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茶学——《茶经》

发布时间 : 2019-12-10
红茶经典茶语 茶经中关于白茶的描述 世界红茶

红茶经典茶语。

今天黑茶小编来讲一讲有关世界最早的茶学——《茶经》,《茶经》是唐代陆羽撰写的一本有关茶叶百科的经典。

它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产物,是古代茶人关于茶经验的总结。

陆羽苦心收集了历代茶叶史料,将自身调查、实践的经验记录下来总结了唐代及以前各代有关茶的典故、产地、功效、培植、采摘、煎煮、饮用等知识,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系统的一部茶书。

使茶叶生产自此有了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依据,对茶叶生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中唐以前所有茶事的总结

在中唐之前,中国已开始有茶文化萌芽,虽然历代史书对于茶有诸多记载,但对于茶的定义,以及“茶”字的确立一直是悬而未决。

直到陆羽撰写《茶经》将这些史料一一记述下来,并自此确定了“茶”字。

《茶经》“七之事”记载诸多史籍中有关茶事的典故,涉及人物有几十个记录了有关茶的特征、产地、效能药用、饮用解乏、品鉴、清廉茶传说茶事、祭祀茶诗词等广泛内容。

另外,在“一之源”中,还记述有“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茶”字字源,茶在历史上的五种称谓等。

陆羽有史 有据地将诸多茶史典故记述出来,描绘出了中唐以前茶事的历史“画卷”。

● 茶文化学科的肇始

《茶经》记述有茶树种植、采摘、烹饮历史典故,是茶文化学的萌芽与根基,后世茶人在其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备,使茶文化最终成为一项学科。

● 茶叶煎煮、品饮的“教科书”

陆羽总结古人煮茶经验,自创了“煎茶法”,并列出了28件煮饮用具,记述了煎茶的操作方法和过程。

“六之饮”提出“茶有九难”并指出煮好茶就必须 注意“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这九项。

陆羽自创的“煎茶法在当时以及后世都成为了有关茶煎煮品饮的典范。

以上就是黑茶小编为大家讲的有关《茶经》的介绍!

茶经网小编推荐

世界看湖南:安化黑茶世界共享


“安化黑茶,世界共享。”10月28日上午,第四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在安化县黑茶文化广场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来自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论坛的中外嘉宾,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以及全国茶学界的专家、学者,各地茶商代表和人民群众近三万人参加此次盛会。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邹永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益阳市委副书记黎石秋为开幕式致辞,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宣布文化节开幕。

安化因茶立县,在中国茶业史上,安化黑茶是“储边易马”的官茶,是农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和古丝路上的神秘之茶,是民族团结和国际贸易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安化县全力打造黑茶产业。目前,安化茶园面积达到33万亩,从事黑茶及关联产业人员达34万人,150家茶叶加工企业,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152亿元,茶产业税收达2.8亿元,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四强,安化黑茶已从一个产品上升到了一个产业,并成长为区域内规模大、品牌响、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和湖南省实现千亿湘茶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黑茶产量第一县、科技创新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

据悉,从2015年的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到现在的三年,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三年。三年来,安化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黑茶产量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今年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成为湖南省2018年唯一被批准入选国家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如何选购安化黑茶,黑茶经得起检验


安化黑茶曾治好了陆贾的暑热和疾病,只因其炮制方法不同,才会有如此功效。那么我们想买到正宗的安化黑茶,应该如何品鉴选购呢?

选购时需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外形色泽上看,优质安化黑茶色泽发黑且有光泽,劣质安化黑茶则会有红色、棕色、褐色等其它杂色。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观察叶底的完整度、柔韧度和色泽。

二、从茶汤香气上看,优质安化黑茶色泽发亮,具有耐泡性;劣质安化黑茶,汤色发浑,有杂质,不耐泡。品黑茶入口之初独特的口感,黑茶甜而不腻的醇厚感,感受优质黑茶在四泡之后显露出的太和之气和柔顺的环境。还可嗅茶香的纯度,看是否夹杂有异味,是否有黑茶特有的本香,嗅香气的持久性。

三、从滋味回甘上看,优质安化黑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有松烟香;体验黑茶回味甘甜,满口生津,齿颊留香之感。

大部分安化黑茶都可以使用以上方法进行鉴别,但是对于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和黑砖茶,因为其属于紧压的砖茶,无法看到其茶叶的形态,所以我们通过一些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它的品质。

茯茶的砖面一般色泽黑褐,内里“发花”茂盛,“菌花”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明亮。上等的茯砖茶分量一般较重,且紧实度较好,不易松散。好的茯砖茶四角分明,砖面平整。而质量不好的茯砖茶则会有缺角和厚薄不一的问题。

我们还要比较茯砖茶中金花含量,通过放大镜观察,会发现优质茯砖中菌丝茂盛,茶汤有很浓的菌香味,而劣质茯砖只含有少量金花,有的甚至会含有杂霉,其冲泡后的茶味很淡或有美味。

黑砖的砖面要求平整,花纹图案要清晰,且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有光泽,砖内无黑霉、白霉等,可以有“金花”,内质香气纯正,或带松烟香,汤色橙红尚明,滋味醇和,忌味色粗老。

除了紧压的砖茶外,对湖南黑茶中的花卷和天尖茶我们也有其他的方法辨识其品质。

花卷茶的茶柱紧实,色泽黑褐有光泽,内里可以有“金花”,香气纯正,甜润醇厚。

天尖茶一般外形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高而浓,有松烟香或樟香,滋味醇厚,不苦涩,汤色烧橙黄。

安化黑茶是大家一致推崇的健康茶饮,小编家的黑茶更是用它精湛的工艺和优质的风味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健康饮品。要想喝得舒心又放心,就来试一试小编家黑茶吧!!

白沙溪:铸就黑茶经典


白沙溪:铸就黑茶经典

作为黑茶领军企业,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将国人饮茶的改变历程演绎成黑茶行业的发展史。白沙溪亦由最初为藏区同胞提供黑茶,进而将黑茶推广至全国各地,国人的饮茶生活,从此变得不一样。

白沙溪是国家民委确定的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中国黑茶的发祥地,湖南紧压茶的摇篮,创造了我国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首片黑砖茶、首片茯砖茶、首片花砖茶,开发研制了青砖茶和普洱茶;挖掘继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千两茶”)。

“白沙溪”黑茶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黑茶标志性品牌”,“湖南省著名商标”。今天,黑茶已经从边销藏区到畅销全国白沙溪以长沙、广州、东莞、北京、上海、山东、深圳为战略重点基地辐射全国,在全国范围内以直营店、加盟店、区域代理等形式,拓展国内市场,营销网络遍及全国。

其中,深圳作为白沙溪战略要地之一,目前已有白沙溪专营店、加盟店10家。深圳市天恒茶业有限公司作为白沙溪深圳总经销,历经几年精耕细作,逐步打开了市场。(吴星)

探秘黑茶世界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俗话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国人眼中的地位,几千年以来,文人对茶文化的赞美,对她如痴如醉,茶亦随着中国的历史一直走到今天。

在我国各地的名茶无法胜数,提起龙井,碧螺春几乎无人不知,这是传统的名优绿茶,只是茶的一个分支,茶叶的分类有很多种,如从颜色来分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和黑茶。

其中黑茶的历史悠久,汤色红润如宝石、玫瑰,味如甘露,黑茶特指颜色为褐色的后发酵茶类,唐朝就有“渠江有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之说,那是因为古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减少体积,于是蒸压成团块。在加工成团的工程中,要经过湿坯堆积,所以毛茶的色泽逐渐由绿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这就是黑茶的由来。黑茶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较长时间,所以叶片大多呈现暗褐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黑茶”。

黑茶的加工工艺复杂,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为便于运输,于是制造成紧压茶,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黑茶分类

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主要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藏茶和安徽六安黑茶等等。

黑茶的外形的不同分类,有沱茶、饼茶、砖茶、柱茶、散茶和茶膏之分。

云南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州,因为古时集散地一直在普洱县交易,所以称为“普洱茶”。普洱茶因发酵程度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茶目前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在此就不罗列。

湖南黑茶主要发源于湖南安化,故称“湖茶”,因茶叶制作古时都是在伏天制作,又称为伏茶,后演变为“茯茶”。湖南黑茶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烟香。黑毛茶经蒸压装篓后称天尖、贡尖和生尖,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茯砖以及千两茶、百两茶等等。主要生产厂家有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和临湘茶厂等等,主要销往新疆、内蒙、青海等地。

湖北老青茶主要产于湖北省咸宁地区,又称青砖茶,主要生产“川字茶”,是以湖北老青茶为原料压制而成。目前主要厂家为赵李桥茶厂,主要销往内蒙古自治区。另外赵李桥茶厂还生产紧压红茶,称为“米砖”主要出口俄罗斯,有火车头和牌坊两种图案。

广西六堡茶主要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因镇而得名。制成毛茶后再加工时仍需潮水沤堆,蒸压装篓,堆放陈化,现在仿照普洱茶也有饼茶、砖茶。主要生产厂家为梧州茶厂,为中茶公司广西授权,主要销往东南亚一带,为侨销茶。在广西有很多农家都能自己制茶,做好的茶用竹篓、葫芦等等装满挂在灶台上方,日久就被烟熏,所以茶中带有浓重的烟熏味道,这种茶叶称为农家六堡。一般六堡茶是要被搁置5年以后才喝,在广西茶有“三年药,五年宝,十年丹”之说,在民间有轻微的头痛脑热时就喝一杯陈年六堡,立刻毛孔张开,浑身发汗,药到病除。

四川藏茶主要产于四川雅安,指在西康汉区(现四川省雅安市范围)专为西藏及周边藏民聚集区生产的全发酵砖茶,有康砖和金尖茶,主要供应西藏、青海和四川藏区而得名。主要茶厂为四川雅安茶厂、雅安茶厂和兄弟友谊茶厂。

安徽六安黑茶主要产于安徽祁门,因为古时归六安管辖,所以称为六安黑茶。采用祁门小叶种茶叶制作,制作工艺与湖南黑茶种的天尖接近,也是竹篓装。

千百年来,黑茶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一日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饮料。由于该地区以肉食、奶类为主食,长期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极易导致高血脂症,但经调查,其高血脂发病率较内地低。历史证明,与长期饮用黑茶有极大的关系,藏族谚语:“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汉语意思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茯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的活动及其分泌的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促消化功能。1988年,日本丰茗会理事长,著名茶道专家松下智先生在中国河西走廊考察时,发现茯砖茶的独特功效,惊叹益阳茯砖为“中国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并将该茶引进日本,成为日本当前备受青睐的纯天然健康饮品。

有着悠远历史的黑茶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品味着黑茶,仿佛在领略异域的风情,倾听远古的声音。在浩瀚的茶文化中,黑茶似乎蕴含了较为特别的人文内涵。自古以来,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绵延数千公里的丝绸之路两侧的汉、蒙、藏、回、维吾尔、裕固、锡泊、哈萨克等数十个民族的人们,一直到俄罗斯西伯利亚,由于生存环境的缘故(诸如气候寒冷、干燥、少氧,缺乏水果、蔬菜,又长年主食牛羊肉和奶酪等食品),后发酵茶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西北各民族地区的人们至今仍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在目前种类繁多的茶叶市场,后发酵茶因其独特的品质,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带着远古的芬芳和西域边陲特定气息的饮品,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也走进了国外的千家万户。

后发酵茶的微观世界!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作为六大茶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1524年,是利用菌群发酵制成的后发酵茶叶。

近年来,随着百姓对茶叶养生作用的逐渐重视,黑茶以其高养分含量、助消化解油、抗氧化等显著养生作用,深受百姓喜爱。

提到黑茶,不得不提的就是其独特的渥堆发酵工艺,这也是黑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重要环节。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渥堆发酵后的黑茶,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菌群。黑茶制造过程中,鲜叶上粘附的微生物经高温杀青后几乎全被杀死,在以后的加工工序中又重新粘附上微生物,渥堆三小时,微生物逐渐增多。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揉捻与渥堆工序中的机具与空气中,加上渥堆叶内富含氮源和碳源,并具备一定的温湿度条件,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而这些微生物在代谢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对碳、氮的需求,就会分泌胞外酶分解、转化、降解纤维素、果胶、萜烯类以及蛋白质,形成各种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这对黑茶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微生物呼吸放热加剧了湿热作用,也促进了黑茶品质的形成。

世界共享“安化黑茶日”“世界茶王”挑战基尼斯纪录


世界共享“安化黑茶日”“世界茶王”挑战基尼斯纪录

百企千城万店免费饮、优惠购,为搭建全民共享安化黑茶的平台,10月28日,安化县委、县政府携手湖南经视,共同打造“安化黑茶日”活动。活动现场,“最大的千两茶——安化四万两茶”正式亮相,成功挑战基尼斯纪录。

最大的千两茶——安化“四万两茶”挑战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现场三万多名观众共同见证了一场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启动仪式,两个特制的“千两茶”火箭成功发射“腾空”,预示着开启安化黑茶传承千年、走向世界的新时代。

当天正式亮相的“世界茶王——安化四万两茶”,代表了安化黑茶人不断勇攀黑茶制作技艺新巅峰。在经过前期数月的精心准备下,它最后由50位制茶大师,历时14个小时,用传统技艺制作完成。经工作人员测量,整支茶实测重量为1559公斤,长度为6米,内径为0.74米,外围2.4米。基尼斯纪录认证官现场认证“最大的千两茶——安化四万两茶挑战基尼斯之最”成功!

启动仪式后,安化黑茶在全球千城万店同步开启“免费饮优惠购”活动,推广黑茶文化、感恩回馈茶客。在线上,安化黑茶携手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打造黑茶旗舰店,开展安化黑茶文化节纪念茶“品味一片,珍藏一片”的买一赠一特惠活动;在线下,广大茶客可以到就近的活动店铺,参加免费饮优惠购活动。

据悉,安化黑茶日将致力打造为安化黑茶的品牌节日,促进安化黑茶进一步走向世界、走近消费者。

“世界茶王”千两茶的传播


“世界茶王”千两茶的传播,2010年夏天,一个叫曾至贤的台湾茶文化学者来到了湖南省安化县,寻找一位素不相识的,名叫李华堂的八十多岁的老人。

他带来一小罐黑色的茶叶,请老人品尝。老人身体不好,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从老人脸上的表情及流出的泪水,可以看出他内心里不平静。

这一次的相见,曾至贤竟然花费了十多年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实现。这小小一罐茶叶,里面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隐情,能让海峡两岸两位从未谋面的老人有缘相聚呢?

原来,曾至贤在1997年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支千两茶。这支千两茶看起来非常非常的老,仔细地检视整个千两茶,发现上面用毛笔字写有“华堂”两个字。“华堂”是什么意思?是地名、人名、单位名,曾至贤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曾至贤查到,湖南的安化产千两茶,而且1958年以后就已经不再制作。那这支应该是1958年之前的一支茶,所以当时他想,1958年距高现在应该快半个世纪之久了,也真的无法想象,这位当时的制造者是不是还在安化的某个角落。《益阳日报》记者卢跃得知此事通过网络与曾至贤取得了联系。

曾至贤通过卢跃,不仅搞清楚了“华堂”两个字正是这支茶的制作者的签名,而且还打听到了老人的下落,也难怪两个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正在品尝的,正是从这支在半世纪以前制作的千两茶上取下的茶叶。

在曾至贤边找这支千两茶的过程中,边收集资料。之后,他写成了《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一本茶书。书中对湖南省安化县所产的千两茶推崇备至,并称其为“世界茶王”、“中国茶文化的化身”、“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此论为中外茶业界及广大消费者所认同,该书在广州市一些较大的茶叶商店几乎每家必备,同时引发了一股品饮和收藏安化千两茶的热潮,并风行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此书后来被卖到了2000台币一本。

因这本书的缘故,千两茶走进了世人的眼中。

目前,一支20世纪50年代的千两茶,价值已达100万元;故宫博物馆存放的一支,据说估价已不下250万元人民币。在安化,以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原料新制的千两茶,四个卷(即四支)的售价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1983年白沙溪茶厂生产的那一批千两茶,每支售值在8万元以上。

同时,因为这本书的风靡,引发了台湾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安化千两茶近年加快了生产。这个海外关系,也为千两茶成为“世界茶王”加分不少。

为保护这一传统历史品牌,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于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几大因素,使得千两茶成为“世界茶王”当之无愧。

走进神奇的千两茶世界


千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探索千两茶的今昔,我们可以发现:在一种奇特的事物身上,经济、文化、历史怎样令人惊奇地交织在一起。

千两茶之缘起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

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

茶叶重镇黄沙坪

资江在平口由新化进入安化,途经百十里高山峡谷,到东坪一带湖面开阔,风光大霁。黄沙坪在东坪以下,是历史上资江下游第一个商埠重镇。明末清初期间,此地制茶业兴起,其声誉响遍全国。在清朝后期,黄沙坪已有了“黄市”之称,南至广州,北上汉口,船舶来往,络绎不绝。

据可靠的记载,清末民初,“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黄沙坪,已聚集了至少50家茶行。茶行的兴隆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钱庄、绸店、当铺、药房、米店以及各类作坊、曲艺、唐班,街市繁荣,经济发达。当时黄沙坪年产红茶十多万箱,引茶2万余包。加工花卷3万支左右,几乎集中了安化全部的“千两茶”销售,是最大的花卷茶集散地。这里商铺百余家,茶号52家,差不多全国所有的大茶号都有分庄(子公司或办事处)设在此处,仅仅1平方多公里的面积里聚集了4万多常驻人口,民国时期有“小南京”之称。

据80岁以上的老茶农回忆,黄沙坪资江沿岸不到约1.5公里沿线就有13个船码头,其中9个主要用来装运茶叶,有源生昌码头、三德玉码头、梅蓝货运码头、永泰福码头、福音堂码头、谦益盛码头、琦公码头……专门从事搬运的工人成立脚帮,帮众120人,常年靠此营生。

许多大的茶号,如三德玉、晋记、宝聚昌、宝聚庆、天顺长、天一香、阮远长、裕通永、大拥裕、兴隆茂、竹巴松茂、大昌川等,都踩制千两茶。当时一个踩卷师的工价是一天4个银洋,一个银洋时可购一担白米,薪酬之高,不输今日的高级白领。由于千两茶是安化茶传统的也是主打的产品之一,市场从来不成问题,许多人靠薄本微利起家,做成了大老板。一个茶号的资本金多则几万十万光洋,少则几千元,都做得热气腾腾。山西人、陕西人、甘肃人,久已到此生根发芽,福建人、广州人也越过南岭北上,由湘江入资江沿水而溯到黄沙坪开铺立肆,经营茶叶。这些茶号在发展过程互相渗透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的年份,你出一份资金,我入一个股份,雇请人工做几千支千两茶,然后按成本摊分支数,各自经销。“老抠儿”的山西人、操着福建官话的闽南人,与宝庆人、安化人一道,共兴公益,建立带有家乡色彩的庙宇、楼阁,福建印迹的天后宫、山西风格的关帝庙、江浙倾向的洞宾楼……妆饰了一个盛大的茶市。

黄沙坪依山傍水,狭窄而修长,沿街全是青石板,修建于雍正三年(1717年)。街道两旁屋接屋,檐连檐,街中心开挖了一条1米深1米宽的下水道,上用1米长、50公分宽、15公分厚的青石板盖住。一到雨季,两边檐水一直流下来,汇聚到各家各户台阶前的石孔,流入下水道,再通过涵孔注入资江。不管雨有多大,都不会积水。这些青石板共有4万余块,3千多立方,全部从远处运来。工程之浩大,所费之不菲,没有雄厚的民间财力,根本无从想象。街道两旁飞阁连檐,有的店铺楼上楼道相连,鳞次栉比,景象壮观。每到收购季节,处处门户大开,茶香满街,连茶商会馆、吉安公馆、山西公馆也会敞开中门。街上摩肩接踵,只能从人缝里挤,那是黄沙坪最繁忙的季节。

1920年,湖南茶叶讲习所由长沙岳麓山迁往安化小淹、再迁黄沙坪;1938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因日本侵略者侵略长沙,迁往黄沙坪附近的褒家村,为当地培养了大量茶叶人材。中国当代的茶叶史,从此留下了黄沙坪的印迹。

老茶今日得新生

千两茶恢复生产,是市场的牵引。安化白沙溪茶厂1983年生产过300支,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安化较大的千两茶生产商有两三家,估计年产量在3-5千支。在销售上,由传统的边销,已逐渐扩大为内销和外销,北京市场、广东市场也比较火。在价格上,一般新卷买到1200-1800元一支。

千两茶的踩制全是手工,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其干燥定型则采取日晒夜露的办法,晾置50多天,使其具有特殊的香气、滋味,经久耐泡。因为工艺和原料讲究,“卷王”即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不易制作,每年最多能产100余支。这种茶要有纯高马二溪茶(全安化品质最好的原茶)火焙一级黑茶做原料,要选取十米长的老竹用于加工和包装。千两茶制成后,愈陈愈香,年代愈久远价值愈高,一支50年代的千两茶,价值已达100万元;1983年白沙溪茶厂生产的那一批千两茶,每支售值在8万元以上。

茶叶市场是个风云变幻的市场,东边日出西边,何处晴阴说不清。前几年盛极一时的乌龙茶,如今被普洱茶取代,乌龙茶厂商经营亏本,十不存九。这几年普洱茶大盛,和普洱茶同属二道发酵茶的千两茶也是时人最欢迎和拥戴的藏品。千两茶独特的成茶机理形成自身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很受一些茶道中人的追捧。和过去主要西北牧民不同,如今千两茶四处开花,一些厂商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在工艺处理上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地方的营销。

广州坊间饮用千两茶,是因其消滞去腻,久放不溲。新鲜的千两茶有一种“霸气”,涤烦闷,扫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的千两茶醇酽隽永,善饮者将其开卷敞放一段时间,待其“睡醒”再畅饮,有琼浆玉液不易之妙。陈年千两茶对付一般的肠胃毛病,可以说手到病除,这和益阳民间用老砖茶治腹胀腹痛如出一辙,可能这种茶对肠胃内不同菌种的平衡有特殊的作用。

跟砖茶相比,千两茶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它独特的历史造就了自身的魅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它一度被花砖所替代,但“重出江湖”之后,并不是试图夺回自己的“旧河山”,而是另辟蹊径开创新天地,这是安化茶和益阳茶可喜可贺可以自豪的地方。一些更利于开拓和占领市场,并稳固市场的制造方法和营销战略,使千两茶在茶叶市场、饮料市场攻城略地,创生财富的做法,也值得我们传统的茶业加以借鉴和吸收。

诚然,千两茶要恢复到历史的鼎盛和辉煌,恐怕为时过早。甚至,就像京剧一样,不可能再有梅兰芳、杨小楼和余叔岩的时代,能够有一个健康而长远的生态环境,能够长久地葆有这块民间智慧和历代能工巧匠心血铸成的玉璧,将是千两茶之大幸。相比于当时4万人口的黄沙坪,如今这里常居居民不过2000人,千两茶的今天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世界最早的茶学——《茶经》》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红茶经典茶语”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