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知识

发布时间 : 2019-12-05
茶文化 红茶文化小知识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

对于茶文化知识相信朋友们多多少少有听过一些吧,下面让小编给您总结一下。

茶文化知识

客家人喜欢饮茶,来了客人都是以茶款待,有时还拿出糕点供客人品茶享用。同时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人将茶与山歌巧妙完美的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藏匿在客家山歌中的茶文化。

我国客家人很多,福建闽西、闽北更多。客家人好客,不管是远亲还是近邻来访,动不动就要设宴以茶请客。而平常遇到有些值得庆贺的事,或加深与邻里的关系,或与左邻右舍交流信息,也都要邀请人家聚集一堂喝茶。客家以请茶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示对至亲好友和左邻右舍的谢意和沟通信息。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茶常入客家山歌,搭郎搭妹情味极浓。常常以茶逗情,以情品茶。据某君收集的歌集有句云:“阿妹村中一枝花,好比高山嫩细茶。阿哥好比石崖水,好水专泡嫩细茶。”石崖水清冽香甜,是冲茶的理想泉水。把水烧开以后稍待片刻,冲入有茶叶的壶内,香气四溢沁人鼻尖,一饮提神醒脑,为工作助兴添劲。

饮茶也是一种乡俗,礼尚往来拿烟斟茶,是客家人好客讲礼的传统。无茶敬奉就是不礼貌,奉上热茶不领情也是失礼。茶杯放在客人面前的茶几上,双手捧着茶壶斟茶给客人,客人会用食指频频叩桌以示谢意。如果不理不睬也是怠慢失礼,山歌有句云:"饮君细茶领君情,杯中照影影照人。连杯带茶吞落肚,永生永世不忘情。"

有茶相伴自风流,茶若情人,触景生情容易春情荡漾。客家山歌有句云:"阿妹好比嫩细茶,滚水一冲沉底下。阿哥盖子盖呀等,此刻正来开心花。"以茶喻人,以人抒情,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情景交融是客家山歌的特色,难怪客家山歌名扬海内外。

客家人长年生活在山区,种茶、做茶、食茶、唱山歌,客家山歌中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品着自己种植的茶叶,唱歌关于茶的山歌。看似悠闲,看似朗朗上口的山歌,趋势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特色,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随着对茶叶的认识越来多,扩展茶叶加盟、茶叶批发业务的人也慢慢增多。小编提醒大家在选择加盟商的时候一定要寻找正规、有知名度的茶企才可以。

cy316.cOM编辑推荐

带你领略中国茶文化知识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最少也有4700多年了,而中国又是茶的故乡,中国民间以茶代礼的风俗至今仍流传。

多种多样的茶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中国茶文化之基础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中国茶文化之精神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茶文化之品茗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茶文化之以茶待客之道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不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历史,更体现了其精神所在。泡一壶好茶,带你品一方文化。

茶文化知识之茶叶量的选择


刚刚开始接触茶叶,很多刚刚接触茶叶的朋友,会在泡茶的时候问到同一个问题——“我到底要放多少茶叶才合适?”相信很多接触了很久的朋友也并不清楚这个问题,只是跟随自己的口味选择茶叶的放量,实际上在泡茶的时候茶叶量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下茶叶量的选择。

一、按比例投茶

茶叶的冲泡有个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叶,加50ml的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这几类的茶水比例大概为1:30),通过比例就可以估算出干茶的用量——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但一般的茶叶初泡者是很难估算容器毫升和茶叶克数的,在没有硬指数的情况下,体积投茶的方法可能更适合像小薇这样的普通饮茶人。

二、按体积投茶

绿茶和黄茶

一般说来,绿茶和黄茶是公认的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快,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碗盖,会把茶汤闷坏;二是不要用刚烧开的水泡茶,太烫的水会伤害到绿茶和黄茶的茶叶,让茶汤变苦变涩,但水温也不能很低,这样茶叶的香气无法激发出来,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微调。

红茶

小叶种红茶:祁门红茶

大叶种红茶:云南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乌龙茶

乌龙茶的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即可。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将茶叶舒展开。这种半发酵的茶,用高温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如果用温水冲泡会非常浪费,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紧压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份较低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茶与婚礼有什么关系?茶文化知识


在闽南地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在新娘新郎结婚当天,都会各自敬双方父母一杯茶。喝了这杯茶后就证明,已经认可双方的关系。可见茶叶在婚礼中占着重要的关系,接下去就跟着小编来看看。

茶在传统婚礼中起到重要的原因:

茶叶这种普通可见的物品为什么会在婚礼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古时的人们并不这么认为,明人朗瑛在《七修类稿》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大概的意思则是茶树是不能移植,所以茶叶在婚礼当中代表着“始终如一”的意思,也反映当时人们对于婚姻的重视。

保留着婚礼中应用茶的习俗的地方:

一、闽南厦漳泉一带

当男方到女家相亲时女方父母会叫女儿端茶给客人喝,双方就趁这机会来观察对方以考虑这桩婚事。定亲时,待嫁女会出来奉甜茶,男方客人喝完甜茶会送“压茶瓶”。在闽南有些地方会以鸡蛋茶或桂圆干茶等来替代合卺酒。并且在闽南闹洞房也叫“食新娘茶”。结婚第二天(有的地方时第三天),新娘要和新郎一起拜天公和家神然后给公婆和亲族尊长敬茶,这就是“拜茶”。如果有亲友长辈在他乡不能来参加婚礼,那么新郎家就会用红纸包一点茶叶寄去给远方的亲人以告知喜讯。可见茶在闽南婚礼上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闽南茶是坚定不移,纯洁,多子多福的象征。

二、云南佤族订婚

在云南佤族订婚里现在依旧保留着婚礼用茶的风俗,他们在订婚里要送三次订婚礼,第一次送6瓶的“氏族酒”,数量不能多一瓶也不能少一瓶,另外会再随意送一些茶叶、芭蕉之类的物品;第二次送6瓶“邻居酒”,表示邻居们都认可这门婚事;第三次要送“开门酒”,只送1瓶,另外还要送茶叶2筒、糖4盒或6盒。

三、京津和河北一带的农村

在这一片地区里头,多数还保留着订婚的习俗,而在订婚送的礼物当中,除了首饰、酒、食品和衣物之外,茶叶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当你在此地听到有人问一些姑娘是否“受茶”,也就是问订婚了没有。

现如今,很多地方也都保留着“谢恩茶”“交杯茶”等风俗,由此可见,茶叶在我国的婚礼中仍有重要的位置。

一种特殊招待方式之安徽“烧茶” 茶文化知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的地域广阔,茶的品种也非常多样化。安徽是我国的八大茶区之一,自古以来安徽就是盛产茶叶。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都是安徽出名的茶叶,茶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安徽文化的一部分,那安徽的烧茶又是什么呢?接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烧茶”烧的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茶,而是安庆潜山、岳西地区在正饭前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礼遇。烧茶的方式有多种,大多是用挂面(手工拉扯的面条)、鸡腿,也有用里脊肉和鸡蛋的,也有用五香蛋配红枣和花生的。具体因客人的不同而不同。不是每个客人来都能享受“烧茶”待遇的,只有特别尊贵的亲戚或重要事情的司仪来才“烧茶”。

亲家或亲家母上门,一定要烧茶,用料也特别讲究,多用鸡腿配猪骨头肉。过去谁家养女多就说谁有鸡腿吃;正月初一,女儿、女婿要到岳父家拜年,女儿、女婿坐定后,岳母就会到厨房“烧茶”,也多用面条、鸡腿,潜岳地区有“在姐姐家做,在岳母吃”的说法,既到姐姐家要拚命帮干活,到岳母家,岳母都会将好吃的留给女婿吃。然而,懂事的女儿、女婿是不肯吃鸡腿的,只吃些面条,将鸡腿留着给岳父、岳母“做人”,因为在那个年代,物质生活水平不高;接新媳妇,条件好的人家除给娘家人“烧茶”外,在婚宴之前还要给每位来宾“烧茶”,用料是每碗两个茶叶蛋配二枚红枣、两个花生,叫“倒子茶”,喩早生贵子,多子多孙;再就是“葬坟”(将厝在土面的亡人入土安葬),对地仙和改棺(也叫检棺,即将亡人骨头拿出一根根按顺序摆到改小的棺内,其实是一种陋习)的也要烧茶,用料多是鸡腿配面条。

以上就是有关安徽烧茶的知识介绍,烧茶虽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是安庆潜山以及岳西地区曾经沿袭多年的一种招待方式,虽然当时的生活水平不高,但是这种烧茶是对客人的一种敬重的表示。随着人们物质条件变好,生活水平越高,烧茶的习俗也就逐渐淡薄了。

茶的历史悠久文化知识


茶,历史悠久。有“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

茶融于生活,显于生活。“饮食”“饮食”先饮后食,“茶饭”“茶饭”,先茶后饭,从中我们不难推敲,茶最早其实也是作为食用之物的。在民间还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可见饮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

在中国,最早的时候茶是作为食用材料,烹煮而食。从咀嚼新鲜茶叶开始,然后发展到生煮粥饮。远古的人们把茶和其他食物配料一起烹煮而食。

关于茶,最早的食用记载见于《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这里的茗就是茶,意思是,相国吃的是粗茶淡饭。用茶煮粥,最早见于《尔雅》 “槚,苦荼”之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粥羹饮”。《晋书》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到了唐代,盛世大唐,声名远播海外,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国家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饮茶之风遍及全国。这一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对当时的饮茶的方式,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经》提倡,把茶碾碎后,不加任何食物配料,与沸水同煮,这种直接清饮的喝茶、煮茶法也叫煎茶法。从此之后,饮茶成为一种文化和艺术。上至大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皆饮茶,茶肆遍布天下。

到了宋代,饮茶迎来另一个高峰。在唐代的煎茶法的基础上宋人发明了点茶法,并兴起了斗茶的社会风气,大大促进了饮茶的发展。点茶法,是先将茶饼烤炙,敲碎成细末,筛过后,放入茶盏,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均匀,在注入开水,用那个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汤花,这就是点茶法。

到了明代由于制茶技术的发展,生产的茶以散茶为主,茶叶已经比需要碾成细末,只需把茶叶直接加入沸水冲泡即可。这是冲泡方法不仅方便,而且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在明代饮茶的方法基本定型,一直沿用至今。

制茶技术和饮茶方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喝茶方式。

日本茶艺|茶文化的知识


日本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为举行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的茶具因日本源于中国,故而日本的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其基本茶具与潮州功夫茶具一样也分四大件:凉炉,煮水用的风炉;茶釜,煮水用的铁制的有盖大钵;汤瓶,泡茶用的带柄有嘴罐,称“急须”;茶碗,盛茶汤用的瓷碗。

另外,还有研磨茶叶的“茶磨”﹑夹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盛白炭的“炭篮”;清洁茶具用的“水翻”;装香用的“香盒”;沏茶时用于搅拌的“茶筅”;取茶粉用的竹制“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茶叶末的“茶罐”;用三根大鸟羽毛制成﹑用于拂尘的“羽帚”;盛炭的“炭斗”;盛炉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日本的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和物”(日本)与唐物(中国)﹑高丽物(朝鲜)之区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