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通六艺,从茶道谈古人养生诗词

发布时间 : 2020-10-12
古人花茶 茶叶诗词 茶文化诗词

【www.cy316.com - 古人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通六艺,从茶道谈古人养生诗词”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通六艺,从茶道谈古人养生诗词”相关知识!

从茶道谈古今养生之道

中国文士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在儒士的眼中,“茶通六艺”,茶可以醒诗魂,解酒困,添画韵,增书香。尤其是我们的古人最会饮茶咏诗,经常从茶中得到启发而做出史上名句。下面我们就从茶道谈谈古人养生诗词中的奥妙。

你喜欢琴吗?茶可使琴声的意境更幽逸。如陆游的“玩《易》焚香消昼永,听琴煮茗送残春”。再如孟郊的“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

你爱下棋吗?茶可提神益思,使棋着更玄妙。如李德裕的诗“茶炉依绿笋,棋局就红桃”。陈陶的诗“幽香人茶灶,静翠直棋局”。陆游的诗“堂空响棋子,盏小聚茶香”。

你爱读书习字吗?文征明喜欢“茶烟一榻拥书眠”。裴说喜欢“静坐将茶试,闲书把叶翻”。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郑板桥“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小窗字学颜”。无论品茗读书还是品茗习字,儒士们无不显得恬静脱俗,怡然自得。

茶与诗结缘很早。唐代以前茶诗不多,到了唐代,随着茶道的流行,茶宴的兴盛,饮茶吟诗就成了诗歌的一种创作形式,诗人们有“酒领诗队,茶醒诗魂”之说。茶可使“诗肠濯涤,妙思猛起”(周履清《茶德颂》)。

薛能曰:“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司空图曰:“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高启曰:“如今独坐吟诗句,茅屋茶炯冷未消。”陆游曰:“诗情森欲动,茶鼎煎正熟。”张歌在《题惠山寺》散曲中讲得更玄妙,他说:“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只要舌底有茶味,则眼前万物无不诗意盎然,竞相人诗。颜真卿邀湖州名士月夜品茗,吟诗联句,被历代文人传为佳话,是“茶醒诗魂”的典型缩影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荐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叶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陆士修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被后代诗人竞相仿效,成了茶艺的一种新形式。至于茶与酒的关系,在宋代的文人宴会上表现得最精彩。黄庭坚的《看花回·茶词》就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

烂漫坠钿堕履,是醉时风景。

花暗烛残,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

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

纤指缓,连环动触。

渐泛起,满瓯银粟。

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

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

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酒酣人醉而欢意尤浓,于是就催促烹香茗,唱茶词以振余欢。酒后品茶,更觉得茶香沁人肺腑。美人唱词奉茶,又平添多少风流雅韵。正是这样,茶通六艺,使六艺添趣增色,而六艺助茶,形成了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茶艺表现形式,茶道也通过六艺的渲染而更加鲜活,难怪黄庭坚和历代茶人都甘愿将生命“付与杯中绿”。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早早就领悟了茶道养生的奥妙,以茶与诗词相结合完美的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可见时常喝茶吟诗,把酒写词也能怡心养性,养生长寿。

茶经网扩展阅读

明海法师谈禅堂中的茶道


明海法师谈禅堂中的茶道

道是从禅中衍生出来的。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吃去"的公案,而且从文献中看,唐代禅门吃之风极其普遍,甚或丛林中吃也有一套极详尽的仪规,这从宋代宗赜的《禅苑清规》中可见其仿佛。时至今日,古风不再,但禅宗丛林冬季打禅七时吃的仪规却流传了下来。

柏林禅寺的冬七从 1992 年开始,坚持了十三年,到现在要一气坐五七三十五天。其时,僧俗云集,山门关闭,谢绝外缘。大家遵守止语的规定,从早至暮在禅堂中坐香、行香,与腿疼厮捱,与烦躁厮捱,与妄念厮捱,与昏沉厮涯。慢慢地,如嚼菜根,也能嚼出一点禅味来。

这期间,因为整日拘束身心,极易上火起燥,静坐中,间以喝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禅堂喝,动辄上百人,、分杯、倒,这些服务工作专门由一班人承担,他们被称为"护七师父"。他们所用的具极其朴素简单:用大铜壶,杯是粗磁的,杯壁极厚,失手落在地上也不易打碎,只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衬托禅堂的宁静。装杯的筐是椭圆形,提手也是圆形,模样又淳朴又可爱,像山村里走出来的小男孩。

护七师父在一枝静坐香开始以前已将叶泡入铜壶,为了保温,用厚棉毯裏好放到桶里。及至开静信号一响,他们敏捷地下座,到护七寮做准备。

静坐后是行禅,大家甩手极放松地在禅堂里按圈子绕行,或快或慢,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和僧袍的沙沙声。突然,"啪"!--这是站板,人们立刻站住不动。维那师喊一声"两边挂腿坐"!大家遂在座位上垂腿端坐,两手扶两膝,目不斜视。

人们才一坐定,护七师父们已矫健地走进禅堂,分两组,前面一人发杯子,后面一人倒。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

禅堂有许多别名。或称为“选佛场”,说的是凡夫们进去,他们中间会选出开悟的佛来;或称为“大冶洪炉”,这指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扔进去,经受种种规矩的约束和师父的棒喝锻炼,战胜来自身心的种种障碍,最后脱胎换骨。进了禅堂,不能退却,没有商量,人人都要拿出十分的勇气,在断绝了诸多外缘之后,全力以赴,面对自己,料理自己。说到不能退却,老师父们喜欢讲一个也许是编造的公案来激励年轻人的勇气:话说禅堂止静的钟板一响,那就是军令如山倒,任何人不能出去。那么,有一个师父病在禅座上怎么办?不管他!死在禅座上呢?--拖下来塞在禅凳底下任他烂掉,大家继续用功!想上厕所呢?--拉在裤裆里吧!-这情形真有点像置身战场,而且是最激烈的"上甘岭"的山头,不过所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是自己的身心。面对自己,谈何容易!毕竟是凡人,身体会疲倦,心里会烦闷,甚或意识深处之种种情结会浮现:恐惧,忧伤、欣喜……,你都不能管它!

最难熬的是腿疼,其痛楚情状千奇百怪。有师父道腿疼之难忍:那时想,让我去死吧!我则比喻像经历酷刑中的夹棍。第一次到柏林寺打七,恰好坐在老和尚身边,双盘端坐,因为好面子,痛极也不放下。捱到开静时刻,竟然双腿凝固搬不开了。那时尚是居士,出家后,最初几年打七仍然要忍耐腿疼之苦。有一次发了狠勇之心,坚决不动,到开静时,腿上的袜子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

禅堂中的这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我们面前的。你早已无心注意它是,还是,还是普洱,也无心于具的欣赏,至于奉的仪规也极简单:行者在沉默中丁字步站立,轻缓地将水从壶嘴倾出。接受者以杯相接。双方都凝神于水的倾注与入杯,在柔软绵绵的汤中,在一倒一接中,双方进行着最默契的心灵沟通。就像球场上队友之间的击掌与拥抱,又像战场上共同对敌的战友之间的回眸。而当汤滚过唇舌咽喉进入肺腑时,那为了征服心中之敌而拼搏的勇士,他那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最温暖、最亲切的抚慰;在闭目禅坐中那几乎要游离迷失的心绪,此时此地,也因这一杯而回到了当下……

有时,禅人会在此一当下蓦然翻身,彻见心性的本来,打破生命的谜团,虚云和尚即是一例。他在高寺的禅堂中,喝时因杯子落地摔碎而豁然大悟。一代祖师从这里诞生。

这就是我所经历过的禅堂中的道。

茶道六君子是什么?茶道六君子的作用


在日常泡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茶道组合,简称为“茶道六君子”或“茶艺六用”,其作为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可能很多刚入门的茶友乍听到茶道六君子时,难免会疑惑茶道六君子分别是什么、茶道六君子怎么用?接下来,茶人码头将与茶友们分享下茶道六君子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茶道六君子是指:茶筒、茶勺、茶针、茶漏、茶夹、茶匙,具体作用如下:

茶筒,用于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因其外形同花瓶一般,也称“茶瓶”。

茶勺,也称“茶则”、“茶荷”,用于把茶叶罐里的茶叶拨到盖碗或茶壶里,也方便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

茶针,也称“茶通”,当泡茶的时候,碎茶堵住了茶壶的出水口,便可以用茶针来疏通;也有人把茶叶放入茶壶或盖碗后,用茶针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漏:也称“茶滤”,用于过滤茶渣,避免茶渣掉落到茶汤里,影响汤水的清澈度与美观度。不过,现在茶漏已经独立出来,与公道杯组合使用。

茶夹:也称“茶筷”,用于夹茶杯或壶盖使用,可用于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插旗

茶匙:也称“茶拨”、“茶扒”、“渣匙”,用于挖取壶内泡过的茶叶;也可将茶叶将茶则拨入壶中,故名“茶拨”;另外,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因而皆使用茶匙,故又名“渣匙”。

以上便是关于传统的茶道六君子的简单介绍,随着现代茶叶种类的丰富以及不同饮茶习惯的变更等,茶道组合已然不止“六君子”:

茶刷:也称“养壶笔”,用于清洁茶盘或刷紫砂壶。湿泡时,容易将茶叶里的茶渣随着出汤,倒入茶盘,久而久之,茶盘上难免会有些茶渣,这事便可用茶刷用于清洁茶盘。除此之外,还可用茶刷沾茶汤,去刷紫砂壶的外壁,日积月累,紫砂壶便可形成盈润的包浆。

茶刀:主要用于撬开普洱茶饼、安化黑茶茶砖等紧压茶,用于取茶。

杯叉:用于将茶杯递送至客人面前,既防烫,也卫生。

诗词与茶


想了解《诗词与茶》知识吗,丰富的《诗词与茶》内容等你来看!

喜欢在喝茶的时候读书,尤其是一些诗词类特别能够打动自己。喜欢的诗人有很多,其中有一位就是宋代的苏轼苏东坡,尤喜他词作中的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轻松写意,潇洒自如,人生应该有这样的豪迈。我们看现实生活,太多人之所以郁郁不乐,愁苦满目,全是因为在乎的太多,贪求的太多,要知道人生是一次旅行,如果背负太多东西,就根本无暇欣赏路上的风景。在一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说的很好,“放下负担,奔向新生命。”

生活如同饮茶,新茶时姿态不可僵硬,神情不可造作,自然而然,随心随缘。茶即便是苦的,也要微笑着品尝。生活中同样有甜也有苦,淡然视之,要像苏轼词中说到的一样,即便有雨,也要吟啸徐行,心态上洒脱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住自己。

喜欢在晴天的时候,选择一个惬意的时间悠然品茶。喜欢在细雨纷纷的时候,一个人站在窗前默然饮茶,体会天地间深沉的静谧。同样喜欢在月上中天的时候,在皎洁月华下淡然饮茶,月华如水,水中全都是梦幻。人生总是有风有雨,有圆有缺,有喧嚣也有静谧,无论有什么,都不必在意,安心做一个吟啸徐行的登山客,做一个淡雅出尘的品茶客,潇洒处世,笑品茶香,每一天都可以很快乐,全看自己把握。

关于本文《诗词与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关于茶的古诗词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等等,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山间竹里人家,清香嫩蕊黄芽。

客到茶烟起。

茶七饭八酒加倍。

三茶六饭。

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橙子芝麻茶,吃了讲天话。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头交水,二交茶。

时新茶叶陈年酒。

头茶苦,二茶涩,三茶好吃摘勿得。

嫩香值千金。

素食清茶,爽口爽心。

金沙泉中水,顾渚山上茶。

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茶香。

高山雾多出名茶。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砂土杨梅黄土茶。

细雨足时茶户喜。

惊蛰过,茶脱壳。

谷雨茶,满地抓。

向阳好种茶,背荫好插柳。

若要茶,二八耙。(二、八指夏历二月和八月)

老茶不改鸡骨头。若要茶园败,先种蕃薯后种麦。留叶采摘,常集不败。

茶籽采得多,茶园发展快。

头茶勿采,二茶勿发。

拱拱虫,拱一拱,茶农要吃西北风。

立夏茶,夜夜老,小满后,茶变草。

茶过立夏,一夜粗一夜。

夏茶养丛,秋茶打顶。

立夏过,茶生骨。

茶叶好比时辰草,日日采来夜夜炒。茶叶本是时辰草,早三日是宝,迟三日是草。

采高勿采低,采密不采稀。

春茶留鱼叶分批采,夏茶留大叶采,秋茶留鱼叶采。

烫茶伤人,姜茶治病。

姜茶治痢,糖茶和胃。

茶怕异味。

浓茶猛烟,少活十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浅杯茶,满杯酒。

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嘴。

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

吃了茶叶子(蛋)做事不怕死。

吃碗元宝茶,一年四季大发财。龙井茶,虎跑水。

茶博士(指茶馆中跑堂递水的人,义乌一带也指好问人长短、寻根究底的人。)

宁可少施一次肥,不能多养一次茶。

若要茶树好,铺草不可少。

若在春草好,春山开得早。

若要茶,伏里耙。

茶地晒得白,抵过小猪吃大麦。

头茶荒,二茶光。

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了人情。

七挖金,八挖银,九、十月挖的不如屋里困

秋冬茶园挖得深,胜于拿锄挖黄金。

清明时节近,采茶忙又勤。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

立夏三日茶生骨。

春草留一丫,夏茶发一把。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千杉万松,一生不空;千茶万桐,一世不穷高山茶叶,低山茶子。

土厚种桑,土酸种茶。

稻要地平能留水,茶要土坡水不留。

正月栽茶用手捺,二月栽茶用脚踏,三月栽茶用锄夯也夯不活。

茶树本是神仙草,不要肥多采不了。

一担春茶百担肥。

根底肥,芽上催。

浇肥不埋潭,宁可粪坑里满。

栏肥、壅肥三年青。

若要肥,泥加泥。

三年不挖,茶树开花。茶山不要粪,一年三交钉。

茶艺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


茶艺文化是一种仪式传承

茶艺文化发源于中国,并在邻国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也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茶艺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

人之美,人是万物之灵,是社会的核心,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美的要素。人的美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自然人所表现的外在形体美;另一方面是作为社会人所表现出的内在的心灵美。总之人的美大致分形体美、服饰美、发型美,仪态美、神韵美、语言美、心灵美等几个方面。

茶之美,是指不但要有个好的名称,还要求茶的色、香、味、形具佳。

水之美,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提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以上论述均说明了在我国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器之美,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之美。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设计出了24种完整配套的茶具,近代,茶有上千种,而茶具更是琳琅满目,我们按质地来分类,茶具可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其他茶具等七大类。

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环境美就是要求窗明几净,装修简素,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舒适感。茶道六艺,即琴、棋、书、画、诗和金石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所谓人境,即品茗时人数的多少以及品茗的人格所构成的人文环境。品茗是心的歇息、心的放牧、心的澡雪,品茶时好的心境靠茶人对人生的彻悟。

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方面。

总之,要达到茶艺美,就必须人茶水顺境艺六要素俱美,六美荟萃,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境界。

茶艺六要素讲究的是仪式,也正因为是有仪式,所以饮茶的整个过程是能够帮人修身养性,自我完善,促进自我认识。同时,饮茶也能帮你交到知心好友。凡是精神文化内涵丰富,而又容易上瘾的东西,就容易找到同好者。这种同好者在戏剧则为票友,在看球则为球友,下棋则为棋友,还有牌友、舞友、酒友、邮友等等,而一起分享茶文化,共享佳茗的就是茶友。

梁声文化致力于中华艺术瑰宝的传承,欢迎各界朋友过来公司谈茶论道。我们必奉上一杯热茶,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

茶道养生 浅谈健康与茶道的关系


在历史上曾经采用过金、银、铜、锡、陶土、瓷、水晶、玛瑙、景泰蓝、竹、漆器、玻璃、塑料、搪瓷等多种材料制造饮茶用具,但目前最流行的只有陶器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塑料茶具、搪瓷茶具等数种。

(一)陶器茶具的特点和用途

陶器茶具的造型多样,或高雅、或古朴、或抽象、或形象,可以随意创造,色彩古雅,坯质致密坚硬,敲击音低沉,无吸水性,能保真茶叶的原始风味,保温性能好,在夏天泡茶也不易变质,还可在炉上煮茶。这类用具很适合品茶用。

(二)瓷器茶具的特点和用途

瓷器茶具以净白者为佳品,可在外表随意制作五彩图案,其坯质致密精细,有光泽,敲击音清脆而长,能较好地反映出茶的色香味。这类用具雅俗共赏,即可用于品茶,也可用于日常饮茶,还很适合泡饮药茶,现已成为最流行的茶具。

饮茶从仅仅满足解渴的初级阶段发展为一种生活习俗,以至最后成为一种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饮茶的用具也随着这个发展过程,从普通的盛水器发展成带有鲜明文化色彩的系列用具。完整的茶具包括贮茶、碾茶、炙茶、煮茶、调茶、饮茶等数十种,陆羽在《茶经》中介绍了28种茶具。茶具的选择主要包括用途、产地、种类、质地、光泽、颜色、样式、图案等内容。

在历史上曾经采用过金、银、铜、锡、陶土、瓷、水晶、玛瑙、景泰蓝、竹、漆器、玻璃、塑料、搪瓷等多种材料制造饮茶用具,但目前最流行的只有陶器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塑料茶具、搪瓷茶具等数种。

(一)陶器茶具的特点和用途

陶器茶具的造型多样,或高雅、或古朴、或抽象、或形象,可以随意创造,色彩古雅,坯质致密坚硬,敲击音低沉,无吸水性,能保真茶叶的原始风味,保温性能好,在夏天泡茶也不易变质,还可在炉上煮茶。这类用具很适合品茶用。

(二)瓷器茶具的特点和用途

瓷器茶具以净白者为佳品,可在外表随意制作五彩图案,其坯质致密精细,有光泽,敲击音清脆而长,能较好地反映出茶的色香味。这类用具雅俗共赏,即可用于品茶,也可用于日常饮茶,还很适合泡饮药茶,现已成为最流行的茶具。

(三)玻璃茶具的特点和用途

玻璃茶具不透气,传热快,易散失茶香,但极易立体地观赏名贵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其外形的种种奇妙变化。特别适合冲泡水果调味茶、花卉茶,这些天然之品聚于杯中,或红或绿或黄或白,色彩斑斓,有的上浮下沉、有的亭亭玉立静观大千、有的密隐水中更显缥缈神秘,这一幅幅优雅的迷人景象,真可谓“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使人欲饮而又不忍。由此可见玻璃茶杯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美的享受。

传统的品茶饮茶对茶具的要求都比较高,药茶对盛茶水的用具要求不太苛刻。塑料杯和搪瓷杯一般只能作为外出旅行、工作时用,不适合日常的品茶饮茶。保温杯也不适宜品饮茶,但可用来冲泡药茶。

玻璃茶具不透气,传热快,易散失茶香,但极易立体地观赏名贵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其外形的种种奇妙变化。特别适合冲泡水果调味茶、花卉茶,这些天然之品聚于杯中,或红或绿或黄或白,色彩斑斓,有的上浮下沉、有的亭亭玉立静观大千、有的密隐水中更显缥缈神秘,这一幅幅优雅的迷人景象,真可谓“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使人欲饮而又不忍。由此可见玻璃茶杯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美的享受。

传统的品茶饮茶对茶具的要求都比较高,药茶对盛茶水的用具要求不太苛刻。塑料杯和搪瓷杯一般只能作为外出旅行、工作时用,不适合日常的品茶饮茶。保温杯也不适宜品饮茶,但可用来冲泡药茶。

读茶史,论茶道,探秘茶道中的“养生术”


想了解《读茶史,论茶道,探秘茶道中的“养生术”》知识吗,丰富的《读茶史,论茶道,探秘茶道中的“养生术”》内容等你来看!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饮茶之习俗始于古时汉之蜀地和江南一带,始于药用。其味清香,而且能清暑解毒,理气顺食,提神助思。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化的茶具从饮食器逐渐分化出来。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饮茶习俗和方式的变化,茶具外形和材质的演变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读史,知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自此以后,国人识茶、饮茶、享茶、品茶。《茶经》的问世使“世人益知茶”,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喝茶成了生活之必需。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品茶,注重韵味,讲究茶、水、具,脱离了解渴的实用意义,追求审美和陶冶情操。

偷的浮生半日闲,无论上班还是待客,或是独处,以茶相伴,看着茶叶上下翻腾,纵观杯中天地,品位苍宇人生。那原本瘦瘦卷曲着的叶,在水中缓缓舒展着,青山绿水般舒展,沁香逸出,隐隐的暖在心间。这是一种境界,讲究品茶于“境”。

清茶一杯共话“青山绿水间”,清幽与淡雅、醇厚与素朴,尽显一份宁静与淡泊。红尘内外,始终脱不了尘缘,而茶则是缤纷外的一处落红,熙攘中的些许宁静。不谙茶道,却了然与人生。茶入水则沉,而香气四逸,豁达而低沉的风格又何尝不似人生,沉思则出智慧,而真水无香却深入心扉。这便是品茶于“道”。

品茶论道,探秘茶道中的“养生术”。“以茶养生”有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国人尤其是老年人的青睐。千百年来,演绎了许多生动有趣的饮茶经。其实,茶能养生益寿的奥秘就在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及维生素C、E等对自由基有着很强的清除效果。那么,如何做到健康饮茶呢?

“以茶养生”的tips:

1、注重水质。茶叶固然重要,但没有优选的水质也无法冲泡出一壶清冽甘醇的好茶。

2、茶具的选择。“水乃茶之母,壶乃茶之父”,茶壶的形和材质对品茶有极大的影响。

3、泡茶的水温和时间。相宜的泡茶水温是80—90摄氏度,视茶叶的新陈而定,冲泡的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即可。

4、新茶不能多饮,睡觉前不要饮茶。

5、因人而异。挑选适合自己体质的茶饮。比如,体寒之人适合喝普洱、红茶,性偏凉的绿茶就适合体热之人。

关于本文《读茶史,论茶道,探秘茶道中的“养生术”》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与艺 茶与礼


茶与艺

沏茶时在杯中放置茶叶有三种方法。日常沏茶习惯都为先放茶叶,后冲入沸水,此称为“下投法”;沸水冲入杯中约三分之一容量后再放入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冲满水,称“中投法”;在杯中先冲满沸水后再放茶叶,称为“上投法”。

对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高,并对茶汤的香气和茶汤色泽均有要求的各类名茶,可采用“上投”法;茶叶的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茶汤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或“中投”法。对于不同的季节,则可以“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的方法参考应用。

细嫩的高级绿茶,以85度左右的水冲泡为宜。如沏碧螺春、明前龙井、太平猴魁、武夷大红袍、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切勿用沸水冲泡。而乌龙茶、花茶宜用90至95度的开水冲泡;红茶如滇红、祁红等可用沸水冲泡;普洱茶用沸水冲泡,才能泡出其香味,且要即冲即饮,沏水后以浸泡2-3分钟为佳,勿超过5分钟,以保持茶香;一般绿茶、红茶、花茶等,也宜用刚沸的水沏茶。

茶与礼

敬茶很讲礼节,首先一定要在与客人寒暄问好、安排客人落座后,才能沏茶。

主人亲自沏茶则是对客人的最佳礼貌,茶具要清洁,茶杯内外不能有丝毫污垢,即使洗涤过的茶具,沏茶前最好也要当着客人的面用清水荡涤,以示尊重。

水以现烧的最好。如沏名贵绿茶,选用玻璃茶杯,不加盖;如沏好红茶、花茶或普通绿茶,选用白瓷杯,加杯盖;如沏乌龙茶,则宜用小陶壶、小茶杯。

取茶时不能用手抓,要用瓷、铜、竹制的小勺。沏茶时动作要轻柔持重,把茶壶上下拉三次沏成,称为“凤凰三点头”。要注意随时给客人斟茶,不能露底,茶叶冲泡3次后就应换茶重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