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变质变的是哪些物质?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哪些茶叶是绿茶 茶叶里面哪些是红茶 茶叶中哪些是红茶

【www.cy316.com - 哪些茶叶是绿茶】

茶叶属于干燥食品,可以吸附水分,做干燥剂,也可以吸附异味等等。所以茶叶虽然比我们常见的新鲜瓜果好保存的多,但是如果保存不当也是很容易使茶叶变质变未的,失去茶叶所特有的味道。而且越是名贵的茶叶越是难保存,所以也间接导致有些陈茶很是昂贵。

比如“香高味醇形美色艳”的祁门红茶,如“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西湖龙井,若存放不当,就会使茶香气、滋味大打折扣,无法享受到齿颊留香、回甘生津的美妙感觉。即便是一般的茶叶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新茶味消失、陈味显露的现象。因而,茶叶的合理保存尤为重要。

茶叶

鲜叶中的化学成分是形成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而茶树鲜叶中的干物质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糖类等,它们构成了茶叶的品质和滋味。而我们所说的茶叶变质,香气、滋味、汤色等发生劣变,不能饮用,到底是茶叶的哪些成分在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四大主因素综合作用发生变化了呢?

茶树鲜叶的主要成分类别

1.色素变化

主要是叶绿素的变化,表现为茶叶褐变。

叶绿素是形成茶叶色泽的重要成分,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它由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大部分组成。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

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作用下(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易发生分解,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这种脱镁叶绿素的比例达到70%以上时,就会出现显著的褐变。

此外,茶叶中还有一类黄色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这类物质是光合作用中的辅助成分,有一定的吸收光能性质,因此,较易被氧化。氧化后会产生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经贮藏后产生的气味,从而使茶汤变质。

2.茶多酚变化

茶多酚氧化和聚合,使茶汤褐变与劣变。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通常认为茶多酚类是与茶叶汤色和滋味关系最密切的成分。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寡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和收敛性、爽度。

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使红茶汤变暗。在绿茶中,茶多酚保留量较多,在贮藏中易发送氧化,生成醌类,导致茶汤变褐,同时这种氧化物还会和氨基酸类进一步反应,使茶汤滋味劣变。

3.维生素c变化

维生素c含量减少,茶叶褐变与劣变。

维生素C是茶叶所含的保健成分之一,可治疗坏血病,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促进铁吸收,而且它是强抗氧化剂,能捕获各种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能够防癌、抗衰老。一般绿茶的维生素c含量约为250mg/100g,有的甚至高达500mg/100g,乌龙茶约为100 mg/100g,红茶因经发酵工艺,维生素c损失较大,一般在50mg/100g以下。

维生素c的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如果绿茶中维生素C保留量达80%以上,绿茶品质不会发生变化;一旦下降到60%以下,品质就明显变劣。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越是高级的绿茶,含量越高,也越难以保存。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氢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

4.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变化

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氧化,茶汤香气劣变。

脂类置于空气之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慢慢氧化,生成醛类与酮类,从而产生酸败的臭味。茶叶中含有约8%左右的脂肪等类脂物质,在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水解,水解后变成游离脂肪酸,随着茶叶贮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不仅茶叶香味显陈,而且汤色也会加深。

5.氨基酸变化

氨基酸转化,茶汤滋味变淡。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约占干物质的1%-4%,其作为茶叶鲜爽味的主体物质,是影响茶叶香气与滋味的重要生化成分,同时也对茶叶色泽有一定的影响,与茶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鲜爽味在茶叶品质评价上有重要意义,而鲜爽物质的主体就是氨基酸类。

茶叶在存放期间,氨基酸会与茶多酚类自动氧化的产物结合生成暗色的聚合物,致使茶叶既失去收敛性,也丧失了新茶原有的鲜爽度,变得淡而无味。红茶贮存中,氨基酸与茶黄素、茶红素作用形成深暗色的高聚物。另外,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还会氧化、降解和转化,造成贮存时间越长,氨基酸含量下降得越多,茶叶也逐渐失去了新鲜感。

6.香气成分变化

香气挥发,陈味日显。

随着茶叶存放时间越长,茶叶香气会日渐减低,陈味日渐突出,尤其是新茶特有的清香会荡然无存。现代化学分析揭示了这一过程不仅包含着茶叶原有香气成分的丢失,也有一些陈味成分的产生和增加。如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是顺一茉莉酮、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苯乙醛等。这些成分在茶叶贮存过程中,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在贮存期间也产生一些新的化合物,经感官审评有明显陈味成分。因而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利用茶叶香气成分中是否存在丙醛和l-戊烯-3-醇来鉴别是新茶还是陈茶。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变质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茶叶变质?


每一个爱茶的人都不想让自己喜爱的茶叶变质,但是如果在存放过程中方法不当,茶叶的香气会散失、颜色会变暗、就连味道也会发生改变,甚至有的茶叶还会发霉。那么导致茶叶变质的原因有哪些,在保存茶叶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防止茶叶变质呢?

一、茶叶变质的原因

1、环境温度高

茶叶应该低温冷藏,这样可以有效的减缓茶叶变褐陈化,但是如果存放的环境温度过高,茶叶就特别容易变成褐色。

2、茶叶不够干燥

保存茶叶应该注意避免潮湿的环境,如果茶叶中的水分含量超过5%,茶叶陈陈化速度就会非常快。

3、茶叶没有密封

氧化作用是导致茶叶劣变的源头,如果茶叶没有密封保存,那么茶叶的氧化速度也会非常快速。

4、茶叶没有遮光

光线直射会对茶叶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还会令茶叶加速褪色,加速茶叶品质变坏。

二、如何防止茶叶变质

我们知道了茶叶变质的原因,那么对于防止茶叶变质就变得容易的多了,只需要针对那些引起茶叶变质的因素做好预防就好了。

1、防潮

茶叶应该密封包装、不能让茶叶暴露在空气中,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分加速茶叶的变质速度。

2、低温

茶叶也怕热,所以将茶叶放在阴凉干燥处是最好的。对于绿茶、铁观音等茶叶,还可以放进冰箱冷藏。

3、防异味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收异味的能力,所以茶叶的保存过程中应该隔绝异味。

4、防晒

保存茶叶的时候要避免使用玻璃罐、透明塑料袋保存,注意对茶叶进行遮光处理,有利于更长时间的保持茶叶品质。

5、防氧化

除了前面提起的密封保存、隔绝空气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储存茶叶的容器里放一袋脱氧剂。

茶叶为什么会变质?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除了少量了普洱茶、白茶外,目前茶叶市场上的大部分茶叶都带有保质期,茶叶拥有保质期就是将茶叶当成普通的产品,生产包装好的茶叶也会因为时间的影响而发生各种变化。那么,茶叶为什么会变质呢?茶叶变质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茶叶之所以会劣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光照,由于光照使茶叶的温度升高,加速了茶叶的氧化过程。

二是氧气,同样加速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三是水分含量的升高,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茶叶也就失去了原茶的风味。

茶叶保存关键在于茶叶本身水分含量的高低与小包装茶所有的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茶在原料和生产都严格控制水分含量且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条件下,一般在常温下能保存1-2年。

存放茶叶有两个绝对禁忌:一是潮湿,二是异味。具体而言:

一、开封后的茶叶取茶后可用封口夹夹紧自然存放,最佳的引用时期在一个月左右。现在有服务意识的茶企都会使用小包装,即使不是单泡装,也会采用50g、100g的密封包装,方便茶友使用存放。而市场意识不到位的传统茶企还会坚持250g、500g的大包装,表面看是划算了,其实是亏了,茶企和消费者都亏了。

二、密封的绿茶、黄茶、花茶、铁观音有条件最好放置在冰箱内保存。

三、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其他茶都可以自然存放,注意避光,潮湿和异味。

四、黑茶存放,包括普洱、茯茶、青砖等,要求包装有通透性,使茶叶在存放过程中能继续呼吸正常转化,往往需要一定的温度,不是存茶越干燥越好。陕西省的泾阳茯砖茶因为金花富有保健功效而被茶友关注,金花,学名“冠突伞囊菌“是一种微生物,所以在存放过程中不宜过于干燥。家庭存放泾阳茯砖茶,因为有暖气空调冬天可以挪至阳台存放,夏天因为要避高温暴晒要挪回室内存放。

以上就是关于茶叶变质的原因分析以及茶叶储存的方法介绍。对于喜欢喝茶的朋友而言,一定要注意好茶叶的保质期,在平时不喝茶的时候,要将茶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口感。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茶叶中的芳香物质


我国饮茶的历史悠久,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但无论起源于何时,不可否认的是茶叶是一种天然健康的植物饮料,有着显著的保健养生作用,而且茶叶中的物质成分非常的多。那么,什么是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也被称为"挥发性香气组分(VFC)",是茶叶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总称。茶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所谓不同的茶香,实际是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的组合,表现出各种香气风味。即便是同一种芳香物质,不同浓度,嗅觉表现出来的香型都不一样。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主要有中低沸点和高沸点两大类。中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如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杀青不足的晒青毛茶往往具有青草气;而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如苯甲醇、苯乙醇、茉莉酮和芳樟醇等,都具有良好的花香,它们主要是鲜叶经加工形成的。因此加工技术是形成茶叶良好香气的关键。

根据气相色谱分析,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包括十一大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酚类及其衍生物、杂环类、过氧化物类、硫化合物类和含氮化合物。

一般来说,茶叶里的芳香物质有三大特点:

(1)含量少芳香物质一般占干物质的0.02%。

(2)种类多迄今为止已分离鉴定的茶叶芳香物质约有700种。

(3)善变化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有的是在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有的则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加工过程是温度、湿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同的工艺形成了不同的香气物质。

主导茶叶香型的香气物质主要有哪些?具体如下:

(1)青叶醇(顺-3-己烯醇):在所有的茶叶香气物质中,其含量最高,约占鲜叶芳香物质的60%。当青叶醇浓度较高时,其具有强烈的青草气息;低浓度时,则有清香气息。在杀青和萎调过程中,一部分会挥发,一部分发生异构形成反式青叶醇,而反式青叶醇具有清香味。

(2)苯甲醇:具有微弱的苹果香气。在鲜叶和各类茶中均有存在,揉捻和发酵过程会促进其大量形成。

(3)苯乙醇:具有玫瑰香气,含量随嫩度的增加而增加。

(4)苯丙醇:具有类似水仙花的香气。

(5)芳樟醇:又叫陈香醇,具有百合花或兰花香气,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6)香叶醇:具有玫瑰香气。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含量随嫩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茶树品种也有关系,中小叶种含量高于大叶种,也是祁红玫瑰香的特殊物质之一。

(7)橙花叔醇:具有木香、水果百合香韵。是茶叶中重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乌龙茶及高级名优绿茶的主要成分。

(8)1-戊烯-1-醇、苯乙醛、n-壬醛、n-癸醛和芳樟醇氧化物:具有陈香味。

(9)己烯醛:具有花香,红茶和乌龙茶中含量较高。

(10)肉桂醛:具有肉桂香气。

(11)橙花醛:具有浓厚的柠檬香,主要存在于红茶中。

(12)香草醛:具有花香味。

(13)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具有紫罗兰气息。

(14)茉莉酮:有令人愉快的茉莉香,茉莉花茶中含量较高。

(15)辛二烯酮:具有陈香气。

(16)醋酸香叶醇、醋酸橙花醇:具有玫瑰香气。

(17)醋酸香草醇、醋酸芳樟醇:具有柠檬香气。

(18)苯乙酸苯甲酯:有强烈的、甜润的、细腻的蜂蜜香味。

(19)蒎烯:具有松木香味。

(20)醋酸苯乙酯:具有果香味。

这些芳香物质中含有羟基(-OH)、酮基(-CO)、醛基(-COH)、酯基(-COOC)等芳香基团。每一基团物对化合物的香气有一定影响,如大多数醇类具有花香或果香,大多数酯类具有熟果香,含量虽少,但对茶叶的香气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了解到,茶叶中含有不同类型的芳香物质,并且成分比较多,因而也使得茶叶具有不同的香气。

茶叶品质变化的预防


变质、陈化是茶叶各种内含化学成分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的结果,主要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防止茶叶在贮藏和流通过程中的陈化变质,必须达到以下各项要求。

(一)茶叶必须干燥

水分是茶叶内各种生化成分反应必需的介质,也是茶叶发生霉变的主要因素和微生物繁殖的必要条件。通常情况下,茶叶含水量越高,陈化越快。含水量超过6.5%时,存放6个月就会产生陈气;含水量超过7%时滋味就会逐渐变差;含水量达8.8%时,短时间内很可能发霉;含水量超过12%时,霉菌大量孳生,霉味产生。因此,对价格高的名优茶,含水率以4%~5%为佳,应控制在6%以内,最高不超过7%。

(二)控制茶叶贮藏的环境条件

1.低氧环境 空气中大约80%是氮气,20%是氧气。氧气几乎能和所有元素化合成为氧化物。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类脂、醛类、酮类等物质都会自动氧化,氧化后的产物大多对茶叶品质不利。有研究表明,茶叶在含氧量为1%和10%的不同环境中贮藏,品质有明显的差异。在茶叶贮藏中采用在包装容器内充入氮气,或用其他方法吸走氧气,可使包装容器内的含氧量下降到最低。名优茶包装容器内氧气含量控制在0.1%以下(即基本无氧状态)茶叶品质才有保证。

2.低湿环境 湿度是指茶叶贮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和茶叶本身的含水量。茶叶是疏松多毛细管的结构,在茶叶的表面到内部有许多不同直径的大小毛细管,贯通整个茶叶。,同时茶叶含有大量亲水性的果胶物质,所以很容易吸湿变潮。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以及霉菌的产生与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及茶叶含水量密切相关。据试验,茶叶含水量3%、在5℃温度条件下贮藏4个月,干茶色泽几乎不变;含水量7%、在25℃温度条件下贮藏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变化较大;而含水量3%、在25℃温度条件下贮藏的茶叶与含水量7%、在5℃温度条件下贮藏的茶叶,两者无明显差异。贮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越高,茶叶吸湿返潮越快;茶叶含水量越低,吸湿越快。当在空气相对湿度40%的环境中贮藏时,茶叶的平均含水量仅为8%左右;当在空气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中贮藏时,含水量一天就可增加10%以上,直到茶叶含水量上升到21%左右。控制环境湿度对保持茶叶品质具有较大的作用,茶叶应贮藏在空气相对湿度30%~50%的环境中。

3.低温贮藏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是茶叶内含成分变化的结果,环境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变化越激烈。一般说来,温度每升高10℃,绿茶色泽褐变的速度要加快3~5倍。在贮藏过程中,影响茶叶品质的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减少,尤其是对茶叶香气有良好作用的成分减少越多。由此可见,温度是茶叶贮藏中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低温贮藏是茶叶贮藏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在O℃~5℃范围内,茶叶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在10℃~15℃时,色泽变化较慢,保色效果也较好。名优茶的贮藏温度通常应控制在5℃以下,最好是贮藏在- lO℃以下的冷库或冷柜中,能较长时间保持名优茶的色泽和风味。

4.避光保存 光线能够促进植物色素或脂类物质的氧化,特别是叶绿素受光照的影响更大。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若受到光照的影响,色素和脂类等物质将会产生光氧化反应,产生令人不快的异臭气味。特别是在受紫外线影响时,茶叶中一些芳香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日晒味,导致茶叶香气、色泽的劣变。

综上所述,茶叶的保鲜条件是:茶叶含水量低于6%、避光、脱氧(容器内含氧量低于0.1%)、低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低温(5℃以下)以及卫生干净的加工及贮藏条件。

茶叶品质变化的原因


贮运过程中,茶叶品质陈化变质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分的变化

水分是茶叶内各种成分生化反应必需的介质,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

一般成品茶的含水率为4%~6%,在这个含水量之内,茶叶的化学反应缓慢,微生物无法孳生。但当茶叶含水量超过12%时,茶叶内部化学反应会加速进行,微生物开始孳生,茶叶很快就会发生变质或霉变。

(二)茶多酚的氧化

在自然条件下,茶多酚是一种极易氧化的物质。绿茶在贮藏过程中外形色泽会由绿变黄,由润变枯;茶汤色变褐,甚至变红;滋味迟钝,失去茶叶的正常风味。这些都是茶多酚自动氧化的结果。

绿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酶活性的破坏,茶多酚的含量比其他茶类要高,因此在贮藏过程中,绿茶比其他茶类更容易发生品质的下降。

(三)维生素C的氧化

绿茶中的维生素以维生素C含量最多,并且嫩茶的维生素C含量比老茶要多,高级绿茶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达0.5%以上。维生素是绿茶品质变化的重要化学指标,绿茶在贮藏过程中,若贮藏不当,或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维生素C会发生氧化反应。,使绿茶的外形色泽和汤色褐变。在绿茶中,当维生素C含量的保留率低于贮藏前含量的60%时,绿茶品质下降就明显了。

(四)氨基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变化

在茶叶贮藏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能和多酚类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使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减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滋味。氨基酸还可与可溶性糖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所以茶叶经一定时间的贮藏后品质的鲜爽度会下降。另外,由于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能自动氧化、降解和转化,从而影响成茶的品质。

茶叶中的氨基酸是重要的呈味物质,它决定了茶汤的鲜爽度。在茶叶贮藏过程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反应,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使茶汤汤色变浑,鲜爽度下降;另外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能自动氧化、降解和转化,使茶叶失去了鲜爽风味。

(五)色素的变化

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色素的变化主要是绿茶中的叶绿素。叶绿素及其转化产物是形成绿茶干茶色泽和茶汁汤色的重要成分之一。叶绿素本身就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产生置换和分解反应,使翠绿色的叶绿素脱镁反应生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而使干茶色泽发生变化。当这种脱镁叶绿素的比例达到70%以上时,茶叶就会出现显着的褐变。

(六)香气成分的变化

香气是茶叶品质成分中种类最多、最复杂的一类物质。茶叶在贮藏过程中,除了茶叶本身的香气成分会不断下降以外,氨基酸及其转化产物、氨基酸与儿茶素的作用也会使茶叶的香气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茶特有的清香会丧失,陈味逐渐被显露。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茶叶原有香气成分丢失和一些陈味物质的产生与增加而引起的。研究认为,构成绿茶香的主要成分是正壬醛、顺-3-己烯己酸酯、吲哚和一些尚未知的成分。这些成分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化合物,而呈现出茶叶的陈味。除此之外,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β-紫罗酮及5,6-环氧-β-紫罗酮、二氢海葵内酯等胡萝卜素转化衍生而成的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香气不断下降,新茶特有的清香丧失,陈味逐渐显露。

(七)脂类物质变化

茶叶中的脂类物质包括甘油脂、糖类、磷脂和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在空气中会与氧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生成醛类与酮类物质,从而产生酸败臭的气味,使茶叶显陈、酸败、汤色变深。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这些脂类物质都是一些不稳定的化学成分,由于受高温、光照、氧气的影响,游离脂肪酸含量会不断增加,从而不断产生有陈味的醛、酮、醇等挥发性成分,使得茶叶饮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因此,脂类物质的氧化是引起绿茶陈化和香气劣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八)环境条件的影响

茶叶内含成分的变化必须在适宜的湿度、温度、氧气、光照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下才能进行,因此环境条件是茶叶发生陈化、变质的外在因子,只有当内、外因子共存时茶叶品质才发生变化。

茶叶的滋味口感是由哪些物质决定的?解读茶叶滋味的内在本质


茶叶品质优劣,在滋味上有很大差别。高级绿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滋味鲜醇爽口,浓而不苦,醇而不淡,回味甘甜。用茶芽为主制成的银针、松针等,滋味鲜甜爽口,不浓不苦。用大叶品种制成的高级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而低级红茶的滋味,往往比较平淡,缺乏刺激性。用粗老原料加工的红、绿茶一般均有青涩味。

茶汤的滋味,是人们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可溶于水的具有滋味的物质的一种综合反映。茶叶中具有滋味的物质有数十种,各种茶叶的不同滋味,都是这些滋味物质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的结果。茶叶中有甜、酸、苦、鲜、涩各种滋味物质。多种氨基酸是具有鲜味的主要成分,大部分氨基酸鲜中带甜,有的鲜中带酸,或以甜味为主,个别的虽甜但回味苦。茶叶中具有涩味的物质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这些具有涩味的茶多酚,在制茶过程中得到了改造,一部分变得浓醇而爽口,涩味大为减弱。茶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性糖和部分氨基酸。苦味物质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和茶叶皂素。酸味物质主要是多种有机酸。

高级优质绿茶滋味鲜醇爽口,主要是采摘的细嫩芽叶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同时也含有一定数量的茶多酚。氨基酸的鲜甜味加上茶多酚的醇爽味,两者比例协调,就使高级绿茶变得鲜醇爽口。绿茶氨基酸的含量为2%~4%,浙江安吉白茶,其氨基酸含量可达6%,可想而知,其滋味的鲜爽程度是非常突出的。粗老茶叶的氨基酸含量较低,鲜度也随之下降,剩下的几乎是带青涩味的物质,因此滋味较差。

优质红茶由于茶多酚适度氧化,形成的茶黄素较多,它与咖啡碱结合以后,便变成了具有鲜爽滋味的物质。另外,茶叶中保留的茶多酚也较多,加上又有一定数量的氨基酸,因此,滋味浓强而鲜爽。质次的红茶,由于上述各种物质含量少,一般滋味较淡。原题《两腋清风生,谁主其中味:茶叶滋味的内在本质》

茶叶品质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


一款茶叶的品质,常规说来,主要由茶叶的色、香、味、形决定,而茶叶的由主要取决于茶树的鲜叶质量和茶叶加工技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茶叶的品质呢?

1、什么是茶叶品质?

茶叶品质一般是指茶叶的色、香、味、形。品质的形成取决于茶树的鲜叶质量和茶叶加工技术。一般说,除了茶叶的外形以外,茶叶的香气、滋味、色泽都是由内含物质所决定的。因茶类不同,决定色、香、味的物质也各异,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品质特征。茶叶是一种饮料,就饮用需要而言,茶汤的香气和滋味应是品质的核心。但茶叶的商品性强,美观的外形与光润的色泽也是不容忽视的。

2、茶叶品质是怎么形成的?

(1)茶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

鲜叶是茶树幼嫩新梢的总称。采摘下来的嫩梢,经过不同的加工之后,便形成各种不同品质特征的成品茶。目前为止,经过分离鉴定,茶鲜叶中的已知化合物约有500多种,这些物质是构成茶叶色、香、味、形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不一样,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就会存在差异,所以要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就必须了解鲜叶内含化学成分及鲜叶质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才能有效地采取适当措施,制出优良品质的茶叶。

(2)茶叶品质形成的关键

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的合理程度,鲜叶质量是内因,制茶技术是外因。但是要形成具有各种不同品质特征的茶叶,加工技术是品质形成的关键。在制茶过程中,不同的加工工艺使得鲜叶内含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形成具有各种内质和外形的茶叶。所以说,各种茶叶品质的形成是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形成的。

(3)茶叶品质形成的前提

由于不同茶类的品质要求不一样,而品种的适制性又制约着茶叶的品质,加之不同品种间的适制性差异较大,适制绿茶的品种不一定适制红茶,适制显毫类绿茶的品种不适宜制作少毫型的绿茶。因此,品质要求和品种的适制性应作为茶叶品质形成考虑的前提之一,只有选择适制性对路的茶树品种,按照其品质要求,才能生产出相应优质的茶类产品。

3、茶叶品质主要由哪些物质构成?

(1)茶叶色泽

茶叶色泽是鲜叶内含物质经制茶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降解、氧化聚合变化的综合反映。茶叶色泽包括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三个方面。构成色泽的有色物质,主要有黄酮、黄酮醇(花色素、花黄素)及其糖甙、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转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根据其溶解性能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大类,其中水溶性色素是构成与汤色的主体,脂溶性色素主要影响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茶叶色泽是茶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分辨品质优次的重要因子,是茶叶主要品质特征之一。茶叶的色泽与香气、滋味有内在联系,色泽的微小变化易被人们视觉感知,审评时抓住色泽因子,便可从不同的色泽中推知香味品质优劣的大致情况。茶叶色泽因鲜叶和制造方法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比如:绿茶的色泽以绿色为主,红茶色泽以红色为主。

(2)茶叶香气

茶叶香气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差异悬殊的众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约有700种。有醇,醛,酮,酸,酯,内酯,酚及其衍生物,杂环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共十余大类。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新的芳香物质还在不断发现。茶叶香气成分虽然很多,但其含量却是微乎其微,鲜叶0.005%~0.03%(占干物重),绿茶0.02%~0.05%、红茶0.01%~0.03%。但当采用一定方法提取茶中香气成分后,茶便会无茶味,故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茶鲜叶芳香物质的种类相对较少,茶香形成主要在于制茶过程中的产物。如绿茶经高温杀青钝化酶的活性,使原料化学成分在热作用下变化,青气消失,清香显露;以及干燥过程的“梅拉德”反应,形成以吡嗪、吡喃及吡咯类具烘炒香化学成分为主的“板栗香”。红茶香气则多来自于发酵中酶促氧化激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以醛,酮,酸等化合物为主,从而形成红茶特有的甜香、蜜糖香或花香。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地理状况不同,同种茶类,产于不同的地区,香气具有不同的差异。如云南红茶具有特殊的甜香,祈门红茶有特殊的玫瑰花香。同是绿茶,屯绿具栗香,龙井清香,高山绿茶则具嫩香等。

(3)茶叶滋味

茶叶滋味就是茶汤的滋味,滋味是品质诸因子的核心,在茶叶品质中是最重要的品质因子。在茶树鲜叶中含有各种呈味物质,滋味是茶叶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茶叶中的主要呈味物质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糖类、有机酸、芳香油等。茶叶是饮料,它的饮用价值,主要体现于溶解在茶汤中对人体有益物质含量的多少及呈味物质组成配比是否适合于消费者的要求。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物有效成份都进入了茶汤,形成不同的滋味,而茶叶的饮用价值就直接从滋味上反映出来。故滋味在各品质因子中是一个重要因子,它和香气是两位一体,离开香味这两个因素,茶叶就失去了饮用价值,再谈其它品质因素就没有什么意义。

茶叶作为饮料以来,就开始研究其饮用价值。对滋味的形成和转化,从19世纪中叶开始着手研究,至今已基本弄清了鲜叶中主要有味物质及有关成分在茶叶制造中的变化、茶叶中可溶性成分与滋味及不同冲泡条件下呈味物质的溶解度与滋味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目前认为影响红茶和绿茶滋味的主要物质有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糖类和果胶物质等。这些物质都有各自的滋味特征,如同一种成分因含量不同将构成感官上差异,而各类物质相互配合所引起的滋味的综合感觉也就构成了滋味的不同类型。茶叶滋味的化学组成较为复杂,正是人们的味觉器官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构成了各式各样的茶汤滋味,不同茶类、不同等级和品质的茶叶之所以在滋味品质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别,也是因为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改变所致。

(4)茶叶形状

茶叶形状包括干茶形状及叶底形状。通常所指的是干茶形状,其是外形审评项目之一,也是检验茶叶花色品种的主要依据。茶叶形状与鲜叶及制茶有关。鲜叶经过适当的加工工艺,采用不同的成形技术,通过干燥后使外形得以固定,因此,茶叶的形状,主要由制茶工艺所决定。我国茶类多,品种花色丰富多彩,茶叶形状绚丽多姿,多数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既可品饮,又可欣赏。叶底形状种类也较多,有的似花朵形,有的具完整的叶片等,茶叶形状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既可区别花色品种,又可区分等级,因而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项目。

而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原料因素、加工因素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线、氧气、杂异味)等。总而言之,决定一泡好茶的关键因素:1、生长环境:一泡好茶就是一泡好山好水,吸着雾霾长大,管理再精细也不能称之为生态;2、茶树品种:基因决定的,有的茶就是天生丽质难自弃;3、制作技术:一碗蛋炒饭,米其林的厨师做的就是比沙县好吃,价格差50倍也得认…做茶不是作秀,世事洞明皆学问,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何存放中的茶叶会变质?茶叶存放变质


茶叶在存放中陈化变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叶绿素、茶多酚、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多种香气成分等。

1.叶绿素的变化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它由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大部分组成。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易分解,因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脱镁叶绿素含量占70%时,茶叶色泽出现显着褐变。

2.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高聚合物),使红茶汤色加深变暗。在绿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较多,同样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导致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反应,促使滋味劣变。

3.维生素C减少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越是高级的绿茶,含量越高,也越难以保存。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氧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如果绿茶中维生素C保留量达80%以上,绿茶品质不会发生变化;一旦下降到60%以下,品质就明显变劣。

4.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的氧化,茶叶中约含有8%的脂肪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而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进而出现酸臭味。已有研究证明,随着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仅茶叶香味显陈,而且汤色也会加深,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茶叶变质的原因


对于一个喜爱饮茶的人来说,不可不知道茶叶的保藏方法。因为品质很好的茶叶,如不善加以保藏,就会很快变质,颜色发暗,香气散失,味道不良,甚至发霉而不能饮用。

茶叶变质的原因:茶叶品质劣变的主因在于受潮与感染异味。成品茶的吸湿性很强,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根据试验,把相当干燥的茶叶露置于室内,经过一天,茶叶的含水量可达7克左右;露置五、六天后,则上升到15?以上。在阴雨的天气里,每露置一小时,含水量就增加1?。在气温较高适合微生物活动的季节里,茶叶含水量超过10?时,茶叶就会发霉而失去饮用价值。

在感染异味方面,因茶叶中含有帖烯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榈酸,这些能很快就吸收其它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掩盖茶叶本来的气味。如把茶叶和樟脑丸、香料、药物等放在一起,或把茶叶放在气味较浓的新木器、新漆器里,在几个小时后就会感染到这些东西的气味,轻则喝了使人不快,重则不能饮用。

另外,光线对茶叶品质也有影响。特别是率茶放置于强光下太久,很容易破坏叶绿素,使得茶叶颜色枯黄发暗,品质变坏;同时,如在日光下曝晒,还会产生日晒味,难以饮用。

保藏的方法:为防止茶叶吸收潮气和异味,减少光线和温度的影响,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美观的外形,就必须采取妥善的保藏方法。

贮藏大批茶叶的仓库,应根据茶叶劣变的原因要求进行设计和修建;而小批茶叶可采用生石灰或木炭的保藏法。这种生石灰或木炭的保藏法是准备一个陶瓷罐(或用马口铁桶),大小视保藏的茶叶多少而定,要求干燥、清洁、无味、无锈;把未风化的生石灰块装入细布口袋内,每袋重约半公斤;茶叶用干净的薄纸包好,每包重半公斤,用细绳扎紧,一层一层地放进坛的四周,中央留下空位,放置一袋生石灰,上面再放一包茶叶,如未装满,还可依次再装一、二层,然后用牛皮只堵塞坛口,用草垫或棕垫盖好,这样可藉生石灰吸收茶叶和空气中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充分干燥。生石灰吸潮风化后要及时更换,一般装坛后过一个月就要更换,以后每隔一、两个月更换一次。如果木炭吸潮,要先将木炭烧红,冷却后装入布袋,每袋重约一公斤;每一、二个月要把木炭取出烧干再用。

一般嗜好饮茶者或家庭购买的茶叶数量很少,没有必要用坛子保藏,可装入有双层盖的马口铁茶叶罐里,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这样罐里空气较少,有利于保藏。双层盖都要盖紧,用胶布黏好盖子缝隙,并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风好袋口,另一个办法是把茶叶装入干燥的保温瓶中,盖紧盖子,用白蜡密封瓶口。采取这两种方法,可以较长时间使茶叶品质保持不变。(为了泡饮方便,可用茶叶盒少装一些茶叶,每次取用后注意盖紧盖子;绿茶容易受到光线影响,不适宜用玻璃瓶保藏。)

我们也可采用真空充气的保藏方法。真空保藏法是把茶叶装入马口铁罐,焊好接口,用空气唧筒抽出罐内空气,使成真空。充气保藏法是在装茶叶的铝箔袋中填充高度纯化的惰气。使用这两种保藏法,在常温下保藏一年以上,仍可保持茶叶原来的色、香、味;在低温下保藏,效果更好。保藏时注意事项:须注意的是,茶叶在保藏中的含水量不能超过5克(绿茶)~7克(红茶),如在收藏前茶叶的含水量超过这个标准,就要先炒干或烘干,然后在收藏。而炒茶、烘茶的工具要十分洁净,不能有一点油垢或异味;并且要用文火慢烘,要十分注意防止茶叶焦糊和破碎,以防止柴炭的烟味或其它异味污染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