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沙古井用此水来烹茶煮茗则清香甘洌

发布时间 : 2019-12-19
长沙绿茶 白沙黑茶 黑茶白沙溪

【www.cy316.com - 长沙绿茶】

长沙白沙古井

在湖南长沙市天心阁下白沙街的东隅,有一座名为回龙山的山冈,在这个山冈下面有一股清泉,据说是“清净透明,甘洌不竭”,相传这道泉象征着“文光瑞气”的白沙星,因而人们将此井命名为白沙古井,享誉长沙第一泉而驰名于海内外。长沙的白沙泉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已经对该泉进行开发和利用。一千多年前,白沙泉就有长沙第一泉之称,名列“江南名泉”之一。明清时代,均有石刻记述此泉。根据清代《一统志》的记载:“在县东南二里,广仅尺许,最甘洌,汲久不竭”。这道泉水的水质极佳,泉水可谓是透明见底,旱季/涸,涝而不溢,味道非常可口。跟据《湘城访古录》的记载:“其泉清香、甘美,夏凉冬暖。煮为茗,芳洁不变;为酒不酢不滓,浆者不腐;为药不变其气味”。可见,这股泉水清且纯,不仅是煮茶泡茗的上好泉水,而且用其来进行酿酒、煎药和食饮,都是极好的水。《长沙府志》曾记述此泉“汲之,桶底浮于桶面”,可见这古井泉水是非常的清澈和透明了。根据民间的传说,白沙古泉是龙吐之水,所以才如此的明净清纯,甘美爽口。相传在江西有条孽龙,总是掀起滔天洪水去祸害百姓。这件事被善心的观音菩萨得知后,就决定制伏孽龙来除暴安民。经过几次斗法较量,孽龙已经头破血流,精疲力尽。当它钻土逃循,想从湘江东岸钻出地面的时候,因饥饿难忍而向江畔卖面的少妇要一碗面条来充饥,然而这位少妇就是观音的化身,在此静候来降伏孽龙。恶龙面条落肚之时,面条瞬间化成银链,牢牢地锁住龙心。孽龙恳求观音饶命,并答应日后造福于民,永不为害。观音认为孽龙已然决心弃恶从善,就将它囚禁在同龙山下。自此以后,回龙山下就泉水流涌,天下太平。

人们说,如果用白沙井的泉水来煮饭做汤,就会不馊不腐;如果用之来煎药,则药性不改;如果用之来酿酒,则会醇香扑鼻。白沙井泉更是宜茶之水,用此水来烹茶煮茗,则清香甘洌。用白沙井泉水煮泡的沙水花,已成为长沙名饮。

cy316.cOM编辑推荐

古人用怎样的水来泡茶?


修行茶艺的第一天,师傅郑重的告诉我,水是茶的伴侣,也是茶的灵魂。可那时候的我并没有真正相信种种玄妙的茶道,只觉得茶人有时候太多讲究,反而陷入一种曲高和寡的阳春之境中,把外行的看官都唬住了,未免有些不接地气的自我膨胀。

有时候在想,古人是用怎样的水来泡茶的呢?翻开典籍查阅,白居易有“扫雪煎香茗”,辛弃疾有“细写茶经煮茶雪”,原来,冬日时分的皑皑白雪是一种圣洁的存在。它至清至洁,带着冰冷的雪香融化在茶炉里,最后变成甘美冒着丝丝白雾的热烈茶汤,最暖人心,也最能衬托茶情茶味。

可在炎夏呢,古人何处取水?于是乎,君子向山里走去。王维有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象一幅这样的画面,巍峨的大山云雾缭绕,清风拂面之刻,树影斑驳坠地。走着走着,不期然就遇到了一汪冒着寒气的幽泉,或是听到一条唱着歌谣汨汨流淌的山间溪流。此水带着寒气,清冽无比,包含着山的气息,草木的味道,掬一捧水于掌心畅饮,忘忧解闷,于是忍不住打上满满一葫芦清泉归去,煮水泡茶。茶叶在水中游动翻滚,如妩如媚,意趣非凡。

天落大雨之时,茶人则取出竹筒,接下这瓢泼的无根之水,煮茶备用,这又是另一番情境。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第69回,治好国王的一味药引子,便是取得这从天而落的无根之水。因为水未沾地,所以就不会溶解土壤岩层的石灰质,水质更软,对药材和茶叶的本味维护得更好。想想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况且古时候的空气还没有那么多的工业排放废气,雨水更洁净清透,泡一壶雨味之茶,真是妙哉妙哉。

普通老百姓也许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家边的井水,不远处的河流,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水源来头。将这些水静置于缸中半日,细砂沉底,取表层之净水煮茶,恬淡水香中带有些许自然的泥土之味,倒也不怕它喧宾夺主盖过茶香。

在了解了这么多古人泡茶的习俗后,不由对自古以来的茶文化所震撼。反观自己最初的想法,心有所愧。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比古人好多了,自来水烧开就能饮用,但对于泡茶这件事,最好还是用优质的桶装水泡茶为佳。因为其实我们经常能在烧开的自来水中喝出消毒水的味道,用它来泡茶,一不小心就毁了好茶本身的神韵,可惜极了。

最后,古人总结出的好水标准概括起来,无非清、活、甘、冽几个字。水因茶而香,茶因水而活。用好水,泡好茶,流传千年的茶道,有时候就是由这些简单的道理构成的。

淄博柳泉汲水烹茶 用之煎茶,则茶清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淄博柳泉

在齐鲁大地上,有一处非常出名的泉水在众多的泉水之中脱颖而出,这就是淄博柳泉。柳泉位于我国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故里,即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的蒲家庄。

柳泉距蒲家庄东门只有数十米。柳泉的前方是一个幽深的山谷,泉水就是从谷底的转弯处露出。泉口约1米见方,条石镶边高出地面,在泉口的外围用青石铺成一个约百余米的平台,平台的四周有花墙围栏。泉边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由茅盾亲笔题书的“柳泉”二字。泉后柳树上挂有一块简介牌,写着:柳泉原名满井。因为当年此井深丈余,泉水从井中溢出,自流成溪,滋润着周围的树木和花草,使周围的风景十分秀美。传说蒲松龄曾在此设茅亭以茶待客,从乡夫野老口中听取狐鬼故事,最后写成了《聊斋志异》。

据相关史料记载表明,柳泉原本是一个天然的自流泉水,村民们砌石为井做蓄水之用。当时,泉水有丈余之深,即使是在大旱之年,仍涌流不息,保持着水满之态,所以柳泉就有了满井这一俗名。泉边原有一棵巨大的古柳,蒲松龄和村民又在泉边种植了一片柳树。从此,井畔翠柳拂风,婆婆多姿,景色比以前更加优美。蒲松龄和村民们便将此泉更名为柳泉。蒲松龄十分喜欢柳泉,自号为柳泉居上,每天到柳泉汲水烹茶。柳泉的水质良好,清澈明亮,若用之酿酒,则酒香馥郁;用之煎茶,则茶清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聊斋志异》的传扬,不仅使柳泉居士为世人所熟知,而且也增加了柳泉的知名度,使其名闻遐迩,直至今日仍有很多慕名去寻访柳泉的文人雅士和中外游客。如今,柳泉由于开采矿井,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经没有当年“水满而溢,自流成溪”的景观,只有在丰水季节,才会再现当年的景观。

安宁碧玉泉用之沏茶煮茗,则温醇可口,独具风味


安宁碧玉泉

拥有“天下第一汤”之称的云南安宁温泉在古时被称为碧玉泉,此泉位于昆明西郊,距城39公里。整个泉区都被群山环绕,山上林木葱翠,景色十分怡人。池水晶莹剔透,仿佛碧玉磨成的明镜,池中不断有银光闪闪的水泡冒出。古人将之称为碧玉泉,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温泉水从螳螂川峡谷东岸的石灰岩壁下涌出,较大的天然泉眼9处,一昼夜涌水量为1000余吨,最大涌水量为1万吨左右。泉水清澈、透明,水质优良,属于弱碳酸盐型温矿泉水,水温在40一45℃,既可洗浴又可饮用。用之洗浴则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其适合皮肤病、关节炎和慢性胃病的治疗,用之沏茶煮茗,则温醇可口,独具风味。故明代学者杨慎曾作出“不可不饮”的评价。

第一个把安宁温泉称为天下第一汤的是被认为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原籍四川新都,24岁高中状元。他一生为人正直,不畏强权,多次苦谏皇帝,于嘉靖年间被贬谪到云南永昌,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余生。在谪居期间曾写下一篇《浴温泉序》,在文中赞叹云南的温泉,“以安宁之碧玉泉为胜”,并总结了此温泉的七大特色:“滇池号日黑水,虽盈尺不见底,而此特皓镜百尺,纤介毕星,一也;四山壁起,中为石门,不烦甓甓,二也:浮垢自去,不待搁拭,三也;苔污绝迹,不用掏渫,四也;温凉适宜,四时可浴,五也;掬之可饮,尤发苔颜,六也;酒增味,治庖省薪,七也。虽仙家三危之露,佛地八功之水,可以驾称之,四海第一汤也”。从杨慎的文中便可得知该温泉被题为“天下第一汤”的缘由:“仙家三危之露,佛地八功之水”。

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是另一位将此泉称为第一的人。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徐霞客来到云南安宁,对碧玉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在当天的游记中记述道:“……汇于石崖下,东倚崖石,西去螳川数十步。池之南有室三楹,北临池上。池分内外,外同清莹,内更澄澈;而浴者多就外池。内池中有石高下不一,俱沉水中,其色如碧玉,水光映烨然。余所见温泉,滇南最多,此水实为第一。”

碧玉泉的传说

传说东汉苏文达随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取胜之后,在途径此地时,部下将士突然得了一种不知名的传染病,不得不停留驻扎。驻扎营地恰巧是新罗邑国(今云南安宁)所在地。一天,苏文达与新罗邑国公主阿树罗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在公主的帮助下,患病的士兵在碧玉泉中浸泡后得以痊愈。不久之后,苏文达与阿树罗公主成婚,全军上下都为他们祈祷祝福,称颂阿树罗公主与苏文达将军的爱情会像碧玉泉一样纯洁、和美。苏文达和阿树罗公主的爱情故事就这样一直被流传下来。

三眼井用此水沏茶味道更加甘醇适口


三眼井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其故里在湖北天门市竟陵城区,故居的庐舍已不复存在。陆羽作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彝,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登台。干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诗歌中的“西江水”,就是“县西门外”的河水,诗句抒发了他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在距城关古护城河的不远处,有一八角形的巨石,石上呈“品”字形排列着三个圆跟,从圆服中可见一泓清洌的泉水,其水质清凉,味道甘甜。用此水沏茶,味道更加甘醇适口,这眼井泉就是闻名四海的文学泉,别称陆子泉、品字泉、三眼井。

陆子泉是陆羽年少时汲泉品茶的地方,因陆羽曾担任太子文学徒(唐代的一种官职),所以此泉也称为文学泉。根据《天门县志》的记载,陆子泉是晋代一个叫支遁的和尚开凿的,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泉水是由大气降雨和古护城河水共同组成,经过了周围第四系地层的充分过滤而成,所以水质极佳,四季温度不变,为历代名家、茶人所推崇。文学泉的历史悠久,但在唐代后期就湮没了,直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当地百姓在掘河取水抗旱时,发现了井址与井碑,碑上还依稀可见“文学”等字迹,证实为文学泉原址。于是由天门知县马士伟集资重新修建,恢复了文学井这一历史胜迹,并在此泉的旁边修建了一座古朴雅致的陆羽亭。

1939年陆羽亭被日本人毁坏。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周总理过问此事,县政府重新修建了陆羽亭。“文革”期间陆羽亭和文学泉再次被破坏。1981年,天门县政府再次拨款重建,文学泉和陆羽亭才重现历史风貌。陆羽亭为双层木结构六角重檐攒尖顶,高7米,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亭内立有石碑,碑上刻有“文学泉”三个大字,背面题有“品茶真迹”四字。亭后陆公祠内有“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碑为横式,让人想到陆羽端坐品茶的姿态,潇洒儒雅。像旁还刻有很多古今名人的诗词佳句,其中有宋代黄州太守王禹傅观泉品茶时所写的一首七绝: “甓石苔封百尺深,试茶尝昧少知音。唯余半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诗人在月色的掩映下,来到陆子泉边,看到井壁的绿苔,心驰神往,对茶圣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明月倒映在涓涓泉水之中,品茶真迹犹在,留下了先生的一片丹心。

黄山毛峰用多少度的水来泡 关于黄山毛峰用多少度的水来泡


黄山毛峰用84度的水冲泡最好,出自黄山区的名茶黄山毛峰冲泡方法很讲究,想泡出一壶好的黄山毛峰茶,水温要求严格,用84度的水泡黄山毛峰是最好,就是把水烧开到100度后,倒出来凉个两三分钟,等降到84度就可以泡茶了。

冲泡黄山毛峰的水温:

1、沸水的温度一般高于95℃,高于95℃的水温会把山毛峰茶叶中的维生素、氮基酸类等营养成份破坏,增加一些有害物质,令泡出的茶水有点苦涩味哦。

2、如果水温过低,这里说的过低时低于70℃,冲泡黄山毛峰水温过低就很难让茶叶中的营养物质溶出!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根本无法品尝到真正的黄山毛峰。

因此,冲泡黄山毛峰水温最好在84度!才能泡出色、香、味、形俱全的黄山毛峰茶。

黄山毛峰的泡法

1、准备茶杯:

冲泡黄山毛峰,宜选用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先用温水烫洗一遍茶杯,以起到清洁消毒的作用。

2、投放茶叶:

如果是使用玻璃杯冲泡黄山毛峰,每杯可投放大约2克左右的黄山毛峰茶叶,这样冲泡出来的黄山毛峰茶浓淡相宜。

3、浸润:

往玻璃杯里倒入适量适温的沸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浸泡大约3分钟。

4、冲泡:

再注入适量约为80度-90度左右的沸水至杯子的七八分满,冲泡大约50秒即可品饮。冲泡不同的茶,需要用不同的水温。黄山毛峰嫩度很高,应使用80℃-90℃的开水冲泡。

西湖龙井用多少度的水来泡 2020西湖龙井用多少度的水来泡


通常泡龙井茶的水温75度—85度最佳。千万不要用100度沸腾的水,因为龙井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所以茶叶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热的水导致茶叶滚坏,影响口感。半时,就可以续水了,冲泡的时间,是要随冲泡次数而增加。

冲泡西湖龙井茶的水温:

想泡出一杯好的龙井茶,需要注意冲泡龙井茶的水温。不要用100°的开水来冲泡龙井茶,龙井是没有经过发酵的的茶叶,其本身比较娇嫩,用开水冲泡的话,会把茶叶的营养成分给破坏掉了,而且冲出来的茶有一股子的苦味,影响了口感,宜选择75℃—85℃温度来冲泡,这样冲泡出来的才有味道。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

1、用刚烧的开水温杯,用茶匙从茶叶罐里取适量茶叶(一般一次放5-7g,根据个人口味而定)放入玻璃杯中。

2、待开水凉至85度左右,高提水壶,冲入适量的水,已覆盖所有茶叶为佳。

3、温润茶芽: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摇香30秒左右,手捧玻璃杯,朝一个方向轻轻摇动玻璃杯,让茶叶湿润均匀受热。

4、用开水温过杯,倒出水,再投放茶叶,再用悬壶高冲法注入开水至九分满。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

5、品饮:杯中茶水喝到一半时,就可以续水了,冲泡的时间,是要随冲泡次数而增加。

武汉伏虎山卓刀泉 用此泉水烹煮茶,口味甘醇,清香怡人


武汉伏虎山卓刀泉

卓刀泉位于武汉东湖景区的一座小山上。这座小山从远处眺望仿佛一只青虎卧于其间。山脚有一古庙,卓刀泉就在古庙的前院。泉口呈球台形,泉眼四周围由三层石条砌筑。井泉深度为10米左右,泉水纯净清亮,冬温夏凉,用此泉水烹煮武汉磨山新茶,口味甘醇,清香怡人。相传,长饮此井泉水,能起到除病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明初楚藩昭王曾为此井泉修建过井台、围栏和亭阁,如今亭已倾废,只有井台与井栏尚存,井石上还依稀可见“卓刀泉”样字。古庙是因泉而建,并由泉而命名。据碑文记载,此庙在清初时毁于兵灾之中,又子咸丰八年(1858年)重建,1916年翻修。现庙内尚有大殿、禅堂、客室、桃园阁等。

现存于庙中的石碑上有关于卓刀泉的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而夏铡,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卓刀泉名字的来历与三周的关羽有关。相传在赤壁大战前夕,关羽按照军师诸葛亮的命令率军队途经此地,时值盛夏,士兵们干渴难忍,关羽命人在四周寻找水源,却没有任何收获。一位银须老者告诉关羽:“这里原本林茂水丰,但一个老虎精把这里所有的水源都毁了。老百姓为了祈水,不得不送上童男童女供老虎精享用”。话刚说完,狂风四起,一白额金睛的老虎扑过来。关羽立刻操起青龙偃月刀,大刀化为一条青龙,与老虎精展开搏斗。老虎精被打败了,并化为一座石头山,青龙又变大刀,回到关羽手中。关羽以刀卓地,就在大刀卓地之处,冒出涓涓清泉。这突然冒出的清泉解了饥渴,使将士们士气大振。临行前,关羽用刀蘸上泉水,然后洒在石头山上,石头山立刻绿树丛生,一片青翠。后人就把此泉命名为卓刀泉,并在泉畔修建了卓刀泉庙,把白虎精化成的山叫做伏虎山。有诗曰:“青龙降虎关云长,甘醇还数卓刀泉。”

大佛龙井用多少度的水来泡 关于大佛龙井用多少度的水来泡


大佛龙井80度水温冲泡,准备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约200ml),置入适量适温的开水后,投入适量大佛龙井茶叶。静待大佛龙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赏茶叶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态,2-3分钟即可饮用。

大佛龙井的介绍:

大佛龙井选用高山无公害良种茶园的幼嫩芽叶,经摊放、杀青、摊凉、辉干、分筛整形等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色泽绿翠匀润,香气嫩香持久、略带兰花香,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在回山镇、镜岭镇、沙溪镇、天姥山比较著名,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倾情歌颂了天姥山的不凡气势。千百年来,知道天姥山的人很多,但知道天姥山产名茶的切并不多。天姥峰龙井制作原料产于天姥山,高度800米左右的云雾之地,其外形扁平光滑、气味清香淡雅,滋味鲜爽回甘。冲泡时叶内藏珠。内涵茶多酚16.3%左右,营养价值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可称做大佛龙井之最。

大佛龙井制作过程:

大佛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俗语道:大佛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一斤大佛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叶,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大佛龙井。

1、青叶采摘:大佛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大佛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大佛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其次大佛龙井的采摘也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大佛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叶,故极为名贵。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2厘米。

2、鲜叶摊放: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大佛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高级大佛龙井的炒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大佛龙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9、收灰:炒制好的大佛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大佛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大佛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经过以上工序炒制的大佛龙井,形状扁平光滑,色泽嫩黄似糙米色,汤色碧绿清莹,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又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