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茶: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

发布时间 : 2020-05-28
采茶叶是一种茶文化吗 红茶是黑茶的一种吗 一种茶叶黑色的硬的

采茶叶是一种茶文化吗。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藏族的茶: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藏族的茶: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相关知识!

藏族的茶,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

很多人都知道藏族人饮酒的习惯,但对于藏族人喝茶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太常见了,反而不见得能说出什么讲究。藏族有一句俗语:饭可以一天不吃,茶不能一天不喝。牧民们也说:牧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喝奶,但是不能没有茶。

按照传统,藏族人在家要喝四到五遍茶:早上拌着酥油糌粑即是早餐;中午配着一些烤饼、牛羊肉喝茶;然后是下午茶;到了晚饭后,更是喝茶聊天直到就寝。藏族人喝茶用小碗,碗虽然不大,一天喝下来也有很多。

藏区小孩从小就要养成一些与茶有关的习惯,比如煮好的茶必须先要斟献给父母和长辈,敬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碗,为别人斟茶的时候不拿壶的那只手要手心朝上。藏族人待客十分讲究,有客人来家里一定要煮茶敬客。当然,实际上在大部分的藏族人家里,火塘或者炉子上,总是一直煨着壶茶保温。藏族人家里,哪怕穷得揭不开锅了,也会尽量给客人最浓的茶。如果到谁家喝的茶淡如水,那这家人要么实在穷到极致,要么就是吝啬至极。所以藏族有民谚说:“想要败坏家名,就会淡化茶酒。”给客人喝的茶碗必须是干净、完好、没有任何破损的,主人还必须随时给客人添茶保持茶碗的满盈。

所以在藏族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比如要双手接过主人敬来的茶;喝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发出响声,更不能一喝到底;不想再喝了,要在主人再次斟茶时“捂碗谢茶”表示不能再喝。但是,绝对不能只喝一碗就叫停,因为只喝一碗表示对主人有嫌隙之心,要知道拉萨还有句民谚叫“一碗成仇人”。

小编推荐

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


饭饱酒余喝茶,酒可以豪饮,茶却要细品,往往几泡茶下来,时间已过了一两个钟。因此,当地不少人认为,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不适合低调守拙、深思求实的容桂人,喝茶的时间倒不如用来做“正经事”。

喝茶耗时间就是懒文化吗?恐怕说得有点偏激。品茶在中国毕竟已历经几千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

不妨拿少喝茶的容桂人与爱喝茶的潮汕人做一下对比。容桂人做事踏实,将喝茶的时间用于创建实业,这种生活观念和工作态度成就了像科龙、格兰仕这些工业巨子。而肯花时间喝茶的潮汕人,也产生了像腾迅、国美等商业巨舰,这不是一种懒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潮汕人经商有道,这与他们以茶待客、广结良缘不无关系。这样看来,光凭喝不喝茶来判断茶文化是否为懒文化不尽合理。喝茶是花时间,但只要花得值就不是懒。

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并非无聊的消遣。生活之道在于一张一弛,喝喝功夫茶畅叙心事,能在工作压力之余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使人保持在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喝白水的人重在解渴,喝茶的人重在品尝。但所有这些,都道不出喝茶最大的益处,那就是,喝茶能使人宁静,少了几分躁气,平添了几分沉稳。喝茶,是一个叙旧聊天、增进感情的时候,特别是为商务活动创造出一种和谐氛围。

事实上,茶文化一直在攻城略地,喝茶的容桂人多了,卖茶的店家也多了,容桂居民在生活富裕之时,追求闲情逸致、享受生活乐趣。不难预测,容桂人也会慢慢变“懒”,喜欢上茶文化。

红茶在英国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原标题:红茶:英国的“国饮”

在欧洲,法国的“国饮”是葡萄酒,德国的“国饮”是啤酒,而英国的“国饮”却是与中国相似的茶品。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进口国,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一日无茶,且将茶视为“第一饮品”的“国饮”地位。红茶在英国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一人一年喝茶2.5公斤

英国人饮茶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查理二世。饮茶风尚带入皇家,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而被人称为“饮茶皇后”。 新皇后高雅冲泡品饮的表率作用,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茶成为身份的象征,茶盒被锁起来,钥匙由女主人保管,只有在宴会待客时才能饮用。从18世纪以来,英国人便成为世界上最爱喝茶的民族之一。茶叶刚从中国传到英国时,当时让喜爱新鲜事物的伦敦人趋之若鹜,不过由于价格昂贵且稀有,喝茶只是部分上流社会人士才能享受的嗜好,一直到19世纪时茶叶在英国普及后,才成为许多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有66%的英国人每天都会喝茶,而在英国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喝掉2.5公斤的茶叶!

英式下午茶的源起

“英式下午茶”这一称谓的正式发明则是19世纪40年代的创举。当时那些富极无聊的贵族妇女们,每日享用完午餐后,便为如何打发晚餐前的整个漫长下午而苦恼。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发明了喝下午茶这个节目,它一问世立即受到上流贵族的欢迎,从此他们每天便拥有了一个高雅正式的名义聚在一起“说长道短”了。她发明的下午茶,不但成为在世界各地英国人每天生活的一种仪式,并且慢慢地渗透到许多文化中。

过去那种在正规社交中常见的“下午茶”习惯,现在已不多见。但在家庭、办公室、学校以及建筑工地等场所,每天下午三点半左右都还少不了要喝一次茶。而英国人所说的“tea time”,是指那种比较正规的茶点小吃,多半是在下午主妇们有空闲时,邀几位朋友一起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一般都是客人们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围成一圈,手捧茶碟和茶杯,饮着佳茗,佐以精致的点心,这也许就是英国人翻版的日本茶道吧。

英式下午茶特色多

据说正宗的英国下午茶特色有三:幽雅舒适的环境,丰盛的冷热点心和高档的茶具——细瓷杯碟或银质茶具,茶壶、过滤网、茶盘、茶匙、点心架、饼干夹、水果盘、切柠檬器,全都银光闪闪,晶莹剔透。据说在缺乏阳光的英国,银质茶具往往透着人们对阳光的渴望。

当然最好再有悠扬轻松的古典音乐来佐茶,宾主都要衣着得体。下午茶会是仅次于晚宴和晚会的非正式社交场合。至于在一般家庭中,他们也利用下午茶的时间走亲串友,家中的女主人殷勤地沏好茶,烤制好虽然样式不太精美但用料绝对实惠的点心,供客人享用。至于自家的下午茶则没那些礼仪,但也要关起门来营造点小气氛,把玩点小情趣,家人其乐融融地小聚,也很风雅。

茶住进绅士们的生活

“茶壶送进书房来时,房间里立即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杯茶下肚后,整个身心得到了极好的慰藉。绵绵细雨中散步归来,一杯热茶所提供的温馨美妙难以形容。”《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角们都是喝着茶,展现着英伦生活百态。

以茶开始每一天,以茶结束每一天,英国的绅士们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茶来茶去的作息规律。清早刚一睁眼,就靠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上午再繁忙,也得停顿20分钟啜口“工休茶”;下班前又到了喝茶吃甜点的法定时刻;回家后晚餐前再来一次有肉食冷盘的正式茶点;就寝前还少不了“告别茶”。

英国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园茶会以及周末郊游的野餐茶会,真是花样百出。除了传统的英国茶外,如今,英国人又在红茶中添加了各类鲜花、水果及名贵香料,配制成当今非常流行的花茶、果茶和香料茶。

记者手记

与英国有关的一切都显得风度翩翩,高贵非凡。举世闻名的英国红茶更具有魅力不凡的绅士风度。

中国人常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而在英国,他们在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在起床前倚枕喝上一杯热茶。每当英国人提到自己的最爱时,常说It’s my cup of tea,由此可见英国人对茶叶的痴迷程度。相较于中国人喝茶时的沉稳,英国人多添了份优雅,而喝英式下午茶,也成为一种流行的象征!

英国人号称是“生来自由的民族”,下午茶从达官贵人普及到布衣百姓,成为他们每日生活中雷打不动的小憩。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舶来品创造了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文化。英国人将茶叶与牛奶调制成可口的“英国茶”,调出了清香与可口,也调和了两种文化。

优雅的生活应该是惬意的,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节奏的。从现在起,让都市中奔波的我们偶尔停下来小憩,静下心来享受一份精致的下午茶,相信那种幸福与满足的感觉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愉悦。(商报记者 马嘉会/文 CFP/供图)

茶宠是一种茶文化的信仰


想了解《茶宠是一种茶文化的信仰》知识吗,丰富的《茶宠是一种茶文化的信仰》内容等你来看!

现在看到许多泡茶的人,他们茶具上都摆着大大小小的茶摆件,这些便是所谓的茶宠。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

“茶宠”,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宠物”,茶宠在茶汤的滋养下,年长日久会变得温润可人,茶香四溢,深得品茗人的宠爱。

茶宠需要养:

喝茶时用茶蘸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浇淋,日久天长,茶宠就会呈现出温润柔美的光泽,并有芬芳茶香萦绕其上。

茶宠的兴起与茶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从传统象征吉祥寓意的茶宠,到紫砂茶宠,再到造型各异的澄泥烧制的陶质可爱时尚茶宠,都与茶道的盛行息息相关。茶宠并不是只有特定的茶水才能养,但茯茶与普洱茶是最适宜泡出好“茶宠”的茶,见效快,易塑造出“茶宠”上佳的外貌。上等陶瓷所制的茶宠物和紫砂壶一样,时间长了也会升值。

在茶宠保养方面,紫砂收藏爱好者庄志雄表示,养茶宠和养壶一样,不能老用剩茶泡,最好用热茶水“淋浴”,并用笔轻轻抚刷,定期用茶布摩挲,使之保持一定程度的亮泽;所选茶汤不要拘泥于某一种茶,各个茶类都比较适合。

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的现象。这种结构还可以让它身体的大部分起到蓄水存水的功能。

趣味茶宠

在茶宠的造型中,弥勒佛居多,有卧姿的、坐姿的,也有立姿的。但近年来,出现了各种生肖茶宠,甚至是贴近生活的小物件茶宠,如鞋子造型、南瓜造型等。

寓意茶宠

早些年,茶宠市场上最为流行的多为金蟾、貔貅、辟邪小动物等寓意较好的摆件。

其中,金蟾是金钱的谐音,口中含钱的金蟾,嘴巴上的铜钱是可以转动的,你用手去转钱,谐音就是“赚钱”;貔貅,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俗称只进不出,口大为招财进宝;此外,壁虎寓意“辟邪”;蜘蛛造型寓意知足常乐……

貔貅,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俗称只进不出,于是人们认为它有趋财旺财的作用,同时还有镇宅的功效。

金猪,猪历来是富足、祥瑞的象征。所以把它养在茶盘上非常可爱,也很招人喜欢。

大象,以善于吸水而驰名,在我国,水为财,如果请得一头大象在家中,则大财小财均为己所纳。而且象的禀性是温顺祥和的,放在家中象征着吉祥如意

佛祖,各种颜色的砂质都有,一般为弥勒佛的居多,卧姿、坐姿的比较多,很少有立姿的。怪的造型也有。

本文《茶宠是一种茶文化的信仰》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文化:喝茶是一种懒文化?


喝饱吃足后,人们都喜欢享受几杯好茶来帮助消化,但是酒可以豪饮,茶却要细品,往往饮完几杯茶下来,时间已过一大半,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有喝茶的时间倒不如拿来做“正经事”。

喝茶是一种懒文化吗?不是

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并非无聊的消遣,所以说喝茶耗时间就是懒文化,这个说话恐怕有点过于偏激,品茶在中国毕竟已历经几千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

喝茶是老一辈的喜好,他们可以喝喝功夫茶畅叙心事,能在生活压力之余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使人保持在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喝白水的人重在解渴,喝茶的人重在品尝。

不妨拿少喝茶的容桂人与爱喝茶的潮汕人做一下对比,容桂人做事踏实,将喝茶的时间用于创建实业,这种生活观念和工作态度成就了像科龙、格兰仕这些工业巨子。而肯花时间喝茶的潮汕人,也产生了像腾迅、国美等商业巨舰,这不是一种懒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潮汕人经商有道,这与他们以茶待客、广结良缘不无关系。这样看来,光凭喝不喝茶来判断茶文化是否为懒文化不尽合理。喝茶是花时间,但只要花得值就不是懒。

从另一方面来说,饮茶也是一种“懒文化”,因为饮茶讲究的是追求闲情逸致,享受生活乐趣。

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吗


饭饱酒余喝茶,酒可以豪饮,茶却要细品,往往几泡茶下来,时间已过了一两个钟头。因此,不少容桂人(容桂位于广东佛山市顺德区)认为,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不适合低调守拙、深思求实的容桂人,喝茶的时间倒不如用来做“正经事”。

喝茶耗时间就是懒文化吗?恐怕说得有点偏激。品茶在中国毕竟已历经几千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

不妨拿少喝茶的容桂人与爱喝茶的潮汕人做一下对比。容桂人做事踏实,将喝茶的时间用于创建实业,这种生活观念和工作态度成就了像科龙、格兰仕这些工业巨子。而肯花时间喝茶的潮汕人,也产生了像腾讯、国美等商业巨舰,这不是一种懒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潮汕人经商有道,这与他们以茶待客、广结善缘不无关系。这样看来,光凭喝不喝茶来判断茶文化是否为懒文化不尽合理。喝茶是花时间,但只要花得值就不是懒。

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并非无聊的消遣。生活之道在于一张一弛,喝喝功夫茶畅叙心事,能在工作压力之余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使人保持在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喝白开水的人重在解渴,喝茶的人重在品尝。但所有这些,都道不出喝茶最大的益处,那就是,喝茶能使人宁静,少了几分躁气,平添了几分沉稳。喝茶,是一个叙旧聊天、增进感情的时候,特别是可以为商务活动创造出一种和谐氛围。

事实上,茶文化一直在攻城略地,喝茶的容桂人多了,卖茶的店家也多了,容桂居民在生活富裕之时,追求闲情逸致、享受生活乐趣。不难预测,容桂人也会慢慢“变懒”,喜欢上茶文化。

中国藏族灿烂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尤其悠久、丰富。由于茶在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藏族的茶文化丰富多彩、饶有特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园地中一枝奇葩。为什么不产茶的藏区却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藏族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哪些?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我国藏族所居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历史上素不产茶。⑴所需之茶主要通过毗邻之地供给。藏语三大方言对许多东西的称呼发音不同,但对茶则一律呼为槚(ja)。《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舛也;啜苦咽甘,茶也。可见藏语是借用了汉语对茶的古称。

茶正式传入西藏,是在吐着时期,盛唐的丰富物质文化成果,不能不对吐着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因文成、金城两公主先后和亲吐蕃的直接推动,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致使吐蕃出现渐慕华风的社会风气。茶文化作为中原的一种物质文化成果在这种交流中被传入吐蕃社会便十分自然。

据藏族史籍记载,茶是在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莽布支在位时(676一704)传人吐蕃的。当时作为一种保健药物而受到赞普的喜爱。⑵唐李肇《国史补》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湖者。⑶其中,寿州、舒州在皖,顾诸在浙,蕲门在鄂,昌明在蜀,※※湖在湘。赞普虽拥有中原最名贵的茶、但都不晓其烹饮之法,可见当时在吐蕃社会中饮茶之习尚不普遍。关于这点,我们还可在敦煌、新疆出土的吐蕃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得到佐证:在大量写卷、木简中,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资是青稞、小麦、米、酒、牛、羊、皮张等,唯独不见有关茶的记载。由此我们也可以推知,至少9世纪初以前,吐蕃人还没有形成饮茶的社会生活习惯。茶这时虽已输入吐蕃,但还属珍稀物品。

历史证明:一种社会生活习惯和一种民族习俗的形成,总是离不开其所处环境的物质条件以及人们对这种习惯、习俗的共同需要,对于维系人生存的饮食而言,尤其如此。吐蕃不产茶,要靠内地供应,在没有形成可靠的、经常的贸易渠道之前,藏区的茶不可能得到可靠的供给;在社会上自然不可能形成饮茶的风气和习惯。综观唐蕃关系史,在初唐至中唐的约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虽有发展,但又经常受到战争的破坏,致使双方的联系受到很大的制约,内地的茶尚不具备大量输入藏区的客观条件,从而使藏区社会缺乏形成饮茶之习的物质基础。

晚唐以后,唐蕃关系进入了一个较稳定的和平友好共处时期。双方间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大大活跃起来,陇、蜀、洮、氓一带出现了官方开办的市易区多处,传统的民间贸易渠道也都畅通。唐之缣(丝织品)和茶成为与吐蕃市易马和耕牛的主要商品。由于安史之乱后内地农业破坏极严重,唐朝长期依赖吐蕃地区马牛等物的输入,作为交换的茶也长期地大量地被输入吐蕃。这就使藏族社会具备了形成饮茶之习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唐自开元以后,因禅僧坐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狭,到处煮饮。从此辗转相仿效、遂成风俗。⑷随着唐蕃之间的交往增强,特别是内地的大量禅憎相继到吐蕃传法或经由吐蕃去天竺求法,使这种饮茶习俗也传播到藏地。自9世纪初热巴巾规定七户养一僧后,藏地僧人再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对于每日长时间坐静诵经的藏僧来说,汉僧的饮茶之习此时更具有了效法的价值,它不仅能达到破睡、涤烦疗渴的生理方面的功效,而且能给这些僧人单调孤寂的生活以心理上的慰藉)因此,饮茶的风气首先在藏地僧人和寺庙中蔓延开来,烹茶之艺也在僧人中首先讲究起来,藏史谓,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地的和尚,此后噶米王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扎衮布又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便依次传了下来,⑸正说明最初把烹茶、饮茶的生活方式传入吐蕃的是来自汉地的僧人。

热巴巾被杀,达磨即位后,吐蕃发生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寺院被毁,僧人被迫还俗,这些融入民间的僧人,无可避免地将他们的饮茶习惯传播于人民大众中,于是在普通民众中也开始兴起饮茶的习惯,一经传播开来,便一发不可收。从那以后,饮茶作为一种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习俗,便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了。

9世纪末吐蕃王朝崩溃后,各地方各部族与内地的交换活动趋于自由。五代及宋,正式建立茶马互市的制度,更使茶得以源源不断地输入,为推动藏族社会饮茶之习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自元代起,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藏族饮茶之习由此获得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内地的茶文化在藏区经由王室;僧院;民间的传播推广、借鉴吸收,逐渐形成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被赋予一种新的文化特质和形态,这就是藏族茶文化。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茶文化已成为藏族传统饮食文化中最富生气的一部分。

二茶在藏区最先是被当成医疗保健饮品来使用的。《汉藏史集》中记载:都松莽布支(赤都松)原先体弱多病,一日偶然尝了小鸟衔来的一种树叶,顿觉神清气爽,于是命心腹大臣四处寻访这种树叶,后来在汉地找到,大臣带了一大捆回来,赞普将其日日煮饮,身体便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将其作为上等保健之品,这便是茶。由此传说可知茶之被藏族看重,最初是因为茶所具有的医疗保健作用。众所周知,藏族居于高寒、缺氧、干燥的青藏高原,其膳食以糌粑、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茶。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其膳食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茶叶中富含维生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单宁酸、茶碱等成份,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利尿等功能,正好可弥补其不足,正所谓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⑹藏族对茶的认识首先是医疗保健作用也就十分自然了。

古代藏族对茶的医疗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深的。成书于14世纪的《汉藏史集》专门有一章,题名《甘露之海》,详细介绍了茶的种类及其不同的疗效,将传人藏区的茶按生长地理环境、施肥种类、烘制方法等的差异,分成十六种;对每种茶叶的特点、气味、颜色、口感、功用分别作了记载,认为各种茶分别适应治流诞、胆热、寒热、痴愚、胃病、血病、风病、魔病等症。在更早的《四部医典》中,也提到茶对于治病强身的功用。可见,藏族人民对茶的医疗保健功效很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不过藏族普遍嗜爱饮茶习俗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因为茶对人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对于常年以肉食和糌粑为主食的藏族来说,饮茶既可解腻顺食、满足生理之需,又可使人处于一种快怡舒畅的精神状态。这样,茶的确像是天界享用的甘露,偶然滴落人间,⑺给藏族人带来美的享受。

美国着名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曾很精辟地指出:文化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⑻藏族茶文化正是在满足藏人的认识需要、功利需要和审美需要的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藏族茶文化


茶在藏民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男女老少一日数餐均离不开茶,有的地方把每天的用餐时间称为早茶、午茶、晚茶、夜茶。还把茶作为馈赠的礼品、祭祀的贡品,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茶的颂歌、山歌谚语等。

藏民族普遍喜爱茶,然而藏区又不产茶,这茶从何而来?这正如《茶颂》中所唱道的一样,全从汉地运来。历史上被称为茶马互市。千百年来茶马互市成为藏汉民族间互通有无的重要贸易活动。同时凝结着藏汉民族的友谊和团结。

藏族的茶文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汉藏史集》记载,松赞干布之孙德松芒波藏王(公元676年生)有一年龙体欠安,精神不振,请所有藏区的医生诊断,患何病不得而知,从此藏王闭关修行。一天,他看见王宫阳台上飞来一只从未见过的美丽鸟儿,清脆儿动听的啼叫声,使藏王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转到那鸟儿身上,却惊奇地发现,那鸟儿嘴里衔有一片树叶。此后,藏王再也没有在意,然而那只鸟却在每天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翩然飞到王宫阳台上,同样衔一片树叶,再次引起了藏王的注意,于是他把那片树叶拿来放在口中,果然清香可口,回味无穷。为此,藏王动员所有的王臣,寻找此树叶的产地,谁找到则重赏。此外,在《汉藏史集》中说,茶和陶器就这样进入藏区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后,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随之增多,而茶马互市是一种经常性的重要贸易活动,因此,藏族茶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茶马古道除滇、康、青藏三条主道之外,应该说还有若干支道。每个地区均有一个重要的茶叶贸易中心,从产地运往这些地区以后,又要与各地来的商人做交易,藏族商人以物换茶的商品也不限于马,而是多种多样。如马、牛、犏牛、盐、毛类、肉类等产品。由于运距远,加之交通工具十分落后,其运输方式主要靠马、驴、牛驮运,甚至有的险要地段靠人背。因此,内地茶叶运至边远高寒牧区,其价格十分昂贵。一些边远牧区以两斤酥油换取一斤大茶,一头牦母牛换取二十斤大茶,如以货币换茶,则每斤茶大概四藏银元左右。因此,不少穷人家无法购回这样昂贵的茶叶,只得采点野生茶或喝焦青稞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民族对茶的优劣、名称都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识别,他们对这种茶的认识也许比产地的人还清楚。茶有许多名称,大多数以直观的商标来取藏名,也以色泽、包装、品味等方式识别茶的优劣。茶叶有南茶和北茶之分,南茶的产地是四川,北茶主要是从青海、甘肃来的砖茶等,而一些北茶的产地仍然是四川内地。藏族百姓十分喜爱南茶,从已在牧区搜集到的茶名来看,有罗汉牌、小砖茶、西宁硬茶、鹦哥牌等被认为是好茶,还有灰茶、淡黄茶、坨茶、松茶等差质茶,一些地方还有少量的花茶,据说茶保存时间越长越好。藏族的茶类有清茶、酥油茶、牛油茶、奶茶、骨汤茶、姜味糌粑茶、盐茶、泡茶、焦青稞茶、藏医保健茶、多种野生茶等。上述茶的茶母还是以常用茶为基础,再进行加工。藏族的烧茶规矩首先是选择烧茶的水,烧茶最好选用山泉或被称为神水的矿泉水,因为这种水烧出的茶有独特的味道。烧清茶(称黑茶)用冷水放上适当的茶叶,烧开后一分钟左右,再掺少量被称为压沸的冷水即可,这种茶清香,清茶不能久熬,茶叶不能多放。如果烧奶茶,可多放点茶叶熬的时间可长一些,再掺上牛奶,烧开即可,奶茶甘香醇厚。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所致,藏民族一般不喝凉茶。此外,姜味糌粑茶、骨汤茶等除味美可口外,还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泡茶,过去许多藏人匮乏茶叶,有的低价劣质茶经加工后可增强茶味,节约茶叶。其做法是,先烧些大黄杆,再用铜锅捂住,次日,把灰放入锅中加水,滤除杂物,再把茶叶放入锅中熬干,捞出茶叶,然后晒干,这种茶只要在开水中放少许则色红味浓,此外,一些野生茶采回后晒干,并在炒锅中放上少量酥油煎一下,除去异味后即可饮用。还有买不起茶叶的把青稞炒焦粉碎后放入锅中熬,当茶饮用,也别有一种香味。

藏族的茶具也有讲究,烧茶最好的是陶罐,其次就是生铁壶、铜壶等。过去普遍使用铜壶,其中还有工艺考究、制作精美、以银镶嵌花纹或镏金花纹的长颈茶壶和青铜壶等多种茶壶和木制茶盘。藏民族人人喜爱、羡慕质优和造型美的茶碗。一些富裕人的茶具更是价值连城,其底座和碗盖一般以银制镏金,有的以象牙雕刻,上面还镶有各种珠宝,有的茶碗是金、银、玉、蓝宝石、高制木等制作而成,而更多的人则使用瓷、木碗。陶器工艺源于祖国内地,但藏族也非常喜爱陶瓷碗,这也是过去汉藏贸易活动重要商品之一。木质碗的材料选择也很讲究,有的木碗价格非常昂贵,不少人喜欢银包木碗。一些藏区,一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茶碗,一般不能混用,出门作客怀中也揣有自己的碗。上茶也有一定礼俗,先把客人的碗端起来然后掺茶,之后腰向前倾,由双手或右手把碗交给客人,如果碗在桌上,茶壶不能拿高,壶嘴应接近碗口,不能用左手上茶。综上所述,藏族茶道文化具有雅、爽、乐的特点。

茶道文化!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茶道文化:垫子和茶具铺设,又以开放,坦率和诚意对待客人或客人。有序的安排表明了茶叶酿造者对茶,茶道和客人的尊重。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精神活动。

茶道:字符“坦”(坦率)的意思是左边的“土”(地球),右上角的“日”(太阳)和右下角的“一”(地平线)。把所有这些放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用晨光的光彩照亮世界,充满希望。因此,坦率在其中有一些宏大的东西,开放的过程既是主人与茶具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交流过程。

茶道灵魂: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是人际关系中最好的桥梁。如果有作弊,隐瞒或不诚实,那么即使是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也会无法相处。我们认为与朋友交朋友并建立信任真实和熟悉的人更为可取,并对那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人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我们已经信任的人,应该没有任何模棱两可的余地。已故中国着名翻译家傅雷曾经强调说:“在我生命的所有交往中,我始终坚持开放的原则,只不过是开放的原则。殴打灌木或绕圈走动只会引起怀疑。诚实,谦逊,尊重和高于一切始终是最好的政策。”

茶道故事:开放和诚意

在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军起初拒绝服从他的君王,年轻的将军林祥如,并经常发现他有过错。在得知林某为了国家利益而谦卑地避免与他发生冲突时,将军悔改并前往林的家,要求他处罚。结果,为了对后代的赞美,两人和解,成为了好朋友,赢得了国家稳定,稳定发展的难得机遇。

在三国时期,刘备在同意担任他的最高顾问之前,必须通过三次访问诸葛亮来证明他的渴望和对人才的热爱。刘的诚意最终为他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不是刘的钱,而是开放,诚信和追求伟大事业。

正如孔子所说,“一个光荣的人总是对自己开放和放松,而不光彩的人总是焦虑不安。”(舒尔,“论语”)。我们都欣赏开放,期待别人的开放和诚意,但往往忘记回报。如果在我们相互交往时,不信任和预防措施被诚信所取代,许多事情将变得容易,许多问题将得到解决。

茶道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实践热情好客的方式,并以开放,认真和适当的尊重交朋友。茶是最好的,持久的,只有当它以开放和真诚的态度服务。茶壶和中国茶杯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开放式教学营造出开放和诚意的氛围,没有诡计或狡猾,茶可以促进精神和情感交流,让人们更加亲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