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悠然沁我心

发布时间 : 2019-12-23
悠然乌龙茶 茶韵红茶 自然韵黑茶

悠然乌龙茶。

夏日的午后,独坐在窗前,手里泛着书香,一本淡淡的绿茶放在手边。 泡茶的杯子,我总是喜欢用透明的玻璃杯,一是看上去干净,二是喜欢欣赏茶叶在水中起伏舒展的姿态,不多时,待茶叶沉静下来,茶香也飘漫而出。读一段诗文,品一口清茶,在书香和茶香中徘徊,岁月静好,惬意时光最难得。

什么时候爱上了品茶?记得小时候,茶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杯又苦又涩的“黄泥水”而已,每天看着父亲用搪瓷缸泡着,一大杯一大杯地喝,总是不解。偶尔渴极了喝上一口,也是闭上眼睛做痛苦状,往往惹得父亲哈哈大笑。 成家后,无意中却找了个爱品茶的老公。“家里可以没有酒,不可以没有茶;家里可以没有碗碟,不可以没有茶具。”这是老公曾经说过的话。 老公虽然爱品茶,却不是天天饮,三天五日中,才有得一回,每次必是大动干戈:全套的茶具,上好的茶叶,八十度的清水,再加上繁琐的程序。看着老公一丝不苟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好笑,不就是喝口茶吗!老公一笑置之。 那晚老公照例摆弄他的嗜好,我在一旁看书。老公说:闭上眼睛。我也正好看累了,也不问为什么,随即闭上了眼睛。似有微风拂过,飘来一股似有似无、沁人心脾的清香。我睁开眼睛,寻觅香源,只见老公手捧一盏清茶站在我的面前。

淡绿微黄的茶水清澈透明,碧绿的茶针,在翻腾起伏。恍然间,我仿佛置身于幽幽的山谷,如一位素衣淡眉的女子,在氤氲的茶香里飞舞吟唱。 我轻轻接过杯子,重又闭上眼睛,慢慢品尝。老公说这是他刚买的铁观音,我一定会喜欢。是啊,老公说的没错,我已舍不得放开手里的透明,从此也有了茶瘾。 我的只能叫做喝茶,完全不拘泥于老公那样繁琐的程序,还自创了一些花式喝法,比如随手放进一些菊花、玫瑰,朵朵浮在水面上,似睡莲悄然绽放。 闲暇时沏一壶清茶,茶不一定要好,但一定要有心情。心情也不必非要好才行,郁闷时沏杯茶,起起伏伏中滤掉那些不快;痛苦、烦躁时喝一杯茶,和着那浓浓淡淡的心事,一并消散,有泪可流,却不悲凉。

人生有很多不如意,其实不必太在意,冷静思度后,自得一份心静与心宽。看那蜷缩的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身姿,恢复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美丽容颜,面对这清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宁静? 品茶,是美好的感觉,多想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个夏日的午后,品茶味,悟茶韵,知人生。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与道品茶韵心禅坐


品茶韵心禅坐韵魂

茶与茶道,能作为领悟人生系一大苦聚集的理路,以“和静怡真”,以“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之道,从“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中体会生活的平凡、感悟宇宙的奥秘、人生的哲理。从品茗的身心放松中,体悟到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

当然,我们可以更将“茶禅一味”之说追索到大唐时代。唐代轰动一时的禅宗公案“赵州吃茶去”,正是“茶禅一味”的早期表现。《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条下有言:“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阿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赵州对三个不同者均以“吃茶去”作回答,正是反映了茶道与禅心的默契,其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即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不论来过还是没来过,或者相识不相识,只要真心诚意以平常心在一起“吃茶”,就可进入“茶禅一味”、“茶禅一体”的境界。而圜悟克勤禅师在其着作《圜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八中有“示众曰”:“于一切时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遇饭吃饭不知是饭。遇茶吃茶不知是茶”。这是圜悟克勤禅师对于茶与禅之关系,所能找到的文献资料,与禅门之“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睡觉”的禅理相吻合,是对“随缘”悟境的难得的甚深参悟。但其中所渗透的“禅茶一味”的观念,却更有对机功效。在禅境中以中国传统饮料茶为媒介,借茶性悟禅意,借禅理参茶道,可谓相得益彰。

当代柏林寺住持、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海法师书就的“茶之六度”,颇得“茶禅一味”之三昧:“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总之,以禅之悟,茶之雅的融合,消释众生之迷、之俗。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更有禅师将禅茶一味总结为“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

本文摘编自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的论文《茶、禅与“茶禅一味”境矫椿议》。

寒冬,煮一杯老茶,温暖我心


煮,是一次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等待着变化,等待着惊喜……

投茶入水,随着温度提升,看热气一点点弥漫,茶香渐渐氤氲,听壶里“咕咕”的冒着泡,暖了四周。

天气日渐寒凉,此时煮茶法相较于泡茶更为得宜。经小火慢煲的茶汤,汤色有如琥珀,茶性温热,行气血,祛寒凉。

小口啜饮着茶汤,看着袅袅的汤氲翻腾,体会着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暖热感,当是秋冬时节一大乐趣。

由于煮茶法与泡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茶方式,所以对茶的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好的口感、赏心悦目的汤色这些共同的特征以外,泡茶可以感觉到每一泡口感的变化,而煮茶则追求口感稳定。如果说泡茶丰富变化的口感令人回味,那么煮茶始终如一的口感魅力何在呢?答案是:丰富变化的体感,讲到这里,资深茶人可能立刻会想到卢仝的七碗茶诗,难怪一直在写身体的感受而不是口感的变化。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

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

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经济一样。唐宋时期我们的先人喝茶都是煮着喝的,现代人所熟知的冲泡法是在元朝以后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为:宫廷煮茶、禅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锅里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称之为平民煮茶。宫廷煮茶是程序最多也最为考究的。

习礼茶房认为,煮茶除了注重茶、器、水、火的融合统一,更要注重人的作用!茶、器、水、火如何相融合,其中就是人的作用,没有人,它们也只是单独的个体罢了!也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发现、提升他们的价值。

【择茶】

煮茶时,多选择黑茶、熟普洱茶、老白茶、陈年生茶等茶品,这些茶品或是藉由工艺制程,或是经过时光的炮制,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寒凉,茶性趋于温热。此类茶品烹煮后不会因过于苦涩而难于下口,而温热的茶性用来驱寒又再适合不过。

除了直接烹煮干茶,还可以炖煮茶品冲泡后的茶根,此法多用于老茶,可让冲泡时未能释放的精华充分析出,如此方对得起老茶历经的岁月。

【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一般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严格,若是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便可;若是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茶叶可直接投入壶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这样更便于事毕后的清理。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请尽量使用尺码较大的型号,这样茶叶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间,如此茶汤的汤感更佳。

【煲煮时间】

推荐60-120分钟,如此茶汤方可达致浑厚温润的品质。烹煮后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饮,同时炉具可保持小火加热保温。

若是茶汤过于浓郁,可于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如此调节至符合个人品饮习惯的浓度即可,自是别有一番乐趣。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煮茶也是一样,就拿做菜打个例子,再好的物料,如果厨师不行,那也是做不出好菜的。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话题不在这里赘述。我这里要说的是相同的物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一定是有品级之分的。同样,煮茶也一样,同样的茶,同样的流程,师的级别不同、心态不同、体态不同,煮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

茶人茶生活,苦乐悠然中


茶人茶生活,苦乐悠然中

茶的品种有很多,对于饮茶人来说,如果有条件,应该多品尝一些不同的茶,品尝得越多,对茶的把握就越精确,生活也就越有滋味。记得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糊涂王爷就有一项本事,众大臣请他品酒,每一样酒王爷竟然全都能准确说出品种年份,丝毫不差。我们饮茶也需要有这样的本事,有这样的本事不是为了炫,而是品得多,乐趣就多,对茶的认知就多。

茶的品种多样,我们人生的经历也多样,品茶多了,品到的是多样的香,同样经历得多了,再回忆的时候,满满的也都是香。哪怕是一些不太愉快的记忆,多年后想起来,不自禁地也会微笑。第一次喝苦丁茶的时候,苦得直皱眉头,第一次自己用晒干的桂花做茶的时候,那种口感也不是很美妙,然而这些都是茶中乐趣的一部分。生活中也是如此,当经历的所谓“苦”多了,就不以为苦。

世界很大,我们需要多出去走一走。走得多看得多经历得多,就能对生活更多一些了解与把握。茶园中一片盎然,茶楼中一派悠然,有那茶农额头的汗珠滚落,有那采茶姑娘婉转的歌儿在天地间回荡,这些全都是茶的内容,鲜活生动,有苦有甜,有累有闲,共通的一点是快乐。开心饮茶,饮多种多样的茶。开心生活,品味不同的酸甜苦辣。这就是一个茶人真正生活的意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独自饮茶亦悠然


关于壶的正确使用。人云亦云,毫无定则,假若一时失误,买回来的壶,气孔太小,可用钎石细针通开;不能禁水,可在壶祖先抹肥皂,再抹金刚砂,上下摩擦,即可达理想。新壶使用前,有人主张先放茶叶,让其吸尽杂味后再使用。有人则内放豆腐,外包油纲蒸煮之;有人以陈年茶汤久泡,其用意,不仅在于去杂味,更有拔苗助长的意思。正确使用:擦拭第一,陶壶有毛细孔,其密度比水分子还小。所以,泡后若能迅速去渣,不让其蛋白质分解变酸,能烘干最佳,不能烘干,则将盖微张,让其壶中水分蒸发,则不必拿住壶猛涂汗油,不必放在布轮砂磨,您的宝贝壶,自会精光日渐,瑞气日隆,而让人爱不释手。

古人曾云。不做无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以经世致用的严谨态度来看,人有太多毫无意义的事,但就艺术而言,以心灵无形的陶冶与抚慰来看,饮茶诸事,甚至小至以布拭壶,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茶对人体的功用,已成定论,但其无形的言语,却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诚挚、喜悦、自由,原本是喝茶的本质,“茶热清香,客至最是可喜,乌啼花落,无人亦自悠然”,这番境界,你我都乐于体会。

茶心|茶心的贮存方法|茶心的调配


铁观音茶心

茶心的贮存方法:冰箱贮存法:放入冰箱内低温贮存,如温度控制在5℃以下,保存茶叶质量效果较好,一般可保持1年以上茶叶风味不变。如已为小的听、罐、筒、盒包装,一般密闭性较好,只要外套个干净的塑料袋扎,可直接放入冰箱内贮存。对于散装茶,可先放入干净、洁净、无味的棕色瓶或马口铁罐或筒内,装满装实、盖严,用胶布封口并蜡熔涂封,外面再套上塑料袋扎好,可放入冰箱贮存。

茶叶储存要低温,干燥,避光三点比较重要,低温在4度左右最好,不是零度,所以冷藏就好了,用能隔绝水气的牛皮纸袋,塑料袋严密包裹,能抽成真空最好,现在许多超市有卖家用储藏被子用抽真空的工具。放吧,铁观音隔年陈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

在做茶生意的时候,发现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茶心进行调配这样的茶比较好卖 但是就是不知道怎样调配才好呢要注意哪些呢?

比如铁观音,丹桂,黄金桂,本山.它们之间怎样进行调配 这样调配品种也多了好几种了也有很多的口味了.

茶叶拼配是指将二种以上形质不一,具有一定共性和茶叶(如眉茶和雨茶),拼合在一起的作业。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茶叶品质、稳定茶叶品质、扩大货源、增加数量、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茶叶拼配,是通过评茶师的感官经验和拼配技术把具有一定共性而形质不一的产品,择其所短,或美其形,或匀其色,或提其香,或浓其味;对部分不符合拼配要求的茶叶,则通过筛、切、扇或复火等措施,使其符合要求,以达到货样相符的目的。

茶,清净茶 心,平常心


以清净茶养平常心

自古茶禅一味,清香的茶叶,秀雅的茶具,宴坐把盏时悠然的氛围,都不觉间,给饮茶人,带来一丝绵长的淡定、宁静的感觉,真是充满禅意的怡悦。“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槃境界。

茶与禅定的联姻,是禅定借助了茶的物质属性中有益于人摄心入定的一面。这里所指的禅定之禅不是禅宗之禅,禅定分为四禅八定,是渐次法;而禅宗是达摩祖师所传,乃祖师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圆顿法门,不是一步步走的渐次法

坐禅用茶的最早记载,约见于《晋书·艺术传》:僧人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昭德寺内禅修,昼夜不卧,“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饮茶苏一二升而已”,说明至迟迄于东晋,佛教禅定已与用茶结缘。

“茶具三德”的观念,仅为修定僧人对饮茶裨益坐禅所具功效的初步理解,此时,佛教并未赋予茶文化形而上的虚灵内涵,真正催使饮茶由物质领域向精神,乃至性灵层次的升华,那还是“茶禅和合一味”以后的事。所谓云水禅心,就是在一盏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荣者必枯的真意。须知任何悲伤都是喜悦,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个人对自己慈悲,才是对万物慈悲。

禅境和品茶的精神意趣相通,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所要求的天真、自然的人性体验和顿悟的归宿。茶之韵味千万种,说不清道不明,正如禅宗“拈花微笑”,可意会不可言传。品茶品出味,是一种悟,是得道,故茶中有道,茶中有禅。

修禅要参透生死,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求得解脱;茶性苦寒,能降火祛病,苦后回甘,苦中有甜,品茶有助参禅者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修禅求静,和静怡真,心斋坐忘,涤除玄鉴,澄怀方能悟道;品茶亦需求静,茶道精神“和、敬、清、寂”,静中方能晶出茶之韵、茶之美。“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佛法存于茶汤”,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一杯茶中感受到禅意,吃茶时吃茶,将我们的身心安住于当下,同时终日吃茶不沾一滴水,洒脱无执,即可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茶禅一味”的三昧。

茶,清净茶;心,平常心。以平常心品清净茶,以清净茶养平常心。佛法、禅机,人生的妙谛,尽在区区的杯茶之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