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垦茶叶集团:依托茶园发展休闲旅游,受到不少游客喜爱!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叶发展历程 茶叶发展趋势 唐代茶叶发展历程

茶叶发展历程。

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这变化。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一种休闲放松的好方式,在社会上流行开来。相对于远程旅游来说,周边的旅游对于常年忙于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更有吸引力。近年来,也有不少的集团资本看到其中的商机,纷纷进行短途旅游产业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垦茶叶集团是一个以制茶为主要产业的集团,现在改集团在发展茶叶生产的基础上,依托自身茶园的特色优势,努力发展各种各样的休闲旅游。

茶园观光旅游

近期从海垦茶业集团获悉,该集团旗下南海分公司依托地处定安县黄竹镇靠近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面向城市居民、旅游团队、旅游企业,积极开展自驾游、亲子游等“旅游+茶”体验活动。

南海分公司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以生产南海红茶、南海绿茶为主。其茶园分布在火山灰及火山石富硒地区,常年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据介绍,南海分公司根据不同游客群体安排不同茶旅体验。其中,针对中小学生、亲子游、自驾游安排采茶体验,茶叶知识科普,以及简易的加工环节;对于茶叶客商,则安排品茶、欣赏茶艺表演等活动。通过系列“旅游+茶”活动,推广海垦茶业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南海分公司还推出“茶叶订制”服务,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专门提供“一对一”的订制化服务,受到广大游客的热捧。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园规划--园地垦辟


园地垦辟 (1)地面清理 在开垦之前,先要进行地面清理,对园地内的柴草、树木、乱石、坟堆等分别酌情处理。柴草应先刈割并挖除柴根和繁茂的多年生草根;尽量保留园地道路、沟、渠旁的原有树木,万不得已才砍伐;乱石可以填于低处,但应深埋于土层1m之下,坟堆应迁移,并拆除砌坟堆的砖、石及清除已混有石灰的坟地土壤,以保证植茶后茶树能正常生长。平地及缓坡地如不甚平整,局部有高墩或低坑,应适当改造,但要注意不能将高墩之表土全搬走,须采用打垄开垦法,并注意不要打乱土层。 (2)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平地及15°以内的缓坡地茶园,根据道路、水沟等可分段进行,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以使坡面相对一致。若坡面不规则,应按“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开垦。如果有局部地面因水土流失而成“剥皮山”的部分,应加客土,使表土层厚度达到种植要柬。生荒地一般经初垦和复垦。初垦一年四季可进行,其中以复、冬更直,利用烈日曝晒或严寒冰冻,促使土壤风化。初垦深度为50cm左右,土块不必打碎,以利蓄水;但必须将柴根、竹鞭、金刚刺、狼箕等多年生草根清除出园,将杂草理出成堆集于地面,防止杂草复活。复垦应在茶树种植前进行,深度为30-40cm,并敲碎土块,再次清除草根,以便开沟种植。熟地一般只进行复垦,如先期作物就是茶树,一定要采取对根结线虫病的预防措施。 (3)陡坡梯级 茶园的开垦,坡度在15°-25°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无法等高种植,可根据地形情况,建立宽幅梯田或窄幅梯田。陡坡地建梯级茶园的主要目的,一是改造天然地貌,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二是保水、保土、保肥;三是可引水灌溉。 4、梯级茶园建设原则 ①梯面宽度便于日常作业,更要考虑适于机械作业。 ②茶园建成以后,要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下雨能保水,需水能灌溉。 ③梯田长度在60-80m之间,同梯等宽,大弯随势,小弯取直。 ④梯田外高内低(呈2°-3°,为便于自流灌溉两头可呈0.2-0.4m的高差),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⑤施工开梯田,要尽量保存表土,回沟植茶。 (5)梯面宽度确定 梯面宽度常随坡度而定,同时,也受梯壁高度所制约。从各地经验看,梯面宽度在坡度最陡的地段不得小于1.5m,梯壁不宜过高,尽量控制在1m之内,不要超过1.5m。可用测坡器等测出坡度,选择梯面宽度。 (6)梯坎的养护雨季要经常注意检修水利系统,防止冲刷;每年要有季节性的检修。种植护梯植物,如在梯壁上种植紫穗槐、黄花茶、多年生牧草、爬地兰等固土植物。保护梯壁上生长的野生植物,如遇到生长过于繁茂的而影响茶树生长或妨碍茶园管理时,一年可削除1-2次,切忌连泥铲削。新建的梯级茶园,由于填土挖土关系,若出现下陷、渍水等情况,应及时修理平整。时间经久,如遇梯面内高外低,结合修理水沟时,将向内泥土加高梯面外沿。

古丈县:依托生态环境优势 发展茶乡旅游产业


中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了,其中,绿茶是我国出产量最高的茶类,在我国的茶叶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绿茶品牌众多,而古丈毛尖作为我国历史名茶之一,是绿茶中的珍贵品种,产于湖南古丈县,是湖南有名的特产。在古丈县,当地人民依托古丈茶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茶乡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不仅有效地促使茶产业转型升级,还带动当地茶农脱贫致富。

古丈县

在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三五成群的妇女一边采摘鲜茶,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说,牛角山村从一个每五户就有一名光棍的贫困村,现已变成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民俗保护村、百佳茶叶村、农民合作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古丈毛尖茶叶这一“绿色金矿”功不可没。

“我们‘牛村’有313户1306人,茶园面积10800多亩,人均茶园就有8亩多。”2016年村里人均收入达74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后100户385人全部脱贫,在古丈率先实现了小康。

谁也不会想到,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山沟沟。“那个时候,村民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种点红苕包谷,村里都穷出名了。”龙献文介绍道,“当时村里工作推进难、人地矛盾大、群众意见多。”虽然毗邻省道,山上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垦好的老茶园,但常年没人护理,加之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村民守着“绿金”却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穷则思变。“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富起来?还是要靠产业发展。”2009年,牛角山村开始实施退耕还“茶”,确定了“产业兴村、文化活村、旅游富村、经济强村”的思路,围绕青山绿茶做文章,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发展茶叶托底,主攻有机茶叶、生态养殖、苗寨旅游和苗族餐饮业开发。

古丈县

当地采用“村支两委+公司+合作社+科研院校+基地+农民”运作模式,让村民以土地、房屋、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入股村办企业,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盈余分配、二次返利、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村民尝到了种茶的甜头。

2010年,古丈县委、县政府提出把茶叶产业作为第一富民产业的决定,依托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特有资源,着力推进茶叶标准园、精品园建设,不断推动“园、社、企、水、路”综合配套,完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区+贫困户”和“市场主体+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加速了农业现代进程,把更多资金投向茶叶产业,为贫困群众“造血”。

茶叶产业发展起来了,苗家人又开始思考怎样把产业做大做强。当地最终确定了“以茶为媒、以茶促旅、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为山村产业转型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如今,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牛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古丈夯吾苗寨旅游公司等企业越做越大,村里的农家乐、茶厂、养殖场如春花般竞相绽放。“现在村里有6家村办企业了,仅茶叶销售年全村收入就有1200多万元,游客纷至沓来,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龙献文说。

古丈县

因茶而兴,因茶致富。牛角山村附近的龙鼻嘴、岩寨、桐木、排达等村寨的村民也跟着受益——小孩老人都可以到茶园采茶,合作社以每斤80元收购鲜叶,村民干一天还有劳务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

“我们的夯吾苗寨实现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收入1700多万元。”说起乡村旅游,龙献文激动不已,“牛角山村农家乐开业几年来,累计接待游客也有20万人次,收入也过了一千万。”

论茶问道皆一味,茶旅融合意流长。2016年,古丈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7.5%和17.8%。目前,“夯吾苗寨”、“默戎苗寨”等旅游接待人数持续攀升,红石林、坐龙峡、高望界等一大批景区和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纵情湘西山水,茶飘香旅人来,古丈的茶旅融合方兴未艾,正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茶叶产区打造茶文化旅游 推进茶旅游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每年我国的茶园面积以及茶叶产量都在增加,将茶园打造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文化变成旅游品牌,带动茶乡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十堰作为全国知名的产茶大市,是万里茶道重要的茶源地和集散中心,种茶历史悠久、生态条件优越、旅游资源富集,多地茶产区靠茶叶留香秦楚大地,扬名天下。十堰市旅游委特此推出了竹溪县以及竹山县等多条茶文化精品线路,让古老的“万里茶道”重焕生机、再现光华。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推荐地点:竹溪县

线路:新洲镇—汇湾镇—水坪镇—中峰镇—蒋家堰镇

茶叶品种:竹溪龙峰、箭茶、梅子贡茶

竹溪县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400多年前就有梅子垭贡茶的传说。梅子贡茶最早产于汇湾镇梅子垭,春秋末期梅子垭茶成为朝廷贡品,唐代梅子垭茶被武则天钦定为御用贡品,至今汇湾镇梅子垭村还保留有半亩古茶园。梅子垭贡茶观光园还曾荣获2016“中国最美茶园”称号。竹溪龙峰核心产区位于龙王垭,这里山峰雾腾如龙,其“箭茶”、“龙峰”两大系列产品多次获国内、国际金奖,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2006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龙峰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竹溪古属庸国,拥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古庸文化发祥地。依山傍水的竹溪,典雅秀丽,兼有现代气息和田园风格,这里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切割最深的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八里长峡,有东周时期古遗址楚长城遗址、有中国自然国心鸡心岭、真武大帝修炼飞身之地偏头山、野生金丝楠木旅游地新洲楠木寨等绮丽美景,古寨堡、古村落、古民居遍布山野。

推荐地点:竹山县

线路:国际绿松石城—上庸镇—麻家渡镇—宝丰镇—得胜镇

茶叶品种:圣水翠峰、毛尖、乌龙茶

竹山县种茶历史悠久,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到唐代极盛时期以后,圣水绿茶成为贡品。竹山县的圣水村现已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圣水翠峰”有机绿茶核心产业基地,圣水毛尖多次被评定为“湖北名牌产品”,在第二、三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两次夺得金奖,2006年获评为湖北十大名茶。

走进竹山,就像走进一个桃花源。这座小城,如她的名字般不事张扬,在山水之中隐藏着独有的秀美和灵动。竹山县城,宽阔美丽的堵河带环城而过,国际绿松石城古朴大气,素有“金銮宝殿”之称的古庸国都城上庸镇曾是古建筑的大观园,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色旖旎,人类始祖圣地女娲山风景秀丽,漫步在圣水茶场的山间小道,云雾缭绕在万亩茶林间,茶香氤氲中带着一点点春雨的露湿,好似误入仙境。

推荐地点:房县

线路:土城镇黄酒村—尹吉甫镇—野人谷镇—红塔乡—军店镇—窑淮乡三岔村

茶叶品种:绞股蓝茶、绿茶

“房县绞股蓝”是房县特色农产品,房县野人谷镇享有“中国绞股蓝第一乡”的美誉,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房县绞股蓝茶荣获“湖北名牌产品”的称号。据检测,房县绞股蓝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是人参的四倍,具有极高的药用及保健价值,具有降脂、降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被誉为“南方人参”,深受消费者欢迎,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房陵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逶迤于世界名山神农架和武当山怀抱的房县,青山抱绿水,数千年历史的熏陶,使房县形成了独特的帝王文化、道教文化、皇家饮食等丰富的文化遗产。你可以在这里追寻诗经溯源地,感悟房陵诗经文化;漫步军店镇明清古街道,领略显圣殿景观,亦或是寻香温酒,品尝房陵百年老酒味,更可以一探神秘野人踪迹,畅享山水乐趣。

推荐地点:武当山特区

线路:老营景区(玉虚宫)—磨针井—八仙观—琼台—金顶景区

茶叶品种:针井、剑茶、奇峰、毛尖

武当道茶,因武当太和山,亦名太和茶。聚道教仙山之灵气,融道教文化与茶文化于一体,早在唐朝和宋清时代就被列为朝廷贡品。

武当山八仙观村已成为十堰市有机道茶生产示范基地,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道茶文化之乡”。武当道茶品牌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一起成为我国四大特色名茶,享誉海内外。

六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敕令“北建故宫,南修武当”,遣30万工匠历十三寒暑,铸就八百里武当山建筑群的旷世恢弘。这里有“十里桂花香、九曲黄河墙、一里四道门、一柱十二梁”太子坡,有元代保留下来现存最完整的石殿天乙真庆宫,有天下第一灵香龙头香,有被誉为古今天下第一殿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宏大精美的古建筑群,恢宏奇丽的山水轮转造就了仙境般的武当山。

推荐地点:丹江口市

线路:浪河镇—土关垭镇—丹江口城区—太极峡景区—习家店农博园

茶叶品种:红茶、乌龙茶、武当剑茶、武当毛尖

丹江口市浪河镇青莫村的圣和茶场,是武当道茶的发源地。如今的青莫村,处处飘茶香,运用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的理念、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了乌龙茶、“武当道系列茶”等新产品。

在丹江口浪河镇做回人间采茶客,沿途一览风景秀丽、碧波千倾的库区风光,到沧浪海旅游港戏水观景,在中国最美山水公路上体验骑行乐趣,于太极峡观览万山群峰之中的绝妙“太极图”,在景区刺激的玻璃桥上御风而行,亦可以到习家店农博园观赏千亩花海。

推荐地点:茅箭区

线路:东沟景区—桃花岛—泰山观—营子村—秦巴植物王国

茶叶品种:绿茶

茅箭区至纯的水,至美的山,孕育出了特有的茶香味道。一进入东沟村,就听到入口处的清水平台流水潺潺,鸟鸣山涧,茶香四溢,满眼郁郁葱葱,让人忘却烦恼和城市喧嚣,只想肆意徜徉在这天然氧吧中,沿途经过桃花岛、泰山观入眼处尽是一幅山水画卷。位于赛武当自然保护区营子村下的五步河,沿乡间小河绵延5公里分布着大片茶园,从营子村转过桃花湖,秦巴植物王国内花开正艳,俨然一童话世界。

推荐地点:郧阳区

线路:茶店镇—白桑关镇—谭家湾镇—柳陂镇

茶叶品种:绿茶

郧阳茶叶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已有成片栽培,主要是本地产的群体小叶茶,全区各地均有分布。

郧阳区的茶店镇是湖北省“楚天明星镇”,茶店镇的樱桃沟更是以“最美乡村”享誉荆楚大地。沿着品茶路线,你可以沉浸在白桑关镇高源村的阵阵茶香、在谭家湾镇五道岭村品尝“桂龙云剑”的手工茶叶;还可以在柳陂镇的青龙山地质博物馆看看恐龙蛋化石,这里是湖北省首家以恐龙主题展示为主的博物馆,也是鄂西北目前最大的地质博物馆。

推荐地点:郧西县

线路:河夹镇—郧西县城—安家乡—五龙河

茶叶品种:神雾茶

郧西北依秦岭,安家乡的神雾岭茶场就是郧西传统产茶区之一。神雾岭茶曾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湖北省鄂茶杯金奖,湖北精品及十堰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是十堰三大名优绿茶之一。

闻着河夹镇的茶香前行,你将来到有“中国婚旅之城”、“七夕约会之乡”的郧西县城,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游览以“郧西古景、神秘天河、七夕民俗”为旅游特色的七夕文化旅游区,你可以去安家乡神雾岭村细品高山神雾岭茶,更可以在有“中国小九寨”和“天然氧吧”之美称的国家4A级景区五龙河体验山水之乐。

茶文化之旅是将茶叶资源以及茶文化进行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将茶叶的生长环境以及茶叶生产、茶叶文化等融为一体进行来发,茶文化是茶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茶叶产区打造成茶文化旅游同时也是能带动茶乡人们的生活发展。

安徽宣城:路西村发展茶旅游 “空中茶园”促脱贫


近年来,很多茶乡都在转型升级,不少地方发展其了茶旅游业,在安徽宣城旌德县三溪镇路西村,当地也办起了生态茶旅,如今“空中茶园”作为3A级景区,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在山脚下,有一间滨河民宿,6间标间常常供不应求,店里的土特产更是销售火爆,屋外展示墙上还有不少外国游客留下的赞赏语言。店主是当地人,64岁的马来青,很难想象几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何脱贫的?马来青说正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两山理论”,他的民宿和带来民宿生意的“空中茶园”,都是这么来的。

空中欣赏茶园

路西村有片上世纪六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由于疏于管理,效益低下。近年来,该村整合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茶叶产业项目资金,在茶园新增800亩滴灌设施,让老茶园焕发了勃勃生机,并新建了1公里沥青道路,将茶房修葺一新,打造“空中茶园”景点。为经营好空中茶园景点,该村创新方式,以空中茶园为核心,把村集体512万元资产打包,委托江苏客商合作经营,用于旅游开发,创成了3A级景区。通过空中茶园旅游开发,该村集体年基本收入达到23万元,还可获得景点门票分红,过去靠茶叶“产品卖钱”的老模式变成了如今“服务挣钱”的新业态。

“从建设美丽乡村转型升级为经营美丽乡村,明确‘全域旅游+精准扶贫’让村民真正从旅游中受益,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路西村党总支书记黄晓本介绍,自从开发了“空中茶园”景区,全村共带动村民发展36户农家乐、11户农家客栈,餐饮、民宿、土特产销售收入年均80万元,还聘用了3名贫困户从事保洁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利用乡村旅游扶贫资金10万元,购买了5台自动售货机,配置农产品销售车2辆,专门向游客销售贫困户生产的农特产品。贫困户李国健告诉记者,光旅游一项,他家的年收入就增加了8000元。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路西村全村44户贫困户90名贫困人口2016年就全部实现脱贫。

茶山休闲亭

站在路西村的空中茶园高处,眼前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如今的路西村已成为旌德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颗闪亮明珠。对于未来,黄晓本表示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茶园上正在建设帐篷木屋,以后游客来游玩,可以休憩,还能观看采茶表演、古筝演奏……

优质茶园——垦植与管理技术


1、茶园规划

(1)园地选址要求附近所产茶叶品质好,避风向阳的南坡地;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

(2)坡地茶园按等高梯级设计,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最大坡度不超过25度。梯面宽度最小1.5米。

2、茶园开垦

首先清理地面上零星的树木等杂物;然后初垦开沟吊漕,深度50厘米以上,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深度30厘米以上。对园地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

3、茶树种植

(1)茶园种植品种应适制桐城名优茶,国家和省级鉴定的早中熟无性良种茶苗,根据生产需要搭配。

(2)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规格:150×40×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其中500株为备用苗,用边行双条栽,备第二年移植补缺。

(3)种植时期秋栽10月上中旬,春栽2月中下旬。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对定植行开一条深50厘米、宽60厘米的种植沟,并分层施入基肥。每亩用绿肥或土杂肥1500~2500公斤(发酵)、磷肥25~50公斤,分层施入。第1层(最下层)施绿肥或土杂肥(也可在开沟吊漕时进行),第2层施饼肥,第3层施磷肥,基肥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定植沟保持20厘米深度,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土八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厘米。

4、茶园管理

(1)定型修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当树高达70厘米左右,树幅达85厘米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行间铺草优质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公斤,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麦秆等。

(3)间作绿肥 茶园间作绿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对1~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对于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坎边绿肥以选用多年生绿肥为主,可选用紫穗槐、知风草、霜落、大叶胡枝子等。

潭江镇:依托茶园生态环境优势 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时下,将茶叶观光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是对茶园的二次利用,也是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潭江镇,依托当地茶园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茶园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仅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还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茶旅融合

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韩江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潭江茶早已是“儿孙满堂”。天蓝山绿,树茂林丰,走进潭江镇官下村,潺潺的流水与整洁的村道交相辉映,观望连绵万亩的茶园,呼吸着清新的气息,俨然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潭江镇,茶叶发展的气候已经形成,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即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目标,从文化底蕴、包装设计、茶叶品质入手,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向优质、安全、品牌方向发展,让潭江茶叶占领到一个更有优势的“高地”。

“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适度规模、择优发展的原则,优化茶叶种植区域结构,重点围绕官溪片区打造万亩有机茶生产原料基地。”彭晓东表示,在建好现有的2.9万多亩高标准茶园的同时,逐步对4万多株珍贵的老茶树进行保护性开发,真正把茶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实行高端定制,全面打响古茶树茶乡品牌。

如何传承“名茶”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近几年异军突起。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建设茶歌、茶艺、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食为一体的茶叶强镇,是潭江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探索。

“每年都会有来自潮揭汕、珠三角等地的游客前来小住几天,该村也借机大力发展新农村特色文化体验游,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官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介绍,官下村已经找准定位,依托万亩茶园,打造“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彭晓东表示,计划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融合中华传统茶文化、畲族文化进行规划和建设,再推出一批涉茶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茗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实现茶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延伸茶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优质茶园的垦植与管理技术


1、茶园规划 (1)园地选址要求附近所产茶叶品质好,避风向阳的南坡地;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 (2)坡地茶园按等高梯级设计,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最大坡度不超过25度。梯面宽度最小1.5米。 2、茶园开垦 首先清理地面上零星的树木等杂物;然后初垦开沟吊漕,深度50厘米以上,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深度30厘米以上。对园地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 3、茶树种植 (1)茶园种植品种应适制桐城名优茶,国家和省级鉴定的早中熟无性良种茶苗,根据生产需要搭配。 (2)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规格:150×40×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其中500株为备用苗,用边行双条栽,备第二年移植补缺。 (3)种植时期秋栽10月上中旬,春栽2月中下旬。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对定植行开一条深50厘米、宽60厘米的种植沟,并分层施入基肥。每亩用绿肥或土杂肥1500~2500公斤(发酵)、磷肥25~50公斤,分层施入。第1层(最下层)施绿肥或土杂肥(也可在开沟吊漕时进行),第2层施饼肥,第3层施磷肥,基肥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定植沟保持20厘米深度,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土八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厘米。 4、茶园管理 (1)定型修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当树高达70厘米左右,树幅达85厘米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行间铺草优质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公斤,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麦秆等。 (3)间作绿肥 茶园间作绿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对1~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对于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坎边绿肥以选用多年生绿肥为主,可选用紫穗槐、知风草、霜落、大叶胡枝子等。

依托茶文化和茶园发展茶旅 湄潭县打造特色茶旅度假城


时下最热门的旅游,当属茶文化旅游啦,游客可以一边欣赏茶园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谓一举两得啊,不仅能够舒缓身心,还能陶冶情操。近期,在湄潭县,依托茶文化和茶园,发展茶文化旅游,打造特色茶旅度假城,助推茶产业升级转型。

茶旅

9月2日下午,以“中国茶海·休闲湄潭”四季游之“清凉一夏·茶缘之旅”为主题的贵州湄潭旅游推介会在长沙举行。本次长沙推介会是湄潭县针对全国十大高温城市开展的“清凉一夏·茶缘之旅”系列活动的收官之站,湄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行向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介绍了湄潭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地理气候环境、丰富的旅游商品、旅行社优惠政策等。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全县现有中华茶文化博览园和湄潭茶海生态园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湄潭茶文化体验游、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浙大西迁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游正蓬勃发展,各地游客慕名茶海之阔,千里迢迢纷至沓来。

茶旅

湄潭以茶立县,被称为贵州茶叶第一县,中国第二大产茶区,拥有“茶海”、“茶壶”、“茶汤”、“茶城”、“茶村”5张名片。其中“中国茶海”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连片茶园,面积达6万亩,在2010年被评为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之一。而“天下第一茶壶”“实物造型,壶高73.8米,壶最大直径24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有“茶汤”之称的湄潭国际温泉度假城,是集度假酒店、度假公寓、温泉洗浴、配套商业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型旅游地。而“茶城”是指中国茶城,耗资10亿元打造,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绿茶交易中心。“茶村”指拥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全村茶园户均约10亩、人均2亩以上,该村与周边金花、龙凤、德隆等茶叶专业村连成一片,构成国家AAAA级景区“茶海生态园”。村内“千壶园”为主格调的“黔北民居”新村更是村内的一道湄潭旅游靓丽景观线。

茶旅

本次推介会吸引了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广大市民等近千人参与,在推介会上表演极富湄潭特色的文艺表演、展示茶艺品茗、通过微信摇一摇、有奖问答等互动体验节目,吸引了众多长沙市民参与互动。在湄潭旅游商品展区,咨询湄潭旅游信息、购买旅游商品的市民络绎不绝。

长沙作为湄潭县旅游的重要客源地之一,近年来前往湄潭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在本次旅游推介上,湄潭县推出了对长沙各旅行社的优惠政策,以吸引长沙游客。同时在推介会上,来自新闻界、旅游行业的嘉宾们分别就感兴趣的问题向前来推介的湄潭县政府领导做详细的了解。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湄潭旅游资源、旅游商品等给予肯定,并表示近期将组织业内人士来湄考察参观,为下一步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