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花卷茶(千两茶)小记

发布时间 : 2020-09-17
千两茶配方 千两茶功效

千两茶配方。

花卷茶(千两茶)小记

湖南安化这个古老的产茶王国,在“以茶易马”的漫长历史中,诞生了古朴、独特的花卷茶。

花卷茶始名“百两茶”,即一卷(支)茶,净重合老秤一百两,为便于长途运输,茶商用小篾篓踩制成小圆柱形,始创于湖南安化的江南一带。据资料记载,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增加茶量,用大长篾篓踩制,易名“千两茶”。在历史上最盛时期的年产量达3万多支(卷),山西太原为集中商埠。花卷茶的踩制技术一直安化江南的刘姓家族掌握,有传子不传女的约法。解放后,1952年白沙溪茶厂聘请技工进厂带徒传艺,部分职工逐步掌握了花卷茶的踩制技术,白沙溪茶厂为花卷茶的独家生产厂家。

花卷茶是以安化上等黑茶为原料,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并经严格检测合格,其中有特殊要求:一是必须是地道的安化茶;二是必须无梗无杂,才能启用制作花卷。花卷茶生产场地、工具原始、古朴,无任何机械可言。盛茶的长筒花格篾篓必须是新鲜楠竹织成,一根楠竹只能织一只。每支茶分五吊、五蒸、五灌、铺蓼叶、胎棕片,上“牛笼嘴”,由一班青年壮年男子(8人),赤膊、短装、绑腿、赤脚上阵,一人领喊着近乎民歌的自编号子,如:“狠狠地压咧——”其余附和:“压呀。”同步齐心一气,施展其绞、压、踩、滚、锤工技,反复多次,最后形成长约1.5m,直径为0.2m左右的圆柱体,置于凉架上。经夏秋季节大自然的日晒、夜露、风吹(不能淋雨)30天左右,进入长期陈放期。这一过程,实质为在自然条件催发下,自行发酵、干燥。茶的吸异特性,使蓼叶、蔑片等香气和天地雾露、阳光之精气吸于茶体之内。陈放越久,质量越好。每支茶净重保持为36.25kg.

花卷茶外表古朴,形如树杆,花格篾篓箍捆包装。成型茶结构紧密坚实,色泽黑润油亮,汤色红黄明净,喝之滋味醇厚,口感纯正,常有蓼叶、竹黄、糯米香气。热喝略带红糖姜味,凉饮却有甜润之感。花卷茶在市场零售一般将茶横锯成片,过秤销售,片厚3cm一般为1kg左右。多少年来,花卷茶作为一种神秘的茶品,备受茶商、茶客所钟爱和收藏。曾有茶商用水试浸,经7年茶心不湿。实践证明,花卷茶能够提神、醒脑、清心、解腻、止咳、生津、促进消化,有治肚胀、腹泻之疗效,长期饮服,对保持胃畅通、健康、消除肥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cy316.COM精选黑茶阅读

2020简述千两茶


简述千两茶

张岭苓

“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这句话里说的安化独有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世界茶王——千两茶。千两茶因其净重量是中国老称1000两而得名,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国际重量,与中国古代重量计算法存在很大偏差,现代的计算法千两茶只有36.25kg,即72.5斤,因一次性成形后个体庞大、茶味霸气逼人、包装古朴独特,被茶业界专家、学者冠以世界茶王的称号。千两茶原名叫花卷茶,原由有三:1、外形如中国古代的书卷,2、采用花格蔑篓为包装,3、采用花白梗茶叶为原料。

在解放前千两茶的生产非常神秘,是安化边江刘姓家庭的家族产品,不外传,传承规矩非常严格,传子不传女,压制过程不仅神秘而且保密。在1953年白沙溪冲破传统观念,引进千两茶生产,将千两茶的生产技艺很好的保存至今,并不断传播史千两茶成为安化地区的主要特色产品,千两茶的生产技艺在2008年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两茶的压制场地采用地下三尺的黄土也叫观音土和食盐夯筑而成,在中国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中地下三尺黄土可以解毒、治跌打损伤、水土不服,所以大家别瞧不起这黄泥地,压制场地采用黄泥地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可以曾加摩擦力,使茶支在踩制过程中越踩越紧;食盐可以杀菌、消毒,吸收水分使黄泥保持一定的韧性,达到经久耐用的效果。

千两茶包装原始古朴,分三层,每层都是采用天然野生的植物为材质,最外层为楠竹,中间为棕片,最里层为蓼叶,蓼叶是单子叶植物叶片,其韧性好、密闭性较好,起到阻隔外界物质与茶叶接触的作用,其叶面紧贴茶叶,叶背朝外,蓼叶内原始自然的芳香和茶香融为一体,茶叶内水分可以缓慢透出,外界水分却不容易吸进茶叶内;古人蓑衣采用棕片制作,正是因为棕片不吸水、容易干燥、可以保暖,千两茶的中间包装采用棕片起到防潮、保温的作用,在长途运输时也可以缓冲外力的直接冲击,防止压制好的茶支摔坏破碎;最外层的包装就是楠竹篓,楠竹的纤维非常多,柔韧性强,在压制的时候不会断裂,且干燥后质量非常轻,既方便压制也方便运输。

千两茶在生产过程中,蒸茶是一个重要的工序,在蒸茶的过程中起到杀菌消毒,净化茶叶的作用,茶叶也在这个过程中吸收适量的水分,水分对之后的工艺及茶叶品质起到关键的作用;装篓,装篓的要求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快”,一支千两茶经过5次装篓才能完成,每次装篓都必须快速;千两茶的压制需要趁热进行,一支已经完成压制的千两茶用手摸表面都还是滚烫的,压制时压杠,收蔑、绞杠交替进行,压一次重杠,匀一次杠,收蔑将茶叶收匀,再绞蔑,将茶叶分成12小段均匀收紧,然后重复压杠、收蔑、绞杠,在不断的压制中茶叶在外力作用越压越紧。千两茶的压制非常消耗体力,一支千两茶需要7个壮汉,技术相当娴熟精炼的师傅掌杠也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压制完成,真正的“千锤百炼”。

刚压制好的千两茶品质还没完全形成,需要在自然条件下日晒夜露49天,吸取日月的精华,天地的灵气,才形成特有的口感品质,这是文雅神秘的说法。实际上千两茶凉置干燥时间在盛夏7.8.9月,白天日照强烈、气温高,日夜温差、茶叶水分造成的湿热作用,使茶叶发酵,水分缓慢散发,从而达到干燥的作用口感也发生变化。正因为千两茶原料粗放、压制强劲、又经历盛夏的燥烈,使原来茶叶内含物发生重大变化,才形成了其霸气、阳刚、强劲的特征。一般当年的千两茶新茶由于口感太烈,需要一段时间的陈放才能饮用,与酒有类似之处,越陈越香,越陈越醇。

2020千两茶传


千两茶传

千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探索千两茶的今昔,我们可以发现:在一种奇特的事物身上,经济、文化、历史怎样令人惊奇地交织在一起。

千两茶之缘起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

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发生争执,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人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

茶叶重镇黄沙坪

资江在平口由新化进入安化,途经百十里高山峡谷,到东坪一带湖面开阔,风光大霁。黄沙坪在东坪以下,是历史上资江下游第一个商埠重镇。明末清初期间,此地制茶业兴起,其声誉响遍全国。在清朝后期,黄沙坪已有了“黄市”之称,南至广州,北上汉口,船舶来往,络绎不绝。

据可靠的记载,清末民初,“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黄沙坪,已聚集了至少50家茶行。茶行的兴隆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钱庄、绸店、当铺、药房、米店以及各类作坊、曲艺、唐班,街市繁荣,经济发达。当时黄沙坪年产红茶十多万箱,引茶2万余包。加工花卷3万支左右,几乎集中了安化全部的“千两茶”销售,是最大的花卷茶集散地。这里商铺百余家,茶号52家,差不多全国所有的大茶号都有分庄(子公司或办事处)设在此处,仅仅1平方多公里的面积里聚集了4万多常驻人口,民国时期有“小南京”之称。

据80岁以上的老茶农回忆,黄沙坪资江沿岸不到约1.5公里沿线就有13个船码头,其中9个主要用来装运茶叶,有源生昌码头、三德玉码头、梅蓝货运码头、永泰福码头、福音堂码头、谦益盛码头、琦公码头……专门从事搬运的工人成立脚帮,帮众120人,常年靠此营生。

许多大的茶号,如三德玉、晋记、永泰福、宝聚昌、宝聚庆、天顺长、天一香、阮远长、裕通永、大拥裕、兴隆茂、竹巴松茂、大昌川等,都踩制千两茶。当时一个踩卷师的工价是一天4个银洋,一个银洋时可购一担白米,薪酬之高,不输今日的高级白领。由于千两茶是安化茶传统的也是主打的产品之一,市场从来不成问题,许多人靠薄本微利起家,做成了大老板。一个茶号的资本金多则几万十万光洋,少则几千元,都做得热气腾腾。山西人、陕西人、甘肃人,久已到此生根发芽,福建人、广州人也越过南岭北上,由湘江入资江沿水而溯到黄沙坪开铺立肆,经营茶叶。这些茶号在发展过程互相渗透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的年份,你出一份资金,我入一个股份,雇请人工做几千支千两茶,然后按成本摊分支数,各自经销。“老抠儿”的山西人、操着福建官话的闽南人,与宝庆人、安化人一道,共兴公益,建立带有家乡色彩的庙宇、楼阁,福建印迹的天后宫、山西风格的关帝庙、江浙倾向的洞宾楼……妆饰了一个盛大的茶市。

黄沙坪依山傍水,狭窄而修长,沿街全是青石板,修建于雍正三年(1717年)。街道两旁屋接屋,檐连檐,街中心开挖了一条1米深1米宽的下水道,上用1米长、50公分宽、15公分厚的青石板盖住。一到雨季,两边檐水一直流下来,汇聚到各家各户台阶前的石孔,流入下水道,再通过涵孔注入资江。不管雨有多大,都不会积水。这些青石板共有4万余块,3千多立方,全部从远处运来。工程之浩大,所费之不菲,没有雄厚的民间财力,根本无从想象。街道两旁飞阁连檐,有的店铺楼上楼道相连,鳞次栉比,景象壮观。每到收购季节,处处门户大开,茶香满街,连茶商会馆、吉安公馆、山西公馆也会敞开中门。街上摩肩接踵,只能从人缝里挤,那是黄沙坪最繁忙的季节。

1920年,湖南茶叶讲习所由长沙岳麓山迁往安化小淹、再迁黄沙坪;1938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因日本侵略者侵略长沙,迁往黄沙坪附近的褒家村,为当地培养了大量茶叶人材。中国当代的茶叶史,从此留下了黄沙坪的印迹。

 永泰福一段传奇

永泰福是黄沙坪茶叶的一个历史见证,也是该镇52家茶号历经板荡后独枝一脉传到今天的茶号,其硕果仅存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永泰福是由道光年间黄沙坪的一个南杂食品店三泰福分出来的茶号,创办于道光9年,主营引茶(官茶)、千两茶,同治年间,增加红茶箱包经营。其间,兼营土纸、桐油等物产。永泰福茶号到第四代传人李梅森手里发展到鼎盛时期,有自己专门的茶码头,专门的脚帮负责从山高路险的高家溪、马家溪担脚运输毛茶与货物的上船下河,民国初年,该号年收益达10万银洋。解放前夕,仓库里剩放的千两茶就有2000余支,土纸2000余担,箱包花香荞茶等更不胜其数,全部付予公私合营,1952年企业停产。

永泰福老板李梅森开明、洋派,茶号有母亲王太夫人掌管,自己常常兴起就随货船北上武汉听梅兰芳唱戏,当时大上海时髦的三枪牌自行车、无敌牌缝纫机,李梅森都购置了回来,解放初李家的阁楼上还可见到。杨开慧的兄长杨开智解放初在安化办茶叶(任中国茶叶公司安化茶场第一任场长),到李家住过3年,和李梅森结下了不浅的交情。历经一次次运动,李梅森并没有吃多大苦头,是因杨开智信至黄沙坪区公所,称李为“茶界名人”、开明人士,对革命有贡献。这封信是李梅森的“护身符”,也使得李家在文革中免遭抄家之祸。李梅森过世后,为后人留下了一只2米见方的楠木箱子,里面有一支百年千两茶和永泰福当年所产各种茶叶样品,为后人恢复生产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这其中,杨开智可谓功不可没。但,这背后也有一段沉痛的故事:早年留学日本九州大学的农学士彭先泽当时担任安化最大的砖茶厂白沙溪茶厂厂长,和杨开智相交甚稔。彭先泽写过《安化黑茶砖》、《西北万里行》等名著,是现代中国茶叶史上为民族茶业振兴做过重大贡献的爱国之士,1951年被错杀。当时杨开智已调到长沙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任职,闻彭先泽被押,赶快写信给安化县要求放人,但信未至而彭已被枪毙。

1958年,白沙溪茶厂试制出花砖茶,采用机械压制,得到销区认可,千两茶逐绝产。一直到近年,由于台湾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千两茶才重新恢复生产。李梅森的后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恢复永泰福茶号,踩制千两茶。目前“永泰福记”四个字在广东市场很响,一些精选原料的优质产品销往台湾、韩国和日本。此茶号现存一块年久的木制招牌,楷书“永泰福”三字,为张岳珊题。此人系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曾用全部家产支助发动武昌起义。清末著名书法家黄自元欣赏他的字迹,收他为代笔。永泰福大招牌为黄自元所题,已经遗失。目前李梅森的旧居旁仍有一条通往资江的石板路。到得河滩,有一块大的石碑做洗衣板。石碑沾有青苔和泥沙,擦干净看,有“安化县前知事朱恩湛奉民政厅批准立案厘定黑茶章程十则”等字样,落款是“民国八年已未岁七月初一九乡公立”。

老茶今日得新生

千两茶恢复生产,是市场的牵引。安化白沙溪茶厂1983年生产过300支,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安化较大的千两茶生产商有两三家,估计年产量在3-5千支。在销售上,由传统的边销,已逐渐扩大为内销和外销,北京市场、广东市场也比较火。在价格上,一般新卷买到1200-1800元一支。今年一种新出品的“千两王”为永泰福所生产,原料和做工都极其讲究,据说广东市场每支售价在5千元人民币左右。

千两茶的踩制全是手工,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其干燥定型则采取日晒夜露的办法,晾置50多天,使其具有特殊的香气、滋味,经久耐泡。因为工艺和原料讲究,“卷王”即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不易制作,每年最多能产100余支。这种茶要有纯高马二溪茶(全安化品质最好的原茶)火焙一级黑茶做原料,要选取十米长的老竹用于加工和包装。千两茶制成后,愈陈愈香,年代愈久远价值愈高,一支50年代的千两茶,价值已达100万元;1983年白沙溪茶厂生产的那一批千两茶,每支售值在8万元以上。

茶叶市场是个风云变幻的市场,东边日出西边,何处晴阴说不清。前几年盛极一时的乌龙茶,如今被普洱茶取代,乌龙茶厂商经营亏本,十不存九。这几年普洱茶大盛,和普洱茶同属二道发酵茶的千两茶也是时人最欢迎和拥戴的藏品。千两茶独特的成茶机理形成自身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很受一些茶道中人的追捧。和过去主要西北牧民不同,如今千两茶四处开花,一些厂商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在工艺处理上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地方的营销。

广州坊间饮用千两茶,是因其消滞去腻,久放不溲。新鲜的千两茶有一种“霸气”,涤烦闷,扫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的千两茶醇酽隽永,善饮者将其开卷敞放一段时间,待其“睡醒”再畅饮,有琼浆玉液不易之妙。陈年千两茶对付一般的肠胃毛病,可以说手到病除,这和益阳民间用老砖茶治腹胀腹痛如出一辙,可能这种茶对肠胃内不同菌种的平衡有特殊的作用。

跟砖茶相比,千两茶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它独特的历史造就了自身的魅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它一度被花砖所替代,但“重出江湖”之后,并不是试图夺回自己的“旧河山”,而是另辟蹊径开创新天地,这是安化茶和益阳茶可喜可贺可以自豪的地方。一些更利于开拓和占领市场,并稳固市场的制造方法和营销战略,使千两茶在茶叶市场、饮料市场攻城略地,创生财富的做法,也值得我们传统的茶业加以借鉴和吸收。

诚然,千两茶要恢复到历史的鼎盛和辉煌,恐怕为时过早。甚至,就像京剧一样,不可能再有梅兰芳、杨小楼和余叔岩的时代,能够有一个健康而长远的生态环境,能够长久地葆有这块民间智慧和历代能工巧匠心血铸成的玉璧,将是千两茶之大幸。相比于当时4万人口的黄沙坪,如今这里常居居民不过2000人,千两茶的今天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卢跃李胜夫肖少华)

2020神奇千两茶


神奇千两茶

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

千两茶之有“世界茶王”的桂冠,首先是在台湾茶人曾至贤的著作《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里加冕的。从香港到台湾,从台湾到东南亚,再到大陆,五十年来造就了无数“粉丝”的普洱茶,如今名声和市场都只能用“如日中天”四个字来形容。但任何一种权威的叙述里,普洱茶面前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大哥大”级同门师兄,那就是产于湖南益阳安化的千两茶,它才是中国黑茶的至尊。一些专门介绍普洱茶的书籍和画册,开篇第一页赫然就是千两茶,根本不考虑知识产权的归属。近两年,更有云南茶商仿照千两茶做出了形似的普洱“千两柱茶”,颇有借重钟馗的意味。千两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茶人,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化身”,它究竟神奇在哪里呢?

概括成三个要点: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我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用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千两茶特殊的品质内涵。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历史上最早用于茶马互市和以茶制边的四川茶和汉中茶都是黑茶,但加工工艺相对粗糙。即使现在的普洱,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运用湖南黑茶粗制加工里的渥堆技术,形成区别于传统产品生普的所谓“熟普”。

如果要上溯源头,千两茶诞生才140年,它的前身百两茶也只比它早出生40多年。用八字概括,叫做“道光百两,同治千两”。这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紧压茶,其紧致细密,已经媲美一般电动和蒸汽压力机的效果。曾经有一支千两茶在装运上船时不慎跌落资江,七年后为人捞起,其芯仍然干燥如旧,色香味无损于品饮。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千两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茶净重36.25公斤,高150cm,围径67cm,茶体密度0.7g/m³,是单体茶中的第一位;它特殊的制造工艺所形成的特殊内质,又是别的紧压茶所无法达到的。借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语言,谓之“内圣外王”。

千两茶是历史的,也是文化的;是传统的,也是科技的;是地域的,也是交融的。明清两朝,多少陕、晋、徽、粤、闽茶商,为安化茶香所吸引,在这里设庄开厂,建市兴行,所产之茶行销海内外,茶飘万里。在这里,多种中国传统农商文化真正实现了同一目标下的无障碍最优组合,产品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去芜存精,优胜劣汰,数百年的精选和积累,最终产生了千两茶。到今天,它已被视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1952年白沙溪茶厂开始生产千两茶,由于纯手工制作,加工技能强、难度大、消耗体力、使得功效低微,为适应市场需求,1958年,便以机械生产花砖茶取代了花卷茶(千两茶)。花卷茶停止生产后,曾一度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多年,惟恐花卷茶加工技术失传,1983年,白沙溪将老技师聘请回厂,带领一批年轻职工参与研制,从初夏到深秋历经四个余月,供制作了300余支千两茶。当年生产的千两茶现已以不同形式和渠道流入到了茶叶收藏馆、陈列馆、海外和港台地区,一部分流入到了百姓和各阶层家庭中引用及收藏。

1997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本着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态度,白沙溪全面回复了花卷茶的生产,使这一“纳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的历史珍品重见天日。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花卷茶这一传统产品的挖掘和利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市场日益趋热,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地下手工作坊仿制的假冒、劣质的产品,为了保护花卷茶这一民族品牌,白沙溪于1998年为该产品申请了国家专利。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江南“千两茶”


江南“千两茶”安化盛产茶叶,红茶、绿茶、花茶、黑茶品类齐全,品质上佳,自宋代安化置县(1072年)开始,安化茶叶一直是朝廷贡品。早在宋朝时期,安化黑茶因其上佳的品质逐渐成为新疆、内蒙等地边疆游牧民族不可或缺的食品,当时陆路崎岖,水路顺畅,马辔市、酉州、黄沙坪、唐市、冷市、洞市、江南等地便成为资江沿岸重要的茶叶加工集散地,四里八乡的茶叶便通过人挑马驮集中至这些水运码头进行加工销售,慢慢的,这些人挑马驮茶叶的运输路线便被固定下来,人们称之为“茶马古道”。其中,像高城至洞市再至江南的一条“茶马古道”目前仍然保存较好,马帮、青石板路、驿站、茶场虽不复当年的繁华,却仍留存着当年“茶马古道”的悠悠茶香。了让黑茶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便于运输与保管,安化江南的茶农们研制出独一无二的“千两茶”。茶农们将采摘后的茶叶晒干,然后将茶叶挤压到一起,棍锤筑制在长筒型的篾篓中,茶住要用竹叶包裹,在缠上一层棕叶,加工非常复杂。一般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重约37公斤,因其重量折合老称为1000两(老称16两为一斤),故称“千两茶”。“千两茶”是安化所独有的世界级资源,据考证它起源于安化江南镇,历史已逾千年,是茶文化的经典,被尊为“世界茶王”。目前日本、韩国客商收购50年以上的千两茶,单支价格达50万元。千两茶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价格原因有三:一是千两茶的制作全为手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其干燥定型则采用日晒夜露的办法,晾置七七四十九天,使其具有特殊的香气和滋味,而且经久耐泡;二是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终有的加工程序。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成为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竹之青香与韧性俱佳才好。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称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其品质;三是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醇香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十道汤色依然不改,饮之通体舒畅。新制千两茶味道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特色。如今“千两茶”正以其真正的绿色品质和独特的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安化花卷茶(千两茶)品质的形成


安化花卷茶(千两茶)品质的形成什么叫安化花卷茶(千两茶)肖益平张军支

千两茶踩制

花卷茶,就是采用安化黑毛茶带花白梗的原料,经过筛分、拣梗、拼配、司称、汽蒸、灌篓、踩制、日晒夜露40—50天缓慢干燥而形成的圆柱形产品,俗称千两茶。

之所以称之为花卷茶,根据原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踩制花卷茶的退休老技师介绍,原因有三,其一:原料中的茶梗为花白梗,其二:外包装材料为花格蔑篓;其三:古时踩制的花卷茶的数量单位为“卷”;故名“花卷茶”,沿用至今。

原料对花卷茶品质的影响

原料的选择: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花卷茶原料为含花白梗的安化黑毛茶,对照现行的国家黑毛茶标准样即为二级六等黑毛茶和三级七八等黑毛茶的混合样。

什么花卷茶的原料不采用国家标准样的一级黑毛茶或三级九等以下的黑毛茶呢?其原因是:

1.尽管一级黑毛茶比较细嫩,黏性强,但苦涩味较重,经过加工发酵处理,也无法完全清除,且茶叶内含物不太丰富,耐泡性不强;而三级九等以下的黑毛茶比较粗老,黏性差,纤维素含量高,因全部人工踩制,踩制的花卷茶一般结构力不紧,松泡,易形成蜂窝状,达不到花卷茶的品质要求。

2.制作二级六等和三级七八等黑毛茶的鲜叶一般为对夹叶,生长基本成熟,内含物较丰富,叶片柔软,黏性适中,经加工后茶叶苦涩味不明显,耐泡性强,踩制的花卷茶紧结重实,叶片完整。

原料的收购:花卷茶原料来自于千家万户的茶农,其地域土壤的区别,茶树品种的优劣,鲜叶采摘的习惯,加工工艺的差异、技术水平的高低、加工设备的不同、加工场地的大小等因素对原料品质的形成都产生影响,导致原料外形、色泽、滋味、香气、内含物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收购原料时,对原料的审评至关重要,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按照国家黑毛茶收购标准执行,对样评级,对所收购的原料按不同的地域、品种、等级分类存放,保证了在生产加工中原料的一致性。

安化是黑茶的发源地,因地理环境的优势,优良的茶树品种,黑毛茶品质最佳。安化大叶种黑毛茶外形粗壮,色泽乌黑油润,内含物丰富,是制作黑茶的上品,更是制作花卷茶的理想原料。因此,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在收购茶叶原料上,特别青睐安化大叶种黑毛茶,在价格上也给予极大的优惠。

原料的拼配:传统的花卷茶原料为含花白梗的安化黑毛茶,即国家黑毛茶标准样的二级六等和三级七、八等。花卷茶传统产品只有千两茶和百两茶两种规格,而今根据客户要求和市场需要,相继出现了两零零捌两、五百两、三百两、十六两、十两等不同规格的花卷茶。不同规格的花卷茶,对原料的品质要求也有所不同,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对不同规格花卷茶的选料如下:

十两茶:二级六等黑毛茶占80%,三级七等黑毛茶占20%;

百两茶:二级六等黑毛茶占70%,三级七、八等黑毛茶占30%;

五百两茶:二级六等黑毛茶占40%,三级七、八等黑毛茶占60%;

千两茶:二级六等黑毛茶占40%,三级七、八等黑毛茶占60%;

花卷茶包装材料的要求:

棕片:花卷茶包装用的棕片必须选用干净的板棕,宽度需在20cm以上,棕片水分控制在12%以下,棕片使用前先用割刀将棕把割掉,再将棕片一层一层地平铺,用木板压平,保证棕片平整。

蓼叶:花卷茶使用的蓼叶必须是成熟的老叶,因未成熟的新叶,干燥后,叶面太薄,缩水性较大,表面弯曲不平整,在踩制花卷茶时,极易破损,使蓼叶夹入茶内,造成成品茶断裂现象,严重影响花卷茶的品质。因此,严禁使用未成熟的新叶。

蓼叶在使用前须用清水洗净,再用小篾针编织成规定了长宽尺码的整张蓼叶,编好后平摊,晾干水分,再一张一张地平叠码放,用木板压平,防止蓼叶弯曲。

整张蓼叶规格的尺码如下:

1000两花卷茶:长5.2尺,宽2.2尺

500两花卷茶:长4.5尺,宽2.2尺

300两花卷茶:长3.5尺,宽2.2尺

100两花卷茶:长2.2尺,宽1.8尺

花格篾篓:制作花格篾篓的楠竹必须已生长3年以上,不许用腐竹、倒竹、半桩竹、虫竹、春竹制作花格篾篓,制作花格篾篓前,竹子的存放期不超过25天,编织的花格篾篓一般在第二天就踩制使用。

因花卷茶的规格不同,使用的花格蔑篓的尺码规定也不同,并严格要求蔑的长短、厚薄、宽窄、数量,具体数据如表。

加工工艺对花卷茶的品质影响

花卷茶的工艺流程:

原料→发酵→烘焙→筛分拣梗→拼配→踩制→凉置→成品

重点监控点:原料、筛分、拼配、踩制、凉置。

重点监控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重点监控的工艺对形成花卷茶特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每道工艺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花卷茶的品质。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对重点监控的工艺由负责产品质量的专业部门—质量检验科全程监控,有效地保证同类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花卷茶的加工工艺:

发酵:据原湖南省白沙溪茶厂退休老技师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前加工花卷茶时并没有发酵和烘焙两道工序,2005年以后多了这两道工序,主要原因在于黑毛茶的品质。安化黑毛茶的加工工艺是:杀青、揉捻、渥堆、复揉、松柴明火干燥,如今收购的黑毛茶,多数为个体散户的茶农提供,其规模小,加工设备、技术、场地有限,导致发酵不均匀,干燥不及时,并采用日晒干燥,使安化黑毛茶失去了松烟香的特有品质。为了保持安化黑毛茶的特有品质,在精加工的程序中必须增加发酵与烘焙两道工序。

发酵的作用:去除青草气,使茶叶色泽一致,降低苦涩味,汤色由黄变橙红。

发酵方法:一般根据原料的含水量和季节气温,加适量的茶汁,发酵茶水分控制在28—35%,一次性发酵数量150—200担,堆高2米左右,发酵3—7天,当发酵温度达到60℃,三分之二的茶叶成黄褐色时,翻堆一次,将四周和堆面的茶叶翻至堆中间,再发酵2—3天,茶叶全部成黄褐色时即可停止发酵,进行烘焙。发酵时必须注意,当堆温高达80℃时,应及时翻堆散热,防止茶叶烧焦。

烘焙:安化黑毛茶与其他省份黑毛茶在初制加工上的区别就是烘焙工艺,即松柴明火干燥,使茶叶带明显的松烟香。

目前,黑毛茶加工的茶户规模小,场地受局限,并采用日晒干燥,使安化黑毛茶失去了特有品质。因此,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在花卷茶加工过程中,补加了烘焙工艺,确保花卷茶原料都具有安化黑毛茶特有的松烟香。

烘焙方法:把发酵完毕的茶叶均匀地铺摊在焙面上,火温由低至高,茶叶烘至七成干茶叶变色时,进行翻焙,即茶叶上下翻转,表面的茶叶翻到底下,底下的翻到面上,翻后铺平,继续烘至茶叶干透,色泽一致,即可下焙,下焙时加水补浆,保持茶叶水分在12%左右。

筛分:由于茶户在黑毛茶初制阶段鲜叶堆放、渥堆发酵、日晒干燥都在水泥地面上直接进行,难免有砂石杂物掺入,精加工前必须剔除非茶类夹杂物,筛分就是剔除砂石杂物的关键工序。

筛分的作用主要是分清茶号花色,革除茶末茶灰,剔除砂石杂物,方便拣剔茶梗。

筛分的方法:利用滚圆筛、平圆筛将花卷茶原料按茶叶粗细度筛分出上身茶、中身茶(3号茶、4号茶)、下身茶(5号茶、6号茶)、茶末、茶灰等花色,再用风选机按花色分别进行风选,剔除砂石杂物。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筛分工艺采用自动流水线生产,由振动槽、风力输送、供料器、滚圆筛、平圆筛、风选机组成,其工艺流程图如图。

拣梗:花卷茶对含梗量有严格要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制订的企业标准紧压茶花卷茶规定,含梗量必须等于或少于4%,超过则判定该项指标不合格。

拣梗的方法:上身茶因叶梗相连,只能采用人工拣剔;中身茶梗叶分离可以人工拣梗,有条件的企业一般采用机器拣梗,降低费用;下身茶为碎片状则无梗不拣。

拼配:符合产品标准,保持品质一致,是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不同地域、级别的茶叶以及半成品各个茶号的拼配,对形成花卷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拼配工艺是花卷茶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工艺。

拼配方法:首先制订一个花卷茶半成品拼配标准样,并详细记录各茶叶种类、等级、茶号的数量及比例,作为以后每批花卷茶半成品拼配的基准样和依据。

半成品每批拼配数量一般为100担,堆高1.5米左右,拼堆时,必须分层平铺,各花色茶胚均匀铺散,并按照一层上身茶、二层中身茶、三层下身茶的方式返复进行拼堆。堆拼好后,进行切边取样,对照标准样审评,合格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则分析原因,进行调整。

踩制:踩制是形成花卷茶产品的关键工艺,踩制与包装一次完成,踩制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花卷茶的品质。

踩制方法:踩制工艺是由司称、铺篓、蒸茶、灌篓、踩压、锁篾等工序组成,因其工艺特别重要,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对踩制工艺制订了详细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司称:1.司称前,先检测茶叶的水分,确定司称的重量,并检查校正衡器,衡器必须准确灵敏,否则更换衡器。2.根据花卷茶规格的不同,规定2008两花卷茶每支司称8次,分装8个包袱内;1000两花卷茶每支司称5次,分装5个包袱内;500两花卷茶每支司称3次,分装3个包袱内;300两花卷茶每支司称2次,分装2个包袱内;100两、16两、10两花卷茶每支司称一次,装一个包袱。3.司称前开堆须从上至下,截口平整,宽不能超过一尺,并要拌匀,使其茶叶粗细均匀一致。4.司称时,包袱平铺,茶叶称重后倒入包袱,再扎紧包袱,防止搬运时茶叶散落,如茶叶散落则必须重新司称。

铺篓:1.首先检查篾篓,如发现霉变、有黑斑、篾薄重量轻、长短不符合要求的不合格篾篓必须剔除,否则影响花卷茶外形品质。2.根据花卷茶规格的不同,灵活掌握收篓程度,使篾篓装茶后均匀饱满,踩制时茶体才匀称。3.根据天气情况,掌握好篾篓的干湿程度,偏干篾篓,须洒水保湿,才便于踩压。4.检查棕片和蓼叶,剔除烂棕和烂蓼叶,铺棕片和蓼叶时要匀、密、一铺到底,不留空隙,铺好的篾篓按指定的地方码放整齐。

蒸茶灌篓:1.蒸茶前,首先检查蒸桶和余水洞是否堵塞,然后打开蒸汽开关,排净蒸汽管内余水。2.茶包均匀整齐地码放在蒸茶桶内,不留空隙,保证茶叶受汽均匀,以茶叶基本软化为度,一般蒸茶时间4分钟左右,蒸后水分必须严格控制在20%以下,发现水分超标不得灌篓,作废料处理,软化不够重新复蒸,至软化为止,方可灌篓。并且根据踩制速度,灵活掌握蒸茶时间,保证灌后即踩。3.茶叶蒸好灌篓时,提包必须动作迅速,灌篓及时,防止蒸汽热量过度散失。4.装包要匀称,踩压茶叶时必须控制好每次的力度,防止一头紧一头松,一头大一头小的现象,并及时取出垫踩的卫生垫布。

踩压:1.把装好茶叶的篾篓及时锁口,抬至踩场,然后将篾篓踩匀,抽篾紧篓,进行踩制。2.花卷茶压制采用绞杠紧身,压杠压实,绞杠压杠交替进行的方式,300两以上规格花卷茶必须压重杠4—5次,100两及以下规格花卷茶必须压重杠1—2次,每杠压牢压实,特别是开始两杠,赶茶要匀。成品茶身匀称,不允许出现“鼓包”、“头大尾小”等现象。3.绞杠时,必须均匀适度有规律地绞杠,开始两次绞杠,决不能一绞到底,影响压杠赶茶,且每次绞杠必须锁紧捆篾,不得有松动现象。4.最后一杠为轻压整形,使其外形匀称笔直,如果压完轻杠还有“鼓包”“弯曲”等现象,则用木锤敲平敲直,因敲打而松动的捆箍必须绞杠锁紧。5.踩制好的花卷茶整齐码放在指定地方凉置冷却。

锁篾:1.踩制好的花卷茶冷却定型后,才允许松箍锁篾,一般冷却时间12小时以上。2.锁篾必须紧结、匀称、集中,发现露茶的地方采取措施补篾修复。

凉置对花卷茶品质的影响:花卷茶的干燥的方式独特,即日晒夜露40—50天的自然干燥,在这缓慢的干燥过程中,其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从而成就了花卷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干燥方法:干燥前,必须过磅、编号、记录生产日期和重量,采取直立式凉置日晒夜露的自然干燥方式,时间为40—50天,干燥期间翻边两次,倒头一次,即晒4—7天太阳第一次翻边,再晒4—7天太阳倒头,又晒5天太阳进行第二次翻边。

凉置期间,必须特别注意天气变化,派专人24小时值班看守,做到晴晒雨遮,即下雨前,及时遮盖防雨布,放晴立即卷起防雨布通风排湿,如果发现花卷茶淋湿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果断处理,防止篾篓生斑,茶叶霉变。

安化花卷茶原料经过精心挑选、每道工艺均谨慎考究、包装材料严格要求,所以才铸就了安化花卷茶特有的品质——外形原始粗犷、朴素唯美、具有独特的松烟香,口感醇和爽滑。凭着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成熟而专业的黑茶制作技术,以及先进的黑茶生产设备,宽敞洁净的厂房,安化黑茶的品质必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 如何长期储存


【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的长期储存方法】

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色茶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香气而受到广大茶爱好者的喜爱。想要保存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的好味道和质量,正确的储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长期储存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以确保它保持优秀品质。

一、 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

储存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我们推荐使用陶瓷罐或紫砂罐来存放茶叶。这些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够避免茶叶受潮和变质。另外,尽量选择不带漆或涂层的罐子,以避免罐子中的任何化学物质对茶叶产生不良影响。

二、 储存环境的注意事项

储存环境是决定茶叶储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阴凉。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同时,储存环境中不应有异味,以免茶叶吸味,影响其原有的香气和风味。

三、 储存前的处理

在储存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之前,我们需要将茶叶处理干燥。可以将茶叶晾晒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确保茶叶的含水率在5%以下,这样有助于防止霉变和腐坏。茶叶完全干燥后,可以将其放入储存容器中。

四、 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

储存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具有强烈气味的物品接触,例如辛辣食品、香水、广告纸等。茶叶会吸附周围的味道,从而影响其原有的香气和风味。

五、 定期检查

为了确保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的质量,储存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茶叶的状态。如果发现茶叶变湿或受潮,应及时将其晾晒或更换储存容器。同时,也要注意检查储存容器是否有异味,并及时清洁。

六、 分批淘汰原则

储存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时,可以适当采用分批淘汰的原则。将茶叶分成几份,每次只打开一份使用,其余的茶叶保持封存状态。这样可以避免频繁打开茶叶导致的氧化和湿气进入,保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以上是关于长期储存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确的储存方法可以确保茶叶保持原有的香气和风味,延长其保存期限。希望这些信息对茶叶爱好者们有所帮助,让您在品味安化黑茶花卷千两茶时能够享受到最佳的品质和口感。

2020教你辨别千两茶


教你辨别千两茶

千两茶曾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神秘的中国茶”,作为一种制作工艺父子相传秘不示人的地方特产,一直没有自己成文的生产标准,目前安化县茶叶协会会同安化县千两茶生产厂家共同制定了千两茶生产加工标准,千两茶终于有了自己的加工标准。由于历史的原因,超过10龄的千两茶极为罕见,评判其优劣也只能以市面上现有的新产品为参考。

千两茶又称“花卷”,其中一重意义指含有少量茶叶嫩梢加工后形成的花白梗。不过现在做工更为讲究,采用一二级黑毛茶做原料,很少看到梗。成品千两茶以蓼叶裹胎,棕片作内衬,外用篾片捆压勒紧箍实,正规的产品篾篓上会喷上火漆,标出生产商姓名或字号,以示对产品质量负责。安化也只有少数厂家拥有这一产品的市场准入证。篓装千两茶呈比较规则的圆柱状,径围(横截面的周长)65—70?,高155?左右。篾片松散、径围过大者次。千两茶每支净重为老秤(16两为1斤)1000两(约37.3公斤),连篾包装重约38.5—39公斤。重量超过39.5公斤可能是干燥不够,容易出现烧芯变坏的现象。重量若低于35公斤则基本可以肯定已经烧了芯(烧芯是指千两茶或其它紧压茶在后期处理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当,中间部分发生强烈的湿热作用,导致产品局部灼伤变质的现象。灼伤部分呈黯淡的红色)。这是基本的物理判断方法。

打开篾篓撕去棕片后,需要剥开紧贴于茶胎的蓼叶。原料好、做工也好的千两茶,剥开蓼叶比较费劲些。相反,茶叶品质就可能没那么好了。完整的茶胎应该通体乌黑有光泽,紧细密致,外观十分漂亮。这是档位比较高的表现。如果锯成饼,锯面应平整光滑(锯纹呈斜线规则平行也一样)无毛糙,无裂纹和细缝,结实如铁石,无法用手掰开或使之发生形变。差的饼松动、散落、有裂纹。高档饼锯成3?厚为宜,直径不超过20?,重约0.9公斤;普通饼厚可3.5?,直径22?—23?,重约0.8公斤。烧芯饼的芯上出现一线暗红,烧芯严重者只剩边缘不红。如果锯开的饼面呈现出深颜色的水痕,可能是含水量过高所致,则不宜收藏。品质不同的二龄千两茶,用一般的方法开泡,可以立见高低。好的茶开汤,微微带有甜酒香,汤色透亮如桐油,头两泡有稍许涩味,三泡后涩味渐淡至无。叶底呈青褐色。可以泡到12泡。差的开汤后,有青涩味,茶汤暗淡,叶底花杂。至多可以泡八泡。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评判标准是相对的概念,对茶叶的鉴赏也有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喜欢不同风格的茶,但好看、好喝、好闻,身份明完整,应当是一致的。

oocha:

部分千两饼出现发花的情况,70年代以前对千两茶不要求发花,70年代以后发现发花的千两茶口感更醇和,所以70年代后的千两茶允许发花,但是不做要求。目前的千两茶茶头、茶尾两节不长花,茶体中央部分多数长花,但是也有些厂家按照70年代前的传统要求进行制作,其生产的千两茶就不长金花;部分厂家提倡千两茶长金花,其进行工艺改进,茶内金花茂盛。

长花的千两茶和不长花的千两茶开汤后的香味,口感会有一定区别。

同一厂家一支完整的千两茶从外观上很难区分是否长花

随着现在千两茶工艺的改进,多数千两茶在放置半年到1年后,都会长出金花,主要的特征就是茶叶重量的变化刚购买的千两茶在放置一年后重量一般会减轻半斤到1斤,重量减轻是因为茶内金花生长消耗部分茶叶内含物,并转化为水分,散失到大气中。

市场上有锯成饼的千两饼销售,已经锯成饼的千两茶就很好辨认是否长花,一般长花的千两饼干茶带有一股菌香,干茶饼面色泽稍偏褐,撬开饼中心部分就可以看见内部金花;没长花的千两饼干茶有明显的高火香,或者有青气味,饼面色泽明显呈深绿色,撬开饼中心,没有金花生长

2020江南千两茶的来历


江南千两茶的来历黑茶的诞生要追塑到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千两茶之有“世界茶王”的桂冠,首先是在台湾茶人曾至贤的著作《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里加冕的。从香港到台湾,从台湾到东南亚,再到大陆,五十年来造就了无数“粉丝”的普洱茶,如今名声和市场都只能用“如日中天”四个字来形容。但任何一种权威的叙述里,普洱茶面前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大哥大”级同门师兄,那就是产于湖南益阳安化的千两茶,它才是中国黑茶的至尊。一些专门介绍普洱茶的书籍和画册,开篇第一页赫然就是千两茶,根本不考虑知识产权的归属。近两年,更有云南茶商仿照千两茶做出了形似的普洱“千两柱茶”,颇有借重钟馗的意味。千两茶以其独特魅力征服了无数茶人,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化身”,它究竟神奇在哪里呢?廖奇伟老先生和茶叶打交道几十年,主编了《安化茶叶志》,对这一产品相当了解。笔者为此专门采访过他,根据他的意见,笔者概括成三个要点: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我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用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千两茶特殊的品质内涵。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历史上最早用于茶马互市和以茶制边的四川茶和汉中茶都是黑茶,但加工工艺相对粗糙。即使现在的普洱,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运用湖南黑茶粗制加工里的渥堆技术,形成区别于传统产品生普的所谓“熟普”。如果要上溯源头,千两茶诞生才140年,它的前身百两茶也只比它早出生40多年。用八字概括,叫做“道光百两,同治千两”。这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紧压茶,其紧致细密,已经媲美一般电动和蒸汽压力机的效果。曾经有一支千两茶在装运上船时不慎跌落资江,七年后为人捞起,其芯仍然干燥如旧,色香味无损于品饮。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兰香、枣香之别,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梯次以降。千两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它重约37公斤,是单体茶中的第一位;它特殊的制造工艺所形成的特殊内质,又是别的紧压茶所无法达到的。借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语言,谓之“内圣外王”。和选料嫩度要求高的贡茶,如安化芽尖和天尖、普洱贡茶不同,千两原料成熟而粗糙,主要供给以肉食为主的边区少数民族饮用,值本低廉。这个“草根的”产品,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酵后,终成大器。回首来看它的产地,也是“王迹之兴,起于闾巷”了。千两茶是历史的,也是文化的;是传统的,也是科技的;是地域的,也是交融的。明清两朝,多少陕、晋、徽、粤、闽茶商,为安化茶香所吸引,在这里设庄开厂,建市兴行,所产之茶行销海内外,茶飘万里。在这里,多种中国传统农商文化真正实现了同一目标下的无障碍最优组合,产品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去芜存精,优胜劣汰,数百年的精选和积累,最终产生了千两茶。到今天,它已被视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千两茶的原料黑毛茶有一特殊的工艺是其它没有的,就是松柴明火烘培.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2020花卷茶(千两茶)小记》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