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出现采茶用工荒 学生周末纷纷帮忙采茶

发布时间 : 2020-02-20
绿茶采茶 采茶叶知识常识 普洱茶采茶

【www.cy316.com - 绿茶采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河南信阳出现采茶用工荒 学生周末纷纷帮忙采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河南信阳出现采茶用工荒 学生周末纷纷帮忙采茶

河南信阳出现采茶用工荒 学生周末纷纷帮忙采茶

据之声《中广新闻》14时45分报道,对绿茶而言,基本上以手工采摘为主,然而在毛尖茶的主要产地河南信阳,今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用工荒”,由于缺乏劳动力,周末连学生娃都上山帮助采茶,详细情况连线中央台驻河南记者任磊萍。

采茶对于时间要求极高,新叶不能及时采摘的话,会迅速变老。

主持人:今年信阳的采茶工缺到什么程度?

记者:信阳毛尖制作工艺决定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全部由人工来完成,和去年相比,今年来的采茶工锐减了30%,许多茶农都急坏了。这段时间在火车站、汽车站很多茶农,采茶工经纪人都守候在这里,来抢从外地来的采茶工。信阳当地一个茶商说,今年全市的将近80万亩,算一亩需要一个人采摘的话,至少要80万人,现在全市也不过30万人来采茶,所以现在茶农非常着急。缺采茶工,现在面临着信阳毛尖采摘的时节,大面积的茶源无人采摘,现在新叶长的很快,一夜之间就变老了,特级茶变成一级茶、变成二级茶,这样让这些茶农非常担忧今年的生意。

主持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茶山奇缺采茶工 ?

记者:因为采茶工是季节性很强的短期用工,当地的劳动力部门负责人告诉我们,信阳当地有800万人口,但是是劳务的净输出地,青壮年的劳动力常年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根本不屑于留在信阳挣采茶打短工的小钱。与去年相比,今年茶农引进的采茶工的成本也直线上升了,中介费就增加了30%再加上路费,与前两年相比,每天要支付给采茶工的报酬几乎翻了一倍,将近60元。尽管如此,30天的采茶期不过是2000元的收入,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加上的产业链条没有拉长,信阳茶农只习惯于采摘春茶,人为的缩短了的采摘期,这就使周边地区的农民也越来越丧失到信阳采茶的兴趣。

茶文化精选阅读

吉安采茶戏


清中叶,在吉安府的中部和北部几县农村流行一种由灯歌演变而成的花鼓戏。一个戏仅有一旦、一丑、一生三个角色,故又称“三脚班”或“三小戏”。伴奏乐器有竹木邦、小锣和正反手胡琴各一件,演出剧目多为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的单头戏和“三小戏”。

清末叶,一度在永丰、吉水、吉安盛行的宜黄戏和汉剧相继衰落,许多宜黄戏、汉剧艺人加入花鼓戏班,使花鼓戏在唱腔、行当、角色、演奏等方面均得到充实,发展为“七唱三打”的半班,增加了青衣、正生、花脸等行当角色和唢呐、笛子、堂鼓、锣、钹等乐器,并能演出整本大戏。花鼓戏、三脚班、半班既是同一剧种,又有一些差别,后来统称吉安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很丰富,分为三大类:单头戏、三脚班戏、半班戏。吉安采茶戏的唱腔和表演具有鲜明的吉安地方特色,唱腔吸收了山歌小调的素材,粗犷、朴实、易于表现现实生活,共有曲调100余种;表演保留了灯彩的风格、诙谐、欢快,如小丑坐矮桩、走矮步,小丑走小脚步,小生耍折扇等。

十二月采茶调


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

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

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

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转回家。

三月采茶茶叶青,姐在房里绣手巾。

西边绣起茶花朵,当中绣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长,耽搁田中铧牛郎。

铧好田来秧又老,栽得秧来麦又黄。

五月采茶茶叶团,茶树脚下老龙盘。

烧钱化纸敬土地,青苗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热茫茫,上栽杨柳下栽桑。

多栽桑树养蚕子,又栽杨柳好歇凉。

七月采茶茶叶稀,姐在房中坐高机。

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

八月采茶茶花黄,风吹茶花满地香。

大姐采来给二姐,早茶没有晚茶香。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

家家造有重阳酒,三杯美酒祭重阳。

十月采茶过大江,脚踏船头走忙忙。

脚踏船头江中去,卖完细茶转回乡。

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籽九担空。

十担茶籽空九担,采茶娘子枉费工。

腊月采茶空一年,背包打起讨茶钱。

你把茶钱交与我,今年去了等来年。

音韵和畅,简明清逸,调子中以两个采茶女采茶为主线,娓娓而诉,在该长调中第七节,隐约出现对爱情的描写,这种隐约的出现足可证明采茶女在封建礼数压抑下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当然采茶调中也有对爱的追求大胆而直率的。一月采茶忙忙走,紧紧拉着妹的手。看着情妹忙得很,心中有话难开口。二月采茶茶叶青,情妹对我起二心。本想挨拢说句话,情妹给我一脚筋。三月采茶热茫茫,约妹卖茶去赶场。一不注意亲个嘴,那个滋味当吃糖通俗而不伤大雅,大胆而不失情趣,表现手法轻快而跳跃,把采茶男女的自由恋爱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二月采茶调中也有借喻历史典故咏古诵今的,充满学问和说教,涉及广泛,通常也是一月一事,一节一例,不妨择录几节与读者共赏:三月采茶茶叶青,红娘捧茶奉张生。张生拉住莺莺手,莺莺抿嘴笑盈盈。寥寥28字将一部《西厢记》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四句将崔莺莺的古典之美描绘得叫人叹绝。四月采茶茶叶长,韩信追赶楚霸王。霸王逼死乌江上,韩信功劳不久长。楚汉分争在这节采茶调中显得十分悲怆,给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进行了概括,让人读后不禁为英雄的生死长叹一声。五月采茶五月团,曹操人马下江南。孔明曾把东风借,庞统先生献连环。这节讲的三国赤壁之战,采茶调中没去刻画宏大激烈的战场,而是将在此役中两个谋士借东风、连环船的破曹良策进行点击,不得不感叹此调创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娴熟掌握。

茶叶舞蹈采茶歌舞流行的“茶灯”或“采茶灯”


舞蹈

关于茶事的舞蹈,开始时间可能很早。然而由于在元代和明清时期,我国舞蹈进入了中衰阶段,因此,在各种典籍中,关于我国占代茶叶舞蹈的具体记载不多。到目前为止,只知道在我国南方各省流行的“茶灯”或“采茶灯”。

和马灯、霸王鞭等一样,茶灯也是旧时汉族民问比较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茶灯,是在福建、广西、江西和安徽的叫法,其实全称应是“采茶灯”。在江西, “采茶灯”被称为“茶篮灯”和“灯歌”;而到了湖南、湖北,则叫做“采茶”和“茶歌”;到了广西名称义变成了“壮采茶”和“唱采舞”。

这种舞蹈虽然在各地的名称不同,跳法也有差别。但表演形式都差不多,表演者一般都是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少数为三人以上)。表演者腰系绸带,男舞者拿一钱尺(鞭)当做扁担、锄头等,女舞者左手拎着茶篮,右手持扇,一边歌一边舞,表现的内容是姑娘们在茶园的劳动生活。

茶灯”主要是汉族和壮族的民间舞蹈,此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的盘舞、打歌,常常也有反映敬茶和饮茶的茶事的内容,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一种茶叶舞蹈。比如,彝族表演打歌的时候,客人坐下之后,主办打歌的村子或家庭的男女老少就手端茶盘或酒盘,在大锣和唢呐的伴奏下,一边走一边舞,恭恭敬敬地将茶和酒一一献给每位客人,之后再一边舞一边退下。云南洱源白族的打歌和彝族及其相似,表演时,他们在领歌者(歌目)的带领下,手中端着茶或酒,口中唱着白语调,屈着膝,围绕火塘转圈,在转的同时抖动和扭动上身,歌舞融为一体。

采茶歌舞声情并茂

在长期的采茶劳作中,茶农们将采茶歌和采茶舞巧妙地融台在一起,形成一种表现茶农劳动爱情生活的民间歌舞形式,即活泼清新的采茶歌舞。采茶歌舞以悦耳动听的曲调和清新活泼的舞蹈表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明媚的春光中,茶山景色的美丽多姿以及青年茶农诗情画意般的生活。

最早时,采茶歌谣与采茶舞蹈是分开的。根据清人李调元所著的(南越笔记)中的记载,当时的茶艺表演主要是演唱采茶歌,身体并无其他舞蹈动作,只是手中提着茶灯。然而,采茶歌曲调生动跳跃、活泼大方,充满生活情趣,人们开始随着歌谣载歌载舞,久而久之,形成了声情并茂的采茶歌舞。

茶的由来:神农采茶


相传,有一天神农采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休息。

一阵风吹过,神农闻到了一股清鲜香气。清香从何而来?他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绿油油的叶子落下,他有一点好奇,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

神农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津,精神好了,头晕目眩也减轻了。他好生奇怪,于是拾几片叶子在手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此,他就采了些芽叶,花果带回栽种。

从此,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

此为一说,另一说则是:神农给人治病,亲自爬山越岭采集草药,采回后再对草药熬煎试服,亲身体会,鉴别各种草药的性能。

有一天,神农采了一大包草药,把他们按已知的品性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入溪水,生水泡煮。水烧开时,神农打开锅盖,转身去取草药时,忽见有几片树叶飘落锅中,当即一股清香从铁锅中飘起,他走进细看,只见因这叶子落水,水中汤色已渐成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他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得味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不觉大喜。神农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发现附近树上没有这种树叶,于是发愿一定要找到这种树。

自此,神农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最后神农终于在山坳里发现了几棵野生大茶树,其叶子和落入锅中的叶子一模一样,熬煮之,汁水黄绿,饮之其味也同,神农大喜,遂将其命名为茶。

采茶舞是什么舞


想了解《采茶舞是什么舞》知识吗,丰富的《采茶舞是什么舞》内容等你来看!

采茶舞是什么舞?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现代舞及健美操,采茶舞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舞蹈。它起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大唐期间,品茶之风盛行。茶诗、茶画比比皆是,宫廷内盛行着品茶斗茶的风气。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宫廷内便会举行一些与茶有关的庆典、茶艺或者祭祀活动,采茶舞便在其中。采茶舞是唐代的一种特殊的舞蹈,既不同于宫廷流行的歌功颂德的“软舞”,也不同于国外传入的胡旋之类的“健舞”,而是在“软舞”的风格上融进了胡旋舞色彩的一种独特的舞蹈。

采茶舞的表演或在大自然环境,或在民间的搭台上。一般由三个人表演,一男二女,男的被称为茶公,女的被称为茶娘。舞蹈所需的道具有麒麟、凤凰、花篮、花伞、、彩色的扇子、等等。

舞蹈表现的是采茶人上山、走小路、穿过茶丛、拣茶和在茶叶丰收时节互相追逐,在大自然间嬉戏的场景。盈盈笑语,活泼欢快,让人仿佛置身春天的茶园之中。

采茶舞具有朴实大方、幽默风趣的特点。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充分表现出了劳动人民勤劳且乐观的生活态度。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首《采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麽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秧插得云雨洒采茶采得满山风

你追我赶不怕累

敢与老天争春光

关于本文《采茶舞是什么舞》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凤冈采茶调的魅力


凤冈县是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茶的存在给这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甜蜜,人们敬茶为神,顶礼膜拜,正因为有了这种膜拜,才创造了以茶为主题的茶灯。在精神生活贫乏的过去,凤冈先民们以茶灯为载体,寄寓他们对神灵、生命、生活、爱情的向往和崇拜。茶灯也叫花灯,它是传说中360种灯戏的主角戏,有着与傩戏一样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内涵,傩戏往往是祭祀时所用,而茶灯则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人们的生活、思想、意趣密切相连。

凤冈茶灯的悠久也证明凤冈人种茶历史的久远。该戏种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道具主要是纸糊灯笼,表演者最初是两人,一旦一丑,与东北的二人转略有相同,丑者叫干哥(或叫茶老),旦者叫幺妹(或叫唐二)。表演时幺妹头扎假发辫,包头巾着花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干哥则反穿皮袄,扎腰带,头戴瓜皮帽,右手执大蒲扇。干哥表演时作半蹲状,紧紧围绕幺妹迂转,两者动作夸张而滑稽。当然根据场地的需要,也有三人或多人表演的。其表演程序依次为采茶、散(卖)茶、倒茶、谢茶、团茶,每一节都由采茶调配合舞姿完成,两者相互辉映,甚是优美。其唱腔以吼唱为主,高亢激烈之音体现了大山人的性格和苍拙。特别是采茶调,多以七字成句,常常把农村生产生活中人们熟知能详的事物和景象融入歌词中,显得质朴而得体。语句侧重于叙事,内容涉及到乔迁高升、婚丧嫁娶、时事轶闻、爱情婚姻,打情骂俏、挖苦取笑、攀比学问等,音调韵律上也很讲究,其立意平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采茶调也叫十二月采茶调,一月一唱,一月一节,但每节之间的故事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把十二个月的内容联袂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叙事长诗。譬如:正月采茶正月梭,情妹打扮赛嫦娥。上身穿的红罗衫,下穿罗裙满地梭。梭在这里是虚词,由于方言的特点,在此调中出现易于传唱。这一节内容定调为爱情,仅28个字,将一个赛嫦娥的情妹刻画在人们面前。接着是二月采茶二月梭,燕子衔泥来砌窝。燕子衔泥窝砌起,飞进飞出在唱歌。三月采茶三月梭,蜜蜂飞往花园过。花见蜜蜂开颜笑,好比情妹会情哥。这节采用比兴的手法,由蜜蜂起兴,寓意着情哥情妹的相欢时光,如蜂蜜一样。四月采茶四月梭,蚊虫蚊虫实在多。许郎一铺红罗帐,不准蚊虫咬情哥。情妹暗许情哥一铺红罗帐,其意思并非担心心上人被蚊虫叮咬,实则是暗许终身。这一节妙就妙在见爱不说爱,见情不说情,足可见采茶调的含蓄之美。五月采茶五月梭,一对龙船江中过。大船载的是情妹,小船载的是情哥。这一节显然是情妹出嫁情哥出迎时的场景描写。采茶调的唱腔和字数是统一的,其内容要按需要而进行改变,如有一首流传甚广的十二月采茶调是这样的:

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

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

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

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转回家。

三月采茶茶叶青,姐在房里绣手巾。

西边绣起茶花朵,当中绣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长,耽搁田中铧牛郎。

铧好田来秧又老,栽得秧来麦又黄。

五月采茶茶叶团,茶树脚下老龙盘。

烧钱化纸敬土地,青苗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热茫茫,上栽杨柳下栽桑。

多栽桑树养蚕子,又栽杨柳好歇凉。

七月采茶茶叶稀,姐在房中坐高机。

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

八月采茶茶花黄,风吹茶花满地香。

大姐采来给二姐,早茶没有晚茶香。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

家家造有重阳酒,三杯美酒祭重阳。

十月采茶过大江,脚踏船头走忙忙。

脚踏船头江中去,卖完细茶转回乡。

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籽九担空。

十担茶籽空九担,采茶娘子枉费工。

腊月采茶空一年,背包打起讨茶钱。

你把茶钱交与我,今年去了等来年。

音韵和畅,简明清逸,调子中以两个采茶女采茶为主线,娓娓而诉,在该长调中第七节,隐约出现对爱情的描写,这种隐约的出现足可证明采茶女在封建礼数压抑下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当然采茶调中也有对爱的追求大胆而直率的。一月采茶忙忙走,紧紧拉着妹的手。看着情妹忙得很,心中有话难开口。二月采茶茶叶青,情妹对我起二心。本想挨拢说句话,情妹给我一脚筋。三月采茶热茫茫,约妹卖茶去赶场。一不注意亲个嘴,那个滋味当吃糖通俗而不伤大雅,大胆而不失情趣,表现手法轻快而跳跃,把采茶男女的自由恋爱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二月采茶调中也有借喻历史典故咏古诵今的,充满学问和说教,涉及广泛,通常也是一月一事,一节一例,不妨择录几节与读者共赏:三月采茶茶叶青,红娘捧茶奉张生。张生拉住莺莺手,莺莺抿嘴笑盈盈。寥寥28字将一部《西厢记》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四句将崔莺莺的古典之美描绘得叫人叹绝。四月采茶茶叶长,韩信追赶楚霸王。霸王逼死乌江上,韩信功劳不久长。楚汉分争在这节采茶调中显得十分悲怆,给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进行了概括,让人读后不禁为英雄的生死长叹一声。五月采茶五月团,曹操人马下江南。孔明曾把东风借,庞统先生献连环。这节讲的三国赤壁之战,采茶调中没去刻画宏大激烈的战场,而是将在此役中两个谋士借东风、连环船的破曹良策进行点击,不得不感叹此调创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娴熟掌握。

采茶调中的卖茶调别具风格,讲述了采茶人卖茶之艰辛。

正月卖茶到浙江,三亲六戚走忙忙。

三亲六戚忙忙走,买个物什送茶娘。

二月卖茶到武当,偶遇武当算命郎。

娘子忙把命来算,这张八字比我强。

三月卖茶到湖北,湖北气候太炎热。

天气炎热要防病,路边冷水喝不得。

四月卖茶四川过,峨眉山上神像多。

十八罗汉两边坐,求神拜佛念弥陀。

五月卖茶茶满山,走到湖广买绸缎。

将钱买些回家转,给郎缝件采茶衫。

六月卖茶到河南,河南地势最平坦。

河南尽是平坦路,挑担茶叶跑得欢。

七月卖茶到广东,广东骡马实在凶。

手牵骡马声声叫,五凤楼前抖威风。

八月卖茶到陕西,陕西烧酒古来稀。

郎饮一杯茶山去,妹饮一杯绣茶衣。

九月卖茶到海边,海边海马闹喧天。

海边海马喧天叫,飞得过海是神仙。

十月卖茶到福建,福建烟叶最有名。

哥哥吃竿解愁闷,妹妹吃竿提精神。

冬日卖茶到云南,哥在云南好找钱。

有钱就有男子汉,腰中无钱到处难。

腊月卖茶回贵州,贵州尽是茶山丘。

采茶姑娘茶山去,遍地茶叶绿油油。

遍走天下,足行四海,可见采茶人卖茶之累,同时也折射了许多生存哲理。

古调虽自喜,今人多不弹。茶灯及采茶调这种淳朴而厚重的民间文化,在精神生活丰富的今天,逐渐被人们疏远甚至遗忘了。除了一些高龄的灯头(茶灯艺人)偶尔即兴唱几句外,已不再被人传唱。面对这枝逐渐凋谢的艺术之花,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抢救和挖掘。今天凤冈县委、县政府又响亮地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茶海的战略口号,这样看来,葱郁的茶海间应该又将响起婉转悠扬的采茶歌声了。

中国采茶戏永恒传承


采茶戏,是流行于闽西龙岩、宁化、清流、长汀、连城和闽北光泽、政和、将乐一带的戏曲剧种。据老艺人传说,采茶戏源于江西赣南的九龙山。明末清初,九龙山流行茶歌、灯舞和花鼓,茶农们每逢迎神赛会或欢庆丰收,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以后,在茶歌、灯舞和花鼓的基础上,吸收东河腔和徽剧的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小戏。初期戏曲内容多表现民间生活,一般只有三五个角色。清末以后采茶戏发展迅速,戏班遍布各地。

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

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之有交互影响的关系。花灯戏是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的花灯戏类别的统称;以云南花灯戏的剧种为最多。其产生的时间,较采茶戏和花鼓戏稍迟,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

花鼓戏以湖北、湖南二省的剧种为最多,其形成时间和采茶戏大致相差不多。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因为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等都比较接近,所以在这三者之间,自然也就存在相互吸收、相互营养的交叉关系。

明代我国剧本创作中有一个艺术流派,叫“玉茗堂派”(也称临川派),即是因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而引起的。汤显祖的剧作,注重抒写人物情感,讲究辞藻,其所作《玉茗堂四梦》刊印后,对当时和后世的戏剧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点上,茶使汤显祖在我国戏剧史上所起的作用,当不会限于流派的一个名字上。

过去不仅弹唱、相声、大鼓、评话等等曲艺大多在茶馆演出,就是各种戏剧演出的剧场,又都兼营卖茶或最初也在茶馆。所以,在明、清时,凡是营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一般统称之为“茶园”或“茶楼”。因为这样,戏曲演员演出的收入,早先是由茶馆支付的。换句话说,早期的戏院或剧场,其收入是以卖茶为主;只收茶钱,不卖戏票,演戏是为娱乐茶客和吸引茶客服务的。

上一个世纪末年北京最有名的“查家茶楼”、“广和茶楼”以及上海的“丹桂茶园”、“天仙茶园”等等,就均是演出场所。这类茶园或茶楼,一般在一壁墙的中间建一台,台前平地称之为“池”,三面环以楼廊作观众席,设置茶桌、茶椅,供观众边品茗边观戏。专业剧场,是辛亥革命前后才出现的,当时还特地名之为“新式剧潮或“戏园”、“戏馆”。这“园”字和“馆”字,就出自茶园和茶馆。

所以,有人也形象地称:“戏曲是我国用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另外,茶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既然已成为社会生产、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就不可能不被戏剧所吸收和反映。所以,古今中外的许多名戏、名剧,不但都有茶事的内容、场景,有的甚至全剧即以茶事为背景和题材。如我国传统剧目《西园记》的开场词中,即有“买到兰陵美酒,烹来阳羡新茶”,把观众一下引到特定的乡土风情之中。

在中国地方戏剧中,桂南采茶戏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其他地方戏剧中独树一帜。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桂南采茶戏,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乃至世界戏曲史,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挖掘、抢救、保护、传承采茶戏,对地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河南信阳名茶仰天绿雪


河南信阳名茶仰天绿雪

仰天绿雪产于河南省信阳地区固始县。因其产地山高谷深,仰面朝天,春天山顶冰雪未融,山腰芽却已萌发而得名。

固始县位于壮丽的大别山区,地处河南省南部与安徽省西部交界处,著名的六安爪片与霍山黄芽均产在离此不远的东南侧;我国传统信阳毛尖亦产在附近。这里峰峦起伏,气势磅礴,峡谷溪流,翠竹成荫,是生产的好地方。

仰天绿雪外形条索平伏略扁、匀齐,锋苗挺秀,翠绿显毫;汤色嫩绿微黄,清澈明净;香型近似兰花香,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厚,回味长久;叶底嫩绿明亮。是河南省信阳地区继信阳毛尖之后的新秀。

仰天绿雪依其鲜叶采摘标准,分为三个不同品级。用一芽一叶的鲜叶加工而成的为一级;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制成的为二级;稍大的一芽二叶鲜叶制成的为三级。采用鲜叶摊放、杀青、做形、烘干三道工序。炒制手法十分讲究,杀青时,手指略弯,轻轻将叶子沿锅壁带入手中,抓起叶子,翻转手掌,手心向上,将叶子均匀散开,使其沿锅壁落下,要求叶子在锅中捞得净,带得轻,散得匀;做形时,手势更为考究,用右手抓起叶子,左手四指并拢,两手心相对,将叶子合抱于手掌内,一手向前,一手向后,朝着同一个方向搓条,这样使叶子不断从手掌虎口和小指边落入锅中,再结合“抓炒”,交替进行,直至叶挺直略扁,然后烘干,即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绿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