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探究

发布时间 : 2020-09-30
中茶文化 生活中的茶文化

中茶文化。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探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对茶有突出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作用巨大,蕴意深远;文采斑斓,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富贵人家喝茶,他们当然喝的是上好的茶。首先是六安茶。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其次是“老君眉茶”,也出自于该书第41回,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该茶嫩绿似莲心,清香淡味,最受文人墨客欢迎。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这位长寿贾母喝着这象征长寿的轻君眉,当然会很高兴。第三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第四是龙井茶,小说第82回,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只见“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鹃:‘把我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一杯散发清香的龙井茶,盛满了黛玉对宝玉的浓情厚意。第五是枫露茶,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名茶,很可能是曹雪芹杜撰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名茶珍品,以烘托主人公宝玉的不凡,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这枫露茶也确实不平凡,二般茶泡了三四道,早已味同嚼蜡,这茶才刚刚出色出味。第六还有一种外国名茶,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通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风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罗国进贡的茶叶,自然显,得珍贵。还有种名叫“千红一窟”的仙茗,那更是作者艺术杜撰,一般人是无法消受的,只有宝玉在梦中才能品尝。说的是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昏昏睡去,梦见一位警幻仙子为他引路至太虚幻境,大家人座,小丫环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淳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以上7种名茶,泡出来的茶水颜色微绿,清澈如镜,其味道也清香纯正,甘润解渴,乃茶中之珍品。除千红一窟和枫露茶外,其余5种都是贡茶,不但有本国的贡茶,而且还有外国的贡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现状,堪称是一份“清代贡茶录”。另外,《红楼梦》所写的茶,大多不是绿茶,而是红茶和花茶,这与北京天寒,社会上不讲究喝绿茶,而专喝红茶、花茶有关。

“名茶还须好水泡”,这是茶圣陆羽的饮茶经验谈。在《红楼梦》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此梅花雪贮青瓷罐里,挖地三尺埋入地中,夏天取用。雪本是纯净高洁的,加上梅花高雅傲雪的风范,烹出来的茶汤,令人深感雅韵悠然,无限神往。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曹雪芹在这里虽未写明用什么燃料,但一般用橄榄核成炭火烧水泡扶最佳。而且名茶冲泡要掌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page_break]

茶礼茶俗是《红楼梦》茶文化描写中的重要部分,大约分为以下几类:

似茶待客。《红楼梦》中凡是有亲戚朋友来,一般都有以茶待客的描写。贾母、宝玉等人到翠栊庵,妙玉以各种名茶、名水、名茶具招待客人。第26回,贾芸进见宝玉,袭人端了茶来,贾芸忙站了起来,笑道:“姐姐怎么替我倒起茶来!”第1回,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3回,王夫人命丫环捧茶招待刚来贾府的林黛玉。最为隆重的以茶待客之礼是元妃省亲的时候。这位皇妃娘娘回归贾府时,礼仪太监请元妃升座受礼,顿时两旁奏乐声起,随即举行“茶三献”隆盛礼仪。每一次献茶都要叩头礼拜,三献之后,元妃随即降座,奏乐方止。

以茶作祭。茶祭自古以来就是丧礼的重要部分。《红楼梦》中亦有茶祭的描写,郊第14回,秦可卿死后,王熙风向办理丧事的仆人交代了六项任务,其中之一就有“贡茶”一项。第15回,当秦氏的灵柩停在铁槛寺里时,和尚也要向亡人奠茶。第58回,贾宝玉听说演小旦的演员药官死了很是悲痛,即以清茶一杯祭亡灵。

以茶定亲。婚礼中茶是少不了的物品。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叫作“下茶”、“茶礼”,女方吃了男方的茶,就表示已定亲。《红楼梦》第25回,王熙风在怡红院遇见林黛玉,就问起日前赠送遣罗国茶是否品尝了。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茶叶,就来使唤人了。”风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听了一齐笑了起来。

以茶赠友。将茶叶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在中国古代是民见不鲜的事。《红楼梦》中也有不少记载。第24回写王熙风送暹罗贡茶给林黛玉。第26回写宝玉给林黛玉送茶。丫头佳蕙笑道:“我好造化,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丫头呢。见我去了,林姑娘抓了俩把钱给我,也不知多少。”林黛玉奖赏送茶丫环,是表示对宝玉的谢意,其中茶叶所蕴涵的脉脉深情,只有他们两人才能领会。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备。女婢们用精致的茶盘托着茶盅为主人客人送茶,如宝玉的女仆袭人就用“连环洋漆茶盘”送茶水。连元妃奖给贾府兄妹的灯谜奖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这些茶具都极为精致,反映了富贵人家的豪华气派。

更使人目炫心惊的是妙玉栊翠庵里茶具。仅贾母、宝玉、黛玉采到栊翠庵,妙玉就拿出10种不同的茶具招待客人。一是给贾母献茶用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二是这小茶盘里装着成窑五彩小盖盅,这是明代成化午间景德镇官窑所产的茶具,妙玉亲自以此茶具献茶给贾母,正寓意着“去龙献寿“的含义,表示对这位寿高福厚的老寿星的尊敬;三是给随贾母同来的众人的茶盏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四是煮茶的风炉;五是煮茶的茶壶,妙玉亲自在风炉上煮茶,想必这茶炉茶壶也很精致;六是妙玉贮藏梅花雪水的“鬼脸青”茶瓮。这些可都是古奇珍玩,摩挲这些茶具,你不自觉就有一种古意翩然之感,这些茶具积淀了多少文化底蕴?用这些茶盏饮茶,稍稍一呷,就呷出一个远古芬芳,翻开古今中外茶具谱,有哪一种茶具能与之相媲美?

茶味服从于艺术,艺术融入于茶中,让人们品出茶中之味,艺术之味,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绝招。《红楼梦》里有不少茶诗茶联,以茶入诗词,风格独特,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如第50回芦声雪庵十一美争联,宝琴与湘云对成一联:“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第16回中,宝玉为潇湘馆题联:“宝鼎茶因烟尚绿,幽窗棋罢措犹凉。”第23回的《四时即事诗》四首中,有三首与到品茶,趣味盎然。如《秋夜即事》诗云:“静夜不眠用酒渴,沉烟重拨素烹茶。”这些咏茶诗(联),把《红楼梦》中的“茶道”推向了高潮,具有极大艺术魅力,反映了我们华夏民族历史久远的饮食文化。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4)


四、茶具: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中国人喜欢吃喝,又懂得如何吃喝,并且从吃喝中得到某种审美情趣。因此,从古至今都有美食配美器之说。茶道也是如此,古今茶道讲究色、香、味之外,还对茶具(如盛茶用具、煎水用具、选茶用具等),有不少讲究,成为茶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历代都有论述。陆羽《茶经》中对饮茶用具有专篇论述,列了24种之多。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就作过转述:陆羽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储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这24种茶具,即:风炉、筥、炭挝、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鹾簋、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宋以后,饮茶器具更加讲究,不仅在功用、外观、造型上要求严格,而且在质地上也由陶或瓷发展成为玉或金、银器,士大夫家有之,置几案间,相沿成风,日趋奢华。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

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或五百星,凡茶之具悉备,外则以大缕银合贮之。赵南仲丞相帅潭日,尝以黄金千两为之,以进上方。

唐宋时代茶具以黑釉茶盏为时尚,明清则多用白瓷和青花瓷。明代的白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胎白而致密,釉色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钟等优点,明人称之为填白,陶瓷史上则称为甜白。这种茶盏,造型稳重,比例均匀,当时又叫坛盏。又如明代以来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制茶壶、茶盏,最为后世人所钟爱和推崇。清代,对茶具的讲究达到高峰,《清稗类钞》饮食类在孝钦后饮茶条下记载:宫中茗碗,以黄金为托,白玉为碗。孝钦后饮茶,喜以金银花少许入之,甚香。清皇宫中是如此,那么在贵族之家又是如何呢?《红楼梦》反映了乾隆朝以前贵族家庭茶具的豪华。

《红楼梦》中的贾府人口众多,尊卑长幼有序,所以在饮茶上有严格的区别,这是不用细说的。这里讨论茶具,看看这个贵族之家是如何情形:

1.茶房与煮茶的用具。第54回写贾府有专事供茶的茶房,有如清宫内务府的茶房了。有茶房,就有专供烧茶的茶炉等、送茶的茶壶等。

2.一般茶具。小说中提到的茶碗、盖钟、筅;端茶用的茶盘、洋漆茶盘、填漆茶盘;洗涤茶具用的茶筅;漱口用的茶盂;放置茶具用的茶格子。此外还有茶奁等。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茶具,说不上奢华高贵,反应不出这个贵族之家的气魄来。

3.品茶栊翠庵中的茶具。在《红楼梦》第41回里除了煎茶用水用了一番心思外,那就要算写茶具了。请看: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接下一段文字写得更细致,更有风趣: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斝瓟匏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盉。妙玉斟了一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们家里未必的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话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盒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这一海?

翻遍古今中外的茶具谱中,我们还找不到一件茶具可与妙玉所用的茶具相媲美。贾府是国公爷的后代,宝钗是皇商的后代,见识广博,然而在妙玉面前论起茶具来,则是小巫见大巫了,显得知识贫乏的很。有人考证妙玉是一位金枝玉叶,因某种原因才落到带发修行的境地。这种探佚是否符合曹雪芹的本意我不敢遽论,但以这一回中妙玉论茶道,特别是论用水和拿出茶具看,确实出身不凡,绝非一般贵族出身的大家子弟可比,这一段隐秘,恐怕只有作者曹雪芹心里最为清楚了。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7)


七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自小说创世以来,以茶入小说不乏其例,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这虽因为茶作为极有价值的饮料,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茶入小说究竟从何本小说开始,我未加详考,不敢断言。假如稍加追索的话,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已写到夏侯恺死后饮茶的故事。《博异志郑洁》中写其妻死,以茶酒祭奠之事。[16]

传为陶潜所著《续搜神记》中有秦精采茗毛人的神异故事,陆羽《茶经》加以征引: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入武昌山采茗。[17]唐宋传奇中也写茶,但当时是以诗词为尚,本文中多所引证,不细说了。明清时代小说走向成熟,不论是文言小说,还是白话长篇小说,都有许多茶事的描写。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老残游记》[18]诸名著中的茶事描写已为许多文章和专著提及,不再详述。其实,如李绿园的《歧路灯》、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19]等小说中也大量写到以茶待客、以茶祭祀、以茶为聘、以茶赠友等茶风俗、茶文化。例如《儿女英雄传》第15回就有一段文字描写饮茶;第三十七回安公子回家后到张老家,也有一段描写饮茶的文字。这两回客来敬茶的描写算是很细腻,也很生活化,颇为生动,但实在不多见。一般说来,《红楼梦》之外的古典小说中写到茶、饮茶,大多是点到为止,显得十分空泛,谈不上是一种高雅的茶道,完全不能与《红楼梦》同日而语。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有关茶文化的描写堪称典范。

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划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看看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1)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第41回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这位老人来自农村,哪里有什么饮茶的知识呢?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连诗礼簪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就把这位生来金玉质的槛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来了。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以饮茶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中写道:黛玉也照样嗽了口,然后盥手毕。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饮茶礼节、规矩,其实也表现了黛玉的心思过人。在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观此则知黛玉平生心思过人。第6回写凤姐吃茶时的形容:凤姐儿不接茶,也不抬头把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处是第41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靖藏本眉批写道:妙玉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又在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塌下有庚辰本批语道:茶下糟塌二字,成窑杯已不屑再用。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实有此等人物,但罕耳。这一回写妙玉的清高怪僻淋漓尽致,突出了这一人物的性格。

(3)以茶为媒介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王熙凤赠茶各姊妹,这是一种表现。但品茶栊翠庵,妙玉独拉黛玉、宝钗到另屋去喝梯己茶,用雪水烹茶,用珍贵的茶具,最能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来,不然就不必称梯己茶了。至于宝玉也能混迹其间,那自然在妙玉心目中有不同他人之处。这些微妙的关系,在读者面前很容易被忽略,但在作者写时确实是别有一番心思的。

(4)字里行间渗透的强烈的对比。第17回写宝玉到袭人家,给宝玉倒茶,袭人家当然拿不出成窑杯和老君眉,所以袭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杯子和茶叶来招待宝二爷。第77回写宝玉去探晴雯,晴雯口渴要茶喝:

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下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像个茶碗,未到手,先就闻得油膻之气。这是茶具,再看茶:

看时,绛红的,也不太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巳。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读之令人酸鼻!富人、穷人就连使用的茶具,饮的茶都是如此悬殊!就种无声的对比,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难道不都是对一个制度的控诉吗?

(5)从饮茶、喝茶中看人物的知识和修养,古人讲品茗,把饮茶提高到一种典雅清和的意境中,展现出生活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艺术化。所以历来文人名士把品字作为茶道的真功夫,甚至有了功夫茶之谓。唐代诗人卢仝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常被人们称为七碗茶歌。[20]

《红楼梦》中的妙玉可以说得卢仝之真传,她在论品茶时的高论为茶史专家们称道广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这是妙玉同宝玉斗嘴时说的话,但说明妙玉的知识和修养并不在宝玉、宝钗、黛玉诸人之下。如果我们联系一下妙玉对琴理、棋理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那就更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不凡来。

《红楼梦》所描写的茶文化范围之广,内容之细,作用之大,远不止本文所述。常有人问我:《红楼梦》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中外学人去研究,而且研究了二百年还没有完,原因究竟在哪里?这本是一二句话说不完的,但仅就小说中所写到的茶道,人们就不难明白她的魅力所在了。今天的作家们写出的小说固然各有其成功之处,但为什么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而不能如《红楼梦》久盛不衰,蔚为显学──红学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红楼梦》中所蕴藏的内容太丰富了,这是古今一切小说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由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即今天的小说家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究竟下了多大功夫,又有多少知识于胸间?

《红楼梦》不是《茶经》,曹雪芹也不会以陆羽的传人自居,但他用自己所创造的《红楼梦》生动形象地传播了茶文化,而茶文化又丰富了他的小说情节,深化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是一个令人赞叹不止的事实。

趣谈《红楼梦》中吃茶寓意


趣谈《红楼梦》中吃茶寓意

《红楼梦》取材于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饮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书中通过所写的、饮活动展示人物内心深处的细微曲折和极其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些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的情节,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一、以体现人物的复杂关系和微妙感情 在第41回《栊翠庵品梅花雪》里,孤傲清高的妙玉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到自己房里吃“梯己”,宝钗坐在榻上,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所用的是巧夺天工、珍贵稀罕的具,煎所用之水也是细心珍藏的雪水,足见她们之间的特殊感情。至于怡红公子宝玉缘何也能混迹其间“蹭吃”,妙玉给宝玉用的具居然是“仍将前番自己常吃的那只绿玉斗”,更有作者的一番深意了。

妙玉原是因家道中落被迫遁入空门的柔弱女子,她依托佛门,才得以在大观园内有一立足之地,但是她的青春美丽却被锁闭在铁槛门内。刘姥姥用过的杯她嫌肮脏龌龊,连成窑的杯都可以砸碎弃之,而一个男人却可以享用着她自己日常饮用的杯子,不难看出宝玉在她心目中有别于他人之处。从小说的描述中看出宝玉去妙玉处喝也已经不是头一遭,不然何来“仍将前番”之语?并且“前番”吃毋庸置疑没有第三者在场,是宝玉自己单独去了,或是妙玉专程邀请宝玉去的,无处可考,可以确定的是宝玉用的就是妙玉自己专用的绿玉斗。作为修行人的妙玉敢于如此大胆地把自己常日吃的绿玉斗给宝玉用也是情不自禁,宝玉自然也心领神会。虽然妙玉为了撇清在大家面前对宝玉说:“你这遭,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但其实是因为心虚才竭力用话掩饰,颇有越说越说不清的味道。人物之间种种细微的感情在饮细节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实在妙不可言。

二、以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活动 第3回写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初进贾府,在贾母房中寂然饭毕,丫鬟们便用小盘捧上来。而她先前在家,被教以惜福养身,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方不伤脾胃。如今她见府中许多规矩皆不合家中之式,也只得随和些一一改过来,接了。书中写道:“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来,这方是吃的。”这些细致生动的描述不但展示了贾府身为贵族之家的奢侈排场,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封建大家庭的饮礼节、规矩,也巧妙地暗示了黛玉当时的活动,把她的内心情状刻画得极为生动真实。

再有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贾府重要人物王熙凤会见刘姥姥的那一段。书中对凤姐吃的形容惟妙惟肖:凤姐也不接,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抬身要时……好一个"神情宛肖"的凤姐,她明知刘姥姥是年老的长辈,按理应当恭敬地接待。然而她是贾府的当家少奶奶,从骨子里轻视穷人,所以故意让对方在炕前站着,自己装成没看见的样子,对一阵子才抬起头来,笑着说些客气话,实际上只是口头敷衍一下,身子并没动。这一切做得恰到好处,也让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无怪乎脂砚斋如此评论道:"此等笔墨,真可谓追魂摄魄。"

三、以可窥见人物身份和地位第19回写宝玉事先没有通报就悄然去探望贴身丫环袭人,袭人家里人忙着另摆果桌,又忙着倒好。不过,袭人心里还是明白,她拿不出成窑杯和"老君眉",便不得不将自己的杯斟了招待宝二爷,当然这已经是最高待遇了,从中也看出他们之间的感觉深厚,但毕竟袭人是个贫寒之家的女子。

还是在第41回,书中写贾母不吃作为贡品的"六安"而喝"老君眉",体现了她这个贾府老祖宗的尊贵身份。而村妇刘姥姥来自农村,自然没有任何饮的,她不懂吃了油腻的食物后喝会闹肚子的饮之道,且在接过贾母半盏后还说出了这等让人啼笑皆非的话:"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就掌管各国来使的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分赠给姐妹们。天国仙随意拿出的都是极具,且娓娓道出她满腹的经,连"诗礼"的荣宁二府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可想而知这位"槛外人"家世背景非同一般,原来金枝玉叶的身世也就不言而喻。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细节突出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这也正是曹雪芹独步千古、细密精工的笔力所在。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

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故有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之俗语。今天,茶已成为国饮,可见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非常密切。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饮茶开始的。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因此,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1]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什。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小说的兴起,为茶文化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因此,今天我们不论从文化学角度,还是从纯文学艺术的角度,抑或从茶文化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茶文化,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一、焙茗:一个与茶史有关的小人物

人们常称《红楼梦》为奇书、迷书、百科全书,这均非戏语。就以小说所写的几百个人物的命名来说,就别具一格。今天当我们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时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贾宝玉身边那个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

焙茗,这个名字初见于小说的第9回,本称茗烟,直到了第24回方改为焙茗。可是,第34回之后,到了第39回时又忽然改为茗烟。这究竟是版本问题呢?还是曹雪芹的疏忽?让红学专家们去考证好了。我这里只想说,将茗烟改为焙茗是对的。小说第24回写宝玉身边共有五个小厮,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扫花、四曰挑云、五曰伴鹤。后来几个小厮的名字不见了,只剩了焙茗了。这五个小厮的名字都很雅致,有茗、泉、花、云、鹤,非曹雪芹又有谁能想得如此之妙呢?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五个人名字中──焙、引、扫、挑、伴,都是动词。显然这不是随便用的。联想到《红楼梦》中所写的丫鬟以琴棋书画命名,可见写小厮有泉、花、云、鹤,不能缺茶──茗的。而焙字,那是茶道中不能省去的,而把焙与茗合作一人名,则与前四位小厮的名字就谐合。因为茗烟虽是有出典,但是《红楼梦》中根本没有在烟字上作什么特殊的描写和渲染。因此,我认为曹雪芹改茗烟为焙茗,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焙茗这个名字与饮茶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这只要懂得一点茶文化史的知识就清楚了。茶,古书上所载其名很多,诸如荈、蔎、葭萌、荈诧、槚、茶、茗,这可能与地域不同、方言有别有关。唐代始将荼字去一笔,定为茶字。茗字出现比茶字晚些,唐宋人说茶树上的叶子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茶与茗并列流传于后世,至今一些文人雅士仍然称茶为茗,特别是在书画家和诗词中用茗者甚多。

茗,南方人对茶的较早称号,吴国人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有云:蜀作茶,吴人作茗。茗的别名又作荈,东晋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据,吹嘘对鼎〈釒历〉,这是茶茗连称。后世上层社会里多称饮茶为品茗、茗饮,可见茗即是茶。

再说焙。在制茶工艺中,有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据陆羽《茶经》所记,焙就是烘焙茶饼的意思。通过焙把茶叶中的水分去掉,得到干茶。唐代皮日休有《茶焙》[3]诗云: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这是描写焙茶情景。在《茶舍》[4]诗中,皮日休又写道:

湖上汲江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诗中的焙、蒸、研、拍,都是制茶工艺的程序。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读者大略可知焙与茗之间的关系,就不难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改茗烟为焙茗的原因了。

《红楼梦》满纸茶香,甚至无酒有茶,以茶代酒,这除与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等原因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所具有特殊功效。最早记载茶的药用价值的典籍是《神农本草》,其中说到茶的功效时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这些记载恐怕都是饮茶养生之道的较早的说法。明人顾元庆在《茶谱》中谈的更系统全面,他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清人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说到茶的功用: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睡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鲜温,不渴者勿饮。这些记载,毫无疑问都是人们在长期饮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知识。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对茶的价值的认识,对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论证。科学家们在有关茶结构的报告中指出,茶叶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如有机化学成分中就包括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色素及脂多糖、咖啡碱等化合物。它的无机化学成分,如矿质元素,包括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都是抗衰老与营养价值。这就是茶和饮茶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为文人学者推崇备致,形成茶文化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而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什么对茶的描写有如此浓厚兴趣的理由了。

茶,中华文明的象征,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2)


二贾母:我不吃六安茶

中国茶的名目繁多,千姿百态,所以民间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俗谚。据茶史专家们的分类法,茶叶共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紧压茶。一般说来,长江以南的人多喜欢饮绿茶,而北方大多数人则喜欢饮红茶和花茶(俗称香片),广东、福建一带喜欢饮乌龙茶,西南一带又喜欢饮普洱茶。这些不同的饮茶习惯,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加之受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古人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表现在饮茶习俗上也不尽相同。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京中望族,钟鸣鼎食、诗礼簪缨,对饮茶的讲究自然也不同于平民百姓之家。不要说烹茶、饮茶的用具追求奢华,以不失名门望族的身份地位,就是日常用茶的种类上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风范。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有273处写到的茶名就有好几种,这还不算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茗。如贾母不喜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女儿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此外还有多次提到的漱口茶、茶泡饭等含茶字的茶。这些茶,大体上可归于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中。

六安茶,首见于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这六安茶属于不发酵的绿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霍山地区。明人屠隆《考槃余事》中曾列出最为当时人称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六安茶列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称于世。在《红楼梦》诞生时代,六安茶与西湖龙井茶同属天下名茶,成为珍贵的贡茶。近人徐珂《清稗类钞》朝贡类载有六安贡茶之条目。

由此可知,有清一代六安茶都是以贡品而受人们重视的。但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又为何不喜饮这种名贵的六安茶呢?究其原因,恐怕有两点:(1)生活习惯所致,贾府在北方,习惯饮花茶或红茶,而不喜饮南方的绿茶。(2)小说中有所提示,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这位老祖宗也是饮茶高手,深解茶性,吃了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饮了绿茶容易停食、闹肚子。所以,精于茶道的妙玉在旁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诉贾母这不是绿茶。

老君眉,属于发酵的红茶中的一种,其品质特点是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这是清代颇为时兴的茶叶,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

所谓老君者即寿星也。妙玉为贾母一行人备下的老君眉,既有茶理上吃油腻不宜饮绿茶的原因,同时也有恭维、讨好老祖宗的心理,表现了这位槛外人不仅擅于茶道,而且也聪明乖巧,格外招人喜爱。

普洱茶属于红茶中的一种。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孝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与宝玉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据《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孙月泉饮普洱茶条记载说:醉饱后饮之,能助消化。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又喝普洱茶,就是因为它能助消化的缘故。这说明宝玉也是一位茶道中人。文中提到女儿茶,是指普洱女儿茶。《红楼梦》时代,宫廷和官宦大家中也很讲究饮普洱茶。清人吴振《养生斋丛录》中记载云南端阳朝贡品中就有各种普洱茶名目,说明当时普洱茶是非常名贵的,以贾府的地位、贾宝玉的身份,饮此种茶是完全符合情理的。

龙井茶,属绿茶的一种,久负盛名。龙井为地名,属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的一个村庄,有龙井古寺,寺中有井,为龙泉井,水甘冽清凉,故以龙井泉水泡茶上好。江南人喜饮龙井茶,直到近代北方达官显贵亦喜饮龙井茶,但因其珍贵价昂,加之习俗所限,所以虽声名很高,但饮者并不普遍。《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有高宗饮龙井新茶记载,说明乾隆时代,龙井茶亦为珍贵贡品,宫廷上下以饮龙井茶为最高享受。但能真正品味到其妙处者,则寥寥无几。

曹雪芹在江南生活过,又生于官宦之家,对龙井茶的珍贵当然知之甚详。《红楼梦》中写的是国公爷的后代,所以小说中写到龙井茶是很自然的事。小说第82回写贾宝玉下学回家,到潇湘馆看望林妹妹,黛玉忙吩咐丫鬟紫鹃道: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宝黛之间的情谊是无须多叙的,宝玉下学就先到潇湘馆看妹妹,可见妹妹在他心目中的重要,自然妹妹也心领其意,用自己的龙井茶招待宝哥哥,从中亦可知宝哥哥在林妹妹心中的位置。作者正是在这种节骨眼上大作文章,既表现了宝黛之间的友情,又告诉读者这位生于江南苏州的林妹妹的饮茶习惯。

枫露茶,见于《红楼梦》第8回,贾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晚饭后回到自己房中,茜雪端上茶来,宝玉吃了半盏,忽然想起早上的茶来,便问:早起沏了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斟上这个茶来?从宝玉所说的话看,枫露茶恐怕不是绿茶,倘若是绿茶泡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吃岂不乏味了,又怎么能饮呢?所以,这枫露茶当属红茶一类,否则也不会说三四次后才出色。曹雪芹心细如发,以枫露名茶,当是费了一番心思的。(1)枫,秋天霜打叶红,突出这个枫字,暗合红字,与怡红公子颇有关系;(2)枫露,自然是枫叶之露,而露水也只能秋天才有的,有可能指茶是秋天采集的;(3)露,即甘露,古称天酒,晶莹透明,味道甘冽,欲长生不老者或称神仙者渴饮甘露。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写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命人在未央宫筑高台,以玉盘取云表之露,说明露之珍贵无比。小说第5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境,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款待他,并介绍道:此茶采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之,名曰千红一窟。在神仙世界里,用露水烹茶,为枫露茶做了一个很巧妙的注解。

怡红公子在贾府的娇贵无须多加介绍,在老祖宗的眼睛里,他被视为命根子,所以他饮的茶,喝的酒,都与他人有别,无人可比。曹雪芹如此描写,是否有调侃之意,不敢妄论,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让贾宝玉喝枫露茶,绝非凭空杜撰出来的。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3)


妙玉:这是旧年蠲的雨水

茶道讲色、香、味、器、礼,而水则是色、香、味三者的体现者。因此,自品茗饮进入人们的生活和文学艺术领域之后,人们对烹茶所用的水质高低、清浊、甘苦的认识和要求就更前进了一步。唐代以降,随着以品为主的饮茶风尚兴起,对品茶三要素的体现者水,就有了专门的论述。以我所知,除陆羽的《茶经》中讲到煎茶用水和知识外,与他同时稍晚的张又新收集了不少有关煎茶用水的资料,加上刘伯刍和自己的理解,编成了一部专门讲究用水的专著《煎茶水记》,成为《茶经》的续篇。明人许次纾《茶疏》中曾写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到茶与水的关系。他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故近人徐珂在《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有烹茶须先验水之说。

水有多种,陆羽在《茶经》中把自然界的水分为三个类型:即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此外还有雪水。但一般说来,饮茶用水多以前三种水为常见,雪水则不多见。《煎茶水记》中记载陆羽把三种类型的水又分为二十等。

但是刘伯刍认为煎茶水可分七个等级,比陆羽的二十等简略了些。不论是二十等,还是七等,都说明在茶道专家看来,煎茶的水质量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煎出的色、香、味迥然不同。究其原因,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说出一番道理颇令人信服。他说,鸿渐有云: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此诚妙论。他进一步分为十部分: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灵水、异泉、江水、井水、绪谈。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明代的熊明遇《罗芥茶记》说:烹茶,水之功居大。又说,养水预置石子于瓮,不惟盖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这些记载和诗句,都说明古人煎茶用水是十分考究的。

曹雪芹时代,煎茶用水也很注意。他的挚友敦敏、敦诚,因出身宗室,对茶酒都有特殊的癖好。敦诚的《四松堂集》中有许多咏茶诗作,如《蒋千之(良骐又号螺峰)编修赠六t峝茶,小诗寄谢,叠前韵》。[5]诗中说到用水事。敦敏的煎茶诗题为《茗花》[6],诗云:

骤雨潇潇已沸汤,兰芽别自蔼清芳。

地炉纸帐疏烟薄,活火寒泉飞雪香。

几片绿云凝露润,一瓯碧玉喷珠光。

茶经陆羽真能事,轻细相看人品尝。

二敦显然喜欢饮茶,且深得茶理。敦诚还有一首《偶忆西山慧云寺龙泉水,因令小奴驰骑往取一瓶,适友人惠以湖井露芽,松下煎之京复情况自怡》。[7]后来敦诚将这段西山取水的事,记入《鹪鹩庵笔麈》[8],比诗中所云更详细。因此,我相信曹雪芹的茶道知识不仅来自书本、来自家庭,恐怕也有来自朋友之处,只不过他更富于创造,使茶道在他的笔下更加五彩缤纷,更加艺术化、形象化罢了。

《红楼梦》中写到煎茶用水的情节,小说有三回书写到过:(1)用旧年蠲的雨水;(2)特意收集来的雪水。曹雪芹虽没有就用水问题大发议论,但通过妙玉之口说出,颇是强调了水的来源。请看第41回:

贾母接了,因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用雨水煎茶还见于第111回,妙玉到四小姐惜春处,她见惜春可怜而留住,边下棋边饮茶,也是用雨水煎茶。

用雪水煎茶,《红楼梦》中也写到两处,一是第23回宝玉写了春夏秋冬季即事诗,其中《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说明用新雪水来烹茶。第二处仍是第41回,是妙玉论茶道最精彩的一段文字: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至此,读者或许要问:曹雪芹为什么在《红楼梦》里要花费这么多笔墨特写雨水和雪水呢?其实,这绝不是曹雪芹故弄玄妙,杜撰什么新奇故事。古人用雨水、雪水煎茶,不乏其例。唐人陆龟蒙在《煮茶》诗中就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之句。宋朝苏轼在《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前叙中也说过:梦文以雪水煮小团茶。与曹雪芹差不多同时人,即那位被误称为《红楼梦》续书作者而又屡遭诟骂的高兰墅在《茶》诗中也提到用雪水煎茶的事。

《红楼梦》中的五大养生方法


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不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也有不少养生保健方法。

饮食养生《红楼梦》中介绍了许多食疗方。在第11回中,秦氏病重,老太太赐以枣泥馅山药糕,就极养生之术也。此糕性味平和,健脾益气,补而不腻,易于消化,最适于久病体虚者服用。类似食疗方,《红楼梦》中还列举了酒酿清蒸鸭子、奶油松瓤卷酥、藕粉桂花糖糕、建莲红枣汤、鸭子肉粥、红枣粳米粥等等。

饮酒养生少量饮酒,既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助消化,又可疏通血液驱风祛寒,有利于兴奋神经,消除疲劳。第38回中,介绍了以酒养生的实例。因螃蟹性寒,黛玉食后觉得心口微痛,宝玉便令将那合欢花浸在烧酒烫一壶来给黛玉喝。合欢花,合欢树上开白色小花,性平味甘,有安神、解郁等功效。将其浸于酒中,可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安五脏,和心志,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之症。

医话红楼专题节食养生贾府数百人,各有不同的医疗保健方法和养生之道。《红楼梦》第53回,晴雯患感冒几近痊愈,后因补孔雀裘又复发,病势渐重,便用了贾府的风俗秘疗―――饥饿疗法,净饿两三日,又慎服药调治,便渐渐地好了。这完全符合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节食养生的做法。大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时代度过了73个春秋,就与他坚持节食养生密切有关。唐代名医孙思邈,活了101岁,也得益于节食养生。

以茶养生《红楼梦》中有多处描写吃茶养生的情形,每处虽着墨不多,但各有意趣,耐人寻味。如第63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林之孝家劝他饮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大增。在我国,名茶繁多,其味也是各具特色。如绿茶以清幽淡远为贵,红花以醇厚甘甜为优,安徽铁观音香气浓厚甘芳,武夷岩茶幽香清逸等等。以茶养生,确能收到赏心悦目、怡神健体之功效。但也应注意,喝茶要讲究实际、实用、实效,切忌睡前喝浓茶和经常饮用隔夜茶,以免影响入睡与健康。

多动养生时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一书中指出:养生者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红楼梦》中的贾母,是个老寿星。她的养生之道,首要的一条就是注意散步和游玩。正如书中所说,贾母性格豁达,又喜欢运动,此乃她长寿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茶在《红楼梦》中的社会学


《红楼梦》关于茶的描写,出现频率为17.820/0,若按章(回)来分,总共120章中则有98章涉及到了茶的内容,占到了81.7%。可以说,茶是全书故事情节进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与纽带。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考查书中通过茶展现出的社会群体的角色特征和社会关系特征。

一、与茶相关描述的总体情况简介

书中上茶多是女性,且多为丫环(有多种称呼,后文将提及),但在开篇(第1回:……自与雨村携手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o)和结篇(120回:士隐让进雨村坐下,小童献上茶来)均以“童子”形式出现,这与全书结构要求一致(开篇与结尾的呼应),与书的主要线索与发展脉络一致。在书中描述的时代中,官僚与贵族宅院中(贾府为京中望族),侍女是家庭生活的主要服务人员,尤其是女性生活圈子中。

茶的出现主要是在家庭生活的内部,尤其是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内女性生活的人际互动之间,主要可归为如下几大类:各家族之间、服侍人员与家族成员,家族成员不同层群之间,各类宾客与家族成员间,政府各类官员与家族成员间,其他类型社会互动中,如寺院内。有的学者将书中涉及茶的具体名目进行了归类,有“六安茶”、“老君眉”、“逼罗茶”、“普洱茶”(女儿茶)、“枫露茶”和“龙井茶”,总体可归为四大类,即“绿茶”、“花茶”、“岩茶”和“红茶”。

我们再对其深入探究,发现还有酽茶、面茶、新湃茶、龙片茶、盖碗茶。第62回中写道:“湘云慢启秋波……用过水,又吃了两盏酽茶。”酽茶就是浓茶。此处是湘云醉酒后以浓茶醒酒。第八十回中:“宝玉正歪在炕上想睡,……王一贴喝命徒弟们快泡好酽茶来。”此处是为了不让宝玉睡下,以酽茶解睡。第75回中写道:“一时尤氏盥沐已毕,大家吃面茶。”与本回相对应,“李纨道:‘昨日他姨娘家送来的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说毕,便吩咐人去对茶。”可见,书中所说面茶应是把茶与其他辅料混在一起磨成粉末制成的,与流行于晋中一带的传统纯面类小吃不同。

第64回中写道:“……说着,芳官早托了一杯凉水内新湃的茶来。”下文接着写道:“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可见,新湃茶是一种降温处理后的茶。第八十二回中写道:“黛玉微微的一笑,因叫紫鹃:‘把我的龙片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的头里。''’龙片茶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具体茶类。第五十五回写道:”……每人去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盖碗茶由盖、茶托和茶碗组成,是因茶具而得名的吃茶方法。

盖碗茶起源较早,在清朝(尤其晚期时)更为流行,在贵族大宅中也多有使用。全书中与茶相关的诗词有多首,

第一首出现在第2回开篇:”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间旁观冷眼人。

“第二首出现在第8回:”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犟贮琼浆。莫言绮毅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第三、四、五首为《四时即事》中的后三首,出现在23回。

第二首为:”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第三首为:”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第四首为:”梅魂竹梦已三更,锦厨鹩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有茶联一副,出自宝玉之口(17回):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二者皆自然融人故事发展环节之中,以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形式出现既自然又合理,有助于发挥对情节发展的暗示效果。书中对斟茶使用的说法多为”倒茶“,也用”斟茶“,喝茶的说法多为”吃茶“,

泡茶的说法有四种:一是”泡茶“,第60回有”莺儿自去泡茶“;二是”顿茶“,第60回有”现通开火顿茶“;三是”对茶“,第75回有”说毕,便吩咐人去对茶“;四是”烹茶“,第110回有”惜春亲自烹茶“o茶器等物除了茶盘、火炉之外,主要涉及到了”茶筅“、”茶盂“、”风炉“(38回)、”茶吊子“(54回)

二、茶中人物的社会群体特征

全书中,茶是一条重要线索,也涉及到各种人物,通过茶,人物的一些社会群体角色特征得到恰当展现。主要有家庭成员的角色特征、家庭中服侍人员的角色特征,以及其他一些人的特定角色特征。作为名门望族的家庭成员是《红楼梦》的主要叙述群体,是相对的主人群体,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要茶喝。

21回有”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把其在家庭中的身份特征在轻绘淡写之中刻画得人木三分。书中对”以茶漱口“着墨较多。

第2回有:”……你们这浊口臭占,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

“第28回有:”一时吃过饭,宝玉一则怕贾母记挂,二则也记挂着林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

“第31回有:”宝玉听了有理,也只得罢了,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除了袭人吐血,用茶漱口外,其他皆为正常生活中的情况。

第56回有:”早有人捧过漱盂茶卤来,漱了口。“这里,”茶卤“是指茶的浓汁,用于漱口。由此可见,”以茶漱口“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中必要的礼仪性内容,对那些有身份的人来说(书中指宅中的家庭成员群体)更是如此。这也反映出了该群体对茶认识的程度较为深入,以茶促健康的意识较浓,也积极付诸于行动之中。

第50回中有:”湘云忙丢了茶杯,忙联道: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这是宝玉、黛玉、湘云等人斗对联时的一个小场景。可见,奈在这样的群体中活跃了气氛:边对对联,边喝茶,打破了刻板的模式。说明在此类群体的互动中,人们可以充分释放自己,表达出了一种生活的闲适。

第111回写道:”打发道婆回去取了他的茶具衣褥。“说的是妙玉要陪惜春一夜,让人去取她的物品:茶具衣褥。可见,喝茶在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即使在外面过一夜,也少不了喝茶(所以要带上茶具)o而且,可以推测这一群体极为重视茶具的使用,尤其是当自己有茶具时,是不会随便用别人的。与后文的交待相呼应:”那妙玉自有茶具。那道婆去了不多一时,又来了个侍者,带了妙玉日用之物。“(111回)说明作为家族内中上层的群体是极为重视身份的,并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这与”以茶漱口“相对应。

前文已介绍,宝玉因身体原因在盛夏中以新汲井水将茶湃凉再饮用(64回),足见贾府对其成员健康的重视,通过饮茶强化了这一观念。同时,对服侍人员也提出了一条不成。文的家法,即在盛夏是不能给宝玉”用冰“降署的,而是用湃过的凉茶。不同阶层的人物角色规范跃然纸上。书也对主要家庭成员吃茶的方法有所描述。

第28回写道:”宝玉回至园中,宽衣吃茶。

“第76回写道:”贾母等都添了衣,盥漱吃茶,方又人坐,团团围绕。“

又在28回中,宝玉先以茶漱口,再喝茶:”……(宝玉)忙忙的要茶漱口……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喝茶前的”宽衣“、”盥漱“及”要茶漱口“看似无意,却别具社会内涵。

通过对家庭主人群体在喝茶前对准备工作的的重视的描写,可见归结出两点:

第一,这是一种符号的象征,起到身份标签的作用;

第二,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即程序性与舒适性的结合。书中独有一处提到了”以茶泡饭“。

第49回有:”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虽然没有更多描述,但从宝玉这样的行为没有引起众人(贾母和众姊妹)的过多关注而言,”以茶泡饭“应该是一种广为接受的方式,尤其是在饥饿时。宝玉在饥饿之时,为什么还要以茶泡饭,而不只是以其他汤类或营养品泡,或把饭就着其他东西直接吃呢?从书中对茶的运用分析,可得出:家庭成员注意以茶养生,甚至将其运用到了生活中一切可能的领域内。

所以,以茶泡饭也就不足为奇了。这说明贵族家庭内健康观念非常浓厚,而且能够把茶进行创造性运用,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在第68回中,凤姐儿哭诉时用了”……也不敢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这样的话,指的是招待侍奉的周到。显然,”三茶六饭金奴银婢“代表一种豪华与奢侈,同时,茶被排在第一名,说明其在这种贵族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以茶炫富也是该社会群体的一种角色特征。

第42回有:”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这是宝钗讲给黛玉男女读书的事时,黛玉的反应。这里生动地刻画了黛玉的心理活动,而这种刻画仅仅以一句话完成:”垂头吃茶“可见,在贾府的上层群体中,茶可以成为他们掩饰内心的一种工具,因此,除了炫耀之外,茶也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交际应酬的必备之物。茶也是该群体实施家规控制的媒介。

第54回中有:”……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是凤姐儿向贾母给袭人说好话时的一句话。其含义是:园子里看戏,如果袭人也来了,那么主子们回家时则得不到正常照顾。暗示袭人对主子的照顾是体贴的,同时这种照顾是一种家规性的程序,主要包括了”铺盖“与”茶水“

说明在贾府中,这一群体重视家规的持续有效,从而突出他们这种被服侍的地位。家庭中的服侍人员是另一个主要群体。

在书中,通过茶不但体现出了这一群体具有的普通服侍人员的共同特征,也体现着一些独有特征。在全书中,对上茶(或称端茶)的服侍人员的称呼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婆子(11回)、丫鬟(3回)、小丫鬟(5回)、小丫头(6回)、小丫头子(6回)、丫头(25回)从这些称呼来看,都是女服侍人员,这与我们开篇时的分析相符。这些服侍人员以年轻女性为主,同时反应着他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书中几处对”捧茶“(7回)、”茶盘“(89回)、”茶炉子笼火“(27回)的描写,突出了他们这种服侍者的地位,以此进一步固化了他们佣人的社会身份,因为就在这些小事中,他们忙忙碌碌,并时刻被主子们监视与评价。

这些琐碎的杂事成为了他们的一个衡量标尺,也是主子们控制他们,维护自己权威与优越生活的社会手段。

书中有多处关于”茶房“的描写。

第51回有:”晴雯因说:‘正经给他们茶房里煎去。弄得这屋里药气,如何悔得?“’这里晴雯抱怨的是:火盆上煎药味道太大,应去茶房煎。

第55回写道:”茶房内早有三个丫头捧着三沐盆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每人去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饭后使用的”沐盆水“及”盖碗茶“均出自茶房。可见,茶房并非单独做茶的地方,而是一种杂事之地,也就是服侍人员做服侍准备工作及相关杂事的地方。

第61回有:”众人都说:‘才往茶房里找他们姊妹去了。''’可见,这些服侍人员一般可以在茶房,随时应命,而这里也成为一个相对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公共场所”反衬出他们生活枯燥,行动自由的受限。第54回有:“且说宝玉一径来至园中,众婆子见他回房,便不跟去,只坐在园门里茶房里烤火,和管茶的女人偷空饮酒斗牌。”表明茶房是下人们平时无事聚集放松的地方,同时,贾府有专门“管茶”的女性(女人),在茶房中,这些服侍人员有自己的休闲,即“偷空饮酒斗牌”这一描写把服侍人员的行为贴上了与其身份相适应的“下等”标签:市井角色、不学无术。

总体而言,“茶房”在书中并未单独指人,这与晚清时期茶馆、戏场等公共场所内的称呼有所区别,这些公共场所内把专门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工的人称为“茶房”,也有行业内的俗称,如饭馆的茶房,俗称“跑堂的”虽然存在着这种区别,但二者无疑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背景:服侍人员地位低下,处于社会底层。对他们而言,无所谓自由,却努力寻找着属于这个群体的生存方式,但他们被主子们贴上了各色标签,社会角色不断固化。这一状况的改变,则是历史进步的显着后果之一。

书中也有提到“厨房”第60回有:“正值柳家的带进他女儿来散闷,在那边犄角子上一带地方儿逛了一回,便回到厨房内,正吃茶歇脚儿。”以在厨房内吃茶分析,厨房作为下人们准备饭菜的地方并不排斥下人们喝茶休闲。因此,除了茶房,厨房也是服侍人员一个公共活动场所。

三、茶与社会关系和秩序

在书中所描绘的日常生活中,茶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作用的描述,为社会关系的维持、改变,以及秩序关系在家族内的演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以此为纽带逐渐展开。书中以“让茶”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如倪二说:“天黑了,也不让茶让酒……”(24回)就是一种直接表达。一般吃完饭后也是要吃茶的,许多人际互动的微微变化就是在吃茶过程中产生的。如第92回,冯紫英、贾政、贾赦饭后,喝茶(“吃毕,喝茶”),此时,“冯家的小厮走来轻轻地向紫英说了一句,冯紫英便要告辞了。”仅这白描的一句话,就把当时的话题(“人世枯荣,仕途得失”)反衬得恰到好处。也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做了气氛的烘托。

书中也体现了一种对好茶的崇拜。

第26回有几句对话,宝玉笑道:“紫鹃,把你们的好茶倒碗我吃。”紫鹃道:“那里是好的呢?要好的,只是等袭人来。”这虽是开玩笑似的对白,但透露出好茶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是被受推崇的。这还反映在人际互动的送茶之中。

第24回有香菱的话:“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

第25回有风姐的话:“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下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可见,送茶是在正式与非正式的场合中时常发生的。对好茶的向往与喜好使茶成为了群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这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书中人物竭力维持自己的优越生活与对财富与奢侈的崇拜。茶也是赏赐物品中的重要组成。

第14回有“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这里,茶位列被赏之物的第一位。

第22回中又有“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茶筅也可以成为赐品,足见茶在当时上层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了。茶具甚至出现在了被查抄的物品之列。

第105回,查抄的物件名单中就出现了“茶托二件”可见当时茶的重要,茶器物的贵重。由二者分析,正是由于重要,所以茶与茶器才能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之一,赐茶是上层向其追随者的一种恩施,无疑强化了追随者的服务意识,茶器物被收藏,一般也是通过各类渠道的互动得以实现的。

茶被演化为一种控制媒介与互动纽带。

出门在外,茶与茶具是必备的,如第15回:“家下仆妇们将带着行路的茶壶茶杯、十锦屉盒、各样小食端来,凤姐等吃过茶,待他们收拾完备,便起身上车。”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全书中多次出现“茶盘”(前文已做讨论),而茶盘的用途却是多样化的。

第92回出现以茶盘盛珠子的做法。

第85回有“雪雁已拿着个小茶盘里托着一钟药,一钟水……”可见,托药、托水都可以用茶盘。一是说明茶盘之多,二是说明其实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三是说明茶影响之大,同时做许多用处的盘子被称为“茶盘”,表明茶是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物品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家族内服侍人员的服务特征:随呼即到,内容众多,以伺候茶水服务为主要特征。书中“以茶祭奠”在13、14、53、58、62等回里均有出现。

如第62回中有“行毕礼,奠茶焚纸后,便至宁府中宗祠祖先堂两处行毕礼……”可见,奠茶是祭祀礼仪中重要的环节,位列焚纸之前。由于祭祀礼仪在传统社会中极为重要,所以,茶在人们精神生活世界中的作用又得以显现,从而强化了社会互动中的象征性内涵。尤其书中开篇与结尾的“童子上茶”与全书其他部分的“女性上茶”形成强烈对比,预示了社会将会对人物命运造成的影响以及故事的发展结局。茶在四大家族构建的社会网络中,发挥着一种纽带的作用,前文对茶的重要性的探讨就是这种纽带作用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书中有先吃茶,茶毕谈事的描述。第10回中有:“且说次日午间,人回道:’请的那张先生来了。‘贾珍遂延人大厅坐下。茶毕,方开言道……”此处茶成为人物对话的一个引子,以茶烘托气氛,以茶打下对话的发展基调。如在吃茶中以动作、表情来传达人物的一种内心状态。通过这种心理暗示,给对方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使接下来的互动过程更具效力。也有饭后用茶的描述。第11回中有:“吃毕,大家才出园子来,到上房坐下,吃了茶,方才叫预备车,向尤氏的母亲告了辞。”可见,当客人要离开之时,也是要吃茶的,从书中茶出现的情境推测,这代表着一种较高规格的礼仪,否则则视为不恭。但这与谈事为主的“吃茶”在程序上是有区别的:谈事时,先以上茶、用茶为引子,后谈事情;做客时,先用饭喝酒,然后单独到上房喝茶,茶毕才可以离开。当然,这套程式化互动过程也是随社会情境的不同而有适当变化的。

第16回有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到贾府宣旨,其中有这一样句:“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依句意推测,本应是在宣读完圣旨之后,贾府以茶款待。所以,此类正式且重大的事情也是按“先事后茶”的顺序进行的。还有一例。

第56回中有:“他四人请了安,大概说了两句。贾母便命歇歇去。王夫人亲捧过茶,方退出。”可见,在休息之前要向长者奉茶,这也是贾府中的规矩或者重要礼节。把茶放在互动的最后,也是和“先事后茶”原则一致的。

第83回有王太医为黛玉诊病,先把完脉,再到外书房,“王太医吃了茶,因提笔先写道……”可见,除了正常的人际互动、公事性的互动外,给病人看病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但稍有不同,即吃茶发生在诊完病之后,开药方之前。以心理学分析,这种在诊断完病情后上茶的过程,可以为下面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会对医生内心感受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加有效的治疗。

这也是中国儒学中“礼”的文化长久积淀的结果。

前文提到书中有“奠茶焚纸”的仪式。其直接原因就在于互动的社会需求,如前文所说,是一种生者与死者间人为构建的仪式性的符号;而其后果,则又进一步强化了现实世界中生者间的互动规范,有利于维持现实世界中的伦理秩序。茶在人际纽带中,也可以起到暗示与缓解尴尬的作用。

第94回有:“众人假意装出没事的样子”故意搭讪走开。“这是大家在找丢失的玉,想到可能是环儿,就让平儿来试探,故意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而”把茶沏好放在房间中“在此显得格外突出。因为按人物的目的而言,这无关紧要,但从达成目的的程序而言,却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原因:

第一,奈在贾府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无茶不饭“,”无茶不事“,如果在设计故事场景时忽视了这一点显然不合理。

第二,正是由于茶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所以在其设计的场景中,摆上茶则会更合理,让目标放松警惕。

第三,对情境的设计者而言,茶也起到了自我暗示的作用,即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就出现茶摆在桌上的样子,同时也起到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作用。

茶还扮演着一种独特的社会互动纽带角色:社会互动方式的一种创造。第48回有:”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在此,”茶饭无心“形容的是香菱六神无主的样子,是对人物心理状态的一种描绘,但正是这种看似对心理的描绘奠定了人物的性格基础与行为特征,暗示接下来会发生的可能互动,水到渠成。从而引发了下文香菱与宝钗、黛玉间的对话以及她若痴的状态与行为。

四、结语

《红楼梦》中反映了大量茶的社会文化,从社会学视角进行解读不但有利于了解《红楼梦》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而

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及流行的茶的社会文化,更重要的是,这些社会文化从社会学视角体现出了不同群体的生活特征及思想行为状态,有效地揭示了清朝社会秩序的构建与维持的诸多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