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束河古镇茶马古道博物馆

发布时间 : 2020-09-29
束河普洱茶 茶马古道黑茶 茶马古道的线路

束河普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丽江束河古镇茶马古道博物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丽江束河古镇茶马古道博物馆”相关知识!

茶马古道博物馆旅游简介

茶马古道博物馆也称大觉宫,是明代木氏土司“束河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内有壁画六幅,与白沙壁画一样,是云南硕果仅存的明代壁画典范之作,列为省级文物。其周围建筑为民国年间束河小学的教学楼,现已整体保护,是游客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分为序言厅、壁画展厅、史事一厅、史事二厅、束河生活厅、束河皮匠厅五个展区。向游客展示着该地区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其中的壁画展厅最值得一看。

壁画展厅

大觉宫壁画是丽江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壁画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清代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300多年间陆续绘制而成,分布在丽江古城内及周围的觉显寺、护法堂、万德宫、珊碧院、皈依堂、光碧楼、寒潭寺、大觉宫、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福国寺、雪松寺等十几处,约在200铺以上。现仅存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和束河大觉宫等处。共计50铺,总面积154.57平方米。在历史上称为蛮荒之地的祖国西南边陲保存了如此大规模的壁画,堪称奇迹。

大觉宫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的束河村,现存6铺壁画,形成于明木增时代的万历年间,壁画风格与大宝积宫近似,应是大宝积宫近期或稍晚之作。

史事厅

在千年茶马古道上,发生过许多具有重大历意义的事件,并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博物馆中介绍了吐蕃南征、天宝之战、滇茶进藏、茶马互市、元跨革囊等历史事件。

开放时间:

8:00-17:00.

cy316.com编辑推荐

洛阳的名片:驿站博物馆


洛阳驿站博物馆是洛阳市首批民营博物馆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驿站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驿站博物馆。洛阳驿站博物馆以洛阳历史名驿周南驿为蓝本,展示邮驿文化、馆驿文化、官府文化,馆内收藏各类石雕、木雕、古家具、古匾等文物2000多件,洛阳驿站博物馆是中外游客领略河洛文化和馆驿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洛阳文化的一颗明珠。

信使牌

长约6.42cm,宽约3.85cm,厚约0.4cm。使臣,使者。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是驿站中重要的角色,负责传递信件,公函等,信使牌相当于现代的工作证,驿卒出行的必备。

封泥

长约2cm,宽2cm,厚约0.3cm。封泥又叫做泥封,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也是一种印章的印迹。使用说明:古代的文书,都是用刀刻或墨写在竹简或木片(木札)上。正在一定形式的斗槽里,用绳捆上,在打结的地方填上一块胶泥,在胶泥上打玺印;如果简札较多,则装在一个袋子里,在扎绳的地方填泥打印,以防外人拆开偷看。

马袋

长约180cm,宽约60cm。马袋也叫马包,是驿站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一般用于骡、马、牛等的脖子上,装盛物品,多用手工编织,纹饰简单大方,袋子的四角以流苏为装饰。

通关文牒

长约62cm,宽约48cm。通关文牒为是古代通过关戌时拿的通行证,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还有一种叫通关牒文,是官府发放的,旨在非常时期,通过重要关防的身份证明。经商人员使用,由官府颁发,牒文上清楚记录事由,商队的运输物品和数量,带队人是谁并附有画像,准确无误后方可放行。通关文牒或牒文,是在驿站中食宿的重要凭证。

武九品补服

补服,又称补子,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该补子是清代武九品海马补子,小而简单,补子以青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非常艳丽。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由此它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梅瓶

通高23.5cm、底径7.8cm、口径4.5cm、腹径11.2cm。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以其神秘优雅而著称。青花梅瓶以翠兰釉为主导,配以整棵的梅花,以东方美女形象为题材设计,造型优雅,线条流畅,上部削肩圆润而丰满,下部似美女身着长裙,整器看似一窈窕淑女,既有美女的韵味,又有瓷器特有的典雅。

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是至今丽江坝子保存完好的古驿站,进入束河古镇,你可骑马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这里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个类似大研镇古城四方街,听说这里在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街面上的那些被人和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广场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以及闲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

地理概况

束河古镇位于云南丽江城北4公里处,沿着宽广的柏油马路向玉龙雪山方向走,在路牌的指示下左转,再前行2公里,便可见到束河古镇的建筑,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又名龙泉村。点击理由

许多朋友只知道丽江和大研古城,其实束河比大研的历史更久远,保存得更“原汁原味”。它是纳西族农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更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走向商业文明的活标本。

自然景观:

束河依山傍水,古色古香的农居井井有条。束河有八景龙门望月、烟柳平桥、雪山倒映、夜市营火、断碑敲音、鱼水亲人、石莲夜读、西山红叶。

最漂亮的地方是青龙桥一带,桥是石板铺就的,也叫石板桥。桥下青龙河水咆哮而过,到了晚上仰面赏月,眺望桥边昔日晒谷之处的龙门地,残留的青稞架在黑色中耸立无声,在这群木桩背后的断墙隐约可见龙门客栈的标记———好一幅幽深的“龙门望月”。

束河的中心也叫四方街,大研古城的与此如出一辙,四周店铺树立,围起广场的面积约250平方米。

束河还有一个小四方街。与大研一样,束河民居的布置大多是“家家见小桥,户户有流水”。也许是离玉龙雪山更近些吧,门前屋后流淌的溪水比大研的清纯许多,一束束的水草在狭窄的小溪中半浮半沉、荡漾跃动,惹人联想,令人心醉。

往往让人留连的是那些各具特色的酒吧和餐厅。抛开俗世烦事,享受斜阳拂照,敞开心扉让和风轻抚,品一口醇厚的普洱茶,香留唇间。不经意间,乐韵悠扬的老情歌飘进你不羁的心。往事如烟,往事未必如烟。藤椅、木桌,老树、鲜花,让人慨叹今夕何夕……

人文景观:

束河是丽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镇引水入村与街市布局的重要案例,它也是“茶马古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亮点。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曾经到过此地,他曾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即今束河之古称)。”游人大可在此印证徐先生记载的景物是否依然花样年华。

束河除了雪山流下的溪水外,还有一处水源是九鼎龙潭泉水。当年的龙门寺就建在泉上,当地的纳西族诗人和志敏(1879-1959)是清朝的秀才,他曾写下了一首诗《龙门寺眺望》山门寂寞带秋寒,放眼犹观独倚栏。诗客迢遥千里外,篆烟缥缈一炉檀。汀芦绕水浅深自,枫树含霜疏蜜丹。天地相连无障碍,澄心印证照澄潭。

此外,寺院旁边还有个“三圣宫”楼阁,传统的四合院模式,里边供奉的是皮匠祖师,那是束河人的骄傲,因为他们拥有“一根锥子走天下”的美誉。

1、在丽江可乘坐面的2元/人到束河,中巴需要5元/人。其实,骑自行车前往是个不错的选择,耗时约30分钟。

2、束河古城内多种档次的客栈都有,好的达到三星级标准,普通的价格一般在每晚50元至100元之间,像一坐一忘、星期八客栈等都比较有名。

购物:

新镇在古镇南面,依着水势和老树的格局延伸开发了一个很漂亮的仿古新镇,专门用于酒吧、客栈、商铺的开设。丽江古城很著名的小巴黎酒吧在束河有分店,有菲律宾乐队驻唱。

皮革束河有“皮革之乡”之称。寻找一家传统的皮革作坊买一些手工制作的牦牛皮包袋是不错的选择。

银器丽江的雪花银非常有名,银手镯最受游客喜爱。当然还有像《一米阳光》里的铃当或者有纳西文祝辞的牛骨挂件等等。

美食:

束河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美食自然不缺,虹鳟鱼是常年不断的雪水造就的,不可不试。值得推荐的还有束河凉粉,由特产豌豆制作而成———热了凉吃,凉了热吃。

纳西语称“绍坞”的束河古镇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海拔2440米,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近千户人家,约3000人。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2014年4月6日凌晨丽江束河古镇发生火灾,起火点位于四方街往完小方向。凌晨4点20发现火情,到6点多完全控制。据初步统计,该起火灾损毁10间铺面,无人员伤亡,火灾波及附近商铺,接警后消防官兵及时出警,半小时内火情得到全面控制。经各方全力扑救,5点30分明火已全部扑灭。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有网友发帖称,云南一些著名古镇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火灾,让人心痛,如何落实古镇消防安全应该得到重视。消防监管部门平常检查督导要加强,不要等到火灾发生后才来一次集中整治。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出大研城北走,眼前是一片绵延辽阔的原野,一丛丛树前,掩映着一个古老的村舍,纳西族先民跨过金沙江,从大雪山南下进入丽江坝子,就是在旷野上创建了他们早期的文明。

束河、白沙一带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是木氏土司的发祥地。这里古迹荟萃,你可感受更古朴的束河位于丽江城北。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丽江束河古镇共有五万多个床位可提供旅游接待,其主要分部在丽江市区与古城。新城多为星级酒店和宾馆。束河古镇里的客栈,基本都沿袭了纳西族传统的建筑风格,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要想感受当地纳西族人的生活,首选一定是在古城。

进入束河村,你可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这里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个类似大研镇古城四方街的广场,面积约250平方米,亦称束河四方街,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广场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以及闲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站在广场中心,你细细观察体会,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再走向城市,从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迹。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有北泉寺。寺内陈设与古城其它寺院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合院,里面供奉的皮匠祖师。因为是束河人的骄傲,这里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时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树博物馆:云南景迈茶山


在云南西南部澜沧县惠民乡境内,有一片上万亩的古茶园,茶园的种植历史长达800多年。

至今,古茶园内高大的乔木、藤本植物和古茶树仍产茶不断,被称为当今茶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宝,犹如一座茶树博物馆。

纯天然的绿色产品

从惠民乡至古茶山之间约18公里长的乡村小路,一路上山连着山,有很多新开垦的茶园,都是近十几年来陆续种植的。

景迈茶山分景迈和芒景两个行政村。景迈境内有8000多亩古老茶园,人口以傣族为主;芒景境内古茶山占地约3000多亩,人口则以布朗族为主。茶山内古老的茶树和原始树木交错丛生,就像一个绿色家庭。

这里的茶树从不需要施肥,也无须喷洒农药,完全保留其自然生态面貌,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目前,古茶园的年产量平均每亩只出产10多公斤茶叶,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供不应求。

在春茶萌发的季节,布朗族妇女会成群地去采茶。

孕育了两个民族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傣族和布朗族,世世代代都依靠着古茶山繁衍生息,男女老少都对这个历史悠久的家园有着很深、不可分割的情感。

起初,人们还不知道茶叶的功用,只把茶叶当做饮食中的佐料和清热解读的良药。直到后来,他们才慢慢地认识茶叶的用处,将之移植至自己的家园里。

近年来,一些到这里考察的专家认为,这片古茶园是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垦出来,其后布朗族的头人和西双版纳的傣族女子联婚,于是这里又有了傣族人后代,有了小乘佛教和缅寺。布朗族改用傣族文字,而其原始宗教也渐渐地被小乘佛教所代替。

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

上百年古茶树的螃蟹脚

若追溯至公元696年,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续开垦种植,至今茶园面积已达万亩。由于这些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显得老态龙钟、饱尽风霜。

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

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它不但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血管硬化。只要在买茶叶时看见螃蟹脚,就能知道这是景迈茶山的纯正茶叶。

历史上,景迈茶山的茶叶用笋叶和竹篮包装,由人着或牛马驮着,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其中一部分进入普洱府,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另一部分绿茶则直接通过中缅边境的洛勐和打洛,进入缅甸的景栋等集散地,再销往东南亚各国。

新的旅游景点

在春茶萌发的季节,古茶山内到处可见爬在老茶树上采茶的傣族和布朗族妇女。

她们继承了祖先在遥远的年代大规模种植的茶树,得到这宝贵的天然资产。

近年来,这个地方吸引了许多人来考察和旅游,证明了越来越多人对自然生态的关注。目前,澜沧县政府已将景迈茶山列为保护区,加强了保护和管理,成为中国云南境内新的旅游景点。

中国茶叶博物馆:解读茶的前世今生


杭州于西湖之外,还有一张名片,那就是茶。茶对于很多人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神秘的。熟悉的是它的口感,神秘的是它的渊源它的历史。地处西湖龙井茶产区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占地4.7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于1991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以它20余年的用心积累,为公众全面解读茶的前世与今生。

茶,是有故事、有文化的。博物馆收藏有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茶具、茶样、茶书画、茶文化碑帖、茶包装广告等近4000余件(套)文物。

内设序厅,茶史厅,茶萃厅,茶事厅,茶具厅,茶俗厅,临时展厅,品茗厅等8个展厅,以茶史钩沉、名茶荟萃、制茶科技、茶具艺术、饮茶习俗、茶益健康等为专题,都在一一讲述着茶从苍莽走进市井百姓的一个个生动篇章,解读着有关茶的一切。只要观众感兴趣,便可逐厅去了解关于茶的历史文化,可以带上耳机,看着陈列格内的茶样,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若是喜欢,还可以了解制茶历史和制茶工序、鉴赏精美茶具、以及中国各地不同的茶俗。

杭州人对茶博并不陌生,即使不喝茶,闲时也会到茶博逛逛。博物馆外有漫山遍野的茶园,内有溪泉叠石,在茶博漫步,触摸到的一切都与茶有关。走在双香径游步道上,上面刻了100多个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中的著名茶字。看到的雕塑,是写下茶经的与手持农具的茶圣陆羽。连满园的植物也都是与饮用有关的植物,它们不是茶,却可以被当做茶来喝,桂花、枸杞、杜仲、杭白菊、茉莉、野山楂,被有致地点缀在园内,充满浓浓的茶文化氛围。

茶博与观众的互动,也从一杯茶开始。有适合本地市民的品茗休闲场所,有适合国际友人的体验中国茶系列活动,有适合普通茶友的中国十大名茶品鉴,有适合普通观众的周六免费茶文化讲座,有适合青少年朋友的茶文化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围绕茶,一年一度的西湖国际茶会已经举办了16届,在茶会上,能看到姿态优雅的茶艺表演,见证名茶之间的较量,追陪雅集,猜猜茶谜在这青山绿水间识茶、辨茶、品茶、爱茶,让茶成为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有效载体,成为一品精神佳饮。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免费开放


第十一届昆明海鸥文化节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免费开放

位于钱王街86号清代云贵总督鄂尔泰故居

第十一届昆明海鸥文化节期间,昆明老街上的各种美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的目光,在位于钱王街86号的清代第20任云贵总督鄂尔泰故居,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也对外开放,以全新的形象展示给观众,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云南普洱茶茶艺、茶文化知识和互动体验,公益性展览云南老茶、茶具、茶历史等。

2017年12月,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荣获《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的2017年度第四届“CSR中国文化奖”。据悉,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是省级茶文化专项博物馆,也是云南茶文化对外宣传的公益窗口之一。展馆拥有1000余件藏品,设置了非遗传习馆、文史馆、普洱馆、茶器馆,主要展示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云南各类陶器以及即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千年万亩景迈山古茶园的历史文化等,市民还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茶博馆还将以开展演出的形式,挖掘本地传统文化,丰富博物馆夜间活动,同时,建设茶生活馆展示、体验茶博馆的文创产品,体现展品的鲜活性和故事性,并制作全景VR系统和沙盘,立体展现澜沧江流域古茶园的农耕文明成果,打造云南省弘扬茶文化、推广普洱茶的窗口和名片。

馆在茶间 茶在馆内 访中国茶叶博物馆


原标题:馆在茶间 茶在馆内

——访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倚山而筑,背倚吉庆山,面对五老峰,东毗新西湖,四周茶园簇拥。举目四望,粉墙、黛瓦、绿树与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博物馆主体由几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组成,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营造出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带给人的是震惊:它没有围墙。茶叶博物馆整个地取消了围栏和围墙,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带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拦,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无围墙博物馆。

以天然石材铺就的路面上,出人意料地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刻中的100个“茶”字或“茶”的别称(如荈、诧、荼、茗等),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奔放不羁,或古趣盎然,人们不禁陶醉于这书法篆刻的艺术天堂里,既有书香墨韵,也闻到了浓浓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

不知不觉走完这条名为“双香径”的茶道,来到了茶博西北角,一条横贯茶博,颇具茶韵的水系,成为茶博游览的景观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水为茶之母” 的主题,力现“茶”与“水”的交融关系。水系利用山势,引进钱塘江活水,从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贯通到东南角,与馆外山涧溪流相汇合,经天然瀑布长年冲刷的天然大岩石驳岸,流过溪底铺就的一层鹅卵石。这里采用深潭蓄水、分层筑坝、涌泉、山涧、溪滩等处理手法,让水流逐级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涧,形成叠水效应。

公园般的博物馆,对周边植物精心配置,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显主题,将茶文化不断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供泡饮的植物,如绞股蓝、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条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

茶博还有一个独特的、开放性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这是一个生动的专题性茶树园,展示了100多种千姿百态的茶树品种。许多品种间差异明显,除了寻常所见的灌木型茶树外,还可见到乔木型大茶树,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大茶树。资源圃还对各种茶树品种的产地、名称、适制茶类等立牌说明,营造出一处鲜活的室外展区。坐落于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叶采摘季节还为观众表演,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游客对茶叶制作工序的了解,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

无穷魅力的茶文化

走进陈列大楼的序厅,顿时被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高处徐徐而下,一潮春水浸润着偌大一个绿色的 “茶”字,显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郁郁葱葱。这动静结合的设计,象征着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诠释了茶与水、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突出了展览的主题。

茶叶博物馆的文化展示是吸引人的,这里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整个展览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六个部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徜徉在展厅,最让观众流连的是缤纷再现的各地茶俗。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叙述着各民族人民饮茶、爱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打制;仿真的大茶树下,“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是云南傣家的烤茶;临江而设的茶摊,七星灶正旺,拾阶而上,遥望巫山云雨初霁;斜阳下回眸,徽商茶庄前迎风飘曳的“茶”幌,宛若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年代。茶庄的一侧,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端庄典雅的茶艺小姐正在为您泡制一壶酽酽的铁观音,驻足观赏的人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了。

从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树切片,到各种栽培茶树标本;从良渚时期粗朴简陋的饮器,到明清精美绝伦的宫廷茶具;从茶籽化石到民族风格浓郁的茶俗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辅以精心设计的文字、图片、图表,制作精良的模型、惟妙惟肖的雕像,以及优雅动人的音乐,演绎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

茶萃厅陈列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共300余个茶样实物,被分门别类地安放在圆柱状茶树形台面上,同时配有相应按钮。只要观众戴上耳机,点击标本旁的按钮,就会有一个娓娓动听的声音介绍相关的茶叶知识。同时在开放区还陈列着各种紧压茶,有金瓜茶、笋壳茶、七子饼茶、方砖茶、茯砖茶等等,小的直径不过一二厘米,大的直径竟超过一米。只要观众有兴趣,就可以用手触摸,用鼻子感受它的香味。

在茶事厅,开放的陈列再一次让观众有机会感觉茶叶的全部,从茶树的种子、枝干到果实;从一片叶子到可口的茶饮料……只要转动转盘,各类茶叶适宜的冲泡时间、茶叶用量、茶与水的比例等知识一目了然。“三沸图”形象地说明了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出的“鱼眼、蟹眼、腾波鼓浪”的“三沸”之说。

多媒体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无限延伸。整个展览共设置了五台多媒体触摸屏,将与茶文化有关的政治、经济、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宗教等元素有机地串合起来,编入电脑程序,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传来。有奖竞猜的多媒体系统更加吸引观众,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得一份知识,一份喜悦。

最全“世界茶”展示地

从2010年开始,走过杭州西南翁家山的人都在好奇:半山腰上陆陆续续建起来的房子是做啥用的?2015年5月1日,中国茶叶博物馆新建的龙井馆区,对外开放。

整个博物馆依山而建,从大门开始,一路都是游步道,有些像爬山。有个地方,你一定不能偷懒,一定要一步步走上去,那就是翁家山山顶的茶坛。

从门口开始,一路蜿蜒往山顶走,大约20分钟以后就能到山顶。茶坛是一个木头搭成的观景平台,是特意留出来给大家看风景的。

站在茶坛上,一边是只露了一半脸、很有韵味的西湖水;一边是小半片高楼林立的主城区;转身则全都是绿意盎然、满是茶田的狮峰、龙井八景、茅乡水情,好像西湖边的茶园,在观景台上转一圈,都看得到。

龙井馆区的展厅不少,包括世界茶展厅、中国茶业品牌馆、龙井茶展厅等。

世界茶展厅,以“世界茶·茶世界”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中国茶远播的历程,展示了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与传播。在那里,还可以看到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的茶叶,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的饮茶场景及茶饮、茶器。

中国茶业品牌馆里,把中国各地的好茶叶,都一一列了出来,比如英德红茶、湄潭翠芽、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浮梁茶、蒲江雀舌、大佛龙井等,一遍看下来,去各地买茶该买哪一种,你都能心中有数。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地的茶叶,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茶叶之路,亦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早在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就风靡世界,当时出口茶叶的唯有中国,平均每年出口45万担,1867年出口增至131万担,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90%以上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告诉记者,世界产茶的国家约有60个,喝茶的国家约有150个,在该馆至少能看到15个国家产的上百种茶叶,可以说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展示茶叶品种最多最完善的地方。

王建荣还表示,中国的茶产业,“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出口第三”,中国有20多个省(市)产茶,有8000多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博还设立了中国茶业品牌馆,旨在建立中国茶产业品牌标准,树立中国茶叶品牌发展的标杆,助力中国茶企实现茶的中国梦。

中国茶叶博物馆倚山而筑,背倚吉庆山,面对五老峰,东毗新西湖,四周茶园簇拥。举目四望,粉墙、黛瓦、绿树与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博物馆主体由几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组成,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营造出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带给人的是震惊:它没有围墙。茶叶博物馆整个地取消了围栏和围墙,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带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拦,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无围墙博物馆。

以天然石材铺就的路面上,出人意料地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刻中的100个“茶”字或“茶”的别称(如荈、诧、荼、茗等),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奔放不羁,或古趣盎然,人们不禁陶醉于这书法篆刻的艺术天堂里,既有书香墨韵,也闻到了浓浓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

不知不觉走完这条名为“双香径”的茶道,来到了茶博西北角,一条横贯茶博,颇具茶韵的水系,成为茶博游览的景观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水为茶之母” 的主题,力现“茶”与“水”的交融关系。水系利用山势,引进钱塘江活水,从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贯通到东南角,与馆外山涧溪流相汇合,经天然瀑布长年冲刷的天然大岩石驳岸,流过溪底铺就的一层鹅卵石。这里采用深潭蓄水、分层筑坝、涌泉、山涧、溪滩等处理手法,让水流逐级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涧,形成叠水效应。

公园般的博物馆,对周边植物精心配置,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显主题,将茶文化不断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供泡饮的植物,如绞股蓝、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条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

茶博还有一个独特的、开放性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这是一个生动的专题性茶树园,展示了100多种千姿百态的茶树品种。许多品种间差异明显,除了寻常所见的灌木型茶树外,还可见到乔木型大茶树,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大茶树。资源圃还对各种茶树品种的产地、名称、适制茶类等立牌说明,营造出一处鲜活的室外展区。坐落于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叶采摘季节还为观众表演,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游客对茶叶制作工序的了解,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

无穷魅力的茶文化

走进陈列大楼的序厅,顿时被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高处徐徐而下,一潮春水浸润着偌大一个绿色的 “茶”字,显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郁郁葱葱。这动静结合的设计,象征着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诠释了茶与水、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突出了展览的主题。

茶叶博物馆的文化展示是吸引人的,这里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整个展览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六个部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徜徉在展厅,最让观众流连的是缤纷再现的各地茶俗。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叙述着各民族人民饮茶、爱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打制;仿真的大茶树下,“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是云南傣家的烤茶;临江而设的茶摊,七星灶正旺,拾阶而上,遥望巫山云雨初霁;斜阳下回眸,徽商茶庄前迎风飘曳的“茶”幌,宛若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年代。茶庄的一侧,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端庄典雅的茶艺小姐正在为您泡制一壶酽酽的铁观音,驻足观赏的人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了。

从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树切片,到各种栽培茶树标本;从良渚时期粗朴简陋的饮器,到明清精美绝伦的宫廷茶具;从茶籽化石到民族风格浓郁的茶俗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辅以精心设计的文字、图片、图表,制作精良的模型、惟妙惟肖的雕像,以及优雅动人的音乐,演绎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

茶萃厅陈列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共300余个茶样实物,被分门别类地安放在圆柱状茶树形台面上,同时配有相应按钮。只要观众戴上耳机,点击标本旁的按钮,就会有一个娓娓动听的声音介绍相关的茶叶知识。同时在开放区还陈列着各种紧压茶,有金瓜茶、笋壳茶、七子饼茶、方砖茶、茯砖茶等等,小的直径不过一二厘米,大的直径竟超过一米。只要观众有兴趣,就可以用手触摸,用鼻子感受它的香味。

在茶事厅,开放的陈列再一次让观众有机会感觉茶叶的全部,从茶树的种子、枝干到果实;从一片叶子到可口的茶饮料……只要转动转盘,各类茶叶适宜的冲泡时间、茶叶用量、茶与水的比例等知识一目了然。“三沸图”形象地说明了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出的“鱼眼、蟹眼、腾波鼓浪”的“三沸”之说。

多媒体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无限延伸。整个展览共设置了五台多媒体触摸屏,将与茶文化有关的政治、经济、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宗教等元素有机地串合起来,编入电脑程序,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传来。有奖竞猜的多媒体系统更加吸引观众,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得一份知识,一份喜悦。

最全“世界茶”展示地从2010年开始,走过杭州西南翁家山的人都在好奇:半山腰上陆陆续续建起来的房子是做啥用的?2015年5月1日,中国茶叶博物馆新建的龙井馆区,对外开放。

整个博物馆依山而建,从大门开始,一路都是游步道,有些像爬山。有个地方,你一定不能偷懒,一定要一步步走上去,那就是翁家山山顶的茶坛。

从门口开始,一路蜿蜒往山顶走,大约20分钟以后就能到山顶。茶坛是一个木头搭成的观景平台,是特意留出来给大家看风景的。

站在茶坛上,一边是只露了一半脸、很有韵味的西湖水;一边是小半片高楼林立的主城区;转身则全都是绿意盎然、满是茶田的狮峰、龙井八景、茅乡水情,好像西湖边的茶园,在观景台上转一圈,都看得到。

龙井馆区的展厅不少,包括世界茶展厅、中国茶业品牌馆、龙井茶展厅等。

世界茶展厅,以“世界茶·茶世界”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中国茶远播的历程,展示了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与传播。在那里,还可以看到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的茶叶,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的饮茶场景及茶饮、茶器。

中国茶业品牌馆里,把中国各地的好茶叶,都一一列了出来,比如英德红茶、湄潭翠芽、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浮梁茶、蒲江雀舌、大佛龙井等,一遍看下来,去各地买茶该买哪一种,你都能心中有数。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地的茶叶,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茶叶之路,亦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早在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就风靡世界,当时出口茶叶的唯有中国,平均每年出口45万担,1867年出口增至131万担,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90%以上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告诉记者,世界产茶的国家约有60个,喝茶的国家约有150个,在该馆至少能看到15个国家产的上百种茶叶,可以说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展示茶叶品种最多最完善的地方。

王建荣还表示,中国的茶产业,“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出口第三”,中国有20多个省(市)产茶,有8000多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博还设立了中国茶业品牌馆,旨在建立中国茶产业品牌标准,树立中国茶叶品牌发展的标杆,助力中国茶企实现茶的中国梦。

丽江重拾茶马古道文化


昔日马帮驮茶成就茶马重镇,今朝普洱神韵香满丽江。为期四天的2011和谐之旅--绿色云茶惠万家活动暨第二届丽江绿色名优茶博览会于近日在丽江古城玉河广场举行。

市人大副主任和世华、杨忠义,副市长杨静全,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奚丽宏等领导出席开幕仪式。

杨静全在致辞时说,丽江是茶马古道重镇,滇藏贸易及南亚次大陆贸易的桥头堡。丽江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演绎出众多名人茶事,留下了无数茶文化胜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900多万的游客拉动了丽江商贸发展,目前有来至全国的近千户茶商在丽江经营。丽江茶叶市场的兴盛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成为提升丽江旅游业,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茶博会的举办,即可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又可让更多的客人了解丽江、了解丽江的茶叶市场。

据悉,本届茶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商53家,本次博览会将继续秉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发展茶业经济,传承茶马古道精神,打造茶马古道文化产业发展,培育茶文化市场,引导绿色健康消费,促进云南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升丽江文化旅游内涵力争开发成旅游的又一优势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强丽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化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战屡,为实现丽江建设国际金品旅游胜地的目标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