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国际茶博会:1500款名茶亮相展出 意在传承中国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文化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www.cy316.com - 茶文化】

6月1日,“第十一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华爱茶嘉年华”在广东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茶博会汇聚; 海内外众多的茶叶品牌,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商纷纷将自家珍藏多年的名茶展出,据统计该次茶博会共有1500多款名茶参展,其中有超过100款老茶可供现场观众免费品尝。该次茶博会主要以茶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为主旨进行的茶叶展示。

广东东莞国际茶博会现场

东莞是中国藏茶之都,这里的存茶量、老茶保有量、老茶交易量都位居中国第一,是中国重要茶叶贸易集散地。东莞国际茶博会自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了海内外茶商尤其是老茶茶商首选的经贸交易平台,引领着中国茶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辐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影响遍及海内外。

本届东莞国际茶博会共设名茶区、茶器区、千款老茶区、茶与生活区4大展区,吸引了海内外200多家茶企参展,展品覆盖了整条茶产业链,不仅有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青砖、福建白茶,以及红茶、绿茶、乌龙茶等最受市场欢迎的茶类,还有创新的柑普茶、陈皮茶、各类花茶。

现场茶文化展示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1500多款珍藏多年的名茶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88青饼,97水蓝印,99绿大树,97橙中橙,大白菜,德兰沱茶等,其中有超100款老茶可以供现场观众免费品饮。除了琳琅满目的名茶展示,展会现场还可以欣赏到中国茶道表演,古法普洱茶饼制作等技艺,让人们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东莞国际茶博会现场

凭借其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东莞国际茶博会近年来也成为中国茶品类走向国际的重要平台。在本次展会上,湖北省农业厅就组织湖北青砖茶企集体亮相,并专门搭建了战国城楼风格的展示区,吸引海内外客商了解湖北青砖茶。在开幕当晚,主办方还举办“湖北青砖茶之夜”,通过湖北茶歌《万里茶道香天涯》、茶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人们了解湖北青砖茶的的历史文化。

cy316.cOM编辑推荐

2017第四届国际茶博会在甘肃举行 弘扬中国茶文化


7月28日,由甘肃省茶叶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支持,广州市东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兰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甘肃举行,本届茶博会,汇集各地名茶,还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缤呈的各类茶文化活动。

陇茶

28日,第四届中国(兰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启幕。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等近万种茗茶悉数亮相,展馆内还汇聚了近3万件紫砂艺术作品及江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日本等地各类瓷器茶具产品、茶文化配套用品,为兰州民众奉上了一场“方兴未艾”的中国茶文化盛宴。

“让陇茶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张名片!”茶博会启动当天,甘肃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解放在介绍茶博会精品之余,重点推荐了陇茶文化。当天,包括甘肃陇南地区的名优绿茶“碧山玉叶”在内的众多茶叶品牌厂商,向兰州民众展示了各产茶区的最佳茶品及特色茶文化,民众免费品尝了各地的茶品,并观赏各地特色茶文化表演。

陇茶文化表演

解放介绍,中国(兰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已在兰州成功举办三届,渐逐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及规格最高的茶业及茶文化专业展会,它为推动中国茶文化及茶产业发展作出不小贡献;为推动甘肃特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本届茶博会秉承“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流通、拉动茶消费、打造茶品牌”的宗旨,聚焦行业精英,展示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宣传,拓展营销渠道,以强劲的发展态势和优质服务为广大茶企、参展商搭建了一个规模大、规格高的中国西北地区茶文化交流和茶贸易采购平台。

茶商书法展示

本届“兰州茶博会”规模宏大,內容丰富,展品众多,活动形式多样,将为广大民众、爱好者奉献一场精彩缤呈的文化盛宴。此外,茶博会不仅为茶业厂商展示新品,寻求合作和打造品牌提供广阔平台,更成为甘肃茶经贸与国内外业界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也将为广大爱茶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品好茶的好去处。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梁伟德认为,近年来,甘肃茶文化方兴未艾,掀起了饮茶健康养生文化的热潮,形成了庞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各地区涌现了众多的茶叶经营商铺和茶叶批发市场。为推动甘肃、中山两地和其他茶叶产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瓷器茶具产品、茶文化配套用品

“希望中国的茶产业和茶文化,通过茶博会,通过‘一带一路’,联结五洲,走向世界,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甘肃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会长于忠正如是说。

[上第名茶] 中国茶文化中的道缘


中国的茶,中国的茶文化,从一产生就浸滛着道教精神和道教思想,与“道”结下不解之缘。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陆羽《茶经》)。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农业之神,最先使用茶,是作为解毒的方子。“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本草经》)。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荼”,(今之茶)。除了解毒,人们又发现茶的其它药效,“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经》)。壶居士《食忌》还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至明朝隐士罗廪《茶解》仍说:“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然蕴有妙理,非深知笃好不能得其当”。说神农发现茶或是托古,能羽化轻身的茶,也许正是竭力寻找长生之药的奉道之士所发现。“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被誉为“草木之仙骨”。《山海经?西山经》载曰:“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这种长生不死的丹木,当然是想成仙得道者的追求。自庄子阐发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后,“仙能飞行云中,神化轻举”“老而不死”,就一直鼓舞着世间的执着追求者。被称为“神仙道教”的信奉者们,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神仙传?彭祖传》),寻药食草者不计其数。“玄中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刼长”,“我生求羽化,云中采药蔬”。“采药层城远”,“穷遍一根莲”。“岩崖产灵药,等闲人顾稀”。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道士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草木仙药众多,茶也应在其中了。养生是成仙的基础,李白诗“神农重养生”,葛洪《抱朴子?论仙》说:“以药物养生,以术数延命”,他还说:“先服草木以救亏损”。茶专家陶弘景在《茶录》记云:“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可见远古的仙人早已服之。唐末刘贞亮在总结茶的“十德”中,得出“以茶养生气,以茶养身体”。东汉的葛玄就亲自开垦了一个“茶圃”,种茶饮茶以养生。道教服食至后来,越分越细,计有草木类,金石类等。

茶在养生的功效中重要是养形,人称道教饮茶讲求茶之功皆出此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除烦去腻,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漱涤之,乃尽消缩”(明?顾元庆《茶谱》),而牙齿却渐渐坚实。四川蒙顶茶功效更神奇。唐武宗宰相李德裕,乃中辨水高手,烹茶一壶浇到肉上,放进银盒密封,第二天一验,肉已化了水。故明屠隆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德之人”。道教以方仙道为首的养形派,认为神依形生,形靠神立,养命固形形神皆合方为康健。因此重视医药炼养,服食是其主要方术之一,“乃服药有益,乃成仙”。草木是外养之精华,茶当然为首选之药。道教始祖张道陵也曾在“昌利山采服五芝众药,在隶上山始授弟子养形轻身法”。

茶有上述这些功效,能成仙能药用能养身,在讲究礼仪的中国,将茶饮献上与人共享,寓祝愿祈盼于仪礼之中,客来敬茶,遂成为我国各民族的一种礼仪礼俗。在日本,甚至把相迎,作为国宾级礼遇。茶最早为礼据说也与道教有关,一些论风俗起源的书载:献茶给客人的仪式源于涵谷关关尹喜,他在老子西出涵谷关时,奉献一杯金色的仙药。这在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载有:“老子出涵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所以道士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著《茶谱》道饮茶者:“凡鸾俦鹤侣,圣人羽客,皆能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任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道出道教饮茶之真趣。西周时,“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巴以珍茶作贡于周朝,尹喜以贵物敬贵人,成为礼茶首创。

正由于茶在当时弥足珍贵,周朝专设掌茶官达24人,其职能是:掌以时聚茶,以供丧事。茶又成为帮国大礼的祭品。茶是通灵达仙之物,《尚书》云:“祭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茶作为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先的祭品奠物也就顺理成章。《睽车志》记载“米元章知无为军,喜神怪……每得时新茶果之属,辄分以馈神”。连民间小神也不例外,唐罗隐《送灶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以茶为祭祀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七日诏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以节俭著称,以茶和茶饮作祭品实祭祀之革新,与道教守素崇俭思想为一辙,此前也当应有以茶为祭之事。晋《神异记》记载:余姚人虞洪到山中采茶,遇一牵着三头青牛的道士,告诉他叫丹丘子,并指给大茶树的地点,虞洪回到家后,以茶奠祀丹丘子。道教的斋醮科仪中普遍用茶,青城山十供中茶为其一,南宋《上清灵宝大法》云:“上帝三宝前,列茶汤”。道教香、花、水、果、灯五供中,水一般也有用茶为之。清代在祭祀真武大帝时,就用白色的瓷杯盛茶作供品。《言功设醮全集》还有献茶词:“夫此茶者,蒙顶摘芽,采仙春于峰上……望瑶台而献上”。以天下第一蒙顶茶,献供瑶台诸神,茶真乃道教甘露灵液。茶可通达大道仙界,因此在道教的追荐科仪中也有“三奠茶”。

茶之形成文化,应归功于唐代陆羽。他所作《茶经》使“天下益知饮茶矣”。“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人们景仰赞誉他:“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把他奉为“茶仙”。“诚有功于人者也”,把他祀为“茶神”。如此功在社会功在人民,当然成神成仙,被人敬之祀之拜之。

陆羽一生刚直,卓而不群,经历坎坷,但不愿入仕为官。用心血和汗水铸成千古不朽之《茶经》。今人对《茶经》的写出,中肯地概括为“据于道,依于佛,尊于儒”。本文只阐列与道教之道缘。

陆羽生于盛唐时期,出生于楚地竞陵(今湖北天门)。玄妙神秘,自由大胆,风格独特的楚文化中,老庄哲学,屈宋诗歌,庄子散文等南方文化影响广被(茶文化中有着浓烈的南方文化色彩),也影响着陆羽,这从他著《茶经》、交朋友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从他人生轨迹中清楚地看出来,可说渗透了道教(道家)的影响。

唐代李姓王朝以老子为祖先,为表“奉天承运”,又封其为“太上老君”。唐朝政治开明,政通人和。虽推行三教一风的圆融政策,但奉行的是道先佛后,玄宗后以《道德经》为诸经之首,每家必备道教之“四子真经”,并为文人考试内容。玄宗还亲受道箓,成为道士皇帝。其后诸帝均执行扶持道教的国策。唐社会弥漫着极强的崇道氛围。故有唐一代,可说无人不受道教之影响。文士政客也经学致用,习道明志。儒道便由互黜而归宿于“儒道兼综”,由对立而互补。茶文化初始实为隐逸文化的缩影,而隐逸思想实为文人士大夫习老庄的结晶(隐者多为道者,道士是隐逸队伍的主干)。顺者儒逆者道,入官为儒离官为道。在“庙堂之上”外儒内道,以道化儒。老子以“自隐无名为务”乃“隐君子”,以大智慧者不知隐于何处所终,为众多“以德抗权”“以道抑尊”的人士所仰慕。道士们退居于野,不慕名利,贵己养生,甚或傲视王候,简直成了心灵自由,不为物拘,游心于淡的神仙思想的象征。连孔子都赞曰:“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道教对文化人的薰染,连正统儒家诗人杜甫也写出“上有蔚蓝天,重光抱琼台,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的诗句。文人士大夫一方面渴望入仕有成,一方面爱好隐居,渴求逍遥长生。与道士交往是时尚是情操,更能显示高洁不俗。而品茶清饮,正是道士们崇尚自然,和合贵生,返朴归真的人生宗趣。

陆羽生当其时,虽曾一心学习正统儒学之道,最终却痴迷于茶的研究,人尊称为处士(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谓处士),最终写成《茶经》流传于世,道教的影响反映在他的茶学和交往之中。陆羽的好友里面,有女道士李冶,喜琴棋书画,尤擅格律诗,称为“女中诗豪”,曾被玄宗召入宫中月余。陆羽与皎然、灵澈等人组织诗社,李冶为其一员。李冶多病孤居太湖小岛,陆羽专门泛舟前去探视,李冶以诗作答足见友谊至深。还有与之交往甚多的张志和,属著名道家人物。陆羽的好友书法大家颜真卿、曾举荐他为官。颜年轻时因病入膏肓,得遇一道士救活,并劝其要多饮茶养生。颜在茶乡湖州为官时,留下不少与茶有关的美名佳誉。陆羽在27岁就深入道教植茶圣地茅山,与茅山提倡以茶养生的陶弘景不无关系,后来在《茶经》中多次提到陶先生,28岁时就写出了《茶经》前身《茶记》。他著的《茶经》所列茶人,大部分为道教(道家)人物。著作中羽化飞升、神仙典故,“精”、“俭”、“静”、“德”等茶饮的精髓思想,无不体现道教博大深遂的文化底蕴。他所设计的茶炉,取之《易经》八卦配以五行,上刻“伊公羹、陆氏茶”。伊公就是远古的仙人,不食烟火只以羹食。在炉身上还刻出“曲水”和道教三山之一一方丈。他49岁受任朝廷“太子文学”太常寺太祝(祭祀官)而坚决不就,淡泊名利,不为名累,奔波于大山河流,精于茶事勤奋茶业。在江西洪州玉芝道观,写出“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竞陵城下来”,如此清心道远的诗言,可谓其一生的写照。就在唐代,民间已把陆羽奉为茶神,《新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河北唐县出土了一尊白瓷陆羽像,陆羽头戴道士荷花冠,双腿趺坐似盘腿,一幅道士像,特别是面部,如童稚小儿。世人解释颇多,然放在道教就不难理解,戴道冠盘腿坐已成供像。“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一个成仙得道者的像,当然是返老还童,面如稚子。自陆羽后,中国的茶才有了新的文化内涵。

提到茶文化,当然不能忽视佛教(主要是禅宗)对其的影响,这也是当今茶文化研究者所乐道的。“禅茶不分家”“茶禅一昧”,“吃茶去”几乎是茶人皆知。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魏晋起始,佛教便有人以道教理论来宣传佛家学说,援道入佛。禅宗更将老庄思想内容吸收并发扬,“中国禅宗思想实直承庄子学说(现代学者肖疌夫语)。故老庄与禅皆为主静,道虚佛空。老子的“无为”和佛家的“般若”相契合,便成为文人学子新的理论导向和心灵追求。“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影响着文人雅士们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特别是随唐,佛教天台宗大兴,其众多宗派大都受道教影响,非佛非道非儒或即佛即道即儒,道士讲佛法,和尚注道经,正符唐代“以佛治心,以道治身”。唐代众多的人钟情茶,是时代背景社会风尚和茶的品性相契合分不开的。茶生于灵山峻岭,承芳露,秉清灵,禀玄幽,草木仙骨,野稀之物,与此物相伴,回归自然物我两融。独品对啜之间涤除玄鉴,学道参禅,谈玄悟真,实为老庄玄学流风遗韵。虽然儒家禅宗创造了茶的仪式,佛家把茶事更加程式化,宗教化。而执著的道士们,仍守着自然无为冲寂超然的归趣。即不十分看重茶的程式,也不探究其中的技巧。没有法则才是道教顺乎自然的最高法则。无怪乎,茶至宋代,制作龙团凤饼极尽工巧“无以加矣”。而崇俭抑奢苦己利人的全真派祖师邱长春诗曰:“虚心实腹唯求饭,待客迎宾不点茶”(点茶是宋代一种繁复的饮茶方式)。元代全真派兴起,道风流行,茶人受道家冥合万物道法自然的影响,开辟了茶人与自然融合的饮茶风气。给茶文化回归道趣重返自然趋于简约打下基础。明朱洪武下令取消龙团贡茶,以散茶冲饮,遂开千古茗饮之风至今。其子朱权便说:“茶乃天地之物,巧为制作,反失其真味,不如叶茶冲泡,能遂自然之性”。他还在所作《茶谱》中表明了以茶明志风高节清的精神。一时间,宗隐逸的茶者皆循道教“药解延年,草解忘忧”之旨,追求的是“自种瓜,自种茶,炉内炼丹砂,看一卷《道德经》,讲一会渔樵话,自在然”的玄趣。

与陆羽至交的诗僧皎然,人称“茶僧”。人们把他作为佛教茶的代表。但我们看到皎然的文风宗道家简约朴质自然之道,看其诗如看《西游记》,虽云佛事,实为道本。“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以仙人食茶羽化,誉仙茶之珍奇,尽是道家玄语,再看其最著名的一首茶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在诗结尾处这样写道,“孰知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说只有神仙才懂得的真谛。通篇诗述道教言辞意象,识清明真,于其说是深谙茶意的诗,不如说是一篇深谙道意的华章,因此像皎然这样的诗僧,还写过纯粹道教升仙的《步虚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禅宗把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形成今天代表日本国民精神的“”,诚如日本著名大师学者冈仓天心所说:“佛教中,大量吸收道教教义的南宗禅,创造了用心良苦的茶的仪式……正是这个禅宗仪式终于在十五世纪发展成为日本的”。他最后直接说到:“是道教的化身”。日本如此,中国的茶文化又何尝不是,被称为茶“亚圣”的卢仝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堪称千古绝唱。这位不愿为官,一生以茶为伴的“茶痴”这样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诗录至此,两腋生风,茶通仙灵的吃茶境界已然道出。中国茶文化的内核,与道教就是因缘难解。

川蜀是中国茶的原始产地。《云笈七签》中有“若要汤药、杏仁、姜蜜及好蜀茶无妨”的记载。川蜀名茶首推蒙山蒙顶茶,“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琴茶》)。道教也把蒙山茶作为供品。蒙山茶自唐朝开始到明清,一直为贡茶,为茶史中罕见。蒙山茶也作为佛教产茶对社会的一大贡献。但蒙山顶的庙相传建于汉代,初为道观,后改为佛寺。有关蒙山茶是这样记载:“汉代甘露祖师爷姓吴名理真者手植,至今不长不灭,共11株”。汉代初为道观而吴理真祖师爷为汉代人,从称谓姓名来看都似道教中人,实可再稽考。

青城山道观苦丁茶的制作史有记载。而青城道教秘制“洞天贡茶”早在唐代即享盛名,《茶经》《茶谱》皆有录。现成为“青城四绝”之一。青城山还有一种茶称为“猴茶”,1938年张大千居士上青城山,观中道友招待大千就用此茶并换得画幅。这种青城野茶,生于悬崖峭壁之上,人不能及,每年早春由道观训练的灵猴攀岩采摘下来,故名“猴茶”,年产不过斤余。

湖北武当山盛产名茶,至今仍为佼佼者。道人亦种茶。史载“太和山出骞林茶,木之并者,芽茁如阳羡,能涤烦热,道流所珍”。“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后“供明王朝宗室享用”。

安徽休宁齐云山产绿茶,“祁红屯绿”者是。至今山上道士还多种茶。“白岳黄芽”名闻遐迩,其味鲜醇浓甘。古时休宁有松萝制茶法“自是天家清供,名曰片茶”,一般为道教供茶。

广东罗浮山有高山“云井茶”。苏东坡赞曰:“纵复苦硬终有录,汲黯少戆意饶猛”。另有道士常年养身饮用的“云雾甜茶”非红茶非绿茶,味甘性凉,入口香味四溢,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山东崂山海拔千米处有一天茶顶,半空悬崖中生出棵野生茶树,相传此茶可疗百病,至今仍是枝繁叶茂。另道教引种崂山茶,也成为道家一绝。其它如南岳衡山,湖北木兰山,江苏茅山(茅山茶不久前受到中央领导人赞誉),等道教大小名山宫观,洞天福地所产名茶不胜枚举。

道教所涉茶事甚多,如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在浙江松阳卯山修炼,利用卯山优质水土种茶,制成形似竹叶,色泽绿润的茶叶取名“仙茶”,因品质上佳,为唐高宗珍爱,列为贡茶。如佛教天台山乃茶禅之地,为茶叶东渡日本起过重要作用,日本茶祖荣西从天台山带回去茶种,并著《吃茶养生论》,述茶为“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的道家栖要。天台山种茶起源,乃是东汉道士葛玄(葛仙公)首开植茶之风。如清代名士梁章钜在武夷山天游观与道士静参谈茶事,无比钦佩,回后写道:“非到山中鲜以为颠人语也”,高度评价静参对武夷山茶特胜品第的精通。如现代道士艺术家阿炳,拉琴一辈子,喝茶也是一辈子,他的那首《二泉映月》(人称二泉仙曲),就是多次在二泉茶室喝茶受师父启迪,发自心灵的不朽名曲。以至后来每当他要演奏此曲前,总要喝上一盏酽酽的浓茶。道士与茶缘不一而足。

庙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摇篮,很多宫观在庙会期煮茶迎宾。随着庙观经济的发展,不少庙观本身或周边,都开始设茶舍茶寮,专供香客品饮,如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二仙庵,四川青城山,武汉长春观等。很多社会上的茶楼茶肆,也将茶房装饰成仙家楼阁,以“八仙”“仙家”“群仙”为名的茶馆比比皆是,好的茶叶也以“仙茶”“神仙茶”“仙芽”“神品”相称。红楼梦中妙玉所奉之茶名曰“老君眉”。可见道教影响的流风泽被,人们品茶也就是要品味一下神仙般的感受。

日本学者说:“道教对亚洲生活的主要贡献是美学领域”。饮茶艺术是道教生命价值的神圣体现,反映在中国茶文化中的是一种动态的道教精神,“这种和平艺术,造就着一种民族精神”。人们总是误以为道教人是在消赊生命,殊不知他们真正在创造生命力。道教在茶文化中的影响如此深刻,正如冈仓天心大师所说:“道教是针对现世即我们自身”,“掌握了生活艺术的人便是道教所谓的‘真人’。”饮茶作为一种养生方式,贯穿着道教“以德治命”的理念。当今,一些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而欲望却无限膨胀,心态既浮燥又不稳定。在宗教应与社会相适应的今天,道教是否应积极提供心灵养生的途径和食粮。外国人称中国的茶是“文化大使”,我们中国道教也是否应该挑起这副“文化大使”的担子,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幕:26家宜宾茶企组团亮相茶博会


春茶逐渐进入市场,如今,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暨天府龙芽茶文化节在成都隆重开幕。开幕式后,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曲木史哈专程前往宜宾馆参观指导。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市委副书记邓正权陪同。

本届茶博会,宜宾有26家重点茶企组团参展。近年来,宜宾紧紧抓住四川省委、省政府“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茶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天府龙芽、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筠连苦丁茶等为代表的茶业品牌,多个品牌荣获多项国际金奖,成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早茶重点区域”和“长江中上游特色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在3月份结束的2017首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宜宾市 “世界著名茶乡”、 授予天府龙芽 “世界名茶”称号。

本届茶博会,宜宾有26家重点茶企组团参展。近年来,宜宾紧紧抓住四川省委、省政府“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茶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天府龙芽、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筠连苦丁茶等为代表的茶业品牌,多个品牌荣获多项国际金奖,成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早茶重点区域”和“长江中上游特色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在3月份结束的2017首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宜宾市 “世界著名茶乡”、 授予天府龙芽 “世界名茶”称号。

曲木史哈一行来到宜宾馆的各茶企展区,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关切地询问企业发展、产品创新等情况,对宜宾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宜宾茶企和相关部门以此次博览会为契机,加快天府龙芽这一公共区域品牌的建设,把品牌做大做强。

安徽金寨:五茶惊艳亮相安徽国际茶博会 推动茶产业发展


从今年的春茶开始采摘到春茶的上市,之后,各种茶博会就出现在眼前,茶,是中国人爱喝爱品的饮品,近年来也受到了海外人士的喜欢,如今,安徽金寨县“五朵金花”惊艳亮相安徽国际茶博会。

,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开幕式。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和茶客参观了茶博会展厅。随后,参加了庐江茶文化节、品茶和观看茶艺表演。茶叶销售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金寨“五朵金花”——六安瓜片、金寨红茶、金寨翠眉、金龙玉珠、皖西白茶惊艳亮相金寨的茶叶展厅,本次该县共搭建了两大展厅。其中一个以中国红为底色的展厅以展示金寨茶和茶艺为主,在展厅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英雄金寨》、《金寨旅游宣传片》、《茶香金寨》三大宣传片。另外一个展厅则以销售金寨茶为主,金寨茶以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众多茶客前来咨询购买。

今年的茶博会,四海宾朋齐聚,众多媒体聚焦。金寨茶企通过参加茶博会,充分展示了本公司茶叶的品质。安徽金寨县弘六茶业有限公司、金寨县幸福茶农六安瓜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金寨县玉中绿雪皖西白茶专业合作社、金寨县蝙蝠洞茶叶专业合作社、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金寨县露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金寨县安态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金寨县齐蝠唐茶业、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安徽漫思茶有限公司、金寨县厚清茶业、金寨竹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蝠牌茶业、金寨县绿茗茶业等二十余家茶企积极参展,受到了全国各地茶商的广泛关注。此次茶博会加深了全国茶客对金寨茶叶的认知、了解。

本届博览会以推动安徽茶产业迅速发展为主题,以宣传和打造安徽茗优茶品牌为重点,通过宣传推荐、品牌提升、展览展销、发展研讨、竞赛评选等多种形式,弘扬安徽茶文化,繁荣安徽茶经济。金寨茶叶借助此次茶博会的东风,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恩施富硒茶惊艳中国茶博会


“五一”前夕,2017中国国际茶叶及茶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在本届茶博会上,来自世界硒都——湖北恩施鹤峰县沙湾坡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带来了他们的“凤头春贡芽”“硒沙湾红茶”等沙湾坡原生态富硒茶。

鹤峰县沙湾坡位于北纬30度线黄金产茶带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空气清新,适合茶树生长,品质优良。原生态的沙湾坡茶园处于鹤峰高山云雾深处,海拔1000米上下,昼夜温差大,光照、湿度、土壤、水质绝佳,植被覆盖面积高达80%以上,空气中氧离子含量高达2000~3000个/cm3,山溪清泉交错,水质优良。那里人迹罕至,原生态保护好,为茶树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恩施独特的富硒原生态环境孕育出独有的沙湾坡风格茶。在今年第九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上,沙湾坡富硒茶的亮相,让人们品尝到了其品味独特的鲜爽回甘,滋味醇厚、唇齿留香、优雅的兰花香;其红茶,味糯甜,具蜜香,清爽,润喉,有高山花果味,耐泡,每泡香不同,味蕾敏感的茶客可以依次品出蜜香、玫瑰花香、兰花香、栀子花香;古铜色的叶底,汤色金亮,神气十足,真可谓是绝品红茶。这种天然原茶经土家传统制茶师傅之手,以古法纯手工的精心制作,打造出了独具沙湾坡风格的珍品凤头春贡芽茶和硒沙湾红茶,为广大茶友带来了不同凡响的享受和历史的回味,也勇夺第三届亚太茶茗大赛三项大奖。

“我们曾做过一次试验,把从各地购来的茶各泡一杯,让人品尝,结果很多人把沙湾坡的茶端出来,说明沙湾坡的茶是具有独特性的,其特点就是纯净,甘甜,醇厚。”沙湾坡合作社负责人宋长风介绍说。另外,几十年来,这片茶园一直健康成长,它们从来没有被上过化肥,更没有打过农药,加之不使用除草剂,整个土壤生态也很好,成片的野花,成群的蜜蜂,周边树林和茶园里大量分布野生红豆杉。现在的问题就是,怎样用好的技术把茶加工出来。

恩施富硒茶

据专家讲,鹤峰县沙湾坡的土质是一种天然油沙含硒土质,形成了当地小区域特色的优质天然野生富硒茶。世界硒都——恩施的原生态山区,极有利于优等茶的生长。恩施富硒茶,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让茶客科学补硒,清除水中污染毒素,增强免疫力,解毒、排毒,保护肝脏,防止糖尿病、白内障等疾病发生,还能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容美土司时期,茶叶主要是生产绿茶,统称为“容美峒茶”,是早期土司向皇帝进贡的珍品,朝贡的容美峒茶选材精良,制作精细,为绿茶上品,称为容美贡茗、容美茶。日本全国茶叶理事会理事长松下智先生在《中国名茶之旅》中,对鹤峰容美茶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茶叶的生产历史、品质、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容美茶”的独特品位大为赞赏。

容美茶叶从野生到人工栽培,茶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恩施鹤峰县作为我国的传统老茶区历经千年的发展,积淀了浓厚的人文基础。1966年,鹤峰被定为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1992年,被评为“湖北茶叶第一县”;1994年被农业部、财政部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天然富硒茶基地地区。近20年来,鹤峰县大力推广茶树良种,实行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改进加工工艺,打造茶叶品牌,建成了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和全国茶叶出口创汇示范基地,2016年建成茶园31万亩,生产绿茶、红茶、黑茶等多类茶产品,年产量2.65万吨,产值25亿元,外贸出口900万美元。鹤峰茶叶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据悉,在本届北京茶博会上,恩施鹤峰县沙湾坡茶产业专业合作社聘请的土家传统高级制茶技师尹炳珍为开幕式呈现了早已失传的土家传统手工炒制“金星剑豪”和“松针茶”表演,参会的中外嘉宾大呼过瘾。沙湾坡的展位前也吸引了数百位茶客和茶商品茶洽商采购,其中一款中低价位的鹤峰烘青香茶开幕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五月正是春茶上市采购的旺季,沙湾坡富硒茶进京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多家企业要求订购批量的春茶,有家客商现场就签约了2000斤的沙湾坡富硒茶。宋长风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外面世界时尚饮茶的口感和观念跟大山里人的口感不一样,我将对野生茶培育、制作和养生的角度提出个人的看法:沙湾坡茶叶的最佳采摘时节应是待茶长到一芽三叶甚至一芽四叶,这种茶做出来有三种味道:五分苦,四分香,一分甜。这五分苦可以去暑散热,清火;这一分甜是茶的那条嫩梗中所含的宝贵的天然矿物质,用以补神抗疲劳;更重要的是那四分香,对人的益处最大,不断释放出的香气能提神醒脑,能把负能量抵御在香味以外,使其不得进入,故能防病。希望我们沙湾坡富硒茶这一土家的小树叶能给北京消费者带来愉悦身心的大品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