。如今,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男女青年虽然不用茶叶作为爱情的媒介,但也常把茶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友谊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布朗族酸菜文化的知识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布朗族人吃酸茶的历史由来已久,酸茶是布朗族人喜爱的一种特色小吃。对于外来的人们来说,可能会对酸茶这种食物会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当地的布朗族人来说,酸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

少数民族茶俗之——高山族的酸柑茶


酸柑茶是高山族人喜爱的一种茶。高山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主要聚居在我国台湾省,也有少数分布在大陆的福建省、浙江省等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传统语言和文化,但是没有本民族文字。酸柑茶主要是以台湾地区特有的一种“酸柑”为原料制作而成。

酸柑茶

高山族的饮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但又结合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酸柑茶,是客家一种民俗茶饮,流行于台湾桃园、新竹、苗栗、屏东山区客家居住地。台湾高山族的人们也喜欢制作并饮用酸柑茶。

酸柑又叫“酸橙”,是芸香科植物,造型颇为美观,果实比普通的柑橘大,皮厚而粗,果肉酸涩,不适合食用。客家人用酸柑同茶叶一起制成酸柑茶则非常可口,并且还有降火气,治疗中暑、食欲不振、咳嗽或扁桃腺发炎等功效。

酸柑茶的制法是,先把7~8分熟的酸柑采下,贮藏10多天,待酸柑皮软化,捏压时感到柔韧,有利于制作,否则在加工过程果皮易于破裂。制作时先用小刀在蒂部挖一个直径为3~4厘米的圆洞,要注意的是,这个洞的大小要预先计算好,因为被挖起的连蒂的酸柑皮,要留着当盖子用。然后用金属汤匙把酸柑肉(囊瓣)挖出来,置于容器内,加上茶叶和几片柠檬、佛手之类的中药材,搅拌均匀后再塞进空酸柑内,并将刚挖下的酸柑皮盖上,且用线绑牢。绑牢后用木板将酸柑压成饼状,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再取出晒干。如遇阴雨天,可挂在炉灶上方烟囱管旁烘烤干。等到酸柑皮从金黄色转变为黄褐色,直到变成又硬又粗糙的黑褐色时,就成了酸柑茶。

饮用酸柑茶时,要把整块的酸柑茶连皮切成小片,这时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和稍微甜腻的陈皮香。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浓淡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些冰糖则另有风味了。品饮酸柑茶,酸、甜、苦、香,涩,五味俱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泉州酸茶:解析酸茶传统制作技艺


始建于南北朝时的仙公山丰山仙洞,历史上以产茶闻名。仙公山志记载,仙公山的白水岩峭绝壁中,有一株天生茶树,高1米左右,靠天地雨露,滋润成长,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传说采此茶一叶,冲泡热水数碗,饮之,可提神祛病,名之"仙茶".此株仙茶,数百年来被称为山中珍宝。

据酸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杨约金介绍,在南宋高宗时期,因仙公山上庙宇重新修建,规模更甚从前。于是,先人们纷纷迁徙至仙公山脉四周安居,开垦山地,种茶为生。而酸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就是居住在山上的先人们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再结合酸茶树种而发明的。

酸茶乃洛江先人们智慧的结晶

1.晒青:把茶青放在笳篱里日晒每笳篱摊叶量0.5-1.2公斤,其间翻拌1-2次,日晒时间一般在下午4-5时。因为这时阳光较柔。

据记载,宋代晋北地区(现洛江区)已基本产茶,并将茶叶作为礼品相互赠送,并出售给各地茶商。元明清则有较大规模的发展。而酸茶传统制作技艺,在清末便传遍晋北地区(现洛江区)各乡镇,以及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各大队、生产队所生产的茶叶全部被泉州市茶叶公司收购。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从业者的更迭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酸茶制作技艺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到了濒危的地步。而原有的茶园、茶山也基本荒废了。

可以说,酸茶传统制作技艺是洛江先人和茶农们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科学、医学、经济价值。为了保护濒临消失的酸茶传统制作技艺,从小就懂得种茶、制茶的杨约金于上世纪60年代根据洛江先人们留下来的制茶方法开始学习制作酸茶。四十多年来,他总算保存下一整套完整的纯手工操作的酸茶制作技艺,并于2010年申报了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凉青:把整篱晒青叶移入凉青架上,茶青两笳篱拼合一笳篱,稍加摇动"做手",使茶青呈蓬松状态。

整套制茶工艺相当独特

"酸茶传统制作技艺,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其茶味的回甘全在手工操作工序中,十分精细,这也是其他茶类所没有的。"杨约金告诉记者,酸茶的传统制作工艺起初是比较简单的,纯粹用"脚揉手捻",几百年来制作工序使用器具无大完善,代代相传,制作技术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鉴于此,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杨约金特意走遍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以及本省,进行酸茶品种调研。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制茶技艺,不断革新采制技术。从以前的单一炒青、手捻、烘焙三道简单工序到现在的十二道工序,大幅度降低了原有酸茶的酸度和涩度,改进后的酸茶保留微酸、无涩、回甘、回甜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炒青:一般在当日傍晚6时-8时下鼎炒青。用木柴把鼎烧热,当鼎温升至摄氏200°左右,立即把叶子倒入鼎中,用木扒手不断翻炒,投叶量一次3公斤左右。

据了解,酸茶传统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采摘工艺有采摘期、采摘标准和采摘技术。初制工艺有:"晒青-凉青-炒青-揉捻-炒青-揉捻-炒青-揉捻-炒青-揉捻-发酵-烘干"12道工序;精制工艺则分为:"筛分-拣剔-拼堆-包装"4道工序。从这一制作流程不难看出,酸茶的整套制作工艺相当独特,这一道一道地晒、凉、炒、揉、烘,反复进行,像制作艺术品一样。

时至今日,全部工序都不能用机械代替。尤其是在整个制茶工艺中,还要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看天季节、气候做青"技术。简而言之就是要因时因地因茶青制宜。

4.揉捻:炒青叶出鼎后倒置于低脚结实木桌上,乘热双手握紧茶叶由内向外用力揉出,运用(揉、搓、压、抓等技术)反复数次,温度降低到手已基本上不烫时,把茶青放入鼎中再次炒青,反复四次,此时塑形已基本完成。

主要制作方法是:茶青在人为控制和调节下,经晒青、凉青、炒青使茶青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化学变化,构成独特的色、香、味内质;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而后又进行反复揉捻、发酵、烘焙,形成带有天然的"苔味、岩味"和特殊的酸厚甘甜高雅品质的酸茶成品。

为泉州制茶史增添新一页

可以说,酸茶制作技艺的诞生,为泉州地区制茶史增添了新的一页,为中国茶叶新增了一个独特的茶类,为我们奉献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原生态、纯天然的健康饮品。

5.发酵:将已揉捻好,塑形好的茶坯包于布巾里,放置于竹篓内,使其发酵,该发酵要掌握满足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聚合反应所需的色与温度、湿度及氧气量,形成酸茶的色、香、味品质特征,这是关键性工序,应严格控制好。

酸茶不仅是茶类产品中的极品,还具有防未病特征,对腹胀、腹痛、小便不利、水肿、痛风、尿酸过高等症状有特殊功效,自古以来一直是民间名贵珍稀的保健名茶,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

如今,现代传承人杨煜炜师承父亲杨约金,完全掌握了酸茶制作的技巧。最难能可贵的是杨煜炜打破传统单一的靠野生酸茶树提供茶青的采摘渠道,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酸茶繁育种植基地,突破酸茶树种无法繁育的技术,运用组培、嫁接,种子繁育等技术,不断创新培育了新一代酸茶品种。

6.烘干:把茶叶放在焙笼里,用炭火进行"低温慢焙"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称"走水焙",温度70o左右,每焙笼放两个茶团,约八九成干下烘,散热摊凉1-2小时,使茶叶内部水分向外渗透;第二次称"烤焙"温度60o左右,投茶量大约2.5公斤,历时1-2小时,其间翻拌2-3次,烘至茶梗手折断脆、气味酸纯,即可下烘,稍经摊凉后装入陶瓷大缸里,即为毛茶,可以泡饮。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酸茶在他的继承下能够更好地发扬光大。

什么是酸茶?酸茶的制茶原料和制作方法


酸茶是云南布朗族(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的一种喝茶习惯,每年5、6月采摘茶叶后,将嫩叶放在沂南地方发霉,然后放进竹筒埋入泥土里,经过数个月后挖出来食用。酸茶具有天然的苔味、岩味,和特殊的微酸、回甘、回甜、无涩的品质,可以放在口中咀嚼咽下,能解渴和帮助消化,是供自食或互相馈赠的茶叶佳品。

酸茶的来源:

酸茶源于野生酸茶树种,分布于洛江区罗溪、虹山、马甲一带。如今已突破酸茶树种无法繁育的情况,可运用组培、嫁接、种子繁育等技术人工培育。

据说,宋代晋北地区(现洛江区罗溪、虹山、马甲、河市)已产茶,并将茶叶作为礼品相互赠送,并出售给各地茶商。南宋·绍兴(1131—1162年)年间,因仙公山上庙宇重新修建,规模更甚从前,先人纷纷迁徙至仙公山脉四周安居,开垦山地,种茶为生。元、明、清茶叶生产有较大发展。居住在山上的先人们,吸取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再结合酸茶树种,发明了酸茶制作技艺,在清末便传遍晋北地区各乡镇,以及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等地。

酸茶的制作方法:

德昂族制茶方法与饮茶方式颇多,最具特色的便是德昂族的酸茶。其技艺有两种:

一是土坑法。人类尚未发明使用陶器前,将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用新鲜芭蕉叶包裹茶叶,放入事先挖的深坑内埋7天左右,然后将茶叶取出在阳光下揉搓并晒2天,待茶叶稍干时又将其包裹放回深坑内3天,取出晒干便可泡饮。泡饮时使用沸水,其味酸苦,有清洁口腔、清热解暑的功效,是原生态的绿色保健饮料。做菜用的酸菜则要适当在第二道工序时多放几天,取出后要在碾臼春碎晒干。食用时用水泡发后凉拌,其味酸涩回味,使人增加食欲。

二是陶器法。陶器创制后,便直接利用陶罐腌制酸茶了。

什么是酸茶?布朗族的酸茶历史


中国是一个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茶文化。布朗族是我国云南西川版纳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受云南茶文化的影响,布朗族也形成了颇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吃酸茶是布朗族的一种茶叶习俗,接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

酸茶加工工艺的过程,首先是采摘茶树发出的当年嫩叶(生产酸茶不需要一芽一叶鲜叶,而要粗大叶片,加工时间晾7~10月份为宜);二是将采摘的粗大叶片蒸熟;三是将蒸熟的茶叶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7~10日左右,让它自然发酵,增强酸茶的色、香、味和散发部分水分(在自然发酵茶叶时不能馊、霉、烂),含水量保持在40%~50%左右;四是将晾过的酸茶原料装人竹筒内,而后将竹筒里的茶叶片压紧,不能松(砍鲜竹一棵,鲜竹越大越好,每一节,为一筒),然后封竹筒口,用绳子将笋叶扎紧在竹筒封口处,或者将笋叶剪成圆形和竹筒口一样大,堵塞竹筒封口处即可;五是选择埋酸茶竹筒地点,酸茶竹筒多埋在房前、屋后干燥的地方。埋酸茶时需挖坑,深30cm,宽20cm,长短根据竹筒而定。然后将装好酸茶的竹筒横放入沟中,再盖上土即可,这样酸茶的生产工艺全过程即已完成。酸茶埋在土中一般需要30天左右,最长可在土中埋8—10个月左右。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布朗族沿袭着吃酸茶的习俗,古朴而有趣。布朗族吃酸茶,称之为“敏宋”。他们吃酸茶时,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即食,不需用开水沏泡。吃酸茶一般都在早、晚时间,吃时,首先妇女烧起篝火,让篝火映红布朗族居住的竹楼客厅,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坐在木、竹凳上,他们边吸烟、边闲谈、边将这竹筒互相传递,先传给老人,老人又将竹筒传递给客人,每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自己动手,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而后放入口中嚼细、咽下。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化脂消积、醒酒、健身等功能。每次可吃酸茶2~5克,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食用。

布朗族同胞中流传一句俗语:酸茶早吃,一天威风,晚吃,赛过仙翁。

酸茶是布朗族贵重的礼物,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厚礼。以茶传情,以茶会友也是茶乡布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男女青年订婚、办喜事、建新房、老人祝寿等,客人来了,都要敬给酸茶或沏泡一杯香茗给客人品饮。无茶不成亲,按布朗族的风俗习惯,在姑娘出嫁时,要带上茶叶到婆家。如今,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男女青年虽然不用茶叶作为爱情的媒介,但也常把茶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友谊和了解。

以上就是有关布朗族的酸茶知识介绍。酸茶不仅可以算是布朗族的一种特色小吃,还被布朗族人称作是美容的增寿茶,它既能美容还能防感冒、抗疟疾、驱虫、祛湿瘴等,是布朗族人们生活中必备的饮品和保健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