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乡茶树成摇钱树

发布时间 : 2019-12-17
武夷山茶叶是红茶还是绿茶 武夷山红茶 红茶武夷山

【www.cy316.com - 武夷山茶叶是红茶还是绿茶】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福建武夷山,不仅山水著称于世,而且是中国古老的茶乡,四海闻名的大红袍茶就出自那里。近日,记者在此间探访后发现,近几年随着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各种茶界新鲜事层出不穷,令人欣喜。

茶树成了“摇钱树”

在当地茶农的印象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卖茶青就一直是个难题。但从二00五年起,随着武夷茶行情开始回暖,卖茶青难不再困扰茶农,卖茶青的方式已由“提篮叫卖”、“口头协定”变为上门预订和承包茶山,结算由“打白条”变为现付或书面协定,而价格也由徘徊不前的低谷变为每年上涨三至五成。

兴田镇枫坡村的茶农张江告诉记者,以前到处上门卖茶青都找不到“下家”,而且资金回笼慢。但二00六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年预订茶青的电话多了,茶贩子也来了。张江与很多茶农一样,根据出价高低确定买主,尤为高兴的是,茶青一过磅,茶钱就到手。

茶青“俏”了,价格自然就涨。以致于在很多收购茶青的协议中都有约定:“价格以市场行情为准,水涨船高”。以往有如“鸡肋”的茶树如今成了“摇钱树”。

茶农加入合作社

尽管茶青好卖,但茶农属于散户经营的范筹,受到小规模、少客户、老市场、低效益等的制约。

正是认识到茶农的“先天不足”,二00六年,星村镇黄村在当地率先试水“合作”。这个村与武夷山最大的龙头茶企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经过多次协商后,茶叶合作社这一“公司+农户”方式浮出水面。

黄村的“村官”黄正华首先在村里组织茶农加入茶叶协会,而后协会再与星愿公司、福建省农林大学茶学系共同组建茶叶合作社,形成产销纵向的联合模式。村里有四十一户茶农、茶企加入协会,并成为合作社成员,他们每年都可以从星愿公司赊欠有机肥料、生态农药,接受专家上门培训。在减轻了资金压力,解决了卖茶难题之后,“种好茶,卖好价”成为他们的共识。

小厂结成联合体

武夷山市的南岸村有着二十七家民办茶企,由于规模小、数量多、销路窄、品牌杂,导致低价竞争,利益受损。二00六年,他们意识到“单兵作战”不如“联合出击”,“门户林立”不如“统一招牌”,年底,十七家茶企协商后共同注资五百万元联合组成一家新公司,次年又吸纳了六家新办的茶企。公司成立后首先就在村里设立茶叶展销区,让客户按需购茶。

在这些茶企看来,新公司至少给他们带来了品牌共享、客户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的好处。他们共同注册一个商标,共同推介一个品牌,不用相互压价,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茶叶量太少而失去客户,今年十月底,一家成员茶企的客户需要一万公斤茶,在卖出自己四千多公斤茶后,这位茶企业主又带着客户到其他合作茶厂买足了茶。此外,公司还组织茶企斗茶赛,让获奖者公开自己制茶的心得。

今年下半年,尝到 “联合”甜头的南岸村又出新招——组建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全村茶农中统一推广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统一规范农药肥料的使用,统一与银行合作,实行小额联户贷款,保证资金稳定。

cy316.cOm扩展阅读

无量山茶树资源的分布特点


唐朝学者樊绰于864年在其所著《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夷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的最早最可靠记载,“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

无量山茶树资源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是无量山茶树从野生型、自然杂交演化到现代群体品种,每一个演化形态的茶树都能找到相应茶树植株,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茶树品种资源演化的自然博物馆。二是无量山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大,在海拔1600米至2800米之间的带面均能找到野生茶树。分布海拔高,基部干围在1.5米到2.9米之间。野生大茶树随处可见,是证明无量山是世界茶树发源地的有力证据。三是人工栽培的大茶树,分布广,株数多。从普查的96株样株看,直径在0.3米以上的古茶树在景东80%的村子里都能找到,多的几百株,少的几十株,十分普遍,是景东无量山生长利用茶的无声证明。唐朝学者樊绰于864年在其所著《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夷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的最早最可靠记载,“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这段文字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讲茶出自“银生城界诸山”,即景东城附近一定范围的各山,应该是景东城西边的无量山、东边的哀牢山各地。南宋李石《继博物志》“茶出银生诸山”,却没有“城界”二字,这“诸山”二字,应是银生辖区的所有山区,既今天思茅、西双版纳各地。很多作者把唐朝樊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与南宋李石的“茶出银生诸山”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二是当时的茶叶生产粗放、均为散茶;三是烹茶技术独特,吃茶考究。直至元朝,随着当时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团茶加工方法逐步传到普洱茶区。至元末明初,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诣意下形成了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因其消费群体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的需要更快发展。到了明代,普洱茶因在今普洱县城集散而得名,制作工艺为“蒸而因之”,清代,普洱名声大震,成了京师争购品饮的名茶,成了云南人进献皇帝的贡品。

贵州姑箐茶:是乡愁更是摇钱树


时下,明前茶采收已经结束,可纳雍县水东乡姑箐村的姑菁茶却还在散发着不一样的味道。初夏,姑箐村的高山深处,大爷大妈姑娘小伙还正在采茶,新采的鲜茶叶装满了背篓。据了解,早在明清时期,水东姑箐大树茶就成了贡茶。

姑箐村现有古茶树中,1000年以上树龄的有两百多株,400百年到1000年树龄的古茶树则多达八百多株。姑箐千年茶树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据说,有来自江西的宋氏家族为大树茶而迁到姑箐,姑箐的山上还有茶叶中的“夫妻树”。

姑箐村民宋邦贵说:“我们一直生活在姑箐村,从小就是喝着大树茶长大的,现在我已是古稀老者。因为喝大树茶,我很少生病,每天还可以下地种粮食、采茶。”

姑菁茶商陈先生说:“姑箐村海拔、气候、土壤适宜茶叶生长。大树茶里富含的硒、铁等元素,对人体非常好。大树茶一年四季都能采,夏季采摘的茶叶,更是茶叶中的上品。”

因为大树茶产量不高,总是供不应求。随着产业与生态相结合成为新的发展理念,茶商除了保护性开发古树茶外,还从2014年起开始尝试对大树茶实施嫁接育苗,目前已成功嫁接繁育50万株姑菁茶苗,今年将继续嫁接30万株。姑菁茶,不仅是姑菁村的乡愁,更是姑箐村的“摇钱树”。

如何区分武夷山正岩、半岩、洲茶?


武夷山产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地茶树种类繁多,分类复杂。按照采茶时期、制茶成分、栽培地区、栽培品种等不同的标准,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武夷岩茶是中国茶叶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评判标准以“岩韵”为核心,而“岩韵”是否纯正又取决于茶树生长的山场,即山场是否属于正岩产区。

当地人认为,产于正岩的茶,岩韵正,回甘明显;反之,离正岩范围越远的茶,则被认为是岩韵不显或是没有岩韵,茶叶的售价也就越低。

因而,依照此岩韵为市场评判标准,在闽北山区的茶山分布中事实上存在一个“正岩/外山”(还可以细分为大岩茶、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正山/外山”的等级结构。

总而言之,“正”——代表着正宗、高品质、味道纯正、最高等级等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而从文献记载来看,武夷山很早以前就存在着基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而对茶叶进行的分类,茶有“岩”、“洲”、“外山”之分。

“茶,诸山皆有,溪北为上,溪南次之,洲园为下。”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武夷山之外者为外山茶。而“岩茶”又可进一步分为“大岩茶”、“中岩茶”及“半岩茶”。

据陆羽《茶经》载:“种茶的土壤,以杂有烂石为最好,其次为沙质的土壤,黄土最差。”

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随见录》中写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清代文人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也有类似的岩茶、洲茶的划分,并指出“凡岩茶,皆各岩僧道采摘焙制,远近贾客于九曲内各寺庙购觅,市中无售者。洲茶皆民间挑卖,行铺收买”。

说了这么多,最后依据古籍文献中的记载及如今市场上对商品武夷岩茶的分类,就大致得出了以下的“武夷岩茶等级分布图”。

云南冰岛村:家家都是千万富翁,满山都是摇钱树


提到中国第一村,大家第一时间便会想到华西村,但如果提到云南第一村,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即便知道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有的人会说是“以历史取胜”的郑营村,也有人会说是“以美景闻名”的尼汝村,而我在这时要说的却并不是这两个村庄,而是稳藏在大山深处的冰岛村。

冰岛村,原名丙岛村,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东北,海拔1680米,常年云雾缭绕。

为什么说它是云南第一村呢?这个村虽然较为偏远(我们从双江县开车过来,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但山上有许多古茶树(看相关资料介绍仅百年以上古茶树就有57022株,而五百年以上古茶树也有16664株),这些茶树采摘的茶叶制成冰岛茶,一斤能卖上万元,而且还供不应求,说这些古茶树是山上的摇钱树,可一点都不过份。

这便是冰岛村的村广场,东部沿海地区的朋友可能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特别嘛,还不如我们村呢,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大西南最边远的地区,从昆明开车过去都要走一天,而且是在大山深处,所有的材料从外面运输进来都不容易,而这里每家每户都住小洋楼,都有小汽车,据说身家都在千万以上。说它是云南第一村虽然没有经过考证,但却并不过份。

冰岛村的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几颗像这样的古茶树,基本都在五百年以上。

冰岛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0.5公里,现有农户46户208人,自然村年产茶叶鲜叶76吨、干茶18吨,其中:古树茶鲜叶31.2吨、干茶7.8吨。2016年冰岛古树春茶鲜叶价格最高达每公斤8000元,干茶价格更是万元起价,最高可达每公斤数万元。

云南冰岛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勐库大叶种茶的主要发源地,也是临沧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朝。

冰岛茶属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非常独特,它是勐库大叶种茶之极品,用冰岛茶生产的普洱茶更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有专家评价:“冰岛茶一芽四叶还很柔嫩,不像其它茶种一芽二叶就显老相”。

这里的茶树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冰岛茶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相比茶霸“老班章”甜味更加浓厚,细腻,较多女士更为偏爱冰岛。

观其汤,色匀鲜亮、浓厚如油;品其味,变化多端、唇齿留香;饮毕,茶杯内蜜香浓厚,久久不能散去,故有“普茸之后”的美名。

当地朋友介绍说,近些年来,村民的收入因不断升值的冰岛古树茶而增加,茶商、游客纷至沓来,冰岛村茶叶协会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遂有把村子打造成为滇西生态茶文化旅游村的愿望,而当地政府也推出了五个“第一村”的概念。

所谓五个第一村,其实就是从五个维度,打造冰岛村,以助推当地发展及提升其知名度,具体是哪五个第一村呢?

千年古茶第一村

石头路、篱笆墙,木质栅栏,碧翠诱人的古茶树,古色古香的茶具,一物一景,体现冰岛村的“古朴”之意。

极边风情第一村

进村之路是一条五彩斑斓、七彩缤纷的画廊,旅客穿行其中,如置身于一幅美丽多彩的画廊之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景,一树一坡,都是风景。这一点渝帆到是没注意到。

休闲文化第一村

茶文化广场,栩栩如生的浮雕带你走进冰岛历史,虬劲苍翠的古茶树让你穿越冰岛历史,绿树婆娑,又让你置身于现代园林艺术的享受之中。

民俗文化第一村

冰岛,一个长满青苔的地方,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傣族居住地,泉水在冰岛涓涓流淌,茶树在冰岛世代繁殖,傣家在冰岛繁衍生息,姓俸。拉祜族、佤族是崇尚火的民族,年年要过火把节。世人皆言水火不相容,但这里的傣族、拉祜族、佤族等世代居于此,和睦相处,共同生活。

生态文化第一村

这里有世界第一的万亩古茶园,有郁郁葱葱的原始大森林,有数百年的古树茶,有上千年的古民族。饮的是山泉水,喝的是千年茶,鸡犬相闻,悠然自得,这就是生态健康第一村。

冰岛茶树王,有十多米高,24-70的镜头都拍不完,换成12-24的镜头虽然拍完整了,但却把茶树拍得显小了,其实有十几米高,树龄800年以上。

这里的人采茶可不是站在地上采,而必须要爬到树顶上去采。这里随便找一颗古树就有几米高,冰岛茶那么贵,这里的古茶树就是当地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当地的树民正在采茶。不过也有可能不是当地树民,是他们雇的采茶工,有的还是缅甸籍的。

这可是技术活,不但要知道哪些茶叶该采,哪些茶叶不该采,而且必须要会爬树,还不能恐高,否则爬上去双腿都会打颤。

远观冰岛村,村子并不大,但家家都很富裕,他们的财富不比沿海的农村村民差,让人难以置信这竟然是藏在崇山峻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

这是村里的路,仅三米宽,上面都是悬崖,若非老司机,定不敢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

临沧云县:茶房乡的脱贫“茶路”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临沧市云县茶房乡致力于“振兴茶叶产业,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切合点,坚定不移走“茶路”,把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与提升人居环境和全面建成小康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

提质增效

村头村是茶房乡主要产茶区之一,村委会离乡政府驻地14公里,平均海拔2020米,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农户279户,人口1087人,有茶园面积830亩,古

日前,在村头村的古茶园里,精明能干的茶农张九英正在请4个邻家姐妹开采自家的第一拨春茶。“这两棵茶树是我家的,去年卖到每千克60元,这棵茶树去年摘得40多千克茶叶,另一棵摘得60多千克。今年两棵树均已被忠诚古树茶厂预定,按每千克25元的单价,已预付定金5000元。”

谈到脱贫攻坚和茶叶产业,村头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忠告诉记者:“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为实现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我们立足本村实际,着力实施产业致富工程,在培育好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茶叶产业的提质增效,成立了忠诚古树茶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收购价,培训指导农户科学管理茶园,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统一制作出售茶叶。”

“近5年来,我们以制作古树茶为主,产品销往昆明、湖南、河南、重庆、北京等地。我们于3月13日开秤收购鲜叶,按树龄和质量每千克鲜叶10到60元不等。今年茶叶品质比去年好,市场前景乐观,产品供不应求。”中华古树茶厂负责人高国梅说,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动,茶叶质量有了保障,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品牌效益也逐步凸显出来,市场反响更好了。

茶房茶香

“茶园遍天下,茶乡唯茶房。”茶叶是茶房乡最大、最古老、最传统的生物资源,茶房乡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独特,是西南地区传统的茶叶生产基地。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全乡共有茶园26943亩,有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古茶树资源445232株,其中有5000株已实现挂牌保护。

据史料记载,茶房乡种植茶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茶树分布于全乡大小山箐,每家每户,成为民生之本。渊源流长的种茶史,衍生出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孕育了勤劳善良、温良恭俭、锲而不舍、图强奋进的独特人文精神,形成了多民族聚集博大包容、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底蕴,茶叶贸易日益繁荣,茶房成为茶马古道的起始地,茶的摇篮、茶的故乡。

作好“茶”

石山茶山行


抵达石山已是下午3点多,刚一下车,便有山风吹来,一股淡淡的茶香浸入,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举目四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茶山,我想这就是广南国营石山农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里还是一方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山峦连绵起伏,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古树参天,山涧雾气弥漫。中越战争爆发后,这里就成了麻栗坡天保农场疏散过来的职工的一个安置点。起初属于国营堂上农场,1987年7月才正式建立石山农场,隶属于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划归地方,专门成立了广南县国营石山农场管委会。

石山农场主要种植茶叶与柑橘,20多年来,石山农场依托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将农场发展成为规范的茶叶生产基地,同时,还建有集初精制于一体、年生产能力500吨的绿(红)茶生产线2条及年加工500吨的普洱茶生产线1条。

采风团成员在石山农场管委会主任张成杰的带领下来到了茶厂加工区。在茶厂加工区我们一边听张主任对石山茶介绍,一边细细地品石山茶。看着杯中慢慢腾起丝丝细烟,闻着飘散缕缕幽香,然后慢慢地品,茶水从舌的两边流入,此刻感觉一股甘甜、清凉的甘露从嘴里浸入喉咙,缓缓地渗入全身,顷刻间你会感觉一股从未有过的舒畅与恬然感在体内慢慢游动着,一路旅途的艰辛与倦意随之散去。

品过了正宗的石山茶,张主任又带着我们到加工车间参观茶叶的加工过程。没想到制茶的工序那么复杂,采摘、凉叶、杀青、揉捻、烘干、理条、挑选等工序是我们前所未闻的。看完茶叶的制作过程,我们又一路往茶山进发了。茶山上采茶的姑娘们正忙着采摘鲜叶,摄影师们忙着摄入许多镜头。我也不甘落后,拿起手机不停地按下快门。我们一面聚精会神地拍照,一面倾听着茶丛中传来优美、动听、婉转的歌声。尽管什么也听不懂,但还是感觉到歌声轻柔纯朴,正如这山风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儿,让我们未饮就先醉了。

万亩茶园,风景更别致,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韵味。沿着石山公路向上穿越。路的两旁绿茶叠生,片片葱葱郁茂,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远远望去犹如绿浪起伏。我们一直往茶山深处去,一片绿茶连片,绿得让人心醉。我们一行来到茶山的最高处,这里设置了一个瞭望台,站在瞭望台往下看真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山”之势,茶山绿海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尽收眼底,蓝天配绿海,更是美妙绝伦。走进绿海,掐一片茶树上翠绿鲜嫩的茶叶,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顿时会感到清香之气通透全身,人也仿佛清爽了许多。

返回时,我们弃车从山顶往下走,目的是再次领略茶山的风采,大家都纷纷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芳香情韵的地方。

为什么普洱茶还要压成铁饼?


普洱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散茶就不多赘述了,其中紧压茶又可细分为饼茶、沱茶、砖茶等形态茶,也是市面上几种常见的普洱茶。

但有时候,一些普洱茶厂家/茶企的新品发布宣传页上,会出现铁饼的影子,以彰显出自家实力来。

1、何为铁饼?

铁饼,是用机器模具经特殊方法压制而成的七子饼,其饼型扁平,压得非常紧实,后有乳钉,以其坚如铁,状如饼而得名。比较有名的如下关铁饼。

2、铁饼优点

与常见的七子饼茶(泡饼等)所呈现的圆形不同,由于铁饼没有装入布袋揉压等工序,在有效缩短压制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使得茶饼不会有泡饼的泥鳅边,而是边缘平直、线条硬朗,圆得很独特,深受某些茶客喜爱。

因在加工成饼时的模具外部压力较大,所以成型后的铁饼坚硬、紧实。

茶与茶之间的空间变得紧凑,因而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得很小,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光线,还有温度等因素对于茶饼的影响相应地就小了。

所以铁饼后期的转化会很慢,茶中物质就能更好地保存,具备有很好的保香性。

经良好陈化后的铁饼,茶汤口感更加甘甜、滋味醇厚、层次分明,茶气足。

3、铁饼不足

一句话,因为坚硬、紧实,不容易撬。

4、如何撬饼

一把好的茶锥必不可少,或者是用茶刀,最好尖而扁平的。

首先将茶饼平放茶桌或茶盒,左手按住茶饼,右手持刀,刀面与茶饼或茶桌面平衡,顺着铁饼的纹理从外边缘居中往茶饼圆心用力插至2-4公分,然后右手持刀往上撬,这样比较省力易撬,也避免茶叶撬得太碎。

什么是野生型茶树、驯化型茶树、栽培型茶树?


说实话,在我们人类还没来到这个地球的时候,一切动植物和微生物都是自然生长的,也就是后来被人类说成是野生的。

茶树的起源是在云南,以大叶种为代表,成活最长寿、并经专家考证的野生茶树有几棵,普洱地区千家寨有2700年的野生茶树,版纳地区勐海贺松大黑山有千年野生茶树(一棵1700多年野生茶树已于2013年自然死亡)。

其实,野生茶在没有驯化前是不能随便食用的,因为野生茶树为了保护自已产生了微量毒素,食用后,轻则拉肚子,重则送医治疗,所以,大家在森林里遇到野生茶树不要随便采摘食用。

我们的祖先把野生的茶树移栽到屋前屋后种植,经多年采摘驯化后才可以食用,后来,人们再用驯化后的茶树树果进行扩大种植,成了栽培型的茶树种;所以我们现在不管什么茶种,种植的都是栽培型茶树,那么为什么常常在茶店里看到印有野生大树茶等字样呢?

这可能是商家想借用野生动植物来表示茶叶生态,从而达到多赚钱的目的,或者是错把放荒在原始森林中的茶树当作野生茶了;早在清末民初,由于战争等原因,经济不景气,使得茶叶不值钱,农民放弃种茶,甚至全体迁居他乡,致使茶树长时期(几十年至上百年)放荒在森林里;几十年、上百年放荒的茶树,一开始采摘时,人喝了也会发生心跳加快和拉肚子等现象,采摘几年后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总之,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它经历了野生、驯化、栽培的全过程,到现在为止,在云南保山、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区的森林里还生长着野生茶树。

南糯山茶王树


本网是一个为茶友提供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市场行情而进行的茶文化交流平台,是普洱茶业界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权威非商业门户网站。

哈尼人称茶为“老拨”。20世纪50年代,植物学家蔡希陶与茶叶专家周鹏举等人,在南糯山的石头寨古茶园中考察,发现一株大茶树,当地人叫“沙归拨玛”。

哈尼语“沙归拨妈”,Salhyubbaoqma,“沙归”是人名,“拨妈”是大树蓬,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沙归的大茶树”,其高达5米5,主干周长240厘米,直径138厘米,树幅10米×10米,有800多年历史。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尤其是80年代中期公路通到山寨后,慕名前往事考察探访的人不断增多,有人修建了水泥围栏,不久又建成八百级石梯,通达茶王树旁边。1990年12月,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专程来到此,并留下“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1993年更是办了一届较有影响力的国际茶王节。在重重“保护”之下,茶王终于在1995年仙逝。现在,连枯树也不知何时被人挖走,仅存一个泥土坑,警示着后人!2002年5月8日,省茶科所张俊及勐海县茶叶办主任曾云荣等人在半坡老寨古茶园中发现一株新茶王树。其树高为5米3,主干直径为76厘米,树冠直径为935厘米,主干分为六个枝展开,当地人称“老拨拨玛”。在茶人曾维然等人的努力下,运用了更为生态的方式保护此树。现在可开车达半坡老寨,停车再徒步经风光小公路前往茶王树(来回约六公里),近年前往参观者日益增加。美名远扬中外。

在竹林寨中央的公路旁边一户人家旁边,也有一棵茶王树,寨中人称其为“阿波(爷爷)阿然(人名)”,意思是阿然的爷爷种下的老茶树。其树高为5米,主干直径为70厘米,长年枝繁荣叶茂,

石头寨老茶厂的上方现代茶园中,也有一棵超然独立的老茶树,长在石头缝隙中,却是枝繁叶茂,和周围整齐的茶园开成鲜明对比。十分美观。

隔夜茶渣成清洁家居衣物好帮手


相信很多人都会知道隔夜茶渣能消除黑眼圈,但除此以外,茶渣还有许多大家所不知道的小妙用,比如对家居和衣物的清洁功能。

洁净家居

1、涂有油漆的门窗、家具,或者是玻璃窗门若染有尘埃,可用冷茶渣擦洗会显得特殊明亮雪白。

2、用茶渣擦洗镜子、玻璃、门窗、家具、胶纸板及皮鞋上的泥污,去污效果好。

3、新买的木质家具,往往有刺鼻的油漆味,用茶水擦洗几遍,其异味自会消退,比清洁剂效果好。

清洁衣物

1、新衣服或新布料,通常都有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这是染料所造成的,若不去除,穿在身上令人十分难受。抓取一把茶叶燃烧,利用燃烧的烟可以将味道熏除。

2、颜色鲜艳的衣服褪色后,假如用茶汁来漂洗,可恢复它们原来的色泽。

3、将茶叶一小把,泡成茶水后用来洗绒线衣,同样能够去掉污垢,而且保持颜色鲜亮。

4、把泡过的茶叶晾干聚集起来,用袋装好,是非常好的枕头芯子,睡起来柔软清香,又去头火。

5、废茶叶放在厕所或空气不好的地方燃烧,可以消除恶臭味。

6、冲泡过的茶叶晒干,在夏季的黄昏,用火点燃可以驱蚊虫,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会有清香扑鼻。

7、把茶渣倒在花盆里,能保持土质的水分,与泥混合放入花盆内,又可作花卉的肥料。

古茶树和人工茶树有何区别?


大部分的茶友都是先知道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然后进而研究普洱茶的等级,被随处可见的顶级“宫廷”普洱弄的晕头转向,其实大家真要了解到哪种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就明显的话就一定要实际看到茶山上的茶是怎么长的,这才是根源,因为普洱茶的“内含物质”越高,就能提供更有效的将普洱茶功效与作用发挥到极限,喝了“内含物质”丰富的普洱茶才能使人享受到如上的13种效果,达到养生;内含物质:指茶内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等多近600多种矿物质。

古树茶经过几百年甚至千年的生长,充分的吸取了大地精华,从而能很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如易武的密香及细腻柔滑之汤,又如南糯山的果密香韵,刚柔并济完美茶性,在香韵上的选择就一定要选择香气浓郁持久,具有独特香韵,且香韵沉稳者,香韵沉稳可以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出现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的呈现,此种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树龄就越大。

西双版纳之巅 那卡茶之乡——勐宋乡


“勐宋”系傣语地名,“勐”是位于平坝或盆地的大部落,“宋”为高寒地区之意,因此“勐宋”就是“高山坝子上的部落”。西双版纳最高峰滑竹梁子就坐落勐宋山中,海拔2429米,被称为“西双版纳的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

勐宋乡位于勐海县境东部,地处东经100°24′48"~100°40′25",北纬21°56′54"~22°16′59"之间,东与景洪市交界,南邻格朗和乡,西与勐海镇相连,北接勐阿镇,东北连勐往乡。总面积4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878亩。辖曼迈、曼方、曼金、曼吕、蚌冈、蚌龙、三迈、大安、糯有9个村委会,113个村民小组,113个自然村(示范站、电视台2个自然村尚未纳入村委会辖区)。2009年末,全乡总人口5220户23179人。境内主要居住着傣、哈尼、拉祜、布朗、汉等民族。傣族6275人,哈尼族7798人,拉祜族4971人,布朗族1578人。

勐宋乡山坝相间,以山为主。地处横断山脉的南缘地段,山高谷深,河谷交错。地形特点是东西宽、南北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2429.5米(为全州、全县的最高点);最低海拔772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年平均气温15~18℃,多年年降雨量1400毫米以上,雨季多集中在5~10月。霜期短,多年年平均有霜日20天,多年日照量1782~2023小时。主要风景名胜有:

勐宋古茶区位于勐宋乡境内,面积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那卡等村寨。勐宋古茶区内有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5米,是西双版纳州境内最高的山峰,山坡四周分布着大量成片的古茶树群落,最大的一株古茶树,直径达1.8米,高约30米。

勐宋古茶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那卡古茶,面积300多亩。那卡茶可以与班章茶、南糯山茶媲美。那卡,是个拉祜族村寨,位于勐宋乡与勐往乡交界处。那卡古茶叶片较小,像中、小叶茶,香气悠长,有兰花韵味。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远近闻名,每年都要进贡车里宣慰。据说缅甸王曾喝过那卡竹筒茶。民国时期和建国后曾一度停产,1981年勐海茶厂厂长唐庆阳为发掘、弘扬民族茶文化,深入到那卡茶区,将那卡竹筒茶重新制作、扬名。那卡竹筒茶兰香中带有竹香,韵味独特,唯那卡独有。

勐宋古茶区内,还有野生型古茶树生长。其中一株生长于勐宋乡曼松寨的山林中。树龄1000余年。树高13.4米,主干直径0.35米。叶形椭圆,色深绿,叶面平整、光滑、油亮。叶长15厘米,宽4.6厘米,叶脉7~8对,叶缘锯齿多分布于叶尖,叶片呈下垂状着生。

滑竹梁子山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5米,坐落于勐宋乡境内,地跨蚌龙、曼吕、蚌冈、大安、三迈5个村委会,方圆27平方公里,是西双版纳州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山上居住着拉祜、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习惯。

从前,滑竹梁子生长着成片粗如酒杯、竹节长而光滑的稀有野竹,当地人称滑竹,因此而得名。滑竹梁子的植被主要是散生成片的刺竹和常绿阔叶乔木,半坡上分布着大量成片的古茶树群落,面积2000亩,最大的一株古茶树,直径达1.8米,高约30米。山顶平坦处埋有一块水泥方柱(三角点标石),作为该山最高点的测量标志。山顶四周森林茂密,古树成群,形成一道独特而美观的景致。

多雨的夏季或寒冷的冬晨,山下的浓雾会翻滚着弥漫其间,山如雾海中的孤岛;天高云淡之时,站在山顶眺望四野,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登上西双版纳之巅,可以观云动、赏雾海、浴山风、游竹林、眺远山、览佳木、品民风民俗,是一个远足登山、回归自然的绝佳去处。

曼迈缅寺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曼迈村边,距乡政府500米,占地面积295平方米,1960年毁于火灾后重建,并搬迁现址,原旧址在现今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90平方米,四方形底基,屋体由14根圆柱支撑,屋体正中设有佛像1座。所有柱梁用红色金粉绘画着各种花纹,屋顶边角均有种兽型站立,佛寺旁建住房一幢,以供僧侣居住,佛寺雕刻工艺精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糯有石洞糯有,干笋,座落在糯有村得名,位蚌冈村驻地东北,石灰岩溶洞,洞深60米,洞口高1.5米。

仙人洞位于曼吕村驻地西北,洞深13米,洞口直径5米,石灰岩溶洞。

落水洞因河水在此落入暗洞得名,位于蚌冈村驻地东南,洞呈月牙形,可容纳200人。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武夷山茶乡茶树成摇钱树》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武夷山茶叶是红茶还是绿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