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叶种的代表性品种有哪些?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大叶绿茶有哪些品种 云南云县茶叶品种有哪些 云南大叶雪芽茶

大叶绿茶有哪些品种。

普洱茶的标准定义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陈香的一类茶。一般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

在这个定义里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即云南大叶种。

云南大叶种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是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又名大黑茶)、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有性系以及无性系品种。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双江、澜沧、勐海、凤庆、昌宁、云县、保山、元江等县(市)。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析云南大叶类茶树品种:

首先勐库大叶种,有性系。据《云茶大典》国家认定品种中介绍:勐库大叶种茶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在云南西部、南部各产茶县广泛栽培,为云南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勐库大叶种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主干明显,分支较稀,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生,叶特大,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面强隆起,叶缘微波状,叶尖部骤尖或渐尖,叶肉厚,叶质较软。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中、下旬。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次凤庆大叶种,有性系。《云茶大典》中介绍:凤庆大叶种原产于云南省凤庆县。在云南南部、西部茶区广泛种植。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半开展,主干明显,叶片呈水平或上斜状生长,叶椭圆形,叶色绿而富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缘波状。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适栽于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勐海大叶种,有性系。原产于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叶片呈水平或斜上生长,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身平背微卷,叶面隆起。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余的大部分无性系普洱茶品种,多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培育。诸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经培育种植后,其产量平均比有性系品种高,抗寒抗旱及抗病虫害性均较云南大叶种群体品种强。

更多详情,请查阅《云茶大典》(新编版)!

cy316.Com精选阅读

云南大叶种茶树有哪些品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生长在云南的、叶面积(叶长X叶宽X0.7)≥40~60平方厘米之间的茶树品种的统称,简称“云大种”。

它是我国1984年11月首批认定通过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被全国广泛推广种植,其后裔(含以云大种为育种材料的后代)遍布我果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

普洱茶有严格的地理标识,必须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只有这样的茶才能叫做普洱茶,那云南大叶种有哪些品种呢?普洱茶有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而每座茶山因地理位置、水分、土壤成分、气候等因素,所产出的茶叶品质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茶树受这些因素影响,生长的就不一样,从而导致普洱茶原材料就没相同,后就直接影响普洱茶品质。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

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

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

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

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近几年来,云南出现诸多云南大叶群体种的后代,如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香归”(注:香港回归之意)系列、凤庆茶科所选育的清水系列、凤选系列,它们是“凤庆种”、“勐库种”的后裔。从育种程序上说,它们目前只属于优良的育种材料,尚不能称之为“品种”,若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对比试验,并达到一定推广面积后,有望上升为云南大叶种的、新的优良品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品种及分布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

“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冲、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

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

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O号、云抗14号;

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

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

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此外,近几年来,云南出现诸多云南大叶群体种的后代,如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香归”(注:香港回归之意)系列、凤庆茶科所选育的清水系列、凤选系列,它们是“凤庆种”、“勐库种”的后裔。从育种程序上说,它们目前只属于优良的育种材料,尚不能称之为“品种”,若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对比试验,并达到一定推广面积后,有望上升为云南大叶种的、新的优良品种。

临沧最具代表性的几处古茶园


临沧最具代表的古茶园分别是:凤庆古茶园、白莺山古茶园、大石古茶园、永德等古茶园。

一、凤庆古茶园:凤庆小湾镇3200多年的香竹箐古茶树身边,56000亩古茶树再揭茶乡神秘,凤庆15个乡镇均有野生古茶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成林成片,随处可见。2005年普查结果表明,这些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小湾镇香竹箐、大黑龙潭,腰街乡星源,大寺乡路山、清水,勐佑镇新林,诗礼古墨,永新乡团结、龙竹山、羊头山,三岔河镇柏木和雪山镇的黄竹林山等地。全县有大小野生古茶树群落17个,有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31000多亩。连片野生古茶树生长在诗礼乡古墨后山,永新乡团结村大尖山、羊头山、鲁史镇古平后山、三岔河柏木和雪山镇黄竹林箐等地。栽培型古茶树6个群落,面积3000多亩,分别生长在永新乡团结村、大寺乡平河村等地。全县有百年以上到五百年之间古茶园8大片,分别生长在小湾镇香竹箐、大寺乡平河村等地。

勐库大叶茶因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叫勐库而得名,亦有称双江勐库种。勐库种系两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大茶山移苗引种繁殖的。由于引种时,经过挑选,引种地区比较集中,因此品种纯度高,以致目前勐库种还保持着较高的品种纯度,品种纯度达到80%左右。茶树为有性品种,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品种纯度,在我国茶树品种资源中,实属罕见。勐库种,在云南又称勐库大叶茶,属于有性群体品种。植株乔木型,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树姿开展,生长势强。

二、冰岛村古茶园: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双江勐库土司派人引种200余株,成活150余株,1980年调查时尚存首批引种30余株。据2003年3日调查,冰岛村古茶园先后种植的茶树1000余株,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成为向凤庆、云县等地古树茶的传播源头。其后代在临沧繁衍60多万亩的规模,是名符其实的勐库大叶种的发祥地。

三、白莺山古茶园:往于云县漫湾镇白莺山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分布于白莺山村、哨街村委会周围,海拔2217m,分布面积近3000多亩的近2千株古茶树,有的树龄超过400多年,显示了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白莺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古茶资源被专家定义为银生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种质资源库。白莺山原为布朗族世居之地,茶从古至今都是布朗族的主要生活

普洱紧压茶的代表性产品


普洱紧压茶的代表性产品主要有:饼茶、沱茶、砖茶、特型茶等。

(1)饼茶:是经蒸压成型、外形呈扁平“饼状”的茶叶。常以七块饼茶为限,用笋叶将七个茶饼包装为一筒,故又名“七子饼茶”。传统的“七子饼茶”每块净重357克,饼的直径2]厘米,中心厚度2厘米,边缘厚1厘米;有“生饼”和“熟饼”两种。近几年以来,顺应市场需求,以“饼”为形制的各种饼茶大量出现。常见的有200g、400g、500g饼,也有更大更小的,形如“钱币”状、圆而中孔的“铜钱茶”等。其凡列,不一而足。

(2)沱茶:是蒸压成型的、外形呈“碗臼状”的茶叶。旧时主产下关,多以凤庆、云县等地的毛茶为原料,经茶马古道行销四川、西藏等地。川人常以“沱江”水冲泡,遂有“下关茶叶沱江水”的佳话,“沱茶”也因此而得名。有生、熟两种,每个净重1OO克,偶有250或500克生产。上世纪9。年代初昆明绿宝茶厂首先进行了沱茶形制的改良,开发出小体形的3~5克小沱茶(即“迷你”小沱茶等),引发了沱茶产品链向大小两端的延伸。形似南瓜状的“金瓜茶”亦是沱茶的一种。

(3)砖茶:是经蒸压造型、四方形、酷似“砖块”的茶叶。以“砖”为形制的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唐宋时代。有生、熟两种,长方形或正方形,每块重量250克到4000克不等。

(4)特型茶:指普洱紧压茶中,除了饼茶、砖茶、沱茶三种最为传统的形制以外的、根据市场不同喜好制成的形状各异的普洱茶。常见的有班禅紧茶(俗称蘑菇茶)、钱币茶、葫芦茶等。

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差异云南大叶种茶有什么独特之处?


1、外形差异

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

大叶种角质层厚度为2—4μm,叶大柔软,且叶面的革质层则比较薄;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μm。

2、结构差异

大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100片层,光台速率较高,细胞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

小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

3、芽叶重差异

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4、耐泡性差异

相比之下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更经久耐泡;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滋味淡薄些,但香气更高扬。

数字在普洱茶里的代表性?


带入大家来了解一下数字在普洱茶里的意义:新手刚入门普洱业界,经常会听到一些如7581、7542、7572之类的名称,一开始肯定迷糊,其实它们就是计划经济时期七子饼茶的唛号,一般市场称为“茶号”,所有茶品号最后一位数为茶厂代号(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中间二位数为(散茶)茶菁级别,整个茶号为一款茶配方。如7542表示下勐海茶厂生产的4级普洱茶,该厂1975年的配方。然而在云南省茶叶分公司概念中,这些唛号不代表厂方与年份,只是一茶品的编号和配方,所有唛号归属便于区分茶品管理以及对外销售的标码,属省公司所有,而非旗下国营茶厂所专属。注:以下唛号茶品质量只代表那个年代,便于茶友识别。

昆明茶厂;

7581代表性茶品-80年代中茶7581熟磚

7567175071、7808178091、78101

勐海茶厂;

7542代表性茶品-80年代中期的‘73青饼’

7572代表性茶品-70年代常规渥堆熟茶饼

7532代表性茶品-80年代中期的‘雪印

7562代表性茶品-80年代常规渥堆熟茶饼

下关茶厂;

沱茶是下关"松鹤""宝焰""南诏"等传统品牌

7663、76538653、8663、76563、76073、

通过以上对数字的解说,现在大家都有了解数字在普洱茶中的代表性了吧!

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哪些地区?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和滇东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年积温4000到7500“C,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2)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C,年积温5069.2~7629.0℃,极端最低温度-0.5~一5.5℃,极端最高温度31.5~41℃,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发育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云南大叶种茶叶的分布


云南茶区辽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辖75个县(市、区)及所属的639个乡镇。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滇东北四个茶区。

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

滇南茶区:包括普洱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宁洱、澜沧、江城、黑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一些小区域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但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中下游沿岸地带。

大、中、小叶种分类的定量依据

按叶片大小分类,分为特大叶种、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在我国,差不多一半的茶树是中

叶种。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茶树叶片大小,以定型叶的叶面积: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7

1、叶面积>50cm2的属特大叶;

2、叶面积为28-50cm2的属大叶;

3、叶面积为14-28cm2的属中叶;

4、叶面积<14cm2的为小叶。

临沧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山及其特点


茶房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茶房乡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地处海拔2000-2800米,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茶房乡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茶房乡茶山以南以大寨乡为界分东以甬宝镇为界、西以幸福镇为界半山,北以晓街乡为界,所产之茶风格各异。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茶房茶园兼具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回甘生津,茶质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1.昔归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茶区位于澜沧江畔的昔归芒麓山,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茶。

特色: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等特点。

2.冰岛茶山

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3.大雪山

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生长形态及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此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4.懂过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勐库大叶种相传是距今三百多年前有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厚变种。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是否有勐库大雪山野生茶变种而成,有待考证。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量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5.忙肺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难怪多年来一直受台湾普洱茶人重视。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此茶以栽培型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的百年古树茶为原料,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6.坝糯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位于勐库东半山。勐库大叶种是首批国家级良种,历代皆为云南名茶,相传是距今三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后变种。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不输易武正山。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大叶种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种(Camelliasinensis),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云南大叶种茶详述云南大叶种茶树根据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显,有明显主干;而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自然生长的乔木茶树多为半开展状。云南大叶种茶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明显,自然生长的茶树分枝呈单轴分枝,从叶片的大小来看,定型成熟叶片的面积一般大于40cm2,从云南大叶种内部结构来看,栅栏组织大多数为一层,且排列较稀疏。大叶种茶树叶片长12.7~25.3cm、宽.8~9.0cm,叶形椭圆为主,叶尖聚尖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片厚而柔软,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缘微波,侧脉10~11绿。大叶种茶树春芽萌发期在早春,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色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一芽二叶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结实率低,芽叶产量高,且内含物质丰富。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云南大叶种分布大叶种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其他地区也有,但是很少。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县产茶。但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滇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度,年积温4000-7500度,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地区。滇南茶区:包括普洱地区(原思茅)、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度,年积温5069.2-7629.0度,极端最低温度-0.5-5.5度,极端最高温度31.5-41度,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性红壤、红壤等。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地区。过渡茶区: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大叶与小叶种茶的区别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形态区别。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4µ;m;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µ;m。大叶种栅栏组织通常只有的1层,遮荫下会增加;中小叶种有栅栏组织2层,多达3层。大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100片层,光合速率较高,海绵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小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海绵组织少而密,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据严学成研究,大叶种茶树气孔密度约100个/mm2,最多为150~180个/mm2;中小叶种约200~260个/mm2。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叶片硬脆,对制茶品质不良,但有利于抗逆性。大叶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为1:2或1:3,而小叶种的比例为1:1或1:1.5,即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叶种多。因此,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的栅栏组织较多,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高,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物质,所以小叶种可以制出高香的茶叶。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之间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茶叶内含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是茶树品种最重要特性。茶树品种不同。物质代谢类型也不同,其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反映在茶树新梢多酚类的含量与组成上。南方大叶种碳代谢强烈,茶多酚代谢旺盛,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及ECG)和酚/氨比值大(见表1),形成茶黄素的潜力大,适制红茶、普洱茶。中小叶种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旺盛,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其香气、滋味高爽,适制绿茶。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见表1)。一般来说,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组成、中以L-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L-ECG和L-EGC,但在云南大叶种中L-ECG含量几乎接近L-EGCG,而且L-EC和D,L-C的含量和L-EGC相近,甚至超过L-EGC的含量(图1)。傅冬和等研究表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与ECG之比远大于大叶种儿茶素(图1),小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3.5598,大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1.3245,说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大叶种儿茶素中EGCG的比例。大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大于小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说明大叶种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小叶种儿茶素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致使大叶种儿茶素的,抗氧化效果强于小叶种儿茶素。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主要理化成分之一。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甜,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且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络合物提高茶汤鲜爽度,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不同茶树品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不同(见表1)。按叶片大小分析茶多酚含量呈大叶>中叶>小叶规律,氨基酸含量呈中叶>小叶>大叶规律,咖啡碱含量则呈大叶>小叶>中叶规律。这些成分与品种的关系对茶类的加工有指导意义。普洱茶均由大叶种为原料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云南大叶种茶区探秘


一、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在北部茶区(苦)

高纬度,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一茶区的茶树多为中芽茶,光合作用合成较多,夜晚温度低,茶树呼吸产物消耗减少,营养物质得以积累,昼夜温差大,较大的提高了茶树的生物产量,因此,这一地区的台地茶树不亚于其他地区的大树茶;土壤以黄、白壤为主、PH值在4.5至6之间,矿物质的含量高,“营养”丰富;阳光直射,受以青蓝光为主的短波光影响,茶叶的光合产物、茶多酚、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高,非常利于普洱茶的后期生物降解。

二、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在东部茶区(柔)

东部茶区受金沙江、澜沧江、元江的包围,大部分地区的山势平缓,气候宜人,茶树生长环境良好,内含物质丰富均匀,品质柔和顺畅,鲜爽宜人,没有明显的刺激感;在东部分布着大片的古茶树群落,他们分别是景东,镇源,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帮、蛮枝、蛮砖、曼撒(易武));古六大茶山是云南有典籍记载最多的地方,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其悠久的历史,繁荣的茶市,是澜沧江顶端辉煌的亮点;北京故宫的[金瓜贡沱],以及清代皇家贵族享用的普洱茶大多来自古六大茶山,其清逸柔和的品质使得“夏饮龙井;冬饮普洱”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今成为一种时尚。

三、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在南部茶区(涩)

澜沧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山势平缓,纬度低,受热带及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相对湿度都在85%以上。温润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酚性物的含量异军“凸”起;?海拔低,气温高,昼夜温差小,热带雨林特征显著;土壤为黄红壤,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均在3%以上,为一等优质茶园土壤;高大阔叶乔木生长茂盛,古茶树生长期间享受漫射光的淋浴。

种茶历史悠久,古茶园分布广,百年以上的古茶园随处可见;三高一低的大叶种普洱茶在这一地区最为明显(茶多酚含量高,生物碱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勐海的地下水聚集在白沙岩层中,不仅矿物质含量高,而且有益菌群丰富,用这里的水发酵的熟茶具有“勐海味”。

四、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在西部茶区(刚)

澜沧江进入大理州后一个急转穿越了东经100度经线,在这一线上从北到南贯穿了凤庆、雪山、双江、澜沧、景迈、巴达、布朗山的著名茶区,生在在这一地区的茶被称为100度茶。

生长在这一地区的茶树享受着澜沧江的滋养,占尽了天时、地利其内含物质丰富,粘稠度好,水浸出物含量高,一般可以冲泡20泡以上,各种内含物质间比例关系协调,口感顺滑,香气持久,是云南普洱茶的品质标志。

这一地区的茶不论生熟都有浸出延时,冲击在后的地域特点;在东经100度附近,生长着5个国家级优良品种,他们是:凤庆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

五、勐库冰岛大叶种茶的特点

1、原料稀少。以勐库冰岛山“勐库大叶茶之始祖”的栽培型古树茶原料,内外一致、纯手工制做。 

2、高海拔山区自然生长,绝对生态,没有任何人工施肥打药。

3、条索肥厚粗大,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纤维度适中,所以转化速度比较快。

4、茶汤浓厚柔滑,明亮油润,口感微苦,回甘持久,历经数泡仍然不失香甜和滑腻的感觉。

5、茶香浓郁,非常独特,勐库茶之极品。绝对是值得收藏的极品。

解析那些“分不清”的云南大叶茶树品种


普洱茶的标准定义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陈香的一类茶。一般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

在这个定义里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即云南大叶种。

云南大叶种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是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又名大黑茶)、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有性系以及无性系品种。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该省双江、澜沧、勐海、凤庆、昌宁、云县、保山、元江等县(市)。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析云南大叶类茶树品种:

首先勐库大叶种,有性系。据《云茶大典》国家认定品种中介绍:勐库大叶种茶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在云南西部、南部各产茶县广泛栽培,为云南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勐库大叶种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主干明显,分支较稀,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生,叶特大,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面强隆起,叶缘微波状,叶尖部骤尖或渐尖,叶肉厚,叶质较软。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中、下旬。

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次凤庆大叶种,有性系。《云茶大典》中介绍:凤庆大叶种原产于云南省凤庆县。在云南南部、西部茶区广泛种植。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半开展,主干明显,叶片呈水平或上斜状生长,叶椭圆形,叶色绿而富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缘波状。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

适栽于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勐海大叶种,有性系。原产于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叶片呈水平或斜上生长,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身平背微卷,叶面隆起。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

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余的大部分无性系普洱茶品种,多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培育。

诸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经培育种植后,其产量平均比有性系品种高,抗寒抗旱及抗病虫害性均较云南大叶种群体品种强。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云南大叶种的代表性品种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