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_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20-04-08
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与茶文化的背景

【www.cy316.com - 茶文化】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_茶文化”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茶叶传到伊朗的时间距今约1000年,但伊朗开始种茶的历史并不长,在19世纪末叶才有了茶树的栽种。

促进伊朗人喝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原因。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是禁酒的,《古兰经》和“圣训”都认为酒“使人失去礼智,彼此怨恨,是罪恶之源”。而茶不像酒那样会使人迷失本性,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伊朗人不可一日无茶,这大概是到过这个西亚神秘国度的游客们的共同感受。在广场的一隅,公园的凉亭,甚至旅途的驿站里,未必能找到一瓶矿泉水,却一定有一杯暖香的浓茶在等着你。

伊朗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伊朗人饮茶的特点且长盛不衰。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十五六杯茶是最起码的。

伊朗人称茶为“茶侬”,这种与汉语的巧合似乎暗示出古老的丝绸之路所维系的不解情縁。不过,让今天的伊朗人爱不释口的早已不是中国的绿茶,而是油润浓郁、色如琥珀的红茶。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爱饮茶而茶又不像酒类或咖啡不能过量,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一天十几杯茶对他们来说很正常。在伊朗这样一个人口近7000万的国家,茶的消费量是惊人的。有数据显示,伊朗每年的茶叶消耗量是4万吨,国产的茶叶只能满足国内2/3的需求,其余的则要从印度或斯里兰卡进口。伊朗人喝茶讲究的是见水不见茶,也就是说,端到你面前的只能是一杯泡制好的纯茶水,杯底不能出现红茶颗粒。这些颗粒状散茶是放在茶壶中的,这只茶壶则安放在一个巨型水壶的顶部。这样水壶里产生的湿热蒸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上升腾,既把茶香尽数熏发出来,又使茶温历久不散。传统的茶杯则是与茶色相映成趣的红玻璃杯,杯身布满了雕刻细密、花纹精巧的金属镶嵌,俨然勾连成一个隔热护手的杯套,只不过这个杯套精致近乎奢华了。

伊朗人尤其喜爱红茶,他们品茗的方法十分独特,既不属于清饮,也不是西亚、欧洲那种与其他食品相结合的调饮文化系统,而是别致的“含糖吸茗”。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品茶方式。新沏出的红茶略苦微涩西方人一般加牛奶,而伊朗人从不加奶,只加方糖,而且用法特别。红艳的红茶端来后不是细细品味,更不是牛饮,而是拿块特制的方糖直接放在口中,含着吸茶。糖块融化的快慢决定茶水的甜度,用这种饮茶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茶水的甜、涩、香等各种口味。而且,伊朗人还要求,但凡是送到客人面前的茶必须是琥珀色的纯茶水,杯子里不能含有茶叶渣滓。

伊朗人品茗对茶的器具也有讲究。茶杯是玻璃杯,且玻璃杯是红色的,这样杯色与汤色相映成趣,艳丽别致。伊朗人在饮茶时,通常配一把水烟壶。水烟是一种比卷烟、早烟相对环保型的烟,许多有害气体经过水会被过滤掉,口感也会好些。边品茶边抽水烟,再欣赏着大自然的风景,别有一番悠然自得雅趣。

伊朗喜欢以茶代酒款待来客。主人通过茶作为媒介可以为客人洗尘、致敬、叙旧、同乐、祝福。伊朗人常在工余闲暇,或往茶室一坐,或在沙发上一躺,沏上一壶好茶,悠然自得地细吸慢斟。

伊朗的茶室风格各异,其中最有情调的茶馆是室外茶室,里面种着树木、花草,有的还设有中央喷泉这种茶馆叫花园宾馆,夏天时生意很红火,人们可以在里面边喝茶边乘凉。泡茶的在室内,喝茶的在室外。室外茶室能够在品茗的同时与山水林木相依相偎,这恰恰体现了伊朗人饮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

伊朗甚至还有很多茶室是由一些浴室改装来的,每个大堂中间是一方清泉,周围分出若干区域,每个小区自成体系,就是相互独立的小包间。这些建筑风格一般都沿袭古式,看不尽的雕梁画栋,在这些地方品茶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

伊朗是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你来这里品茗,领略到的才是真正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不可一日或无


古人把茶列入俗七件事中并非谬误,茶虽然不像米那样被人类一日三餐而食,但茶的食用价值不可忽视,而且茶富含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从而形成米的重要补充,为人类所不可缺少。

我国的春秋开始,已将茶叶作为一种蔬菜来食用,称为“菜食”。“婴相齐景公时,食脱栗之饭……茗(茶)菜而已”。魏晋时,人们把茶叶捣碎,加入米油盐,煮作“茶粥”食之,吴人采其茶叶煮粥,称为“茗粥”。将菜叶作为“菜食”的遗风,一直流传至今,如现在北方统传小吃八宝油茶汤即是,它将黄豆、花生米、核桃、糯米、粉丝、豆腐等分别用茶油炸过,分放碗内,再盛入茶汤,就成了芳香四溢,美味可口的八宝油茶汤了。

宋朝的时候,人们仍然把茶和米一样作食物。在湖南流传一种“擂茶”,就是食用的。人们把生茶、生姜、生米,再加入一些佐料,放入山楂木作的擂钵中,用擂茶棍慢慢捣成糊状,加水煮沸就成了擂茶,人们把它叫作“三生汤”。三生汤具有充饥的功效,所以人们把它作为一种食品。茶为什么和米作在一起,而成为食品,就是因为茶具有食用价值,茶在擂茶中大约是以蔬菜和药物两种“身份”加入的,可见它的重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早有茶吃叶的风俗,他们由于地处边远,或缺乏蔬菜,即以茶叶作为自己营养的补充,甚至“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广西侗族一日三餐爱喝打油茶,他们将糯米在锅内炒熟,放入茶油,锅内冒着青烟时投入茶叶伴炒,随后倒热水入锅,滚沸后加盐即成。台湾客家人则爱吃擂茶,作法是将茶叶和花生米同时放入特制的陶瓷盆器内,捣成粉末,酌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冲入沸水搅拌而成。

人们所以食用茶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茶叶中维生素B族的含量非常丰富,一般为茶叶干重的100-150PPM左右。维生素B5的含量是B族含量中最高的,约占其一半。茶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蔬菜还高。维生素B2的含量,每100克干茶中约有10-20毫克。维生素B11的含量的为茶叶干重的0.5-0.7PPM,茶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高级绿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高达0.5%,茶叶中维生素E的含量约为茶叶干重的300-800PPM。茶叶中维生素K的含量约每克成茶300-500国际单位。茶拥有如此丰富而又全面的维生素,人们当然要把把它作为天然的营养食品来食用。

可见,在中国古代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茶不仅作为一种药品饮用,而且作为一种食品食用,人们象从米中一样从茶中摄取营养维持生命,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供人们摄取营养的食品越来越多,茶叶的食用价值被逐渐淡化,而饮用的价值越来越被突显出来。

然而,既使是现代,以茶为主烹制的“茶菜”,以及由这些“茶菜”组成的“茶宴”,仍然流传和盛行,成为饮食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如今的茶馆茶楼、酒楼饭店,纷纷将茶叶入肴作为“茶菜”,组成“茶宴”,令人大开眼界,馋涎俗滴,如杭州龙井茶风味的“龙井虾仁”,苏州碧螺春茶风味的“碧螺春银鱼”,福建的“铁观音炖鸭”,湖北的“香片(花茶)蒸鱼”等等,上海、广州、云南的“茶宴”,更是亮丽的宴中大餐,脍灸人口,享誉中外。

“夫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或无”,北宋名相王安石的这句话绝非虚言,茶的食用价值的确犹如米盐。

摩洛哥人会生活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行走在摩洛哥,无论在看海的露台、喧闹的街道、山谷的农舍还是沙漠的帐篷,都能闻到茶香。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全国3000万人口,每年喝掉约6万吨中国绿茶,人均2公斤,摩洛哥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

从18世纪起,茶叶通过英国贸易商进入摩洛哥沿海地区。19世纪以前,茶叶还只是摩洛哥富裕家庭的奢侈品。之后,茶香广散,越过高山沙漠,飘入千家万户。如今,茶叶如同面包、橄榄一样成为摩洛哥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一日三餐,餐前饭后,摩洛哥人都得喝上几杯茶,才算茶足饭饱、心满意足。

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早在担任王储时期就对中国绿茶钟爱有加,每逢新茶上市,他都会派专人去中国采购。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摩洛哥消费的茶叶90%以上来自中国。说起中国,摩洛哥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绿茶。茶就像一座无形的桥,连接着两个国家。

摩洛哥人喝茶的方式与中国人大相径庭。他们绝非泡茶喝,而是粗豪地将茶叶与方糖一起放进沸水,煮上三五分钟,然后倒入茶壶,再搁上几片薄荷叶。流经长长的壶嘴,“浑厚”的茶水落在镶边的玻璃杯中,浓香四溢。一杯入口,沁人心脾。如此之茶得美誉曰“摩洛哥威士忌”,学名“薄荷茶”。

当然,煮薄荷茶也是一门学问。茶叶的醇香、砂糖的甜蜜、薄荷的清凉,缺一不可。去摩洛哥人家做客,煮茶的往往是家庭的长者。茶叶、方糖和薄荷的比例得心中有数,煮茶的火候得拿捏好,煮茶的水最好是泉水或井水。煮茶一般用镀银铜壶,盛茶用的是镀银锡壶,喝茶用的是铜镶口的玻璃纹杯,搁杯子的是精雕细琢的铜质托盘。所有的器皿都带传统纹饰,异常精美,以至于茶具列入了摩洛哥的国礼,而且有摩洛哥国家茶文化博物馆奠基了。

俄罗斯人不可一日无茶


说及俄罗斯人的嗜好,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们酷爱喝酒,嗜酒如命。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与喝酒相比,俄罗斯人更爱喝茶,真可谓一席无酒,但不可一日无茶。迄今,茶叶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不过,俄罗斯人喝茶的历史并不太久远,至今也就300多年时间,与中国人喝茶的历史相比还差得远了。

据史料记载,茶叶最早是从中国传到俄罗斯的。1638年,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中国茶叶。俄国沙皇一饮上瘾,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进入了俄罗斯宫廷,随后又扩大到俄罗斯贵族家庭。茶叶在俄语的发音为“恰——依”,与茶叶的汉语发音及其相似。

由于将茶叶从中国运到俄罗斯困难重重,价格在俄罗斯自然就非常昂贵,不是当时普通俄罗斯人能够承受的,所以饮茶成为俄罗斯贵族和有钱人的专利,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叶早已成为广大俄罗斯人深爱的饮品,且茶在俄罗斯还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

俄罗斯人对茶叶的热爱可谓无以复加。他们早餐要喝茶,午餐要喝茶,下午还要喝茶。据报道,俄罗斯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是美国人的6倍、中国人的2倍。

俄罗斯人认为,喝茶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也是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为此,俄罗斯许多机构还“郑重其事”地订出饮茶时间,好让大家喝茶。

在俄罗斯,茶的香味无处不在。无论是居家还是出门在外,不管是在餐馆还是在咖啡馆,抑或是在街边的小摊位,你都能闻到茶的清香。据说莫斯科的茶馆常常门庭若市,到了喝茶的时间,人们为了一杯茶可以放下手头上的任何事情。

茶叶不仅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同时还是俄罗斯军“粮”。传说俄罗斯土耳其战争时期,俄罗斯军队在进军巴尔干时遭遇寒流,很多人被冻伤,但喝茶的士兵冻伤和生病的现象就比较少。后来经研究得知,茶叶具有改善水质、解毒止渴、提高肌力的功效。于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俄罗斯军队就正式把茶叶列为军需品,定量供给士兵。

从饮茶方式看,中国人讲究“品茶”,香茗一杯细品慢饮。而与中国人这一方式不一样的是,俄罗斯人喝茶往往配以蛋糕、烤饼、饼干等点心,边吃边喝。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喜欢用糖,所以他们喝茶时一定要加入糖或蜂蜜、柠檬之类的甜料。许多俄罗斯人甚至直接将糖放在茶水里,还有些人喝茶时则在嘴里放一粒糖。

从茶叶的品种说,中国人喜欢喝绿茶,俄罗斯人主要喝红茶。俄罗斯人称红茶为“黑茶”,这或许是因为红茶在未泡之前是黑色的,或因俄罗斯人喜欢喝浓茶,而浓浓的红茶呈现的就是黑色的。

中国家庭喝茶离不开茶壶茶杯,俄罗斯人喝茶则离不开茶炊。茶炊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中叶,是一种金属制成有两层壁四围灌水中间着火的烧水壶。茶炊每家必备,做工考究,造型多种多样,有球型的、桶型的、花瓶型的、杯型的、瓦罐型的等等。俄罗斯人有“无茶炊,不算饮茶”的说法。长期以来,茶炊尤其在俄罗斯老年人中间盛行;而现在,电茶炊则更时兴了。

不可一日无茶的哈萨克斯坦人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平均每人一年要消耗1.2公斤的茶叶。

茶在哈萨克斯坦是比较流行的饮料,可能如今哈萨克斯坦人没有谁不喝茶的。在哈萨克斯坦有着“无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可见茶在哈萨克斯坦人中是何其重要。

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茶饮料是奶茶,这是因为历史上哈萨克斯坦人绝大多数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茶文化带有较浓郁的草原游牧生活特征。

茶叶等于黄金

在十九世纪,茶叶对于哈萨克斯坦人来说属于草原的贵族财产,是保持身体健康,摆脱苦难和疲倦的有益饮料,价值跟金子一样的食品。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经济的“领头羊”,它的GDP占整个中亚五个国家的百分之七十。根据资料记录显示,在1896年的十九世纪末期,哈萨克斯坦境内最贫穷的家庭一个月也要消费2英镑的茶叶和2英镑的糖,家境相对好的家庭至少每月消费8英镑的茶。

正是由于茶的价值堪比黄金,在19世纪还一度出现了“一杯茶”的词语,此“一杯茶”可非表面意义上的“一杯茶”,而是商家宣布自己破产的代名词。

“喝茶”就是“请吃饭”

在漫长的喝茶习俗中,哈萨克斯坦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茶仪式和茶文化,很是有趣。如果,你到哈萨克斯坦人家中做客,主人满满地倒了一杯茶,那么意味着你不被欢迎。所以,在哈萨克斯坦,主人缓慢地倒茶或者倒了半杯甚至更少,那是他们待客的礼仪和诚意。通常情况下,倒茶的是女儿或者主人的配偶,男主人不干扰。

此外,哈萨克斯坦人有把“请客”说成“给(一壶)茶”,把“请吃一顿饭”说成“请喝一壶茶”的表达方式。所以,假如你若直接对你要邀请的客人说“我请你吃顿饭”,被邀请者一定会不高兴,因为在哈萨克语中“我请你吃顿饭”是有一丝表示同情和施舍成分在里面的句子。

“请人喝壶茶”在哈萨克语中,不仅表示“吃喝”的意思,它也表示着“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康乐长寿,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等承载着文化属性的高兴事。

所以,在请逝者家人吃饭时,绝对不能说“我请你喝壶茶”。

茶具、用水有一套

我们知道要煮好、沏好一壶茶,使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在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之上,还需懂得选择合适的茶具。哈萨克斯坦人对此也很有心得。

哈萨克斯坦人曾由于物质匮乏和贫穷出现过茶器与食器混用的现象,但现在哈萨克斯坦人均GDP为1.23万美元,属于高收入的国家。所以他们选用茶具也讲究起来,通常以陶瓷,搪瓷和玻璃茶具为主。

哈萨克斯坦人懂得只有干净、卫生、无毒、无污染、水质良好、溶茶效果好的水才能煮出、沏出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色、香、味、俱全的好茶。所以,他们首选雪水,其次是泉水和溪水,再次是河水。这三大类水皆为软水,而软水是最理想的茶用水。

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斯坦人提倡和睦相处,因此而紧酒倡茶。一日三餐必有茶,即“饭可以一日不吃,茶却不能一日不喝”。喝茶对哈萨克斯坦人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这不仅仅是为了解渴助食,还体现了哈萨克斯坦人自身的茶道修养。

科普小知识

哈萨克斯坦配方茶

在哈萨克斯坦人的饮食结构中,脂肪、热量较高,哈萨克斯坦人饮茶也多调饮为奶茶,所选茶叶主要为紧压茶和高档红茶,因为这两种茶叶便于运输、久藏不变质,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经常饮用有降脂、减肥、预防高血压的作用,所以这两种茶深受哈萨克斯坦人的喜欢。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哈萨克斯坦人的配方奶茶:

1、刊普尔茶。煎煮程序是:洗茶叶,往大搪瓷壶注水,茶叶同水一起用慢火烧开,再用慢火煎煮5分钟后加适量精盐即可。饮用时先往茶碗中加入适量熟牛奶和奶皮,再冲入煮好的清茶,将其调制成奶茶,还可加入少量酥油趁热饮用。此茶滋味醇和,浓郁甜爽,有草原特色气味,饮后让人回味无穷。

2、胡吾日木茶。煎煮方法和刊普尔茶大同小异,不同处在于,在茶壶中放一块“风干肉”,煎煮30分钟后尝茶汤咸淡,酌情加精盐,待风干肉熟透,即将茶壶离火,取出熟了的风干肉装盘食用,茶汤加适量牛奶趁热品饮。该茶不仅是营养丰富的“大补”茶汤,同时也是省力、省时,饭茶俱全的美食。具有油亮生辉,油而不腻,茶香肉烂,美味可口的特点。

3、塔日茶。将适量精制加工净化处理过的塔日米放入茶碗中,加入少量捣碎的奶皮和适量高温牛奶,再加高温清茶,调制而成,最后趁热慢慢品饮。本茶不仅有奶茶的芳香,同时也有浓郁熟黍子(即黄米或塔日米)的清香。黍子是低糖高营养的食品,所以塔日米奶茶也是饭茶俱全的美食。

4、罗布麻奶茶。原料为野生罗布麻,具有防治感冒、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炎、抗过敏等功用,用罗布麻叶制成的茶对防治高血压病有显著效果。

5、马特日西卡茶。原料为“牛至”,牛至有杀菌且不产生耐药性,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和增强食欲的药用作用,同时也有很好的解渴,提神和养性功效。

入境随俗

喝茶也会为难?

在哈萨克斯坦喝奶茶有许多讲究,敬茶时要先敬老人和客人。客人中年纪最大的坐首席,递茶时也先递给他。递茶人用右手将茶碗递到老人或客人面前,若喝茶人距离较远,则将茶碗递向喝茶人方位,再由中间座位上的人主动将茶碗用双手接过来,再递到喝茶人的面前,喝茶人接过茶碗后,要有礼貌地轻声说句“谢谢”。

客人喝好了不想再喝时,用右手把碗口捂一下,表示喝足了。如果主人继续劝你再喝一碗时你还得将双手把碗口再捂一下,并说:“谢谢,我喝足了。”如果你不懂这个规矩而把碗摆在茶桌前,好客的主人就会一直不断地为你添奶茶,直到你“求饶”时为止。

茶喝好后,在起身离开茶桌前,先要用双手掌心和十个手指,做从额头摸到自己下巴的动作,然后起身离开。

乾隆帝不可一日无茶 更是嗜茶如命


说起乾隆皇帝,自然就会使人联想到他三下江南的故事,但人们却很少清楚乾隆皇帝和茶还曾结下过不解之缘。

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品尝了各种名茶,如杭州的“西湖龙井”,湖南的“君山银针”,福建的“大红袍”等。乾隆曾作过一首《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乾隆皇帝还是一个品茗行家,他不但讲究饮名茶和饮茶器具,而且还非常重视沏茶的水质。传说他当年在杭州品尝龙井茶,沏茶的水就取自盛产龙井的狮子峰山下的狮子泉。

为了品评天下名泉水质的优劣,乾隆皇帝回京后叫人用银斗量各地名泉的轻重,因而命名天下三泉:北京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金山寺泉水为“天下第二泉”;无锡惠泉为“天下第三泉”。

除了这些名泉外,乾隆皇帝还广饮天下名泉,桂林南溪山有一眼白龙泉,水质优良,清冽甘美。《峤南琐记》载有“桂泉多可饮,而白龙为最”之说,据说用白龙泉泡茶,揭开碗盖随着热气上升会蒸腾起一条隐约可见的白龙,于是乾隆皇帝下圣旨,派人马不停蹄地直奔白龙泉取水。当地人知道白龙泉为乾隆皇帝泡过茶,就把这白龙泉改称为“贡泉”了。

乾隆皇帝晚年更是嗜茶如命,在他85岁退位前夕,有一位老臣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皇帝听了自然受用,哈哈而笑,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退位后住幽雅安静的北海镜清斋,在这个亭榭楼阁、小桥流水的花园内专设“焙茶坞”,每天悠闲品茗,安度晚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乾隆皇帝活了88岁,可以算作中国历代帝王中的寿魁,这与他平生爱好饮茶品茗或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日无茶心生尘


想了解《一日无茶心生尘》知识吗,丰富的《一日无茶心生尘》内容等你来看!

一日无茶心生尘,看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想,这是达到怎样的一个喜爱才会如此。对于嗜茶如命的爱茶人来说,这句正是最好的写照。而在我看来,这句话已不单单是爱茶了,而是赋予茶灵魂了。

我们喜欢拿茶比作人生,因为人生有苦有甜,茶也是如此。在茶中看人生已不是稀奇事情了,更多的人将茶用作修行。泡茶是修行,喝茶是修行,品茶亦是修行。因为茶中有魂,所以才需修行。

我们喜欢将茶与禅放在一起,因为禅与茶都能静心。一杯茶,其实很简单,为何有那么多杂陈在里头,全因喝茶的人而定。一杯茶,你觉得苦它便是苦,你觉得甜它便是甜,你觉得涩它便是涩,你觉得甘它便是甘。其实,一杯茶,只是茶。

我们喜欢用茶拂去心中尘埃,因为茶在静心的同时也净心。其实茶事不过洗碗冲茶品茗。我们想要的是茶事之后的一份悠闲自在及明净的心。只因他们愿把自己泡在茶与时光里,不愿把自己放在世间烦事之中。

一日无茶心生尘,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不再苛刻生活,不再埋怨时间,不再追问缘由。一杯茶后,心也一片净土。

本文《一日无茶心生尘》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


想了解《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知识吗,丰富的《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内容等你来看!

中国茶叶传到伊朗的时间距今约1000年,但伊朗开始种茶的历史不长,在19世纪末叶才有了茶树的栽种。到20世纪50年代,伊朗里海南岸才陆续出现茶园,多为家庭经营的分散茶园。虽然发展过程颇多曲折,但是伊朗茶叶市场总的趋势是一直向前发展的。

伊朗的茶叶产量和进口量同步增加,近年来,伊朗每年的茶叶消费已上升至10万吨左右。大宗茶叶由国内生产,其余部分则从印度、中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

促进伊朗人喝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原因。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是禁酒的,《古兰经》和“圣训”都认为酒“使人失去礼智,彼此怨恨,是罪恶之源”。哈里发欧麦尔当政期间(公元634年至644年)曾三令五申下令禁止饮酒、酿酒,甚至下令砍掉所有的葡萄树,连带葡萄图案的装饰也要抹掉。时至今日,虽然世界上有些伊斯兰教徒已开禁,但在伊朗酗酒、酿酒或走私酒,一经发现,轻者坐牢,重者死刑。而茶不像酒那样会使人迷失本性,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伊朗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伊朗饮茶的特点和长盛不衰。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十五六杯茶是最起码的。

伊朗人尤其喜爱红茶,而他们品茗的方法十分独特,体现了伊朗特有的品茗习俗。它既不属于清饮,也不是西亚、欧洲那种与其他食品相结合的调饮文化系统,而是别致的“含糖吸茗”。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品茶方式。新沏出的红茶略苦微涩,西方人一般加牛奶,而伊朗人从不加奶,只加方糖,而且用法特别。红艳的红茶端来后不是细细品味,更不是牛饮,而是拿块特制的方糖直接放在口中,含着吸茶。糖块融化的快慢决定茶水的甜度,用这种饮茶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茶水的甜、涩、香等各种口味。而且,伊朗人还要求,但凡是送到客人面前的茶必须是琥珀色的纯茶水,杯子里不能含有茶叶渣滓。

伊朗人品茗对茶的器具也有相当的要求,香茗配好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伊朗人的茶杯是玲珑剔透的玻璃杯,并且玻璃杯也是红色的,这样杯色与汤色相映成趣,艳丽别致。伊朗人在饮茶时候,通常配置一把长颈水烟壶,可以一个人独用也可以几个人共用。水烟是一种比卷烟、早烟相对环保型的烟,许多有害气体经过水会被过滤掉,口感也会好些。边品茶边抽水烟,再欣赏着大自然的风景,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雅趣。

喝茶不仅健康,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伊朗喜欢以茶代酒款待来客,因为他们认为茶是一种美好的物品,是精神的象征,是崇尚文明的表现,更是一种美德。茶宴、茶会、茶艺、茶话等都属于客来敬茶的范畴,主人通过茶作为媒介可以为客人洗尘、致敬、叙旧、同乐、祝福。伊朗人常在工余闲暇,或往茶室一坐,或在沙发上一躺,沏上一壶好茶,悠然自得地细吸慢斟。此时饮者会感觉香郁味醇,醒脑提神,忘却了一天的烦恼。

伊朗的茶室风格各异,其中最有情调的茶馆是室外茶室,里面种着树木、花草,有的还设有中央喷泉。这种茶馆叫花园宾馆,夏天时生意很红火,人们可以在里面边喝茶边乘凉。泡茶的在室内,喝茶在室外。在伊朗的室外茶室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能够在品茗的同时与山水林木相依相偎,人、自然和饮茶环境融为一体,这恰恰体现了伊朗人饮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红色玲珑剔透的玻璃杯盛着红艳的茶水,旁边放着一把茶壶,一支长颈水烟壶,代表饮茶形式、器物的和谐统一。其实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茶文化追求的品茗意境,即人与自然的相契和谐,中国明代的大部分茶画都是反映山水林木和宇宙间广阔天地的作品。繁忙之余,步入茶馆,沏上一杯红茶,看壁上字画,观杯中汤色,亦浓亦淡,如酽如醉;赏手中茶具之别致,或古朴大方,或精巧玲珑,香雾缭缭,云气袅袅;细吸慢饮,悠悠回味,只觉齿颊留香,清香扑鼻。

伊朗甚至还有很多茶室是由一些浴室改装来的,每个大堂中间是一方清泉,周围分出若干区域,每个小区自成体系,就是相互独立的小包间。这些建筑风格一般都沿袭古式,看不尽的雕梁画栋,在这些地方品茶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伊朗是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政府很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所以在当地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茶馆。这些茶馆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其饮茶器具、内外装饰、服务员服装等都还原历史,坐在其中品茶就好像回到了波斯古文明时代。

本文《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浅析茶文化中的“无茶不在丧”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在民间有很多风俗与茶有关,无茶不在丧就是一个典型。

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这是有迹可循的。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由于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所以,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在我国,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经考证发现,茶叶作为随葬品的历史悠久,仅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就可以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且历代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入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这些都在无形中促使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也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可见,无茶不在丧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