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路、人的流转与融合!

发布时间 : 2020-04-01
普洱茶苑路 藏茶与普洱茶

普洱茶苑路。

说起普洱

得先区别它的产地和树种

它来自云南,它是地道的乔木

它的采摘,传统中带着苦和乐

鲜叶采摘下来

便开始了后面一系列的工序

如何运输与流转

得先讲茶马古道

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也是一条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自然风光线路

三线: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滇藏线:南起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如今版纳茶山这边的道路

翻修和开通了许多

摩托车和皮卡车成了上下山的主要交通工具

尽管也多有不便

人们还是蜂拥踏至

唯恐抢收不到茶叶

茶山上面的买卖

似乎与这原始的丛林违和

但是心中

始终充满感激与敬意

车水大于马龙

欢腾少不了载舞

老者见证了兴起

姑娘们正值鲜艳亮丽

斑驳的石板路

没拆,依旧

普洱茶

它是一个山头

一种风味

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崇高信仰

因为茶

生活变得更美好

信仰也更加坚定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水路”是什么路?


喝普洱茶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老茶客这样评价一款茶:“这茶水路非常细腻,好茶。”

而刚入门的朋友们听到这种评语,估计就直接懵了,“水路?”“是.....哪条路?”

那么,“水路”到底是什么呢?

何为“水路”?

首先来说,“水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定义。

水路,是民间茶友在长期的品饮经验下总结出的一种说法。

简单来说,水路就是茶汤路过的意思,它的意义在于考量茶汤滑过喉咙时的动态感官感受。

“水路”不等同于汤感,水路是个人的感官感受,随着茶汤流过口腔和喉咙,它带来的感受因人而异。

而汤感指的是茶汤的质感,是一种客观存在。

可以说,“水路”也是茶行业的黑话之一,懂得了水路的表达,才说明你踏入老茶客圈了。

“水路”有哪些表现?

茶人在描述水路时,一般会用到细、细致、粗、较粗等说法,这形容的都是饮茶过程中茶汤流过喉咙的感觉。

具体形容来说,比如:“水路细腻”、“水路粗”、“水路绵长”、“水路饱满”等等。

更形象的比喻就是类似于不同质地的织物在皮肤上滑过的感觉。

如果是一匹柔软丝滑的绸缎,你会觉得细腻;

如果是粗糙毛躁的麻布,你会感到比较扎手;这就是相当于水路的“细”和“粗”。

“水路”受什么影响?

普洱茶“水路”的粗与细,除了与制作工艺息息相关之外,与茶青的嫩度和茶种也有关。

如果一款普洱茶的“水路”较细,那么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嫩度很好,内质丰富;茶树的年龄也比较老,水浸出物的平衡度比较好;制作工艺精湛,到位,喝起来顺畅不刮喉。

如果“水路”较粗,说明原料内质寡薄,木质纤维含量高,其水浸出物含量也同样寡薄,表现在口感上则是一种干、糙、燥、刺的感觉,滋味持久度差,韵味寡淡。

容易和“水路”混淆的概念

1,普洱茶的厚、薄对水路有影响,但这些口感的表述是属于普洱茶品饮汤感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2,普洱茶的回甘跟水路没有直接关系,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也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3,有的人会把“水很杂”和水路混淆。通常令人感到“杂”的茶是因为气味,而气味杂的茶则通常水路会显得比较粗,所以大家习惯说“粗杂”,其实,若是再细分的话,“粗”归于水路,而“杂”则应归于嗅觉。

4,还有人会用“持久绵长“形容水路”。实际上,“持久”、“绵长”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也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5,也有人用“饱足浑厚”形容水路,而“饱足浑厚”一般指的是汤感厚度。

总结

总的来说,水路是茶汤给口腔喉咙带来的纯触觉感受的评判。

棉、麻、丝绸...不同的衣服布料,给人带来的感觉明显不同;不同品质的普洱茶,对应的水路表现也千差万别。

因此,对于“水路”的体验感,初入门的茶友一时是比较难把握的。

要了解“水路”的差别,还需要我们在反复的品饮中用心感受,多多总结。

普洱茶膏的“这一路”


普洱茶膏的“这一路”!茶膏溯源之《茶经》汉代时期,茶叶是居民的日常饮品,“茶人”群体也由此出现。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其著作《茶经》中以及多次提到“膏”字,指出真正的好茶是“含膏者皱”,这里指的“皱”,是说含膏的茶外形褶皱,茶汁流失少、茶味浓。

宋徽宗——以“膏”鉴茶

宋代朝野“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喝茶成为当时的潮流。制茶者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更为重视。当时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

宋代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是爱茶之人,其对“珍膏油其面”则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好坏做为鉴茶标准,他在其撰写的著名的《大观茶论》一书中,就如何从外观鉴别饼茶时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意思是说: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饼茶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茶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膏稠者,是宋代好茶的代表。

清宫普洱茶膏

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制膏工艺。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而且这种用大锅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云南将茶膏进贡给大清皇帝,皇帝喜爱无比却害怕被投毒,于是下令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独自制作茶膏,创造了“压榨制膏”工艺,茶膏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普洱茶膏一跃成为宫廷御品,茶膏由此到达了全盛时期,但随着清朝的灭亡,茶膏进入了长达70余年的隐退期。

近代茶膏随着拍卖重现市面

2004年2月8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将家中收藏的普洱茶膏拍卖,让茶膏重现。此茶膏来源无从考证,只知为清宫贡品。此次拍卖,将被遗忘在历史洪流的普洱茶膏再次曝光于聚光灯前。普洱茶膏的身价再次飞跃。

现代茶膏

由帝茗堂研发现代制膏工艺制作的御茗堂普洱茶膏,不仅地传承了清代普洱茶膏压榨工艺的精髓,而且还独创了低温多级萃取技术,并成为专利,其保证了原茶生物酶的活性,并且采用创新超滤技术,令成品茶膏内不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真正做到精华纯饮,并且口感保留了原茶本味,真正做到茶中精华。

普洱茶膏的这一路


普洱茶膏的这一路!普洱茶膏始于唐,成于宋,盛于清。

唐朝的制茶者首先在蒸青工艺中发现茶汁的膏化现象,“茶膏”一词正式得名并出现在古代文献当中。

到了宋朝,随着茶业的兴旺和技术的进步,制茶者采用压榨的工艺,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茶膏第一次作为独立产品出现。

茶膏在清朝发展到鼎盛。云南土司采用大锅熬制办法生产的产品随茶马古道传入西藏,得到西藏上层人物的青睐;而清宫御茶房精制的茶膏,据说有186道工序,历时72天,珍贵异常,是皇室贵族的专属饮品,还作为国礼赠送外国使团。

遗憾的是,随着清王朝的解体,御制茶膏的工艺不幸失传,普洱茶膏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中茶公司曾接受国家任务,采用大锅熬制的方式为援藏干部制作过一批茶膏,终因工艺陈旧落后,品质较差而不为援藏干部们接受,普洱茶膏再次销声匿迹。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台湾和香港的带动下,普洱茶逐渐在中国大陆再度兴起,2007年达到高潮,而在当年普洱市政府主办的“百年贡茶回归故里”活动中,伴随龙团回归的几颗清宫御制茶膏,再次掀起了普洱茶膏热,民间、企业纷纷开始研究茶膏生产,不时有些小批量的产品面市,使得普洱茶膏这一神奇古老的产品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普洱茶膏复出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清宫御制茶膏的技术已经失传,目前制作的茶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沿用传统大锅熬制的办法,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主要是一些技术陈旧的企业和个体茶农,由于技术落后和长期高温熬制,使得产品汤色昏暗浑浊、茶气淡薄,同时有一股焦香味甚至焦糊味,饮用后很容易上火。

二是采用类似速溶咖啡的生产工艺,多为一些新企业采用,产品多为粉末状或粉末压制的药片状,由于工艺原因,此类产品汤色发暗,有焦香味,饮用后也比较容易上火,有些产品中甚至添加了麦芽糊精等配料,严格的说,这类产品不能称作茶膏。

三是采用类似中药的生产工艺,这类工艺优先于前两种,产品纯度较好,但由于倾向于药品技术而难以兼顾茶膏特有的色、香、味、型,使得茶膏的品饮和鉴赏乐趣大打折扣,难以满足普洱茶膏爱好者的需求。

事实上,普洱茶膏产品虽小,其生产过程却包含了大量的理论、工艺和技术难题,绝非一番头脑发热即可解决。

普洱茶的“水路”是哪一路?


水路是普洱茶品饮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水路细”是指茶水清甜且单薄;“水路好”,应该是无燥干感,水在舌和喉之间润,生津回甘好。诸如此类等等。

对水路的观点与理解不一,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纯属广东俚语,“水路”即指汤感,意为茶水的路数、路子,“细”相对于“粗”,粤语中尤指细腻、精巧,引申为评茶术语即指“甜滑、厚润、不显粗涩也”。

对水路的表述

水路是一个民间品饮的通俗用语,没有官方的定义标准,但在一些评茶标准的审评术一般对水路的表述用:细、细致、粗、较粗等用词。水路是水性这方面的概念,跟汤感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水路的“粗”与“细”

普洱茶的水路,指饮茶过程中茶汤流过口腔和喉咙的感觉。区别于汤感的是,水路指的是一种动态的感觉,通常以粗、细区分。用绸缎和粗麻拖拽过人的皮肤,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将这种感觉类比到茶汤流经口腔和喉咙时,前者为细,后者为粗。

水路的粗、细除了与制作工艺有关,与茶青的嫩度和茶种也有关。

水路跟厚、薄、回甘是否有关

普洱茶的厚、薄对水路有影响,但这些概念的表述是属于普洱茶品饮汤感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普洱茶的回甘跟水路没有直接关系,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也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相关混淆概念的区分

1、“水很杂”的区分:杂是将其归类到“嗅觉”里的,通常令人感到“杂”的茶是因为气味,而气味杂的茶则通常水路会显得比较粗,所以大家习惯了说“粗杂”,其实,若是再细分的话,“粗”归于水路,而“杂”则应归于嗅觉。

2、“水路持久绵长”:“持久”、“绵长”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3、“水路宽广”:个人认为“宽广”是属于协调方面的概念,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4、“水路饱足浑厚”:“饱足浑厚”一般指的是汤感厚度方面的概念,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可以改成“茶水饱足浑厚”来形容茶汤的厚度。

何谓普洱茶的“水路”,又是哪一路


提起“水路”这两个词语你怎么也想不到会普洱茶上,可能对普洱茶茶文化不太了解的朋友应该对这两个词语比较的陌生,普洱茶中也有水路这个说法,今天就给大家详解一下什么是普洱茶的水路。

实际上,此“水路”非彼水路,它指的是普洱茶品饮时的一种口感体验,是多少辈老茶人们用毕生的品茶经验总结出的一个民间说法。但是,这个说法没有官方的定义标准,有的人认为“水路”即指汤感,意为茶水的路数、路子,“细”相对于“粗”,粤语中尤指细腻、精巧,引申为评茶术语即指“甜滑、厚润、不显粗涩也”。但也有人认为水路跟汤感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理解普洱茶中的水路呢?

一、水路的粗与细

一般情况下,在描述水路时,会用到细、细致、粗、较粗等词语。它并不是指路子的宽窄,而是指饮茶过程中茶汤流过口腔和喉咙的感觉。区别于汤感的是,水路指的是一种动态的感官感受,随着茶汤流过口腔和喉咙,它带来的感受因人而异。而汤感指的是茶汤的质感,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通常我们所说的水路的粗细,形象地来说,就像绸缎和粗麻拖拽过人的皮肤,绸缎给人的感觉是柔软、细腻、顺滑;而粗麻给人的感觉是硬扎、粗糙、毛躁,类比到茶汤流经口腔和喉咙时,前者为细,后者为粗。

普洱茶水路的粗与细,除了与制作工艺息息相关之外,与茶青的嫩度和茶种也有关。

二、水路概念的混淆

1.普洱茶的厚、薄对水路有影响,但这些概念的表述是属于普洱茶品饮汤感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2.普洱茶的回甘跟水路没有直接关系,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也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3.有的人会把“水很杂”和水路混淆。通常令人感到“杂”的茶是因为气味,而气味杂的茶则通常水路会显得比较粗,所以大家习惯了说“粗杂”,其实,若是再细分的话,“粗”归于水路,而“杂”则应归于嗅觉。

4.还有人会用“持久绵长”形容水路“,实际上,”持久“、”绵长“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5.相对于持久绵长而言,也有的人会用”饱足浑厚“形容水路,而”饱足浑厚“一般指的是汤感厚度。

在普洱茶的品饮中,除了一些容易被感受到的特质外,还有一些微妙复杂的感官体验,想要从一个茶小白变成资深老茶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我们在反复的品饮中用心感受,多多总结。

普洱茶的水路究竟是什么路?


拜读过鲁迅先生的《故乡》,脑海中停留了这样一句话:“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里的“路”,寄托着先生离乡路上的失望与痛苦,以及对后辈的希冀。那么,当我们回归到茶事上来,回归到喝茶本身,也常常会提到一种路——普洱茶的水路。

1.普洱茶的水路是什么路

关于普洱茶的水路,目前并没有官方的定义,它是人们在长期饮茶、品茶、评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说法。

一般来说,“水路”是指饮茶过程中茶汤划过口腔和喉咙的感受,这是一种动态的感官感受,且因人而异。惯用描述水路的词语有:“细、细腻、粗、较粗”等。

例如,我们品饮曼糯古树茶的茶汤时,一些茶友会这样形容它:香溶于汤、水路细腻。这里提到的“细腻”,指的便是普洱茶的水路。

2.普洱生茶与熟茶的水路表现

“水路”这一概念,一般在普洱茶中出现较多,而普洱茶又有生熟之分,因此它在两者中又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普洱生茶,一般以“细腻、稠滑”来形容。茶汤中水浸出物的含量、各种物质的分布及融合度又影响着水路的表现。通常情况下,茶汤越甘甜、细腻、顺滑,茶汤中内涵物质越均匀、丰富,它带来的感受会更细腻、更舒适。

如品尝2016年秘境古树茶时,在它朦胧的意境之美中,我们品尝到她独一无二的细腻和柔美。茶汤缓缓入口,如一根柔美的丝带滑过两颊,从口腔至喉咙,直至灵魂深处。

如果以丝带般的缠绕来形容普洱生茶的水路,那以巧克力般的丝滑和粘稠来形容普洱熟茶就再恰当不过了。水路细滑的熟茶,饮下一杯,如流淌的巧克力瀑布滑过口腔、喉咙,带来饱满、丰富的感受,饮完后满足感愈发深刻。

3.水路的成因

以古树普洱茶而言,茶树的生长环境、海拔高度、制作工艺等因素都对水路产生着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一款普洱茶水路细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茶叶原料持嫩度好,内含物质较丰富,制作工艺精良。在芒嘎拉的产品系列当中:曼糯、秘境、帕沙等是最好的代表。

如果以水路较粗来形容一款普洱茶,较明显的感受为糙感、刺感、干感,给口腔和喉咙带来的是明显的不适感。那么,日常挑选普洱茶进行品饮时,不建议挑选这一类普洱茶。

通常情况下,水路越细的茶,等级相对会越高,但需要注意的是,等级越高的茶,却不一定水路细腻。

4.普洱茶水路的混淆说法

对普洱茶水路的描述,有人会以“持久绵长”来形容,但事实上,持久绵长属于“回甘”的范畴,一般不能用于描述水路。

总体而言,水路对于普洱茶而言十分重要。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根据水路的粗细对一款普洱茶的品质进行定论,但出色的水路表现,不仅能让我们收获一次美好的品饮体验,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一款普洱茶。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第一站:体验普洱茶的魅力

黄龙山茶旅线路是一条有30公里的环线,从普洱南收费站出发6公里就是木乃河工业园区,这里是普洱市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为主的绿色产业园,是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新华国茶厂就座落在工业园区的醒目位置上。

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7年3月进行混改,并将原天下普洱茶国公司更名为新华国茶有限公司,是香港新华集团和普洱市国资委共同组建的港资企业。

新华国茶厂是一座新型的花园式工厂,占地面积26亩,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幢。主楼共有四层,一层为1200平米的加工生产线,目前是普洱市茶行业里最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线之一;二至四层为普洱茶的自然仓示范基地,公司仓储有近千吨的中期普洱茶。因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一片神奇的叶子在历史的岁月里发酵转化、沉淀文化、提升了品质,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公司属于一个以普洱茶生产、加工、仓储、销售,茶文化传播、推广、旅游、酒店等综合性发展企业。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新华国茶厂去看一看,听一听,体验一下……

第二站:传奇大亮潭

现在从新华国茶厂驱车1.5公里就是大亮潭,大亮潭占水面200余亩,是普洱周边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天然湖,湖中的草甸已在这生长有千年之久。

传说山顶上原先住着十几户的布朗族人家,一晚,村里的头人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发苍苍的神仙来告诉他:“这个地方被一条龙选中安家,七天后你们就搬走吧!明天中午龙王的座骑白鹿会到这里来喝水”。

第二天清早,头人招集村里的人商议昨夜梦到的事,中午村人看见一头全身白色的麂子来到村前橄榄树下喝水,并要在这凹地里走一大圈。村里人因为经常能看到黄色的麂子,但从没见过白色的,所以村里人相信这是神灵的预示,马上就开始搬家。到了第七天深夜,天下起倾盆大雨,听到几声巨响,雷电交加,第二天清晨,村民回到原来的老家,那里的模样全变了。一夜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坑,一股清泉从地上冒出,水越积越多,不久并形成一个大龙潭。

龙潭的周围古树参天,可是潭中竟然没有一片落叶,只见几只漂亮的小鸟看到有树叶落入湖中就及时叼走,成为了守护龙潭的小精灵。静静的龙潭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人们把水捧起来喝清凉甘甜,但龙潭水白天看总是浅黄色的,好像深不见底,可晚上在月光下则清澈见底,月亮、大树的倒影都能清晰可见,有句俗话“水至清则无鱼”,这何况是龙宫呢?这个龙潭有很多奇异的现象发生,也就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因为世间叫龙潭的地方很多,后来人们就把这个龙潭称为大亮潭。

第三站:黄龙山普洱茶公园

前面三公里就是黄龙山,这里山路崎岖,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大家习惯了高速、高铁,现在可以体验一段不一样的行车感受,穿越森林之旅,这才是旅行的刺激所在。过几年这里也将成为普洱南部康养新城的目的地。

黄龙山国茶庄园建盖了普洱多个世居民族的特色民居,不久这里将建成民俗大观园和农耕展览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甘蔗的国家,古法制糖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经过榨汁一熬制一成形一冷却等工艺,并能制出红糖,在转动的古齿轮下回味甜蜜的记忆;古法纯粮酿制白酒、窖藏酒文化,现已成普洱一大名酒一一新华国酒,打造年份国茶、年份国酒是新华国茶的使命,也是一种情怀,也是擦亮普洱旅游金字招牌的体现;庄园里的美食只求自然,茶林跑步鸡、生态山羊……

这里除了食盐和大米外都力求自养自种;古朴的山村,能保留浓浓的乡愁,一种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庄园只有一个小目标,让游人感受到好看、好玩、好吃、好住,是我们的最高宗旨。

黄龙山名原糯倒山,后来因有人在山顶看到一条很大的黄金蟒蛇,加之这里山形似五个龙爪,就改名黄龙山。黄龙山为普洱市南部最高点,海拔1550米,这里长期有野象出没,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植物很多。冬天的早晨,站在黄龙山的观景台上,不远处就是普洱主成区,云海变换着不同姿态,慢慢笼罩着城的四周,这里成了普洱周边最佳观云海美景的地方,黄龙山的冬樱花刚好在元旦期间盛开,中国最美、最早的无量山樱花谷樱花刚凋谢,马上又将在黄龙山展开美色,所以观赏樱花又成了这里一道特别景致。

黄龙山的有机茶聚集了云南36个名山的良种,用冰岛、老班章茶种嫁接的几百亩茶地,成为普洱有机茶的升级版,这里有几十株百年古树茶,成为游客到普洱必看的景观。

第四站:中国最美茶山曼歇坝

曼歇坝农场成立于1953年,属劳改农场,1966年改为“五七农场”,1974年更名为国营曼歇坝农场。1961年云南省劳改局在曼歇坝开垦种茶,聘请中国知名茶叶专家肖时英为技术指导,从临沧勐库(今冰岛种)调来茶种进行育苗种植,用了五年时间种植了近千亩标准台地茶,成为当时普洱市面积最大、种植最标准的示范基地。1966年开始修建“五七水库”,后改名曼歇坝水库,库容150万立方米。

曼歇坝农场的大改变是通过大批工作人员的辛苦劳动;1968年上海一所中学的三十多位孩子,成了曼歇坝农场第一批下乡知青,从此这里成了这所中学专属的知青下放之地,在近十年里共有600余名来自上海的年轻男女,远离大都市在此安家,上海知青成了这里种茶、摘茶的主力军,白嫩的皮肤慢慢变黑,幼稚的脸庞慢慢变得老练成熟,他们的歌声合着鸟声鸣叫使大山不在寂寞,这里的每一寸热土、每一株茶树都倾注着她们的汗水。如今的曼歇坝茶园有山、有水、有茶,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了中国最美茶山之一。

古时从普洱出发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五条,其中以普洱为起点,从糯扎渡用船渡过澜沧江,到达澜沧县,再达孟连出缅甸,通往南洋,因这条古道因雨季不能通行,史称“旱季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从思茅出发路经曼歇坝,翻过黄龙山到整碗,在曼歇坝水库边还有一地方叫文昌宫。

古语道文昌帝君掌管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祀奉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旧时每年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进行祀奉或举行文昌会。

历史上思茅的文昌宫为何建在曼歇坝?这是因为思茅坝四面环山,黄龙山位于思茅之南,距离思茅步行仅需一小时的路程,其中又有官道通过,是最佳的风水宝地。为了使当地的文化繁荣兴盛,文昌宫就选址建在了黄龙山下的团山上,后来这里还成立过文昌阁书院,解放后还保留了一些老旧的建筑,可惜古迹在“破四旧”时被拆了建茶厂,如今只剩几棵百年老柏树挺立在山上作为历史的见证!(包忠华/文图,

普洱茶膏:融合历史陈香的现代工业文明


要说普洱茶膏,不能不说普洱茶,而要说普洱茶,又要先从茶这种植物饮品说起。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很早,宋人寇宗奭撰《本草衍义》称“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明末学者顾炎武据此认为,“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但此时饮茶尚未蔚为大观,至唐人陆羽著《茶经》后,饮茶始得大行天下,《新唐书·陆羽传》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茶矣。”

所以,陆羽的功劳,不仅是推出一部中国最早的专业茶著,而且是藉此把饮茶的生活方式全面推广,使得中国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体更加健康。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开始把茶作为一种对游牧民族的羁縻手段,“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历史上,古人对茶也有微词,唐玄宗朝右补阙毋煚对茶深恶痛绝,他说“释滞销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宋人黄庭坚《煎茶赋》则云“呕酸寒胃,令人失睡……寒中瘠气,莫甚于茶。”顾炎武据此认为,“今南人往往有茶癖,而不知其害,此亦摄生者之所宜戒也”。

茶的减肥去脂功效,在农业社会,吃肉都是很奢侈的时代,这种指责有其合理性。但到了今天,人们摄食油腻过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普遍出现的今天,正是茶的“释滞销壅、瘠气侵精”等减肥降脂功能为平衡人体营养摄入,居功至伟。

也正是茶,尤其是普洱茶的这种保健乃至药用功效,如前所述,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政权对边地少数民族政权的羁縻方略,普洱茶,成为羁縻手段,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开拓了疆域。

普洱茶具有解毒、助消化、增加维生素的附带功能被发现后,曾经作为战略物资,被专制王朝用以羁縻游牧民族,于是政治视野中的普洱茶出现了。

《明史·食货志四·茶法》说:“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法》说:“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于西北,利尝至数倍。”这里所以特别说把茶千里贩运至西北获利颇丰,就是因为西北皆游牧民族,其日常生活以牛羊肉食为主,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的特性在此演变为巨大的利润兴奋点。

历史上曾经发生因为中原王朝不与游牧民族交易茶马而发生战争。史称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蒙古人和明朝发生了一场持续3年的清河堡战争,起源就是明朝断绝与蒙古人的茶马互市,断茶就等于断了蒙古人的命,于是,发生一场为茶而战的战争。

“茶对于边地游牧民族而言,是血,是肉,是生命,茶有助消化,分解牛羊肉毒的功能被发现后,从唐代开始就成为中原王朝控驭少数民族的一种手段,当时开设茶马互市,主要就是这个目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茶马古道”的主要命名者木霁弘说,“到清代的康熙,才认为没有必要沿用这种手段”。

用茶叶制茶膏:中国古人的智慧

要说茶膏,无法回避茶、普洱茶,茶膏是国人茗饮方式的发明和改进,它的诞生既是品茗方式的革命,也是对茶,尤其是对普洱茶品质的提升。

把茶与“膏”首度联系起来,还是唐人陆羽,他在《茶经》中说:“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对于这段话,是否就是茶膏的出现,目前学界争议颇多,但不管怎样怎样,陆羽发现了茶有膏、茶出膏的现象无疑。

现在找得到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正式记载茶膏的史籍是清人吴任臣所辑《十国春秋》,这是一部编撰纪传体史书,它记述了五代时期十国君主事迹,史料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献资料,该书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即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

这段文字告诉后人,“茶膏”一词正式出现,数量极少,只有八枚。

这是陆羽死后至少130年后的事了,即使陆羽时代茶膏未曾问世,但从他的记述看得出,应该是在萌芽了。

有观点认为,茶膏的出现与唐代作饼制茶工艺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

这个观点尽管只是推测性的,但符合茶制品逐渐出现的逻辑,因此可以理解为,在陆羽生活的8世纪后期,茶膏这种茶制品,已经呼之欲出了。

入宋以后,“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正是这种“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压榨被蒸熟的茶叶的制膏方式,使得业内公认,茶膏,正式形成于宋代。

这种制膏方式,对于云南边陲是有启发的,云南土司则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雏形。

有了茶膏,普洱茶膏的诞生就是自然而简单的事了。

云南土司制作普洱茶膏,采用的方式与宋人以“榨”的方式出膏不同,是用柴火给大铁锅加温,在大铁锅内熬制,简称“大铁锅熬制”法,这种方式,直到今天,依然为不少作坊式茶企所采用。

普洱茶膏的正式命名,据说是清代的事。

清乾隆年间,鉴于大锅熬膏有质量问题,加上忧虑安全因素,清廷把茶膏的制作,直接迁入到皇宫内的御茶房,据说原址在乾清宫东庑,同时对制作工艺上做了改良。

工匠们借鉴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同时采取了一套类似今日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产出的普洱茶膏绝胜于昔日,“普洱茶膏”于此正式得名。

普洱茶膏在古人看来奇妙到什么程度?清人赵学敏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如此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赵学敏进而说,“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

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伟文认为普洱茶膏继承了普洱茶所有的特点——降脂、解毒,“它同样具有普洱茶的‘三降’(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三抗’(抗癌症、抗衰老、抗辐射)功能,尤其它有止血消炎功能,是天然的植物消炎药。掺普洱茶膏和面做蛋糕,这种蛋糕可在常温下一个月不坏,它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甚至,普洱茶膏还有美肤功效。”他说。

18世纪东西方两巨头“交手”的礼品

220年前,即1792年9月26日,一支由三艘舰只组成的船队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启碇,向中国驶来。

中英国家之间的正式交往自此启幕。

1793年9月14日,来自英国的使节马戛尔尼终于在热河见到了大清的乾隆皇帝,这位时年83岁的皇帝面对来自当时世界工业化、科技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使节,显得很傲慢,当时马戛尔尼一行三艘船,800多人以“祝寿”为名,给乾隆带来了19宗,总计590余件礼物,按清朝“上谕档”所载,计有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天体仪、地球仪、预报气象的试探气候架、可熔化金属的火镜、玻璃制品、铜炮毛瑟枪、军舰模型、羊毛和棉制品、钢铁制品等,囊括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工业文明、科学文明的成果。

对于这些,对当时世界颇为无知的大清皇帝不以为然,乾隆后来在答复马戛尔尼的诏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实际上,马戛尔尼东来“祝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他代英王前来,主要是为了争取平等的经商条件和环境,但傲慢的大清不同意,使得马戛尔尼悻悻西归。

但同时,马戛尔尼也借机觇得大清虚实,他发现,大清帝国是“由一个老迈、疯狂、至高无上的好战分子带领着”,无论是否是宿命,这为50多年后英国和大清之间的几场战争预留了伏笔。大清的愚昧颟顸,通过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所著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所记载可以看出,就在马戛尔尼“祝寿”近70年后,当英法联军打进圆明园后才发现,1793年马戛尔尼作为礼品赠送给大清的火炮依旧在圆明园躺着,到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发现这些大炮与炮弹完好无损地仍在那里,它们从未被使用过,它们被重新运回伦敦。”

这场当时东西方两巨人的风云际会,最终以互赠礼物告终。

与马戛尔尼代表当时西方最新工业文明成就的礼品不同,乾隆帝回赠的礼物,多半是代表农耕文明的产品,据“上谕档”记载,乾隆赏赐英吉利国王、英吉利正副使等使臣的礼品先后66次,计130种,约3000多件,包括缎紗丝锦罗绸等纺织品和瓷、竹、银、漆、玉器,以及绢画、灯具、画册、香袋、食品等。

作为农产品,茶及茶制品,如普洱茶、茶膏,数量相当惊人。

仅普洱茶及其制品一项,据“上谕档”载,赏赐英吉利国王的普洱茶有88团,茶膏12匣,赏赐马戛尔尼大普洱茶二个,普洱茶8团,茶膏2匣;赏赐副使斯当东普洱茶4团,茶膏2匣,砖茶2块;赏赐随从官役计有砖茶22块,普洱茶22团,茶膏6匣。

来自遥远的云南边陲的普洱茶及其制品普洱茶膏被当作贵重礼物回礼英国使节,说明在乾隆帝和大清政府眼中,普洱茶及茶膏的魅力和其他产品一样,足以堪当国际交往的重任。

茶膏在此次随同马戛尔尼出访并担任副使的斯当东眼中,被认为是“一种黑色的性能恒强烈的茶精”,是从制成“球形”的上等茶叶中提炼的。在斯当东所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云南作为著名的产茶区被提及。

这种制成“球形”的茶就是普洱茶,在斯当东记述他们一行于1793年9月14日觐见乾隆帝所得到的丝织品、瓷器和茶三种礼物中,关于“茶”,斯当东如此记录:“茶则并非普通散开的茶叶,而是一种用胶水和茶叶混合而制成的球形茶叶。此种茶可以长远保持原来味道,在中国系最贵重之品。这种茶叶出产于云南省,不经常出口外销,但英国人喝起来不大合乎口味。”

不别苛求斯当东,把球形普洱茶主观臆想成是用“胶水和茶叶混合而成”的产物,不是他的错,他没有见过云南人制作普洱茶的工艺技术,他的价值在于,在219年前就为云南普洱茶和茶膏做了详实的记录,并通过他的书,把普洱茶及茶膏推向世界。

普洱茶膏:遭遇工业文明生活方式

茶膏是普洱茶五种形态“砖、饼、团、沱、膏”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速溶茶”。

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目前有大锅熬制、中药提取、低温萃取三种方法,一般认为,最后这种制作方式所产普洱茶膏,其品质优于前两种制作方式。

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伟文认为,普洱茶作为农业文明形态下的饮料,其品饮方式较为复杂,“在当下,这是阻碍普洱茶走向世界的问题之一”。

“但是,普洱茶膏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换句话说,普洱茶因为品饮方式的障碍难以走向发达国家的问题因为普洱茶膏的出现而不复存在了。”他说。

普洱茶膏溶解于水的快捷性令人不可思议,赵伟文用他公司生产的茶膏做示范,开水倒进杯子里不到5秒钟,杯子里的茶膏便消融得无影无踪,变成了一杯和传统方式泡制的普洱茶汤,杯子里找不到一丁点儿残渣,令人啧啧称奇。

“用冷水,比如用矿泉水也可以饮用,溶解的效果与开水相同。”

普洱茶较为繁琐的品饮方式对工业化、信息化背景的国人来说,已经很不适应了,要走向世界,的确是一道坎儿。

元人张雨《竹枝词》云:“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一句“郎若闲时来吃茶”中的“闲”字,道出了茶与农耕文化天衣无缝的结合特点,号称“功夫茶”的普洱茶更是如此。

节奏悠闲缓慢,是农耕文化的特色之一,普洱茶饮的过程的悠缓闲适和繁复,正好和这个节拍吻合。

“那是啊,如果很忙,你喝矿泉水就是了,干嘛喝茶?”获得国家一级评茶师的范奕嫣然道,“正规场合,中国人不把饮茶叫喝茶,而叫品茗,是品饮,而非口渴了牛饮”。

普洱茶与农耕文化相生相宜,同时也决定了它在快节奏、高效率工业文化语境里的困惑,不少普洱茶人正在为之解困,“普洱茶膏和茶粉的出现,就是针对当下的快节奏来的,也是为了进入西方世界的一种变通方式,作为技巧,我赞成,我还拥有普洱茶膏的专利权。”赵伟文如此认为。

的确,单纯从扩大市场份额来说,普洱茶的品饮方式遭遇到了怎样从农耕文化慢节奏进入工业文化快节奏语境的问题。

现在,普洱茶膏的出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速溶茶。”

思茅普洱的普洱茶(01)《千里寻茶路》马作乐/著


普洱茶是一种可以越老越值钱的茶。按制作工艺分为生普洱和熟普洱两种,都有减肥降脂的功效。普洱茶主要产自云南的南部、西部地区,历史上,中央政府控制茶叶流通,要在当时的普洱府盖上普洱的大印才能进行交易流通,有了这个大印的茶便被称为普洱茶。

云南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赤道以北,按理来说这样的地理位置应该是没有严冬只有酷暑。但是云南却有春城的称号。因为云南是在云贵高原之上,海拔高所以气温相对低,而且最热的6到8月份刚好是雨季。持续不断的降雨又让天气热不起来。不过最近这几年气候就是有些不太正常了。我们到云南首府昆明的时候,春城竟然飘起了雪花。

稍加休整,我们又继续向南行驶。高速公路在到达普洱之前就没了,我们只好开始走省道。结果发现好几个岔路口,为了不走错路,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摇下车窗问路过的女士:“请问,去普洱怎么走?”她转头问我们:“你们要去哪个普洱?”这下轮到我俩诧异了,我们互相看看对方,难道还有好几个普洱不成?她接着说:“如果你们要去思茅普洱直走,如果你们要去宁洱普洱前面路口右转。”谢过她我们俩琢磨起来,我们要去哪个普洱?

“你不是去过吗?”我问三明,“你上次去的是哪个?”

“我不知道,上次去的就是普洱,我不知道是哪个普洱埃”他说,“肯定有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去的那个应该是大的。”

“那我上网查一下吧。”

最终,我们决定去思茅普洱。因为在手机里可以找到思茅机场,有机场的地方应该是比较大的。时间不早了,应该在网上找个宾馆,要不今晚该睡车里了。百度上找到一个宾馆的电话,宾馆就在孔明像旁边。

“思茅肯定是我去过的普洱,我记得孔明像,和朋友约见就是在孔明像下。”这下我们毫不犹豫地向着思茅前进。接近思茅的时候路很平整,可是路窄而且两侧有深深的排水槽,在夜色中前进,一不留神就会让汽车轮胎陷在槽里,汽车就再也没法自己出来,只好等待救援了。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侧着身子掉进槽里的汽车。也就是三明开车我还比较放心,若换做别人我早就大喊大叫或者亲自上阵了。

快到午夜时分我们到了思茅市里,心想着这个孔明像是当地标志性的建筑,应该人人都知道在哪,找到我们的宾馆应该不是大问题。深夜的街道根本没有人,我们好不容易看见一个步行的人,上前去问路,可是这个人不会说普通话,他说的本地话我根本听不懂,比划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在哪。我们只好再凭感觉往前开。接近市中心的地方街道变得繁华起来。我们应该快到了,思茅本来也不大。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这几个大型城市外,其余的城市都不大,况且这儿只是个地级市的首府。打电话给酒店的人吧,他们应该能告诉我们怎么走。

我们看好了路牌给宾馆打电话,接电话的女子倒是说普通话,这下我们松了口气。告诉她我们在哪条路,只听她在电话那头说:“对,就在附近了,你往上走。”我问她:“哪里是上?”她说:“哎呀,就是往上走吗。”完全没有东南西北概念的她只知道上和下,这种现象其实在中国很普遍,在我的家乡大家也都是这样表述方向的。可是当地人知道哪里是上哪里是下,换做我们这样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办。挂了电话我们只好自己找孔明像了。终于找到了孔明像,再给她打电话,问她宾馆在哪,她说在孔明像后面,正后方是一条马路,应该在这条路上,我们开车走了三圈又没找到。最后她只好出来站在马路中间冲我们招手,我们这才看见她。原来宾馆就在孔明像的左后方的拐角处。房间很大,还有一张麻将桌,我们在桌边吃了一包方便面,上床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望着窗外的孔明像,开始纳闷,为什么这里会有一个孔明像?这个巨大的孔明像足有五六层楼那么高,确实是地标式的建筑埃难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孔明还跟茶叶相关不成?原来三国时期的益州包含云南,而诸葛亮曾任益州牧,诸葛亮也以发展经济为其统治期间的重要政策。所以尽管没有记载的史实说明诸葛亮确有大力发展茶叶经济,人们还是相信诸葛亮在云南茶叶的发展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文说思茅是因为诸葛亮在此思念家乡茅庐而得名是非常牵强的。思茅是由古代少数民族部落思摩部演变而来。

思茅普洱的普洱茶(03)《千里寻茶路》马作乐/著


在市场的侧面,停着几辆农用翻斗车。他们是附近的农民前来卖茶叶。茶叶装在大纤维袋里,口敞开着,放在自家小卡车旁边,可以看见里面的茶叶的样子。这茶叶可不是绿茶了。这里的人们也更愿意跟我们聊天。我们停在几个袋子前面,闻着里面的普洱,问这位农家大叔:“这是今年的普洱吗?”他摇摇头说:“不是的,去年的,今年普洱还没下来,现在只有绿茶。”原来普洱的季节还没到,这是绿茶的季节。“什么时候有今年的普洱?”“快了。”他们的回答总是这么简单。“要几个星期?”“没有那么久。”好吧,问别的问题吧。“这是秋茶还是春茶?”旁边围过来几个人,他们咯咯笑,用蹩脚的普通话说:“你猜猜看啊。”这是考我们呢。

我和三明可不能被他们小看了,仔细看着茶叶,发现旁边一袋颜色略微深一点点。我们俩商量决定,这一袋是秋茶,跟空气接触的时间较春茶短,氧化少,所以颜色应该浅一点。于是告诉他们:“这袋是秋茶,旁边的是春茶。”看来我们猜得不错。他们惊奇地说:“外国人也懂喝茶啊!”

我们想,同一个农户卖的茶,一定是差不多一个地方的。我们两个都买一点,刚好可以比较秋茶和春茶口味的差别。

“可不可以卖给我们一点?”

“一袋都拿去,50斤。”

“我们要不了这么多啊,得先尝尝,好的话以后可以多买。”

“我们不卖少的,这是批发市场啊,都拿走。”

我们面露难色。

旁边围观的人来替我们求情:“卖给他点么。”

他说:“可是我没有袋子,也没有称,一袋就是50斤,你想要的话,自己拿袋子来,去旁边的店铺称。”

三明自告奋勇去找袋子。不一会儿带着几个袋子回来了。

他跟着这个农户去称茶叶,回来却对价格有争议:“一斤二两怎么收我一斤四两的钱?”

农户跟在他后面解释说:“是一公斤么。”

一公斤我能理解,在云南,大家说一斤其实是指一公斤。

“可是二两应该收二两的钱啊。”

“一斤是一公斤,一两也是一公两。我们的称都是公斤称的。”

原来是这样,第一次听说公两这个词埃100克是一公两,确实是该收四两的钱。我们要了他的联系方式,他家就住在离这里几十公里的景谷,还邀请我们去他家玩,看他的茶树。可惜我们已经决定向南行驶去西双版纳。

另外有一家农户也是在景谷,她家的茶叶比较特殊,之前我们只在昆明见过一次。一种叫月光白,一种叫月光美人,因为是在月光下阴干的,所以名字都带月光两个字。他们看起来很像福鼎白茶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制作工艺也很相近,采完茶以后直接晾干。不过这个云南的白茶一个芽头足有三四个福建芽头大,整个儿就是一个大型版本,这两种茶我们也买了一些。

旁边一家卖一种看起来像茶叶杆的东西,我们去问问这是什么东西,她说这叫螃蟹脚,是一种长在茶树上的寄生植物,很难得,营养成分很高,消炎养胃,止咳祛痰。这里还有我们以前见过的火把茶,但是她管这个茶叫把把茶,长条形的普洱整整齐齐地码成一把一把。它的口感比普通的普洱茶甜,即便是新茶,苦涩味也没有那么重。

日头渐强,农户们都收拾起他们剩下的茶准备回家了。我们俩顿时觉得饥肠辘辘,也想去找点吃的来。在门口的饭馆里点菜吃饭,我问三明从哪找到的袋子?他说是街边一个茶叶店,他想买几个袋子,但是店里人执意要送他几个袋子,要他一定回店里来喝茶。于是吃完饭我们就去了那家店。

年轻的店员在店里等着我们,给我们喝她的紫鹃茶,这是一款新品种茶树做的普洱茶。因为茶树叶片的颜色发紫所以称为紫鹃。据说这种茶树叶片的氨基酸含量更高,但没有一个科学茶叶刊物刊登过,大多数这种说法我们只是听听而已。正跟年轻店员聊天,进来一位踩着高跟鞋的女子,看起来应该是店主一类的人,店员站起身来迎接她。她坐过来跟我们聊天,与其说是聊天倒不如说是推销。

我俩顿时后悔没有先跟店员讲好价钱,这下我俩要买茶叶得付高价了。没等我们问,她已经报上了一个天价。我俩都说太贵了。她马上拿出来另一款茶,不由分说地泡上,让我们尝尝什么是不好的茶滋味,企图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品质值什么样的价格。太饿!三明总是用这个词形容这类人。我们去过很多茶叶店,有的,我们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有的,就再也没踏进店门。这家店估计会成为后一种。

我们心里有点不忍就这样离开,本来我们进来就是要感谢店员给我们袋子,就这样走了觉得这个极富有进取心的店主一定不会给这个可怜的店员好脸色。最终我们还是买了一点超级昂贵的紫鹃。出门就开始锤自己的胸,明明知道自己是被宰,还专门伸出脖子来让她来一刀,什么时候才能跟自己的妇人之仁说拜拜呀。

思茅普洱的普洱茶(02)《千里寻茶路》马作乐/著


跟以往的旅行一样,我们的旅行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安排。我们决定先去这里的茶叶市场转转,在普洱茶的故乡应该有很多附近产的茶叶聚集在这儿的市场里。可是宾馆的前台并不知道茶叶市场在哪,我们只好到街上去碰碰运气了。经过路人的指点我们找到了一个市场,进去发现是一个农贸市场,市场里的橘子很好看,我们买了两斤,顺便问问摊主知不知道哪里有茶叶市场。她是个30多岁的当地人,不怎么讲普通话,她说话我也听不懂。她拉起我的胳膊走到对面的摊位前,那是一个年轻小伙子,他会说普通话,让他解释给我。原来她说她有家里人做茶叶的,可以带我们去家里看茶叶。小伙子解释完接着说:“我家也种茶叶的,我也可以带你们去我家。”我们连忙摇头摆手,谢谢他们,我们不想去谁家,我们就想去茶叶市场转转。我们要走她还抓着我的胳膊,我们只好说从市场出来有时间再过来找你们。他们这才放我们走了。从市场里出来,我们合计着这次该问谁呢?这时走过来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后座上带着她的儿子。三明小声对我说:“你去问她,她应该知道,就算不知道,也不会拉着我们。”

“请问这里的茶叶市场在哪里?”

她面带诧异的表情,转头说:“上了这个坡就是了。”

“我们从坡上下来的,怎么没看见?”

“过了马路左边就是。”她说,我们正往上看着,她突然笑了,说,“看,茶城的牌子就在那。”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们看见若大的牌子就立在十字路口。

谢过她我们高兴地直奔茶城去。

仿照中国古建筑的牌楼里,半圆形状的茶城并不大,仅有的五六个店也过于豪华,这不是我们想要看的茶城。里面冷冷清清,只有一个打扮时髦的女青年在讲电话。等她打完电话我们来到她身边问她哪里是茶城。她说:“这就是啊。”

“还有别的茶城吗?”

“没有了,就这一个埃”

三明说:“不对,还有别的,我去过一个,有很多店面,不是这个。”

年轻的女子想了想问:“你们说的是后面那个吗?”

“后面还有?怎么我们没看见门啊?我们怎么过去?”

她指着拐角说:“那里有一个小门。”

我们走到近前才发现一个小小的通道。穿过通道,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个比农贸市场还火热的大市场,全都是茶叶,装茶叶的铲子比盖房子用的铁锹还大,很多店铺门口都停着大卡车,堆满了箱子,大家都忙着谈价格,打包装,我们走进来都没有人看我们一眼。旁边一辆架子车,上面堆满了茶。我们到近前发现那是绿茶。茶叶的主人瞟了我们一眼就继续忙活着自己事。我们闻了闻挺香的,一定是头春的绿茶。我们问老板什么价格,老板头也不回说:已经有人定了。

大家都在忙的时候我们看见有一只小猴子拴在铁架子上。这是唯一一对注视我们的双眼。上前跟小猴子打个招呼吧,它噌地一下窜到我面前,又很快跳开了。眼见它慢慢过来,坐在架子上,它居然叉开腿摆弄它的裆下。哇,我们俩惊呆了。这时猴子的主人走过来不好意思地要把小猴子拴起来,猴子努力地要挣脱开来。我们还是去别的地方吧。不只这一排店铺的景象是这样,后面有五六排的店铺都是这种情景,甚至都没有人注意到我身边有个外国人。

普洱茶适合哪些人喝哪些人适合喝普洱茶?老年人可以喝普洱茶吗?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有机物。它们作为营养成分和药理成分作用于人体。且长期饮用普洱茶无副作用。普洱茶经微生物作用,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在加工中期维生素大量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么,哪些人适合喝普洱茶?

儿童:儿童喝普洱茶能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身体生长。茶叶中的氟可以防止龋齿等。且普洱茶能调节神经系统,让儿童提高注意力。

青少年:青少年贪食、偏食会使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如缺锌可能导致个子矮小,缺锰会影响骨骼的生长而导致畸形。茶汤中富含对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矿物质。适量饮用普洱茶有益缓和肠道紧张度,加强小肠运动,提高胆汁、肠液的分泌。

年轻人:年轻人是社会的主力军,工作压力大,也有诸如抽烟、喝酒、熬夜、常对屏幕这些不良习惯。常常感觉浑身酸痛,视力下降等等。

常喝酒的年轻人,和普洱茶,茶进入人体的肠胃后,会形成一层粘膜附于胃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而且普洱茶内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其他茶类多,这对解酒也有特殊功效。另外,茶的浓度不宜太高,否则茶中的咖啡碱可能会加快心率而加重心脏负担。

爱抽烟的年轻人,多喝一些普洱茶,普洱茶健齿护齿,普洱茶中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能去除口腔异味,保护牙齿。普洱茶茶叶中的茶多酚还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使乙醇代谢能正常顺利进行。

中年人:中年人虽然也是社会的顶梁柱,但一些生活习惯相对于年轻人好很多。中年人喝茶,成功的,需要做好巩固的计划。尚未成功的,也要给激进“降降火”。总之,中年了,要平肝火,祛杂念,养心智。普洱茶是所有茶品中最好伺候的,保健功能桂冠群茶,更加之“越陈越香”的属性,与中年人的“老当益壮”神奇暗合,是中年人养心的最佳饮品。

老年人:老年人常饮用可养胃护胃,降三高,软化血管,防动脉硬化,有益于延年益寿。但老年人只适合喝普洱熟茶。不宜饮普洱生茶。因为普洱生茶性寒,喝久容易引起胃寒,且对肠胃的刺激性也相较熟茶要大得多,所以老年人不太适宜饮用普洱生茶。

所以,普洱茶是大众饮料,无论男女老少皆适合喝普洱茶。普洱茶的受众人群这么广泛,那么不同的人喝普洱茶有什么讲究。

这些人要多喝

长期受辐射的人:采矿工人、作x射线透视的医生、电脑工作者、长时间看电视者和打印复印店的工作者。这一类工作的人会或强或弱的受到一定的辐射,而普洱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适合多喝普洱茶。

脑力劳动者和夜晚工作者:熟普洱茶(发酵程度较高)中含有咖啡碱,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所以作家、学者和夜晚脑力工作者多饮熟普洱茶。有利于提高思维活动,增强记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熟茶的茶多酚在熟化过程中转化为其它的保健成分,对睡眠影响很小。

歌者、主持人、演员:从事长时间的用嗓工作,饮普洱茶可以生津润喉,可以滋润声带,减轻咽喉充血肿胀,使发音清脆:普洱茶中的茶多酚能有效抗毒灭菌,对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防止咽喉炎的发生。

这些人要少喝

儿童:儿童适当饮茶可防治儿童龋齿,茶水中的氟可阻止牙齿在口腔酸性环境中脱磷、脱钙,故常用茶水漱口可防龋齿。儿童可以适量饮一些淡茶(为成人饮的茶浓度的三分之一)。

对于学龄前儿童不要饮太多绿茶,因为其含过量的茶单宁,会影响发育成长。可以少量喝一些普洱茶,因茶中茶多酚类的转化,普洱茶相对滋味比较平和,刺激性和收敛性都得到改善。

老年人:适合饮茶性温和的熟普洱茶(发酵程度较高),因为熟茶健脾护胃,对神经的兴奋不大。熟茶虽然性温和,但是不适宜饮用得过多或者过浓,老年人代谢能力弱,过度饮茶会造成夜尿次数过多、低血糖等不适反应。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茶、路、人的流转与融合!》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