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葫芦结葫芦瓜结瓜

发布时间 : 2019-12-23
葫芦普洱茶 一味绿茶 普洱茶葫芦

【www.cy316.com - 葫芦普洱茶】

禅茶一味:葫芦禅

听 雨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兼有雷声。看得见的是雨,听得见的是雷,感受到的是爽人的微风。夏天的雨总是好的,如冬天的雪。还有春天的花,秋天的果,都是好的。为什么好?因为是这个季节该有的事,该有的有了,这便是本分。本分的事就是好事。

窗前有一个瓜架,瓜架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这些藤蔓分别是葫芦的、南瓜的、丝瓜的、黄瓜的,还有葡萄的。它们各有各的叶子,各有各的花朵和果实。细雨普洽,雨淋在它们的叶子上,粗略听来,似乎声音一样,仔细听来,却也各各有别。这是雨的声音?是叶的声音?还是雨和叶共同的声音?

东坡居士当年对着优雅的琴声,也曾有一问:“若说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说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世上的事物,都是缘生缘灭的。这个缘就是条件,少一个条件没有这个事物,多一个条件也不是这个事物。因此佛法积极,认识佛法之后,可以改变事物的走向,包括命运。方法即是在缘上用心,改变条件。比如一杯水,放糖是糖水,放茶是茶水,放醋是酸水,放盐是咸水,放药是药水,放毒呢?则是毒水。为什么众善奉行?就为这个;为什么诸恶莫作?也为这个。

看来雨、葫芦、南瓜等也解缘起法。不是它们解缘起法,而是它们也在缘起法中。没有雨,只有瓜叶,没有雨声;只有雨,没有瓜叶,亦没有雨声。再问一句,雨怎么来的?少了一个条件有这雨么?少了一个条件,有这葫芦么?

葫芦结葫芦瓜结瓜

绿色的藤蔓渐渐爬满了瓜架,白的花开了,黄的花开了,每每见蜂来蝶去,它们采了这花采那花,我以为这有点乱。等到结果了,果然有点乱,南瓜秧结了葫芦,葫芦秧结了丝瓜,丝瓜秧结了南瓜。其实,这只是眼睛的错觉,顺着藤蔓看就明白了,一切没有问题,依然是葫芦结葫芦,南瓜结南瓜,丝瓜结丝瓜。别说葫芦与南瓜,即使葫芦与葫芦,也是瓢葫芦秧结瓢葫芦,

亚腰葫芦秧结亚腰葫芦。

葫芦们在给我们讲因果法:此因此果,彼因彼果,一切有来历、有根由,有它的必然性。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条件没凑到,条件凑到,一切皆报。这也如葫芦,第一天还没开花呢,第二天,竟开了好几朵。条件是在一夜间凑成的。有时甚至就只欠一缕风。只欠一缕风,花也不开,风一吹,花信然而现。花如此,别的事也如此,恼人的蒺藜也是这样长成的。因

此,在这方面,谁也侥幸不得。你别以为你做了坏事,死死拉着你朋友的手就没有问题。南瓜尚不能结葫芦,人岂能模糊了你我。CY316.COM

想到古人的一首诗:“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善恶如无罪福报,圣贤岂肯信服它。”

恰恰好

一棚葫芦、瓜,叶子各异,藤蔓各异,花果各异。无论形状、颜色、大小、疏密等等各不相同。坐在瓜架下喝茶,抬头便见着它们,它们虽不说话,却也把什么都说了。

佛法是平等法,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此有人问,为什么南山高,北山低?其实这南山高北山低,表现的恰恰是平等法。为什么?因为南山高有南山高的原因,北山低有北山低的来历。你看这葫芦,中间细两头粗,不这样不是葫芦。你看那南瓜,长的长,圆的圆,不这样也不是南瓜。同样是南瓜,为什么有的长,有的圆?同样是圆的,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透过瓜

架,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与星星,那差别比葫芦、南瓜之间的差别不知大多少倍。人也如是。同样是人,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这么大?有的人有饭吃,有的人没饭吃。有的人有钱花,怎么花也花不了;有的人没钱花,最该花的也没有。财富各各不同,地位各各不同,模样各各不同,脾性各各不同,来历各各不同,结果各各不同。正因为这各各不同,或者让人生

烦恼,或者让人生傲慢。不如人的,觉得烦恼,为什么我不如他?比人高的,生傲慢心,觉得自己不凡。但是这不凡的,说不定哪天,从天上掉到地下来,这时烦恼的又该是他了。那烦恼的,说不定有一天,突然发个小财,于是他也傲慢起来。人就是这么错落着活着,从这个烦恼窝里跳到那个烦恼窝里。因此佛说人生是苦。为什么苦?因为乐不久长。

为什么各各不同?因为心性不同。什么心什么世界。这个世界是心性的展现。不信你问葫芦,葫芦原来不是葫芦,只是葫芦籽,葫芦籽遇到了合适的条件,于是把自己展开来,展成它的时空,它的根、茎、叶,它的花与果。此葫芦不是彼葫芦,彼葫芦也不是此葫芦,更别说葫芦与南瓜了。但葫芦没烦恼。为什么没烦恼?因为它们不攀比。你是你,我是我,我不是你,你不

是我。因此它们知道自己,认可自己,守着自己,这也就是自在了。知道自己在着,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如果改变的话,也是在认可的前提下慢慢改变。

这个世界是必然的。因为它都是因循着规律而来,没有一样东西是平白无故地生出来的。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有条件的。因此这个世界是恰好的,不但葫芦这里有答案,从小学生作业本上也能看出来,1+1=2、3+3=6,若是3+3=5,或2+4=8,小学生也知道错了。

世上的长短不齐,恰恰平等法。横着看长短不齐,竖着看,那真是多的不多,少的不少,大的不大,小的不小,恰恰好。

不纠缠

葫芦、南瓜、丝瓜、葡萄都是蔓生植物,因此缠绕。且蔓上还能生出须,这些须像指爪,能够抓住可以攀援的东西。葫芦、南瓜的攀援,那是自然而然。白天在这里竖起一根杆,夜里,葫芦的藤蔓就懂得朝那个方向努力了。它们比人还有方向感,它们比人懂得方向的重要。为了充分展示自己,它们绝对会利用周围的条件。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

尤”,移过来说藤蔓也差不多。

蔓生植物,纠缠是本性,但它们纠缠的目的,是为了伸展自己,就是说它们从不自己纠缠自己。葫芦与葫芦之间,葫芦与南瓜之间,南瓜与丝瓜之间,如果有纠缠,那也是不经意的,随缘的,自然而然的,倒更像是彼此之间的相互帮衬,共同织出一棚绿来。

当年韩羽先生画葫芦,偌大一个葫芦,被藤、须所缠。有人告诉韩羽先生:你画得不对,葫芦从来不缠绕自己。韩羽先生说:葫芦是不自我缠绕,可是人呢?

人真是喜欢纠缠的动物。人的纠缠与葫芦不同,人不但会纠缠别人,更会纠缠自己。葫芦没有过不去,只有人有过不去,人所有的过不去,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人若是自己不缠绕自己,没人能奈我何。僧问石头希迁禅师:“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又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连生死之事

都是自己纠缠自己的结果,在人生中,除了自己是障碍,没有什么是障碍。

韩羽先生画葫芦,是借葫芦说人,所以纠缠。

葫芦不管你画不画,不纠缠就是不纠缠。

精选阅读

“茶禅一味”青龙寺


陕西寺庙多,青龙寺位于古城西安城南八里许的铁炉庙村北,是一座驰名中外的佛教寺院。这里又是盛唐的发源地之一,文明、高雅、积极向上的,就从这里传播到一衣带水的日本…… 翻开我国茶文化史可以看出,从茶的孕育期就与佛教有着重大关系。日本人大谈“茶禅一味”,我国的这种说法也十分广泛。禅,只是佛教中的许多宗教之一,当然也不能全都说明整个佛都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但应当承认,在佛学诸派中,禅宗对茶文化的贡献确实不少。日本佛教的最早传播才,既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又是最早的茶学大师和日本的创始人。中国大唐茶传带到日本去的是空海。宝龟5年(公元774年),空海生于日本国赞岐多度郡(今香川县普通寺内)。幼名真鱼,父佐伯直田公,母阿刀氏。少年笃学,旋入佛门。德宗贞元20年(公元804年)随使入唐请益,师事长安青龙寺惠果。滞唐一带余,遍访古刹,广集群典,结交宿士,研求诸艺。乃至归国,创东密,邃书道,著诗文,兴教育。诚日本文化史之人杰,中日友好交流之先驱。承和2年(公元835年)圆寂于纪伊(今和歌山县)高野山,追谥弘法大师。空海一生博综众艺,尤其对日本文化教育贡献甚大。就中华举国之饮茶来说吧,作为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的传播是很迅速的。从饮茶开始到成为一种风尚这一过程,遣唐僧空海的作用功不可抹。他是第一个把中国的“茶”字,带载到了日本文献之中。 陕西知名茶学专家丁文曾著《中国》一书中呼吁说:“国人知茶而不知,知日本声名远扬,而不知中国源远流长”。是的,从有关资料来看,最早见于日本文字记载介绍中国茶文化的文献也是《空海奉献表》。这里弘仁5年(814年),空海向天皇呈交的在唐留存汇报中,就载有饮茶的经历:“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而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并播种于日本大地的是“八唐八家”之一的是澄。他将茶种撒播于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早的茶园(《日吉神道秘密记》)。对今,在京都比壑山的东侧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可以想到,那时在空海修建的金刚峰寺和最澄修建的延历寺,茶汤供养大概也成为宗教活动的某些规范和准则,自然也被认为是的传播中心。 不难看出,茶之所以能在日本快速传播发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到了当时嵯峨天皇的支持。《日本后茶嵯峨天皇弘仁六年四月》条:“癸亥,幸近江国滋贺韩琦,便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护法师等,率僧都永忠手自煎茶奉御,施御被,即御船泛湖,国司奏其风俗歌舞,五位已上并掾以上赐衣被,史生以下郡司以下赐帛有差。”永忠大和尚在中国学习约30年(777年-805年),这期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西明寺,该寺院是唐朝设立的接待留学生的接待站。从该寺近些年的考古发掘所出土的遗物来看,当时寺内的饮茶之风非常兴盛。因此,身为大僧都,又精通唐代的永忠和尚,理应为嵯峨天皇亲自烹茶相敬。此后不久,天皇命几内及近江、播靡等国种植茶叶,并要求每年进贡。从此,作为一各文化宫廷礼节被接受,同是也现出在日本诗歌中。嵯峨天皇也喜欢以茶为题与僧人和诗。如与空海的唱和茶诗《与海公饮茶送归山》中写道: 道俗相分经数年,今秋晤语东良缘。 番茶酌罢云日暮,稽道伤离望云烟。 从此诗中看出,茶在当时已成为一种礼节时尚,它不仅保持了唐代茶文化的风貌,并也突出了寺院的气息和文人的情趣。可以这么说,唐代茶文化在日本的流传,得益于嵯峨天皇的倡导及佛教僧人的传播。而空海也起到了纽带与桥梁的重要作用。这不由让我想起日本茶汤文化学会副会长仓泽行洋教授在2000年国际庐山茶会上交流时向我所说的一句话:“日本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母的”。并且在日本茶文化史上,他们将空海称为茶的始祖。

禅茶一味“茶禅”意境回归原本


禅茶一味:茶禅中的意境

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结合。

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宋诗钞》陈造的“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锗斫城”,贴切地描写了茶鼓下寺院的意境,形成了特有的“茶禅文化”。而唐朝赵州禅师有名的“赵州吃茶去”禅门公案,正是茶禅生活的表现。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其实回归原本,生活是种感觉,泡茶、品茶也是种感觉,所以泡茶并无坊间几分钟、水温几度的制式条规,而是讲求心要沉淀、专注于茶本身,泡茶者中途不言,掌壶、倒水动作轻柔,如对万物的掌握;品茶者采少喝、多品的方式喝茶,也就是慢吞吞、细细品,呈现一种文雅、放松的“茶禅”意境。

茶禅的意境可说是贴近自然的,端看“茶”中文一字结构,发现“人”在草木之间,才能平衡发展“茶”,很有在原野大自然之感,而人在安和、放下、轻松、享受的环境下,说话就会轻柔、柔顺,待人处事也就进退得宜。

茶本是药(茶性本寒),并不适合大口畅饮,喝到饱的豪迈,更偏重于细微处的感受,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也是君子,淡淡品尝,更显其优雅。

人对万物要尊敬,对茶树则需感恩,茶经过“炒、煎、煮、泡”后,才能成为一壶好茶;茶就是道人,茶道衍生茶德,我们感恩做茶、采茶农人,及雨露、土壤、天地,饮茶者饮水思源,关怀环境,不知不觉中也有了茶德。

现代人烦恼多,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圆滑,佛家常道:求圆满不执着,而烦恼就是种执着,禅在破执着,将我执抛弃,配合别人,融入群体之中,放弃原本所学,掏空、学习新知,练习慈悲与包容,专注客观就不会有太多烦恼。

茶禅一味禅茶与八正道


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因此可以这么说,八正道是任何修学佛法之佛弟子皆应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净化修行者的身心。它是一条通过德行(戒)、理性(慧)与精神净化(禅定)而走向体证世间及实相的路径。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正道。

1, 正见: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是正见,反之为邪见。世俗生活中的正见是指一些正确经验所积累的知识、善良的心肠,理性恪守的情操,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而产生的一种分辨体系,有一定的相对性。出世间的正见指依教义保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但根本上讲,出世间正见则只有在明心见性后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只有通过修习正确的禅定及放下一切杂念与染著后才能生起。

2, 正思维: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所以正思维又称为正欲或正志,也只有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比如脑海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等,都是正思维的表现。出世间的正思维则指依佛学义理作想作观,利于我们断惑证真。 在品茶时,应该暂时放下世间名利、是非人我,以一颗谦虚的心、无染的心来品茶。

3, 正语:不撒谎,不花言巧语,不搬弄是非,不发表引起两者间的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不粗恶口骂人,不苛刻、酷毒之讽刺,不作无意义之空谈。等等就是正语。所谓直心为道场,修行人须光明磊落、坦荡荡、和蔼可亲地说话做事。出世间正语要求较严,不专心修道四处游说、行咒术、算卜、仰观星宿等言辞即是没做到正语。 品茶时当然不可论及东家长西家短的是非以及谈论与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无关的事情。

4, 正业:不违法,不侵害一切众生利益的行为和职业等就是正业。修道时修无漏慧,住于清净梵行之中,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也为正业。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从事赌、淫、盗、猎、宰屠、毒品、军火买卖等都为邪业。而且这个盗很广义,我们占小便宜,甚致偷税漏税都是盗。因此,凡不属于我们的利益我们硬要占为己有都为盗。 禅茶人当然要坚守正业。

5, 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众生利益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毒品或嫖赌等行为或行业都为正命的一种体现。若是出家人,则是如法修行,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不贪图供养等为正命。

6 正精进:如法认真地修行等都为正精进。反之为邪精进。佛门将木鱼视为法器之一,认为鱼昼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制成鱼形,以敲击木鱼警戒僧众昼夜思道,努力修行,这就是正精进的表现。 吃茶就老老实实吃茶,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一门深入。

7 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即是忆念正法,生出信持正法的念头,念经、念佛、念佛咒等都为正念,否则即是失去了正念。在高层次修法中,哪怕有不行善和犯恶的心念也为失去正念。 时时刻刻不离禅茶之“平常心”。

8 正定:日常生活中,信守正念,不为外境诱惑而沉论、迷失也为正定。对于修行而言,对境无心即是正定,正确的禅定是我们转识成智的有力保障(由定发慧)。外道气功也修禅定,有的则很可能是邪定(易走弯路或走火入魔)。修习正定者才有开启大智慧的无上果报。

茶禅一味,青茶


青茶,亦称乌龙茶、半发酵茶,介乎于红茶和绿茶之间,不仅有红茶甘甜香醇的特色,也有绿茶鲜美浓郁的味道,其属于“性和不寒”的茶叶,是中国几大类茶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青茶经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而制成。青茶色泽鲜亮,味道醇厚,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青茶也有较强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所以也常被人们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青茶品种较多,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那不同地区的青茶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带领大家走进中国的产茶之乡,感受不同产地的茶中极品。

闽北乌龙:大红袍

产于福建武夷山,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具有防癌、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同时,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

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

产自福建安溪县,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叶形椭圆,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广东乌龙:凤凰水仙

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凤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台湾:冻顶乌龙

产地为台湾鹿谷乡,茶区海拔约600-1000公尺,被誉为“茶中圣品”。冻顶乌龙茶汤清爽怡人,茶叶成半球状,色泽墨绿,边缘隐隐金黄色,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新典雅,喉韵回甘浓郁且持久,冻顶茶产量有限,尤为珍贵。

悠乐轻奏,喝茶闲情,闭目醉闻醒心神,茶禅一味,存乎一心。品茶味,便是品生活,品人生,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真正做到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才能变苦为甘,这便是茶中的真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