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问源:遗爱·攸乐山_攸乐古茶山的茶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攸乐山普洱茶 普洱茶攸乐山 普洱茶攸乐

【www.cy316.com - 攸乐山普洱茶】

千百年来,不管是历史怎样的改革变迁,孔明兴茶,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的崇高地位,一直被传颂着。每年,当地都会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用于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据《普洱府志》记载:“六大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这就是古六大茶山的由来。

攸乐山又称基诺山,隶属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其山东西长75公里左右,南北宽50公里左右。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1400毫米。气候条件优越,植被覆盖率高,古茶树与林木混生。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古茶园土壤主要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攸乐山古茶园的辉煌。

攸乐山是基诺族的聚居地,基诺族过去称作攸乐人。一千年前,攸乐人便在小黑江两岸种茶。攸乐古茶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明朝中期,攸乐山古茶园就已经超过四千亩,至今在龙帕村和巴来村留下的两千多亩古茶树,树围多半超过100cm。清代攸乐山有茶园上万亩,20多个茶寨都产茶。甚至远销印度和欧洲。

六大茶山的衰败,以及1940年的民族抗暴起义,战乱留下了深深的烙痕。就像它最原始的美一样,攸乐山的发展也是缓慢的。

所以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依然可以领略到它最原始的美。几经沧桑,发展至今,古茶树与基诺人已然深深相连。古茶树树势苍老,寄生植物很多,估计树龄在300年以上。基诺语称茶为“啦博”,意为赖以生存的芽叶。“凉拌茶”“烤茶”是基诺族一直保持的传统饮茶方式。

攸乐茶和易武相近,耐泡度高,金黄透亮的茶汤,入口厚滑,苦显,略涩,却又甜滑细腻,茶汤饱满,茶性较烈。苦涩很快化开,甘甜满满,生津感十分强烈,口腔里似泉涌般跳动。

攸乐茶香气高扬,其香极好,嗅到,亦能品到。攸乐,似遗世之爱。我一直企图从中找寻历史的底蕴,找寻文化的载体。只到茶汤入口。最好的,不是史书,不是文物,不是当地人的记忆,而是这杯茶汤。嗖的一下,当真从中品到您想要的韵味。她的香,道说着无数的深厚,无数的眷恋。

cy316.COM编辑推荐

攸乐古茶山介绍


攸乐古茶山,现今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四面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温度18-200C。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境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适宜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古茶园土壤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基诺乡土地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有林53万多亩,占全乡总面积的57%,是典型的纯山区农业乡。古茶园面积2900多亩,新式台地茶园面积7299亩,采茶面积9260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量330吨,单量34公斤。

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1 100-1 500米之间,土壤砖红壤和红壤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分为林茶混交林,属云南大叶茶种,叶型分为长叶型和椭圆型两种;芽叶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两种;基诺古茶园中还发现比大叶种稍小一点的中叶型茶种。

基诺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海拔1200-1500米之间,总面积1800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在50-120厘米之间,主干胸围在30-80厘米之间,树高2-3米,树冠直径在1.5-3米之间。树势苍老,附生和寄生植物较多,树龄在300年以上。

司土老寨为清朝雍正年间攸乐同知驻地,海拔1100-1300米,保留有多片混林古茶园,面积800余亩,但古茶树多为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枝干,仅在基部保留有较粗的一部分老桩。其中最大的一株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老桩上长着十多枝分枝,株高为3.3米,树冠直径2.3米,树龄约400年。

代表性的古茶树主要有:茨通古茶树,学名(Camellia Slnensis var assamica),树型小乔木,属砍伐后重新萌发的古茶树,基部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整株古茶树高3.3米,树幅2.3-2米。叶长椭圆形,长宽15.5x6.0厘米,叶脉10-12对,叶水平状着生,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细锐,叶质厚、硬、脆,芽叶色泽绿,茸毛多,树龄500多年。亚诺古茶树:学名(CamelliaSlllellslsvarassamlca),树型小乔木,树姿直立,树基部围粗1.18米,主干胸围0.60米,树高2.98米,树幅2.6x2.4米,分枝密;叶倒卵圆形,长宽11.3x4.9厘米,叶脉10-12对,叶面微隆,叶身平;叶质厚、硬,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钝,芽叶色泽紫红,茸毛多。树龄300多年。

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境内,攸乐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攸乐山也叫基诺山,实际上攸乐是基诺的音译。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攸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故在1942年,不得不说这一年的茶山真是多灾多难,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这两年攸乐的茶比较常见。

历史上,攸乐的茶民间茶农会加工少量竹筒茶,大部分被易武、倚邦地区的外地茶商收走,这几年因为交通逐渐方便,每年都有茶商定点守在攸乐收购原料。

龙帕大寨是攸乐山古树茶资源最丰富的寨子,攸乐值得称道还有一点,几百年传承的制茶技艺,攸乐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制茶技艺不断改进,尤其炒茶,当地茶农代代相传的炒茶技艺到了现在已经非常精湛,所以攸乐的茶,在制作工艺是非常让人放心的。

攸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点,攸乐山的基诺族有一道很出名的菜——凉拌茶,据当地茶农介绍,凉拌茶的菜式多达十三种,实则以荤、素而分,荤的以鸟肉、螃蟹、酸蚂蚁蛋、兽肉干巴等,素的以臭菜、甜笋、白参、蘑菇等,加佐料与茶相拌而成,用料都取自村寨山林之间,想想就流口水。

最后说说攸乐山古树茶的口感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之攸乐古茶山(图文详解)


攸乐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其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攸乐山现称基诺山,基诺山基诺族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周边与景洪市的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的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基诺山基诺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

古树产地:亚诺(龙帕)、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寨子。

茶山历史: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清代时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攸乐古茶山包括亚诺(龙帕)、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地。今亚诺(龙帕)村、巴来村遗存的古茶园面积约2900多亩,几百年的古树茶留存很多,古茶园海拔在1300-1400米,年产古树茶十余吨。

古树现状:古茶园主要分布在1200-1500米的大山中,面积约3000多亩,几百年的古树茶留存很多,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但近几年采摘比较过度,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点:茶品口感偏易武地区风格苦涩均衡,香扬水柔,果香浓郁,舌面的收敛感要强于易武茶区。口腔的饱满度不若易武的宽广,喉韵亦不如易武深厚;攸乐古树茶舌根处苦重,回甘很好。采摘不若易武地区过度,茶品的性价比较强。

攸乐古茶山介绍和其普洱茶特点


攸乐古茶山,现今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四面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温度18-200C。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境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适宜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古茶园土壤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基诺乡土地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有林53万多亩,占全乡总面积的57%,是典型的纯山区农业乡。古茶园面积2900多亩,新式台地茶园面积7299亩,采茶面积9260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量330吨,单量34公斤。

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1 100-1 500米之间,土壤砖红壤和红壤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分为林茶混交林,属云南大叶茶种,叶型分为长叶型和椭圆型两种;芽叶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两种;基诺古茶园中还发现比大叶种稍小一点的中叶型茶种。

基诺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海拔1200-1500米之间,总面积1800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在50-120厘米之间,主干胸围在30-80厘米之间,树高2-3米,树冠直径在1.5-3米之间。树势苍老,附生和寄生植物较多,树龄在300年以上。

司土老寨为清朝雍正年间攸乐同知驻地,海拔1100-1300米,保留有多片混林古茶园,面积800余亩,但古茶树多为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枝干,仅在基部保留有较粗的一部分老桩。其中最大的一株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老桩上长着十多枝分枝,株高为3.3米,树冠直径2.3米,树龄约400年。

代表性的古茶树主要有:茨通古茶树,学名(Camellia Slnensis var assamica),树型小乔木,属砍伐后重新萌发的古茶树,基部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整株古茶树高3.3米,树幅2.3-2米。叶长椭圆形,长15.5x6.0厘米,叶脉10-12对,叶水平状着生,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细锐,叶质厚、硬、脆,芽叶色泽绿,茸毛多,树龄500多年。亚诺古茶树:学名(CamelliaSlllellslsvarassamlca),树型小乔木,树姿直立,树基部围粗1.18米,主干胸围0.60米,树高2.98米,树幅2.6x2.4米,分枝密;叶倒卵圆形,长宽11.3x4.9厘米,叶脉10-12对,叶面微隆,叶身平;叶质厚、硬,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钝,芽叶色泽紫红,茸毛多。树龄300多年。

攸乐古茶山品质口感:攸乐山的香气高扬,口感苦涩度高,回甘很快,并且很持久,茶性较烈。

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简说之攸乐、革登、倚邦古茶山(上)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所云:“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

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清道光以前曾有茶园万亩,年产茶叶约2000担。攸乐茶山靠近设在景洪的车里宣慰司通往内地的九龙江大道,是历史上运茶必经之地,曾一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中心。

清雍正七年,清廷曾在攸乐山司土寨(茨通)设攸乐同知,建攸乐城,辖地“东至南掌国(老挝)界七南至车里(景洪)界九十五里,北至思茅界四百四十二里”(《云南通志》)。清政府赋予攸乐同知的权利很大,还规定车里宣慰司岁纳银粮要交攸乐同知,也负责贡茶的采办,因多种原因,雍正十三年(1735年),把同知从攸乐山转移思茅,贡茶由倚邦土千总监管。攸乐人会做竹筒茶和茶膏,但没有茶庄,所产茶叶主要与茶商换粮食、食盐和布匹等。

攸乐茶山衰落于清末,迄今尚存古茶园2000多亩,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诺乡开始重振兴茶叶,新植茶园1万多亩。

攸乐茶山现称基诺山,面积有1千多平方公里,“基诺山高连云天,茫茫云海漫无边,云回雾滋润普洱茶,茶山名扬万里远……”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清朝政府便在攸乐山设置了攸乐同知征收茶捐,由此可知200多年前攸乐茶山的茶叶产量已非常大,现在基诺乡的亚诺、新司土、洛特等村寨还保存有7000多亩古茶园。其规模在六大茶山之首,在基诺村看到的古茶园里的古茶树树干都比碗口粗,已不止一二百年树龄。

革登茶山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150平方公里,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但因“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与此”(《普洱府志》)而负有盛名。该茶王树民国初年枯死,如今仅留下一个树坑,周围则长有不少小茶树,是茶王树的后代。在清道光以前革登茶山上有万亩茶园,后因多次战乱革登茶山便逐步衰败,至清末民初,已是村寨遗弃,茶园荒芜,今所剩古茶园仅有百亩。

革登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乃古六大茶山之一,当时年产茶量在五百担以上。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传说为诸葛孔明所栽,春茶每一季可产干茶一担。茶王树现已枯死,只留下一个根部腐化而成的洞穴作为曾经存在过的证明。今天的革登,老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

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三百六十平方公里,倚邦在傣族语中被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几乎全是高山。明末清初石屏人开始迁居倚邦,建茶号、兴茶山,盛时有茶园两万多亩。

倚邦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小叶种,茶芽细长,汤色橙黄,味纯正,回甜甘醇,尤以特殊香型著称。有普洱茶记记载:“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实行“改土归流”置建普洱府,古六大茶山便从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地中划出。倚邦土司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有军功,被授为土千总,由于曹当斋的施政和管理才能,使古六大茶山民族矛盾逐渐平息,走向发展之路。从此,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革登、莽枝、蛮砖的茶山,并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贡茶主办官,可以说云南普洱贡茶从倚邦开始。倚邦茶山中的曼松茶为上,被指定为特级贡茶,仅供皇上享用和作为礼品送外国使臣。

曼松茶成为贡茶的优势有:

一、倚邦曼松小叶种茶,叶小芽细,其品质优于沿海小叶种茶,香气优于其他五大茶山大叶种。。更形象的是她在冲泡时茶尖朝上、根茎朝下直立、具有万众朝贺之势,故为贡茶首选。

二、曼松茶特别适合北方人的口味。曼松茶叶最好、尊喜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

倚邦茶山也因贡茶而声名远播,促进了当地茶叶的产销,年产茶叶1000担,畅销省内外,还销到越南、香港等地。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兴盛时超过千户、各地商贾羁留。作为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荣耀了60多年。从王子山远看、周围山岭重重,曼松贡茶园如今已不复存在,仿佛昔日的辉煌都已烟没在了这万山重林之中。但在王子山周围,还有稀疏生长着的几十棵乔木型大叶种茶树。王子旧址,也仅存了很少的一排奠基石台,但曼松老寨旧址仍存,座南朝北,在老寨的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还建有土地庙、住着香唐人、善种茶。倚邦老街的龙脊石板路以及路边随处可见到古时遗留的石刻、石碑、石柱基、和保留完整的茶马古道,完全就是一个自然博物馆。

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转到易武,倚邦逐渐没落,目前古茶园在倚邦和曼松面积约有1300亩。近年来普洱茶再度兴起,倚邦这座古代茶叶重镇,又重受世人瞩目。

攸乐普洱茶茶质特色


攸乐古茶山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

攸乐山又称基诺山,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龙帕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总面积约1800多亩。古茶树树势苍老,估计树龄在300年以上。此茶香气高扬,口感苦涩度稍高,回甘快而持久,茶性较烈。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攸乐普洱茶茶质特色: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

古六大茶山:莽枝、倚邦、蛮砖、革登、易武、攸乐


普洱茶与云南茶山同呼吸,六大茶山作为普洱茶发展的摇篮,与普洱茶始终一脉相承。在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记》中,我们就能感悟到六大茶山与普洱茶那种难以分割的血肉关系。

清代以来,云南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出产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属六大茶山,发展到了“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规模。古六大茶山为:莽枝、倚邦、蛮砖、革登、曼撒(易武)、攸乐,其位置均在今西双版纳州境内。由于他们全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亦称为江内六大茶山。

莽枝:莽枝茶山位于蛮砖茶山南面与革登茶山相连,海拔1400m米左右。因传说是诸葛亮埋铜(莽)之地,故命名为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不大,茶叶质量却较好,在清代普洱的鼎盛时期,莽枝年产茶量惊人并保持着持续较好快速的发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莽枝茶山开始变得荒芜,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复苏。

茶质特色: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苦涩较弱。

倚邦:倚邦位于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的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海拔跨度较大,从600m到1900m不等。明末清初时期,倚邦茶山盛极一时,鼎盛时期的倚邦茶山曾有八九万茶业人口,茶产量达万担之多。倚邦茶,叶芽细长,银色生辉,味酽正。

茶质特色: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

蛮砖:蛮砖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m左右。众多茶山的文献记载中对于蛮砖茶山的记录寥寥无几,蛮砖茶山的关注度也长期处于边缘化。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如此蛮砖茶山成为了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的最完好的茶山。蛮砖茶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是茶中珍品。

茶质特色:回甘快而持久、汤色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苦涩较轻。

革登:革登茶山与蛮砖茶山一样,在历史典籍中鲜有出现。革登茶山海拔1300m左右。革登茶属大叶种型。因茶芽粗壮满批银茸,民间称之为“大白茶”。

茶质特点:回甘较好、汤色顺滑、山韵明显

曼撒:曼撒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其中包含了刮风寨、落水洞、弯弓、麻黑等古茶园,是六大茶山里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水1500~1900mm。曼撒山所产的大叶种茶,叶芽宽大、肥硕、壮实。

茶质特色:汤色金黄,香气高扬,苦涩较轻。

攸乐:攸乐茶山又名基诺山,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以东,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海拔575~1691m,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1400mm。攸乐茶山在普洱茶的发展史上,曾居于六大茶山之首,拥有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茶树。

茶质特色: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寻茶问源:易武·荒田·郑家梁子易武荒田村的茶怎么样?


易武遍地宝藏,就像每一个寻宝人一样,我们深入每一个茶寨去发现,去找寻。从易武老街进麻黑村,需要经过荒田村。荒田村,以前叫做郑家梁子,这个进村口的石碑上有刻录,“石碑上记载着,荒田村人是三百年前从石屏迁居至此的,以茶谋生。是当时进贡朝廷的贡茶之一。今天依旧以茶为本,以茶为生。”我想,今天看到的这句话,和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以茶为本,以茶为本,以茶为本”。

从易武街出来,开车大概一公里左右,就到了荒田村。进村路面铺了柏油,宽阔平坦。交通还算方便快捷。站在村口往村里看,荒田村被青山的怀抱围着,坐落在满屏的翠绿青葱的山脚。还没进村,就便看到了一些零星散落在各处的茶树、核桃树和其他的植物。

荒田自然村,隶属于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委会,山区。距离村委会7.00公里,距离镇2.00公里,国土面积0.62平方公里,海拔1280.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95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

全村仅58户人家,主要是汉族,兼有极少数彝族和瑶族。荒田村背后的青山,屋顶、黄土地、绿树,不知名的人家飘出的缕缕青烟,和还在村口就弥漫、萦绕着的清香相互呼应,一派平静安宁,把山野村庄的美显现的淋漓尽致。

荒田村茶园总面积有300多亩。很多茶商不愿谈及,但我们必须正视,荒田村以台地茶为主。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所选择的,是那少部分的古树茶。到了相熟的茶农大叔家,车才停下,就看到院里晒毛茶。大叔说这就是今年帮我们做的荒田古树,伸手就抓了一大把,放在鼻端,大口的吸气,满满的茶香,心中暗爽。

易武大荒田古树资源并不丰富,正因为茶质好,产量低,荒田村茶价很高,但每年依然有很多茶友惦记着。茶农大叔还用自己十多年以前私藏的老茶款待了我们,他说虽然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就留下的,但是回归易武茶越存越好的本质,他的这个荒田茶确实是很赞,时间越长越好喝。这杯茶醇厚,蜜香,有一点淡淡的梅子香,茶气足,回甘生津持久。配着这山边空气中略带的湿意,用着荒田甘甜的山泉水冲泡的茶,比平常多了几分甘甜和美意。确实,心有荒田,一寸一寸,待花生长,不问几春!

荒田干茶条索紧结,显毫,借着温杯的温度,干茶显蜜香,不扬。汤色金黄明亮,7.3克的投茶量,洗茶后第一泡25秒出汤,微涩不苦,有回甘,舌底两颊生津。挂杯香蜜香。第二泡,茶汤更滑一些,茶汤里的内容比之前更丰富。滋味更丰满。几杯下肚,舌面泛出清凉感,整个口腔是源源不断的生津和绵甜。

6泡之后茶汤香气变弱,其他依旧很稳定,10泡以后茶汤开始变淡,可是甜感不变。收集了前十泡的茶汤放凉了再品尝,茶汤没有苦涩的出现。这个方法,建议夏天的时候可以试试。

茶行日记·荒田村:山水在,茶在,其滋味仍在。用味觉和嗅觉感知山水,用舌尖拾起茶味。一味茶,用了好山好水养出来的,聚齐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姿态万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俯下身来,从茶再来。用智慧,汗水,耐心,深耕细作!

寻茶问源:冠绝易武,艳压群芳_易武弯弓普洱茶怎么样?


弯弓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深处丁家寨,在易武古树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古树茶保存较好的地方。贡茶第一村,弯弓白茶园,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5.00公里,距离镇30.00公里,国土面积0.29平方公里,海拔1396.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

弯弓即属于丁家寨,又与丁家寨分开。为什么这么说呢,弯弓茶园与丁家寨茶园是完全不同的古茶园,但又同时属于丁家寨茶农所拥有。从丁家寨到弯弓,骑摩托车要一小时,再走一小时的山路。骑摩托车的那段路只能过一辆摩托车,非常陡斜的山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非常难走。只有当地人,习惯了才骑得去。走路的那段就只能人走,连摩托也走不了。

“这路,正经是鬼难走了。”独特原始的森林气息,造就了浓郁的花蜜香,茶叶条索黑亮、香气持久。汤色浓稠,香气饱满、不张扬。入口后纯、厚、滑、甘、甜。韵味悠长。原始森林中树龄大,生态环境好。条索粗壮,芽叶显毫。

弯弓古树普洱茶饼茶外形圆润,松紧适度,条索紧结油亮。茶汤金黄中泛微绿,油润而有光泽。第一泡茶汤入口,无苦无涩,生津满满,甘甜袭来。第二泡,苦味渐显,内质丰富,汤感浓厚。

慢慢品饮,慢慢喜悦。不太苦,一丁点涩。苦在茶汤滑下去的2秒左右消散,转而甘甜异常。慢慢感受茶汤之后,口腔中满满的变化,甘甜如泉涌,柔甜而不腻人。

花香浓郁,蜜香明显,香不仅仅可以嗅到,还能品到,齿颊留香,余韵悠长。香得彻底,由始至终!香得浓郁,越泡越香!弯弓茶冠绝易武。从洗茶开始,古韵蜜香就萦绕在你的味蕾,让你不仅仅吞咽的是茶汤,还有身心的轻松和愉悦。

寻茶问源:至美至真,坝糯藤条_双江坝糯藤条茶怎么样?


如果你想看最美的古茶园,你一定要去景迈。如果你想看最美的藤条茶,你一定要去坝糯。如果你想吃最正宗的野味,你也要去坝糯,因为这儿有一群打猎的好手。如果你想找个人一起醉,你也要去坝糯,因为这儿的男人真的太能喝了……

坝糯自然村,隶属于临沧双江县勐库镇坝糯村委会,属于山区。村委会所在地,距离镇18.00公里,国土面积7.23平方公里,海拔1840.00米,年平均气温19.00℃,年降水量1750.00毫米。

坝糯,勐库东半山藤条茶的代表产地,亦是东半山最大最高的寨子,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地方,海拔已超过1900米。

此地在古时道路极难行走,每逢雨后,唯马帮方可出山,虽然如今相比古时有了较多的改善,但依旧是山路崎岖,特别是在天气不佳的时候更是举步维艰。

坝糯是双江藤条茶园保存最好的地方,藤条茶园的面积在双江为第一,最古老最大的藤条树就在坝糯,坝糯藤条茶形表独特,上百年的藤条茶树,一棵树上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藤,最长的可达三四米。满山翠绿的茶树,树生藤,藤生藤,藤树缠绕。

坝糯藤条茶,高香、劲扬、味刚,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新茶汤色橙黄透亮,内质丰富,汤质稠润感十足;回甘生津在第二杯茶汤入口时就渐显浓重,汤在口中略显奢华霸道的气质——润口香甜且茶味十足。

这儿的茶美,这儿的茶香,这儿的人热情。

寻茶问源:代代相传,匠人手艺_易武曼洒普洱茶怎么样?


曼洒茶山史称曼撒古茶山,现如今隶属于勐腊县易武乡。曼洒茶山曾经“山山有茶树”,古六大茶山中也是榜上有名之辈。但遗留下来的古茶树却便不多,集中分布在丁家寨、刮风寨等地。今天要说的曼洒,却不是这个曼撒。

曼洒自然村,隶属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2.00公里,距离镇19.00公里,国土面积2.32平方公里,海拔740.00米,年平均气温18.0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

曼洒寨与现在的丁家寨仅隔着一条沟,据茶农介绍,他们早先居住地就是现在丁家寨的位置。1984年搬下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丁家寨人是后来搬上去的。

曼洒的茶农都是丁家寨搬下去的,茶园其实就是丁家寨茶园。顺山而下,趟过沟壑,翻到另一面山上,就是茶园。每每回想起来,满满的怀念。深山老林的野韵,小桥流水的寂静,耳畔是虫鸣鸟叫的悦耳,远处传来流水的叮咚,嗅到的是满满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曼洒的茶,让无数人惦念,曼洒的茶树,却让人怜惜。不够多,不够高大,也不够吸引人。有部分曾被断头的古茶树,也有生长了几百年,仍旧看上去不够粗壮、不够高大的古茶树。就这样坚挺的生长在陡峭的斜坡上,向着阳光,数着岁月。就好比刮风寨,她们都是边境飘摇的女子,身形单薄却内心坚强,用她们独有的风韵,迷倒无数人。

在曼洒,就好像置身蒸笼,喝茶比吃饭都显得重要。无论你走到哪一家,饭桌上即便摆着大盆的鸡汤,抑或是山毛野菜汤,主人最先捧来的,一定是大缸的茶水。还请千万别拒绝,那可是主人对您最真心的关爱。

易武曼洒,干茶条索紧结,略显细小,这是易武茶的特点。古法石磨压制,饼面匀整,色泽墨绿油亮,叶被绒毛,芽头显。里外一口料,稍有黄片。

中号盖碗,投茶7克。滚水入碗,醒茶一遍。

茶汤呈金黄色、透亮油润。

茶汤入口,柔而润,汤质饱满,糯滑,细润。甜来的快,生津不错,回甘也好。茶汤有香,但略显的短了些,回香也是有的。

曼洒的茶,甜甜的,柔柔的,糯糯的,香香的。她的涩,也是好的,因为这些涩使得生津很不错,既润喉,又解渴。她的甘甜,是满满的,是打心窝里发出来的,既细润,又清爽。

寻茶问源:山之巅,水之遥_勐宋滑竹梁子坝檬寨的茶怎么样?


人慢慢长大,生活愈发的简单,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事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光。泡茶给自己喝,已然成为每日最美好的时光。哪怕再匆匆,哪怕再烦忧,一日茶,心自然静下来,身自然轻起来。这算是今天的开场白吧。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滑竹梁子坝檬寨茶,该寨位于西双版纳地理位置最高的地方,东接景洪,南连格朗和,隔流沙河与南糯山相望。在清代时与南糯山同属于车里宣慰司管辖。隶属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宋乡蚌龙村。海拔1590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年降水量1500毫米。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追溯起来与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一样悠久,是勐海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勐宋的古茶园大多为拉祜族所种,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茶园数目也很多。

在我印象中,坝檬是周遭最高的一个寨子,顺着山路一直往上,当车子行驶到尽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坝檬寨子。抬头就看到滑竹梁子,古茶园多分布在寨子后面的山林。坝檬寨和很多的版纳寨子一样,也分新寨和老寨。老寨是哈尼族村,新寨是拉祜族寨子,两个寨子隔着一条山沟对望。在坝檬背后的山便是西双版纳的最高峰,海拔2240米的滑竹梁子。坝檬的茶除了寨子周围零星的分布了一些,更多的古茶树则是生长于滑竹梁子的山腰上。从寨子到大茶园要爬近3个小时的坡,路途十分艰难。

听当地人说,早年间在滑竹梁子大茶园旁边有个拉祜族的大寨子,三十几年前寨子里的人突然全部迁走了,留下了这一片近6000亩的古茶园无人管理。直到近年茶价走高,附近村的拉祜人、哈尼人又开始上山采茶,由于这是一片连汽油味都没粘过的大茶园,所有这里的茶相对更为精贵一些。

坝檬茶,由于海拔高,且茶树多生长在迎风的山梁之上,故而这里的茶以香高水甜而闻名。其条索紧结,干茶既可闻到浓郁的茶香。醒茶一遍,第一泡茶汤似冰凌,第三泡开始呈现美艳的金黄色,油润而明亮。茶汤里的香从一开始就有,气往上行,香往下沉。蜜香浓郁,苦显微涩,有清凉感,茶气足,第五泡伴有微汗现象,微苦涩也大致在第五六泡。苦化,涩化的慢点,随之生津来的也持久而缠绵。汤中带甜,回甘稍迟,但喉韵深沉,香韵一直在喉部,以及往下,山野气韵强。尾水清甜,极其喜欢与茶汤慢慢融合的茶香。

坝檬茶品质相对稳定,而且转化也特别好。今年做这款茶,我们在选料上下了更大的功夫。树龄更大,等级更高,滋味更饱满,喉韵更持久。

《寻茶问源:遗爱·攸乐山_攸乐古茶山的茶怎么样?》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攸乐山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