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众生 茶蕴万象

发布时间 : 2020-09-24
鑫象普洱茶 佛茶文化 七佛绿茶

鑫象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佛为众生 茶蕴万象”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沉默、一种忧伤、一种落寞。也可以说是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节里饮茶,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会的过程中,社会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融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

禅是梵文音译,意译作“静虑”解。就禅而言,茶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而需要茶客做的仅有两点:一是心静,二是体悟。在烹茶品茗过程中,领悟茶之静,茶之逸,茶之真。吴越茶客徜徉于山水田园,释然于物我两忘的情境,可以说进入了茶禅悟境;天府百姓认定富在今世,乐在眼前,其安逸恬然也算得禅;陇东老农坦然淡泊,得度人时且度人,有隐忍慈悯的宽厚胸怀,也算茶之得味者。只不过他们生存境况不同、体味厚薄有差异罢了。

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广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久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一一结识它们。禅茶一味,共参禅机、茶理。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

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精、身体洗礼水。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着《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传统。

小编推荐

浪漫之都茶蕴香


法国茶历史的开启,与英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时间差,二者大约都在17世纪中叶左右。而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1665年,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御医所开的药方里,便以来自中国或日本的茶作为帮助消化的良方。

虽然无法和具有欧洲经典历史地位、且几乎大街小巷与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扎根深远的英国红茶文化相比,法国的茶风景却依然十分迷人而可观。我觉得,若说英国人是把茶当作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法国人则把茶视作美食与享乐的重要部分。也因此,法国、尤其是首都巴黎的茶风气,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法国人素来在料理上的追求与喜好类似,对于产地与新鲜度的坚持、调制的创意、味道的肌理层次与丰富性,以至潮流与风尚的敏感度上,都有极专注多元的表现。

现在,巴黎城里的茶势力几乎可与咖啡相抗衡,不仅茶馆(SalondeThe)和咖啡馆一样举目可见,高级食品店、著名食品超市里的茶专柜在规模上与咖啡专柜一般无二。以专业的茶叶销售为经营主体、且学问讲究均自成体系的专门店,更逐渐蔚为风气,成为法国美食领域里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这些茶叶专门店的共同特色,除了大多拥有动辄数十到数百以上的庞大种类可供选择之外,在茶款方面,更展现出对于多样化产地的丰富兴趣。以MariageFreres为例,国家来源就遍布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甚至中南美洲和非洲的国家......而单一国家里,则还有不同产区及不同茶园与季节、等级的分别,令人咋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茶品牌店里也经常推出不少相关的商品。比方专业度极高的茶壶、茶杯、滤茶勺、量茶匙等,或是茶香浓郁的茶巧克力、茶饼干、茶果酱等,也都是不容错过的上品,值得选购。

巴黎经典茶店

MeriageFreres

这是法国最著名的专业茶叶品牌,目前在巴黎、东京两地都有分店。从1660年起,它便以从亚洲地区进口茶叶起家,目前旗下已发展出超过480种以上、来自各国各地且品质优异的茶叶商品,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茶叶品牌之一。

地址:30rueduBourg-Tibourg,75004Paris

BetjemanandBarton

创立于公元1919年,是巴黎少数仅以茶叶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老牌红茶店之一。旗下茶叶以混合云南、阿萨姆与大吉岭而成的Brunch早午餐茶,混合阿萨姆与斯里兰卡的早餐茶等以品饮食段为区分的Blends系列混合茶最具特色。

地址:23,boulevardMalesherbes75008Paris

LePalaisdesThe

走时髦风尚路线的茶品牌,目前在巴黎、东京、比利时都有分店。顺应此刻欧洲正吹拂的东亚绿茶风潮,不仅在店貌的时髦简约中流露出浓浓的东方气息,茶叶与相关茶具及包装也都笼罩在一片日本、中国的气息里。

地址:64,rueVieilleduTemple,75003Paris

LaMaisondesTroisThes

巴黎十分红火的茶叶专门店。美丽女主人出身中国台湾南投茶家。整体店貌糅合东西,一点中国式的怀旧、一点法国式的极简、外加一点新人文式的优雅品茗趣味,时髦而充满异国风情的氛围,成功征服了巴黎人的心。

地址:33,rueGracieuse75005,Paris

茶史:宋茶蕴味


中国人制茶喝茶已经几千年,已经是融入中国人血脉的饮品,茶文化同样。不过要说起茶文化的巅峰时期,不是现在,而是国风开放的宋代。帝王爱茶,所以整个国家也变得偏爱茶,饮茶之风、制茶之法、茶文化都到了一个巅峰时刻。查阅现代人整理研究的资料,发现,北宋时期,国内种植的茶叶品种已经超过了196种,植茶与制茶技术空前繁盛,发展到宋时全国形成一整套发达的榷茶制度。时至今日,中国茶文化史上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够超越宋朝。

从帝王开始的偏爱

宋茶空前发达的茶文化,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当属统治者,宋代建国之初,宋太祖就下令成立茶务机构,管理天下茶事,并最终选定福建建州凤凰山北苑贡茶为皇家御茶,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生产区别庶饮的皇家贡茶,从此掀开了中国茶叶史上新的篇章。

宋代茶成为国饮和宋代茶文化的繁盛,与宋徽宗赵佶密不可分。赵佶喜茶,他不仅精于茶事、擅长茶艺,还写了一本《茶论》,后世称之为《大观茶论》,谈制茶之法与点茶真韵。书中说,饮茶有道,首先讲究色、香、味。由此可以看出,宋徽宗不但懂得如何点茶泡茶,还清楚了解制茶的过程与饮茶的香气效果。在皇帝的带头下,饮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宋代茶书的撰述也大大超过了唐人,比较著名的有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等。其中不少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成为中国茶文化著述中的宝贵遗产。

“宋代的茶分为散茶和片茶。”王东介绍说,散茶并不是现在的散叶子茶,而是茶碎或茶粉。茶粉是相当高档的商品可以直接冲点饮用,但宋各时期,散茶也不尽相同,也有将制作茶饼遗留的茶渣称之散茶的说法;而片茶指的是一片片的各种形制茶饼,其代表就是皇家贡茶“龙团凤饼”。

据记载,宋代其他地方名茶也有进贡,但均不值一提,被建州的建茶“龙团凤饼”所打败。皇家贡茶“龙团凤饼”为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所创,小“龙团凤饼”是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福建转运使史蔡襄所造。宋代皇家贡茶“龙团凤饼”的制茶工艺极其难,至今也无法逾越。宋徽宗讲“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团凤饼”不仅深受宋代皇家青睐,宋代贡茶之美、茶叶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成为他们追捧的“圣物”并进入上层社会的精神生活。在“两宋”时期,先后有180多位诗人、词人赞颂宋代贡茶,诗词达400篇。建茶入诗,比比皆是。陆游写了300多首茶诗,成为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北宋文学家苏轼把佳茗和佳人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为人们所传诵。

茶文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北宋人痴迷于饮茶,可以说茶文化浸透了正个国家的各个角落,不管是皇宫待客还是平民百姓家会友,皆是上一杯好茶。从各种场合的迎来送往、交际应酬到人生喜庆的礼俗,无处没有茶之清风洋溢、香气飘拂,斗茶、茗战更是情趣盎然、格韵高雅。民间有茶农、百姓的世俗斗茶,寺院有佛教僧侣的禅门斗茶,官宦有诗人墨客的文士斗茶。茶文化渗透到宋朝上层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贡茶的精致、水平的高超,已经消失在普通百姓眼前,而真正传承下来的却是散茶。到了宋代中期,团茶生产虽然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散茶的生产已经逐渐取得优势。饮茶之风开始在市井之间风靡,价格低廉的散茶在民间大受欢迎,茶肆开始在城镇大规模普及。“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描述有当时汴河两岸茶坊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王东说,“当时的开封城内遍布茶庄、茶肆、茶馆。”

在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既有挂着招牌的茶肆,也有边喝茶边看杂技表演的市民。这些市井百态的记录,真实表达出北宋时期民间茶肆已经成为普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宋朝除了一般的茶肆之外,还出现了晨开晓歇和专供夜游的特殊茶肆。

茶肆的人气之盛也使很多其他行业纷纷以开茶肆的名义拉拢生意。《梦粱录》中记载:“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著伎女,名曰花茶坊。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盖此五处多有吵闹,非君子驻足之地。”

茶肆之盛,是饮茶之风民间盛行的见证,宋代的饮茶之风可谓渗透到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茶文化的扩张

宋代的茶风、茶道盛行天下,此时的饮茶文化更加深厚,且影响到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据史书记载,中国茶叶及品茶法在唐代已传入日本,由于茶树在日本引种成功和中国制茶方法的传入,日本一度出现饮茶之风。随着日本国停止派遣遣唐使,其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也骤减,而日本尚无制茶经验,所以饮茶之风随之逐渐衰微。宋时,日本禅师荣西将中国茶种、茶的栽培、制茶饮用方法再次传入日本,并加以推广,进而写出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从而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现在日本茶道的精髓主要是承袭自中国宋代茶道。”王东说。

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贡茶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作为文人自娱自乐的有“分茶”;作为民间的茶楼、饭馆中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绣茶”的艺术是宫廷内的秘玩,大概是茶叶太珍贵的缘故,一般舍不得饮用,于是一种只供观赏的玩茶艺术就产生了。另一种称为“漏影春”的玩茶艺术,是先观赏,后品尝。“漏影春”的玩法大约出现于五代或唐末,到宋代时,已作为一种较为时髦的茶饮方式。

“绣茶”和“漏影春”是以干茶为主的造型艺术,相对于此,“斗茶”和“分茶”则是一种茶叶冲泡艺术。“斗茶”是一种茶叶品质的相互比较方法,它最早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因而“斗茶”也被称为“茗战”。如果说“斗茶”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的话,那么“分茶”就有一种淡雅的文人气息。“分茶”亦称“茶百戏”“汤戏”。善于分茶之人,可以利用茶碗中的水脉,创造许多善于变化的书画来,从这些碗中图案里,观赏者和创作者能得到许多美的享受。“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复原这种茶百戏。”王东说。

如今茶文化不仅在中国盛行,也在很多个国家生根发芽,很大的功劳便是宋代。虽然历史发展中,茶叶从饮品发展到吃食,再到医药,它的价值不断的被开发,但不可否认,茶文化的巅峰时期仍是宋代。

古人称“茶为万病之药”的历史记载


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一书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著名诗人苏轼甚至写出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的诗句。据《隋书》记载,隋文帝得了病,百药无效,后来竟喝茶喝好了。古人论述茶的治病功效的文章数以百计。所有这些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茶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相传,早在4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采摘野茶煎汁治病。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国时,名医华佗说:苦茶久食益思意。明代顾元庆在所写的《《茶谱》中,对茶叶的功用作了全面的论述: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茶叶对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有好处。在日本,人们甚至将茶看成为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灵丹圣药。

不仅如此,作为饮料,茶叶不仅能解渴润体,防病治病,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作为饮料,作为药物,茶叶都倍受人们青睐。被誉为健康饮料,万病之药。

茶与佛


有一句佛偈说的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意思是说不要将如来当做实实在在的人物,信佛不是迷信。事实上通过喝茶,我们就能见到佛。

心有善念,心中有佛,佛就是自己,所谓佛的意思就是大智慧、大毅力、大慈悲,大智慧是说放得下,大毅力是拿得起,大慈悲是做人的准则。人生是一场修行,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便说明修行有成。一杯茶端起,心态从容,意态祥和,茶汤光滑如镜,镜中正能映出自己的面容,这便是见到了如来。

饮茶总会让人安静下来,忙碌的人生,我们不能总是马不停蹄,需要多花一些时间静静品茶,茶中有甘苦,甘苦如生活,俗世洪流,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可是若能明了甘苦之道,就能知道苦过之后是甜,甜过之后是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中才见智慧。

我们看茶水,茶叶入水,等于是舍弃了自身,然后成就的是一杯茶的香甜,这就是布施。叶中蕴含着香气,好像戒香,这是持戒。茶叶忍受各种揉捻蒸炒,百般考验,这是忍辱,这都是修行的手段,修行到后来,茶味一如,和敬清寂,是为禅定,禅定的自己通了大智慧,生活中就能实现超脱。

茶与佛,在本质上是一样,品茶品生活,生活甘苦品得多了,一颗心就静了,静了就有了智慧。修佛修心,修的是一颗万念不起的禅心,红尘中历练,万般看破,没有什么可纠结的,于是释然,释然的自己回归了真我,真我就是佛。

佛茶之缘


佛与茶的关系一向亲密,这种亲密早在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开始了。修佛者讲戒律规矩,正是因为这种戒律规矩,使佛与茶结缘。在两者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又因为佛教的修行要旨跟茶颇为相合,渐渐的,两者之间变得密不可分。

佛教最基本的规矩有不饮酒,过午不食以及戒荤腥,而佛教修行又特别注重坐禅修行,尤其禅宗大盛之后,更是将坐禅当做最基本的修行手段。坐禅讲求跏趺而坐,身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一次坐禅要数月之久。有那么多的戒律,坐禅又容易疲劳,所以需要寻求一种既能消除疲劳,又不违背戒律的饮品,而符合这种要求的,只能是茶。

在《晋书》中曾经提过一位僧人的坐禅修行,称其不畏寒暑,昼夜不卧,只食茶苏。所谓的茶苏,就是将茶与姜、枣、桔等一同煮成的饮料,最早僧人不单独饮茶,常用茶苏辅助坐禅修行。

到了唐宋之后,饮茶之风大盛,僧侣饮茶已经是一种习惯。在很多的僧卷中总会看到关于饮茶的字样,比方说在《景德传灯录》中谈及吃茶的地方就有六七十次之多。在寺庙之中更有“茶鼓”,是招呼僧侣们饮茶的鼓,可见饮茶已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与茶有缘,饮茶人与茶有缘,但凡与茶有缘者,明心见性,实也在修行。我们不需要不动不摇坐禅数月之久,只需要在人生中不动不摇保持内心的平静即可。

佛与茶


茶与佛的关系十分紧密,在茶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与禅相互交融,吸收彼此的文化内涵,全都丰富了自我,壮大了自我。我们看到,在修禅中多有饮茶的喜好,因茶可以克制睡魔,有利坐禅,更因茶中品饮回味与诵读佛经的感觉十分相近。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佛。

我不是修禅之人,不过心中总有一份对修禅的向往,修禅者,讲求放下所有,得大自在,这一点相信喜欢饮茶的人都有体会。品饮一杯茶,将茶杯轻轻放下,一同放下的还有心头的诸多纠结,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修禅者,通过修行看开这一切,争取看开一切,明了一切皆空,饮茶者,通过饮茶时不断回味,终会明了一切皆香,在这样的茶香中,还有什么不能消融的?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

佛讲感恩。感恩两个字在茶中同样可以体现出来,我们饮茶,当知茶的来之不易,所以要感恩辛苦劳作的茶农。而在饮茶的时候,会将这份感恩延展至整个天地,我们会想,这样的茶香,有茶农辛苦的原因,有阳光雨露照拂的原因,而所有的这一切,我们都应该怀有虔诚的感恩之心。

佛讲,一切都是虚妄,所以不能太过执着。喝茶的时候,无论茶香如何浓郁,都要清楚香气终会淡去,冲泡到最后的茶,总会淡淡的如白水。就好像生活一样,繁华终会落幕,喧嚣终会淡去,唯有一份平实,一份从容,可以相伴我们终生。

放下杯子,静静品悟,此时的我们安闲从容,像佛。

青川七佛茶


七佛茶产于四川省青川县七佛乡,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2100米,茶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繁茂,山间终年云雾缭绕,山脚四季清流妙漫,土壤肥沃,冬暧夏凉,无任何工业污染源,是有机茶生产的理想环境。七佛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小国伐纣成功后,苴国侯(苴国,今广元一带,国郡设于今老昭化,称葭萌关),用当地所产的桑、蚕、丹、漆、茶等上供给周武王,这是讫今为止茶叶作为贡品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武则天当政时期,唯独七佛贡茶情有独钟,曾专置茶官,在七佛建贡茶园,年年上贡,遂有后人传颂的女皇未尝七佛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七佛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逐步开发出七佛秀芽、七佛贡茶等系列产品,先后获国际大奖二次(2001年10月获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名茶优奖、1999年9月获日本无我茶会科技开发奖)、部省级奖项五次(中茶杯、甘露杯、茶博会)、市级奖项二次;极大提高了青川七佛茶叶的知名度。

七佛贡茶售价,极品:1800余元/斤,特级:800元/斤,一级:400元/斤;七佛秀芽售价,极品:1200元/斤,特级:600元/斤,一级:300元/斤;大宗茶售价在30-60元之间。产品畅销广元、绵阳、成都等省内市场,并远销到西安、兰州等省外大城市,且供不应求。

七佛茶场现已成为集良种茶苗繁育、茶叶种植与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链条式企业。目前拥有无性系良种苗圃园50亩,示范园60亩,改造老茶园800亩,建良种茶园1500亩,已建年产10000头绿色生态商品猪基地,常年可为茶园提供有机肥。争取到2005年,可生产高档名茶3000公斤,大宗茶50000公斤,实现茶叶产值210万元,税收40万元,为茶农人均增收260元。

中国茶事蕴茶理 世事略相通


中国人爱茶、亲茶,写茶诗、著茶文,茶事繁密,摇曳多姿。茶事中蕴含茶理,意趣良多。

茶人历来看重水,“水为茶之母”,好茶须好水,在茶与水的欢快结合中,水甚至决定茶的品质。明末清初人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水好,即令茶叶稍次,能提携得茶好;反之水次,会使茶的品质降格。

古代茶人为取得好水不遗余力,专门收集“朝露之水”、“初雪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水”,即不使落地之水。冬天,扫梅花瓣上的雪,用罐密封,埋于地下,《红楼梦》中的妙玉即有此雅癖。

古人对烹茶的燃料也不随便。

好的燃料纯净,火力持久,不生烟和异味;油污的炭、柴则不可,腐木朽株也不用,带有火焰的炭火最佳。温庭筠《采茶录》:“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他又进一步描写茶汤由静止到沸腾的过程:“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汽全消。”寥寥数语,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用这样的炭火烹茶,茶味才纯正。陆羽的《茶经》也说:烹茶,“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劲薪耐火,一燃即灭的刨花肯定不行。

烹茶、品茶对环境有要求,那就是一个“静”字。

茶事冲淡闲洁,韵高致静,“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静,内敛含藏,心如止水,洞察表里;环境安静,气定神闲,通过细吮慢啜,步步领略,方可在舌尖齿下咂摸出茶的含蕴。清人戴震《赏茶》诗,极写茶事环境之幽:“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绿荫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院里静得连黄蜂飞过都能听见。宁静、闲适、茶气氤氲,茶人之乐还有什么比这更甚的?

中国茶道以自然朴实为圭臬,一切茶事活动都顺其自然,一静一动,如山石流泉,任由心生,美在率意。

杜甫的《品茗》:“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一幅由落日、春风、石头、翠鸟、梧桐、蜻蜓组成的图画,自然,谐美,诗人自身也融入图画中了。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在清茗茶香中获得恬淡,精神与自然交流,达到“无我”,天人合一,品茶之极致也。品茶是一种境界。

茶事意在“放”,放下杂务、杂念,忙里偷闲,舒缓身心。

人之所以感到苦恼,即心中有太多的“放不下”,放下即是解脱。今人演仁居士说得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做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随意起坐,轻扇风炉,细听茶铫之鸣声,静观汤水之变化,笑谈星月,自在人生,何等的惬意、旷达!细斟慢啜,放松身心,也就是放下了烦恼。世间本来美好,纵有瑕疵,也以乐观待之,这是积极的人生观。

茶毕竟又是现实的。

茶可以陶冶情操,自省、养廉、修德,在饮茶中审己,清醒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坚持做人的准则,不为环境左右,故而欧阳修在《双井茶》中说:“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易变。”茶能使人兴奋,但亲而不乱,爱而敬之,饮茶能使人冷静地面对现实。茶的清明淳净和人的清心寡欲是相对应的:茶性俭朴,人亦应去浮躁;茶清淡,拒绝污秽杂染;人亦应清廉,防止堕落腐化;茶品高洁,人品亦应高尚;茶养人,人亦不可负茶、茶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