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东茶安高峰论坛在南海举行 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广东茶叶产地有哪些 广东乌龙茶 茶叶的质量

【www.cy316.com - 广东茶叶产地有哪些】

2017首届广东茶安高峰论坛在南海举行,会上广东各地的茶行业专家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源头解决问题,以此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建设茶叶示范省。同时,还成立了广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院,将加大力度规范茶叶生产经营市场。

广东茶安高峰论坛

7月29日,首届广东茶安高峰论坛开幕式暨广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院成立仪式于佛山南海大沥镇岐东酒家举行,来自广东各地行业协会、茶叶行业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茶叶质量安全研究的方向与策略。

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重要饮品,更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但长期以来,近几年,对于茶叶源头把控力度却出现不少问题。其中包括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灰尘多等问题,经大众无限放大、传播,引发大大市民高度关注,更让行业、茶农、茶商痛苦不已。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首届广东茶安高峰论坛”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广东茶安高峰论坛

此次高峰论坛由广东食品安全质量协会、广东食品职业学院食品学院主办。中国食品报社编委、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葆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长、广东省食品安全质量协会名誉会长、南粤食安高峰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郑彦云,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巡视员林勇辉,广东省政协常委、民建广东省委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勇教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傅铁笔,广东省法制办副巡视员林炎章,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创会会长、香港荣源茶业董事长王曼源等嘉宾出席论坛,共话茶事。

“提高广东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会上,首届广东茶叶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蔡高斯表示,此次论坛的任务是要总结成果经验,研究茶叶质量安全,创建优质茶叶示范省,“希望能借助此次论坛,巩固我省茶叶质量安全,去源头上解决面临问题。”

广东茶安高峰论坛

当天,现场还为首届广东茶王争霸赛举行颁奖意识。据悉,首届广东茶王争霸赛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全国各地茶企、茶商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评委会共收到近一千家企业报来的各类茶品1100多份。经评委会认真筛选评审,优中选优,最终评选出了茶王11个、银奖、优质奖114个,茶叶质量安全十大品牌、十大贡献人物、十大企业家、十大茶具品牌、优秀企业共44个。

同时,广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院也宣告正式成立,并现场对80多位专家、教授、企业家进行院长、秘书长、研究员等聘任,壮大茶叶质量把控队伍专业力量。

据悉,广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规范茶叶生产经营市场,增强茶叶经营者、茶叶加工企业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知。

小编推荐

食在广东茶在广东 广东人的早茶文化


广东早茶是一种闽南民间的饮食风俗。广东早茶是一种独特的习俗,是广东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广东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有利于消化。接下去跟着小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广东的早茶文化吧。

早茶

1、早茶对于广东人的重要性

其实广东人饮茶大多分为早、中、晚三次,早茶是最为讲究的,所以早茶茶市也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早茶茶市会比较多人。

2、广东早茶的作用

广东人喜欢饮早茶,这些茶馆里除了有各种茶以外,还会配置一些点心,像虾饺、咸粽子、鱼片粥、米粉等,还有各种小菜,广东人聚会、淡生意和业余消遣,都喜欢来这里,在这里点上一壶茶,吃上几件点心,几个人聚在一起,不仅可以淡心联络感情,还有可能会淡成一桩生意。

早茶

3、广东早茶礼仪

其实广东人在饮茶在并没有太多的礼仪,但是在主人给客人斟茶的时候,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在桌面上轻叩,这样是为了身客人致谢,据说这个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时。

早茶

以上就是广东的早茶介绍,由此可见,早茶已经成为了广东人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了。广东的早茶文化确实不错,是一种享受,和别的地方又不相同,没有那么多讲究。小编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感受一下广东的早茶文化,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哦!

四川乐山:举办茶叶病虫害防控培训 促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我们都知道,茶叶是我国另一重要名片,不仅是很好的解渴饮料,还是重要的保健饮品,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可是,在茶叶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各种病虫害的干扰,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茶农们就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多种农药化肥以减轻危害,殊不知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近日,在四川乐山,为了促进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举办茶叶病虫害防控培训,一起来看看吧。

开班仪式现场

9月14日,2017年全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夹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全国重点产茶县代表、茶叶企业负责人齐聚夹江,就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展开培训交流。农业部植保首席专家张跃进,四川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肖小余,市委常委阿刘时布,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阿刘时布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他说,本次培训班在乐山举办,为大家提供了巧用生态平衡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质量安全的宝贵学习机会。乐山将积极吸纳、认真运用本次培训成果,推动乐山茶叶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有效供给,为乐山奋力建设现代茶叶强市和四川旅游首选地,为四川打造“千亿川茶产业”、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常委阿刘时布致辞

有着“名山、名佛、名人、名城”美誉称号的乐山,是“中国绿茶之都”、全国名优绿茶最适产区、全国茉莉茶产业核心区,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24万亩,茶叶综合产值居四川前列。近年来,夹江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全县共有茶叶24.6万亩,茶叶产量2.23万吨,综合产值12.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四川省第二位,曾前后被授予“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展开培训

据悉,此次培训将持续两天,内容包括茶叶病虫草害生态防控技术研究与实践、灯光诱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茶叶质量安全与病虫害防控、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与应用、茶叶绿色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交流、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交流、观摩夹江“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

提高茶叶质量安全 茶企应做到“五个不准”


近期,食品药监局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要求茶叶里面不能添加任何的添加剂,茶叶生产企业应做到“五个不准”,以此提高茶叶质量安全。茶叶生产企业要到具有法定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产品出厂检验,一旦检验不过关的茶叶,一律不得出厂销售。

提高茶叶质量安全

8月6日,记者获悉,省食药监局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通知强调,茶叶生产企业要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生产茶叶不允许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也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茶叶。

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通知要求,茶叶生产企业应当严把原料进厂关安全关,认真落实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必要时对原料的农药残留、污染物、着色剂等项目进行检验,包括对原料中可能添加的铅铬绿、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非食品原料进行检验。

外购茶叶原料的茶叶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名录,相对固定原料来源,并定期审核评估;对原料提供或上游茶叶种植者提出严格要求,以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为重点,严把质量安全关。鼓励企业建立茶叶原料基地,并对茶叶种植过程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按要求严格控制,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通知要求,茶叶生产企业要严格规范标签标识,做到“五个不准”:不准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不准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茶叶;不准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不准虚假标注茶叶原料种植地区或类似表述;不准虚假标注手工制作、野生、贮存年份或类似表述。

茶叶生产企业要按照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企业明示采用标准,进行产品出厂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企业不具备自检能力的,要委托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产品中铅、农药残留等安全指标不合格的,或发现检出着色剂、非食品原料的,要立即停产、彻查原因、召回产品,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建立和完善茶叶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促进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优胜劣汰。

2017广东茶行业技能大赛圆满举行 8090后分获红茶、绿茶组第一名


来到广东,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一日三餐都在喝茶,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茶点,这里的茶文化可是十分悠久的。广东是以出产红茶、乌龙茶而名闻我国的,如:英德红茶、黄金桂等皆是当地的特产,为了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发展。近日,在广东隆重举行了2017茶行业技能大赛,其中红茶、绿茶组第一名是由8090后获得的,可见如今的青年茶工实力不可小瞧。

2017茶行业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由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大赛前后历时五天,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超过百名制茶高手参加,包含了老中青三代茶人。参赛选手里,最大年纪的有60多岁的老师傅,最年轻的大概20多岁,其中有很多大学生、中专生。大赛分别在积庆里、老一队、英州红、八百秀才、三圣红五个赛场举办。比赛按照茶叶加工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进行,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部分考核,以个人赛方式进行,由各地市组队参加。大赛设置了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其中金奖12名、银奖28名、铜奖38名。

大赛闭幕式在积庆里红茶谷举行,并进行了颁奖仪式。广东省财贸工会副主席余德武代表四家主办单位宣读了表彰决定,通报表扬了本次大赛获奖选手的前五名,分别是:王原鹏、林天晓、杨文杰、吴乃富、农荣星。其中,“90后”王原鹏、“80后”林天晓分别获得了红茶、绿茶组第一名。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广州美协副主席孙戈为这两位获奖的青年茶工创作画像,以示表彰。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表示,本次大赛是对广东省茶叶加工技能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近年来广东省茶叶加工整体水平的集中展示。据悉,本次大赛是广东省内制茶行业制茶工艺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一次职工技能大赛。

茶叶包装与质量安全


摘要:茶叶的有效包装能最大限度地延缓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最大限度地保持茶叶产品的卫生和质量。要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做好茶叶包装的质量控制。要引导企业运用包装创品牌。

关键词:茶叶包装质量

茶叶是供人们饮用的食品,是一种需要用包装来防止污染、减少因受环境变化而变质的产品。因此在进行茶叶包装时,首先应考虑包装的有效性,即最大限度地保持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一、茶叶的包装材料

目前适合茶叶包装的材料很多,主要有纸、塑料薄膜、金属与陶瓷三大类,还有少量竹、木等材料的工艺包装。茶叶的包装材料与其他的包装材料一样,开发和设计的研究发展很快。特别是各种复合包装材料在茶叶产品上的应用,如纸塑复合、塑塑复合、铝塑复合等。从包装的形式看,主要有袋、盒、罐三种。

茶叶包装材料的通用要求是:一是经济、卫生,既要价格便宜,又要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二是保质、保鲜,首先要防潮,同时也要考虑防止各种气体和微生物进入。

二、茶叶陈化变质的原理

茶叶的品质主要由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叶绿素等物质以及一些香气成分组成。这些品质成分多为还原性物质,极易受湿度、温度、光线和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自身或相互进行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缩合或聚合反应等。从而形成一些分子较大的物质,使茶汤产生沉淀或水浸出物减少并产生一些称之为“陈”的气味。这是茶叶陈化变质的主要机理。

1.茶多酚的氧化、聚合

茶多酚是茶叶含有的二十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是决定茶叶的汤色和滋味的最主要的成分。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容易发生变化,经酶促反应、氧化反应、缩合(聚合)反应等,会产生我们称为的茶黄素,茶黄素进一步氧化和缩合(聚合)产生茶红素,茶红素进一步氧化和缩合(聚合)产生茶褐素。制作红茶,希望能得到较高比例的茶黄素和茶红素,而尽量少产生茶褐素(茶褐素会使滋味变劣)。绿茶是以茶多酚的保留量高为主要特征的。因此茶叶的保管,就是要防止茶多酚的进一步被氧化,而使茶汤变褐、滋味变劣。

2.氨基酸和生物碱的变化

氨基酸和咖啡碱是赋予茶汤鲜爽宜人滋味的主要物质。茶叶中氨基酸的种类较多,主要是茶氨酸,相对含量较高。生物碱中90%以上是咖啡碱。它们都是含氮物质。在茶叶存放过程中,容易与茶多酚类的氧化物质结合,生成暗色聚合物,使茶叶丧失原有的滋味。

3.叶绿素和维生素C的变化

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维生素C是绿茶所含的保健成分。但它们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被破坏。叶绿素在光或热等的作用下,易分解,使茶叶产生褐变。维生素C也是一种容易被氧化的物质,在光或热等的作用下被氧化,继而与其他物质反应,使绿茶品质明显下降。

4.茶叶香气成分的变化

茶叶的香气成分比较复杂,同时各成分含量较少。主要是一些醇、醛、脂类化合物,还有一些还原态的硫化物。随着茶叶存放时间的延长,各种香气成分发生了氧化或转化,使得新茶的清香日渐低落,陈味显露。

三、茶叶包装的质量控制

茶叶的质量易受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防潮茶叶包装的防潮性很重要。茶叶在包装前应严格控制水分(在7%以下),包装材料良好的防潮性能延缓茶叶内的各种水解反应,就能较好地保持茶叶品质。

2.避光茶叶包装的避光性很重要。光照会加快茶叶各种成分的缩合反应和变化,特别是破坏叶绿素等物质,降低茶叶品质。包装材料良好的避光性能较好地保持茶叶品质。

3.环境含氧量茶叶包装的阻气性也很重要。大气中的氧气会加快茶叶中各种品质成分的氧化反应,以降低茶叶品质。包装材料良好的阻气性亦能较好地保持茶叶品质。

4.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目前生产茶叶包装材料的企业很多,但这些企业的卫生状况值得关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已将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企业要求等同生产食品企业来对待,而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另外,国内许多生产复合包装材料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滥用印刷油墨、稀释剂、粘合剂等,致使许多包装材料带有许多强烈的异味。用这些包装材料包装茶叶,将使茶叶吸收这些异味,破坏了茶叶原有的香气和滋味。应引起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极大重视。

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产品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方面是散茶销售的比例越来越大,不仅茶庄、大商场卖散茶,甚至连大型仓储式超市也设专柜卖散茶,这不但无助于茶叶品质的保持和提高,也给质量监督管理增加了难度。茶叶散茶销售不仅使产品的卫生和品质得不到保证,也使产品缺乏应有的品质、规格的要求。散茶销售受到市场的欢迎,一是由于消费者对包装茶内部的质量不放心、怕上当,他们误以为散茶是产地直接上市,能看到茶叶并可随意挑选、有时还能还价,满足了消费心理。其实很多散茶是经过了许多中间环节才上柜销售的,许多茶庄和柜台的经营者并不是从产地直接进货,而是从茶叶批发市场或者茶叶经营商处随意进货,不仅卫生要求得不到保证,而且以次充好、假冒现象非常严重。二是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大多不懂茶叶品质,误以为外形漂亮、名称好听的茶叶价格就高的心理,投其所好,同时可逃避质量监督管理,难以确定产地和生产企业。市场上大量的散茶销售不仅使生产企业丧失讲质量、讲信誉、讲品牌的基础,也给散兵游勇式的销售者创造了很大的市场机会。散茶销售同时也引起了品名和价格混乱,茶叶产品的名称越来越多,什么金丝银钩、大龙毫、虾针,甚至还有什么出水芙蓉、女儿环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些产品主要是为了吸引和欺骗消费者,根本没有质量要求和标准。三是散茶销售可进行讨价还价,经营者经常利用这样的手段来迎合消费心理。另一方面是高价礼品包装愈演愈烈,这些礼品包装的价值了超过茶叶价值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些奢侈的包装通常采用红木、锡合金等高档材料吸引人们眼球,来推销不宜保存的茶叶,实质是对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实不可取。

当前应呼吁国内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限制散茶的销售。要积极引导茶叶生产企业创品牌产品,茶叶销售企业卖品牌产品,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要积极鼓励茶叶产品预包装销售。

如何提高有机茶叶质量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米,长度50~100米;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或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爪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厘米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即将老茶树离地10~20厘米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三、机械化采茶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千克。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四、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

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 —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

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

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 —甩干 (6CPC-100CC甩干机) —对锅(20千克/次) —大锅(40~50千克) —散热(12小时) —入仓。

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 (5~10厘米) —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二次升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