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水仙

发布时间 : 2020-05-27
水仙茶叶 水仙绿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闽北水仙》内容,感谢阅读!

闽北水仙

6月2日讯:闽北水仙,系乌龙茶类的上乘佳品。该茶始产于百余年前原产于闽北之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现主要产区为建欧、建阳两县,地域毗连,群山起伏,云雾缭绕,溪流纵横,竹木苍翠。年均气温19.9℃;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土地肥沃,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富含磷、钙、镁等矿物质,酸碱度适宜。所植水仙品种茶树为无性系良种,属中叶种小乔木型,主骨明显,枝条粗壮,呈椭圆形,叶肉厚,表面革质有油光,嫩梢长而肥壮,芽叶透黄绿色.水仙有高香耐泡,一泡可泡7-8次。

闽北水仙茶是闽北乌龙茶中两个花色品种之一,品质别具一格,“水仙茶质美而味厚”、“果香为诸茶冠”。闽北水仙“得山川清淑之气。”曾有过光辉的历史,清光绪年间畅销闽、粤、港、澳、南洋群岛、新加坡、英属婆罗洲和美国旧金山等地。宣统二年,南洋勤业会进行第一次茶叶评比,获优奖。1914年参加巴拿马赛事中得一等奖。1982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商业部银质奖章。一叶赢得万户春,今日闽北水仙已占闽北乌龙茶中的百分之七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北水仙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呈“三红七绿”状。安溪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重实匀整、色泽油亮沙绿,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呈绸面光泽;内质“音韵”独特,兰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闽北水仙的成品茶外形状实匀整,尖端扭结,色泽砂绿油润,并呈现白色斑点,俗有“晴蜓头,青蛙腹”之称,香气浓郁芬芳,颇似兰花,滋味醇厚,入口浓厚之于有甘爽回味,汤色红艳明亮,叶底柔软,红边明显。在半发酵的乌龙茶类中堪与铁观音匹敌的就是闽北水仙了,该茶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现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地域毗连,群山起伏,云雾缭绕,溪流纵横,竹木苍翠。水仙茶树属中叶种小乔木型,其特征为主骨明显,枝条粗壮,叶大呈椭圆形且呈深绿色,叶肉厚,表面革质有油光,水性长,香味并重,嫩梢长而肥壮,芽叶透黄绿色。

关于本文《闽北水仙》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编辑推荐

闽北水仙历史溯源介绍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水仙茶的人工栽培就在小虎镇(今天的欧宁县和建瓯市)的胡大村被发现。清道光的《欧宁县志》记述道:“水仙茶产自鹤立(今小湖镇),鹤立是湖上最大的平地。山上有一座岩石叉山和一个桃仙洞。甘熙工厂的一名从事茶叶生产的男子从山上拾柴。我来到山洞,发现一片闻起来像茶的木头,被移植到花园里。而且长期收获,采用泡茶的方法,水果祁祥为茶冠。但是这些花没有种子。推广插入木材的新方法非常困难。墙倒塌后,茶叶从发根被压下,压茶的方法首先被实现,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所有的县都是光滑的,甘熙的母亲茶至今仍然存在,这是一个奇迹。”小虎镇胡大村的居民中也有一个传说,在大扫除的光年期间,苏颖去了邻近村庄竹墩村的延长山伐木。在山顶的祝焘洞穴发现了一棵茶树,并通过折树枝重新种植以生存。这是乌龙茶制作过程中收集的。

据《永春地名录》记载;"...呼阳公社是世界闻名的“闽南水仙”茶。水仙茶区是该县最早的茶叶种植区之一。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仙溪农民郑世保去丁仙岩烧香拜佛。他正为观音的梦想而痛苦:“北方人可以看到杉木,住在茅草亭里。如果你在你的手艺上成功了,你将会很富有。郑世保带着儿子去了闽北武夷山。他看见参天大树,住在茅草屋里。他受雇于福建以外的地方种植茶叶和泡茶。武夷水仙花是乌龙茶,在干旱年份种植于武夷山地区。郑世保仔细研究了它,并学会了如何培养和制作它。在盐和道歉的那一年,郑世保和他的儿子从武夷山带回了100株茶树幼苗,正在定县岩种植。他们发展了对土壤和水的敏感性,并精心培育了胜利。它模仿武夷山的泡茶过程,并结合我自己的经验。生产的水仙花呈深棕色和黄色,口感和喉部甜,与武夷水仙花相当。

后来,它在海上被中国人广泛传播,并被称为西北亚洲。定仙岩附近的茶园年年扩大,仙溪几乎每个家庭都种茶泡茶。20世纪初,丁仙岩水仙茶被广泛地引入永春五台山等地,因此得名“永春水仙”。解放后,闽南十多个县市相继引进品种,因此得名“闽南水仙”。

闽北水仙的起源与光辉史


闽北水仙最开始出现是在清道光年,经过历史的积淀与现代的发展,现在已是闽北较大的优质产品,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闽北水仙的起源

1939年张天福教授《水仙母树志》载:清道光间,有泉州人苏姓者,业农寄居大湖。一日往对岸严义山砍柴,途经桃子岗祝仙洞下,见树一,花白,类茶而弥大,挖回植于宅旁。经年采叶试以制乌龙茶法制之,竞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当地“祝”与“水”谐音,渐化为“水仙”今名。

1929年《建瓯县志》也载:“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坪山,其地有严义山,册上有祝仙洞。”“瓯宁县之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香故名。”(见《闽产异录》)可知水仙栽培历史在一百七十年以上。

闽北水仙的光辉历史

闽北水仙曾有过光辉的历史,清光绪年间销量曾琮500吨以上,畅销闽、粤、港、南洋群岛、新加坡、英属婆罗州和美国旧金山等地。宣统二年,在南洋劝业会上,建瓯詹金圃、李泉圃、同芳星诸号名茶,均获优奖。1941年又参加巴拿马赛会,詹金圃得一等奖,杨瑞圃、李泉圃得二等奖。1982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获中央商业部银质奖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