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种共融的文化

发布时间 : 2020-07-10
采茶叶是一种茶文化吗 苦丁茶是茶叶中的一种 红茶是黑茶的一种吗

采茶叶是一种茶文化吗。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是一种共融的文化”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是一种共融的文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杯好茶的成就需要有好水,有好的茶叶,还需要有好的茶艺师,有好的操作,所以好茶的成就是一种共融文化的体现。社会上的为人处世,如果想要有好的结果,就需要像泡一杯茶一样,谦虚谨慎,多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相互合作,如此才有成功的机会。

山水有相逢,茶叶是山中鲜嫩的茶叶,水是无污染的好水。想要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就需要做鲜嫩的叶,干净的水,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们是怎样的人,身边的朋友就会是怎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这样的朋友一同共事,就好像最好的茶艺师遇上了最高档的茶一样,可以冲泡出最好的茶来。

茶的字型是一个人站在天地之中,这便是茶之道。人处天地,和谐为道。我们身处红尘之中,也应该有一颗道心。宽容待人,感恩一切,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多学习他人优点,对于缺点可以视而不见。宽容似海,足够博大,所以可以容纳下所有,最终实现的是自己的广阔无际。

茶是一种共融的文化,茶杯中有茶叶数十乃至上百片,片片都相同,彼此都平等,没有谁比谁更高档,有这样平等的观念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形成一种难以言说的默契,众人拾柴火焰高,万叶一心茶才香,与朋友携手,人生的天地才会无限广阔的未来。

关于本文《茶是一种共融的文化》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文化:喝茶是一种懒文化?


喝饱吃足后,人们都喜欢享受几杯好茶来帮助消化,但是酒可以豪饮,茶却要细品,往往饮完几杯茶下来,时间已过一大半,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有喝茶的时间倒不如拿来做“正经事”。

喝茶是一种懒文化吗?不是

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并非无聊的消遣,所以说喝茶耗时间就是懒文化,这个说话恐怕有点过于偏激,品茶在中国毕竟已历经几千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

喝茶是老一辈的喜好,他们可以喝喝功夫茶畅叙心事,能在生活压力之余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使人保持在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喝白水的人重在解渴,喝茶的人重在品尝。

不妨拿少喝茶的容桂人与爱喝茶的潮汕人做一下对比,容桂人做事踏实,将喝茶的时间用于创建实业,这种生活观念和工作态度成就了像科龙、格兰仕这些工业巨子。而肯花时间喝茶的潮汕人,也产生了像腾迅、国美等商业巨舰,这不是一种懒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潮汕人经商有道,这与他们以茶待客、广结良缘不无关系。这样看来,光凭喝不喝茶来判断茶文化是否为懒文化不尽合理。喝茶是花时间,但只要花得值就不是懒。

从另一方面来说,饮茶也是一种“懒文化”,因为饮茶讲究的是追求闲情逸致,享受生活乐趣。

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吗


饭饱酒余喝茶,酒可以豪饮,茶却要细品,往往几泡茶下来,时间已过了一两个钟头。因此,不少容桂人(容桂位于广东佛山市顺德区)认为,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不适合低调守拙、深思求实的容桂人,喝茶的时间倒不如用来做“正经事”。

喝茶耗时间就是懒文化吗?恐怕说得有点偏激。品茶在中国毕竟已历经几千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

不妨拿少喝茶的容桂人与爱喝茶的潮汕人做一下对比。容桂人做事踏实,将喝茶的时间用于创建实业,这种生活观念和工作态度成就了像科龙、格兰仕这些工业巨子。而肯花时间喝茶的潮汕人,也产生了像腾讯、国美等商业巨舰,这不是一种懒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潮汕人经商有道,这与他们以茶待客、广结善缘不无关系。这样看来,光凭喝不喝茶来判断茶文化是否为懒文化不尽合理。喝茶是花时间,但只要花得值就不是懒。

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并非无聊的消遣。生活之道在于一张一弛,喝喝功夫茶畅叙心事,能在工作压力之余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使人保持在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喝白开水的人重在解渴,喝茶的人重在品尝。但所有这些,都道不出喝茶最大的益处,那就是,喝茶能使人宁静,少了几分躁气,平添了几分沉稳。喝茶,是一个叙旧聊天、增进感情的时候,特别是可以为商务活动创造出一种和谐氛围。

事实上,茶文化一直在攻城略地,喝茶的容桂人多了,卖茶的店家也多了,容桂居民在生活富裕之时,追求闲情逸致、享受生活乐趣。不难预测,容桂人也会慢慢“变懒”,喜欢上茶文化。

茶宠是一种茶文化的信仰


想了解《茶宠是一种茶文化的信仰》知识吗,丰富的《茶宠是一种茶文化的信仰》内容等你来看!

现在看到许多泡茶的人,他们茶具上都摆着大大小小的茶摆件,这些便是所谓的茶宠。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

“茶宠”,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宠物”,茶宠在茶汤的滋养下,年长日久会变得温润可人,茶香四溢,深得品茗人的宠爱。

茶宠需要养:

喝茶时用茶蘸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浇淋,日久天长,茶宠就会呈现出温润柔美的光泽,并有芬芳茶香萦绕其上。

茶宠的兴起与茶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从传统象征吉祥寓意的茶宠,到紫砂茶宠,再到造型各异的澄泥烧制的陶质可爱时尚茶宠,都与茶道的盛行息息相关。茶宠并不是只有特定的茶水才能养,但茯茶与普洱茶是最适宜泡出好“茶宠”的茶,见效快,易塑造出“茶宠”上佳的外貌。上等陶瓷所制的茶宠物和紫砂壶一样,时间长了也会升值。

在茶宠保养方面,紫砂收藏爱好者庄志雄表示,养茶宠和养壶一样,不能老用剩茶泡,最好用热茶水“淋浴”,并用笔轻轻抚刷,定期用茶布摩挲,使之保持一定程度的亮泽;所选茶汤不要拘泥于某一种茶,各个茶类都比较适合。

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的现象。这种结构还可以让它身体的大部分起到蓄水存水的功能。

趣味茶宠

在茶宠的造型中,弥勒佛居多,有卧姿的、坐姿的,也有立姿的。但近年来,出现了各种生肖茶宠,甚至是贴近生活的小物件茶宠,如鞋子造型、南瓜造型等。

寓意茶宠

早些年,茶宠市场上最为流行的多为金蟾、貔貅、辟邪小动物等寓意较好的摆件。

其中,金蟾是金钱的谐音,口中含钱的金蟾,嘴巴上的铜钱是可以转动的,你用手去转钱,谐音就是“赚钱”;貔貅,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俗称只进不出,口大为招财进宝;此外,壁虎寓意“辟邪”;蜘蛛造型寓意知足常乐……

貔貅,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俗称只进不出,于是人们认为它有趋财旺财的作用,同时还有镇宅的功效。

金猪,猪历来是富足、祥瑞的象征。所以把它养在茶盘上非常可爱,也很招人喜欢。

大象,以善于吸水而驰名,在我国,水为财,如果请得一头大象在家中,则大财小财均为己所纳。而且象的禀性是温顺祥和的,放在家中象征着吉祥如意

佛祖,各种颜色的砂质都有,一般为弥勒佛的居多,卧姿、坐姿的比较多,很少有立姿的。怪的造型也有。

本文《茶宠是一种茶文化的信仰》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以茶待客是一种文化,也是礼仪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以茶待客”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普遍的礼节。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茶水虽然物美价廉,但饮茶却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

相传,清代大书法家、大画家郑板桥去一个寺院,方丈见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他说了句“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一经交谈,顿感此人谈吐非凡,就引进厢房,一面说:“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又经细谈,得知来人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时,急忙将其请到雅洁清静的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最后,这个方丈再三恳求郑板桥题词留念,郑板桥思忖了一下,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一看,羞愧满面,连连向郑板桥施礼,以示歉意。实际上,敬茶是要分对象的,但不是以身份地位,而是应视对方的不同习俗。如是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来访。与其敬上一杯上等绿茶,倒不如敬上一杯上等的茉莉花茶,因他们一般喜好喝茉莉花茶。

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饮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好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南宋时,临安(现杭州)每年“立夏”之日,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俗称“七家茶”,这种习俗,今日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我国南方及北方的农村,当新年佳节客人来访时,主人总要先泡一壶茶,然后端上糖果、甜食之类,配饮香茗,以示祝愿新年甜美。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待客十分诚挚,礼仪十分讲究。你到蒙古包去做客即或是主人来访,主人都会躬身迎接,让出最好的铺位,献上香美的奶茶、糖果、点心。你到布朗族村寨去做客,主人会用清茶、花主、烤红薯等来款待你。另外,在饮茶习俗上,除了用于招待偶然来访之客外.也用于正式的宴会。

饭前饮茶、寒暄,饭后又继续饮茶叙谈,借茶表意,其乐无穷。

进入现代,敬茶习俗比古代简便了,特别是在茶具上比过去简化了。茶具多用有盖的瓷杯或无盖的玻璃杯,来客人数较多时,茶泡在瓷壶里,然后一一倾入茉杯,一人一杯,各自品尝。在个别地方,也有采用特制小壶的,一人一壶,独自品饮。

总之,茶,是礼敬的表示,友谊的象征。亲和力特别强,是中华民族一个突出的特征。要想加强亲和力,首先要有彼此的包容和尊重,又要礼让和节制。中国民间茶礼,突出反映了劳动者这种笃高谊、重友情的优秀品德。

红茶在英国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原标题:红茶:英国的“国饮”

在欧洲,法国的“国饮”是葡萄酒,德国的“国饮”是啤酒,而英国的“国饮”却是与中国相似的茶品。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进口国,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一日无茶,且将茶视为“第一饮品”的“国饮”地位。红茶在英国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一人一年喝茶2.5公斤

英国人饮茶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查理二世。饮茶风尚带入皇家,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而被人称为“饮茶皇后”。 新皇后高雅冲泡品饮的表率作用,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茶成为身份的象征,茶盒被锁起来,钥匙由女主人保管,只有在宴会待客时才能饮用。从18世纪以来,英国人便成为世界上最爱喝茶的民族之一。茶叶刚从中国传到英国时,当时让喜爱新鲜事物的伦敦人趋之若鹜,不过由于价格昂贵且稀有,喝茶只是部分上流社会人士才能享受的嗜好,一直到19世纪时茶叶在英国普及后,才成为许多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有66%的英国人每天都会喝茶,而在英国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喝掉2.5公斤的茶叶!

英式下午茶的源起

“英式下午茶”这一称谓的正式发明则是19世纪40年代的创举。当时那些富极无聊的贵族妇女们,每日享用完午餐后,便为如何打发晚餐前的整个漫长下午而苦恼。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发明了喝下午茶这个节目,它一问世立即受到上流贵族的欢迎,从此他们每天便拥有了一个高雅正式的名义聚在一起“说长道短”了。她发明的下午茶,不但成为在世界各地英国人每天生活的一种仪式,并且慢慢地渗透到许多文化中。

过去那种在正规社交中常见的“下午茶”习惯,现在已不多见。但在家庭、办公室、学校以及建筑工地等场所,每天下午三点半左右都还少不了要喝一次茶。而英国人所说的“tea time”,是指那种比较正规的茶点小吃,多半是在下午主妇们有空闲时,邀几位朋友一起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一般都是客人们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围成一圈,手捧茶碟和茶杯,饮着佳茗,佐以精致的点心,这也许就是英国人翻版的日本茶道吧。

英式下午茶特色多

据说正宗的英国下午茶特色有三:幽雅舒适的环境,丰盛的冷热点心和高档的茶具——细瓷杯碟或银质茶具,茶壶、过滤网、茶盘、茶匙、点心架、饼干夹、水果盘、切柠檬器,全都银光闪闪,晶莹剔透。据说在缺乏阳光的英国,银质茶具往往透着人们对阳光的渴望。

当然最好再有悠扬轻松的古典音乐来佐茶,宾主都要衣着得体。下午茶会是仅次于晚宴和晚会的非正式社交场合。至于在一般家庭中,他们也利用下午茶的时间走亲串友,家中的女主人殷勤地沏好茶,烤制好虽然样式不太精美但用料绝对实惠的点心,供客人享用。至于自家的下午茶则没那些礼仪,但也要关起门来营造点小气氛,把玩点小情趣,家人其乐融融地小聚,也很风雅。

茶住进绅士们的生活

“茶壶送进书房来时,房间里立即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杯茶下肚后,整个身心得到了极好的慰藉。绵绵细雨中散步归来,一杯热茶所提供的温馨美妙难以形容。”《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角们都是喝着茶,展现着英伦生活百态。

以茶开始每一天,以茶结束每一天,英国的绅士们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茶来茶去的作息规律。清早刚一睁眼,就靠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上午再繁忙,也得停顿20分钟啜口“工休茶”;下班前又到了喝茶吃甜点的法定时刻;回家后晚餐前再来一次有肉食冷盘的正式茶点;就寝前还少不了“告别茶”。

英国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园茶会以及周末郊游的野餐茶会,真是花样百出。除了传统的英国茶外,如今,英国人又在红茶中添加了各类鲜花、水果及名贵香料,配制成当今非常流行的花茶、果茶和香料茶。

记者手记

与英国有关的一切都显得风度翩翩,高贵非凡。举世闻名的英国红茶更具有魅力不凡的绅士风度。

中国人常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而在英国,他们在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在起床前倚枕喝上一杯热茶。每当英国人提到自己的最爱时,常说It’s my cup of tea,由此可见英国人对茶叶的痴迷程度。相较于中国人喝茶时的沉稳,英国人多添了份优雅,而喝英式下午茶,也成为一种流行的象征!

英国人号称是“生来自由的民族”,下午茶从达官贵人普及到布衣百姓,成为他们每日生活中雷打不动的小憩。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舶来品创造了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文化。英国人将茶叶与牛奶调制成可口的“英国茶”,调出了清香与可口,也调和了两种文化。

优雅的生活应该是惬意的,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节奏的。从现在起,让都市中奔波的我们偶尔停下来小憩,静下心来享受一份精致的下午茶,相信那种幸福与满足的感觉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愉悦。(商报记者 马嘉会/文 CFP/供图)

藏族的茶: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


藏族的茶,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

很多人都知道藏族人饮酒的习惯,但对于藏族人喝茶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太常见了,反而不见得能说出什么讲究。藏族有一句俗语:饭可以一天不吃,茶不能一天不喝。牧民们也说:牧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喝奶,但是不能没有茶。

按照传统,藏族人在家要喝四到五遍茶:早上拌着酥油糌粑即是早餐;中午配着一些烤饼、牛羊肉喝茶;然后是下午茶;到了晚饭后,更是喝茶聊天直到就寝。藏族人喝茶用小碗,碗虽然不大,一天喝下来也有很多。

藏区小孩从小就要养成一些与茶有关的习惯,比如煮好的茶必须先要斟献给父母和长辈,敬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碗,为别人斟茶的时候不拿壶的那只手要手心朝上。藏族人待客十分讲究,有客人来家里一定要煮茶敬客。当然,实际上在大部分的藏族人家里,火塘或者炉子上,总是一直煨着壶茶保温。藏族人家里,哪怕穷得揭不开锅了,也会尽量给客人最浓的茶。如果到谁家喝的茶淡如水,那这家人要么实在穷到极致,要么就是吝啬至极。所以藏族有民谚说:“想要败坏家名,就会淡化茶酒。”给客人喝的茶碗必须是干净、完好、没有任何破损的,主人还必须随时给客人添茶保持茶碗的满盈。

所以在藏族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比如要双手接过主人敬来的茶;喝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发出响声,更不能一喝到底;不想再喝了,要在主人再次斟茶时“捂碗谢茶”表示不能再喝。但是,绝对不能只喝一碗就叫停,因为只喝一碗表示对主人有嫌隙之心,要知道拉萨还有句民谚叫“一碗成仇人”。

茶禅文化相融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茶是一种大爱


世人有多爱茶?看诗歌可得出一些结论。

据统计,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茶写下了两万多首的茶诗、茶词和茶曲,真是咏之不尽,赋之不绝,唱之不断。

诗王白居易留下两千多手诗歌。其中六十余首,与茶有关!

不管是文人骚客,还是贩夫走卒。

茶是一种大爱啊!

一起来看看这些大爱的诗吧!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五丈睡正浓,军将扣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问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山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变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此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写得浪漫极了。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多少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一气呵成。

《汲江煎茶》

宋代·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将宋代怎么喝茶写的十分细致。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这里说应当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说,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瓮)里;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将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这是煎茶前的准备动作,写得很细致、很形象,很有韵味。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就是前文中“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苏轼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

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喝完茶干什么?没事。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细腻生动。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绘影绘声。

惠山泉

皮日休

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兄尤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这首诗看起来就最好理解了!

不要笑话“一骑红尘妃子笑”,爱上一样东西,总是怕晚怕迟怕不够的。喝茶喝好茶对于爱茶人才说自然也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