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泡茶名泉 怀远白乳泉 “泉在荆山下,色白而 甘”

发布时间 : 2019-12-19
泉水泡绿茶 翠泉绿茶 金泉柳茶叶

泉水泡绿茶。

怀远白乳泉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泉水的色泽十分看重,有不少名泉都是根据泉水的颜色来命名的,如位于安徽省怀远县城南郊的白乳泉。白乳泉出露在荆山北麓,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非常难得的宜茶之水。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采获一块十分罕见的璞玉,并将其敬献给国王。因宫中玉工分辨不清,卞和先后以欺君之罪被厉王和武王砍去双足。文王即位之后,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痛哭。文王被其感动,命玉匠剖璞,最后获得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传说卞和的眼泪将石头冲出一个坑来,白乳泉就是从这个坑中流出。那么,这个泉坑和白乳泉是如何形成的呢?荆山是在岩浆的侵入作用下而形成的一座山体,山体在岩浆的冷凝过程中及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在内外地质引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的节理和断 裂,泉坑就是在三组密集中的节理交汇处发良而成。大气降水顺岩体的节理和 风化裂隙渗入到地下,然后沿着断裂层 汇人泉坑,形成泉水。Www.cy316.cOm

泉水从石隙中流出,汇集在口径约l米的石坑中,泉水清澈透明,似乎与其泉名不相符合。据文献记载,宋代大 文学家苏东坡和其子来白乳泉游览并考察,品尝泉水,并写有《游涂山荆山记 所见》,诗中有“牛乳石池漫”之句,诗中还有注解:“泉在荆山下,色白而 甘”。可见,苏东坡所见到的泉水的颜 色的确色白如乳。这也说明,古人命泉 确有水色依据。那么,如今的白乳泉水为何是无色透明的呢?

根据对泉水颜色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地下水确实会呈现某种颜色,这是由于水巾含有某种有颜色的离子或含有较多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分布在白乳泉周围的花岗岩一类(白岗岩)的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转化为白色的高岭土。在大雨的侵袭下,高岭土中的细小颗粒悬浮在水中,随水流进入地表河流,或渗透到地下。在地层的过滤作用下,这种悬浮物质又被分离出来,所以涌人泉坑的水叉变为透明无色的。但也有一些距地表较近和泉口相通的宽大裂隙,可将未经过滤的地下水直接输入泉口,这样的泉水就混浊发白。这可能就是苏东坡所记白乳泉“牛乳石池漫”的形成机理。据居住白乳泉畔已有数十年的老人介绍,白乳泉平时是清澈透明的,碰到下雨就会涌乳,特别是雨势较大时,其涌水量增大,色泽发白。此外,该泉的涌量因季节和雨水的充沛与否而不同,在于旱年份还会出现断流的现象。老人的长期观察和宋代苏东坡的记叙,说明古人对此泉的命名无误,白乳泉确能涌“白乳”。 白乳泉风景

白乳泉后靠金山,前临淮河,东与禹王庙一水相隔,西与卞和洞毗邻。泉的左边建有望淮楼,登楼远眺,壮美之景收于眼中,应对了楼上楹联所云:“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台邀明月饮高楼”。泉的右侧是双烈祠,双烈就是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和程良。祠上建小亭座,名为半山亭,站在亭中可俯瞰整个怀远城。这里峰峦叠嶂,芳草萋萋,古榆参夭,柏林似海,景色十分的秀丽清幽。1965年,郭沫若亲笔为白乳泉、望淮楼题名,笔力遒劲,字迹雄浑,为整个景区增色不少。

精选阅读

泡茶名泉西湖的泉群介绍


西湖的泉群

水乐洞泉。水乐洞位于石屋洞西侧的栖霞岭下,被认为是西湖溶洞中景致最为奇特的一个喀斯特岩洞。水乐洞长达60多米,右洞口向左斜,左洞口便是一方形的泉池,从洞深处潜流而出的地下泉水从此涌出,从未停息。泉水激打着两侧的石壁,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如在水中奏乐。水乐洞泉旁还有一处名为石鼓的岩石,之所以称之为石鼓,是因为以石头轻轻敲打之,就会听见咚咚的鼓声。跨过泉池上的石梁进入洞内,就会发现洞中非常开阔,摆设各类的石桌石凳,是一个品茶、小憩的好地方。

六一泉。此泉位于孤山南麓,六一泉池呈方形,六一泉的旁边有一青瓦翘角的小亭,名为六月亭,又称半壁亭。亭中原有亭联:“湖两山孤,此处有泉可漱也;天一生六,先生自号无说乎”。亭内岩壁呈浅洞窟。诗人苏东坡首任杭州通判时,经六一居士欧阳修介绍,结识了住在此处的西湖高僧惠勒,两人朝夕往来,谈诗论文,结为莫逆之交。六一泉也因这一段友情而声名远扬。泉池面积约2平方米,池中有迷人的睡莲,泉水清凉甘洌。苏东坡为了怀念前贤,在寺旁结庐为庵,并在山石下开凿一池,引来清泉,命名六一泉,以此纪念欧阳修,并亲撰《六一泉铭》,刻在泉旁岩石上。 从鼓楼大井巷上山,在巷右首可以看到“吴山第一井”的刻石,其后就是五眼水井,此井是八泉中最为出名的大井。此井之水源自吴山,经岩层多次过滤之后汇聚而成。由于不受江湖之流的污染,水质明净清澈,前人认为其水品为钱塘第一。据宋《梦梁录》及明《西湖游览志》记载,此井的开凿者是呈越国的韶国师,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杭城大旱,市内井泉全部枯涸,只有此井例外,从此井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但井中之承却不减不涸。明代洪武年间,参政徐本将一块刻有“吴山第一井”的石碑立于井旁,石碑上对上述事件进行了记载。

泡茶名泉 泗水泉林“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


泗水泉林

从地质结构上看,泅水泉林一带多为石灰岩层和砂岩层,且断裂结构非常良好,地下水通过石灰岩的溶隙及砂岩断层,在陪尾山麓涌出,形成一片大型的岩溶裂隙泉群,最高涌泉流量每昼夜可达672万吨。据《泗水县志》记载,明代名流墨客的文章词赋中就曾赞叹此泉群清泉遍布,密如树林:“泉林”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泅水泉林泉水的涌出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从地面涌出,有的由内突然喷出,有的是从隙缝中溢出。泉水与溪流相互连接,溪流又穿插在泉群之中,泉水叮咚有声,是从隙缝中溢出。泉水与溪流相互连接,溪流又穿插在泉群之中,泉水叮咚有声,有的泉流如珍珠般闪闪发光,有的泉流又似片片飞落的雪花。泉林之中,有由泉漉汇集而成的深潭,也有自然流淌的溪流。潭水清澈可见,其上倒映着云彩;溪流汩汩前进,意味隽永。

泗水泉林与济南泉群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泗水泉林也被人们称颂为“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有名的泉被分成三个泉群,意想不到的是其泉名也叫做趵突、黑虎、珍珠等。按照名泉的涌水量的大小米分,大型泉有黑虎、响水、趵突、淘米、珍珠、石缝、璃泉等7处,中小型的数量就非常多了。泉林各泉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趵突泉从石渎中涌出水面,被描述为“有若人之搏而涌激”,涌出之时波浪翻滚,汹涌激荡。黑虎泉犹如一只出谷的猛虎,啸声震天,声势浩荡,气势雄壮。珍珠泉泉池底不时涌出银白色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气泡,恰如珍珠抛出明镜,“有若雾之散于水面”。红石泉被描绘为“有若腥血之涂石者”,因为泉林一带有很多赤铁矿,当泉水从含有赤铁矿的岩石裂隙中涌出时,从远处看去,就如一潭碧血。双睛泉从石壁的两个圆洞中分别喷出,恰似一双晶莹明亮的眼睛。泉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古今闻名。早在北魏时期,就在主泉处修建了一座源泉祠。在宋代,又在陪尾山建造了泗水神庙。明代万历年间,泗水先后建成三坊、六亭和泉林寺。自清康熙、乾隆时期,泉林的闻名达到了鼎盛时期,修建了很多馆阁亭榭,留下了很多诗词和故事。

乾隆诗词

乾隆皇帝游览泗水泉林的次数达9次之多,而且每次都留下了“御制诗文”,仅题诗就达到了149首。乾隆在观赏泗水泉林的急流时,想起古籍上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孔子来到泗水泉林,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泉水后,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之叹。乾隆皇帝于是在陪尾山竖立一个石碑,上面镌刻着“子在川上处”五个大字。此外,乾隆皇帝还在山下竖立了一个巨型御碑,上面刻有他亲笔题书的两首七律。地方官吏为了给皇帝游览提供方便,在泉林附近修建了行宫、致本斋、御桥、石船浮槎、圣居、横云馆、古荫堂、红雨堂、镜澜榭等馆阁亭榭。

泡茶名泉“庐山玉帘泉与聪明泉” 景观奇绝


在庐山金轮峰下,有一泉瀑从40米高的悬崖飞泄直下,如一巨大的玉帘注入深潭,这就是玉帘泉。玉帘泉的与众不同之处不是因为窜崖倾注,也不是因为贴崖湍流,而是因为在悬崖之上能够轻扬而下,高数十米,宽二三米,犹如半空中垂下的巨幅水晶珠帘。在阳光的照映下,玉帘泉中间出现一弧光圈,碧如玉块,然后又散为五色莹晕,景观奇绝。

更蔓令人惊奇的是泉水的声音悠扬宛转,仿佛在玉帘之内,有人在弹拨,扣人心弦,如醉如痴。所以被人描绘为:“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占人留下了很多诗篇咏叹玉帘泉。如潘末在《游庐山记》中写道:“悬瀑如散丝,随风悠扬,堕潭无声,最为轻妙”。邵长蘅也著有《玉帘泉记》。以前,苏轼把三峡涧、青玉涧诺瀑当做庐山最好景致,其实都不如玉帘泉壮美。玉帘泉的闻名与大书法家玉羲之是密切相关的。据《星子县志》及《庐山志》载,王羲之任浔阳太守期间(今江西九江),曾游览庐山之南,解职后居家金轮峰下。

东晋成康六年(340年),他在金轮峰下的玉帘泉附近修建了一座别墅,经常在此观赏飞泉流韵。泉瀑落深潭,潭前有个可容十余人的天然石洞,被称为羲之洞,洞口有石屋残迹,相传这就是王羲之曾经读书写字的地方。潭水流入石镜溪,宋代著名诗人王十朋的《石镜溪》对石镜溪进行了咏叹:“山上有镜石为台,云雾深藏未肯开。别有一溪清似镜,不须人为拂尘埃”。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称赞为“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人们认为王羲之书法成就与玉帘泉及诸山水的陶冶是分不开的。“飞珠满月纹绡坠,别有溪花涧草香”。可见玉帘泉的魅力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影片《庐山恋》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周筠为了验证耿桦对她的爱情,和耿华来到庐山聪明泉边,将刻在石碑上的诗句念了出来:一勺如琼浆,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为了表达两人天长地久的爱情,特意用长柄竹简一勺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为了表达两人天长地久的爱情,特意用长柄竹简一勺勺地畅饮聪明泉水。

庐山的确有一眼聪明泉,位于庐I JJ西北麓的晋代占刹东林寺内。聪明泉泉池约一米见方,泉水晶莹清澈,从岩石的隙缝之间汩汩流出。泉旁的石碑上镌刻着“聪明泉”三个遒劲有力的隶体大字。碑下面刻有唐代大诗人皮日休所著的聪明泉诗。

泉边用青石铺地,游人站在青石板上,俯首观泉,就会发现自己的身影伴随着翠竹、青松、蓝天、白云一齐倒映在清澈明亮的泉水里,令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泉岗辉白是如何采制的?泉岗辉白的采摘与制作


泉岗辉白,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绿茶,是一款产自山高雾多经传统炒制而成的浙江茗茶。因其纯手工炒制,较好地保留茶叶原先的外形与味道,具有降肝火、去口臭、促消化等功效。那么,泉岗辉白是如何采制的?一起来看看吧。

采摘

一、泉岗辉白的采摘标准

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鲜叶,采摘标准要求严格,上档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初展,普通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初展。鲜叶采回后,要进行挑选,达到芽叶洁净、大小匀嫩整齐。然后分级分档摊放,分档加工。

二、泉岗辉白的制作工艺

1、杀青:杀青的锅温为200~2200C,每锅投叶量约为1.5~1.7千克,采用竹筷叉翻炒,多闷少抛,时间为8~9分钟。

2、初揉:初揉时将杀青叶趁热用双手滚揉,揉至有粘手感即可,时间为2~3分钟。

炒制

3、初烘:初烘时将揉叶解块后,用冲(形似烘笼,当地俗称“冲”)在炭火中烘焙,温度约900C,烘至叶色转暗,不沾手即可下烘。再复揉2~3分钟。

4、复烘:解块后再复烘,温度约600C,时间10~12分钟。

炒制

5、炒二青:炒二青用斜锅,锅温为1200C左右,每锅投叶量为2.5~3千克复烘叶,用双手推炒,炒到外形略圆并能分开为止,时间约为30~35分钟。

6、辉锅:辉锅是形成辉白茶外形特征的一道关键工序,在斜锅内进行,每次投叶量为两锅二青叶,锅温前期略高,为1000C左右,后期逐渐降至30~400C,方法是用双手轻轻推炒,时间需3~4小时,一直炒到茶叶外形盘花卷曲,辉白起霜,即制成毛茶。然后稍经摊凉,筛去茶末,拣作黄片、杂物等,再用铁皮箱密封贮放。

以上就是泉岗辉白的采摘与制作啦,每一步都很重要,但对外形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在辉锅这一步。

桂平乳泉 用乳泉水冲泡出的茶水香味醇厚和甜爽


桂平乳泉

“花罅石,花罅石。乳泉水,西山茶。此话不与俗人讲,俗人听了要出家”。

这是桂平县一首赞美乳泉的茶谣。乳泉位于西山,西山距离县城有l公里远,是一座呈西高东低的浑圆状的花岗岩山体,好像是一道横亘在桂平县城西的巍峨天蟑。乳泉的出露处在龙华寺的左侧。在一块巨石的上面,有棵裸露根须的奇妙大树,它盘根错节地长在巨石上,赭红色的树根宛若碗口一般粗,直伸于地下。巨石的底下有古人书写的“乳泉”二字。泉池的深和阔均为I米有余,池中的碧泉清澈见底。泉水冬天不枯,夏天不溢,水量保持稳定。根据《浔州府志》的记载,这口清泉是“清洌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

让人感觉奇怪的是,桂平乳泉所呈现的白色并非是泉水中含有某种矿物质成分而造成的颜色,而是因为在水中的极细小气泡和地下水一起出露时,在地表所呈现给人的一种可视感。那么这种构成乳汁的气泡究竟是何种气体呢?答案是惰性气体氧。然而这种惰性气体 氧是如何进入泉水中呢?原来桂平西山是孕育乳泉的山脉,它也是广西中部龙山山脉的一部分,是由中生代花岗岩 所构成,这种岩体的裂隙交错且纵横连通,容易让大气降水在裂隙中渗入与流动,形成裂隙含水层。而且桂平西山年降雨量较高,能够保证乳泉有源源不断的补给水源。花岗岩体富含放射性元素铀,而铀经过一系列裂变,就能产生惰性气体氡。一部分氧气溶入水中,而另 一部分氧气就存留在岩隙壁上。当发生适宜的自然条件时,裂隙壁中的氡就会进人流动的地下水中,形成气水混合物进行泄喷,让泉水开始跳珠走沫,呈现 出“色白如乳”的“汁”液。但因为只能生成有限的氡量,而且不能连续地进入地下水中,所以“喷汁”的时间较 短,一般仅为几分钟或数十分钟,且只是“有时发生”。

桂平乳泉的矿物质丰富,喝起来给人清淡爽口、甘酵怡人之感,它是我国出口的天然优质软水之一。每到盛夏季节,乳泉泉边就备有竹筒,游客会舀一筒乳泉水,慢慢啜饮。西山乳泉的水温保持在20 ~ 22℃,当倒满一杯泉水后,轻轻地往里面投入一些硬币,水面能够高出杯沿二三毫米而却不能溢出。可见,乳泉水分子的密度高,表面张力大,因此用乳泉水冲泡出的茶水,就显得香味醇厚和甜爽。

泡茶泉水“庐山康王谷谷帘泉”名泉被茶界称为珠壁之美


1170年夏秋之交,南宋诗人陆游从 浙江山阴(今绍兴)出发,前往四川任 职。他将一路上的见闻以日记体的形式 著成一本游记,即著名的《入蜀记》。 书中记载了他对庐山康王谷谷帘泉的 描述:“前辈或斥水品以为不可信,水 晶固不必尽当,然谷帘卓然,非惠山所 及,则亦不可诬也”。这是他在看到当 地方志对庐山康王谷的谷帘泉水的评论后 的感慨,方志上的评论是“甘腴清冷,备 具众美”。谷帘泉也是唐代茶圣陆羽《茶 经》中评定的“天下第一水”。

康王谷的名称来源于楚康王,《星子县志》有记载:“昔始皇并六国,楚康王昭为秦将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康王谷位于庐山南山中部偏西,所以又名庐山垅,总长度达7公里,垅中涧流清澈见底,这让人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通往桃花源的那条小溪。康王谷距陶渊明故里仅5公里多,相传这里曾经是陶渊明晚年时所生活的地方。康王谷口位于星子观口,人垅之后可见到重叠的山岭和掩映的松林。沿着溪水行约5公里后,会发现地势变得豁然开朗,峡谷之中有朴实的村民生活在这里。康王谷中那条溪涧的源头,就是谷帘泉。谷帘泉源自大汉阳峰,从筲箕洼破空而出,流经枕石崖,并分成数十百缕,仿佛一幅玉帘悬挂在山中,玉帘隐隐绰绰,长达l70米。

谷帘泉在被陆羽认定为“天下第一水”后便声名四起。这使得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品水题字。如朱熹在《康王谷水帘》一诗中咏道:“采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敬谢古陆于,何年复来游?”北宋著名学者王禹傅也留下了“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仙。何当结茅室,长在水帘前”的诗句,还在《谷帘泉序》中写道:“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蔽雪之状,与井泉绝殊”。庐山的庐山云雾茶之所以闻名,就是因为这种茶在生长过程中因受到山中云雾长时间的滋润,使其叶肥壮嫩软,其香浓郁清香。所以庐山上的“云雾茶叶谷帘泉”,被茶界称为珠壁之美。

泉岗辉白什么时候出现?泉岗辉白的历史由来


泉岗辉白历史悠久,清朝时期由当地茶农创制,相关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清初的时候,产自浙江一个名叫前岗村的地方,那么,泉岗辉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泉岗辉白

泉岗辉白的历史由来

泉岗辉白主产于嵊县东北与上虞毗邻的前岗村,因所产成茶色泽绿翠起霜,故以“前冈辉白”名之。后改前冈为泉冈和平水珠茶一样,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唐宋时的浙江绿茶剡溪茶是制成团饼的,宋末明初改制成散茶,至于何时形成这种似圆非圆形状,尚未见确切记载。但茶学界多数认为浙江绿茶泉岗辉白要早于平水珠茶,就是说浑圆的平水珠茶是从似圆非圆的浙江绿茶泉冈辉白演变而来的。这样,浙江绿茶泉冈辉白的外形至少在清初已形成。清康熙、雍正年间,海禁大开,平水珠茶开始外销,到嘉庆、咸丰年间逐年扩大,至同治、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不断改进炒制工艺,提高圆结程度,增进外形的美观。但浙江绿茶泉冈辉白仍保持清初原有的制形。于是两者各行其道,一为出口绿茶,一为内销名茶。

以上就是泉岗辉白的历史由来啦,大家有没有对泉岗辉白的认识更进一步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