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茶

发布时间 : 2020-09-29
茶籽与茶叶 花草茶与花茶 黑茶与胃酸

茶籽与茶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乾隆与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在位当政六十年,终年八十八岁,这一寿龄既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

乾隆十六年,即1725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倍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他还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cY316.cOm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乾隆六十年(1796年,他是在这一年让位的)举行的千叟宴,设宴八百桌,被誉为“万古未有之盛法”。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参宴者肯定都是当时的非一般人,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名章佳句。对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声名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后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他在世八十八年,为中国历代皇帝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寿之术肯定很多,喝茶是他养生之一法。

中国古代的许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嗜好。

cy316.com延伸阅读

乾隆与茶的故事


乾隆与茶的故事

江南出名茶,西湖的,洞庭的碧螺春,有口皆碑。乾隆六下江南,自然是为了巡视督导,为了游山玩水,乃至为了“寻寻爷老子,看看俏妹子”,但不乏也有尝尝江南名茶的意思。乾隆私巡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摇头晃脑,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喝过之后,余兴未尽,又挥毫题诗,中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之句,足见乾隆品茗功底不凡,堪称行家。当时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体己,就把乾隆“垂青”过的十八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志纪念。这些茶树至今犹在,清明前后,枝盛叶茂,草飘逸。乾隆在太湖边品尝了一种叫“吓煞人香”的绿茶后,对其出来的绿汤澄汁,“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大加赞赏,只是稍嫌其名粗俗,不中听。遂据外形状螺,改称为“碧螺春”。从此碧螺春,名闻天下。

碧螺春的脱俗扬名,当与乾隆皇帝的一解颐一蹙眉大有关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后来跟“虎跑水”并称为茶水双绝。对于这样的绝品,作逍遥游的乾隆自然不会等闲视之。这位大清皇帝到了四川,又是尝,又是评,硬是把个蒙山山茶喝得有声有色。到了福建,又慢条斯理地酌起青茶极品……乾隆一路游江南,一路呷香,既大饱了眼福,又大饱了口福。作为风流君王,乾隆真会“好享受”。

乾隆不但品茶,还别出心裁地评水。茶圣陆羽在他的专著《茶经》中曾把煮茶用水分为二十等,其中无锡惠泉名列第二。乾隆则用银斗测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轻者为佳,重者为次,居然轻而易举地评定了名尔座次,并赐北京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的冷泉为“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惠泉为"天下第三泉"。好此“轻重测定法”,真叫前人后人一时惊叹莫名!乾隆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岁高龄时,乾隆作引退让位之举,有大臣叩头面呈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这位皇帝老儿一边捋着银须,一边不无幽默的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啊!”乾隆真有意思!

乾隆皇帝与茶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在位当政六十年,终年八十八岁,这一寿龄既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25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倍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他还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乾隆六十年(1796年,他是在这一年让位的)举行的千叟宴,设宴八百桌,被誉为万古未有之盛法。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参宴者肯定都是当时的非一般人,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名章佳句。

对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声名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后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他在世八十八年,为中国历代皇帝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寿之术肯定很多,喝茶是他养生之一法。

中国古代的许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嗜好。

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在位当政六十年,终年八十八岁,这一寿龄既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

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女性各种尖锐湿疣图片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倍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他还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

乾隆六十年(1796年,他是在这一年让位的)举行的千叟宴,设宴八百桌,被誉为万古未有之盛法。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参宴者肯定都是当时的非一般人,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名章佳句。

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声名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后仍嗜茶如命,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他在世八十八年,为中国历代皇帝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寿之术肯定很多,喝茶是他养生之一法。中国古代的许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嗜好。

乾隆与西湖龙井茶


乾隆皇帝嗜茶成癖,朝野人士皆知。当他85高寿时,向御前一位老中医透露了隐退之意,老中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风趣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是中国帝王中长寿者之一,他高寿的原因很多,其中经常饮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乾隆不仅饮茶成癖,且尝遍神州名茶,寻遍各地名泉。有一次,朝中一位大臣呈献一份名茶,乾隆尝后,觉得此茶非同寻常,其味甘醇爽滑,具有特殊的浓郁兰花之天然香气,他便问谁知该茶产于何地。一位大臣奏上:此茶发现于福建安溪南岩观音石下,其色褐绿,身重似铁,气香形美赛观音。据此,乾隆赐该茶名为南岩铁观音。

乾隆饮茶用水也十分考究。他遍尝北京各处的井水和泉水后,最后选中北京西郊玉泉山的泉水,赐名为天下第一泉。乾隆游江南时,随从专门用车拉着玉泉水供乾隆沏茶饮用。可是途经济南时,无意间品尝到趵突泉水,觉得其甘冽胜过玉泉水,就把带来的玉泉水倒掉,全部换为趵突泉水,并亲笔题激湍两字勒石于泉边。

乾隆与茶的故事民间传说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在位当政六十年,终年八十八岁,这一寿龄既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

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倍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他还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

乾隆六十年(1796年,他是在这一年让位的)举行的千叟宴,设宴八百桌,被誉为“万古未有之盛法”。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参宴者肯定都是当时的非一般人,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名章佳句。

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声名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后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

乾隆皇帝与茶的不解之缘


无论是同宋徽宗﹑康熙帝等帝王相比﹐还是同陆羽﹑蔡襄等茶人相比﹐乾隆皇帝的嗜茶轶闻趣事要多得多。

乾隆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歷(1711年—1799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四岁的乾隆帝决定次年让位给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也﹗”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卒时享年八十八岁﹐如此高寿与嗜茶养性不无关系。

乾隆帝秉承先祖康熙帝的爱好﹐经常游巡江南﹐既是为了威慑南方﹐加强统治﹐也是为了游山玩水。其间﹐他于茶事留下了至今让人传说的许多佳话。他在杭州品尝了“龙井茶”后﹐一时高兴﹐敕封了当地龙井胡公庙旁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要求年年贡奉。

在湖南品尝到洞庭湖名茶“君山银针”后﹐即御封贡茶﹐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在福建崇安品尝乌龙茶“大红袍”﹐初嫌其名不雅﹐知其由来后欣然为之题匾。在福建安溪品尝乌龙茶后﹐又御题赐名为“铁观音”。这些名茶至今名声响亮﹐香播遐迩﹐而且今人还每每端出乾隆故事﹐以助畅销。

此外﹐至今广泛流传的一种茶礼﹐即主人敬茶或给茶杯中续水时﹐客人以中指和食指在桌上轻轻点几下﹐以示谢意﹐相传这也源于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帝在苏州时﹐某日与几位侍从微服私访﹐行至一茶馆时﹐他茶瘾大发﹐也不等服务员照料﹐拿起茶壶为自己﹑也为侍从斟起茶来。侍从见状不知所措﹐下跪接茶怕暴露了皇上身份﹐不跪吧又违反了宫中礼节。这时﹐一位侍从灵机一动﹐伸出手来弯曲中指和食指﹐朝皇上轻叩几下﹐形似双膝下跪﹐叩谢圣恩。乾隆一见龙颜大悦﹐轻轻嘉许。这一茶礼从此便逐渐流传起来﹐至今不废。

但乾隆帝在许多茶事中﹐以帝王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力﹐穷奢极欲﹐倍求精工﹐又流于宋徽宗式的奢靡铺张。

据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记载﹐乾隆帝曾特制了一银斗﹐专以用来衡量各地泉水的轻重﹐品天下名水名泉的优劣。衡量的结果是京师(即北京)玉泉山之水每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伊逊河即古索河﹐一名伊松河﹐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一带)也是每斗重一两﹐济南的珍珠泉重一两二厘﹐镇江金山泉重一两叁厘﹐无锡惠山泉和杭州虎跑泉都是重一两四厘﹐等等。按照水以轻为贵的准则﹐乾隆帝遂定京师玉泉为第一﹐并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讲述了这次耗时耗力耗财的品泉过程。从此﹐乾隆帝每次出宫巡游﹐必随载玉泉水以备需用。

乾隆帝有一首《荷露煮茗》诗云﹕“平湖几裡风香荷﹐荷花叶上露珠多。瓶罍收取供煮茗﹐山庄韵事真无?。”诗前还有一段小序道﹕“水以轻为贵﹐尝制银斗﹐玉泉水重一两﹐唯塞上伊逊水尚可相埒(相等之义)﹐……轻于玉泉者唯雪水及荷露。”雪水据说比玉泉水每斗还轻叁厘﹐但雪水不常有﹐又非地下所出﹐所以不是“入品”之水。于是乾隆帝除了玉泉水之外﹐又常在夏秋之际选取荷露以作烹茶之水。

《荷露煮茗》写于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的行宫﹐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建筑精巧﹐规模宏大。乾隆帝每年五月至九十月间﹐都要来此避暑﹐处理政务。而此时正是山庄莲荷茂盛的时候﹐乾隆帝嫔妃相从﹐坐于“烟波致爽”﹐行于“云山胜地”﹐赏荷风莲香﹐品荷露清茗﹐何等惬意﹐何等韵事﹗只苦了仆役们﹐捧着瓶罍﹐为他一滴一滴汲取荷叶上的露珠。此茶颇韵﹐此事极奢﹗

乾隆皇帝,当政六十年,终年八十八岁,一位不折不扣的喝茶品茶赏茶爱茶的皇帝。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乾隆皇帝也聪慧过人,常能由此及彼,其以茶治国更是一奇。

话说当年雍正帝因病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即位。刚上位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就是朝野上下都在议论康熙帝晚年施政失于过宽,包庇了一批过去有功的元老巨贪,而雍正帝施政失过严,大开杀戒,搞提大臣们人人自危。这朝廷不和谐啊,怎么办?乾隆皇帝把大臣们召集到当时中堂大臣张廷玉家中品茶。他先是亲自动手泡茶分赐给众臣,而后悠然自得地“手把茗盏论宽严”。他以茶道主中和之理告戒在场的亲信大臣:“治国如沏茶,要取中庸之道,太宽太猛都不宜。”他说“于今形势而言,要想政通人和,创极盛之世,必须以宽纠猛。这和皇阿玛以猛纠宽的道理一样,都是刚柔并用,阴阳相济,因时因地制宜。朕以皇祖之法为法,皇父之心为心,纵有小人造作非议也在所不惜”。一场君臣品茗会,乾隆借茶道之理,把他治国的大政方针讲了个透透彻彻。当然,这场舆论危机就在这个茶话会中给解决啦。

乾隆嗜茶成癖,退位后就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了“焙茶坞”,整天在那里悠然品茶。这老爷子,人家是不爱江山爱美人,他却是不爱江山爱品茶,着实少见。

乾隆皇帝的爱茶记载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25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倍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他还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乾隆六十年(1796年,他是在这一年让位的)举行的千叟宴,设宴八百桌,被誉为万古未有之盛法。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参宴者肯定都是当时的非一般人,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名章佳句。

对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声名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后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他在世八十八年,为中国历代皇帝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寿之术肯定很多,喝茶是他养生之一法。

中国古代的许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嗜好。

乾隆使碧螺春脱俗扬名


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有口皆碑。乾隆六下江南,自然是为了巡视督导,为了游山玩水,乃至为了寻寻爷老子,看看俏妹子,但不乏也有尝尝江南名茶的意思。乾隆私巡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摇头晃脑,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龙井。喝过之后,余兴未尽,又挥毫题诗,中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之句,足见乾隆品茗功底不凡,堪称行家。当时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体己,就把乾隆垂青过的十八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志纪念。

这些茶树至今犹在,清明前后,枝盛叶茂,茶香草飘逸。乾隆在太湖边品尝了一种叫吓煞人香的绿茶后,对其冲泡出来的绿汤澄汁,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大加赞赏,只是稍嫌其名粗俗,不中听。遂据茶叶外形状螺,改称为碧螺春。

从此碧螺春,名闻天下。碧螺春的脱俗扬名,当与乾隆皇帝的一解颐一蹙眉大有关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后来跟龙井茶叶虎跑水并称为茶水双绝。对于这样的绝品,作逍遥游的乾隆自然不会等闲视之。这位大清皇帝到了四川,又是尝,又是评,硬是把个蒙山山茶喝得有声有色。到了福建,又慢条斯理地酌起青茶极品铁观音乾隆一路游江南,一路呷香,既大饱了眼福,又大饱了口福。

作为风流君王,乾隆真会好享受。乾隆不但品茶,还别出心裁地评水。茶圣陆羽在他的专着《茶经》中曾把煮茶用水分为二十等,其中无锡惠泉名列第二。乾隆则用银斗测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轻者为佳,重者为次,居然轻而易举地评定了名尔座次,并赐北京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的冷泉为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惠泉为天下第三泉。好此轻重测定法,真叫前人后人一时惊叹莫名!乾隆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岁高龄时,乾隆作引退让位之举,有大臣叩头面呈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这位皇帝老儿一边捋着银须,一边不无幽默的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啊!乾隆真有意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