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茶史

发布时间 : 2020-10-16
属于乌龙茶茶 乌龙茶茶叶 乌龙茶茶系分类

【www.cy316.com - 属于乌龙茶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乌龙茶茶史”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乌龙茶有保健功能:

1.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

2.每天喝1公升乌龙茶能改善皮肤过敏;

3.饮用乌龙茶能瘦身;

4.抗肿瘤、预防老化功效。

cy316.com延伸阅读

福建乌龙茶茶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福建乌龙茶茶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福建乌龙茶茶艺

茶艺是一门专业学问,源于唐代,历史悠久。而乌龙茶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之一,福建又是出产乌龙茶的好地方。要想喝到上等的福建乌龙茶,茶艺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福建乌龙茶茶艺。

福建乌龙茶在闽南及潮汕一带别称“工夫茶”。“工夫茶”的主要特色,在于它非常注重茶品选择,茶具之精美,水质之甘纯和泡饮技法之从容有序,“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在清代的文献中有“工夫茶”的专题,都说明功夫茶中有“工夫”。福建乌龙茶茶艺具体为:

1、嘘寒问暖(湿壶):俗称“湿壶”,将初沸水注入空壶,以提高壶温,便于冲泡。

2、素瓷生烟(烫杯):品工夫茶讲究热饮,烫杯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宾客面前湿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营造温馨这氛围。(取茶罐,茶荷等)

3、倾心桃源(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即将茶叶投入茶壶,取样要准确,量多则过浓,量少则偏淡。通常下茶量以茶水比1:22为宜。

4、悬壶高冲:(提壶,注沸水于壶)

5、轻推花浮:(刮沫)

6、孟臣沐霖:(淋壶)

7、关公巡城(筛茶):高冲低斟是工夫茶的技法之一,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是筛茶时必须来来去去,各杯轮匀,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最后点滴入杯。

8、敬奉香茗:(副泡手敬茶)

以上就是福建乌龙茶茶艺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式乌龙茶茶艺欣赏


想了解《台式乌龙茶茶艺欣赏》知识吗,丰富的《台式乌龙茶茶艺欣赏》内容等你来看!

台式茶艺与中式茶艺略有不同,台式茶艺更加侧重对茶叶本身和与茶相关事物的关注,以及用茶氛围的营造。以乌龙茶的茶艺为例,无论是何种方式,对茶叶的色、香、形、味的欣赏,一直是茶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的高超,使泡茶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对茶具的欣赏和应用,对饮茶与自悟修身、与人相处的思索,对品茗环境的设计都是茶艺中的一个环节。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品饮与人性修养相融合,台式茶艺亲切自然的品茗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下面一起来欣赏台式乌龙茶茶艺。

主要茶具:

紫砂茶壶、茶盅、品茗杯、闻香杯、茶盘、杯托、电茶壶、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

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

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

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茶盘。

5、投茶

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

左手执电茶壶,将100℃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

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

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

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以上就是对台式乌龙茶茶艺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台式乌龙茶冲泡茶艺有所帮助。

本文《台式乌龙茶茶艺欣赏》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台式乌龙茶茶艺侧重什么


想了解《台式乌龙茶茶艺侧重什么》知识吗,丰富的《台式乌龙茶茶艺侧重什么》内容等你来看!

台式乌龙茶是经过学习潮州、闽南的工夫茶,再加上自身的特色改良而来的,台式茶艺侧重于对茶叶本身、与茶相关事物的关注,以及用茶氛围的营造。

主要茶具:紫砂茶壶、茶盅、品茗杯、闻香杯、茶盘、杯托、电茶壶、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左手执电茶壶,将100摄氏度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欣赏茶叶的色与香及外形,是茶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的高超,使泡茶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此外对茶具欣赏与应用,对饮茶与自悟修身、与人相处的思索,对品茗环境的设计都包容在茶艺之中。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将品饮与人性修养相融合,形成了亲切自然的品茗形式,这种形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本文《台式乌龙茶茶艺侧重什么》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鸠坑茶茶史追溯介绍


鸠坑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1200余年前,茶圣陆羽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中记载着睦州鸠坑茶。据唐代文学家、翰林学士李肇的《唐国史补》记载:“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州有顾渚之紫笋,…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唐代李肇撰写的《国史补》中把鸠坑茶列为全国十五大名茶之一。《雉山邑志》和《严陵志》中记载了“淳安茶旧产鸠坑者佳,唐时称贡物。”

元代的《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亦载:"… …鸠坑地产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品尝鸠坑茶后欣然咏诗赞道:“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 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任睦州太守时写下的一首脍灸人口的茶诗,有人把它与中国茶史上最负盛名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作)相比美,认为"此二篇皆佳作也"。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当地人的努力,鸠坑毛尖重新研制成功,并被评为全国名茶。一九八三年,中国当代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在参观鸠坑乡茶园后,作诗云:“梅雨青溪访古茗,湖光景色倍增添,鸠坑陆羽茶经颂,味隽香清传世间”。

饮茶茶史的括概


饮茶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原始社会的神农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发现和认识了茶。《神农百草经》说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可能是我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恐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了。此后的西周、东周、西汉、东汉、三国、南北朝时期都有关于茶的记载,不过茶仍然主要是作为一种药材来使用。

隋朝时,茶开始演变成社交的饮品,不过还是流行在社会的上层。到了唐朝,茶作为饮品普及开来,并且从社会上层走向全社会。著名的就是茶圣陆羽在此时的作品。此后,伴随着茶和茶道的发展,更多的茶学著作诞生了,如《煎茶水记》、《十六汤品》、《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制茶新谱》、《煮泉小品》、《茶疏》、《续茶经》、《茶说》等。

茶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于中国最盛,亚洲国家特别是日本、朝鲜韩国受中国影响,茶道也有很大发展,其他亚洲国家,以及欧美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也有不同程度地盛行饮茶。

生动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乌龙茶茶艺表演是中国博大精深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生动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乌龙茶茶艺表演前应该首先准备的用具

1、宜兴紫砂壶一对

2、龙凤变色杯一套

3、茶荷一个

4、茶道器一套

5、茶盘一个6.开水瓶两个

7、电随手泡一个

8、茶巾两条

9、香炉一个

10、香一支

11、茶叶每壶10—15克

生动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一: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是通过点燃一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温馨的气氛。更是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旷神怡,伴随着这支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他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在总结泡茶的经验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也就是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二: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敏捷孔雀开屏这道程序,介绍的是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具。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是“叶嘉”,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乌龙茶 为何“乌龙”?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乌龙茶 为何“乌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乌龙茶(oolongtea),亦称青茶,属半发酵茶,品种较多,铁观音和大红袍都属于乌龙茶。在福建方言中,“乌龙”的意思是“糊里糊涂”。所以,足球比赛中,把球踢进自家球门也叫“乌龙球”。为什么把一种很好喝的茶,称为“糊里糊涂”的茶?这源于当地一个传说。

传说,当年有一位茶农在山上采完茶青后,将茶青鲜叶放在竹篓里,然后背下山。山路崎岖,在下山的过程中,竹篓里的鲜叶随着人体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茶青鲜叶经过碰撞后,产生了花一样的清香。茶农将这个偶然的发现,用于茶叶加工,竟然形成了后来的一种特殊的“摇青”工艺。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茶农无法解释这种神秘现象,于是,将这种茶称为“乌龙茶”,就是“糊里糊涂的茶”,乌龙茶也就成了这类茶的通俗名称。

传说归传说,一种茶类的加工工艺是经过无数次摸索、实验、改进的结果。不过,这个故事倒是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乌龙茶的“摇青”工艺,也理解了铁观音、大红袍的香气是来自“摇青”这道关键的工序。

古时茶农觉得糊里糊涂的“摇青”工艺,现代科学给出了清晰的解释。一般,茶农制茶时,将晒青(就是晾鲜叶)摇青交替进行,多为三晾三摇,也有六晾六摇。摇青是使茶青叶缘相互碰撞,导致叶缘破碎,叶子中的茶多酚少量发生氧化,转化为茶红素,这就形成了“绿叶红镶边”这个乌龙茶最显著的特征。另外,摇青也是茶的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经过摇青,茶青叶中内含的物质成分,由5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从而产生了花香、果香等类型的香气。

关于本文《乌龙茶 为何“乌龙”?》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乌龙茶之“乌龙”事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

”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乌龙茶系出名门,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宋代龙团凤饼,经各朝各代的演变,直到清雍正年间才定形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乌龙茶。乌龙茶的起名众说不一。但有一种说法目前被普遍认同,说乌龙茶是由早期种植的软枝乌龙茶树定名。

历史上众多茶类都是误打误撞得名。传说福建制茶先民,偶然采摘鲜叶后未能及时从筐里取出,积压了一段时间后,新鲜茶叶叶缘已擦破,呈半发酵状,并散发出阵阵香气,格外清香浓厚。于是,先民们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装哥更愿意把此“乌龙事件”当作乌龙茶名的起源。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相关文章