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到现在,安化黑茶如何兴盛起来?

发布时间 : 2019-12-10
安化黑茶历史 黑茶安化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历史。

湖南安化黑茶的兴盛!

安化素称“茶乡”,是全国的重点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渠江薄片”、“四保贡茶”等历史名茶在唐、宋、元、明、清历代均为贡品,安化红茶于民国4年在万国博览会上获质量最优大奖章;

“安化松针”曾作为国庆10周年的礼品送毛泽东主席品尝,云台山大叶种群为全国21个地方茶叶良种之一。

“安化松针”、“银币茶”、“云台春芽”和近年来新崛起的“千两茶”等特色茶在市场上显示了独有的魅力,茶叶产业已成为安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心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安化黑茶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

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

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严月琴、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

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

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

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从历史到现在,安化黑茶如何兴盛起来?

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茶。

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

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

新中国成立后,安化黑茶的主要销售区域还是巨响于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区域,湖南本土的人很少喝,有些年间,黑茶丰产,很多黑茶卖不出去,当地茶民就把茶根,茶叶当柴烧。

近几年,随着普洱茶的声名崛起以及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安化政府不断的打报告给湖南省政府,请求支持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

cy316.cOm编辑推荐

从清朝史迹看安化黑茶


从清朝史迹看安化黑茶

日前,湖南省安化县陶澍研究学会陶稳固一行到安化县江南镇洞市黄花林场、鹞子尖、竹林湾、洞市老街、茅坪、麻霞岭等地考察茶马古道历史遗存时,在安化古县治梅城以及宝庆府(今邵阳市)至洞市老街的必经之道——鹞子尖上,发现了刻录有安化籍清朝大臣陶澍之父陶必铨撰写的《鹞子尖茶引》,陶澍为茶亭捐茶银和田亩以及嘉庆二十四年陶澍到川东兵备道上任时路过鹞子尖所题的七言诗石碑。陶澍之父陶必铨1805年撰写的《鹞子尖茶引》,于道光四年20年(公元1824年)由黄花溪陶清茂镌碑于鹞子尖茶亭。茶碑为方形,其原文如下:“禹贡荆州之域,三邦底贡厥名,李安溪以为名茶类,窃意吾楚所辖。如今之通山、君山及吾邑,实属产茶之乡。‘六书’文古简,后人始加以?,而名乃从茗,则李说近是已。顾茶产于山,而高山崇岭,行人往来,渴而欲饮者,往往难之。夫樾可荫?,救死良法也。然与其救之于已死,不若全之于方生。如十一都之鹞子尖,上下十余里,亦一险?也。有某老人者深垂怜念,日汲水半山中,煮茗古亭以待渴者,行路便之。所赖仁人君子,广为施济,以佐老人之不逮。庶几功博人间,不独经传陆羽,露?双芽;歌续卢仝,风生七碗己矣。是为引。萸江陶必铨撰。”同时,这方形茶碑的正面是“喜施川东兵备道陶大人官印澍捐茶银贰两正”几个大字,接书一行小字“甲申年又捐修屋五四千文,头人陶清茂”,落款是“皇清嘉庆庚辰年五月内陶占江立”。前三行是茶引文“便之所赖仁人君子广为施济,以佐老人之不逮。庶几功博人间,不独经传陆羽,露?双芽;歌续卢仝,风生七碗矣。是为引。萸江陶必铨撰”。刻到正面的两行文字和落款,是为了将陶必铨的名字放到与其子陶澍一个面上来,体现出对长辈的尊重。这是陶澍捐修茶马古道的记载,其回家祭祖后,于嘉庆二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步行去川东上任,路过鹞子尖,看到茶亭老人因而捐茶银。碑的左侧面是陶澍过鹞子尖即兴所题的七言诗:“盘旋直上五云高,千里河山一望遥。我本玉皇香案吏,置身莫讶立烟霄。己卯年路过鹞子尖十月十一日云汀陶澍题”。抒发了他置身烟霞,遥望千里河山的豪情。另有一块是陶澍在任两江总督时为鹞子尖茶亭捐田四石的残碑,这说明陶澍为了家乡茶马古道的建设,多次解囊捐赠。这碑记载了捐田四十亩。清朝记田亩可以用谷种来记,一斗田就是要花一斗谷种的田,面积相当于一亩,四石田就是四十亩。这些捐田为茶亭的长久收入,用于茶亭的维护和守亭人的生活。清朝大臣陶澍捐茶银诗文碑的发现,对研究安化黑茶历史文化和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极具价值。

安化黑茶历史简述,简述安化黑茶的起源


湖南安化黑茶,产自于湖南省益阳市的安化县,有着独特的品质,身上承载了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民族的千年文化,是时间的雕刻,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安化黑茶,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安化黑茶的起源吧!

安化黑茶的起源

1、载于唐

安化黑茶,有文字记载是公元的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中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代,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五代毛文锡《茶谱》中"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茶叶,专家推测来自安化,距今达2300多年。

2、兴于宋

安化黑茶,生于水畔湖边,不种自生。在公元1072年,安化县饮茶设县,在公元1088年,朝廷就已经在县境内设立了博易场,运入米盐布帛换取安化茶叶。南宋时期,朝廷加强对茶盐的管制,公元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护运安化黑茶。荆湖路安抚使在安化龙塘设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运输。由此可见,安化黑茶在宋朝是多么兴盛。

3、贡于明

公元1391年,名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茶芽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公元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这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当时安化已大量生产黑茶。公元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由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被定为官茶。

4、盛于清

明未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随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兴办茶庄、茶号、茶行,最盛时资江沿岸茶行、茶号达300多家,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5、茯砖金花茶的诞生

在明末清初,陕西、甘茶商,把在安化采购的黑毛茶,压制成“包”,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茯砖茶。

因在这遥远的路途中,茶叶发酵变质,繁殖了一种叫做“金花”的益生菌,学名叫做“冠突散囊菌”,成为了茯砖茶的一个重要标准。

安化黑茶的制作过程

1、杀青

杀青主要就是让茶叶的绿色退去,但是因为黑茶的原料粗老,所以在进行杀青的时候需要按10:1的比例洒水,洒水需要均匀。杀青主要包括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不同的杀青方式有不同的优点和弊端。

2、初揉

初揉的时候要保证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等到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就可以停止。

3、渥堆

渥堆是黑茶形成的关键工序,渥堆就是把茶叶放置于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时候(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把茶叶堆积起至1米,然后进行保存,需要堆积24小时,等到茶叶变色,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

复揉就是把渥堆好的茶叶进行反复的搓揉,需要搓揉6到8分钟,但是需要保证揉搓的力气小。

5、烘焙

烘焙是制作黑茶最主要的部分,主要的烘焙方式是采取松柴旺火烘焙,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待烘焙出来的茶叶有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即可。

综上所得,安化黑茶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赋予了安化黑茶神秘的色彩,且安化黑茶内质丰富,功效繁多,值得品鉴!

安化黑茶历史渊源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安化黑茶历史渊源

1、兴于汉唐

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1]

2、延于五代及宋

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3、“四保”贡于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4、鼎盛于晚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5、发展于当代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安化黑茶的制作历史!


安化黑茶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朝!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

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炒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

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

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后统称安化黑茶。

据考证,1368年朱元璋犒赏立下大功的安化茶商,御赐代表皇家尊荣的“九”字符,赐号该三十九人组成的安化黑茶商队“三十九铺”。

经过历代茶商传承、演变,1568年第一家“三十九铺茶馆”正式在京成立;后在晋商的推动下,“三十九铺”开始在京盛行。

明清两代是安化黑茶发展的黄金期,三十九铺等一批安化茶铺也走向无比辉煌,号称“十里一铺,黑茶传奇”的茶业盛世由此开启。

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

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

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

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安化黑茶历史文化


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品以茯砖、黑砖、花砖、青砖、湘尖等产品为主,在古代,一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一部分加工制压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外销苏俄,特称“砖茶”。安化黑茶的发展历史久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

安化黑茶历史文化

1、西北茶务第一人——左宗棠

1839年,陶澍去世时托孤左宗棠,次年左宗棠从湘阴赴安化小淹,操持陶家事务,抚教陶澍之子陶桄,在安化居住8年。这一时期,他对安化黑茶有了深切的理解。

左宗棠后来成为晚清军政重臣,也是封建王朝最后一轮茶政改革的推动者。1873年,朝廷准奏“改引为票,增设南柜”。这一茶事制度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为新中国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2、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

彭先泽于1939年在安化江南坪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黑砖茶厂——湖南省黑砖茶厂”(湖南白沙溪茶厂前身)。致力黑茶砖的研制、理论探讨,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著作,主编《芙蓉月刊》、《湘茶》及《安化茶叶公司丛刊》,在湖南省的砖茶理论、技术、经营及人才培养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有“黑茶理论之父”的赞誉。

3、安化《千两茶赋》——蔡镇楚

伟哉中华兮,万里茶香;妙哉花卷兮,千秋名扬。玉叶金枝,吸天地之精气;花格蔑篓,聚日月之灵光。七星灶里,运转乾坤;资水河畔,创造辉煌。承潇湘之秀色兮,积力量之阳刚;祈神州之弘毅兮,铸世界之茶王。大漠之甘泉兮,生命之昌;草原之玉液兮,健康之望。黑美人兮,湘女情长;千两茶兮,四海飞觞!

安化黑茶产品荣誉

2008年,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安化黑茶入选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和湖南省十大茶品牌。

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化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1年,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最具带动力和最具传播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安化黑茶辉煌的历史


安化黑茶在几千年前是如何的辉煌,为何在历史的今天,浮浮沉沉。我们一起穿越历史,找回曾经的安化黑茶。从前真正以地方命名为世所公认的茶只有“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三种,可见当时之盛。安化茶自明代以来即享有盛名,当时的“渠江薄片”,因由三江并流、云蒸雾绕的地理环境生成,具有叶色碧润、清香醇厚的特质而列为朝廷贡茶。

而安化茶真正有名的是黑茶。安化黑茶产于15世纪后期,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并加以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选料、杀青(锅炒)、沤堆、蒸煮、压制成型、烘烤工艺,除青叶气,添松烟香,消腻解乏,极受西北游牧民族欢迎。明朝定四川、汉中茶为官茶,但因安化茶浓厚醇和,量多价廉,西北持官茶引票的茶商,均越境到湖南采购私贩,一度使四川、汉中茶产销萧条。明万历23年(1595年),由地方官奏请皇准,湖南茶为西北辅助引茶,安化黑茶自此列入官茶。

此后,安化黑茶逐渐在晋、陕、甘一带兴盛,最高年份达4000吨。各省茶商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建茶行,设铺面,以小淹苞芷园为起点,沿江向上扩散至边江、小淹、雅雀坪、酉州、唐家观、黄沙坪、东坪等地,形成几十公里的茶市长廊。这些地方至今还保存着老号牌匾、茶行酒肆、码头石刻、江边吊脚楼等旧迹,记录着当年的茶道繁荣。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国有茶厂的改制解散,私营茶厂各行其道,安化黑茶的技术和规模严重滑坡,由此带来茶叶质量和销路的混乱,曾经的支柱产业成为政府的就业包袱。

安化黑茶历史之黑茶的诞生!


今天,我们来讲解下,安化黑茶历史之黑茶的诞生!相信很多茶友都想知道黑茶在历史上是如何诞生的!所以小编特意收集了这些关于黑茶历史上是如何诞生的文章!

相信有人知道乌茶,四川的乌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黑茶,“黑茶”一词的出现始于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

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产地有限,悉征黑茶”,安化黑茶采用锅炒杀青、踹揉、沤区堆(前发酵)、松柴明火焙干,即将做色工艺在初制过程中完成,且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不同于乌茶的日晒干燥)。

这种烘焙方式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丁茶色黑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独特松烟香。

这种采用安化特定区域的鲜叶原料经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形成的荼被称为黑茶。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巾外。

《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白生”,“岸谷问生殖无儿,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日质优”。

安化产黑茶究竟始于何时,至今还未见到明确的记载五代(公元935年前后)毛文锡编撰《茶谱》有云“谭邵之间自渠江,中有荣,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

所谓铁色茶即安化黑茶也,当叫的渠江薄片和益阳团茶丰要运销湖北江陵襄阳带一由 此可以推断.湖南黑茶至少有千余年的生产历史。

但黑茶一词的出现则在1524年,《明史含货志》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此时的安化黑茶已经闻名全国。并由“私茶”逐步演变为“官荣”,用以易马。

自“茶马交易”以来,当时只有汉川带的茶由政府控制,称为“官茶”。

而安化黑茶在投有定为官茶之前,属于私茶,不能随意边销,但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而且量多价廉,深受西藏喇嘛的喜爱,只自湖厂的黑茶适合他们的口味。

以至西藏喇嘛朝贡回藏时,拒绝朝廷所拔四川乌茶作为赏赐,而绕道湖广收买湖南黑茶,这在当时是非法的。

《明会典茶课》记载:弘治二年(1490年),“令今后进贡著僧该赏食茶 不许上于湖广等处收买私茶,违者尽数入官”。

蕃僧.即指西藏喇嘛。又据载安化黑荣问世后,西北茶商重点转移湖南安化采购茶叶,严重影响四川官茶。

陕西、四川引票由两万多锐减到二十,叫见当时湖南黑茶的影响。

由于安化的黑茶极大地冲击了汉中、四川的官茶.明万历一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

另一御史徐侨也上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

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对两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

自此安化黑茶终于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17世纪前期,四川边茶主要销康藏一带,西北边销茶逐渐由安化黑茶取代。

安化黑茶史:安化黑茶从1941年至1947运输路线


安化黑茶史:安化黑茶从1941年至1947运输路线

安化黑茶砖,产生于我国抗战暨復员后国内战事尚水结束时期,各处交通梗塞,运输极感困难,而黑茶砖又与黑茶甘引有历史性之连带关系,仍以兰州为主要市场,则运输路线当以兰州为终点,今虽事过境迁,昔所谓砖茶运输必由之路,今则已风马牛不相及也,而欲明暸经过事实,不能不依次叙还焉,为求查考之便利,兹分安化黑茶砖运输路线为第一期第二期叙述之。

一、安化黑茶砖运输路线第一期(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

在第一期运输路线未叙述以前,安化黑茶砖曾一次在香港交货,其运输路线有提前叙述之必要,一九四0年安化黑茶砖试压成功,湖南省砖茶厂与中国茶叶公司签订首批砖茶二千箱售交合约,规定在衡阳交货,十一月,厂方用帆船装载,由产地(安化江南坪)运经益阳、长沙至衡阳,交由公司改装粤汉路车,至曲江换汽车运老隆,换电船运惠阳,再换汽车运淡水,出江鱼涌达香港,是为安化黑茶砖运输出口之第一次,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发生,淡水、香港相继失陷,海道阻塞,茶砖无法外运,著者呈请省府电询甘肃省是否需要黑茶砖,比覆电请派员洽办,著者于是奉令于一九四一年五月飞兰州洽商,并即分别派员调查运输路线有四:

1、由产地用帆船沿资水运烟溪,换汽车运溆浦大江口,换帆船运辰溪,沿辰水经麻阳、铜仁闵家场,雇夫运思南,换帆船运乌江,经沿河、龙龚滩、彭水、涪陵达重庆。

2、由产地用帆船溯资水运烟溪、经溆浦、辰溪而泸溪,换汽车运龙潭改驮运至龚滩,换帆船经彭水、涪陵达重庆。

3、由产地用帆船顺流经益阳转安乡、公安、松滋、宜都、宜昌换轮船达重庆。

4、由产地用帆船经长沙运衡阳,换湘桂路车至柳州,换桂黔路车至六寨,换汽车运重庆。

依右述之任何路线运至重庆,均须再换帆船沿嘉陵江,上经北碚、合川、南充、苍溪、昭化至广元,换汽车至兰州,当时西北公路军车频繁,货运壅塞,而多用人力及驮运焉,此省砖茶厂派人调查运输路线之结果也。同年五月,著者在兰州与甘肃贸易委员会签订茶十万斤,售交合约,议定在广元交货,并决定依上述第一、第二路线运交。

同年七八月省制砖茶元后由产地运出砖茶二七式、四三八箱,一二式六、三0八箱,同时与交通部川陕、川湘水陆联运处暨烟溪谢春福裕记两转运公司订约交运,其由第一路线运出者,二七式箱每箱重百0八市斤,皮重十八市斤,每十六箱约合一公吨,由第二路线运出者,一二式箱每箱重四十八市斤,皮十市斤,每三十六箱约合一公吨,均由厂雇帆船运至烟溪,交公司运至泸溪、辰溪,交联运处接运至广元交货,厂方于烟溪、大江口、辰叶设转运站,龙潭、龚滩、闵家场、思南等地设派驻员,办理报运、保险等手续,重庆、广元各设经理,办理转运一切事宜。

首批砖茶运销西北,万风景点途程,历时近载,于此交通工具之不完整,沿途辗转起卸,仓库又极缺乏,在有使茶砖破损霉变之虞,进行之难,至今思之,犹感无限苦闷。

一九四二年,省府与中国共公司订约合办,六月一日起,运输业务即由公司运输部西路运输总站主持,总站派员驻厂办理,而由苏浙皖轮驳事务所暨川陕、川湘联运处承运,其运输路线仍依省厂所决定,未了,总站于安化设运输分站,专办砖茶交运事宜,同年十二月,分站裁撤,其业务由厂接办,厂方迳交川湘联运处接运,不数月,该公司未能按期汇款,运费不能按期交付,致茶厂出口无法交运,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茶厂宣告停止压制,已而中茶公司裁撤,茶厂改录復兴公司,迨復兴公司裁撤,茶厂并入中央信托局,而茶厂压成之砖片,亦迄未如数运达销场。

桃源分厂茶砖,係以中茶公司在安化所买引包茶叶,停滞常、沅道上不能运出者,仍由安化总厂派员赴桃源沙坪,设厂压制成砖,其内容及包装一如安化出品,特其运输路线有别。并述如下:

1、由产地(桃源沙坪)雇夫达郑家,换汽车或帆船运湖南怀化沅陵县,用帆船沿白河经王村,保靖、里耶至龙潭,换汽车经酉阳、黔江、彭水、綦江至重庆达广元,白河滩多水险,颇多失吉事件。

2、由产地雇工挑运经常德、临澧、石门至三斗坪,装船运重庆达广元。

二、安化黑茶砖运输路线第二期(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七年):

抗战復员后,国内交通逐渐恢复,由产地(安化小淹)达兰州之运输,较前大为便利,迨国内战事復起,陇海路交通梗塞,砖茶运输,势须另觅途径,经几商讨,决定运输路线如下:

1、由产地用帆船经益阳运汉口,经平汉路至郑州,换陇海路车至西安,换西兰公路车至兰州,或附陇海路车至宝鸡,换宝天路车至天水,换汽车或牲口达兰州,此为最便利之一路线,而復员未久,运输工具,仍感缺乏,安化制茶厂于一九四六年四月起,由龙交运砖茶十三万余片,为求运输效率加强计,特于益阳、汉口、郑州、洛阳、宝鸡、天水、兰州各地设运输站或办事处,一九四七年元月乃得全数抵兰州,是为安化黑茶砖自运西北销场(兰州)之第一次。

2、同年七月陇海、平汉两路,復告梗塞,安化茶叶公司乃擬左之运输路线:

(1)由产地用帆船运至汉品,换江轮运重庆,换汽车经成都运广元、天水达兰州,而里程既长,车辆又少,且需时至快在一个半月以上。

(2)由产地运至汉口后,换汽车经襄阳、老河口、安康、南郑、天水至兰州,而以战事影响,途中时有阻滞。且全程转入用汽车,运费亦昂。

(3)由产地运抵汉口的,换江轮出吴淞口,海运至天津,换北宁铁路车、平绥路车转张垣、包头,用牲口运迪化。一九四七年十月,安化茶叶公司依上述一二路线分运黑茶砖天、地字赴兰州,计第一线运出五七五箱,第二线运出四七一箱,惟运抵重庆之茶箱,感于运输工具之缺乏,即在重庆抛售,安化茶叶公司以第三线亦有试探之价值,适当设感宁厂压制之川字砖必须运往天津销售,乃于天津设分公司,办理川字砖推销事宜,并以安化黑茶砖一、一八八箱运津,转销口外,迨运抵张垣,不一月,掃数出售,是为安化茶砖运销口外张垣之第一次。

彭先泽

写于一九四八年

《从历史到现在,安化黑茶如何兴盛起来?》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安化黑茶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