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山谷流泉汲泉煮茶

发布时间 : 2019-12-19
翠泉绿茶 泉水泡绿茶 金泉柳茶叶

翠泉绿茶。

潜山山谷流泉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称赞过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的天柱山:“奇峰出奇云,秀水会秀气”。《天柱山志》形容犬柱山为“峰无不奇,石无无怪,涧无不杳,泉无不吼”。这说明了天柱 山历史之悠久,风景之奇秀。天柱山主 峰海拔I760米,如一擎天巨柱,直插入云。而位于山谷寺西侧的山谷流泉最令人流连忘返。

山谷流泉,实际上是从天柱山岩体表部裂隙渗透出来的水汇集而成,并形成溪流在山间沟谷中流淌。一般将此溪流在石牛洞以上的部分视为上游,被称为潺潺溪;流淌石牛洞一段的是中游,称之为石牛溪;石牛洞以下的就是下游,也是主泉区,称之为山谷流泉。溪谷全长约1.5公里。石牛溪这个名字,相传是唐代名人李翱所取,而“山谷流泉”则是出自宋代文豪黄庭坚。天柱山下的这片谷地,留下了很多历史文化遗迹,被称作为文化谷地。谷宽却不空旷,三面都有青山环绕,幽林加上古寺使其环境非常的清雅。南面顺着溪流一路开敞,让人产生吞吐山河的气概。在溪谷之中,有一块巨石,状如卧牛,所以有石牛溪、石牛洞的称谓。山谷流泉的东侧就是山谷寺,山谷寺又名乾元禅寺,四周古木参天,绿荫如盖,佛塔高耸。此外山谷之中还有宝公洞、锡林井、卓锡泉等。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山谷流泉流经的河床岩壁虽然陡峭,但却不高,河床经过流水的侵蚀显得分外光洁。在这条小溪沿岸的石壁谷底都布满了石刻,几乎到了“有石皆镌刻,使之无空隙”的程度。从山谷流泉到石牛溪上游,约200多米的溪谷内,就发现了280余处石刻,从年代上看,几乎各个朝代都有,以宋代最多。石刻的字体各不相同,有楷、草、隶、篆等,留下石刻的人有唐代的李翱、李德修,宋代的王安石、黄庭坚,明代的胡瓒宗等。镌刻的内容多为反映作者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善于发掘山水之美的悟性。

黄庭坚十分喜爱山谷流泉的风景,经常在泉畔石上读书赋诗,汲泉煮茶,所以自号山谷道人。王安石在舒州任通判期间,也常来此地游览,曾留下题记:“皇祐三年九月十六日,自州之太湖过寺宿,与道人文铣、弟安国,拥火游,见李翱习之书,坐石听泉久之,明日复游乃刻习之后。临川王安石”。“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溪泉岩壁上还刻有苏东坡的诗句:“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跟两醒然”。

精选阅读

泡茶名泉太原晋祠三泉难老泉被誉为晋阳第一泉


太原晋祠三泉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悬瓮山麓,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泉水包括难老、善利、鱼沼这三泓清泉。在晋祠园林信步之时,随处可见殿下的泉水,路边清澈的溪水,细细潺潺的石涧,让数百间古建筑犹如建在碧波之上。

传说,晋祠泉水是由水母柳氏留于世间的泉水。柳氏嫁到古塘村(晋祠所在地的古地名)之后,经常遭到婆母的虐待。当地非常缺水,婆母就命令她每日从远处挑水到家。而且到家后,婆母只留前桶水,而将后桶水泼掉。一日,柳氏路遇一位老翁,这位老翁向柳氏讨水给白马饮用,尽管柳氏已经很疲惫,但还是慷慨允诺。谁知道,这位老翁只要前桶的水。柳氏虽然有难言之苦,但仍然将水送给老翁,白马一口气将水饮个精光。柳氏助人为乐的行为让老翁非常感动,于是就把手中的马鞭子赠给了柳氏,并告诉她,这是二龙吐水鞭,只要把鞭子插进水瓮,需要的时候一提鞭子,水就会填满水瓮,但切不可在用水时抽出鞭子。柳氏一试,果然水随鞭升。三天过去了,婆母见媳妇一次也来去挑水,但瓮里的水却是满满的。婆母仔细一看,发现瓮中有一条马鞭子,于是就抓鞭在手,要打儿媳妇。谁知鞭子刚被抽出瓮外,清水就立刻顺着瓮口涌泻而出。顿时水波滔滔,大水冲走了恶婆婆,但这也危及到全村人的生命财产。柳氏见此情景,毅然用坐垫盖住瓮口,自己坐在上面压住流水。大水被压住了,只有少量的清水从垫下溢流出来,村庄变得安全,但柳氏自此却再也没有从瓮上站起来,这就是关于晋祠泉水的传说。古代的人们为Ir祀奉晋源水神,就在难老泉的西侧修建了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在水母楼的下面,就供奉着一尊镏金的水母神像,以来纪念柳氏。

晋水河的源泉就是难老泉、善利泉和鱼沼泉这晋祠三泉。难老泉被誉为晋阳第一泉,是取自《诗经》中的文句“永锡难老”而命名,它和晋祠内的侍女像、周柏并称为晋祠三绝。难老泉的出露在晋祠内圣母殿石侧,泉水涌出后,经过汇水池的十孔涵洞而流泄在外,又分为南北两渠向东流人汾河,并在晋祠内多处地点汇积为潭。晋祠主殿前的大池,就是难老泉所汇而成,池的西侧有一石雕龙首,清泉根据此处泻入池中。难老泉口的上面,有一座八角攒尖顶的泉亭,它与北侧的善利泉相对称。这个亭子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有明末傅山所书“难老”二字的立匾。善利泉,在难老泉的左侧,泉流萦回,素有“小江南”之美誉,为晋祠风景平添几分秀雅。鱼沼泉的特色是在沼上架有一桥,名叫飞梁,该桥特殊的形制让它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泡茶名泉西湖的泉群介绍


西湖的泉群

水乐洞泉。水乐洞位于石屋洞西侧的栖霞岭下,被认为是西湖溶洞中景致最为奇特的一个喀斯特岩洞。水乐洞长达60多米,右洞口向左斜,左洞口便是一方形的泉池,从洞深处潜流而出的地下泉水从此涌出,从未停息。泉水激打着两侧的石壁,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如在水中奏乐。水乐洞泉旁还有一处名为石鼓的岩石,之所以称之为石鼓,是因为以石头轻轻敲打之,就会听见咚咚的鼓声。跨过泉池上的石梁进入洞内,就会发现洞中非常开阔,摆设各类的石桌石凳,是一个品茶、小憩的好地方。

六一泉。此泉位于孤山南麓,六一泉池呈方形,六一泉的旁边有一青瓦翘角的小亭,名为六月亭,又称半壁亭。亭中原有亭联:“湖两山孤,此处有泉可漱也;天一生六,先生自号无说乎”。亭内岩壁呈浅洞窟。诗人苏东坡首任杭州通判时,经六一居士欧阳修介绍,结识了住在此处的西湖高僧惠勒,两人朝夕往来,谈诗论文,结为莫逆之交。六一泉也因这一段友情而声名远扬。泉池面积约2平方米,池中有迷人的睡莲,泉水清凉甘洌。苏东坡为了怀念前贤,在寺旁结庐为庵,并在山石下开凿一池,引来清泉,命名六一泉,以此纪念欧阳修,并亲撰《六一泉铭》,刻在泉旁岩石上。 从鼓楼大井巷上山,在巷右首可以看到“吴山第一井”的刻石,其后就是五眼水井,此井是八泉中最为出名的大井。此井之水源自吴山,经岩层多次过滤之后汇聚而成。由于不受江湖之流的污染,水质明净清澈,前人认为其水品为钱塘第一。据宋《梦梁录》及明《西湖游览志》记载,此井的开凿者是呈越国的韶国师,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杭城大旱,市内井泉全部枯涸,只有此井例外,从此井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但井中之承却不减不涸。明代洪武年间,参政徐本将一块刻有“吴山第一井”的石碑立于井旁,石碑上对上述事件进行了记载。

泡茶名泉 泗水泉林“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


泗水泉林

从地质结构上看,泅水泉林一带多为石灰岩层和砂岩层,且断裂结构非常良好,地下水通过石灰岩的溶隙及砂岩断层,在陪尾山麓涌出,形成一片大型的岩溶裂隙泉群,最高涌泉流量每昼夜可达672万吨。据《泗水县志》记载,明代名流墨客的文章词赋中就曾赞叹此泉群清泉遍布,密如树林:“泉林”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泅水泉林泉水的涌出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从地面涌出,有的由内突然喷出,有的是从隙缝中溢出。泉水与溪流相互连接,溪流又穿插在泉群之中,泉水叮咚有声,是从隙缝中溢出。泉水与溪流相互连接,溪流又穿插在泉群之中,泉水叮咚有声,有的泉流如珍珠般闪闪发光,有的泉流又似片片飞落的雪花。泉林之中,有由泉漉汇集而成的深潭,也有自然流淌的溪流。潭水清澈可见,其上倒映着云彩;溪流汩汩前进,意味隽永。

泗水泉林与济南泉群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泗水泉林也被人们称颂为“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有名的泉被分成三个泉群,意想不到的是其泉名也叫做趵突、黑虎、珍珠等。按照名泉的涌水量的大小米分,大型泉有黑虎、响水、趵突、淘米、珍珠、石缝、璃泉等7处,中小型的数量就非常多了。泉林各泉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趵突泉从石渎中涌出水面,被描述为“有若人之搏而涌激”,涌出之时波浪翻滚,汹涌激荡。黑虎泉犹如一只出谷的猛虎,啸声震天,声势浩荡,气势雄壮。珍珠泉泉池底不时涌出银白色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气泡,恰如珍珠抛出明镜,“有若雾之散于水面”。红石泉被描绘为“有若腥血之涂石者”,因为泉林一带有很多赤铁矿,当泉水从含有赤铁矿的岩石裂隙中涌出时,从远处看去,就如一潭碧血。双睛泉从石壁的两个圆洞中分别喷出,恰似一双晶莹明亮的眼睛。泉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古今闻名。早在北魏时期,就在主泉处修建了一座源泉祠。在宋代,又在陪尾山建造了泗水神庙。明代万历年间,泗水先后建成三坊、六亭和泉林寺。自清康熙、乾隆时期,泉林的闻名达到了鼎盛时期,修建了很多馆阁亭榭,留下了很多诗词和故事。

乾隆诗词

乾隆皇帝游览泗水泉林的次数达9次之多,而且每次都留下了“御制诗文”,仅题诗就达到了149首。乾隆在观赏泗水泉林的急流时,想起古籍上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孔子来到泗水泉林,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泉水后,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之叹。乾隆皇帝于是在陪尾山竖立一个石碑,上面镌刻着“子在川上处”五个大字。此外,乾隆皇帝还在山下竖立了一个巨型御碑,上面刻有他亲笔题书的两首七律。地方官吏为了给皇帝游览提供方便,在泉林附近修建了行宫、致本斋、御桥、石船浮槎、圣居、横云馆、古荫堂、红雨堂、镜澜榭等馆阁亭榭。

二泉银毫 关于二泉银毫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二泉银毫》内容,感谢阅读!

二泉银毫,产于江苏太湖之滨风景秀丽的无锡市郊区。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摄士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树为2000个小时,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泉银毫中的“二泉”指的是“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又名漪澜泉),“二泉银毫”也因此得名。于1986年创制成功,属绿茶类全国名茶之一。

无锡是我国江南著名风景区和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天下第二泉"是无锡游览胜景,原名惠山泉、又名漪澜泉,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开凿于唐代大历十四年(779),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唐代品泉家刘伯刍,把宜于煮茶之水分为七等,把金山中泠泉评为第一,把惠山泉评为第二;茶圣陆羽将其品鉴过的天下名泉佳水分为二十品,把庐山康王谷水帘泉评为天下第一泉,对无锡惠山泉亦继作了同样的评价,从此,"天下第二泉"驰名中外,便成为古往今来帝王将相、骚客文人必欲登临的著名景观。宋高宗(赵构)南渡,饮此泉后,建有"二泉亭"。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和清代书法家王澍分别在亭内和亭外的石壁上书有\\"天下第二泉"的石刻,字迹苍劲,雄伟古朴。清代唐熙、乾隆皇帝南巡,在惠山竹炉山房以二泉之水烹茗品尝,挥毫题词作诗。唐熙有诗曰:"塞云覆树昔年轻,再品山泉到此亭";乾隆亦曾吟诗"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符"赞惠泉。

因此,二泉银毫,偕千古名泉之名、融银毫珍品为一体而定名。

二泉银毫的品质特征:条形挺秀似针,银绿隐翠,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嫩绿,叶底匀整。制作二泉银毫的原料来自无锡市种植的无性大毫品种茶树的新梢芽叶,以一芽一叶初展和半展为主体,芽叶长3-3.5厘米,在室内摊放经过轻度萎凋后付之加工。经杀青、揉捻、搓条、整形、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

二泉银毫,投放市场之后,即受到茶学界与茗饮爱好者的赞赏:1988年参加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获铜牌奖;1989年农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名优茶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1993、1994年连续获得江苏省"陆羽杯奖",其精制的包装和优良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二泉银毫》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商南泉茗


商南泉茗茶最初叫“毛尖”后定名“泉水清”茶,该茶外形细嫩显毫,具有嫩栗香、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属半烘半炒的高档优质绿茶,故将原名改为“商南泉茗”。

商南泉茗茶介绍

商南泉茗茶产于山势峻峭、翠峰叠嶂、雨热同季,具有独特的山地小气候特征的商南县,商南县位于秦岭山脉的莽岭、新开岭和郧西大梁山交汇处,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类型。是中国北部新型的优质茶叶产区。茶叶产区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丛林密布,远离工业区,无酸雨、农药、大气污染,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茶叶生长周期长,富含各种活性分子,品质上乘。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商南茶“香高、味浓、耐泡”的独特品质。具有"汤色明亮、香气浓郁、爽口爽心,回味甘甜"的显著特点。

“商南泉茗”系手工揉制,外形紧嫩,条索均匀,汤色黄绿明亮,回味甘甜,香气袭人。与省内名茶“汉水银棱”、“秦巴雾毫”、“紫阳毛尖”齐名,成为商洛一枝奇葩。

商南泉茗茶制作工艺

商南泉茗茶产于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不施农药的商南县部分茶场,以谷雨前采摘茶树的一芽一叶而展叶为原料,在严格选料的基础上,经适度摊放,杀青、清风、初炒、做形起毫,烘焙等拣剔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属半炒半烘半机械化生产的高档卷曲形绿茶。外形紧细弯曲,白毫显露,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甜,栗香浓郁持久,叶底黄绿明亮,曾获中国西部名茶评比“陆羽杯”大奖。陕西省名茶评比多次获得一等奖,省茶叶协会推荐饮品,2006年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一、严格选料

要求各级鲜叶的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单片叶不得超过5%,碎叶、鱼叶和紫芽种叶,特别是老叶要注意拣剔去掉,严禁带有“马蹄子”和各类夹杂物。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病虫叶,采摘鲜叶时一律要求用竹篮盛装,随采随放入篮中,不能在手中紧握,竹篮的鲜叶不得用力压实,要及时交到场部。

二、适度摊放

适度摊放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需要,但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2小时,否则将严重影响质量。

1、鲜叶摊放要求场地及用具洁净、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2、摊放厚度不超过15cm,且每隔两小时用手轻轻翻动一次,摊放过程中严禁脚踏或受压,以免造成损伤致使红变。

3、按鲜叶质量和时间先后分别摊放,先采先制,要尽量避免雨水叶,一旦出现要薄摊勤翻,待表面水除去后,方可付制。

三、杀青

1、用6SST—30/40连续滚筒杀青机,每次利用杀青机作业前,必须较长时间的预热滚筒确保吸收足够热源。避免每次投叶产生筒壁及筒体尾部粘叶现象。预热必须启动滚筒运转,以防止筒体受热变形。

2、当滚筒达到杀青温度时,即滚筒内空气温度达到110℃—120℃左右时,才能投叶作业。

3、杀青时间的确定:将鲜叶或类似物质,从进料盘投入滚筒,测定排出滚筒的时间,可通过机架前端手轮丝杆机构改变滚筒倾角调控杀青时间长短,杀青时间根据不同名优茶、鲜叶嫩度、水分多少确定,以杀青适度为准,一般春茶为2分钟。

4、每批鲜叶投叶结束后,约经一半杀青时间内,应脚踏出叶端机架、使滚筒急剧倾斜,快速排出杀青叶、防止焦叶、爆点。

四、清风

用簸箕接到杀青叶后,迅速簸扬十余次,使叶间温度和蒸气散发,扬除碎片碎末,以免造成叶色变黄,香气和滋味爽度下降,同时安排专人拣剔老叶及夹杂物

五、初炒

主要目的一是可弥补杀青不足,不匀;二是散发水分,因此锅温应先高后低,由100℃左右逐步降至80℃,操作上前期同杀青,闷炒与抖炒相结合。但很快改为抖炒。炒至三成干即叶色变暗,粘性变小,手握成团,抛之即散时即可做形起毫。

六、做形起毫

1、做形:此时锅温掌握在70℃左右,方法是:待茶柸受热均匀后,双手将茶捧在手心中,运用掌力,沿顺时针方向转搓揉、不断抖散茶块,不断换叶,并随着水分的散失,不断加大用力(由轻到重)。约经10—12分钟条索紧结,茶条开始变硬时便开始搓团。

2、搓团的主要目的是使紧结的茶条变弯曲,近似螺形,其方法是将叶子拢在两手中心,五指稍并拢,始终沿顺时针方向搓揉四、五次成一团放入锅中,让其定型,再搓第二团(一锅分三、四团)。搓完后一道解散,抖开散发水分,再搓再解块,约经五分钟便进入起毫。

3、此时锅温应稳定在60—70℃手势基本与搓团相同,利用掌力使茶叶间相互摩擦,随着茶叶不断干操,用力则应逐步减小,待茶条紧结弯曲,有刺手感时即可出锅。

七、拣剔去末

出锅后的茶叶应首先簸扬去掉碎末,然后稍作摊放,使叶内水分分布均匀,便于干燥一致,在摊放的同时,必须安排专人拣净老叶、花蕾“马蹄子”等杂物。

八、烘焙

选用6CHP—60三斗烘焙机,温度计指针稳定在100—110℃热风温度60—70℃翻动动作尽量轻、勤。

商南泉茗茶栽培及管理技术

茶园管理上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综合生态型转变。茶园管理实行林、田、路、水综合治理。灌溉现有雾喷、滴灌;修剪方面,根据气候、生产实际,适时进行机械化修剪;广施有机肥(饼肥),增加土地肥力,种植绿肥,推广菌肥。采取生物综合措施消灭病虫害不施任何农药,引进抗性较强品种,防止冻害和病虫害。根据商洛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在新建茶园和栽培管理上也有所不同。

(1)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茶树适生区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在25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壤母质以页岩、片麻岩为主,且呈弱酸性无石灰反应的粗骨性黄棕壤、棕壤的地块。

(2)整地:所在规划地块要求施工前按照设计密度拉线定距,按带距1.5米左右,宽1米的反坡台面整地。在商南县当地编有顺口溜:等高线、浇山转,内低外高1米宽,土层不少于1尺厚,茶籽点在正中间。

(3)播种规格:种子要选用当年生霜降后采收的饱满、无霉变的种子。反坡梯田上将种子点播在中间,在缓坡上多采用单行条播,行距1.3-1.4米,穴距30cm,每穴点种5-8棵,每亩需种量约20公斤。

(4)幼园管理:茶苗出土时的高温少雨和冻害是北方茶区新建茶园的两大“天敌”,对此我们采取了两种措施,一种是在播种当年不除草,利用杂草来遮阴和保温,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再进行耕锄和施肥,另一种措施是在距播种行30cm处播种一行黄豆遮阴,冬季用培土来保温。3年龄幼树需要定苗,每穴定苗三株,去弱留强。

商南泉茗茶功效

1、瘦身减脂

商南泉茗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2、防龋齿、清口臭

商南泉茗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3、抗衰老

商南泉茗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商南泉茗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4、降血脂

对人体的实验表明则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商南泉茗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5、抗菌

商南泉茗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商南泉茗茶具备整肠的功能。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够再生人体内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质,从而保护和修复抗氧化系统,对增强机体免疫、防衰老都有显著效果。长喝商南泉茗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商南泉茗茶冲泡方法

沏茶的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烫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九个步骤,具体介绍如下:

(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3)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6)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7)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8)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9)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关于煮水时“汤候”的掌握,应以水面泛“蟹眼”汽泡过后,“鱼眼”大汽泡刚生成时沏茶最佳。同时应注意煮水时宜“猛火急烧”,忌“文火久沸”。当沏茶的水的酸碱度PH值大于5时,会形成茶红素盐,使茶水颜色变深发暗,甚至使茶水丧失鲜爽感。井水中一般溶解的盐类较多,水质硬,故不宜沏茶。河水碱性较小,泉水碱性最小,因此泉水沏茶最好。

茶叶中的氨基酸对人有好处,它在水温60度时就能溶解,维生素C在水温超过70度,就要受损,茶单宁喝咖啡碱在水温70度时就溶出,水温再高,茶的味道就过苦涩,因此水温最好保持在70-80度之间,因此,将开水灌入暖瓶,再用来沏茶比较好。

庐山三叠泉“云雾茶,三叠泉,庐山茶泉两相宜。”名泉介绍


庐山三叠泉

有人这样称赞三叠泉:“云雾茶,三叠泉,庐山茶泉两相宜。”三叠泉,就在庐山东谷的会仙亭旁。《桑记》曾这样记载三叠泉的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东注焉。凡庐山之泉,多循崖而泻,乃三叠泉不循崖泻,由五老峰北崖口,悬注大磐石上,袅袅而同垂练,既激于石,则摧碎散落,蒙密纷纭,如雨如雾,喷洒二级大磐石山,汇为洪流,下注龙潭,轰轰然万人鼓也”。三叠泉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因其如喷雪飞银,又似万颗细小的明珠洒落。三叠泉总落差为155米。一叠直垂,水从70多米处倾泻而下,远观似雨雪交加,近看似大雾弥漫;二叠高约50米,跌宕奔涌,带起无数的水珠,凌虚而下;三叠叉长又阔,如洪流倾泻,又似一条玉龙直闻人潭,激起水花滚滚,所以三叠泉被称为“天下第一飞泉”。古人描述为:“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五老峰北嵯峨巅,龙泉三叠来自天”。三叠泉既然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飞泉,为何不见唐宋诗人对它的咏叹呢?李白笔下的香炉峰飞泉比起三叠泉来,也是十分逊色的,李白为何不咏三叠泉?宋代大儒朱熹讲学的庐山白鹿洞书院离三叠泉不远,然而他却没能欣赏到三叠泉的壮景。据考证,其原因是那时三叠泉还没有被人发现,还隐藏在人迹未至的青峰翠嶂之中。大约在宋绍熙二年(1191年),三叠泉被一樵夫发现,这才声名远播。此时,朱熹已离开庐山9年了。当他得知有这样的壮景时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只好让人画了一幅三叠泉的图画以供欣赏,并感叹道:“自闻此新泉出,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溅雷喷雪,发梦寐也”。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对三叠泉进行了考察,在他的游记里是这样描述的:“…一潭前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堕去也。……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三叠泉被发现之后引来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的观赏和咏叹,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篇章。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诗中有:“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之句。元代诗人、画家赵孟颊诗云:“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明代名诗人王世懋却对它作了真切的记述:“三叠泉从山南最高处,冉冉盘空而降,初级如云如絮,喷薄吞吐,流注大盘石上。水石冲激,乃始滢洞作态,珠迸玉碎,复注二级石上,汇为巨流,悬崖直下龙潭。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直人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淋汤,奔若跳鹭。其声则蕴隆之候,风掀电驰,霆震四击,轰轰不绝。叉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瓦缶相应,真天下第一伟观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