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现场学茶艺 感受中国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文化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www.cy316.com - 茶文化】

昨日(6月17日),“亲历中国茶艺与花艺”在马连道茶博物馆举办,本活动是“北京沙龙·亲历北京”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外国友人在这里可以亲手打包老北京花茶,冲泡之间感受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以茶会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为了让对茶感兴趣的外国友人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主办方精心策划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正值马连道茶文化节期间,活动现场弥漫着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活动开场,伴随着悠扬的中国古典乐在茶博物馆里轻轻传开,茶艺师摆开茶席,向到场嘉宾们展示着极富中国茶文化内涵的茶艺表演。取杯、投茶、入水,茶艺师的纤纤手指在茶席中穿梭,动作行云流水。在场的外国友人目不转睛地看着茶艺师们的表演,享受着茶艺表演带来的美感。随着第一泡茶水从公道杯中缓缓流出,全场茶香四溢。

中国花茶与国外有什么区别?花茶应该如何冲泡?当天,国家高级评茶师、北京二商京华茶业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楼国柱先生生现场为外国友人讲解了老北京最爱喝的茶叶——茉莉花茶。从花茶的分类、茉莉花茶的历史知识、制作过程到冲泡方法,楼国柱先生一边亲自演示,一边娓娓道来。活动现场,每一张嘉宾桌都有一位茶艺师做示范,真正达到台上、台下沏茶相同步调。随着活动的进行,满房间充满了茉莉香,让人恍惚间仿佛置身于老舍笔下的《茶馆》之中。

动手体验是亲历北京活动的最大特点,本次活动特意安排了老北京花茶打包与冲泡环节供外国友人亲身体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讲究之处。在茶文化专家的指导下,外国友人纷纷亲手体验了花茶打包技巧与冲泡技艺,一举一动都体现出对中国茶文化的投入与喜爱。体验环节结束后,许多嘉宾仍旧余兴未散,继续向茶艺师请教各种茶叶知识。

活动现场还有来自北京市花木公司的插花师带来的插花表演。插花的过程颇为雅致,是以花为主要素材,在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花卉艺术。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是由于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间,进行艺术加工。表演结束后,到场嘉宾在花艺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喜欢的花艺风格体验了插花艺术的魅力。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亲历北京活动令到场嘉宾体验了茉莉花茶冲泡与插花的乐趣,为的就是让大家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能够发现美,培养兴趣,充实生活。

亲历北京是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月讯杂志社精心策划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以体验为精髓,以中国及北京文化为脉络,邀请国际友人了解中国及北京文化、感受北京之美。活动自2013年始,每月一期,已成功举办了“体验中国结、“体验京剧文化”、“体验中国武术文化”等活动。自亲历北京活动举办以来,始终得到来自外国驻华使馆、外国商会和在京留学生的欢迎与肯定。随着亲历北京活动的不断开展,报名体验中国及北京文化的外国友人越发踊跃,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了亲历北京的忠实粉丝。

小编推荐

外国友人化身“茶农” 采茶品茗探中国千年茶文化


3月23日 中国是茶文化大国,昨日,一些外国友人披上汉服,化身“茶农”,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秦山村的百亩茶园中采摘春茶,这十来个来自英国、美国、印度等国的年轻人对采茶体验兴奋不已。

外国友人学采茶

“春茶采摘讲究一芽一叶,要用指尖将茶树最嫩的尖儿掐下。”听着茶农讲解,印度小伙Yash Khushalahi穿梭于百亩茶田,在茶树枝头寻觅一株株娇嫩的绿芽,随时准备撷入囊中。

双手灵巧地在茶树间穿梭,一捏一提一放,几个简单的动作,嫩茶尖儿就采好了……经过简单教学,第一次走进茶园的美国姑娘Megan Whitworth已能熟练掌握采茶技巧。

这一新鲜的采茶体验,让她兴奋不已。Megan Whitworth表示,自己了解中国是从茶叶开始的,但对于茶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并不清楚,这次茶山之旅让她感受到了“地道”的中国茶文化。

茶园留影

走下茶园间的田埂,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又穿上汉服,一同学习泡茶品茗。置茶、高冲、低泡、分茶……中国茶道优雅精致的形意,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小鲜肉”们大开眼界。

双手捧起一杯刚冲泡好的龙井,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鼻而来。来自英国的Samira Aoumeur用汉服的袖口遮挡着杯口,有模有样地学着中国传统品茶礼仪,闭上双眼细细品味起来。

Samira Aoumeur说,在英国通常只能喝到英式红茶,而且多是以茶包形式冲泡,“中国茶跟现在年轻人喝的咖啡、可乐完全不一样,充满清香。回去我准备买一套茶具,系统学习泡茶方法。”

茶友会

来自印度的Yash Khushalahi笑着告诉记者:“印度也有茶文化,但印度人喝茶会加香料或者放奶,味道更加浓郁,而中国茶则更为清新。而且中国茶品种分门别类,冲泡方式也特别讲究,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艺学习

如今,随着中国茶在海外愈发“飘香”,Yash Khushalahi表示,在印度的餐厅也会喝到中国绿茶,而且中国茶的“小茶包”在印度也很畅销,中国茶的品牌正越来越国际化。

宁波汉文化传播协会会长周琳认为,近几年,外国友人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让海外年轻力量零距离感受采茶制茶流程,以传统茶文化礼仪为依托,是助推中国茶文化加快‘走出去’的一个新方向。”

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就是从弘扬茶艺开始


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就是从弘扬茶艺开始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各种门类的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祖国大地,在茶艺馆里每天都在向群众演示中国的茶艺,引起人们的饮茶兴趣,从而促进了茶叶的消费量。如上海市,在推广茶艺之前的1990年,平均每人年消费茶叶只有200克,在连续举办了12届国际茶文化节之后的2005年,每人年消费茶叶量已超过800克,促进了上海茶叶市场的繁荣,已经出现了好几个茶叶批发市场。著名乌龙茶铁观音产地福建省安溪县,因为功夫茶艺在各地茶艺馆的普及,使得功夫茶艺所冲泡的乌龙茶成了热门品种,作为乌龙茶中的著名品牌铁观音也就成了抢手货,销路大开,致使原是有名的贫困县安溪县很快脱贫致富。江西省婺源县的大鄣山有机茶之所以能走入欧盟市场,就是因为德国的茶商在江西看了婺源文士茶艺的表演而引起对婺源绿茶的兴趣,因而将大鄣山茶引入德国,并逐渐占领了欧盟市场。现在,东方文化的魅力日益引起西方世界的注意,在中国国内滚滚兴起的茶文化热潮,也开始波及到国外,引起东西方人士的重视和喜爱。无论是西欧、东欧还是北欧,都有中国式的茶艺馆,就是作为大国的日本,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学习中国茶艺。在日本东京、京都等地,都有各种各样的中国茶艺培训班,参加学习的不但有青年人,也有老年人,他们认为日本的传统太过严肃、繁琐,不如中国的茶艺更富有情趣,更有艺术性,同时,中国的炒青、烘青绿茶和乌龙茶也比日本蒸青绿茶更香更好喝。现在,在日本的茶叶市场上中国绿茶和乌龙茶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样,在西方,一股喜爱中国茶艺的热流正在涌起,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在学习中国茶艺,仅以法国为例,最早推广中高山茶国茶艺的地区是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早在10年前,就由北歌女士牵头组织了“法国协会”,会员都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每个月都开展活动,由北歌会长亲自讲课,向会员们教授中国绿茶、乌龙茶的冲泡方法。北歌会长每年都到大陆来参加茶文化节,2003年11月,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开幕之际,他们和法国中国事务协会与里昂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国茶文化节”,特邀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表演团进行三场表演,在金碧辉煌的里昂市政厅,三百多名法国官员和上层人士聆听了北歌女士长达一小时的专题演讲,如痴如醉地观赏了历史系列茶艺表演,表演结束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演员谢幕达三次之多。现tieguanyin在,不仅是西欧的法国、英国、德国,就是东欧的捷克、俄罗斯,以及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各国,都已陆续出现了中国茶艺馆,它们每天都在向外国群众进行茶艺演示,向他们宣传、推荐中国茶叶,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喜爱中国茶叶,这个势头才刚刚开始,真正热潮还在后头。但是,由此我们亦可以了解,中国茶叶的大好形势也还在后头。因为,只要外国人热爱中国的品茶艺术,自然就爱上中国的名优茶,这些名茶也才有可能走出国门。所以,中国的茶人不但要在国内大力开展茶艺活动,还要努力向世界推广,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更大的文化意义。(摘编自《农业考古》)www.teaw.org中国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中唐时期,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烏龍茶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这部《茶经》,把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烏龍茶。千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探索,直至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茶方大行其道。《茶经》的问世,不但使天下益知饮茶矣,陆羽亦因此名扬天下,并为朝廷所知而召为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但陆羽无心仕途,竟不就职。晚年他由浙江而至江西上饶隐居.《茶经》是一部论茶专著,它对当时盛行的各种茶俗作了归纳与追溯,对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由陆羽开始的茶的这种划时代的变化,正是当时茶风盛行,人们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种体现。宋代茶业的发展 宋元茶叶生产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是由团饼为主趋向于以片茶、散茶的为主。北宋前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这是属于紧压茶类,特别是在北苑贡茶中,这类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和技巧,日趋精湛,不断创新,无论是在外形和内质上,都达到了团饼茶的最高峰。由于宫廷用茶要求,煮茶方式和品饮方式与民间乡饮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团饼茶在作为宫廷之用时,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团饼茶的制作工艺和煮饮方式都比较繁琐,对于一般的普通饮用者来说,则多有不适合的地方。因为一般的劳动者的饮茶,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不可能去购饮价值昂贵的团饼,而且也无暇去精心烹制。他们总是希望价值低廉且煮饮方便。于是,在过去团饼茶工艺的基础上,就出现了蒸而不碎,碎而不折的蒸青和蒸青末茶。宋朝时,对那些团状、饼状的紧压茶常称之为“片茶”,而对那些散状的茶叶,在当时又称为“草茶”,或“散茶”。 明清茶文化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现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张大复则在次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化境,一种天、地人心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中国茶文化之“最”


导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也是世界茶叶之“源”,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当您美美地品一杯茶时,您可知道我国的茶文化之“最”?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大的野生茶树

云南凤庆县,因生长了一棵3200年的古树茶王而著名,这棵古树被行内称为“世界茶祖”,这棵树基围5.82米,高10.6米,树冠直径达10米,时至今日仍然在生长中,且年年出茶!

最早的种茶专著

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10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

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

最早的咏茶诗

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最早的茶话会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中国茶文化之——北京的伪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让中国成为重要的茶叶生产大国。作为茶叶大国,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茶叶。像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南安化黑茶。。。。。。等。但是说到北京的茶叶,大家似乎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现在大部分北京人喝的茶叶都是从外面进口的,但是在以前交通不便,以及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只能用一些本不属于茶叶的东西来冒充茶叶,由此被后人们称为“伪茶”。

北京西山附近一带,有山中人扛荷席篓荆筐,内实所谓山茶,脱售于当地。村民因其价廉,争相购饮。后京茶庄以山茶羼入真茶劣品中,是为伪茶。山茶产于京西翠微西北山套中,过上方山往南便逐渐少了。山茶的原料最初以紫荆为主(紫荆,北京人称为“荆条”,山里人称为“荆蒿”),采其嫩芽晒干,不需蒸焙即可出山售卖。喝山茶的,必须用砂包熬着喝,越靠茶叶越浓,尤以冬日喝山茶更为深厚有趣。

初期的紫荆芽茶尚称不恶,后以销售发达,饮者渐多,遂将已成小叶的紫荆大芽加入,且多加荆枝,以压分量,但仍不失原味。再后乃有杂质加入,但山中人不采夏日长叶,亦不采秋后小叶,只采春日嫩芽,因紫荆花芽虽可代茶,而紫荆则颇有毒质,偶有不慎,与肉类同食,即易致死。西山龙泉坞一带,产杏颇多,山中人每于冬末春初,拾取隔年陈杏,用以泡茶,绝无酸味,而有一缕清香气息,饮之令人心远。拾此干杏,又必须经过雪压,方能有味,于是拾得售卖,人以“踏雪寻梅”称之。我与翁偶虹兄于民十五在小楼流连时,日以此物加茗中饮之,想偶虹尚能记及罢!山茶杂质中,以“剪子股”草、“酸不溜”草、“苣荬菜”为三大原料,其他树叶是绝不加入的。后城里人见山茶可以混充茶内以求厚利,始而收买山茶,选净粗枝,批售茶行,颇能鱼目混珠。后乃广收“嫩酸枣叶”,继则一切嫩枣叶皆可,再则嫩柳叶亦可加入,经过炮制,反成为中等以上的茶叶,是为高等伪茶了。

此种假茶的制法是:将采得的芽叶洗净晒成半干,然后上笼屉用火蒸,至二分熟。倾出再晒,至半干再蒸,每蒸晒一次,熟的成分即加一分,七蒸七晒芽叶已成稀烂,触手欲碎,所谓“烂成软鼻涕”程度,倾在席上阴至九分干,以手搓成茶叶卷,置于瓷罐中闷放。闷置愈久,茶味愈佳。此种用酸枣芽、枣芽、柳芽所制的伪茶,亦以此顺序排成等级,成为“龙井绿茶”或介于茉莉窨茶和绿茶之间的大方茶,外行人绝喝不出邪味,其茶品亦可列在中等之间。不过真正讲究名誉的大茶店是不肯以此损坏名誉的。

近年西山下画眉山一带村民,亦觉紫荆山茶只适于冬日,夏日应饮龙井茶以清心火,于是也仿效制枣芽的“伏地龙井茶”。但自制柳叶茶的很少,这是不肯自欺而已。伏地绿茶畅行以后,于是又设法制窖茶,便采剪子股、酸不溜、苣荬菜诸草叶,加以焙制。

伪制大路货的粗茶,更有采嫩榆树叶、嫩椿树叶的。榆树叶没有特殊味,椿叶有臭味,需经加工处理。京西斋堂以西群山中,制伪茶者以其物易得,遂将嫩椿叶采取后,反复蒸晒至六七次,除去青气臭味,再泼上大量的姜黄水。沏出茶来,色作浓赤者,味苦如大黄,以售下级饮客。

窖真茶向在产花区的丰台诸村,制伪茶的原在广安门内,后因伪茶也需窖制,移到窨真茶的丰台附近了。

以上就是关于伪茶的知识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北京的茶叶历史也是有过一段颇为艰辛的历程,但是在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的年代,穷人们想要喝到一口茶也是极其的不易。生产力水平决定当时的社会形态只能是如此了。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的茶文化有哪些 中国茶文化讲究什么


对于中国的茶文化相信朋友们多多少少都有了解些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平生烟酒不沾,惟一的嗜好便是饮茶。只要有空闲,便喜爱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静神观看杯中那沉浮的茶叶,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

中国的茶文化

用玻璃杯沏茶别有一番韵味。透过昌莹透明的杯体,可以享受更多的茶趣。尤其下班之后,独处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静静地观望着眼前杯中的变化,你会发现其乐无穷。观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蒙飘缈的雨雾,透过这如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眼前仿佛会出现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闲梦江南梅熟时,夜船吹笛雨潇潇,入语驿边桥”。

那杯中的茶叶更是变幻莫测,朵朵嫩芽,缓缓舒展。或恰如雀舌,或旗(嫩叶)枪(芽尖)交错,摇曳沉浮,百态千姿,栩栩如生。细心观察,那片片绿芽上竟会看出茸茸细毫,犹如勃勃生机的春天。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销觉茶韵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感受到许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

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了,而是这杯中之水了。

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我们每个人也不必因融合于集体不被人所关注而沮丧,因为我们已经成就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茶树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树常青。

进而言之,茶叶的价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为茶水。多好的茶叶,无论是西子湖畔的龙井,还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绝壁的“大红袍”,还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铁观音,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为一个人,他的学识再高,能力再强,不奉献于社会,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不必去追求那所谓的永恒,追求生前的功名显赫,富贵利禄,如果为此穷尽一生,岂不是本末倒置?

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溽,殆矣。”我以为,品茶之中所有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的那种淡淡的滋味。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凡事过度反而乏味,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穷困及逸乐,因一切甘甜已经遍尝,便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就会像浆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满山珍海味,也不会有任何胃口。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又与品茶何其相似。茶,惟有苦涩,才能醒脑提神。

唐代的刘贞德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