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接受自治区考评验收

发布时间 : 2020-05-26
黑茶六堡茶 六堡黑茶 六堡茶普洱茶

黑茶六堡茶。

六堡茶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接受自治区考评验收

8月19至20日,自治区农业厅副巡视员林树恒率考评组到梧州市,对苍梧县六堡茶生态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考评验收。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市委常委、副市长朱艳华陪同现场考评或参加工作汇报会。

在梧期间,林树恒重点对六堡茶生态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详细了解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和产业开发情况,对梧州市创建示范区的工作表示肯定。林树恒指出,六堡茶是广西茶叶体系发展最完善的茶叶之一,其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在不断上升。同时,六堡茶文化底蕴深厚,其种植地环境优良,有利于拓展六堡茶旅游功能,成为梧州市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他建议,梧州市要进一步探索企业与茶农生产经营的组织机制,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要突出示范区的主题和特色,准确把握定位,优化示范区的规划布局,走差别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打造自己的品牌,让示范区真正办出特色。

蒋海东表示,梧州市将认真研究考评组提出的建议,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大对六堡茶特色的宣传力度,有效促进六堡茶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奔小康,为广西茶叶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进一步完善示范区的规划布局,努力将产业发展与旅游、文化等元素结合起来,以此延伸旅游的内涵,提升示范区建设的综合效益。结合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完善六堡茶示范区的基础设施,提升示范区的美化、亮化、绿化整体效果。同时,希望自治区农业厅对六堡茶生态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给予技术指导和政策上支持。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主茶区茶区简介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勐海县,原为国有勐海茶叶厂。

布朗位于勐海县以南80多公里,占地1016平方公里。它主要由布朗族居住,大约有10,000名居民。它生活在海拔2082米的三多山和最低海拔535米的南兰河与南居河交汇处之间的斜坡上。布朗族是古普人的后代。他们可以说是茶艺的祖先,他们是第一个种植、制作和喝茶的人。与缅甸接壤的布朗山镇的南部和西部是该国唯一的布朗镇。根据文化学者的调查,布朗族和柬埔寨的高棉人属于同一种族。高棉人创造了吴哥文明,而布朗人成为西双版纳最早的土著之一和茶文化的来源。

国营勐海茶厂时期,茶山地区包括茶山和新旧班印。最初的生产工厂可以生产300多吨鲜叶和约80吨晒干的绿茶。目前,由于大量种植,总产量已大大增加,达到1200吨毛茶。

大叶栽培古树茶的特征:

古树茶的特点是茶苦,舌面略苦,上颚中后段,类似于老人和基拉·大和的古树。它不适合制作纯材料。它主要基于混合。甜茶主要来自帕夏,但它比古老的帕夏树有更强烈的味道和身体感觉。

野茶的特点:

野生茶不同于古树茶,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涩味和香气。传统国营勐海茶厂的原料调配区,由于工艺问题,曾经有强烈的烟熏味,这是“勐海风味”生茶的主要特点。

国家农业部来安化调研茶叶提质增效工作


国家农业部来安化调研茶叶提质增效工作8月21-22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调研员封槐松一行来安化调研茶产业,省农业厅经作处调研员廖振坤、副调研员何树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中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茶业办主任肖伟群等陪同。调研组先后深入天际公司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白沙溪茶厂、建玲茶业,对我县茶苗繁育、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建设情况汇报。调研组专家指出,安化山清水秀,有着得天独厚发展茶产业的生态环境,具备把茶叶产业做宽、做深的优越条件。希望安化县要进一步加大对茶产业的重视,要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做好茶园基地建设质量、无性系良种推广等工作,努力提升茶叶单产,增加茶农种植效益;茶产业龙头企业要围绕产、供、销一条龙,用现代农业理念做好茶叶品牌营销,要在国内大城市、旅游集中地区设立安化黑茶品牌销售点,让安化黑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全力打造中国黑茶第一县。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3+2”发展战略之一重点打造,狠抓茶叶基地建设,关注生产开发、加工经营、龙头企业建设、茶叶品牌的宣传与保护,强力开拓市场,完善营销体系,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安化究竟有多少茶区可以循迹?


安化究竟有多少茶区可以循迹?

一直有个夙愿,希望可以走遍安化所有的产茶区,细细地品味安化所有道地之茶的本色,并将图文汇集成书,谓之《品鉴安化茶》。也好安慰自己踏入安化七载依旧无法释怀的苛求。可惜,看似简单的心愿,却因绵长而寂寥的时空跨度阻隔,始终未能如愿。

夙愿在,走进安化的心情就在。何况,虽暂时无法一一亲身体验,不妨先探究前人之品鉴痕迹,提醒也好,恍然大悟也好,只为为来日提笔时多一些期待,少一些诧异。根据一九九〇年三月,安化县农业局编写的《安化县茶叶志》第四章,茶区状况的描述:安化茶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856年),建县时,茶树已“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元、明时代,我国茶叶生产有了一定发展,安化则有了一个根本转变,即茶树由野生进入人工栽培,茶区有所扩大,至清代,随着对外茶叶贸易的发展,茶叶进入鼎盛时期,茶区更加扩大。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湖南省茶事试验场调查:“安化产茶之丰,品质之佳,为全省之冠,在全国茶业中亦占重要地位。安化地域分为前乡后乡,产茶最盛之区,全在后乡。”共和国成立后,至1985年止,全县茶区基本状况如下:

【云台红茶区】该区包括烟溪、云台、中砥三个区的坪口、连里、烟溪、双龙、古楼、南金、将军、奎溪、木榴、岳溪、马路、苍场、湖南坡、柘溪、唐溪、中砥、文溪、田庄、木子、杨林等20个乡及柘溪林场、县茶叶试验场、辰山药场等共384个村。该区平均温度16.1℃,≥10度有效积温为4615.74℃;年降雨量为1667.79mm;茶园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的占总面积的81.4%,500-1000米的占18.3%,超过1000米的占0.3%;茶园坡度一般较大,大于30度的占25.6%;茶园成土母质多为板页岩风化物,土壤以红黄壤为主,pH值在6.5以上的仅占3.7%,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4%。该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唐代时,连里乡的渠江一带所产的“渠江薄片茶”即以量多质好著称。而云台山红茶也因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勇夺金奖而驰名中外。

【小淹黑茶区】该区包括江南、冷市、小淹、仙溪、梅城五个区的江南、洞市、陈王、小淹、上马、长乐、敷溪、金鸡、羊角、龙塘、三洲、大桥、栗林等15个乡,共计359个村。该区平均温度16.3℃,≥10度有效积温为4683℃;年降雨量为1724.6mm;茶园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的占总面积的91.8%,500-1000米的占8.2%;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的占73.6%,30度以上的占26.4%;茶园成土母质多为板页岩风化物,土壤属红、黄壤;pH值4~6.4占96.1%,pH值6.5以上的占3.9%,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4%。

【芙蓉山红、黑、绿茶兼产区】该区包括梅城、仙溪、大福、清塘四个区的洢泉、东华、田心、思游、乐安、浮青、仙溪、九龙、长塘、大荣、木孔、新桥、东山、高明、清塘、太平、鱼水等18个乡和芙蓉、廖家坪林场,共计391个村。该区平均温度15.2℃,≥10度有效积温为4545.12℃;年降雨量为1636.7mm;茶园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的占总面积的83.3%,500-1000米的占16.7%;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的占79.5%,30度以上的占20.5%;茶园成土母质多为板页岩风化物,土壤以红黄壤为主;pH值4~6.4占94.3%,pH值6.5以上的占5.7%,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4%。该地区地势比较平低,自然条件适宜,为历史“四保贡茶”产地。解放后,新式茶园较多且集中,均产高于全县水平,但品质较次,红茶不如云台地区,黑茶不及江南、小淹。

显然,对于不熟悉安化区域的茶人而言,上述文字实在没有太大可读性,但我依旧不敢做任何改动,毕竟我只是在引述。忠于原文乃引述的道德底线。至于引述之目的是希望帮助不了解安化的茶人们在听安化茶故事的时候,不至于对于安化产茶的地名过于陌生。

虽然我不是很清楚当时政府分区的具体动机,也不想去评价三个茶区茶之优劣。不管是红茶也好,黑茶也好,不过是因为不同时代的需求在左右安化茶产业的走向。但无论如何,这些时代躁动的痕迹比起安化茶自唐朝开始掀动茶客味觉的悠长历史,实在不足以惊扰。我坚信没有品质基础的宣泄是很难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痕迹的。

无论如何,对于我,探究安化茶区只是为了定位安化500米以上海拔的安化产茶山头。为下一步具体了解这些山头的植被情况与茶质特点才是我《品鉴安化茶》的开始。

六堡散茶和六堡篓


六堡茶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那么,大家熟悉的六堡茶有哪些种类呢?本文为你介绍六堡茶的种类。

六堡茶中有六堡散茶和六堡篓茶之分。

一、六堡散茶,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故称为苍梧六堡

六堡茶的历史:六堡茶生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现在产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廿至卅个县。

六堡散茶品质特点: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六堡散茶的原料及制作:采摘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而制成。六堡散茶有散茶和篓装紧压茶两种,六堡散茶可直接饮用,民间常把已贮存数年的陈六堡茶,用于治疗痢疾、除瘴、解毒。

二、六堡茶之六堡篓茶

六堡篓茶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篓高57厘米,口径53厘米,每篓装37至55公斤。

制作方法:将毛茶经过蒸揉,装篓,踏实,然后放置阴干处,晾贮几个月使茶紧结成块,通过后酦酵纔可形成六堡茶的独特醇、陈香味。

六堡茶通常为篓装,根据重量其规格为30-50千克不等。六堡茶最后一道工序是晾置陈化。复蒸包装的茶篓茶的温度较高,须放置通风凉爽的地方,降低篓温,一般5-7天后进仓堆放,经半年时间的陈放,汤色变得红艳,产生陈香味,使六堡茶具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总的来说,六堡茶,轻发酵,浓厚庄重,滴滴有滋味,显槟榔香,是收藏极品。

《中国六堡茶》(六)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朱温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从五代至北宋的这段时间内,我国气候明显由暖转寒。宋代的常年气温,较唐代平均低2~3℃。由于气温降低,中原地区大批茶树冻死,部分茶树推迟萌发,使得长江中下游的茶叶产量大降。而福建、两广气候较暖,茶树正常发芽,对采摘、产茶没有太大影响,茶叶产量持续稳定。

同时,由于南方受唐末以来的战乱影响较少,加上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农业迅速发展,商业活动活跃,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另一方面,各国统治者为增强争霸实力或避免被别的政权吞并,大多重视发展生产,保护商业贸易,因此,南方的茶业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在唐的基础上还有所发展,并逐渐取代北方茶区,从而使整个中国产茶重心逐步南移。闽南和岭南两广一带的茶业,也在此时明显地发展起来。自此,六堡茶发展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活跃阶段。

现在的六堡茶区,仍保留有以春社之前的茶为上品的习惯。这种崇新崇嫩之风,与当时的历史有关。那时北方地区气温较低,茶树推迟发芽,致使茶叶在清明前无法进贡到京都。而福建、两广气候温暖,在春社(宋代以后将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前都可以采摘、产茶。

随着茶叶生产重心的南迁,闽南和岭南一带的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北宋叶清臣在其著作《述煮茶泉品》中记载:“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荈,为人采拾。”当时的吴楚地区,即现在长江以南流域中下游及岭南一带。

唐代时期,随着茶叶的逐渐普及和饮茶经验的日渐积累,饮茶之风兴盛并逐步向民间普及。陆羽《茶经》的问世,进一步推动饮茶风尚的发展。那时,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无不饮茶,并由此催生了大量与茶相关的诗歌、专著等文学作品。

到了宋代,由于茶馆在全国的普及,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关。“茶宴”、“斗茶”这类与茶有关的活动大行其道。

“斗茶”,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所谓“斗茶”,就是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通过品评一分高下。那时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可多人共斗或两人互相“厮杀”,三斗二胜。

宋徽宗赵佶尤为爱茶,甚至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被后世奉为“中国茶书经典”之一。此书原名《茶论》,因其所作年代为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故而明人陶宗仪在收录该书时,将其改称为《大观茶论》,直至今天。

《大观茶论》全书包含绪言,以及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个章节。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有着相当切实的讨论。其中关于点茶的一篇,详细记录了“点茶”这种宋代流行的代表性的茶艺,为后人了解宋代茶艺提供了有力依据。

皇帝嗜茶,必有达官贵人投其所好,好茶崇茶。由此一来,地处南方的六堡茶区也进入得以活跃阶段。

根据资料显示,宋朝时的茶区,已基本上形成与现代茶区范围较为相似的规模。

凭借着天时地利,南方的六堡茶产区,将会有怎样新的发展趋势,请听下回分解。

六堡茶是什么茶?六堡茶简介


六堡茶属于黑茶,是一种特定地域出产的茶叶。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特产的茶叶。

六堡茶产自于广西省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这里气候和温度适宜,是六堡茶唯一的产地。

六堡茶的历史也很久,大概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类似的茶叶,不过真正的形成名气大概是在清朝,那时候六堡茶就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了西方各国争相购买的“舶来品”。

那时候六堡茶全靠手工制作,所以产量不多,是从建国以后工艺不断发展也实现了制茶的工业化,现在苍梧县有很多专业制作六堡茶的厂家和品牌,在全国制茶行业内都很有名气。

六堡茶的制作要经过三道工序,其中包括蒸压陈化等程序,属于后发酵工艺。

六堡茶的茶汤呈现出浓郁的红色,所以业内也将六堡茶的颜色称为“中国红”,并且将这种颜色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寓意中国的强大自信,中国人民的平安喜乐,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六堡茶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六堡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进行了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六堡茶也成为了当地的热门特产,支柱型产业。

事实证明,梧州六堡茶不但是一种茶汤味道吸引人茶香浓郁的优等茶叶,而且是一种承载了苍梧县本地历史文化的茶叶,非常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

中国所有茶区的分布情况!黑茶产区


中国所有茶区的分布情况

中国产茶区大概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大概可分为四个茶区。

1、江北茶区:南始长江、北到秦岭、淮河,东起山东半岛,巴山,含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 鲁东南等是位于最北地的茶区,主要生产绿茶类。

2、江南茶区:从长江往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往北,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是扩展绿 茶、乌龙茶、花茶与名特茶的地区。

3、西南茶区:北起米仑山、大巴山,南至红水河、南盘江、东起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西至大渡河的地区,涵括黔、川、滇中北、藏东南。以生产红碎茶、绿茶、黑茶、边销茶和名特茶、花茶为主。

4、华南茶区: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江、无量山、保山、盈江向南,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等地包括在其中。主要是生产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

其中黑茶的产区主要有哪些?根据茶产区来分类:湖南黑茶原产于安化,现已扩大到益阳、桃江、宁乡、汉寿、临湘等地。

老青茶的主要产地在鄂西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南路边茶是四川生产、专销藏族地区的一种紧压茶。

近几年台湾省茶文化飞速发展后、茶园遍布各地,除南投鱼池、花莲鹤岗地区仍生产小量的红茶、台北三峡地位仍生产小量的绿茶之外、差不多都在生产半发酵的乌龙茶。

1990年开始,台湾省的茶农和茶商开始扩展市场,导致像越南、印尼、四川、云南等地从无到有全都种植上了质优茶树品种如青心乌龙、台茶12号、台茶13号,制作出了轻发酵、轻焙火、紧结球形的台湾风格的乌龙茶。

“传奇六堡茶”背后的“六堡茶传奇”


六堡茶以六堡镇地域名称命名,但凡到过六堡镇的人都知道,这里确实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正是当地特有的优越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质优味醇、历史悠久的六堡茶。于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便以特殊的槟榔味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现在更是以其“红、浓、陈、醇”的独特品质闻名海内外。然而,六堡茶与古代“三皇五帝”中的舜帝颇有渊源,这段传说鲜为人知。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当时是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黎明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直到五帝中的舜帝时代,农耕文明还是没有达到神州大地全部普及的程度,其中就包括有着蛮荒之地的“苍梧之野”(现在的梧州),于是也就有了舜帝南巡这一传说。

《史记》记载:舜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由于古代南方不但农业落后,而且多瘴气,民众容易患病。舜帝南巡之时,利用神农发现的能解百毒的茶来治疗民众的疾病,增强其体质,同时带领百姓发展农业生产,成效卓著。因此,老百姓对舜帝极其拥护,顶礼膜拜。与此同时,茶作为有神奇作用的灵丹妙药,在古代苍梧以药用、食用和饮用的方式代代相传,造福百姓。

苍梧(梧州)人以饮茶健身、防病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街市茶楼遍地开花,每天的茶楼座无虚席,尤其是近年来,更上一层楼,梧州街不大,大大小小茶楼不下几十间,梧州人的生活离不开饮早茶,茶楼布满大街小巷,自古就“茶楼多过米铺”的说法。一般的茶楼设有早茶、下午茶、夜茶,什么时候都基本人满为患。上茶楼“饮茶”是茶文化圈里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梧州人“饮茶”并不光是字面意义上的“喝茶”。而茶桌上也有许多有趣的礼仪,例如别人向你敬茶时,自己必须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并连一起轻点自己正前方的桌面以示谢意。这种谢意方式,也是源于道家的谢意风俗。

正因为六堡人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梧州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梧州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我们梧州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六堡茶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接受自治区考评验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黑茶六堡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