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印对茶水和茶器的敬意

发布时间 : 2020-09-29
茶器的选择 茶器的种类 茶器的分类

茶器的选择。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手印对茶水和茶器的敬意”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为茶之父,器为茶之母。”行茶的时候,我们感谢茶,也感谢谁跟茶器具。水是茶的基础,人透过茶跟水产生清净的连结,水野会透过人心转换。盛茶的器具如果有能量,就更能提升水的品质。而“手印”概念,能净化水质,透过手印喝茶,代表队茶水和茶器的感恩与敬意。动作即手印,是一种柔软、感恩与感动。

【注】

净水即净心,喝了清净过的茶,身体也随之清净。

将手印转印在茶器上,喝茶时更能感受到茶跟禅的关系,提升喝茶的品质,提醒自己用意念来喝茶,以心会茶,借喝茶得到身心的放松与安适。

让水透过手势、身体跟杯子的接触,进入我,透过手印与杯子的接触,感到欢欣吉祥,也代表着对水的感恩与敬意。

【注】:“手印”又成为“印契”,在密宗中,将佛菩萨本尊,依清净的大悲誓愿所成就的身(身体、行为)、语(言语)、意(意念),称之为“三密”,相对于凡夫扎染的身、语、意,则称为“三业”,而以佛菩萨的三密加持我们的三业,使我们成就和佛菩萨同样的三密境界,名为“三密相应”。

而密法中的手印,则是用手结出和佛菩萨本尊相应的姿势和动作,以此和清净的自性相应。将此运用于茶道,则是具体实践“心茶瑜伽”。

茶经网扩展阅读

白痴皇帝惠帝以茶表敬意


5000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可以说几乎渗入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不管在哪个阶层里找,总不乏充满了瑰丽色彩的茶香传说和故事。其他的且不去说,单说皇帝就不在少数,而这些帝王的茶故事中,最具传奇色彩和荒唐论调的应当莫过于《茶经》里记载的一位皇帝与茶之间的故事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关于惠帝与茶的故事,陆羽是从东晋人卢綝的《晋四王起事》中引来的。原文是这样写的: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就是说,惠帝蒙受屈辱被迁出宫,返回首都洛阳后,有关部门负责人拿来瓦盂,盛上茶,敬献给他喝,迎接他的归位。

虽然卢綝小说的名字叫《晋四王起事》,可事实上,卷入那场皇族混战的王远不止四个,而是有八个(更确切地说,应该有九个,其中淮南王司马允并未计算在内),后人把那段历史叫做八王之乱。《晋四王起事》记载的不过是八王之乱的上半场。这里,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那段历史。

历史发生在惠帝朝,虽然台面上的是惠帝,但在整个事件中他却不是主角,不仅如此,甚至在本来惠帝应当成为主角的《晋书惠帝》中,他也不是主角,原因很简单,因为惠帝是个白痴,没法成为主角,也控制不了局面,所以才直接导致了皇族的混战。

尽管《晋四王起事》这本书已经佚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肯定地说,在这幕八王之乱的上半幕里,主角无疑是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一个又矮又黑又丑,自以为是却又傻瓜透顶的女人,一个跟她父亲贾充一样除了好事什么都做的骄横跋扈的家伙。她先是找来枪手蒙混过武帝对自己老公的考核,让司马衷做了皇帝,自己也顺利当上了皇后。当上皇后两年之后,她就唆使楚王玮和东安公繇(后被贾后封为东安王),杀掉自己婆婆杨太后的娘家人同样是朝廷重臣,同样是又蠢又坏的杨俊兄弟;废黜杨太后,并活活将她饿死。紧随除掉杨家势力之后,贾后就以惠帝的名义诏书将汝南王亮和太保卫瓘调来中央主持工作,等到人心和局势稍稳,贾后再次假造惠帝诏书,让楚王玮免亮及瓘官。这个飞扬跋扈又满脑猪油的楚王,竟以为贾后暗示他可以处死亮瓘二人,没想到事成之后,他即以擅自杀人的罪名被贾后除掉。而贾后的另外一个功臣东安王繇(司马繇不在八王之乱的八王之列)才做了半个多月的王,就因谋废贾后和专行诛赏、欲擅朝政被罢官,后来被成都王颖所杀。在平静了8年之后,到了元康九年(公元299年),贾后和太子司马遹的矛盾开始激化。这年十二月,贾后设计让太子喝醉,然后逼迫他抄写一封给惠帝的所谓密件,要陛下当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借此,太子被废为庶人,先后被押送到金墉城和许昌,太子生母谢淑妃也被杀掉。见到有机可乘,赵王伦和他的心腹孙秀在收到太子旧属求助推翻贾后恢复太子的请求后,便去劝谏贾后杀死太子,断绝祸根,贾后终于上当杀了太子。其后不到一个月,赵王伦和孙秀就以贾后杀死太子为由起事,废杀贾后。很快,赵王伦便在朝中掌控了无可替代的绝对权力,并有了取惠帝而代之的野心,而朝中大臣们却更愿意立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允为皇太帝,对于这样一个人,孙秀当然是要将他除去的。司马允死后没过多久,赵王伦便即位称帝,这时候惠帝则被迁往金墉城去了,这次经历正是《晋四王起事》所谓的惠帝蒙尘。见到赵王投机取巧做了皇帝,其他几个有实力的王当然都不干了,于是讨伐赵王的战火迅速燃烧起来,很快成都王颖、河间王顒、齐王冏和常山王乂组成的反赵王联军便取得了压倒性优势。永康二年(公元301年)四月初九,赵王伦被逼写诏,恭迎惠帝复位,第二天,惠帝回宫,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正是发生在这一天。接着,赵王被逼自杀,而刚刚还是盟军领导成员的齐王司马冏,此时又站到了当初赵王的位置,独专朝政、宴乐无度,结局自然又是促使其他几个王再次联合,再次将齐王冏诛杀。至此,《晋四王起事》中该死的四个王都先后死掉了。当然接下来还有三个王要陆续死掉,但是那已经不是我们这里要说的了。

除了《茶经》中引述的《晋四王起事》那一段之外,宋代《太平御览》里对这本书还有以下两点引述:惠帝还洛阳,道中有老公蒸鸡素木盘中,盛以奉帝。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于客舍作食。宫人持斗余粳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株,盐豉而已。我们将他们与《茶经》中引述的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尽管惠帝存在智力障碍,但是他的皇帝位置却是最正统,因此,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在他重回洛阳的前前后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表示;他吃鸡、米饭、大蒜盐豉等等食品时,都在非正式场合,惟有茶是在正式场合,而且是比较庄重的场合下由官方特供的。由此可以说明,在西晋那个年代,茶已经不止是一种普通的饮料(或者说食品)了,而是能够传达某种含义的特殊用品,在上面的故事中,它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以茶表敬意,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茶已经上升到了礼的高度。

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官方奉茶给他时的认真严肃态度却是不容怀疑的,在忠君和畏君的传统思想环境里,皇帝作为至尊的符号作用并不会因为他的智力原因而减弱太多。举个例子来说。在《晋四王起事》所记载的惠帝又回到洛阳,已经死了四个王以后,长沙王乂开始在洛阳掌权,于是成都、河间二王联合起来征讨长沙王乂,八王之乱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大幕。在这下半场里,河间王顒的部下张方,一个臭名昭着却又极会打仗的家伙,奉命去攻打长沙王乂,司马乂就让晋惠亲征,张方的部下见到皇帝的车驾,纷纷惶恐而逃,尽管那个皇帝是个弱智。

白痴皇帝以茶表敬意


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可以说几乎渗入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不管在哪个阶层里找,总不乏充满了瑰丽色彩的茶香传说和故事。其他的且不去说,单说皇帝就不在少数,而这些帝王的茶故事中,最具传奇色彩和荒唐论调的应当莫过于《茶经》里记载的一位皇帝与茶之间的故事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关于惠帝与茶的故事,陆羽是从东晋人卢綝的《晋四王起事》中引来的。原文是这样写的: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就是说,惠帝蒙受屈辱被迁出宫,返回首都洛阳后,有关部门负责人拿来瓦盂,盛上茶,敬献给他喝,迎接他的归位。

虽然卢綝小说的名字叫《晋四王起事》,可事实上,卷入那场皇族混战的王远不止四个,而是有八个(更确切地说,应该有九个,其中淮南王司马允并未计算在内),后人把那段历史叫做八王之乱。《晋四王起事》记载的不过是八王之乱的上半场。这里,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那段历史。

历史发生在惠帝朝,虽然台面上的是惠帝,但在整个事件中他却不是主角,不仅如此,甚至在本来惠帝应当成为主角的《晋书惠帝》中,他也不是主角,原因很简单,因为惠帝是个白痴,没法成为主角,也控制不了局面,所以才直接导致了皇族的混战。

尽管《晋四王起事》这本书已经佚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肯定地说,在这幕八王之乱的上半幕里,主角无疑是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一个又矮又黑又丑,自以为是却又傻瓜透顶的女人,一个跟她父亲贾充一样除了好事什么都做的骄横跋扈的家伙。她先是找来枪手蒙混过武帝对自己老公的考核,让司马衷做了皇帝,自己也顺利当上了皇后。当上皇后两年之后,她就唆使楚王玮和东安公繇(后被贾后封为东安王),杀掉自己婆婆杨太后的娘家人同样是朝廷重臣,同样是又蠢又坏的杨俊兄弟;废黜杨太后,并活活将她饿死。紧随除掉杨家势力之后,贾后就以惠帝的名义诏书将汝南王亮和太保卫瓘调来中央主持工作,等到人心和局势稍稳,贾后再次假造惠帝诏书,让楚王玮免亮及瓘官。这个飞扬跋扈又满脑猪油的楚王,竟以为贾后暗示他可以处死亮瓘二人,没想到事成之后,他即以擅自杀人的罪名被贾后除掉。而贾后的另外一个功臣东安王繇(司马繇不在八王之乱的八王之列)才做了半个多月的王,就因谋废贾后和专行诛赏、欲擅朝政被罢官,后来被成都王颖所杀。在平静了8年之后,到了元康九年(公元299年),贾后和太子司马遹的矛盾开始激化。这年十二月,贾后设计让太子喝醉,然后逼迫他抄写一封给惠帝的所谓密件,要陛下当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借此,太子被废为庶人,先后被押送到金墉城和许昌,太子生母谢淑妃也被杀掉。见到有机可乘,赵王伦和他的心腹孙秀在收到太子旧属求助推翻贾后恢复太子的请求后,便去劝谏贾后杀死太子,断绝祸根,贾后终于上当杀了太子。其后不到一个月,赵王伦和孙秀就以贾后杀死太子为由起事,废杀贾后。很快,赵王伦便在朝中掌控了无可替代的绝对权力,并有了取惠帝而代之的野心,而朝中大臣们却更愿意立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允为皇太帝,对于这样一个人,孙秀当然是要将他除去的。司马允死后没过多久,赵王伦便即位称帝,这时候惠帝则被迁往金墉城去了,这次经历正是《晋四王起事》所谓的惠帝蒙尘。见到赵王投机取巧做了皇帝,其他几个有实力的王当然都不干了,于是讨伐赵王的战火迅速燃烧起来,很快成都王颖、河间王顒、齐王冏和常山王乂组成的反赵王联军便取得了压倒性优势。永康二年(公元301年)四月初九,赵王伦被逼写诏,恭迎惠帝复位,第二天,惠帝回宫,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正是发生在这一天。接着,赵王被逼自杀,而刚刚还是盟军领导成员的齐王司马冏,此时又站到了当初赵王的位置,独专朝政、宴乐无度,结局自然又是促使其他几个王再次联合,再次将齐王冏诛杀。至此,《晋四王起事》中该死的四个王都先后死掉了。当然接下来还有三个王要陆续死掉,但是那已经不是我们这里要说的了。

除了《茶经》中引述的《晋四王起事》那一段之外,宋代《太平御览》里对这本书还有以下两点引述:惠帝还洛阳,道中有老公蒸鸡素木盘中,盛以奉帝。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于客舍作食。宫人持斗余粳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株,盐豉而已。我们将他们与《茶经》中引述的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尽管惠帝存在智力障碍,但是他的皇帝位置却是最正统,因此,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在他重回洛阳的前前后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表示;他吃鸡、米饭、大蒜盐豉等等食品时,都在非正式场合,惟有茶是在正式场合,而且是比较庄重的场合下由官方特供的。由此可以说明,在西晋那个年代,茶已经不止是一种普通的饮料(或者说食品)了,而是能够传达某种含义的特殊用品,在上面的故事中,它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以茶表敬意,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茶已经上升到了礼的高度。

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官方奉茶给他时的认真严肃态度却是不容怀疑的,在忠君和畏君的传统思想环境里,皇帝作为至尊的符号作用并不会因为他的智力原因而减弱太多。举个例子来说。在《晋四王起事》所记载的惠帝又回到洛阳,已经死了四个王以后,长沙王乂开始在洛阳掌权,于是成都、河间二王联合起来征讨长沙王乂,八王之乱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大幕。在这下半场里,河间王顒的部下张方,一个臭名昭着却又极会打仗的家伙,奉命去攻打长沙王乂,司马乂就让晋惠亲征,张方的部下见到皇帝的车驾,纷纷惶恐而逃,尽管那个皇帝是个弱智!

茶器是茶说话的方式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器是茶说话的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气是人说话的方式,茶器是茶说话的方式。不同器形的泡茶器以及茶杯,可以将同一款茶表现得完全不一样,甚至喝的人,都会疑惑:这是一样的茶吗?

对泡茶器而言,通常用得多是壶和盖碗。壶像是中年持重的男人,内压大、浑厚、出水慢,汤稠而蕴藉——熟普、红茶这样完全发酵的茶,用壶,是稳对稳,一脉相承地向内走;而盖碗,开放、敏锐、起伏大,像是一个聪慧而善言的女子,只要她能感受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单丛、岩茶,这类半发酵层次丰富的茶,用盖碗,可以演绎得姿态万千。用心观察,这两种器的选择,往往也代表了两种性格。但是也可能同一个人,这段时间用壶,过段时间用盖碗,是心境改变的外化。有一段时间,我不仅用壶,而且用水平壶,盖子盖上,从豆大的壶嘴入水——壶拎高一点,把水流拉成一条线,穿针一样,直直慢慢地落到壶嘴里。这样的方法,内压更大,近乎于萃取,哪怕是最后一道茶了,滋味依然饱满。那段时间,我很自闭,很多话想了又想,最后还是决定不说了。最终发现很多事情,最好的表达,就是不说。

还有一种用得不多的,就是碗泡:用一只有流的大碗,或者功力够,就用平常的碗。完全无遮挡,不闷不盖,这句话说来,就像是“随便说,畅所欲言”一样难说。因为无界限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你没有依傍,得靠你自己。比如绿茶这样娇嫩不发酵的茶,要还原其甜美又要不破坏其鲜嫩,已经近乎于一句禅机,不可说,一说就破,也不可不说,不说……不说就没茶喝。而且既然说了,就要点到,温度要够,不能用降水温这一偷懒的办法,像是拒绝,温和而坚定。器具是敞开的,内力是凝聚的,水温是高的,速度是慢的,一碗水端平,端的是,不容易。有次看老古用碗泡古法制作的恩施雨露,针形绿茶,碗泡碗出汤,分汤杯杯均匀,喝到嘴里,清甜缭绕如见青山绿水。最后的叶底,不焦不黄,如刚采摘的鲜叶。这话说的,圆满。

如果说泡茶器是说话的一个态度,那么杯子就是措辞,或者口音。薄胎白瓷聚口杯,就是普通话:标准,不夸大不缩小,对茶汤的还原最接近真实状态。初学泡茶者必备,说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是不能词不达意。准确,是说话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不同的器形、釉色、烧结温度,可以变幻出千变万化的茶之语。一次,喝蜜兰香单丛,用一只柴烧倒钟杯和一只青瓷斗笠杯做实验——柴烧倒钟杯入口:涩、滞、挂喉;而青瓷斗笠杯:滑、香、爽口。这是因为柴烧杯不好吗?不是。是因为单枞生烈香猛,单丛就是《红楼梦》里的尤三姐,美艳带刺——要是不依着侬的脾气,就是杏目圆睁柳眉倒竖;要依着侬的脾气,把语气放和软,才能亲近香泽。

所以青瓷是平滑的,斗笠的器形是敞开的,好说好哄,茶汤在里面才肯显露娇媚温柔。真真是,从来佳茗似佳人。但是同样是这两个杯子,用来喝熟普,青瓷斗笠杯就不够力道了——熟普已经够圆滑,柴烧倒钟杯深聚的形状,恰好箍得住这一汪圆滑,把成熟立起来。而来自柴窑火气的刚劲,把厚度又强调出来,恰是一句听上似是而非的话,把意义抓了出来,然后得到深化。有时候这样的茶喝到嘴里,往往都不像是水,而是扎扎实实的食物,比如像甜枣香的羊羹。

关于本文《茶器是茶说话的方式》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小探竹木茶器的演变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

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

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不曾见过的。

从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中,可以寻找出以竹木制茶器具而一一看来:

筥:用以采茶之茶笼,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莉箧口铄之。

夹:用以夹茶饼灸茶,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现代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制作,不易损坏。

碾和拂未:碾用以碾茶;拂末用来清掸茶末。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未以鸟羽制之。

罗和合:罗用以罗筛茶;合用以合贮茶。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

竹筴:煮水时用以环激汤心以发茶性。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札:札即刷子,用以清洁器物。缉栟榈皮而编之,以茱萸莫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具列: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都篮: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往往喜欢赏玩紫砂壶的古典光泽,喜欢玲珑茶杯的小巧精致,喜欢空气里弥漫的淡淡茶香,往往最显眼的竹排反而最容易被人忽略,似乎给人一种大象无形的错觉,但竹排依然稳稳地在那里,用它的质朴烘托着茶壶与茶杯的典雅,用它的平稳与虚怀承载着人们的悠悠茶思。

实际上,许多茶用竹制品,都可以其他材料制作的来替代,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创意、摆设和收藏。

茶器茶具的摆放有哪些讲究?


茶几在中国是入清之后开始盛行的家具。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

一般来讲,茶几较矮小,有的还做成两层式,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清代茶几较少单独摆设,往往放置于一对扶手椅之间,成套陈设在厅堂两侧。由于放在椅子之间成套使用,所以它的形式、装饰、几面镶嵌及所用材料和色彩等人多随着椅子的风格而定。

茶几不同的形状、用料以及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五行和寓意,构成了会客厅风水中一幕重要的风景线。

一、茶几的摆放

选用茶几,宜以低且平为原则。如果人坐在沙发中,茶几高不过膝,就比较合乎理想。此外,摆放在沙发前面的茶几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若是沙发与茶几的距离太近,则有诸多不便。

(1)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摆放精美的茶具能给居室带来雅致闲性。

(2)摆放茶壶和茶杯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

(3)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例如茶杯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二、茶几的位置

在客厅里,茶几通常摆放在沙发旁边或面前。

三、茶几的形状

茶几的形状,以长方形及椭圆形最为理想,圆形也可以;带尖角的茶几则一定要避开。有的年轻朋友喜欢造型独特的茶几,但从风水的角度来讲,太奇特的造型并不是风水上的理想之选。

四、茶几的大小

毫无疑问,沙发是主,茶几是宾;沙发较高是山,而茶几较矮是砂水,二者必须配合,山水有情,才符合风水之道。沙发是主宜高大,茶几是宾宜矮小,如果茶几的面积太大,就是喧宾夺主,并非吉兆,所以沙发前的茶几不宜太大。若摆在沙发前的茶几面积太大,这便是喧宾夺主的格局,可免则免,以免家口不宁,化解之法,最简单莫如更换一张面积较小的茶几,宾主配合有情,就既不会碍眼,又符合风水之道。

五、茶几的色彩

茶几色彩的选择同样以结合主人命理所喜为佳,才能更有利于主人的运势。如,命理喜木的人,可选用绿色系列的茶几;命理喜火的人,可选用红色、紫色系列的茶几;命理喜水的,可选用黑色、蓝色系列色彩;命理喜金的人,可选用白色系列;命理喜土的,可选用黄色、土黄色系列。

六、茶几的材质

根据主人的命理所喜五行和行业的关系来说,可以做如下选择:

从事创造设计及演出行业的人适宜选用木质的茶几;从事政界和金融的人士适宜选用玻璃材料做的茶几;从事物流运输行业及外贸行业的人士采用金属铜质的茶几;从事教育及美容化工业的人士宜选用藤质的茶几;从事地产和餐饮及医药的人士宜选用塑料茶几。人们还常选用石材或木材制成的茶几,作为穏重和权势的象征来开运,并将其摆在西北角,来加强男主人的事业基础。

如何选择泡茶器具


泡出一壶好茶,除了好茶以外,泡茶的茶具也很关键,如何选择泡茶的茶具呢?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只有选择对了,才能使茶叶的色、香、味得到充分彰显,同时,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还具有欣赏价值,富含艺术性。选用茶具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实用性;二是观赏性;三是有利于茶性的发挥。

绿茶茶具选择:玻璃茶具,瓷质茶具

泡饮高档名优绿茶,宜用玻璃杯。泡茶水温不能过高,最好在80℃左右。用玻璃杯泡饮高档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较为细嫩的茶叶,可以看到茶叶悬浮在上面上,吸收水分然后缓缓的舒展开、游动着,如落叶似的摇摆沉入杯底,有些似银针形状的茶叶更为飘逸,叶尖朝水面上,悬空直立,然后徐徐的沉落,便于观形。

泡饮大众绿茶,可使用瓷质盖碗。泡茶水温可以略高,在90℃左右。瓷质茶具保温性比玻璃杯更好,适合泡饮条索比较紧密的绿茶茶叶。冲泡绿茶的第一遍,拿起茶盖就能闻到绿茶的淡淡清香,青瓷茶具还能衬托出茶叶的嫩绿,饮用时用盖子将茶叶拨开,不易吃进茶叶。

切记:绿茶不能用沸腾的开水泡饮,否则很快就把茶叶烫熟。茶叶一旦熟烂,不仅颜色变黄难看,汤水也变黄失去了香甜可口的味道变得难于入口,更不用谈香气了。冲泡绿茶的器具也宜小不宜大,杯碗大则水多,水多热量也大,就能很快使茶叶变色变味。

红茶茶具选择:紫砂茶具、瓷质茶具、玻璃茶具

泡饮红茶,最好用90℃左右的水来冲泡,使茶叶能充分的舒展开。红茶是全发酵茶,用紫砂茶具冲泡,透气,不易变味,而且紫砂壶能吸收茶汁,长期使用,不但壶身色泽光亮,气韵温雅,而且茶香氤氲。

瓷质茶具材质密度高,传热和保温性能适中,洁净卫生,可良好展现茶叶的色、香、味,也适宜于冲泡红茶。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形态各异,价廉物美,用它来冲泡红茶,容易看到红茶的茶汤的色泽,使红茶的美感尽现。

办公室冲泡红茶,可选择红茶套杯,简单实用。

切记:泡饮红茶水温不宜过高。

乌龙茶茶具选择:紫砂茶具、瓷质茶具

乌龙茶铁观音与紫砂壶是最佳组合,冲泡乌龙茶必须使用沸腾的开水。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既具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芳香,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所以带有透气性的紫砂茶具,是乌龙茶最好不过的选择了,茶叶的浸透,壶壁吸收茶汁的芳香使得乌龙茶的味道甘甜,浓厚。最具代表的乌龙茶有:闽北大红袍、闽南铁观音、广东凤凰单丛、台湾冻顶乌龙。

瓷质茶具材质密度高,传热和保温性能适中,洁净卫生,可良好展现茶叶的色、香、味,也适宜于冲泡乌龙茶。

切记:乌龙茶不宜使用玻璃杯泡饮,冲泡水温一定要高,必须使用沸水。

白茶茶具选择:紫砂茶具、瓷质茶具

白茶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白茶不是发酵的茶类,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冲泡白茶的水温不宜过高,最好为90℃左右,用紫砂茶具和瓷质茶具均可。

黑茶茶具选择:紫砂茶具、瓷质茶具

黑茶是一种发酵茶,而且大多数黑茶都是紧压茶,冲泡时沸水最佳。冲泡黑茶的茶具一般选择粗矿、大气、厚壁紫砂陶壶,使黑茶不容易变味,紫砂壶又能吸收茶汁保留余香。黑茶也是七泡有余的(耐泡),所以紫砂茶具的透气性能更好的保留黑茶的香味。

瓷质茶具保温性能好,能够保持黑茶的韵味,也适合冲泡黑茶。

切记:黑茶不宜玻璃茶具冲泡,要沸水才能冲泡出茶叶的自身的味道。

花茶茶具选择:玻璃茶具、瓷质茶具

花茶具有独特的香味,是茶叶与鲜花一起泡饮的,具有鲜花的独特香味,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一般泡饮工艺的花茶使用玻璃杯最适合不过了,能增加它的观赏性,花片悬浮在水面吸收水分后和茶叶一起徐徐的落入杯底,唯美婉转相信你也会心动。

泡饮花茶,盖上活瓷杯盖等上1-2分钟,杯盖上慢慢的花香,花茶的汤色也尽显杯中。品花茶有种芬芳的甜美,对于身心是一种享受和熏陶。

茶经中的二十五件茶器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经中的二十五件茶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经中的二十五件茶器

1、风炉:用以生火煮水。

2、筥:用以采茶之茶笼。

3、交床:用以固定鍑于风炉之上。

4、鍑:用以煮水。

5、火荚:用以夹炭入风炉。

6、炭檛:用以敲碎炭。

7、熟盂:用以贮熟水,止沸育华之用。

8、碗:用以品茗饮茶。

9、畚:用以贮藏茶碗。

10、札:刷子,用以清洁器物。

11、巾:用以擦拭器物。

12、滓方:用以收集茶渣、残水。

13、涤方:用以贮洗涤水。

14、具列: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

15、夹:用以夹茶饼灸茶。

16、纸囊:用以贮存灸热过的茶。

17、水方:用以贮生水。

18、碾:用以碾茶。

19、罗合:以罗筛茶,以合贮茶。

20、则:用以杓量茶末。

21、漉水囊:用以滤水。

22、瓢:用以杓水。

23、竹筴:煮水时用以环激汤心以发茶性。

24、鹾簋:用以贮盐花。

25、都篮: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

关于本文《茶经中的二十五件茶器》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喝茶不懂茶器,就是士兵不带兵器


喝茶不懂茶器,就是士兵不带兵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下常用的茶器你都叫得上名字,且懂它的用处吗?

▍风炉

专用于煮茶的炉子。

▍茶壶

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

▍壶承/茶船

壶承

茶船

以作承茶壶(以及茶杯)、接溢水、防烫手之用,可以简单到就是一只碟子,也可以繁复到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盖碗

又称“三才碗”、“三才杯”,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公道杯

也称茶海、茶盅,用来盛放茶汤,再把茶汤分倒各品茗杯中,使茶汤浓度相近、滋味一致,并起到沉淀茶渣的作用。

▍品茗杯

用于品茶及观赏茶的汤色的专用茶杯,多为白瓷、紫砂或者玻璃所制。

▍茶托(杯托)

一种衬垫茶杯的碟子(或叫承盘),材质多见金属、陶瓷、木质、塑料的等。

▍茶洗

形如大碗,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茶则

泡茶前,用来量取茶末、茶叶入茶壶、盖碗或茶荷的量具。

▍茶荷

用来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形状多为有引口的半球形,方便观赏干茶外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