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名泉 杭州玉泉“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

发布时间 : 2019-12-19
翠泉绿茶 泉水泡绿茶 金泉柳茶叶

翠泉绿茶。

杭州玉泉

玉泉池呈长方形,长约13米,宽约9米,深约3米,清亮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清澈明亮。相传在南齐建国前,有一个名为昙超的和尚在玉泉开山筑庵,却没有水源。一天,昙超偶遇神人,请求神人解决寺内缺水的问题,神人在抚掌之后就有泉水汩汩胃出,因此玉泉又被称为抚掌泉。自宋代,玉泉池开始放养数百条十斤重的大鱼。有古诗为证:“寺古碑残不记年,池清景媚且留连。金鳞惯爱初斜日,玉乳长涵太古天。投饵聚时霞作尾,避人深处月初弦。还将吾乐同鱼乐,三复庄生濠上篇”。玉泉观鱼的景观数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所以“玉泉鱼跃”也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在宋代的时候,有人题有一副楹联,刻在了池胖的亭柱上:“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董其昌也题联道:“鱼有化机参活泼;人无俗虑悟清凉。”著名的古珍珠泉位于玉泉西侧内园中,古珍珠泉泉池呈长方形,约3平方米见方。泉水清澈见底,当游人用脚蹬地时,池内就会冒出一串一串的小水泡,如串串珍珠。穿过珍珠泉圆洞门,就会见到一个造型别致的庭院,玉泉的另一姐妹泉——晴空细雨泉就位于这里。晴空细雨泉又名法雨泉。关于名字,有关志书上记载为:“泉眼上涌,浮激波面,滴滴作雨状,每斜风疏点,游人或惊雨而去”。这是因为泉水下面的泉眼非常细小,且分布得十分紧密,在阳光的照映下,犹如纷纷坠落的雨点。有诗句将这一景观描绘为:耳边曾未闻渐淅,眼底辄复看蒙蒙。

经现代科学方法证明,玉泉水的成因与它所处的地质、水文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在玉泉至灵隐寺之间,存在一个呈巨大洪积扇的良好透水岩层,这个岩层形成于距今约50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期,当大气降雨和地表溪流从桃源岭、北高峰、天竺山等三面向玉泉一带汇流到达谷口洪积扇顶部时,绝大部分地表水经渗透成为地下水。地下水沿着倾斜地形,最终涌出地表,就形成了玉泉。由于玉泉附近的洪积层孔隙与大气相通,使空气经由孔隙溶解在地下水中,当地下水涌出地面时,因为压力的改变使气体从水中释放出来,这就形成了许多雾状的气泡,而这些气泡在晴日里看得特别清晰,这就是晴空细雨泉的由来。如果人们用脚踩地,震动作用加速了气泡的喷出,就形成了古珍珠泉。其实,玉泉、古珍珠泉、晴空细雨泉,同属于一个地下水体,只是涌出成泉的地段不同而已。

玉泉的传说相传

很久以前,钱塘江口有一条“天开河”,深不见底,里面住着一条疾恶如仇、本领超强的草龙。一天,草龙为了搭救被官府欺压的百姓,被射伤了右眼。草龙不得不忍痛回到了天开河,发誓要报此血仇。那时候,在杭州清涟寺里有一位医术高明的老和尚。草龙便幻化为一黑脸大汉前去求医。老和尚见黑脸大汉的眼伤后怀疑是搭救百姓的人,在他巧妙盘问下,草龙道出了实情。老和尚为了报答皇上的建寺之恩,决定智擒草龙,哄骗草龙只有在为寺院凿开一个泉眼后才为他治伤。就在草龙凿泉眼的过程中,老和尚用佛前供奉的玲珑石扣压在泉眼上,将草龙镇压在地下,从此清涟寺就有了一眼千古不涸的清泉。民间传说中还说古珍珠泉是草龙的左眼所化,晴空细雨泉是草龙的右眼所化。

cy316.cOM编辑推荐

泡茶名泉西湖的泉群介绍


西湖的泉群

水乐洞泉。水乐洞位于石屋洞西侧的栖霞岭下,被认为是西湖溶洞中景致最为奇特的一个喀斯特岩洞。水乐洞长达60多米,右洞口向左斜,左洞口便是一方形的泉池,从洞深处潜流而出的地下泉水从此涌出,从未停息。泉水激打着两侧的石壁,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如在水中奏乐。水乐洞泉旁还有一处名为石鼓的岩石,之所以称之为石鼓,是因为以石头轻轻敲打之,就会听见咚咚的鼓声。跨过泉池上的石梁进入洞内,就会发现洞中非常开阔,摆设各类的石桌石凳,是一个品茶、小憩的好地方。

六一泉。此泉位于孤山南麓,六一泉池呈方形,六一泉的旁边有一青瓦翘角的小亭,名为六月亭,又称半壁亭。亭中原有亭联:“湖两山孤,此处有泉可漱也;天一生六,先生自号无说乎”。亭内岩壁呈浅洞窟。诗人苏东坡首任杭州通判时,经六一居士欧阳修介绍,结识了住在此处的西湖高僧惠勒,两人朝夕往来,谈诗论文,结为莫逆之交。六一泉也因这一段友情而声名远扬。泉池面积约2平方米,池中有迷人的睡莲,泉水清凉甘洌。苏东坡为了怀念前贤,在寺旁结庐为庵,并在山石下开凿一池,引来清泉,命名六一泉,以此纪念欧阳修,并亲撰《六一泉铭》,刻在泉旁岩石上。 从鼓楼大井巷上山,在巷右首可以看到“吴山第一井”的刻石,其后就是五眼水井,此井是八泉中最为出名的大井。此井之水源自吴山,经岩层多次过滤之后汇聚而成。由于不受江湖之流的污染,水质明净清澈,前人认为其水品为钱塘第一。据宋《梦梁录》及明《西湖游览志》记载,此井的开凿者是呈越国的韶国师,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杭城大旱,市内井泉全部枯涸,只有此井例外,从此井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但井中之承却不减不涸。明代洪武年间,参政徐本将一块刻有“吴山第一井”的石碑立于井旁,石碑上对上述事件进行了记载。

泡茶名泉 泗水泉林“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


泗水泉林

从地质结构上看,泅水泉林一带多为石灰岩层和砂岩层,且断裂结构非常良好,地下水通过石灰岩的溶隙及砂岩断层,在陪尾山麓涌出,形成一片大型的岩溶裂隙泉群,最高涌泉流量每昼夜可达672万吨。据《泗水县志》记载,明代名流墨客的文章词赋中就曾赞叹此泉群清泉遍布,密如树林:“泉林”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泅水泉林泉水的涌出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从地面涌出,有的由内突然喷出,有的是从隙缝中溢出。泉水与溪流相互连接,溪流又穿插在泉群之中,泉水叮咚有声,是从隙缝中溢出。泉水与溪流相互连接,溪流又穿插在泉群之中,泉水叮咚有声,有的泉流如珍珠般闪闪发光,有的泉流又似片片飞落的雪花。泉林之中,有由泉漉汇集而成的深潭,也有自然流淌的溪流。潭水清澈可见,其上倒映着云彩;溪流汩汩前进,意味隽永。

泗水泉林与济南泉群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泗水泉林也被人们称颂为“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有名的泉被分成三个泉群,意想不到的是其泉名也叫做趵突、黑虎、珍珠等。按照名泉的涌水量的大小米分,大型泉有黑虎、响水、趵突、淘米、珍珠、石缝、璃泉等7处,中小型的数量就非常多了。泉林各泉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趵突泉从石渎中涌出水面,被描述为“有若人之搏而涌激”,涌出之时波浪翻滚,汹涌激荡。黑虎泉犹如一只出谷的猛虎,啸声震天,声势浩荡,气势雄壮。珍珠泉泉池底不时涌出银白色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气泡,恰如珍珠抛出明镜,“有若雾之散于水面”。红石泉被描绘为“有若腥血之涂石者”,因为泉林一带有很多赤铁矿,当泉水从含有赤铁矿的岩石裂隙中涌出时,从远处看去,就如一潭碧血。双睛泉从石壁的两个圆洞中分别喷出,恰似一双晶莹明亮的眼睛。泉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古今闻名。早在北魏时期,就在主泉处修建了一座源泉祠。在宋代,又在陪尾山建造了泗水神庙。明代万历年间,泗水先后建成三坊、六亭和泉林寺。自清康熙、乾隆时期,泉林的闻名达到了鼎盛时期,修建了很多馆阁亭榭,留下了很多诗词和故事。

乾隆诗词

乾隆皇帝游览泗水泉林的次数达9次之多,而且每次都留下了“御制诗文”,仅题诗就达到了149首。乾隆在观赏泗水泉林的急流时,想起古籍上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孔子来到泗水泉林,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泉水后,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之叹。乾隆皇帝于是在陪尾山竖立一个石碑,上面镌刻着“子在川上处”五个大字。此外,乾隆皇帝还在山下竖立了一个巨型御碑,上面刻有他亲笔题书的两首七律。地方官吏为了给皇帝游览提供方便,在泉林附近修建了行宫、致本斋、御桥、石船浮槎、圣居、横云馆、古荫堂、红雨堂、镜澜榭等馆阁亭榭。

泡茶名泉太原晋祠三泉难老泉被誉为晋阳第一泉


太原晋祠三泉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悬瓮山麓,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泉水包括难老、善利、鱼沼这三泓清泉。在晋祠园林信步之时,随处可见殿下的泉水,路边清澈的溪水,细细潺潺的石涧,让数百间古建筑犹如建在碧波之上。

传说,晋祠泉水是由水母柳氏留于世间的泉水。柳氏嫁到古塘村(晋祠所在地的古地名)之后,经常遭到婆母的虐待。当地非常缺水,婆母就命令她每日从远处挑水到家。而且到家后,婆母只留前桶水,而将后桶水泼掉。一日,柳氏路遇一位老翁,这位老翁向柳氏讨水给白马饮用,尽管柳氏已经很疲惫,但还是慷慨允诺。谁知道,这位老翁只要前桶的水。柳氏虽然有难言之苦,但仍然将水送给老翁,白马一口气将水饮个精光。柳氏助人为乐的行为让老翁非常感动,于是就把手中的马鞭子赠给了柳氏,并告诉她,这是二龙吐水鞭,只要把鞭子插进水瓮,需要的时候一提鞭子,水就会填满水瓮,但切不可在用水时抽出鞭子。柳氏一试,果然水随鞭升。三天过去了,婆母见媳妇一次也来去挑水,但瓮里的水却是满满的。婆母仔细一看,发现瓮中有一条马鞭子,于是就抓鞭在手,要打儿媳妇。谁知鞭子刚被抽出瓮外,清水就立刻顺着瓮口涌泻而出。顿时水波滔滔,大水冲走了恶婆婆,但这也危及到全村人的生命财产。柳氏见此情景,毅然用坐垫盖住瓮口,自己坐在上面压住流水。大水被压住了,只有少量的清水从垫下溢流出来,村庄变得安全,但柳氏自此却再也没有从瓮上站起来,这就是关于晋祠泉水的传说。古代的人们为Ir祀奉晋源水神,就在难老泉的西侧修建了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在水母楼的下面,就供奉着一尊镏金的水母神像,以来纪念柳氏。

晋水河的源泉就是难老泉、善利泉和鱼沼泉这晋祠三泉。难老泉被誉为晋阳第一泉,是取自《诗经》中的文句“永锡难老”而命名,它和晋祠内的侍女像、周柏并称为晋祠三绝。难老泉的出露在晋祠内圣母殿石侧,泉水涌出后,经过汇水池的十孔涵洞而流泄在外,又分为南北两渠向东流人汾河,并在晋祠内多处地点汇积为潭。晋祠主殿前的大池,就是难老泉所汇而成,池的西侧有一石雕龙首,清泉根据此处泻入池中。难老泉口的上面,有一座八角攒尖顶的泉亭,它与北侧的善利泉相对称。这个亭子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有明末傅山所书“难老”二字的立匾。善利泉,在难老泉的左侧,泉流萦回,素有“小江南”之美誉,为晋祠风景平添几分秀雅。鱼沼泉的特色是在沼上架有一桥,名叫飞梁,该桥特殊的形制让它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泡茶名泉“庐山玉帘泉与聪明泉” 景观奇绝


在庐山金轮峰下,有一泉瀑从40米高的悬崖飞泄直下,如一巨大的玉帘注入深潭,这就是玉帘泉。玉帘泉的与众不同之处不是因为窜崖倾注,也不是因为贴崖湍流,而是因为在悬崖之上能够轻扬而下,高数十米,宽二三米,犹如半空中垂下的巨幅水晶珠帘。在阳光的照映下,玉帘泉中间出现一弧光圈,碧如玉块,然后又散为五色莹晕,景观奇绝。

更蔓令人惊奇的是泉水的声音悠扬宛转,仿佛在玉帘之内,有人在弹拨,扣人心弦,如醉如痴。所以被人描绘为:“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占人留下了很多诗篇咏叹玉帘泉。如潘末在《游庐山记》中写道:“悬瀑如散丝,随风悠扬,堕潭无声,最为轻妙”。邵长蘅也著有《玉帘泉记》。以前,苏轼把三峡涧、青玉涧诺瀑当做庐山最好景致,其实都不如玉帘泉壮美。玉帘泉的闻名与大书法家玉羲之是密切相关的。据《星子县志》及《庐山志》载,王羲之任浔阳太守期间(今江西九江),曾游览庐山之南,解职后居家金轮峰下。

东晋成康六年(340年),他在金轮峰下的玉帘泉附近修建了一座别墅,经常在此观赏飞泉流韵。泉瀑落深潭,潭前有个可容十余人的天然石洞,被称为羲之洞,洞口有石屋残迹,相传这就是王羲之曾经读书写字的地方。潭水流入石镜溪,宋代著名诗人王十朋的《石镜溪》对石镜溪进行了咏叹:“山上有镜石为台,云雾深藏未肯开。别有一溪清似镜,不须人为拂尘埃”。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称赞为“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人们认为王羲之书法成就与玉帘泉及诸山水的陶冶是分不开的。“飞珠满月纹绡坠,别有溪花涧草香”。可见玉帘泉的魅力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影片《庐山恋》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周筠为了验证耿桦对她的爱情,和耿华来到庐山聪明泉边,将刻在石碑上的诗句念了出来:一勺如琼浆,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为了表达两人天长地久的爱情,特意用长柄竹简一勺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为了表达两人天长地久的爱情,特意用长柄竹简一勺勺地畅饮聪明泉水。

庐山的确有一眼聪明泉,位于庐I JJ西北麓的晋代占刹东林寺内。聪明泉泉池约一米见方,泉水晶莹清澈,从岩石的隙缝之间汩汩流出。泉旁的石碑上镌刻着“聪明泉”三个遒劲有力的隶体大字。碑下面刻有唐代大诗人皮日休所著的聪明泉诗。

泉边用青石铺地,游人站在青石板上,俯首观泉,就会发现自己的身影伴随着翠竹、青松、蓝天、白云一齐倒映在清澈明亮的泉水里,令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泉水泡茶名泉 怀远白乳泉 “泉在荆山下,色白而 甘”


怀远白乳泉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泉水的色泽十分看重,有不少名泉都是根据泉水的颜色来命名的,如位于安徽省怀远县城南郊的白乳泉。白乳泉出露在荆山北麓,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非常难得的宜茶之水。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采获一块十分罕见的璞玉,并将其敬献给国王。因宫中玉工分辨不清,卞和先后以欺君之罪被厉王和武王砍去双足。文王即位之后,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痛哭。文王被其感动,命玉匠剖璞,最后获得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传说卞和的眼泪将石头冲出一个坑来,白乳泉就是从这个坑中流出。那么,这个泉坑和白乳泉是如何形成的呢?荆山是在岩浆的侵入作用下而形成的一座山体,山体在岩浆的冷凝过程中及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在内外地质引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的节理和断 裂,泉坑就是在三组密集中的节理交汇处发良而成。大气降水顺岩体的节理和 风化裂隙渗入到地下,然后沿着断裂层 汇人泉坑,形成泉水。

泉水从石隙中流出,汇集在口径约l米的石坑中,泉水清澈透明,似乎与其泉名不相符合。据文献记载,宋代大 文学家苏东坡和其子来白乳泉游览并考察,品尝泉水,并写有《游涂山荆山记 所见》,诗中有“牛乳石池漫”之句,诗中还有注解:“泉在荆山下,色白而 甘”。可见,苏东坡所见到的泉水的颜 色的确色白如乳。这也说明,古人命泉 确有水色依据。那么,如今的白乳泉水为何是无色透明的呢?

根据对泉水颜色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地下水确实会呈现某种颜色,这是由于水巾含有某种有颜色的离子或含有较多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分布在白乳泉周围的花岗岩一类(白岗岩)的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转化为白色的高岭土。在大雨的侵袭下,高岭土中的细小颗粒悬浮在水中,随水流进入地表河流,或渗透到地下。在地层的过滤作用下,这种悬浮物质又被分离出来,所以涌人泉坑的水叉变为透明无色的。但也有一些距地表较近和泉口相通的宽大裂隙,可将未经过滤的地下水直接输入泉口,这样的泉水就混浊发白。这可能就是苏东坡所记白乳泉“牛乳石池漫”的形成机理。据居住白乳泉畔已有数十年的老人介绍,白乳泉平时是清澈透明的,碰到下雨就会涌乳,特别是雨势较大时,其涌水量增大,色泽发白。此外,该泉的涌量因季节和雨水的充沛与否而不同,在于旱年份还会出现断流的现象。老人的长期观察和宋代苏东坡的记叙,说明古人对此泉的命名无误,白乳泉确能涌“白乳”。 白乳泉风景

白乳泉后靠金山,前临淮河,东与禹王庙一水相隔,西与卞和洞毗邻。泉的左边建有望淮楼,登楼远眺,壮美之景收于眼中,应对了楼上楹联所云:“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台邀明月饮高楼”。泉的右侧是双烈祠,双烈就是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和程良。祠上建小亭座,名为半山亭,站在亭中可俯瞰整个怀远城。这里峰峦叠嶂,芳草萋萋,古榆参夭,柏林似海,景色十分的秀丽清幽。1965年,郭沫若亲笔为白乳泉、望淮楼题名,笔力遒劲,字迹雄浑,为整个景区增色不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