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临沧:沧源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的思考_临沧沧源古树普洱茶特点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沧源普洱茶 古源普洱茶 普洱茶临沧

沧源普洱茶。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云南省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和保山等地。临沧市主要分布是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古茶树群落分布,古茶树总面积15万亩以上。

沧源共有野生古茶树面积8万亩以上,占临沧古茶树面积53%以上,但是,近五十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大面积毁茶种粮、种甘蔗、单一化茶园替代以及在古茶园周围建新茶园等。

导致了茶叶基因漂变,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古茶园生产的天然有机茶引起了国际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商家过分炒作古树茶叶,当地茶农受经济利益驱使,砍伐野生古茶树,毁灭性采摘古茶园茶叶,古茶园的面积逐年减少。

古茶树这一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资源面临严重危机,对古茶树的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政策,对于合理实现其商业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古茶树资源,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利用、合理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分布

沧源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县境中西部的单甲、糯良、勐董、勐来、勐角、班洪、芒卡等7个乡镇均生长有野生古茶树,大都分布在海拨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其中面积较大的是单甲、糯良、勐来、勐角、勐董5乡镇相连的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大黑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

(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情况

据考证沧源驯化栽培茶树,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县都有零星分布面积达83443亩哦,较集中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面积235亩,主要分布在糯良乡怕拍村,海拔1970—1987米。树高8—10米不等,基围直径约38—62公分,胸围直径约33—58公分之间,平均树幅达5.5米。

二、沧源古茶树资源普查情况

(一)省林业厅规划院到沧源普查古茶树资源情况

2007年1月,省林业厅规划院对沧源县古茶树资源进行了普查,发现糯良等乡(镇)有古茶树分布共计83443亩,均为100年以上老茶树,其中:芒卡镇5225亩;班洪乡3216亩;勐来乡5640亩;糯良乡30419亩;勐角乡16578亩;单甲乡5787亩;勐董镇16578亩。

(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到沧源考察古茶树资源情况

2011年12月,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沧源县糯良乡怕拍村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考察,对有特色的古茶树进行了编号、种名进行了鉴定,如:怕拍1号大茶树,高9.7米、冠幅8.6米×9.6米、胸部干围190厘米;怕拍2号大茶树,种名普洱茶,高11.4米、冠幅8.3米×9.1米、基部干围164厘米、胸部干围190厘米;怕拍3号大茶树,种名大理茶,高5.5米、冠幅3.8米×4.2米、基部干围85厘米胸部干围190厘米等。

(三)沧源古茶树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沧源古茶树资源在没有实行林改以前,古茶园属于集体所有,没有人管理,乱砍乱伐乱采的行为时有发生,古茶树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林改以后古茶树分到了户,其效益开始得到逐步显现。

如:糯良乡怕拍村目前共有古茶园面积235亩,主要属于栽培型古茶园,共有21709株,据当地老人反映和专家测算,这些古茶树年龄都在300年以上,有少部分在800年以上,2007年林改以后全部分到户,共涉及221户农户,884人,一户平均拥有1.05亩左右。多年来,群众一般只采春茶和夏茶,秋茶放养。

一般鲜叶亩产量在50—60公斤,折合干茶12—15公斤。据了解,除2007年茶价大涨价时价格达到7元/市斤外,其余年份都在2—3元。2012年后,由于宣传力度加大,许多茶商慕名进来收购,价格开始提高,怕拍古茶的名气也随之提高而被重视。

2013年6月双江谷雨茗茶商贸有限公司进来租了1000株(大的有400株,中等的600株),怕拍老支书李文华租了100株,租赁年限为3—5年,租金根据茶树大小,大的2000元|棵,小的1000元|棵不等,例如:怕拍村村民魏永华租给双江谷雨茗茶商贸有限公司70株,租期为5年,租金达10200元,平均每年租金为2040元,每株折合146元。

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历来无人管理,单甲大黑山公路沿线的野生古茶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当成柴禾砍伐毁灭。深山老林里的野生古茶,因茶树高大难采摘,在2007年茶叶价格大涨时已被砍伐,造成野生古茶大量毁灭。

目前,存量不清,群众自由采摘,市场产量也难以统计,但仍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野生古茶采摘收人。

三、《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的实施情况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充分挖掘其科学、历史、文化和产业提升价值,2006年1月1日,临沧市出台了《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加强了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沧源根据保护内容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古茶树资源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对古茶树的价值,特别是对经济价值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2014年5月20日—22日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为组长的《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立法调研组莅临我县,对我县贯彻落实《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研,并对我县在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上采取的一些措施给予了很好评价。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古茶树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林业局、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古茶的价值及保护意识上认识不足,造成部分野生古茶被当作木材薪柴砍伐。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野生古茶价格不断上涨,群众对野生古茶的价值有了一定认识,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同时由于对野生古茶的认识仅仅是对经济、价格的认识,没有认识野生古茶的生态、文化价值,造成在开发中存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现象。

为此我县加大了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刊登、印发、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等法律条例,加大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强化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农户按照科学、生态环保的新型管护技术管理古茶园,并采用套种树种、修剪、嫁接等措施提高古茶树茶叶品质及单产,提高农民对古茶树管理积极性。

(四)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茶叶市场出现的少部分商贩利用低质新茶叶冒充古树茶的现象,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林业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加大对茶叶市场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贩的各种破坏古树茶市场稳定行为,维护合法商贩和农民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古树茶声誉。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原因,百多年来,广大群众仅把古茶树及其群落,作为一般的茶叶树种、一般的饮料去看待,没有从科考、经济、生态等价值上去更深的探究,以致于保护与利用缺乏科学而有力的措施。

(二)对古茶树资源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评价

一是树龄问题。对一般树的树龄,多采用年轮法进行鉴定,但对于古茶树这样的珍贵树种,绝不能采取砍伐方式去测定年轮,年轮法不能测定古茶树的真实树龄,用其它方法也无法测定。

二是生态学问题。不同种不同类型的古茶树群落结构、功能及演替规律尚未清楚。

三是生物学问题。古茶树与现代栽培种之间的遗传等关系,其共性与个性,其栽培的历史起源,至今无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四是古茶树的品质问题。野生古茶树不同个体、群体,不同分布区及不同生态条件下所产茶叶中化学成份的差异,与现代茶园茶叶中化学成份的比较也无系统科学的资料。由于缺乏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导致缺乏对古茶树及其群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旅游价值等深层次的研究、评价。

(三)对古茶树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沧源各民族对茶树的利用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对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开发与保护失调,对茶树的利用仅局限于作为饮品,没有更多更深的开发利用,不少古茶树过度采摘乃至于砍伐和破坏,数量正在下降,同时,由于周围环境被毁坏,生物多样性品质也出现了退化。

(四)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主体缺位

古茶资源保护涉及茶办、林业、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古茶资源分布范围广,生长零星分散,造成管理难度大,加之行政执法主体责任不清,职责不明晰,存在着多家管但多家都管不到位的问题,形成管理上的盲区。

(五)调查统计工作滞后,底数不清

对古茶树资源没有进行深层次和系统的调查,存在着保护区域不具体、保护对象不确定、栽培型和原始野生型古茶不分、古茶园的树龄、面积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实地调查等问题。

(六)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不到位,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群众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熟知的更少;《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责任主体和职能职责不够明晰,处罚措施滞后,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

(七)管理经费欠缺,管护措施滞后

目前,全市尚未把古茶树资源的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导致古茶树管护经费无保障,普遍存在着“三无”的管理状态,即管理“无经费、无机构、无人员”,古茶树的保护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保护效果不够明显,人为破坏野生古茶树的行为时有发生。

五、保护古茶树资源的建议及对策

(一)积极开展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底数,明晰保护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分别普查原始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情况,调查核实古茶树资源分布的具体地点、面积、株数、树龄、年产量和经营主体等情况,建立古茶资源档案和古茶树资源分布电子地图,明确保护的主体对象和保护范围,建立保护区、保护小区或保护点,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强化古茶树的保护措施。

(二)设立古茶树自然保护区(小区、点)

建议在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内和单甲、糯良大黑山一带设立古茶树保护区,面积不低于3万亩,在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一带的野生古茶群落区域建立保护小区、保护点,未能纳入保护区(小区、点)的古茶树,根据各点具体情况实行,一点一策,结合公益林林保护、退耕还林,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和环境恢复措施。

(三)编制好古茶树保护与综合开发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古茶园保护、品牌打造与保护、市场开拓与规范整治、茶文化旅游开发、环境保护与改善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确保古茶树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受破坏。

(四)明晰古茶树资源的管护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晰相关职能机构在古茶树资源管护中的职责职能,明确界定执法主体单位及其职责,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绝对权力,避免职能交叉,管护缺位。

(五)强化保护措施

林业行政执法主体单位应当依法加大对移植和损毁保护古茶树标志、盗伐古茶树、移植古茶树、挖取树根、剔剥树皮、刻画树干、攀折古茶树树枝等损毁古茶树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大对古茶树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严禁移栽、移植、砍伐古茶树。

严禁在保护范围周边500米内建设对大气、河流、土壤造成污染的工厂;明确在保护区范围进行科研、教学以及开展旅游等活动的有关要求。

建立古茶树保护委员会及监护联络员的相关制度,强化理事会、专业合作社及利用村规民约强化管理等管护机制,切实加大对古茶树资源的监督管理。

(六)加强古茶树保护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进一步查明古茶树及其群落各地的地理分布及面积,建立古茶树信息系统。

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对原始野生型及栽培型古茶树资源茶组及科植物的种类、存量、地理分布等信息进行仔细普查,建立完善的古茶树地理信息系统和遗传信息系统,了解不同地区代表性类型古茶树群落的结构、功能,为建设有机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古茶树群落保护中的若干生态学问题,了解采摘、环境片段化、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古茶树群落的影响。研究古茶树活体测定技术,探索简便、经济、准确的古茶树年龄鉴定方法。

二是研究古茶树种质资源状况和古茶树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变化规律。探索茶树起源与演化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对古茶树的茶叶品质进行理化分析,探讨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因素与古茶树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相关性,提出古茶树及其群落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三是研究古茶树分布区的民族多样性与茶文化多样性。主要对古茶树分布区进行民族茶文化的比较研究,对茶的民间分类与命名,传统利用与加工方法,茶的文化认同与精神价值认识,茶树药用价值及其它使用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

收集和整理古茶树及其群落分布地区有关人口、教育、收入等资料,开展古茶园管理利用及民族文化、农户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研究古茶树及其群落对当地文化生活及经济的影响和当地居民对古茶树保护、管理利用的传统知识。

四是根据古茶树资源及其群落的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以保护为前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在保护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建立古茶种质资源库,获得其“备份”植株,进行种植保存和扩繁,有计划地投入生产,使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加工形成政府调控下的特色产业,逐步实现古茶资源的持续利用。

据环境容量和古茶树资源特点,重视发展古茶树及其群落的生态旅游,在适宜区域开展具有古茶树文化特征的旅游活动,探索旅游开发与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有效方法。

五是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古茶树资源的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在符合《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重点鼓励:以古茶树资源为对象开展科学、历史、文化研究;以古茶树资源为种质材料开展茶树品种选育工作;以古茶树资源为材料进行产品开发、文化宣传和营销策划。

(七)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遗产

产品开发和旅游开发必须以对古茶树生长发育或群落构成和演替不构成威胁。

一是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历史资料,建立系统的茶文化资料库,做好弘扬古茶文化的基础性工作。

二是培训和规范茶艺茶道,引导茶庄茶馆健康发展。引导消费者科学的泡好一壶(杯)茶,在体味饮用价值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搞好茶艺茶道的规范,引导茶馆茶庄文明健康发展。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丰富古茶产品市场。名牌是最能体现文化的载体,应加大历史名茶生产力度,增加传统名牌的科技含量,创新一批以古茶树为依据的茶叶名牌。

四是加强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茶叶企业文化是茶叶高雅与企业精神的完美结合,制茶企业应以凸现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为宗旨,加强企业文化研究,使制茶企业成为弘扬茶文化的主要窗口。

(八)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强化对古茶树资源管理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古茶树资源的有序管理和长效管护。

cy316.Com精选阅读

云南临沧古茶树资源


临沧属于云南省管辖内的一个市,临沧有丰富的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上茶树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专家考证,中国境内的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大理、保山、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地,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而临沧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临沧的茶树资源十分丰富,被专家誉为“茶资源历史博物馆”。临沧还是世界著名的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值得一提的是,凤庆大叶种茶是中国著名的大叶茶群体。在临沧,野生、半野生茶树南起糯良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从海拔1200米至2700米的范围内,全市8县均有。其中,海拔2720米、树龄上千年、面积800公顷的双江县野生古茶树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种群密度最高、能制茶饮用的野生古茶树群;凤庆香竹菁发现的3200年树龄的古茶树,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树龄最长、枝干最粗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白莺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古茶树资源被专家定义为“银生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种质资源库”。临沧是世界上茶树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其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古茶树资源是: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1997年被当地村民发现,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的原始森林中,集中分布面积1.2万亩,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的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的一棵达25米。临沧还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其中对大叶种茶驯化栽培史有重大影响的,应首推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双江冰岛古茶园和云县茶房大苞茶。如今,临沧市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有机茶园3.5万亩,茶叶总产量3.5万吨,出口的滇红茶8000多吨,生产普洱茶成品10000多吨、普洱毛茶14000多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多元。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三)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界于北纬23°04′~25°02′,东径98°40′~100°33′,处于澜沧江和怒江两水系之间,中部贯穿南汀河,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条件优越,植物、动物种类丰富,区系成份复杂,是动植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之地,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

一、茶树资源分布

临沧市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临沧地区茶叶研究所组成的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市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6个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茶树标本77份,其中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型茶树标本23份,近缘植物标本4份,经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和中国茶科所、云南茶科所鉴定分类,全市共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地区独有种。

二、野生古茶树分布

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在海拔1050~2720米范围内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有大量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南美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和云县茶房大苞茶。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

1997年8月发现,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原始森林中,帮骂雪山山顶海拔3233.5米,茶树群落地理坐标为北纬23°40′49~23°44′25″,东经99°2′15″~99°4′21″,海拔2250~2720米,集中分布面积373公顷,植被为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根颈干径0.40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根颈最粗的1号大茶树海拔2700米,根颈干径1.04米,株高15米,树幅13.7米×10.6米。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720米,是迄今发现的茶树最高生长海拔,比云南省栽培茶树适生海拔上限2400米还高出320米;二是群落分布面积大;三是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四是种群年龄结构明显呈增长形,说明该群落正朝着有利于茶树科群的方向演替。群落中有多种山茶科植物,茶种的初步分类检索结果为多脉普洱茶(变种),最终结果有待进一步确认。当地群众过去有到野生茶树群落中挖茶苗回家种植的习俗。

2.茶房大苞茶

1981年在云县茶房乡李家村发现,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疏林中。乔木型,树高12.1米,根颈干径0.60米,树幅5米×5米,因苞片大,宿存而得名。是已发现的茶组植物中临沧市独有茶种。

三、栽培型古茶树

临沧驯化栽培型茶树,史料载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唐代《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饮之”。唐朝南诏时期银生节度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市,“银生城界诸山”包括今云县漫湾、忙怀、茶房、大石。《顺宁杂著》记载“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第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古代先民驯化栽培茶树的历史,应早于史料记载。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临沧县境内均保存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茶树。对大叶茶栽培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应首推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

1.香竹箐大茶树

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树幅7米×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茶树之一。

2.冰岛古茶园

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1980年查证时尚存第一批种植的茶树30余株。2002年3月调查,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千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斤,在顺宁繁殖变异后,形成了凤庆长叶茶群体品种。勐库大叶茶传入临沧县邦东乡后,最终形成邦东黑大叶茶群体品种。5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直接和间接向市内外、省内外大叶种茶区传播,仅临沧市形成60多万亩的规模,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

四、凤庆古茶树、古茶园分布

凤庆县位于东经99°31′~100°31′,北纬24°31′~25°02′,海拔在919~3098米之间,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澜沧江横穿其间,山峦起伏,层林叠嶂,原始密林茫茫苍苍,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成林成片,随处可见,是中国乃至世界古茶树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凤庆古称顺宁,为蒲蛮之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凤庆发现和利用茶叶是由野生茶开始的,初为药用,继而成为祭祀用品并逐步发展成为饮料。凤庆的古茶树古茶园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和现在的次原始森林中,因其自然生长而形成古茶园或古茶树群落;另一种则是先民们因发现茶叶的效用后将深山野林中的野生茶树移植于房前屋后种植并广为推广而形成的古茶园。

腰街彝族乡新源村山头生长的胸径1.15米,树高15米,树幅7.7米×7.8米的新源本山茶;大寺乡岔河村羊山寨有栽培型苞红茶,株高8.7米,树幅7.5米×6米,胸围3.45米,胸径1.13米。

鲁史、诗礼两乡镇在古平、金鸡、古墨等村的山林中,发现有较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鲁史镇金鸡村有百株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山头海拔2400米左右地带,生长着约3000多株的野生茶树,金马村山的老道箐一带,也发现百株野生古茶树。诗礼乡古墨村山头的原始森林周围,海拔2500米的小光山约2平方公里内生长着野生古茶树群落。郭大寨彝族、白族乡琼英村老李寨农户园埂边生长着一株高7.9米、干径0.47米,树龄为100多年。该树是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的全国重点保护的46株古茶树之一。另外,还有雪山镇立马村、新华牛肩山,凤山镇安石村中岭岗、倒流水、上寨等村,大寺乡平河、河顺、岔河等村,腰街乡、小湾镇所属各村,都有古茶树或古茶树群落分布。

腰街乡的新源村的村民耕地上有根部周长1~1.5米的野生大茶树近百株;在柏木村的大丙山有七株古茶树根部最大周长为3.2米。最小周长为1.4米,树高最高7.4米,一级分枝最多为8枝,属当地村民长期采摘食用的茶叶;在柏木村大丙山核桃树沟两侧有30多株古茶树,这些古茶树最大周长为3米,最小的1米,树幅最大的为5米×3米,最小的为3米×2米,一级分枝多为2~4枝,也有的一枝独立成伞状的,占地有3亩左右分布于沟的两侧;在柏木村大丙山张世华家的森林(属次原始森林)和周围原始森林中发现成片分布不均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古茶树群落,经科技工作者在森林的外围部分地点堪查,发现古茶树的生长情况大小不等,大的有茎部周长在2.2米,高8.9米,一级分枝4枝,呈蓬状,小的是古茶树籽自然繁殖的幼苗和成年茶树。

凤庆县本山大茶树,其中一株,树高15.7米,树幅7.8米,干径115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叶片长宽19厘米×8.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形成椭圆或披针,叶脉9~11对,叶面平,叶基红色,芽叶无毛,花径5~6厘米,子房多毛,柱头5裂,果大,呈柿形,果柄长1.7~2厘米,种皮黑褐色粗糙。

根据几次古茶树情况普查的结果表明:凤庆县具备古茶树生长的有利地理环境,凤庆古茶树生长的年代源远流长,凤庆古茶树的面积在万亩以上,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五、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在勐库镇公弄办事处五家村的大雪山原始森林中,东经99°2′~99°4′21″,北纬23°40′49″~23°44′25″,垂直分布海拔2250~2720m,面积373公顷。古茶树群落植被主要是杂木林和竹林,在茶树生长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都有古茶树,树高15米左右,干围1.5米以上的古茶树生长,其中一株高22米,基围最粗的3.25米。树高在0.3~2米的茶树随处可见。1号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720米,树高16.8米,乔木型,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米×10.6米,分枝密度中等,生长势强,无病虫害。

双江冰岛野生大茶树,树高9.4米,树幅3.8米,干径73.2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0厘米×7.5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卵圆形,叶面隆起,叶齿浅疏。花大平均花径7.0厘米,花瓣9~10片。子房毛多,柱头3~5裂,果大,呈柿形,果皮厚。

六、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8.7米,树幅4.9米,干径7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1厘米×4.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披针形,叶平面,叶齿浅疏。平均花径5.2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4~5裂,果径3.7厘米。适制绿茶。

七、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分布

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其中一株树高9.5米,树幅4米,干径6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0厘米×5.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叶齿锐浅不明,花径4.8厘米,子房毛特多,柱头4~5裂,花柱长1.9厘米。果径3.8厘米。种子和棕色,种皮粗糙。适宜制青茶。

八、沧源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沧源县11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分布有古茶树,其中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数量多的乡镇为单甲、糯良两个乡镇,这两个乡镇的野生古茶树分布范围从糯良大黑山到单甲乡整个6万多亩的国有林区,野生茶树与各种杂树共生,现已发现大的古茶树树高30米以上,树幅达35米以上。

糯良乡怕迫村、班考村一带,现保存完好的怕迫村有一片,生长着古茶树200多棵。这片古茶树较大的树龄在400年左右,树幅28.3米。树围1.9米,树高12米。

临沧云县幸福镇古茶树群落资源


一、幸福镇大宗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幸福镇大宗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幸福镇蔑笆山村民委员会附近的国有原始森林中,与凤庆县大万民山毗邻,属大宗山山脉。该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海拔2196米至250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447.3"至24°1513.5",东经99°5213.6"至99°5235",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分布面积近21100亩。野生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0米以上的野茶树生长,株高0.3至3米的野生茶树随处可见。品种为五柱茶系大理茶,云县人称勐稿茶、大树茶或宝洪茶,属野生乔木型,鳞片、嫩梢、叶背、萼片均无毛,唯子房被毛,味苦涩,香气浓,新茶饮后易引起肠鸣腹泻。该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的有4个分布点:

第一分布点:位于大宗山海拔2110米至2403米,北纬24°14东经99°52之间,野生茶树平均株高40米左右的有20多株,主干基围平均1.55米,树龄估算约千年左右。

第二分布点:位于大宗山大平掌海拔2363米至2400米,地理座标北纬24°15东经99°52之间,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3米,主干基围2.25米;同一位置另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1米,主干基围2.2米,但已自然死亡。根据原始森林的生长规律推算,该野生古茶树龄在千年以上。

第三分布点:位于大宗山脚淘金河边海拔2196米至2360米,地理座标北纬24°14东经99°52之间,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1.3米,主干基围1.7米,树龄约1000年以上。

第四分布点:位于大宗山的大岔河,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50米左右,基部周长2米,地处河谷山崖,极隐蔽,难发现。

二、幸福镇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幸福镇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位于幸福大宗山的灰窑、哨山、慢遮、蔑芭山等村民委员会,面积约600亩,品种属五柱茶系大理茶,当地村民称大树茶。幸福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的是灰窑村民委员会团山地村民小组的古茶树,该群落中,平均株高10米,根部基围0.52-0.95米,冠幅5×6米的古茶树有7株,其中一株高10.2米,根部周长0.9米,根据树势推测,树龄150年以上。平均树高7.5米,根部基围0.55-1.48米,冠幅3×5米的古茶树有13株,根据树势推测,树龄在200年左右。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临沧市东北部,在东经99°43—100°33,北纬23°56-24°46之间,南北纵距94.4公里,东西横跨84.2公里,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县境地处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南部,最高海拔3429米、最低海拔748米,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等气候类型,土壤条件优越,物种丰富,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县份之一。在海拔1800—2500米之间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野生型或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品种有五室茶系的大苞茶种,五柱茶系的滇缅茶种、大理茶种,秃房系的拟细萼茶种,茶系的香果茶和普洱茶种。主要分布于县境内属云南省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大朝山、黄竹林箐、大宗山、万明山和大丙山,面积37431亩。

临沧茶树资源调查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过境而得名。临沧地处澜沧江和怒江两水系之间,中部贯穿南汀河,与缅甸山水相连,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

临沧被中国气候学家吕炯称为“生物优生地”,大自然赐与临沧当今地球上存活着的树龄最长和最粗壮的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如:双江县勐库帮骂分布的连片原生古茶树群落1.2万亩,经国内著名茶叶专家考察组鉴定,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能制茶饮用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其中1号大茶树基围3.25米,株高15米,冠幅13.7米×10.6米,树龄已在3000年以上;凤庆县的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根颈基围5.8米,株高9.3米,冠幅7米×8米,经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初步鉴定,树龄高达3200年。云县漫湾镇白莺山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白莺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古茶资源被专家定义为银生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种质资源库。这些丰富的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上其它任何产茶国家和地区都没有的,是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系全、种多的有力见证,它对进一步确立茶树原产于我国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珍贵遗产。这些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茶树起源、驯化、培育、利用、传播的最原始的种质资源,坚实地铸就了世界茶树起源中心的地位。现存活着大量最粗、树龄最长的古茶树的客观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区域,云南西南部的临沧是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

古茶树资源存量最大区域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茶组植物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云南茶区分布有4个系,31个种,2个变种,占世界已发现茶种总数的82.5%,其中临沧市共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市独有种。

(一)巨大的野生古茶树资源

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多公里,在海拔1050m至2720m之间,8县(区)的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有树的地方就有茶树,茶树是森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群众世代有采摘习惯的野生茶林超过40万亩,主要群落分布点达35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勐库1.2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永德大雪山10.0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

该群落于1997年被当地村民发现,2002年12月临沧市政府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考察组,对该群落进行了科考鉴定。该群落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原始森林中,帮骂雪山山顶海拔3233.5米。茶树群落海拔2200?觸2750米,集中分布面积1.2万亩,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茶树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觸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基围1.5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750米,是世界上发现的茶树最高生长海拔;二是群落分布面积大,居已发现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之首;三是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群生茶树的生长密度平均为一个样方(62m2)19株,其中直径大于25cm的有8.3株,小于10cm的有10.4株;四是茶树种群结构明显呈增长形,说明该群落正朝着有利于茶树种群的方向演替;五是群落中的野生茶树为可以饮用的大理茶,其鲜叶制成的茶叶回味甘甜,口感甚佳。

2、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永德大雪山古茶树自然群落,分布在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海拔1900?觸2600米。北起乌木龙乡蕨坝村银厂街组的水分心,南至大雪山保护区的淘金河、大雪山乡蚂蝗箐村新寨组的亚花厂,东起大雪山蚂蝗箐村的大麦地、二茶山,西至亚练乡黄草山组,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分布海拔1900?觸2600米之间,茶树种为大理茶种,树干基围40厘米以上的库存量达30?觸45万株,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一棵达25米。

(二)丰富的栽培古茶树资源

临沧1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驯化栽培茶树历史悠久,当地原住民布朗族、拉祜族、德昂族的共同祖先濮人是最早的茶农。全市八县(区)均有栽培古茶树的分布,现存百年以上古茶园达11万多亩。其中对大叶茶驯化栽培史有重大影响的应首推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双江冰岛古茶园和云县茶房大苞茶。

1、云县白莺山古茶园。

白莺山古茶园处于云县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千米,东西横距1.6千米。白莺山古茶园目前仍保留自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园180多万株,分布在12400亩山地和村落中。现存最粗的古茶树位于海拔2191米,株高10.5米,寇幅9.0米×9.6米,基围3.7米。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不仅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而且展示了野生茶树成为栽培作物的不同阶段,是茶的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2、风庆香竹箐大茶树。

香竹箐1号大茶树有明显人栽培特征,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海拔2245米,基围5.80米,株高9.3米,冠幅7米×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最古老栽培古茶树,有专家推测树龄超过3200年,周围有直径40cm?觸120cm的栽培古茶树14000多株。

3、双江冰岛古茶园。

位于双江县勐库大雪山中下部的公弄村和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士司派人采种200余株。1980年查证明尚存第一批种植的茶树30余株。2002年3月调查,存在根颈干径0.30?觸0.60米古茶树1千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5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直接或间接向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大叶种被广泛引种栽培,仅临沧地区就形成60多万亩的规模。这些充分揭示,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1984年勐库大叶茶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位排云南大叶种榜首,中国茶界专家通过对勐库大叶产地考察、生化分析后认为“勐库大叶种是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

4、茶房大苞茶。

茶房大苞茶。1981年在云县茶房乡李家村发现,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疏林中。乔木,高12.1米,根颈干径0.60米。树幅5米×米,因苞片大,宿存而得名。是已发现的茶组植物中临沧地区独有种。原采模式标本的茶树因滑坡于2001年翻倒死亡,其有性后代现存400余株,1995年?觸1996后种植。

临沧市茶叶办公室主任张志忠(滇池晨报)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大山乡玉华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玉华行政村隶属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大山乡(有资料也称:玉化),地处大山乡西边,距大山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67公里。东邻大山,南毗纸厂,西接明朗,北与勐汞接壤。辖玉泉寺、龙塘沟、设腰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73户,有乡村人口3721人,其中农业人口3721人,劳动力223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88人。

人文特征:茶叶种植在永德历史悠久,永德主要有22个民族,其中古老的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的祖先都是与茶息息相关的民族,今天的永德有23万茶农,形成了乡乡有茶、人人涉茶的盛况。茶树资源丰富,具有世界上一流的最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园介绍:玉华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约为2213亩,该茶园海拔为1900米,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16度。与党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距今约有70年的历史。叶长椭圆型,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质柔软。

滋味描述:汤色黄而通透,滋味纯正,茶味韵厚、饱满,回甜好,茶气霸气,口感顺滑,苦涩轻,有很明显的大树茶的特点。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勐板乡忙肺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相信普洱茶“江湖”中的朋友对“临沧四小龙”都略有耳闻吧!当然,此处称“龙”并非人,而是产茶的地名;四小龙中,勐库茶以冰岛茶独占鳌头,大雪山(邦马大雪山)紧随其后;其次邦东昔归在东,永德忙肺在西!此四茶各有千秋,爱者多如过江之卿。

忙肺茶地处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而永德县是,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忙肺古茶园位于勐板乡的忙肺村,海拔约一千八百多米,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五百毫米。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生长在原生态环境中忙肺茶,是纯天然的、无污染食品。忙肺茶,云南大叶种茶之一,于1980年经省级茶树种质资源普查组的专家命名,并经省级审定为优良茶树群体品种。

地理位置: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坐落于彩云之南、波涛汹涌的怒江山麓,这里古树参天,终年云雾缭绕。典型的立体气候、古老而纯朴的民风造就了云南大叶种茶无与伦比的生长环境。由于忙肺茶品质优良,被云南省茶科所评为省级优良品种,命名为“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

种茶历史:永德县种茶、饮茶和茶叶加工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始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永德茶叶产业经过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时断时续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县已有茶园面积32582亩,据民国税收资料统计;产量已达4500多担。解放后,全县茶叶产业由于在国家边销区、云南省红茶基地和临沧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等政策扶持推动下,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县已有茶园面积175223亩,采摘面积175223亩,其中:古茶茶园面积142223亩,有高优生态茶园33000亩;已建成有机茶园9778亩;茶叶产量8541吨,实现农业产值1.55亿元。茶区主要分布于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小勐统镇、崇岗乡、大山乡、班卡乡、亚练乡、乌木龙乡和大雪山乡等地。共有种茶农户52000户,涉茶人口23万人。茶树群体品种主要有忙肺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鸣凤山大叶种、紫青茶等,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清水3号、凤9号等,已知茶树品种12个和1个变种,其中紫青茶是永德特有的茶树品种。

茶园介绍:忙肺茶是永德县著名的古树茶成片生长的村落,以盛产忙肺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该地位于云南省临沧世界产茶大县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是忙肺茶种的主要发源地,全村527户,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日照足、湿度大,乔木茶地3600亩。忙肺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自然条件优越,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深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应茶树生长,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品特征:汤色桔黄明亮,苦涩味轻,香气纯正,鲜爽回甘持久,有花香、密香、果香之味。喝一口满口清香,喝一杯目清气爽,回甘生精,荡气回肠,神情振奋。懂忙肺茶的人都说:到永德不喝忙肺茶等于吃肉不放盐没味,遗憾!

老杨说茶:茶话临沧,日渐火爆的东半山古树茶


近几年,云南茶山上“茶后”冰岛古树茶的价格一路走高,逐渐超越了同等品质“茶王”老班章的价格。随之,整个勐库地区的茶也是水涨船高,日渐火爆。笔者今天就说东半山古树茶。

云南双江县勐库镇是双江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故乡。全镇共有十八个村委会(即勐库十八寨),每个村都出产普洱茶。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说明勐库每个村寨都能出产高品质的古树茶。

勐库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中,一座是邦马山,一座是马鞍山,一河为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经流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西边的则称为西半山。双江县茶树树龄在120年以上得到古茶树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两山凡200年以上的古村寨,都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勐库的古茶园分布于勐库东西半山,其中东半山有忙蚌、坝糯、那焦、帮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而西半山则主要是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帮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因地理环境、气侯的不同,东半山与西半山的茶在香气、囗感上各具特点。

冰岛行政村五个寨子中,坝歪寨、糯伍寨位于东半山;而冰岛寨、地界寨、南迫寨位于西半山。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后“冰岛”是指冰岛寨的古树茶,不包括其他四寨。

东半山古树茶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是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一个典型代表。东半山向阳,茶树日照更多,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使得茶叶品质涩低,茶香高扬,显花香,挂杯香持久。茶汤回甘快,汤质充满阳刚之气,滋味饱满、口感丰富、气足韵长。因此,有人称东半山的茶为“朝阳茶。

笔者品饮的东半山古树茶为2016年春茶。笔者下面分享一下品鉴感受。

茶品总体评价:花香浓郁优雅,汤色金黄明亮。滋味微苦而涩不显,甘甜纯净,生津快,回甘好,喉韵深长。入口柔和爽滑,茶气足,有山野气韵,经久耐泡,口感饱满厚实。这款茶给人的感觉很阳光,具备勐库东半山古树茶的典型特征,是名符其实的“朝阳茶”。

干茶香气浓郁清新,条索中银毫闪现。第一道茶汤,花香气扑鼻,还含有丝丝甜味。汤液人口即甜,苦涩不显,舌底生津如涌泉。茶香不仅飘逸在空中,更富含在茶汤中,内外交融,入口后茶香下入咽喉,上入鼻窍,满口香甜。

第二道茶汤,汤色黄亮通透,入口如丝般的顺滑,咽喉有润泽感。口感微苦而甘甜立至,舌面舌底同时生津,津液满口。

第三道茶汤,口感饱满,细滑醇厚,挂杯现象明显。口味中甜远強于苦,苦带出爽口,甜带出清新,如怡糖之味包围了整个囗腔。

第四道茶汤,口感更胜,热香持续散发,舌尖处最显甜意,喉韵已生。东半山古树茶的山野气韵在这道茶汤中表现最好,引人入静,心旷神怡。

第五道茶汤,回甘与喉韵展现更加强烈,从舌尖直接甜到喉底。茶气茶韵带来全身的温热,一种暖洋洋的闲适徜徉在心头。

笔者很喜欢这款茶带来的美妙感觉。香而不妖,甜而不腻。花香清扬而幽雅。茶中有苦有甜,苦没有压抑甜,反而更显甜的纯粹。这甜是一种滋润身心的甜,如绵白糖一般,不含一丝旁杂。这款茶在我心中,如同双十年华温婉娇媚的江南秀女泛舟湖上浅吟低唱。好茶动人,这就是一款动人的茶。(感谢云南勐海的何先生提供茶品)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亚练乡平掌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平掌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0.30公里,距离镇12.00公里,国土面积14.37平方公里,海拔1710.00米,年平均气温16.80℃,年降水量1340.00毫米,耕地7678.00亩,其中人均耕地3.05亩;有林地18263.00亩。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21户,有乡村人口2160人,其中农业人口2160人,劳动力11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30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9.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为主。

茶园环境:永德镇平掌村,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县境气候属南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的立体气候特征。平掌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有800多亩。该茶园海拔2000多米,年降水量1600毫米,气温16.5度,雨季5-9月。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距今有60多年。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

茶品描述:亚练乡平掌古茶园,所产新茶色绿,叶面隆起,叶背绒毛多,短粗肥壮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放牛场村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班卡乡,地处班卡乡东北边,距班卡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79公里。东邻大雪山乡的大炉厂村,南邻本乡的放马场村,西邻本乡的尖山村,北邻永康镇的忙笼村。

人文介绍:放牛场古茶园位于永德县班卡乡放牛场村,属于山区。放牛场村,海拔1910.00米,年平均气温15.60℃,年降水量1444.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4225.00亩,其中人均耕地1.49亩;有林地13700.00亩。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92户,有乡村人口2472人,其中农业人口2472人,劳动力132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65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22.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核桃为主。

茶园介绍: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为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地处海拔约有20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气温16.3度,雨季5-9月。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雪山保护区旁边,距今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品种特征;树姿半展开,分布高较密,叶长椭圆型,叶平均长约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采摘期为3月中旬-11月下旬。

茶品特点: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所产古茶树滋味饱满富足,水路变换莫测,气韵绵长,茶香悠扬,汤色杏黄通透,滋味协调,微有苦涩,入喉有香气停留,喉韵舒爽!叶底油润,鲜活灵动,耐泡度高!非常受台湾及香港地区茶友青睐!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乌木龙乡小邦贵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小帮贵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菖蒲塘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菖蒲村委会边,距离菖蒲塘村委会1公里,距离乌木龙乡10公里。国土面积1.61平方公里,海拔200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329.70毫米,适宜种植茶、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367亩,其中人均耕地1.29亩;有林地1418.20亩。

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7户,有乡村人口285人,其中男性154人,女性131人。该村以族为主(是彝族、汉族混居地),其中彝族族214人,其他民族71人。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人,占人口总数的0.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9人,参合率87%;享受低保24人。其中农业人口285人,劳动力15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2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茶、泡核桃、养殖业等等,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核桃为主。目前正在发展茶叶、泡核桃特色产业。

小帮贵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为800多亩。海拔大约有1900米,年降水量1700毫米,平均气温17.1度。距今大约有70多年。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脉12-14对。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大雪山乡曼来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曼来自然村,隶属于临沧永德县大雪山乡曼来村委会,属于坝区。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地处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1.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县城166公里。东邻勐旨村,南邻南汀河,西邻大岩房,北邻保护区。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芭蕉雾露、曼来、大寨、苦竹棚、马鹿山、嘎哪、高寨半坡等7个自然村。

环境气候:大雪山乡属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立体气候突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曼来茶山属大雪山茶区,位于大雪山乡、乌木龙乡交接带。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山海拔平均在2100米。

茶园简介:这个茶区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树树围在40厘米以上株数有25—30万株,树围在80—200厘米以上的株数达5—10万株,茶树特征;茶树第一层分支较高,约-4-7米。树冠半开无规则,老叶子暗绿色且光亮,芽孢红绿镶嵌,无绒毛,芽肥大。永德大雪山曼来古茶园为云南大叶乔木型古茶,该茶园地分布在海拔2100米高山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气温15.7度,雨季为5—9月。

茶品特征:曼来古茶条索黑绿结紧,油润显豪,叶片肥硕,有蜜香,野韵十足,汤色金黄通透,油润有光,滋味鲜爽,香气高扬,苦味重而回甘好,生津明显,叶底柔韧,叶张完整,有冷杯香!

茶话临沧永德


永德是中国西南最古老的郡县之一,秦汉属哀牢国地,东汉永平十二年内附中原王朝,隶属永昌郡。永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而茶文化正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永德为世界茶树的重要起源之地和云南的重要产茶大县,但直到2006年以前,它在中国茶界却一直默默无闻,充当着配角。直到2006年4月21日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消息——《云南永德县发现茶树始祖中华木兰》,才让永德这个地处滇西横断山褶皱中的偏远小县,成为世界茶史在21世纪的最重要发现,继而永德被世界茶界誉为“万茶归宗之地”。

距今约3000万年历史的茶树始祖——中华木兰,在永德县章太这个俐侎人居住的山寨中发现,这在世界茶文化史上具有着重大意义,因为茶树是由中华木兰经宽叶木兰演化而来,中华木兰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祖宗爷爷。它的意义正如元谋人之于今天的人类一样,你不能说今天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最早的诞生之地,但你可以说,发现了元谋人的元谋、楚雄乃至云贵高原一定是人类重要的诞生之地。永德不仅发现了中华木兰,且境内遍布野生古茶树、古茶林,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此区域高度集中,证实了达尔文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起源中心”的科学论断,而永德正处于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山川毓秀,天赋瑞草。俐侎章太现中华木兰,永德雪山藏古茶玄机。”1982年,对永德野生茶树的普查结果更是让人吃惊,在明朗、乌木龙、亚练、大雪山等11个乡镇都发现了野生茶树。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10万余亩野生古茶林,这些古茶树中,树干基围在40厘米以上的多达30~45万株,堪称茶文化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据不完全统计,永德野生茶林总面积达到了11万多亩,为全省各县之首。

永德不仅是茶树原生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云南茶优质种质资源的基因宝库。中山大学张宏达先生对大叶种茶作过鉴定分类,推荐了:勐库茶、忙肺茶、马鞍山茶、邦东茶、凤山茶、鸣凤山茶等7个地方优良品种,这些,在普洱茶江湖上都是鼎鼎大名,其中就有永德的忙肺茶、鸣凤山茶。

因而,说到茶就不得不说到永德——这地球上独有的中华木兰之“万茶归宗之地”。原题:《万茶归宗之地》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茶话临沧:沧源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的思考_临沧沧源古树普洱茶特点》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茶话临沧:沧源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的思考_临沧沧源古树普洱茶特点》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沧源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