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 浅谈中国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20-01-08
茶道与茶文化 茶文化和茶道 茶文化与茶道艺术

茶道与茶文化。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道文化 浅谈中国茶文化”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道文化 浅谈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知识之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例如自嘉茶的茶道“品尝甘醇味道,享受天然滋养”,正是品鉴出了茶的自然甘醇之美感。

茶文化知识之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茶文化知识之茶精神(茶道精神)

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差甚远,兹枚举四家略作说明中国的茶道精神: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中华民国茶艺协会『清、敬、怡、真』;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茶文化知识之茶联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茶的对联,茶店对联,茶庄对联,茶文化对联,茶楼对联,茶馆对联,等等,都是茶联。以茶为题材的对联,由来已久。例如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雀舌、龙团都是名茶。如今兴起的网络茶商也有茶联,例如中国高山有机茶领导品牌自嘉茶的茶联是这样的“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

茶文化知识之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茶文化知识之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茶文化知识之茶画

茶画,在中国茶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茶人所青睐,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国画,但是从内容上细分,又可归属于文人画。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茶文化知识之茶艺

茶艺是一种茶文化。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经网扩展阅读

中国茶道-茶文化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的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营销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中国茶文化:茶道(茶道茶岛)


纯洁和崇高,不为普通人所知-精制学者茶文士茶

自古以来,茶与精致的学者有着不解之缘。喝茶的光环与精致的学者欣赏自然景观的生活方式和对名誉和财富无关的宁静生活有关。用茶精炼倾向和培养美德,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内在道德实践。这套精制学者茶来自中国最伟大的中国学者朱熹的故乡-江西省婺源县,它反映的是下游地区精炼学者饮茶的一般风格和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长江流域。

乐器和茶的魅力-西湖茶礼西湖茶礼

西湖茶道表演是根据杭州人民的饮茶习俗和杭州当地文化共同设计和创造的。它充分展现了温柔典雅的东方风格。

自古以来,龙井茶区的老百姓不仅种植和制作茶叶,而且还欣赏和喝茶。杭州人非常讲究用于制茶的水。用虎泉水制作西湖龙井茶不仅可以使茶水清澈明亮,而且可以充分展现茶叶的香气,提高茶叶中物质的扩散速度。因此,“龙井茶和虎泉”被称为“西湖地区的两宝”。

从一碗磨茶中喝出人性-磨茶擂茶

研磨茶在湖南,江西和福建省很受欢迎。作为一种古老的茶叶习俗,它不仅成为人们的日常饮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候和友谊仪式。

中国茶文化的主流是人们的主流。研磨茶是一种民间茶的习俗,开朗,简洁,简洁,清晰。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已经代代相传。与优雅深厚的上层茶文化不同,它反映了普通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优秀精神品质。参与这种茶的习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茶的芬芳,还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和兄弟情谊。

功夫茶和茶水-功夫茶工夫茶

在福建,广东和台湾,乌龙茶也被称为“功夫茶”。茶具精致,制茶工艺独特,茶饮工艺特别。它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俗,也是人际交往中的礼貌。泉水和首先进行半发酵再烤成铁观音茶是制作功夫茶的最佳选择。泡茶时,茶壶和茶杯先用开水清洗。然后将茶叶倒入茶壶中,并加入70%的茶壶。此外,应掌握“高水平,低水平喷洒”,“去泡沫”,“浇注盖”,“加热杯和茶壶用开水”和“清茶”等要点。

俗话说,整个东南部最美味的食物是潮州菜;更有意思的是功夫茶。

禅与茶道一样的原则-禅茶仪式禅茶

禅宗在茶道上为茶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茶叶种植,饮茶技巧,茶叶传播和茶道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在中国有一对着名的对联。“僧侣居住在中国各地的许多名山。最好的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从高山顶上生产出来的。“(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高山出名茶)对于禅宗大师和佛教徒而言,喝茶比其他人更重要。”去喝茶“这是关于赵周禅师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佛陀只是在你自己的心里。你不需要从外部寻求它。任何理解这一原则的人都能掌握禅宗的意图。所以不难发现为什么中国人说“禅宗与茶道一样”。

在茶文化中,应遵循一些原则。例如,宋代人在茶品尝中遵循“三个是”和“三个”的规则。“三是使茶适合饮用:茶是新鲜的,茶水是甜的和纯净的,茶具是干净的;天气应该没问题;有礼貌和分享相同兴趣的人。虽然“三个不是指:茶不是新的,茶水不甜而纯;风景不美;人们没有礼貌,也很粗鲁。在这些情况下,最好不要品尝和饮用茶。

中国茶文化之茶道起源


喝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是原始的茶叶生产国,以种植和制作茶叶的技术而闻名。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和其他贸易渠道进行文化交流,其饮茶习俗传播到欧洲和许多其他地区。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史上的茶文化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茶叶的开发和推广是中国对世界的主要贡献之一。

绿茶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是中国最古老的茶类。茶的原始加工非常简单。人们要么直接从树上煮茶叶,要么将晒干的茶叶煮沸以备将来使用。虽然加工方法已经发生了几个世纪的变化,但它仍然类似于它的古老祖先,因为它不发酵,只是非常轻微地被氧化。这允许茶保留更多叶子的原始味道。

传统上,有十种最着名的茶,但并非所有“十佳”名单都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清单:龙井(龙井茶);毕罗春(绿蜗牛春茶);铁观音(铁女神茶);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茶);君山银针(君山银针茶);祁门红茶(齐门红茶);大红袍(大红袍茶);刘安瓜片(刘安瓜子茶);鑫阳毛剑(新阳毛尖茶);太平侯奎(孙悟道茶)。

茶道,饮酒和欣赏茶可以是生活方式。中国茶道蕴含着东方哲学的智慧。此外,中国茶道反映了道教,儒家和佛教的中心思想,它是哲学与生活方式的结合。通过整套仪式制茶,赏茶,闻茶,享茶,增进友谊,培养美德,学习传统美德礼仪。仪式可以刷新思想和清晰的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以道教为代表。

茶道起源于中国,自南宋时期引入日本和朝鲜半岛以来,在日本更受欢迎。到了元朝时期,中国中部的茶道已不再受到青睐。事实上,今天的茶道更能代表日本。

茶马古道是指民间国际贸易渠道,源于中国西南地区古代茶马贸易。它始于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兴盛,但它的嗨日是在二战后期。

古茶马路分为四川藏线和云南藏线。它延伸到不丹,锡金,尼泊尔和印度,直到它到达西亚和西非的红海沿岸。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选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找到一个声誉良好的茶馆,您将看到如何正确地冲泡和饮用茶以体验完整的味道;您很快就会意识到中国茶文化的快乐和健康益处。

从盖碗说起——浅谈中国茶文化


从爱茶开始,到敬茶结束,茶圣陆羽的名字每每随着幻灯片闪过,穿越了千年的古话,在《茶经》泛黄的页面里飘出了淡淡的清香,带着一份闲适,一份坚定,一份淡泊,滤过了几代人的灵魂,把这种神奇带给了欧洲,传布了全球,让世界知道了中国,还知道了一种精美的盖碗的质地叫china。

鲁迅先生曾经说,泡好茶,是要盖碗的。盖碗,这个最常见的喝茶用具竟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呢。从外形来看盖碗包括盖、碗、托三部分,象征天、地、人,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茶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灵物,将茶拨入盖碗喻意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华。而我认为,虽然茶具样式繁多,这简简单单的盖碗,才是体现茶艺最直接的形式。

盖碗中的茶,无论;绿、红、乌龙、黄、白、黑,简单的颜色远远不能表现它们的全部,哪一种茶背后没有一段传说,在沁透了茶叶的露珠儿上,在采茶的少女的发尖,在聚精会神听故事的小孙儿的眼睛里看着热烟一样的水汽在碗面上卷曲地升腾起来,听着深谙茶文化的老师傅侃侃而谈,不觉被这轻薄的水雾后所蕴藏的沉甸甸的历史所感动。

中国的文人无不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品茶,让我们把文化沸腾了,与茶溶在一起,冲出了一种种社会形态。在物质方面,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老百姓七种基本生活资料之一;在精神方面,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是文人雅士的七种精神熏陶之一。如果说酒是一种勇者文化,茶,则是一种智者文化,是一种宗教也不会拒绝的文化。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之后,再去修个人得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然偶然得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笔录的周作人在《喝茶》中的段子,把这一道常人品茶的滋味竟描绘得淋漓尽致。舒了从容,定了安静,乐了清闲,把中国的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一起和进茶里,兼容并蓄,举一壶煮沸的高山清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尽了主家礼数,全了待客之道,在画着写意山水的青花瓷的盖碗里,冲出那么一泡茶,溢满了鼻息的香气,于是从舌尖到喉咙,从胃里到心上,回荡起那雨下茶树枝尖的记忆,回荡起伴在一起的各种花瓣的记忆。

习风生两腋,飘飘几欲仙。神如三山去,何似在人间。

一个谜语说的好:茶本人间草木。陆羽最了解,只有经过翻炒的历练、发酵的积累,才有苦尽甘来的回味;他最知道,八分好茶,十分好水冲出的是十分好茶,十分好茶加八分好水,只能冲出八分茶水。一部《茶经》探索了茶的起源,详尽了制茶工具,总结了烹茶技巧,在茶文化的历史道路上竖起了一座令人仰止的里程碑,而道不尽的却是不同的心态中冲出的人生百味,百味人生。当我们试图寻找他的身影的时候,却发现他站在很远的地方,审视着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中国茶文化茶道的理念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清、静、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和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

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释,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更多普洱茶知识请访问

网普洱茶爱好者交流平台

中国茶文化及茶道精髓


茶文化视频《老梁聊中国的茶文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我国基本上都是以茶待友,若是自身都不懂得茶以及喝茶多一些文化,只会给人一种通俗的感觉,所以不烦从此刻开始多学习一些茶道的知识。早在原始社会,茶已进入人类生活。

一、中国茶文化定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文化学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形成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反映。同时它反过来又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服务。抽象地讲,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客观表现,通常它要借助物质形式来表示,或以物质为载体。

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

但也有学者从“大文化”观点出发,认为一切由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现象均称为文化。而茶文化的含义应包括茶业的物质生产、流通活动和人类各种方式饮茶的精神内涵,包含了有关茶领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也有学者认为,茶文化是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二、中国茶文化性质

中国茶文化既然包含作为载体的茶和使用茶的人类因茶而有的各种观念形态两个方面,它就必然具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的形式与内涵。即围绕茶及利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均属于茶文化的范畴,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归纳它具有以下四种特性:

1.社会性

饮茶是人类美好的物质享受与精神陶冶。随着社会的进步,饮茶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角落和生活的各方面。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富贵之家,“牡丹花笑金铀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唐·张文规诗句),而贫困家庭则是“粗茶淡饭”的日子,但都离不开茶。至于平民百姓,居家茶饭,不可或缺。即使是粗茶淡饭,茶也是人民生活的必要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群众性

中国的茶文化是一种范围广泛的文化,它雅俗共赏,各得其所。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茶的最初发现,传说是“神农尝百草”始知茶有解毒功能和治病作用。在殷周时,茶已成为贡品;秦汉时,茶的种植、贸易、饮用已逐渐扩展开来;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以茶为“精神”的文化现象;盛唐茶已成了“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之物。通过爱茶文人的加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所以说,茶文化是一物牵动众心,这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3.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彩多姿的茶俗,蒙古族的奶茶、维吾尔族的奶茶和香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板族的盐茶,主要追求的是用茶作食,茶食相融;土家族打油茶、纳西族的“龙虎斗”,主要追求的是强身健体,以茶养生;白族的三道茶、苗族的三宴茶,主要追求的是借茶喻世,寓意为人做事的哲理;傣族的竹筒香茶、僳族的雷响茶、回族的罐罐茶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和饮茶情趣;藏族的酥油茶、布朗族的酸茶、鄂温克族的奶茶,主要追求的是以茶为饮,意在示礼联谊。

尽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但按照中国的习惯,凡有客人进门,不管你要否饮茶,主人敬茶是少不了的,不敬茶往往认为是不丰L貌的。再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茶艺、茶道、茶礼、茶俗,既有民族性,又有统一性,所以说茶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4.区域性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广人多,由于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情的影响,造就了中国茶文化的区域性。如在饮茶过程中,以烹茶方法而论,有煮茶、点茶和泡茶之分;以饮茶方法而论,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别;以用茶目的而论,又有生理需要、传情联谊和生活追求之说。再如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饮茶的基本方法是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无需在茶中加入搪、薄荷、柠檬、牛奶、葱姜等作料,推崇的是清饮。

对茶叶品种的需求,在一定区域内,也是相对一致的。如南方人喜欢饮绿茶,北方人崇尚花茶,福建、广东、台湾人欣赏乌龙茶,西南一带推崇普洱茶,边疆兄弟民族爱喝再加工的砖茶等等。就世界范围而言,东方人时尚的多为清饮茶;欧美及大洋洲国家人们钟情的是加有奶、糖的红茶;西非和北非的人们最爱喝的是加有薄荷或柠檬的绿茶。这就是茶文化区域性的反映。

三、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告诉我们:茶文化总是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但有更多的内容产生和发展。它不但使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而且由低级走向高级,得到提高,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茶文化的个性,亦可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结合”方面。

1.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茶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茶作为一种文化,又有着深邃的内涵。唐代诗人卢全认为饮茶可以进人“通仙灵”的奇妙境地;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代苏东坡将茶比作“从来佳茗似佳人”;杜来说茶是“寒夜客来茶当酒”;明人顾元庆谓“人不可一日无茶”;近代鲁迅说品茶是一种“清福”;伟大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组织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例会,用边饮茶休息、边学习议论的方式研讨学问,被人称为“茶杯精神”;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赞美茶“精细如拉塔基亚烟丝,色黄如威尼斯金子,未曾品尝即已幽香四溢”;日本高僧荣西禅师称茶“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英国女作家韩素音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俗话说:“衣食足而礼义兴。”随着物质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促进文化的高涨,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茶文化热,就是很好的证明。

2.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中国的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并在高雅和通俗的统一中向前发展。历史上,宫廷贵族的茶宴,僧侣仕大夫的斗茶,文人墨客的品茗,是上层社会高雅的精致文化。由此派生茶的诗词、歌舞、戏曲、书画、雕塑,又是具有很高欣赏价格的艺术作品,这是茶文化高雅性的表现。而民间的饮茶习俗,又是非常通俗化的,老少咸宜,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并由此产生了茶的民间故事、传说、谚语等,这是茶文化的通俗性所在。但精致高雅的茶文化,是植根于通俗的茶文化之中的,经过吸收提炼,上升到精致的茶文化。如果没有粗犷、通俗的民间茶文化土壤,高雅茶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3.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茶在满足人类物质生活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实用性。在中国,茶是生活必需品之一,食用、治病、解渴,都需要用到茶。而“琴棋书画烟酒茶”,茶又与文人雅士结缘,在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又表现出广泛的审美性。茶叶花色品种的绚丽多姿,茶文学艺术作品的五彩缤纷,茶艺、茶道、茶礼的多姿多彩,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集装饰、休闲、娱乐于一体,它是艺术的展示,又是民俗的体现。

4.实用与娱乐的结合

中国茶文化的实用性,决定了茶文化的功利性。随着茶综合利用开发的进展,茶的利用已渗透到多种行业。近年来,开展的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如茶文化节、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休闲等,就是以茶文化活动为主体,满足人们品茗、休闲、观光、旅游、饱览山河美景的需求,同时与茶文化活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同样也体现实用与娱乐相结合。总之,在茶文化中,蕴含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四、中国茶道精髓

1.中国茶道的精髓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也意味着,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儒道佛思想糅和的总体现,这是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的哲学理念和阴阳协调,和五行共生,和天人合一,“和”更是中庸之道的基础,实际上,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的实施,来引导饮茶者在美的过程中完善品格修养,实现和谐安乐之道,沏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这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五行共生和气协调等理念。

中国茶道精髓与文化,茶文化历史悠久,以茶待友,修身养性

2.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极富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茶道四规”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日本茶道文化属于禅道文化,亦即佛门文化的性质。

故尔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在茶事操作的程式中,在茶道审美的过程中,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需要表达佛门的教义并教规。

中国茶道精髓与文化,茶文化历史悠久,以茶待友,修身养性

3.「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花赏月,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可翠娥捧瓯,可潜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

中国茶道精髓与文化,茶文化历史悠久,以茶待友,修身养性

4.茶艺与茶道在中国渊源留长的文化中不断的发展创新,其文化的精髓怎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这里小编只是大概的表述了一下,这其中的精髓还得今后我们共同慢慢的探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只是茶文化让我们感慨,所以我们得放宽视野才能领略更多的美好。

中国茶道精髓与文化,茶文化历史悠久,以茶待友,修身养性

5.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中国茶道精髓与文化,茶文化历史悠久,以茶待友,修身养性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儒道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虽然如今很多国家都有喝茶的习俗,例如日本就有日本额茶道,但中国才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国才是茶道的起源,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已久。

五、中国茶文化十大名茶的美好历史故事1.龙井茶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2.黄山毛峰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3.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4.大红袍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

5.君山银针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6.白毫银针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7.白牡丹茶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

有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8.茉莉花茶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

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9.碧螺春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

有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10.冻顶乌龙茶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

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六、茶文化总结:

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世界各国的饮茶风习孕育着新的发展趋势。如近几年来,以讲求“简便”、“快速”为特点的速溶茶、冰茶、液体茶以及各类袋泡茶等应运而生。然而以继承传统的文明意识、倡导人文精神、饱含美学思想的缓动作、高层次的品茶习俗,如庄严肃穆的茶道、茶礼、茶艺、茶仪以及“客来敬茶”等礼节,也悄悄地为人们所缅怀与弘扬,展示了五彩缤纷,兼收并蓄,美好而充满社会生活文化活力的饮茶世界。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是指茶的制备方法,茶的制作设备以及中国茶的消费场合。中国人有一种说法,柴,米,油,盐,酱,醋和茶是生活的七大必需品。在中国古代,饮茶在人们中间很普遍。中国茶文化与西方或日本人观察到的不同。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物质和精神内涵。自唐代以来,茶的精神影响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存在,有助于塑造中国诗歌,书画,书法,宗教和医学的风格。千百年来

品种

中国茶叶可分为六个品种,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砖茶)。

绿茶

绿茶是由茶树的叶子制成的,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了极少的氧化。绿茶已成为各种饮料,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和化妆品中使用的提取物的原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绿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和医学研究,以确定其长期声称的健康益处的程度,一些证据表明,普通绿茶饮用者患心脏病的风险较低,某些类型的癌症。龙井(杭州),碧罗春(江苏)和黄山毛峰(安徽)是中国最着名的绿茶品种之一。

红茶

最早的红茶是由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茶农发明的。在中国,红茶是后发酵茶的常用分类。有各种各样的红茶叶,其中,祁门红茶(安徽)和滇红(云南)享有世界闻名,远近闻名。另外两种着名的红茶叶品种,即功夫茶和小叶茶,以其香气而闻名。最初从中国引进的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叶也享有盛名。

乌龙茶

乌龙茶只能在中国发现,是中国主要的茶叶品种之一。乌龙茶种植的主要地方是福建,广东和台外。近年来见证了四川和湖南的乌龙茶生产。乌龙茶在广东,福建,香港和澳门有市场,并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武夷岩茶(福建)被誉为最好的乌龙茶。饮用乌龙茶具有许多药效,如减少脂肪含量和减肥。

白茶

白茶是一种轻度氧化的茶叶,主要在中国种植和收获,主要在福建和浙江省。白茶原产于福鼎县,有着大约200年的历史。喝白茶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黄茶

黄茶通常意味着与绿茶类似地加工的特殊茶,但干燥阶段较慢,允许潮湿的茶叶静置并变黄。茶通常具有非常黄绿色的外观和与白茶和绿茶不同的气味。黄茶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有益,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肥胖。黄茶含有丰富的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有效预防食道癌。此外,85%以上的天然物质可以保留在黄茶叶中,有效预防癌症,杀菌和消炎。所有这些功能都是其他品种的茶叶永远无法比拟的。

黑茶(砖茶)

黑茶是中国生产的各种后发酵茶。后发酵是一种茶叶生产方式,其中茶叶在干燥和卷起后经历微生物发酵过程。黑茶主要种植在四川,云南,湖北和湖南省。用于制作黑茶的原始茶叶是粗制的,并且将基础茶卷起来,润湿并放入堆中干燥。在地理品种方面,黑茶可分为四种,即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和湖北黑茶。

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喝茶?

在中国古代,茶是一种健康饮品,在人们中间很受欢迎。在现代,为什么中国人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仍然喜欢喝茶?

当茶在中国古代首次制作时,它被视为珍贵的东西。它当时在贵族中很受欢迎。随着茶叶种植的普及,它开始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喝茶因此成为中国人的习惯。在古代,茶叶也被用于交流目的,用于弥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中国人民的日常谈话中,他们通常会说“过来喝一杯茶”作为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喝茶可以产生很多药效。作为一种草药,已知茶具有分解作用,有助于减少脂肪和降低血压。随着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些人喜欢收集茶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拍卖市场上价格过高的茶叶。收集茶作为一件艺术品代表了人们的文化追求。

中国茶文化-茶马古道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文化方面和历史。在过去,它通过从普洱市和西双版纳义乌开始的茶马径运输,一直延伸到西藏拉萨,覆盖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等地。作为连接中国和南亚的重要贸易路线,茶马小道使茶叶从西藏到尼泊尔和印度的运输成为可能。

中国茶道|佛茶茶道精神|茶文化


中国茶道|佛茶茶道精神|茶文化

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我们常说:;禅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宋代杜小山有诗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