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安徽“润思祁红茶”之旅19日启程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 润思红茶等级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据悉,由河北省各地50多人组成的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将于10月19日至10月22日奔赴安徽九华山开启茶文化之旅活动。在为期三天的活动里,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将深入了解安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及其发展状况,并且体验安徽润思祁红茶茶文化之旅的皖茶魅力。

润思祁红茶

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北省与安徽省茶文化交流,推动宣传安徽名优茶的进程,让更多的河北省茶馆业主、茶文化爱好者了解安徽尤其是池州市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和茶产业发展状况,10月19日,由河北省各地市茶文化机构组成的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50多人即将启程,前往安徽池州九华山开展为期3天的茶文化之旅活动。这是继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福鼎白茶文化之旅、武夷山茶文化之旅、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之旅、浙江湖州“三色茶”文化之旅、广西六堡茶文化之旅、广东英德红茶文化之旅之后,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将再度探源安徽池州茶区的茶文化游学之旅,感受历史悠久并在祁门红茶中享有至尊地位的安徽祁红所带来的茶文化魅力。

近年来,红茶产业迅猛发展,在中国六大茶类已经形成红茶类别中“祁红”的鲜明特色。祁门红茶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珍品,素有“茶中英豪”之称,与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国事茶礼。池州作为祁门红茶产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制茶史。

据悉,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在池州进行茶文化活动期间,将与安徽茶文化、茶叶社团组织在当地共同举办以“润思韵·燕赵情”为主题的“冀皖两地茶文化交流大会”“燕赵茶人情系霄坑茶席联谊会”“九华大觉禅韵禅茶文化交流会”,以及“品润思·话祁红”为主题的“燕赵茶人祁红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和在茶区进行采茶、制茶和品茶体验。

小编推荐

河北省茶艺师培训班正式开班 “培训与品鉴”相结合模式


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与职业技能鉴定联合举办的茶艺师培训在石家庄正式开班。培训班邀请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专家,加强茶艺师队伍建设。采用“培训与品鉴”相结合模式,营造舒适的培训环境。

培训

7月8日,河北省茶文化学会与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考评员培训在石家庄开元庄园开班。来自河北省十一个地市茶企骨干以及资深事茶人员和优秀茶艺教师二十多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邀请了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专家,分别就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分类与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命题与国家题库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讲解。举办此次培训班,目的在于加强河北省茶艺师考评人员队伍建设,更加积极参与茶艺师这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茶艺师考评人员在技能鉴定优质化考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培训

据悉,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1994年初建,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而茶艺师这一职业进入职业“大典”也经历有十多年历程。国家劳动部门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原则,已经建立起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构成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体系,构成人才的科学评价机制,并为技能劳动者开辟了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品鉴

为了营造舒适的培训环境,本次考评员培训班采用“培训与品鉴”相结合模式。学员们一边进行培训,一边品鉴几款不同的茶叶。学员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但完成了当天的培训任务,又了解了贵州“纳雍高山茶”的特点,增加了新的考评素材。来自贵州毕节大山深处——纳雍县化作乡抵纳村的高山有机茶,是由纳雍县九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荣誉出品。

安徽省特色名茶——祁门红茶


属红茶类,为历史名茶。创造于1875年。历史上主产有黄山市祁门县、黟县、黄山区(原太平县);池州市石台县、东至县、贵池区等地域。相邻的江西省的景德镇市亦属祁红产区。

优质祁门红茶主产区,位于西黄山(牯牛降)一带南北山麓的低山红壤黄壤地带。具体地说,有祁门县的古溪、彭龙、箬坑、新安;石台县的大演、占大、珂田;东至县的利安、木塔、马坑、洪方等地域。还有黄山区的谭家桥等。由于市场变化,1990年代,这些地区“红改绿”,这里生产的高档名优绿茶品质优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槠叶种良种资源是祁门红茶品质超群的要因。

祁门红茶条索紧细匀秀,色泽鲜润、毫色金黄、滋味醇和,回味隽厚,高香持久。优质祁红工夫(3级以上)具有祁门香韵(甜花香,似玫瑰花香型),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有 “茶中英豪”、“群芳最”、“王子茶”等美誉。

祁门工夫红茶制造分初制和精制。初制从鲜叶采摘开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作业的主要工序有毛筛、切断、抖筛、分筛、撩筛、风选、紧门、套筛、拣梗、拼和、补火、装箱等。随着祁门红茶采制技术的完善、产品质量也优。

祁门红茶,又称祁门工夫红茶,简称祁红。这里的“祁门”不是行政概念,是地域概念。“祁门红茶”是一个地域品牌。不是祁门县生产的红茶产品的简称。祁门红茶国家标准定义为:具有祁门香的红茶。

日趋稳定,到1980年代初,形成了一整套鲜叶分级、初精制工艺、祁毛红、祁红产品质量标准。

由于祁门红茶风格独特,质量超群,在国内外优质产品评选中也屡屡中奖。1913年、1915年,分别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及南洋劝业会荣获金质奖和头等奖。1980年安徽省祁门茶厂生产的中茶牌特级、1级祁红工夫在全国轻工产品评奖会上获国家金质奖章(国优茶叶产品)。1983年荣获中国经贸部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84年祁门茶厂生产的1级、2级、3级祁红工夫荣获中国商业部部优茶叶产品称号。1985年祁门茶厂生产的中茶牌特级、1级祁红工夫蝉联国优产品金质奖。1986年祁门茶厂生产的祁红工夫再度荣获中国商业部部优产品称号。198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祁门茶厂生产的特级祁红工夫荣获金质奖。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祁门红茶,品质优良,是国内外公认的。获奖多多,也在乎情理。但是,在中国茶叶经济转型期,尤其是近十年来,由于企业制度、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原因,祁红销路不畅,农民“卖(红)茶难”,经营陷入困境,产品质量下降。高中档的鲜叶原料多改制绿茶,中低档红茶营销也不景气。奖章和荣誉,没能让祁门红茶实现可持续发展。

祁门红茶能再现昔日之辉煌吗?我们寄希望于市场经济、寄希望于茶叶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创新。

11~12日安徽省有一次寒潮过程


一、前期天气实况3月以来,我省出现了一段晴好天气,各地气温回升明显,其中4~9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同时7~10日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 二、未来天气展望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目前北方有一股强冷空气正在东移南下,预计11日起将自北向南影响我省,期间我省的平均风力将增大到5级,阵风7~8级。冷空气过后平均气温将下降10~12℃,13日早晨最低气温淮北和本省山区可达-3~-5℃,其它地区达-1~-3℃,请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具体预报如下:11日白天:全省阴天有小雨,其中淮河以南部分地区雨量中等。11日夜里到12日:全省阴天,淮北部分地区有小雪并渐止,江淮之间有小到中等雨夹雪转中雪,江南有中雨转中等雨夹雪或中雪,其中大别山区和江南部分地区大雪到暴雪。13~16日:全省多云到晴天,气温逐渐回升。三、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和相关建议我省二月中下旬以来,气温偏高,雨水偏多,回暖较早,越冬作物普遍起身返青,进入春发阶段。作物长势良好,但植株体内含水量较多,此时遇寒潮天气对作物的危害较大。目前小麦处于春季分蘖发棵阶段,抗寒较弱,气温降至0℃以下将会受到冻害;油菜普遍现蕾抽苔,部分开花,此时遇到寒潮天气,受冻较为严重。建议:浇水、熏烟及覆盖等方法进行防御。茶树现在已萌动,气温剧降将会导致茶芽受冻,尤其是高山茶树,将严重受冻。建议:根蔸培土,树干涂白,熏烟。

中华茶文化之旅·缘起——市博开展茶艺体验活动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茶乡,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对于中国人来说,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追忆,一种对文化的敬仰。

为了传承源远流长的古典茶文化,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茶道,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连云港市博物馆开展“中华茶文化之旅——缘起”茶艺体验活动,邀请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在这个寒冷冬日,邂逅一份暖心的茶缘,和高级茶艺师孙雅琴老师共同体验一场茶文化之旅。

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这种日子,是最适宜泡茶品饮的。虽然室外寒风呼啸,但博物馆里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却不惧严寒,整齐的穿着飘逸灵动的汉服,等候活动的开始。茶艺师孙雅琴老师在开课前,先纠正了孩子们的坐姿,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静心养性,除却浮躁,更好的体味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胸背要挺直,双手交叠立起,一开始,孩子们都感到十分的辛苦,但随着课程的缓缓推进,大家不自觉就融入其中了。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茶文化知识讲解及茶艺示范操作。孙老师先是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地讲解了茶的起源、历史及茶叶的基础知识,许多孩子在听课的同时,还拿起笔认真在纸上做记录。

课堂上,茶艺老师充分把握孩子活泼好奇的特点,带大家认识了沏茶的器具。然后从持杯、持盖碗再到泡茶饮茶,老师亲自示范,指导孩子们的手势形体。大家逐步练习,最终都学得有模有样,颇具风采。孩子们在暖意融融的报告厅里,捧着自己冲泡的清茶,轻轻摇晃杯身,慢慢啜饮茶汤,伴着氤氲升腾起的袅袅茶香,既暖身又暖心。当然活动最温馨的还是奉茶,孩子投入地模仿着孙老师示范的每一个奉茶的动作要领,端起茶盏,恭敬地向老师、家长们奉茶,那一刻,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道礼仪与中华礼仪一脉相承。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在沏茶、饮茶、品茶中培养和提高了观察能力及实践能力,也在高雅有趣的茶艺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2018年,连云港市博物馆还将陆续开展主题为“四时茶味·一期一会”的公益系列活动,以茶为媒,邀请未成年人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走进博物馆,开启全方位的中华茶文化之旅。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茶之旅:湖北发布16条茶文化旅游线路


4月1日讯 湖北省启动2017年茶文化之旅啦,喜欢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朋友,欢迎来湖北各大茶园观光,下面是湖北16条茶文化旅游线路,趁着清明节放假,想玩的朋友嗨起来咯。

湖北茶文化旅游风光

这16条线路是:恩施宣恩伍家台茶园+酉水河风景区+长潭河七姊妹山+庆阳凉亭古街;武汉黄陂花乡茶谷风景区+红岗山+木兰草原+云雾山+木兰天池+锦里沟;武汉九真山采茶之旅;咸宁羊楼洞万亩茶园+赤壁茶庵+新店+赵李桥;武汉江夏龙壹茶园+武汉花卉博览园;襄阳谷城县的茗香苑桥头+堰河村+下七坪村+玉皇剑产业园;宜昌秭归石柱村茶园+三峡大坝+屈原祠+凤凰山+九畹溪漂流;宜昌大堰乡千丈坑生态茶园+三峡人家+清江画廊;十堰竹溪龙王垭观光茶园旅游区+楚长城遗址风景区;黄冈英山天堂寨茶林+英山温泉+营山县博物馆;黄冈蕲春大同镇的云丹山+三江旅游生态平原+蕲州影视城;宜昌宜都市潘家湾3万亩茶园+古潮音洞+大宋山森林公园+三峡九凤谷;宜昌夷陵区邓村茶山公园;恩施利川毛坝镇11万亩茶园+利川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十堰张湾区白马山高山茶园+武当山+野人洞+五龙河;宜昌五峰县青岗岭生态茶园+土家族风情游。

张湾区白马山高山茶园

据介绍,我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四,茶文化旅游正逐渐兴起,成为拉动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村旅游消费,带动精准扶贫的又一亮点。

时尚春茶体验之旅 “豪华采茶团”大咖云集


4月7日讯 近日,我国各地茶产区都在忙着采摘炒制春茶,在秀丽风雅的黄山,此时也浸着春茶的清香。3月31日,小罐茶创始人邀请了时尚界、艺术界、商界、媒体等齐聚黄山毛峰核心产区富溪乡高海拔茶园,进行一场严苛又诗意的挑战——按照小罐茶的原料标准采摘春茶。这些大咖虽是爱茶之人,但采茶大多是第一次,加上今年春茶发芽晚,而且是在黄山毛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四十的监督下完成采茶任务。如此难度,对于初次实践的“豪华采茶团”来说着实不易。

谢老讲解采茶标准

(从左至右依次为黄山毛峰非遗传承人谢四十、中国高级订制设计师劳伦斯·许、墙艺术创始人及收藏家策展人苏晏、德懋堂创始人兼董事长卢强以及小罐茶创始人兼董事长杜国楹)

9位跨界大咖惊叹采茶难,藏家苏晏笑称“采茶和收藏珍品异曲同工”

清明前的黄山,有些微凉。一大早,采茶团便迎着朝阳雨露抵达茶园,在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四十的带领下,一行人被划分为两组,一组名曰“霸道总裁队”,一组名曰“时尚先锋队”。霸道总裁队,由小罐茶董事长杜国楹先生领队,队员包括墙艺术创始人苏晏、36氪合伙人叶勤康、德懋堂创始人卢强、罗辑思维副总裁李倩。时尚先锋队,由著名高订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领队,队员包括中餐菜品设计师段誉;当代艺术家陈文波,“一条”创意总监刘东磊,摄影艺术家刘嘉南等。双方领取了各自的竹藤采茶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对“采茶达人”的荣誉志在必得。

作为本次比赛的“主裁判”,谢老提出茶叶采摘要求:“小罐茶的原料,只选用开春的第一波主干芽头,采摘的芽头,要求完整、新鲜、匀净,这次比赛,我们要严格按照小罐茶的原料标准进行采摘。”随着谢老一声“计时开始”,各位大咖迫不及待地奔向早已瞄准的目标。36氪媒体合伙人叶勤康小心翼翼地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芽叶,试图采摘一个完整的嫩芽,几经尝试,在茶树上本是完整的芽叶摘到手掌时却已破碎。正如谢老说的“因芽叶过嫩,提采时稍不留神芽叶就会折损。”另一组的知名时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好像发现了猎物,正准备下手时,同组的中餐菜品设计师段誉指着茶树提醒道“这个芽头还太小,不符合谢老‘2.5cm左右的成熟顶芽’的要求,咱们再找找。”

半个多个小时后,几位大咖们认清了“现实”。影像艺术家刘嘉南感慨道:“当看到茶园那一大片茶山,我觉得采上小半筐简直轻而易举,谁料到采摘合格的嫩芽这么难!忙活半天,竹筐的底都没铺满。真是采过茶,才珍惜茶啊!”艺术家陈文波频频点头:“我很忐忑,因为谢老要求的采茶标准很高。而且茶都很鲜嫩,担心自己采得茶因为太嫩小,无法做成精品茶。”面对采茶嘉宾的苦恼,谢老宽慰道:“小罐茶的黄山毛峰,要求都是主干的芽头,量很少,刚开始采摘前两天,就连专业的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个二、三两”。听到这,嘉宾们对出乎意料的采摘结果松了口气。

当代艺术家陈文波小心翼翼提采茶叶

经过近1个小时的“艰苦奋斗”,9位大咖齐聚谢老家等待称重结果,好奇这一上午的辛勤劳动能做出多少杯上等茶品。经过称重,9位大咖共采摘约190.6克茶鲜叶,如果加工成干茶,大约30克。按照小罐茶每罐4克的标准,最终只能做成7.5罐小罐茶,如果按照小罐茶的标准,再严格剔除一些不合标准的茶芽外,可能5罐都不够。谢老补充道:“这个量是正常的,刚开始采摘,一株茶树能采摘的主干芽头只有十几颗,为了保证高品质,6斤左右的明前茶鲜叶,只能制成1斤成品毛茶,每斤茶,大概要3-4万个芽头”。

获胜后的“霸道总裁队”与谢老合影

现场嘉宾大呼颠覆了以往的采茶认知,著名收藏家苏晏莞尔笑称:“我一个小时的采摘成果居然不足以泡一杯茶,如此严苛可与收藏珍品媲美了。”“春风自来,花草自开,好的茶叶却如此来之不易”,生活美学研究者曾焱冰向记者介绍她在黄山采茶的感受。她向来注重在餐桌布置时融入自然元素,“这次的活动主题是寻找春天的礼物,我想小罐茶·黄山毛峰带给我的一席春光,就是最好的礼物”。

9位大咖体验古法制茶工艺,设计师劳伦斯•许被大师“相中”

初见谢老,便给人慈祥的感觉,说起黄山毛峰更是如数家珍:“我初学炒茶时看父辈很轻松,自己炒茶时手指经常碰到高温的锅铁,270高温杀青,经常指尖被烫的全是泡。在父辈们手把手的教导下,慢慢掌握了炒茶的手势要领、炒茶的温度和杀青火候。”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知,在宋代以前,古徽州地区的制茶经常将茶叶制作成团茶和饼茶。由于团茶、饼茶制作繁杂,且水份不易烘干,很难保存,在北宋时期谢氏家族就发明了“谢氏炒焙法”,采用“三炒”、“三揉”、“三烘”原始的制作工艺,真正的赋予黄山毛峰最完美的色香形味。对于大咖采茶团历经艰辛采摘的“作品”,谢老亲自上阵,演示谢氏制茶法,并逐一回答疑问:“常听到有消费者说,现在市面上的黄山毛峰不香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量的茶叶为了刻意追求颜色鲜绿,条形漂亮,脱离了传统技艺,对茶叶的品质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们老谢家,祖辈首创的技法一直延续下来,‘炒’、‘揉’、‘烘’,一个都不能少!”

谢老边说边开始炒起茶来,随着炒锅与茶叶接触后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点声,茶香也弥漫到屋子的各个角落。“炒”之后是“揉”,谢老接着说“黄山毛峰揉捻的学问很大,揉捻用力的大小、时长由制茶人的经验和感觉而定,因为茶叶的鲜嫩程度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用手紧握茶叶,茶汁向外溢出,松手后叶团不散且粘手即为揉捻适度,这样才能使茶叶形态最好、味道最佳。”

谢老在演示的同时,也邀请采茶团嘉宾亲自体验,对食材加工有深厚功底的段誉自告奋勇首先尝试,不过270度高温的炒锅,还是让段大厨也觉得烫手。接着苏晏、刘嘉南、叶勤康、李倩以及小罐茶董事长杜国楹都纷纷上手尝试了手工炒茶。不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劳伦斯·许,这双能绣出精美服装的手,灵巧程度令人惊叹不已,上手就是标准的炒茶高手,谢四十大师甚至开玩笑道:劳伦斯•许可以不用试用期,直接留在黄山做小罐茶的炒茶工了。对此,其他嘉宾都笑称段大厨和劳伦斯·许分别是烹饪界和设计界最会炒茶的潜力股。

在完整体验了炒、揉、烘三个制茶环节后,高订设计师劳伦斯·许感叹道:“真是粒粒皆辛苦啊!做出一杯好茶太不容易!”艺术家陈文波联想到自己的创作经历:“看大师炒茶,自己体验做茶,心中会有一种敬畏。制茶人面对茶的情感注入和我在创作上的情感历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墙艺术创始人苏晏也表示:“全程体验后才知道原来一杯高品质茶这么来之不易,每一杯茶的背后都饱含着茶农们的辛勤劳动,以后再喝茶要带有感恩之心,生活中处处是别人的成全和付出啊。”

找寻茶源,感受当地风土,是爱茶之人的共同嗜好,只有在茶源地,我们才知道这一叶青翠的茶是如何生长的,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才还原到我们的杯中。为了让各位嘉宾体验茶品的更多曼妙之处,小罐茶特意邀请了中餐创意设计师段誉大厨奉上一席“小罐茶春宴”--五大主题“序春、水清、山秀、野蔬、茶趣”的精致餐点犹如艺术品般赏心悦目,用春茶和其他一些食材,将春天的美好,巧妙的融合到一道道精致的餐点中。

中餐创意设计师段誉巧妙运用小罐呈现的创意菜品

除了美味珍品,精通餐桌艺术美学的曾老师精心设计的“小罐星球”创意布置,更是将整个用餐环境打造出名画气质,纯白烛台与竹制花篮,一片柔光撒向悬挂的金属小罐,展现了一个梦幻般的春天景象。各位嘉宾以“茶”为媒,侧耳交谈,其乐融融。随着消费升级,这种中国式高端生活方式场景的缩影将会被不断复制和放大,形成一股新的高端生活方式热潮。

小罐茶“豪华采茶团”表示,今日的体验让手中的茶变得厚重起来,茶里凝聚着原产地珍稀原料和大师的祖传技艺,是自然馈赠与辛勤劳作的完美产物,这也是小罐茶对所有产品的统一严格标准,正如小罐茶董事长杜总所说“我们全力以赴,用心做好每一罐,不负每一片春光!”

祁门红茶文化


祁门红茶茶道表演主要用具: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摆放好后,即可进行祁红茶艺表演。

一、“宝光”。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红。

二、初沸。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温热壶盏。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红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高冲。这是冲泡祁红的关键。冲泡祁红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祁红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红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红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红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祁红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祁红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红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红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每种茶都有其美丽的传说,都有自己的文化,总之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茶文化列车“贡润祥号”起航


11月17日讯 昨日上午10时50分,由云南民营企业冠名的首列中国茶文化高铁列车在玉溪起航了,该列车以传播茶文化为主旨,将进一步推动云南茶产业的发展,扩大影响里。

11月16日10时50分,玉溪至郑州东G1536/5次“贡润祥号”列车从玉溪火车站首发,将一路驰聘横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5省22个城市,历时10小时,运行2485公里抵达郑州。云南普洱茶膏搭上高铁走出云南,展现云茶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千里茶文化之旅”也将把云茶文化传播到沿途各地,进一步推动云茶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贡润祥号”高铁列车是由昆明铁路局与云南贡润祥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贡润祥”)合作开行,是云南首列民营企业冠名的中国茶文化高铁列车。

贡润祥执行总裁孙金熙说,作为云南茶产业科技创新代表企业之一,此次冠名“贡润祥号”茶文化列车,目的是以车为媒传播云茶文化,同时打造高铁专供产品——“云普箐香”、“云普天香”,为广大旅客提供具有云南特色和创新科技的茶产品服务。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在哪?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十年荣誉史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座落在昆明市五华区钱王街86号,是一座古朴幽静的清代旧宅,这家茶博馆不定期开展各类云南民族茶文化展览和体验活动,是云南茶文化对外宣传的公益窗口,这里曾是在滇促成六大茶山改土归流,设茶叶局进贡朝廷,使云南普洱誉满全国的第二十任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府邸。自建馆以来就拥有多项荣誉,近十年荣誉情况如下:

2006年茶博馆受省委宣传部委托组织撰写的云南旅游新景点、云南旅游小镇丛书第一集《易武·古茶第一镇》正式出版发行。

2007年,茶博馆向国家申报将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遗名录,同时在云南省科技馆举办了大型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展览。同年,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传习馆"在昆明正式开馆,这也是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的前身。

2008年,在曾丽云的努力下,茶博馆荣选参展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云南馆承办方,馆藏品鄂尔泰品牌的展品《八色贡茶》并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优秀展品奖》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最受欢迎奖》。同年十月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参加十一黄金周继续在北京展出。

在奥运期间,奥运会云南祥云小屋接待中外来宾487600余人次,极大地宣传了云南的茶文化,茶博馆为奥组委特制的国礼茶品"中国故事"赠送给各国元首、政要。在奥运会上,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通过38家各国主流媒体在全世界广为宣传。数千家各国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曝光,为中国茶文化、中国普洱茶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2009年茶博馆参展首届"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期间、公司"古镇易武"品牌的展品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综合评定为云南省唯一"中国鼎尖名茶"授鼎并颁发荣誉证书;同年茶博馆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云南普洱茶传统加工制作技艺保护单位,"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

2010年茶博馆的《古镇易武》和《鄂尔泰》等系列展品走进上海,其中鄂尔泰牌《冷美人茶》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并再次作为国礼茶、赠送给各国政要,并荣获世博协调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

2011年茶博馆随云南省文化厅代表团参展"西安文博会"。同年正式申报"云南茶文化博物馆",并经批准作为云南省博物馆分展馆之一,对外宣传展示云南茶文化。同年、获云南省文化厅、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主办的"建行杯"云南省优秀文化企业评选荣获"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荣誉称号。

2012年茶博馆组织承办"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项目之一的首届"中国茶歌大赛",全省个地、州、市20多个参赛队、80多首自创茶歌参赛。同年,馆长曾丽云同志接受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和"云南广播电台"的专访,向听众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及云南民族茶文化。同年,茶博馆随云南省非遗中心代表团参展"台儿庄国际非遗展"、展品"八色贡茶"再次获得金奖。

2013年在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正式注册、成为云南省唯一的专业类茶文化博物馆。

2014年茶博馆参筹资、设计重修"易武茶文化博物馆"。同年、与国际葡萄酒大师们共同举办"葡萄酒与普洱茶"的对话活动。

2015年、茶博馆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邀请参展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作为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唯一的普洱茶参展单位,把云南祖先农耕文明的成果,古乔木普洱茶及中国的茶文化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受到极大的好评及赞誉。同年由茶博馆参与筹资捐赠并设计、布展的"易武茶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同年茶博馆与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共同编撰的《历史的脚印·易武茶文化博物馆》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2016年茶博馆受邀参展中国第二届广州国际文物博物馆版权交易博览会,并荣获"最佳传承奖",同年被省正式命名注册更改为"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正式迁入昆明市商业核心区域正义路昆明老街,清代第20任云贵总督鄂尔泰的故居,以全新的形象展示给观众。

2017年茶博馆受邀参展在杭州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荣获"最佳创意奖"。同年茶博馆与故宫博物院共同编撰的《贡茶·普洱的故事》将正式出版发行。

2017年12月20日,由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的以"分享.创新"为主题的2017年度第四届"CSR中国文化奖"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共选出了八个奖项,涵盖了从社会公益参与到传媒责任等多个领域。

多家媒体探秘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


1月8号下午,在昆明五华区钱王街86号,记者一行人探秘鲜为人知的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下称茶博馆),了解这家屡次在国际国内获得荣誉,为云南普洱茶的推广宣传做出了极积贡献的茶博馆,及其背后的故事。

走进茶博馆大院,古色古韵充斥着每一根神经。四合相连的两层木楼、雕花的木格门窗,微观普洱府,古色古香的文史馆,而各种造型的茶品,物品,茶器,字画等星罗棋布地布置在院落的各个房间中,构成了茶文化和古建筑相融的独特的人文气息。

云南茶博馆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馆长曾丽云介绍,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是一个经官方注册的博物馆,其主要职能是收藏,展示,研究,推广云南的茶文化,主要藏品分茶品,物品,茶器,字画等四类,有相关珍惜藏品近千余件。同时,该馆也是云南省唯一注册的茶文化专业类博物馆,深受海内外茶人及茶文化学者的喜爱。

自建馆以来,茶博馆收藏的各类珍稀种类普洱茶样本、普洱茶老茶、古乔木茶达三百余种。最老的馆藏藏茶可以追述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横跨一个世纪的岁月,极具历史价值。

作为云南茶文化对外宣传的公益窗口,茶博馆主要展览馆藏的云南普洱茶、茶具,并为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提供云南普洱茶茶艺、茶文化知识和互动体验,讲解云南老茶、茶具、茶历史等。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在曾丽云的努力下,茶博馆荣选参展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云南馆承办方,馆藏品鄂尔泰品牌的展品《八色贡茶》并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优秀展品奖》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最受欢迎奖》。同年十月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参加十一黄金周继续在北京展出。

参展期间,奥运会云南祥云小屋接待中外来宾487600余人次,极大地宣传了云南的茶文化,茶博馆为奥组委特制的国礼茶品"中国故事"赠送给各国元首、政要。在奥运会上,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通过38家各国主流媒体在全世界广为宣传。数千家各国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曝光,为中国茶文化、中国普洱茶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2013年在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正式注册、成为云南省唯一的专业类茶文化博物馆。

曾丽云说,云南有着厚重的普洱贡茶文化、有历史悠远的茶马古道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虽然茶博馆在推广云南茶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仅凭茶博馆一己之力难以实现。

目前,茶博馆仅有600平米的一个四合院难以施展,且满足不了每天的客流量,其次本土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曾丽云希望社会各界重视这个云南茶文化的宣传平台。能够实现"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