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邵武碎铜茶 香溢云中来

发布时间 : 2020-05-30
普洱茶碎茶 碎普洱茶 碎茶怎么泡

普洱茶碎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传奇邵武碎铜茶 香溢云中来》内容,感谢阅读!

福建邵武市是一个茶文化底蕴丰厚的盛产茶区,连接武夷山脉南麓,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近年来,邵武市质监局围绕抓特色重培育,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坚持有机标准化种植,共同谋求当地茶产业发展“后发制人”。其中,当地最负盛名的碎铜茶,以其独特品质名扬中外。在2012年10月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其品牌价值更是日益显现,种茶致富效应明显。

邵武碎铜茶是优质的高山绿茶,主要分布于该市和平镇留仙峰和武阳峰西北麓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碎铜茶生长环境多为云雾缭绕的乱石岩缝,具有鲜爽醇厚、茶多酚含量高等优异品质。该茶可入药,功效显著,早在唐代就已是贡茶。由于把采回的鲜叶或制成的毛茶放到嘴里与铜钱一起咀嚼,不到3分钟,即可把铜钱咬碎,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碎铜”茶。

茶是人们喜爱的饮品,茶叶又是山区百姓的致富物产。伴随茶叶市场的不断发展,邵武市政府部门顺应生态发展规律,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绿色有机茶产业。该市以碎铜茶为主力培育对象,针对原先的种植稀疏,管理粗放,采摘期短,产量低的情况,邵武市质监、农业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悉心研究,用心指导,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种植、加工技术标准,让茶农、茶企有章可循,使碎铜茶的制作工艺、产品质量、产业规模在传承和创新中有了新发展。该市先后成立了邵武碎铜茶生产合作社,专门培育碎铜茶茶苗,并进行试验种植,目前已成功推广达近百公顷。而“和平进士茶叶合作社”则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进行资源聚合运作,将分散的茶农以合作社为核心聚合到一起,从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来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速度。既提高茶农整体经济效益,又为品牌战略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形成了以和平为轴心的生产基地,辐射带动连片茶区的兴旺。

品牌是邵武碎铜茶突破发展瓶颈的抓手。为全力打造“碎铜茶”这一不可多得的有机茶品牌,围绕“借地理标志、带产业发展、促茶农增收”的工作思路,邵武市质监局积极推动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推进邵武碎铜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从2010年开始,以市质监局为主的碎铜茶工作组立足于规范邵武碎铜茶的标准开展大量工作,一方面深入茶企第一线,跟踪记录生产工艺流程细节,形成《邵武碎铜茶生产技术规范》,通过了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邵武碎铜茶》,大力推进地理标志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检测体系等三大体系的建设。同时,该局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地理标志”示范模式,不断加强农业标准化宣传力度,通过抓好示范性茶厂的创建活动,引导分散农户向名茶厂集中加工,全面改善茶叶加工环境,实现茶厂品质标准化、加工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目前,邵武市质监局已初步确定两家规模茶企的生产基地拟向省、市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并列入2014年标准化工作重点。

随着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邵武有机茶园的管理和茶叶品质得到了业内认可。当地的进士碎铜茶业成为了首家邵武市政府授权、国家备案生产邵武碎铜茶的地方龙头企业。其进士春“碎铜茶”三次荣获了“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终结了邵武在全国无名茶的历史。有了“龙头”舞动,带动邵武市有机茶生产进入新阶段。据了解,全市共有亚通绿园、香江茶业、进士茶业等5家企业获得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

如今,基于标准管理和品牌建设的邵武茶产业已经形成了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已有碎铜茶园2300多公顷。由于品质优异,品牌渐响,碎铜茶每斤售价最高可达1600元,今年产茶季预计茶农较去年增收25%。邵武市质监局负责人对此表示,碎铜茶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但产业发展仍需不断升级。作为质监部门,将继续助力该产业提升质量、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让邵武碎铜茶不只是传奇,还要香溢千家万户,进一步促进茶农增收、产业增效。

本文《传奇邵武碎铜茶 香溢云中来》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精选阅读

碎铜茶


相信大家对于碎铜茶都感到比较陌生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碎铜茶

碎铜茶的知识介绍

铜茶(原名进士春绿茶),原产地在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西北部一座海拔1414米的观星山上一处悬崖绝壁露水充沛的陡坡阴湿处。“邵武碎铜茶”现主要分布在邵武市和平镇武阳峰西北麓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主要是在和平镇、大埠岗镇、肖家坊镇、桂林镇等四个乡镇,其生长环境多为乱石岩缝。“邵武碎铜茶”茶多酚和茶多酚氧化成分含量较一般茶叶高出3倍,居各类茶叶之首,茶叶中所含的单宁酸、咖啡碱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茶叶,珍稀微量元素锗等超过天然甲鱼、石鳞,质色味均堪称一绝。这里远离工业,土质、气候无污染,为碎铜茶无公害和有机茶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是福建茶的骄傲,世界两大“奇茶”之一。

碎铜茶品质特优,2007年度荣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其内质栗香和营养物质含量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该茶色香味俱佳,有增智、消除疲劳、抗辐射、抗肿瘤、降脂降压、减肥美容、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是各界人士健身的高雅国茶饮品。2010年初,“邵武碎铜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这是邵武市首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碎铜茶之所以称为“碎铜”,是因为放它在嘴里能把铜钱嚼碎,这可能是其中某些成分与唾液、铜钱反应,因此另其带上了神秘色彩。

相关传说

一、 张三丰母亲生下张三丰时,但见此子生得大耳圆睛、浓眉方脸、龟形鹤骨、丰神奇异。人人都说此子将来非同凡响,造化无穷。然而在张三丰5岁的时候,却得了一种眼病,整日红肿流泪,疼痛不止,医治无效。一日,母亲带张三丰到碧云寺拜佛求佑,寺中住持见了张三丰,心里却大吃一惊,对张三丰母亲道:“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魔障,须拜为贫道弟子,了脱尘翳,慧珠再朗,即送还。”张三丰母亲见说,又喜又忧,心里虽然不舍,但见住持这般说法,也只好让张三丰出家。半年后,张三丰的眼病果然好了,而且目光较之先前更为精神,炯炯如电,闪亮如日,住持教习的道经过目便知,聪慧异常。转眼过了几年,因母亲思念,张三丰拜别师傅回到家中,专攻儒学。

张三丰与碎铜茶的渊源开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张三丰14岁,考取秀才。18岁时他离开家乡当了中山博陵县令,开始为官从政。但不到两年,因其不羁,不喜官场作为,断然弃之仕途。后来遇到全真教的邱道人,畅谈玄理,意气相投。尔后便离家巡游,北达燕赵,东到齐鲁,南往韩魏。无论寒暑,仅着一斗笠一短褐,不修边幅,不计饥饱,潇洒倜傥,历览山水,阅自然造化之妙韵;常常是清灯明月,研悟诗书经卷之精髓;练太极无功,壮体肤之健,且行且住,不停奔波;直至武当山,又修炼了9年,道始成。尔后仍云游不止。大约泰定甲子年间(公元1326年左右),他来到闽地邵武停下。因邵武乃道教一个盛行之地,在唐朝之时就有道观160多座,仅和平就有40多座,于是他决意在此停留一段时间,一边传教,一边练功。他选定了和平境内的五阳峰,这五阳峰山高1140余米,崇山峻岭,奇峰异形,巍然嵯峨,烟雾缭绕,紫霭升腾,四周且围绕有留仙峰,翠云峰,锦云峰,观星峰,灵应峰等十余座风景独特的山峰,方围数十里境内,天上浮云游荡,茫茫飘拂,地上林木葱茏、树阴蔽天、古木挺拔、枝叶茂盛、青松翠柳、袅娜多姿,尤其是峰与峰相望,山与山对应,自有一番天、地、人妙藏于其中,无疑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张三丰心中大喜,留驻于此,每日修炼太极,领悟至高境界。据传,每当张三丰修炼运功之时,四周云雾缭绕,凝成仙气,群峰之间常有八卦太极图在空中呈现,正是由于这种精气所致,方圆数百米内的茶叶林也受此灵气涵养,滋生出独特的灵效。附近的人们,大凡常饮此茶,不但神清气爽,健身固体,而且能祛害除瘀,百病不侵。故而在五阳峰附近的庙观之人均长寿健康,无疾而终。据《邵武县志》载,五阳峰一带最高寿者长150余岁,而百岁老人则常见也。

二、民间另一传说,和平街上有一孩童在玩耍时不小心把一枚铜钱误吞入肚,疼痛难忍,当时又无外科手术,孩童危在旦夕。张三丰知之后,从五阳峰茶叶丛中撮下一把茶叶,在口中咀嚼后,让孩童服下,只稍一杯茶的工夫,但见这孩童肚内咕咕作响,尔后如厕,那铜钱也成碎末排泻而出,立时见愈。事后人们才知救命者乃太极张三丰也。故而人们把和平五阳峰周围受张三丰太极灵气所浸养的茶叶称为碎铜茶,人们常把此茶作为养身健体、祛病除痂的良药。

小白学茶:牛抵茶、碎铜茶、辫子茶都是什么鬼?


牛抵茶,你听过吗?不了解的话猜猜看。牛抵茶,顾名思义,样子像两只牛互顶的茶?别说,还真的是!

再来详细了解一下牛抵茶是什么茶?

牛抵茶产于湖南省,创制于唐代,并在宋代被列为贡品,元、明以后,每年采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官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好后全部运往京城。

它芽头肥实、银毫显露、条索紧结。冲泡后滋味醇爽、汤色碧绿、饮后回甘,广受大众的喜爱。

在工艺类别上,牛抵茶属于不发酵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

牛抵茶本质是一种绿茶,拥有绿茶所拥有的功效和作用,从唐宋起就受到官府的广泛重视,已被列为湖南省优质名茶之一。

牛抵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它的加工要经过摊青、杀青、初揉、炒坯、复揉、初干、摊凉和烘茶八道工序,缺一不可。市场上的牛抵茶虽然比不得一流茶来的金贵,却也有它自身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牛抵茶特点为芽头肥实,外形条索紧结、略扁,似牛角,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肉质香气高,叶底黄绿。泡入杯中,叶柄朝下,芽尖向上,不落杯底,不浮水面,叶叶相碰,宛如两牛抵角,也因此得名“牛抵茶”。

牛抵茶的喝法有讲究吗?

冲泡牛抵茶建议使用玻璃茶具,因为这样有利于观看牛抵茶在杯中的独特姿态。

准备好茶具与材料之后,首先向杯中投入三克左右的牛抵茶,然后向壶中注入适量的开水温润茶叶,轻摇壶身,使茶芽充分吸收水分舒展开来。待闻到茶香四溢,再向壶中注入热水至七分满,而后等候几分钟,便能够饮上一壶沁人心脾的牛抵茶了。

但在冲泡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急躁,水温也不可过高。否则,不仅无法品尝到这回香醇久的茗茶,也会失去了泡茶时的一方宁静。

碎铜茶,你知道吗?

从字面意思猜测,莫非是能碎铜化钱的茶?太神奇了有木有!

关于碎铜茶的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从前有个小孩不慎吞下了一枚铜钱,危在旦夕。这时武当派始祖张三丰恰巧路过,为了救这个孩子,他随手抓了一把路边的茶树上的茶叶放在口中嚼烂,然后喂给吃了铜钱的孩子。没过多久,那枚铜钱就从孩子的身体里排出来了,孩子也因此得救,故当地流传着“碎铜茶好众人夸,能把铜钱碎成渣”的民谣,这种茶叶有了可以嚼碎铜钱的功能,后人称之为“碎铜茶”。

碎铜茶有什么特点?

碎铜茶产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西北部观星山的留仙峰与武阳峰上。这里远离工业,土质、气候无污染,为碎铜茶无公害和有机茶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是福建茶的骄傲,世界两大“奇茶”之一。

邵武碎铜茶为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碎铜茶是高山绿茶,生长环境多为云雾缭绕的乱石岩缝,具有鲜爽醇厚、茶多酚含量高等优异品质。

茶树植株呈灌木型,中叶类,分枝部位低,稀蔬不齐,叶片长,椭园形,叶脉明显,叶缘锯齿细而密,叶色暗绿,芽叶较肥壮,持嫩性强。发芽偏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开始采摘,9月上、中旬停止生长,整个生长期不到7个月。

该茶的耕作管理粗放,一般只在春茶前稍作耕锄,不施肥也无修剪与喷药。由于种植稀蔬,管理粗放,采摘期又短,产量甚低,但绿毛茶毫显、味浓、耐泡、质佳,除了具有碎铜功效外,沏上一杯,满屋飘香,品茗一口,更是沁人心肺,颊齿留香。

福建省农业厅提出把“碎铜茶”列入2009年野生茶保护盘子,农林大茶学系也有意将“碎铜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工商部门已决定把“碎铜茶”作为省知名品牌进行申报。

碎铜茶的口感如何呢?

香味醇厚,回味甘甜清爽。这种茶手捧一把,有股清凉感觉直透心底,泡饮茶汤澄明透亮,揭盖透出一股山野气息。凝神啜饮之,稍涩继而回甘,乃茶中上品。

辫子茶,你听过吗?

顾名思义是外形像辫子的茶叶?的确,这长长的辫子在茶叶中算是十分特别了。

辫子茶是什么茶?

辫子茶属于普洱茶的一种,明清时期流传下来,保留在神秘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中的一种制茶工艺,它的制作需要精选百年以上茶龄的古茶树,用其上好的茶青,单独杀青、单独压制,并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条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辫子特征。

辫子茶的制作十分独特。据俐侎人传唱,又称“头人茶”或“朝贡茶”,采用茶山里最古老、最好喝的茶,用早春第一最好的芽,单片杀青,单个揉捻,单个压制,并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条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辫子状。

辫子茶要数云南地区的最为地道,长长的辫子泡在水中,闷上几秒,茶水就变得清澈透亮,淡淡茶香味溢出,辫子茶的茶味较浓,因此不能浸泡过长时间,否则容易苦涩难饮,恰到好处的冲泡时间才能酿造出醇厚的茶水,丝丝入扣。

茶饼外形似辫子状,条索分明,清晰,选料极佳,梗嫩、叶厚、芽肥。

每饼茶纯属手工编织而成,无形中为“辫子茶”增添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内涵,即可欣赏,又可品尝。其经久存放,越陈越香。据说,辫子编得越长,来年的运势才会越好,才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可见,茶已不是单纯的饮品,它还寄托了我们的愿想。

说得这么好,想不想尝尝这么神奇的普洱辫子茶呢?由于辫子茶非常珍贵,可能要到傈僳族同伴那里才有机会品尝到,姑且就先看看

茶香溢红楼


茶香溢红楼

◎ 刘金祥

茶是自然的精灵和上苍的杰作,是珍木灵芽天和造作浑然天成的产物。品茶是一种高雅的生活享受,是国人随缘自适、尊亲悦友、怡情养性的修为方式。而品茶则需知晓和熟谙茶艺茶道。茶道简而言之就是品茶赏茶的美感之道,又被人们视为烹茶饮茶的日常生活艺术,其作为导引人们进入神清气闲、乐观豁达精神境界的一种生活介质,能够传承传统美德,陶冶心灵情操,使人们在茶香幽幽、茶烟袅袅中静听花开花落、静看云卷云舒。有鉴于此,我国古代很多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三言二拍》、《老残游记》等无一例外地对茶道均有记述与描绘。名列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内容宏富,经纬纵横,包罗万象,囊括无遗,故事内容涉及多种知识领域,如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被后世誉为中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和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是这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经典,对茶道进行了浓墨重彩的铺陈和酣畅淋漓的状绘。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已有几千年的久远历史,至《红楼梦》成书付梓的清朝前期,中国茶文化早已成熟和完备。加之曹雪芹幼时成长生活在一个官宦富绅家庭,锦衣玉食的生活环境培植了其浓郁的茶文化情结。所以,只要我们翻检览阅《红楼梦》,顿觉茶道镶嵌在小说篇章结构中,茶香充溢在作品字里行间里,全书处处呈现出茶的甘冽之色,流露出茶的醇厚之味。《红楼梦》不仅营建了一个宏大繁复、畅然自恰的艺术结构,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性情卓异的艺术形象,而且深透摹写和细致揭橥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茶道,体现出曹雪芹“一杯茶叶看世界”的睿智颖慧与超然练达。据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研究考证,《红楼梦》一书中写到茶道的多达279处,吟咏茶道的诗词诗联有23处;有红学爱好者曾统计,《红楼梦》中言说茶的地方有400多处,“茶”和与“茶”相关的字词出现频率高达1520余次,这在中国文学史的其他经典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甚至是无出其右者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后人以诗概括: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众所周知,茶叶是国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古语“家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道出了茶叶在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细节精微、蕴意深远的《红楼梦》,写尽了饮食男女的众相百态,道尽了世道人心的驳杂难测。博闻强记、才华横溢的曹雪芹,不仅精通诗词歌赋,通晓琴棋书画,显示出广博深邃的文化视野;而且知食善饮,舌尖快颐,俨然一位品茶高手和佳茗知音,彰显出丰厚深湛的生活阅历。《红楼梦》对日常生活中茶道的旁搜远绍和详赡精审,表现出茶道在曹雪芹笔下的活色生香和回味悠长:既然红楼生活华丽多彩,既然大观园斑斓多姿,自然少不了以茶作衬托的情节,少不了用茶作点缀的细节,在曹雪芹笔下众多男女老少饮茶品茶者中,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是最懂得也最善于饮茶的,可称之为贾府里的“品茗专家”。且看《红楼梦》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妙玉用茶待客的场景: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才华馥郁、心性高洁的妙玉短短几句冰雪聪明般的应答,使得这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红楼诗仙”的精湛茶艺和高雅品位显露无遗,也使人们看到作为茶中“婵意”化身的妙玉,传递出的是傲岸不羁、宁静悠远、去执空灵的文化讯息。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其肇始于神农氏,闻名于鲁周公,兴盛于唐朝,昌达于宋代,千百年来,茶不仅具有健脾益肾的实用价值,更具有清静恬澹的人文效能。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释道诸派思想,自标一格,独成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芬芳而清纯的奇葩。《红楼梦》反映的是封建晚期的社会风情,铺展的是传统社会的世俗风景,书中多处写到茶的现实功效和应用价值,笔者将其综合归纳为三类:一类是用来解渴清口的,如在第51回中宝玉说:要吃茶。麝香忙起来,向暖壶中倒了半碗茶,递给宝玉吃了,自己也漱了漱,吃了半碗。第二类是用来招待宾客的,如在第26回中贾芸到怡红院来向宝玉请安,袭人端了茶来与他,贾芸便忙站起来笑道:我来到叔叔这里,又不是客,让我自己倒罢。第三类是用来健胃消食的,如在第63回中宝玉说道: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顽一会子。林之孝即向袭人等交待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古人云“茶中自有人心在,一杯茶里见人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茶道服膺艺术,将艺术融于茶道,引导人们品茗茶中之味、体会艺术之趣,这不能不说是曹雪芹较之其他作家的高明与伟大之处。《红楼梦》满纸茶香,甚至无酒有茶、以茶代酒,这除了与当时整个社会风气和贾府上下生活习惯、个人喜好等原因紧密相关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所具有各种特殊功效。现存史料表明,最早记载茶的药用价值的典籍是《神农本草》,该书言及茶的功效时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写道:“苦茶久食,益意思。”这些记载恐怕都是对“饮茶养生”之道的较早讲述与说明。明人顾元庆在《茶谱》中则阐释得更为系统更为全面更为深透,他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清人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论及到茶的功用,指出:“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睡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鲜温,不渴者勿饮。”上述史册典籍中的记述与阐发,毫无疑问都是古代先民在长期饮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清末民初以降,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茶的应用价值的认知有了新的提高,并对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做了新的稽考和论证,科学家们通过对茶的内在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后指出,茶叶中存在着为人体所必需的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这些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效能与丰赡营养价值。这也许就是千百年来茶和饮茶为国人所钟爱青睐、为文人所推崇感奋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茶道怀有如此浓厚兴趣的真正“理由”。

品茶如同品生活,品生活如同品茶,正所谓茶中有大道,悟茶通人生。我国著名农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现代著名作家、苦雨斋主周作人在《苦茶随笔》中主张,茶道可以使人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日本当代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在其代表性著述《禅与净土》中写道,“茶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我国传统茶道一般包括色、香、味、形四大要素,因而茶道是一门综合性的高雅艺术。《红楼梦》对色、香、味、形四种要素也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绘,在第25回中凤姐给宝钗、黛玉吃暹罗进贡的茶,宝钗说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太好些”,在第41回中“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赞赏不绝”。一个伟大的作家,总有与众不同的高妙之处。《红楼梦》对于茶的这些精微而独到的描写与点绘,反映了曹雪芹熟稔茶艺、精于茶道的坚实生活积累。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种植和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加之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杂多样,种茶工艺鼎新革故,久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红楼梦》中写到名目各异的茶叶种类,有六安茶、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龙井茶、天目茶、老君眉、暹罗茶、普洱茶,等等,可谓是一份大清朝的贡茶录。这些茶在封建社会都是进贡朝廷的御品,如果按照当今的红茶、花茶、绿茶三大类进行划分,《红楼梦》中所写的茶绝大部分不是绿茶,而应是红茶和花茶,这与故事发生地域的气候特点——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密不可分,因而作品中的人物大都不喜喝绿茶,而更愿饮红茶与花茶。《红楼梦》中这种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有力地印证了当年曹雪芹对茶的浓厚兴趣与特殊偏好。

茶具既是茶道的载体,也是茶道的要义,饮茶之道需配之以杯、壶、盘等成套茶具,这些茶具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葆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一书中多处状绘了各种精致精巧精美的南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碟、茶碗、茶盅、茶杯、茶匙、茶筅、茶盂、茶格和茶吊子等,不一而足,美不胜收。在不同章节中分别写到妙玉日常用的是绿玉斗,宝玉用的是九曲十节蟠扎整雕竹根大盏,黛玉、宝钗用的则是“古玩点犀”茶具。这些茶具凝聚着深彻的文化底蕴,凝结着浩茫的历史烟云,用这些茶盏杯具饮茶,稍稍一呷一品,无疑会呷出一个旷世清幽,品出一种远古芬芳。水为茶之母,水在茶道中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相对于茶道而言,雨为蒸馏水,雪为结晶水,而含香梅花上的雪水则是沏茶极品,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煮茶用的水分为三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对水的要求首先是“远市井,少污染;重活水,恶死水”。在陆羽之后历代鉴水专家也曾对泡茶用水做过甄别、区分和判定,虽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其共同之处就是强调源清、水甘、品活、质轻。《红楼梦》在第41回中也详述烹茶须用好水,正如妙玉所言:“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时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那一鬼脸青的化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瓮”。在第23回中又写下了“去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的著名诗句,可见曹雪芹对饮茶用水也是颇有感悟与心得的。

烹茶是茶道的主要环节,也是茶道得以传承的基本路径。《红楼梦》对烹茶做了诸多记述与描写,如在25回中写道:“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曹雪芹在这里虽未直接写明用的是何种燃料,但彼时用橄榄核或木炭来烧水泡茶效果最佳。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多年,为数众多的诗人和文学家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茶叶诗词,成为中国诗词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动辄以茶入诗入联,且意象鲜明,风格独特,红楼人家,茶香微醺,才子佳人们诗中有茶,茶蕴书香,清词丽句中氤氲着浓郁诗意情怀,唱酬吟诵中飘逸着浓厚生活气息,如第50回宝琴与湘云唱酬:“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再如第17回中宝玉为潇湘馆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再如76回中妙玉续填十三韵:“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曹雪芹所写的这些茶诗茶联,在《红楼梦》中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了又一个巅峰,也使这一经典名作呈具更大艺术魅力,以至于后人大发感慨:“看了《水浒》想大碗喝酒,看了《红楼梦》想煮泉饮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