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归来谈: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

发布时间 : 2020-02-20
茶叶如何做贴牌 如何做茶叶枕头的枕芯 如何做花茶

茶叶如何做贴牌。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贵州归来谈: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贵州归来谈: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相关知识!

贵州归来谈: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

贵州归来谈: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

一些历史悠久的茶叶名品,在市场上销量平平,屈居“茶”后;一些品牌定位精准的茶类“后生”,产值却逐年递增,独领风骚。

贵州考察回来,这一现实更令人感到:茶叶,“后生”可畏,“前辈”必须努力,找准品牌定位,系统塑造品牌,否则就可能被遗忘在故纸堆里!

众所周知,品牌定位是一个品牌的核心基础,可以将之比喻为衣服的第一颗纽扣,第一颗扣错了后面就会跟着错;也可以将之比喻为珍珠项链的线,有了他才能把珍珠串成项链;还可以将之喻为“刀尖”、“剑尖”或“刀刃”,足够锋利才能披荆斩棘、削铁如泥。

不做好品牌定位就开始做品牌,就好似建造高楼大厦时,先施工再规划,后果可想而知。但是,很多历史悠久的茶叶名品,或初出茅庐的茶叶新品,在没有做好品牌定位的情况下,就大张旗鼓、大声疾呼、大刀阔斧,渴望大展宏图,描绘出一幅振兴茶叶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动人画卷。

对于茶叶品牌塑造来说,这是极其不利的操作方式,轻则劳民伤财,事倍功半,重则贻误良机,发展滞后。

正因为此,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行业在努力争取各个荣誉称号之余,更应该重视品牌定位,并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实施持之以恒地品牌运作,让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心里去,赢得消费者的持续认可。

唯有如此,茶叶品牌才有长期生存的希望,才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尽管每一位要做品牌的人,都知道品牌定位一词,却不一定谁都明白品牌定位的确切内涵。所以,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在回答“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看看,究竟什么是品牌定位。

茶文化精选阅读

如何做好茶叶专卖店连锁经营?


如何做好茶叶专卖店连锁经营?在现代意义的连锁基础上茶叶在进行连锁经营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应对市场的变化。

1、茶叶标准化和质量体系建设:从茶园管理、原料供给、茶叶加工、包装及贮运等方面,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标准化;根据茶叶产品定位及特点,申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或机茶等相关质量认证,办理卫生许可证、出口茶叶企业卫生注册等;建立HACCP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及QS质量安全认证等。

2、知识产权管理:区分茶叶原产地、产品名称、注册商标、证明商标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申办国家驰名商标或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或省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特定产品名称)、产品商标注册(包括母子品牌、品类及商品专用标识等)、产品或包装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现设计)等,以上内容具有显著的促销作用、识别作用、广告作用和受惠作用。

3、推行公司制运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制规范经营,解决企业合伙人、股权人、债务人、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实行所有权、经营权的分制分立和清晰的责权利架构。公司制有利于茶叶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优化和效能增加,促进产品研发、资源整合、质量控制、成本核算、营销创新等经营行为,更为高效、有序、规范而富有活力。

4、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闲话贵州湄潭茶叶


《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为其取字颦颦,从宝玉自说的缘由看,黛玉的眉尖若蹙给他留下极深的第一印象。美女的眉是展现美丽的重要载体,淡扫蛾眉的清雅始终是历代美女施展魅力的高端装备,现今的80后90后美女仍然偏爱美眉的昵称。湄潭的湄其本意也是眉,据清康熙年间的《湄潭县志》记载:东有江水流转自县之主脉玉屏山北,经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二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有水若眉,一幅清丽的画卷,再加上古有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佳话,湄潭单是一个名字,就给人几许绮丽的遐想。

名字给人的印象偶尔也能名副其实一回。湄潭盛产一清雅之物香茗,苏东坡有一佳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样说来湄潭果然是个藏娇之地。湄潭为中国古老的茶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记载:(茶叶)黔中生思州、费州、夷州,其思、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湄潭县志》载:夷州所置之地,约今之湄潭、龙泉、务川傍石阡一带地。唐朝时贵州尚未建省,黔中茶叶已凭其质细味佳在江湖上声名远播,是谁做的产品推广能有如此的功效?清《贵州通州》也记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茶叶的种植是件很讲究天气和地气的事情,有研究说湄潭的气候、土壤条件与西湖龙井的种植条件很类似。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内迁到贵州遵义、湄潭等地,浙大师生实地作过《湄潭茶树土壤的化学研究》、《湄潭之气候》等科研项目,为湄潭的茶叶种植提升了科技含量。民国29年(1940),当时的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联合创办湄潭实验茶场,1942年,中国茶叶公司从杭州调来两位龙井茶的制茶技工,在湄潭试制龙井茶。制茶时选用上等的湄潭苔茶,在其新芽初长时,选芽叶光整、长度不超过两厘米的嫩芽为原料,每公斤成品需10万枚以上的嫩芽,生产期仅清明前后10天左右。

这明显是制作高档奢侈品的工艺水准,制成的成品茶叶外观扁平光润,形如葵状,色泽翠绿,埋毫不露。这样的好茶银子不够肯定消费不起,但想一想也是茶香四溢沁人心脾。1958年,在中国茶叶研究会的评比会上,经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评审,此茶与杭州西湖狮峰龙井并列全国名茶之列,1963年,被定名为湄江茶。1985年,被评为贵州四大名茶之一。坊间常有传闻,许多茶老板到贵州湄潭等地购原茶回江浙一带加工后,换个马甲就变身龙井、碧螺春等大牌而身价大涨,看来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只作个替身演员难得有红起来的一天,湄潭茶叶也一直在开创优质的自主品牌。1974年,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在湄潭研制成一种茶叶新品,取名遵义毛峰。遵义毛峰选用良种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每公斤成品芽叶也在10万枚以上。其加工过程采用保绿色、保毫毛、保峰苗,高香气的特殊工艺,滋味清醇鲜爽、汤色碧绿明净,行销国内外。近些年,湄潭还培育出不少茶坛新贵,有好些品种还是各类评比中的获奖大户。除绿茶外,湄潭还出产优质红茶。早在民国时期,湄潭就试制出功夫红茶湄红,最早开创贵州红茶市场。1964年出产的红碎茶则是传统的出口产品,主要销售到美国、英国、突尼斯、澳大利亚、智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挣得不少的美元。

普洱茶营销十日谈(做茶日)


在开始这个话题时,先提出个问题:有没有一个普洱茶营销模式?

好的,现在泡杯普洱茶,开谈!如果不是经历了07年的疯狂和08年的低谷,相信普洱茶从业者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将会在过去的老式的销售方式上持续更久。但有了这两年的巨大起落之后,便会发现很多观念和方法已不适应如今的市场。以前行的通的,现在行不通了;以前消费者买帐的,现在消费者不买帐了;以前好赚的,现在不好赚了;以前等人上门,现在要主动上门了。

要么在体验了惨痛的教训后退出这块阵地,而要坚守的,就不得不辞旧迎新。

如今的普洱茶市场要怎样做?要看懂它,把握它,最起码的功夫就是从普洱茶产品做起。在成百上千个厂家和数不清的普洱茶产品名称系列中,你的产品是怎样做会很重要。怎样做?这就不再是过去简单的生熟区分,也不再是有个普通包装那么随意,更不是套上一个历史悠久的编号那么“山寨”,当然,那些饼、砖、沱模型也可以变化。

首先,从产品的选料来讲。在原料交易已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也就是说,没有谁能够以垄断原料来掌握市场的时候,那同样的原料,谁的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呢?在假定都是真实的前提下,你的易武正山,你的南糯正山,你的班章正山等等,靠什么去比别人的同类产品更快更好占领市场?

这是一个原料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技术问题。关键是熟茶的发酵。经常听到一些普洱茶厂的人这样介绍说,我这个熟茶发酵好,我们的发酵师傅曾经在勐海茶厂或其他什么老厂做过,先不说,这种介绍方式的对错。即使你的师傅在这些厂做过又如何?人家的厂的师傅照样有这样的经验。同样的经验,同样的发酵水平,甚至同样的选料,试问?你的产品又怎样去比人家的产品卖的好,卖的贵呢?

好不容易收回来原料,要么拼好了料,要么堆子堆好了。就涉及到成型,怎样包装了。要说普洱茶现在的形状,可以说千奇百怪,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砖、饼、沱的形状。这或许体现了人们的智慧。但问题是,这些形状有几个是可以经受住市场考验,有几个是可以长期存在的?那些看起来美观,徒具观赏的,作为工艺品未尝不可。但有多少外观是从消费实际去出发的?

至于包装,后几日还要谈。这里单单从茶的命名上来讲。这里与前面提到的选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什么原料便命什么名,这是最普通的做法。稍为加工的便是老树、古树之类的配之。如今市面上,产品名雷人的确实不少,但这些会让消费者认同吗?普洱茶名是一个品牌的子品牌,如果产品名好,产品质量好,打开了市场,将会是一劳永逸的事情。7542永远只属于勐海茶厂的,你用了只能说明创意的匮乏。当然那些产品名眼花缭乱,恐怕连自己的都记不清的,跟创意也没关系。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老茶了?你今天的茶,会成为日后人们追逐的老茶吗?今天的产品出手,只能暂时成功,如果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仍旧成为人们的喜爱,你明日的新茶,将会赢的更的市场。普洱茶能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更醇香,这不仅是它本身的魅力,同时,也是对做茶人的考验。如果是天天换名字,当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是随意压制也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是赚了一把就走,同样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要一直做下去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前面谈的产品问题,归根结底,是产品的个性问题。在供大于求的时候,在买方市场的时候。产品个性,是产品制造者考虑的重点所在。收同样的原料,在同样的太阳下晒青或做同样的发酵产生不了个性;用一个厂的绵纸包装,都是357克的饼或250克的砖再加上竹壳包装也产生不了个性。

个性是什么?个性符合市场需要,而人家还没发现或没有做到的。你的产品有这样的个性吗?(金新峰)

打造茶叶品牌需要有科学的品牌知识


品牌是一门科学,有很多重要的理论。现在茶人们确实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在进行品牌管理的过程中却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首先就是目光短浅,过分重视眼前利益。其次是重外表轻内容。以为设计了一套VI标识就可以做成强势品牌,却不知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第三,重广告轻营销。企业舍得出钱请明星拍广告、斥巨资争夺黄金时间段,却不愿投入资金进行调研及建设营销通路。第四,重知名度轻美誉度。知名度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建立强势品牌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第五,重价格轻服务。市场经济中运用价值规律创造品牌无可厚非,但不能打恶性价格战,损害行业长足发展,更不能轻视必要的服务。最后,重洋轻土,即过分看重国际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指导。

我们常说,一个立顿的市场销售额就要比全中国茶叶的市场销售额大,中国要培养出像立顿这样的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尽管目前在茶叶品牌竞争中我们暂时是要比立顿等国外品牌落后,但在以后的竞争中,我们国内的茶叶品牌也不一定会输给他们。我们都看到了,现在国家在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我们一直在谈崛起,崛起不光是经济、科技上的崛起,更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崛起,我们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都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们的文化却并不落后于他们。而茶和文化又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利用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茶馆开到世界各地去,其影响力将远远大于孔子学院。中国人需要茶,世界人民也需要茶馆,因为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家园。

茶叶品牌该怎么取名


茶叶品牌该怎么取名

中国有名茶但是没有名牌,这早已是茶叶界和学术界的共识。打造中国茶叶的着名品牌,几乎成了各个产茶区领导和茶叶企业家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但是,如何才能成功地打造出全国驰名乃至世界着名的茶叶品牌呢?光靠喊口号不行,光靠砸钱做广告也不行,找一个草台班子花钱评一个中国十大名牌同样不行。在打造品牌方面没有终南捷径可走,只有用智慧、金钱加时间,用心地去打造品牌成功链,才有可能实现创名牌的梦想。茶叶品牌成功链包括品牌取名、产品支持、合理包装、彰显个性、宣传推广、活动营销、终端建设和品牌的经营管理等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中国自古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之说。广东民间甚至流行一句俗语:不怕生坏命,就怕取错名。打造茶叶品牌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取名。

取名看似简单,但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最常见的问题是有一些企业家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习惯于用茶叶出产地加上茶叶的品类为自己的品牌取名,如宁强雀舌、汉中仙毫、祥华铁观音、都匀毛尖、贵定雪芽、龙泉剑茗等等。这样的品牌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是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试想一下,当你的企业要发展到外地去的时候,品牌所冠的地名便成了发展的限制;当你的企业发展到能产销六大茶类时,品牌中的产品名称雀舌、毛尖、仙毫、铁观音等便成了发展的限制。

你用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和智慧,好不容易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当你的企业壮大到一定程度,要到外地去发展,或者要开发其他产品的时候,你所打造的品牌却成了约束企业发展的外壳。为了确保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你可能要像蛇蜕皮一样,脱掉老皮(原有的品牌),换一层新皮(打造新品牌),这是一个痛苦而且危险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为自己企业的品牌取名时,一定要有前瞻性,要把眼光放远。

好的品牌一定是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有丰富的、有魅力的精神内涵。我国成功的茶业企业的品牌大体上都有一个好名字。例如:我国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品牌龙润。看到龙润,人们就会联想到,龙翔九天,润泽众生,广布吉祥。龙润企业立志造福天下苍生的良苦用心通过品牌明明白白地昭告于天下。又如:八马,看起来怪怪的,好像与茶无关,但是人人都有好奇心,看到八马之后往往会想为什么茶叶的名牌会取这样的名称,了解后恍然大悟。原来八马源于《词源》,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资格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因此,八马代表尊贵显赫,八马拒绝平庸低劣。八马的另一层意思是周穆王所乘的八匹神骏,据说这八匹龙马能腾云驾雾,御风追日,所以八马代表血统高贵,实力超群。目前八马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再如武夷星。武夷山是全国闻名的产茶名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两大茶类的发源地。武夷星给人的信息是武夷山茶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武夷星虽然用了武夷两个字,但是后面没有用具体的茶叶品种约束自己,相反,借助武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品牌便于宣传推广。如今武夷星已在香港上市,成了光照五洲四海的茶业明星品牌。

另外,天福、恒福、大益、老同志、金达摩、北斗、竹叶青等等,也都是很不错的品牌名称。

当然,有志于进军全球市场的茶叶企业还要特别注意,所取的品牌名称翻译成英文时也应当念起来顺口,并且绝不能让外国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鲁迅先生谈喝茶


大有之页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2〕,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

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唐人谈种茶方法


茶叶是多年生长的木本作物。陆羽说,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33】植茶的土壤以酸性土腐植质多,土壤疏松者为优;其次,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以及丘陵地区的红土、黄土都可以种茶。茶树由茶籽播种繁殖,每年农历霜降节前后,采摘已成熟的茶籽,阴干去壳贮藏,以便适时播种。如何下种.他仅简单提示,法如种瓜,三岁可采。没有讲明具体载的栽种方法。

陆羽以后,经过百多年的社会生产实践,经验更为丰富了,韩鄂便比较详尽具体地谈到了茶树的种植方法:

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所著粪,和土,每坑种六七十颗子,盖土厚一寸,强任生草,不得耘。相去二尺种一方,旱即以米泔浇。此物畏日.桑下、竹阴地种之皆可。二年外,方可耘治,以小便、稀粪、蚕沙浇拥之,又不可太多,恐根嫩故也。大概宜山中带坡峻,若于平地,即须畔深开沟垄泄水,水浸根必死。三年后,每科收茶八两.每亩计二百四十科,计收茶一百二十斤。茶未成开。四面不妨种雄麻、黍、傺等。收茶子:熟时,收取子和湿沙土拌,筐笼盛之,穰草盖,不尔,即力冻不生,至二月出种之。【34】

韩鄂所介绍的是穴播种茶法,它谈到了保护种子、选择耕地、施肥、下种、中耕、追肥、收获等几个重要环节。特别着重谈到了种茶适宜的地方。树下或北阴之地、桑下、竹阴地、宜山中带坡峻。若于平地即须于两畔深开沟垄泄水,水浸根必死。这是因为茶树生长需要较高的气温,但又不能长期烈日暴晒,尤其是幼嫩的茶苗,不能经受高温的太阳照射,所以在北阴的地方或者树阴下开穴播种为良。茶树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适宜积水多的土壤,所以低洼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并非茶树的乐园。宜山中带坡峻,这种倾斜缓慢的山地既能排水畅通,又能水土保持和防止强风,以免强风损害嫩芽。因此,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和山坡地是茶树的理想生长环境。宋代赵汝砺的《北苑别录》也说,茶性恶水,宜肥地斜坡阴地走水处。可见唐宋人对茶树的认识也比较一致,直到现代,我国产茶地区的分布情况也还是如此。

韩鄂说,秋收后的茶于要用湿沙土拌,穰草覆盖,至明年二月出种。否则便将经冬冻坏不生。由此可以看出,他所介绍的可能是江淮间即较北地区的情形,如果在长江以南是不需要如此护理而不会冻坏的。湿沙土拌,又覆盖草,既是妥善保藏了种子。而且用筐笼盛之,是避免种子含水多了,容易发霉,三者结合处理,可以保持种子的一定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促进种子发芽,以便到农历仲春月开坎下种。每坑种六七十棵,覆土寸厚,茶籽聚集在一块,在适当气候条件下易于突破土层,较快地出苗。

施肥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供给植物所需养料,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都不能缺肥。茶籽下种时和以粪土,中耕时也要上肥。一般说来,下种前最好用腐熟的堆肥作基肥,中耕时用沤熟的小便、稀粪作追肥,以便促使茶叶迅速生长。但由于茶树苗嫩,一次不能施肥太多,以免肥多伤害嫩苗,因此,在小便中多加些水使之稀释是必要的。

书中还提到茶园内可以间种套种雄麻、黍、穄等作物,既是合理利用土地以增加农业收入,又可以对幼嫩茶苗起着蔽阴和助长的作用。另外,穴播的树苗到一定时期需要间苗和移栽,茶园内还要中耕除草,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韩鄂同样提到了人工栽植茶树三年后便可采摘。但是,他没有谈如何采摘以及如何加工茶叶。陆羽和唐宋其他人士谈到了不少,本文将在下节讨论它。就种茶方法来说,正如前面注文所已指出的,《四时纂要》所介绍的办法自五代经两宋以至于元是一直沿袭了下来。因此,它在我国植茶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注释:

【33】《茶经》卷上《一之源》。

【34】《四时纂要》卷2。泽咸案,《四时纂要》全书四万余字.体例略同汉代的《四民月令》,逐月列举所做的事情,综观全书所载农事。大多偏重于北方有关农业技术的内容,经过查对,也以引自《齐民要术》者为主,但文字常有变动。还有一些是《齐民要术》所没有的。种茶法便是很突出的事例。此书自五代至宋、元,很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册府元龟》卷553《献替》,《宋史》卷263《窦俨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5天禧四年四月癸卯,《玉海》卷178《食货》.王祯《农书》卷10《茶》。都很强调《四时纂要》的重要性。有的还删节其中部分文字入其书。(《农书》引作《四时类要》.从引文看,实即《四时纂要》)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1958年中华书局印本)说,《四时纂要》似南宋末年已然少见,后世流传更少.清马国翰曾有辑本。现在只在《太平御览》中尚得见原书的点滴。这部在国内早佚的农书.日本昭和三十六年(1961年)已据万历十八年(1590年)朝鲜重刻本影印。本文所引该书.即依据影印本。

武夷斗茶古今谈


斗茶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还没有定说。但在北宋建州的武夷山、建安已经有之。最能证明的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那首《和章岷从事》,此系中国茶文化史上出名的诗篇,它把建州采茶的时节和情景、斗茶的目的、使用器具、上品的香气和滋味、观看者的神情、胜败者的形态等等,描绘刻画精致入微。该诗不愧为中华茶文化瑰宝,也是闽北茶史的荣耀。

斗茶,在古代还有个更雅的名字,叫茗戏。其到底斗什么、战什么?在古代其宗旨有二:一是挑选贡品,二是文人游艺。选贡品重在茶质和外型的精美程度。因此先后在福建任转运使的丁谓、蔡襄就别出心裁,各出花样:丁谓把团茶改为饼茶,每斤8饼;蔡襄则将一斤制成20饼,自然更为小巧玲珑。对这种劳命伤财的行径,稍后的大诗人苏轼极为不满,赋诗讥之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表露出诗人体惜民间疾苦的情怀。

而文人雅士则把斗茶作为游艺,他们不但比茶质,还要比茶器和操作技艺。当时茶的形态和冲泡方法,和今天的条型茶是不一样的。团饼茶要研成粉末方可冲泡,有好几道程序,很麻烦。这种冲泡法,后来还延伸为完全游艺式的分茶。当时茶汤贵白,以纯白为上,与现今的岩茶以橙黄为佳,明显不同。那时对茶之泡沫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江茶以盏中无水痕为绝佳,建茶以水痕久现为胜。为什么会这样呢?当时著有《北苑别录》的赵汝砺分析说:盖建茶味远而力厚,非江茶之此。江茶畏流其膏,建茶恐其膏之不尽。膏者内含物也,拿现今的武夷岩茶来说也是如此,内含物丰富者泡沫也多。泡沫系茶碱及氨基酸之类,台湾茶人陈焕堂称之为皂素,并说此是如人参般的补品,不可弃之。

如今的斗茶,名称色彩斑斓:有的叫茶王赛,有的称名茶赛,有的谓选状元等等。层次上有省级的、地区级的、县级的、乡的、村级的,还有行业、团体的。早些年大都系政府行为,慢慢地转向企业化操作。现在众多的茶赛,还是比较规范、严谨、公正的,它订有审评项目,即8个感观因子:形状、色泽、整度、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各项中有分数比例,到了决赛阶段,因为都是好中选出的优者,要定出上限下限分数,这样不会出现奇高奇低现象。

斗茶是件严肃的事情,但每次斗茶都有新鲜事。评委们会反复品闻,各抒己见,力求一致看法,充分体现茶的和静的精神。世人有云:盏里有学问,茶中文化深。斗茶在武夷山已延续千年,不管它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始终是弘扬武夷茶文化的一种好载体,受到茶人的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